鹅副粘病毒病认识与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鹅副粘病毒病的认识与防治

一、病原

我国从病鹅中分离天1株禽副粘病毒I型(现暂定名为SF02病毒株),研究表明,该病毒颗粒呈多形性,以圆形居多,有囊膜,表面有密集的纤突结构。该病毒属于APMV-I (副粘病毒I型)的基因变异强毒株。副粘病毒I型的基因组为单股负键RNA,包括6个基因:3'-NP-P-M-F-HN-L-5‘,分别编码核蛋白(NP)、磷蛋白(P)、其质蛋白(M)、融合蛋白(F)、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和高分子量蛋白(L)等6个主要多肽。F蛋白是病毒毒力的主要决定因素。该病毒与经典新城疫病毒在抗原性和致病性上发生了较大差异,现已证明为副粘病毒F基因Ⅶ型引起。目前正在对病毒特异性做研究工作。

APMV有9个血清型,即APMV-I~APMV-Ⅸ。AMPV-Ⅸ引起的相关疾病主要有鸡新城疫、鹅副粘病毒病、鸽I型副粘病毒病,这三种病的病原既为同一血清型,其核苷酸必有较高的同源性。病毒表面具有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和融合蛋白(F),它们在感染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流行特点

经调查,该病毒对鹅发病最小的仅3日龄,最大的300余日龄,发病率为16~100%,平均为60%,死亡率为30~100%,平均为40%,其中15日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患鹅日龄越小,发病和死亡越高,病程短,康复少。

该病毒对鸡、鸽、七彩山鸡、番鸭、鹧鸪也有100%的发病率和较高的致死率;对杂交黄鸡、鹌鹑、珍珠鸡、珍禽和野鸟等也有较高发病率和致死率。但少见同群家鸭发病,仍有待观察。

该病毒于1956年首次分离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Yucaipa 镇s,1979年被定型为副粘病毒I型(APMV-I)。我国在1997年前后发现于浙江、江苏、安徽、广东、广西、福建、吉林、山东等省、市。各种日龄的鹅均有易感性,而鹅对鸡新城疫具有抵抗力。潜伏期3~5天,病程2~5天。

三、主要症状

病初精神萎顿,眼睑红肿,流泪明显,咳嗽,呼吸困难,深沟高垒口水。主要是腹泻,拉灰白色稀为粪,随病情加剧,粪为水样或血样,带暗红色、黄色或绿色。产蛋明显下降。部分禽有甩头、扭颈、瘫痪、转圈等神经症状。

四、剖检特征

整个小肠粘膜有散在性纤维蛋白性坏死或肠粘膜有灰白色或淡黄色芝麻粒到小蚕豆大纤维性结痂,剥离后有出血性溃疡面。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明显,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肝、脾肿大,瘀血,有坏死灶,脾表面有芝麻大到绿豆大的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