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体会信息的含义;通过实验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史,领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三个探究实验,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
(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4.创新与行为加深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教学方法:体验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回答看到每一幅图片都想到了什么。
2.新课讲授教师: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
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鉴别实验,体会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
实践学习一:准备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三种不同液体,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
根据液体发出的某些信息,鉴别酒、酱油和盐水,请说出你的鉴别方法并记录操作过程。
学生:回答问题并填表。
教师:可见,不同的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
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外界的信息,根据颜色、气味等各种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
但是人类的感官功能是有限的,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看到、听到、摸到的事物,如何获取信息呢?学生:(发明工具、仪器来延伸感官,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教师:请举例说明。
学生:显微镜、电话、网络......教师: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时空限制,如广播、电话等相当于听觉的延伸;摄像机、照相机相当于视觉的延伸;电影、电视相当于视觉、听觉的延伸;网络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使人体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神奇。
1.1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信息与信息技术》主题知识列表教材内容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信息、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工具等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工具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和多媒体了解信息的无处不在和信息技术及工具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信息技术工具在现代社会的运用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人们用来接受、处理、发布信息的工具很多,有电视机、电话机、传真机、报纸、信函、计算机等,除了在教学中让学生知道这些信息处理工具外,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来展示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巨大作用,从而提高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利用计算机这个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来处理信息打好基础。
设计思想本课的学习应该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主,增强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处理的意识,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实例以及学生参与看、听、说、摸等方式,对信息和信息处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实物演示、挂图展示、观看录像片、用计算机演示等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主体参与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计算机在我们的身边时刻为我们提供服务。
教学准备相关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素材等。
教学过程1.引言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
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怎样做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及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分类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和特点。
介绍信息技术的分类,如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
1.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分析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
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1.3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探讨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如5G、物联网、等。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挑战。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介绍计算机的主要硬件组成部分,如CPU、内存、硬盘等。
讲解各硬件组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2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讲解计算机的软件分类,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介绍常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Linux等。
2.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启动和关闭计算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第三章:网络与互联网3.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如局域网、广域网等。
介绍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环型等。
3.2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与结构讲解互联网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介绍互联网的基本结构,如物理网络、协议层、应用层等。
3.3 互联网的使用讲解如何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在线交流、文件等。
引导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和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
第四章:文字处理与演示制作4.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的基本功能和界面布局。
介绍文字输入、编辑、格式设置等操作。
4.2 演示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演示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和界面布局。
介绍演示文稿的制作、编辑、动画设置等操作。
4.3 实践项目:制作一份个人介绍演示文稿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制作一份包含个人介绍的演示文稿。
指导学生运用文字、图片、动画等元素展示个人特点和才能。
第五章:电子表格与数据处理5.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的基本功能和界面布局。
苏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章 走进信息世界教案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课时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苏教版 第1章第1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学生在小学学过4年的信息技术,对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但是不是很清晰。进一步了解,学生更有兴趣。
3.学习目标确定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和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可分条表述)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型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4项学习活动以及光盘中的视频材料,让学生直观感受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理解,使学生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基本信息
省市区
学校
姓名
联系电话
学科
信息技术
电子邮箱
年级
八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苏教版第1章第1节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信息与信息技术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述本单元(或主题)学习对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价值;简要说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学习单元可以按教材内容组织,也可以按学科学业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来组织,还可以按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跨学科组织。)
教材第9页探究学习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电脑机房
10.教学反思与改进(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一、教案主题: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工具。
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在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互联网、移动终端等。
2. 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办公软件、网络浏览器、搜索引擎等。
3. 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处理和交流。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熟练度。
3. 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2. 运用任务驱动法,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信息技术工具。
3.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工具。
2. 案例素材: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3. 实践任务单:布置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八、教学步骤:1. 第一步: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2. 第二步:讲解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办公软件、网络浏览器等。
3. 第三步:开展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第四步:布置课后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工具。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2、信息技术的处理过程及发展。
教法与教具:教学过程:IT是干什么的呢?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关系?以及我们现在计算机课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信息的含义信息简单的解释就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二、什么是信息技术★(重点)通过阅读书上的例子: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来讨论回答: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计算机是获取信息的极其重要的途径。
那么计算机并不能自动的获取信息,我们要利用它有目的的获取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才能得到有用的新的信息,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
①科学计算②数据处理③自动控制④CAD⑤CAI⑥计算机通信(举例说明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信息只有通过传递流通,才能让人们资源共享,才能发挥信息的作用。
在当今信息时代单靠传统方法传递信息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只有依靠计算机网络的传递、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功能,才能高质量地处理信息、高效和可靠地传递信息、方便地使用信息。
所以社会的需求,促使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互相渗透结合,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和发展。
向学生介绍因特网发展的概况、功能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将会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可视电话、电视会议、家庭影院、远距教育……将变为现实,地球会变“小”,人们在“地球村”上方便地生活和工作。
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成熟,是计算机的应用更加广泛,可以说计算机成为信息技术的核心。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等。
(3)掌握浏览网页、搜索信息、保存文件等基本网络操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安全、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2)培养学生遵守网络规则,注重信息伦理与道德。
二、教学内容第1课:信息技术概述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3.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第2课:计算机基本操作1. 计算机的开关机2.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3. 文件的基本操作第3课:网络的基本操作1. 浏览网页2. 搜索信息3. 保存文件第4课:电子邮件的使用1. 申请电子3. 接收和回复电子邮件第5课:网上交流与娱乐1. 利用QQ进行线上交流2. 网上娱乐活动3. 网络安全与自我保护三、教学方法1.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观察学生在完成信息技术任务时的操作准确性、速度和创造力。
2. 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合作等。
3. 学生作品:评价学生作品的内容、设计、创意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
2. 计算机设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机。
3. 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用于学生搜索和获取信息。
4. 教学软件:使用合适的教学软件辅助教学,如PPT、搜索引擎等。
5. 辅助材料:提供与教材相关的辅助材料,如案例、实例等。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5篇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5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信息安全知识。
2、能力目标:掌握常用的信息安全常识和技能。
3、情感目标:养成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如何保障信息的安全。
教学素材:1、各种病毒及防控电脑图片;2、网络畅通的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
展示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案例。
情境:展示QQ留言。
最近一段时间没有上网了,昨天一上来,看见你一个劲的和很多人在聊天,说话的态度和语气似乎不像是你的风格,应该不会是你吧,可装得也够像的,我录了视频,你打开看看:教师:请同学们帮老师拿个决定,要不要打开看看?学生:议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作个简单调查:打开的缺少信息安全意识。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信息安全。
二、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一下课本第62页的《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部分内容,读过之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总结一下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究竟有哪些?他们的特点是什么?每组找一位同学起来发表本组意见。
教师评价:同学们总结的都很不错教师讲解: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不是微生物,而是一种人为制造的、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并给计算机系统带来故障的程序。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传染性、破坏性、潜伏性和寄生性等特征。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数据的破坏和对系统本身的攻击上,有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之分。
良性病毒危害较小,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如:通常表现为占用一定的内存和磁盘空间,降低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速度,干扰显示器屏幕的显示等。
恶性病毒则会破坏磁盘数据,发作时会覆盖或删除磁盘中的文件,有时甚至会破坏计算机硬件,使计算机瘫痪,如:CIH病毒可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发作后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
初中信息技术全套教案(完整版)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课时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课题 1.1信息与信息技术第1 周总第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的含义、特点和表现形式。
2.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发展历程和分类,学会正确使用信息。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讲授、小组讨论,让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有初步的了解。
2.通过具体的例子知识形象化,使学生理解信息处理和传输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的真假性、有用性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与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教学模式学校“十二字教学模式”教具2000演示系统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活动教学方法课前准备:1.组织学生有序排队。
2.检查脚套及学生用书。
3.清点学生人数。
4.检查设备及其运行情况。
课前复习:初一新生刚入学,对信息技术课很感兴趣。
本课又是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的第一课,对于学生来说,“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概念也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导入,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讲授:一、信息师问:从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分别问:通过观看以上图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生分别回答)师问:你还能说出其它的信息呢?(生答):信息是一些消息,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
培养上机习惯(出示图片1)(生答)[师生归纳]1. 信息就是有用的消息,包括我们看到的、听到的知识、消息、数据、新闻等等。
2.信息的特点:(1)信息无处不在(2)信息可以共享(3)信息可以传递3. 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通常以文字、图象、图形、声音、语言等形式表达。
二、信息技术[自主探索]阅读“人类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图文资料,从人类信息技术发展的五次革命历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生:自己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完成。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分类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和特点。
介绍信息技术的分类,如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
1.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分析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如教育、医疗、金融等。
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和改变。
1.3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概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
讲解计算机、互联网等关键技术的发明和普及对信息技术的影响。
1.4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探讨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如5G、、物联网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提升自身素质。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2.1 计算机概述讲解计算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如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
介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
2.2 计算机操作系统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如Windows、macOS、Linux等。
引导学生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2.3 计算机常用软件介绍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演示软件等。
讲解如何获取、安装和使用这些软件。
2.4 计算机网络基础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如局域网、广域网等。
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第三章:计算机操作基础3.1 键盘和鼠标操作讲解键盘和鼠标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指法练习。
引导学生熟悉键盘快捷键的使用。
3.2 文件和文件夹管理讲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如创建、删除、移动等。
引导学生掌握文件管理的技巧。
3.3 系统设置与优化讲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设置,如显示、声音、网络等。
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计算机性能。
3.4 常用硬件设备的使用介绍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等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连接和配置这些设备。
第四章:文字处理与表格制作4.1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字体设置、段落排版等。
引导学生学会编辑和打印文档。
4.2 表格制作软件的使用讲解表格制作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单元格设置、公式计算等。
(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第02课 信息技术与信息数字化(教案)
请同学们转化 8 和 9,并请同学把你的过程写在黑板上,大家评断正误。
学生练习,并演示。
总结:现在大家一起回想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复习前课为本节课的内容做铺垫。
学生思考:信息/信息技术之间的差异。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
引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思想冲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学探究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感受直接和间接获取信息的不同。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讨论。
对比信息技术不同方式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引导学生体会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让学生逐渐理解和热爱信息技术。
引导学生了解二进制的基本知识。
师:同学们思考,我们人类利用信息技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难道说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才叫信息技术吗?同意信息技术就约等于计算机技术的同学请举手,并说明你的观点,不同意的同学也谈谈你的观点
学生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各持己见,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我们看看课本,了解信息技术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请小组一起学习课本的第4到第5页,并画出信息技术发展的时间轴,然后,请小老师讲解你们的学习成果。
现 代---无线电与信号的使用:电视与广播
人们有了电话与电报。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就打破了时间空间的距离,将信息的传播更加有效的传递(传播性),随着信号与无线电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信息获取的方式相对多了,电视与广播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节目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多才多样的电视剧,新闻,以及带来经济价值的咨询和广告(共享性,价值性,可加工性)。
当 代---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第五次信息革命)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内涵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1.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兴趣和认识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功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和操作能力2.2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和作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认识和操作能力第三章: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3.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认识和操作能力3.2 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让学生了解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第四章:网络的基本概念与使用4.1 网络的概念和类型让学生了解网络的概念和类型培养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理解4.2 网络的使用和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网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安全、合理地使用网络的能力第五章:计算机常用软件的使用5.1 常用软件的介绍与使用让学生了解常用软件的功能和用途培养学生对常用软件的操作能力5.2 软件的获取、安装与卸载让学生了解软件的获取、安装与卸载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安装和使用软件的能力第六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6.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让学生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培养学生对文字处理软件的认识和操作能力6.2 文字处理软件的高级应用让学生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高级应用技巧培养学生高效利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编辑的能力第七章: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7.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让学生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对电子表格软件的认识和操作能力7.2 电子表格软件的高级应用让学生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高级应用技巧培养学生利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管理的能力第八章: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8.1 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让学生了解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对演示文稿软件的认识和操作能力8.2 演示文稿软件的高级应用让学生掌握演示文稿软件的高级应用技巧培养学生创作专业、美观的演示文稿的能力第九章: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使用9.1 数据库的概念和类型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概念和类型培养学生对数据库的认识和理解9.2 数据库的使用和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安全、高效地使用数据库的能力第十章:信息素养与网络安全10.1 信息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方法10.2 网络安全知识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防护措施培养学生保护个人信息和网络资源的安全意识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补充说明: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
3.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基本组成。
2. 难点: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基本组成。
2. 示范法:演示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2.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3.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
4. 演示鼠标和键盘的操作,讲解使用方法。
5. 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练习使用鼠标和键盘,提高操作速度和准确性。
第二章: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
3.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3.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创建、删除、移动、复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2. 难点: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2. 示范法:演示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3. 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4. 演示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讲解操作步骤。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最终5篇)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最终5篇)第一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说案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当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学生对计算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达方式;重点:信息的特征;难点: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
二、说目标:1、一个指导思想:“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两个学会:学会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3、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意识,体验信息从获取到运用的全过程,并在其中享受快乐;4、养成在获取信息到运用信息的思维习惯,通过聆听、理解老师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听力;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自悟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上机姿势矫正、上机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
通过对信息的正确判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三、教法和学法:1、教法:(1)、任务驱动: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
苏教版初中信息与技术教案
苏教版初中信息与技术教案课程名称: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版本:苏教版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输入输出设备的使用等。
3. 掌握常用的信息处理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等。
4.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在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3. 常用的信息处理软件及其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实例,如手机、电脑、互联网等,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包括信息的定义、特征、分类等。
2.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输入输出设备的使用等。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练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常用的信息处理软件,如Word、Excel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软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信息处理软件的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常用的信息处理软件及其使用方法。
2. 教师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掌握信息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练习信息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领域的问题。
信息技术 教案 苏科版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全一册
《信息技术》教案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苏科版课时: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列举出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理解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信息技术的定义、应用领域等)2. 黑板、粉笔3. 学生分组讨论用纸笔4. 相关信息技术应用实物或模型(可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物品(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并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点?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是信息技术的产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呢?它又有哪些应用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信息技术的定义: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利用信息的各种技术。
”教师解释定义,并强调信息技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作用。
2. 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教师列举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等,并针对每个领域给出简要解释和实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能想到哪些日常生活中应用了这些信息技术的例子?”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补充。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供几个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案例(如智能家居、在线学习平台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应用了哪些信息技术,并讨论它们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体会信息的含义;通过实验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史,领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个探究实验,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
(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4.创新与行为
加深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教学方法:体验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回答看到每一幅图片都想到了什么。
2.新课讲授
教师: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
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鉴别实验,体会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
实践学习一:准备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三种不同液体,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
根据液体发出的某些信息,鉴别酒、酱油和盐水,请说出你的鉴别方法并记录操作过程。
学生:回答问题并填表。
教师:可见,不同的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
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外界的信息,根据颜色、气味等各种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
但是人类的感官功能是有限的,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看到、听到、摸到的事物,如何获取信息呢?
学生:(发明工具、仪器来延伸感官,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师:请举例说明。
学生:显微镜、电话、网络......
教师: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时空限制,如广播、电话等相当于听觉的延伸;摄像机、照相机相当于视觉的延伸;电影、电视相当于视觉、听觉的延伸;网络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使人体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神奇。
正因为如此,信息的很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很多,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探究活动,体会信息的多样性,以及如何科学地选择获取途径。
探究学习:假如我们想知道室外的气温,有多少种途径呢?它们各自的操作步骤又是什么?所获取的气温精确度如何?
学生完善教材P4页的表格。
教师:早晨起床,我想知道今天的气温,以便增
减衣服,需要上网查询吗?你会选择哪种方法?
学生:(直接到室外感觉以下即可。
)
教师:我准备外出旅游,需要了解目的地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如何获取这些信息呢?
学生:(天气预报。
)
教师总结:信息多种多样,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信息需求和物质条件,选取适当的方法。
以上我们通过两个实践活动,了解了信息的含义,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什么是信息。
学生:......
教师:信息是事物及其运动所具有的一种普遍属性,具有许多特征,下面让我们做一个游戏,体会并总结信息的主要特征。
实践学习二:将班级成员平均分成四组,每组指定一名同学做裁判,记录活动完成时间,防止违规现象。
然后展示游戏规则,分发纸条,注意纸条上的号码各不相同。
四组学生同时按规则开始游戏,各组裁判记录游戏过程,比较传输结果和原始电话号码是否相同。
讨论: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了纸条的内容?
教师:总结存储性(纸条、磁盘文件)、传递性
学生:请网虫组同学打开各自的文件,发现共享
的信息没有丢失。
教师:总结共享性。
讨论:哪几组所传的电话号码准确无误?哪几组所传的电话号码误差很大?为什么?
教师:总结信息的失真性。
讨论:假如我有一个好消息想告诉远方的朋友,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假如传递信息的范围扩大到全球,那么传输方式及传输效果又会发生哪些变化?
教师:当传输范围扩大到全球后,可能采用的信息传输方式将变为广播、电视、电话、E-mail、QQ、mSN、邮局邮寄信件等,相应的传输条件、速度、结果又将发生改变,同时还会带来费用问题,我们要根据情况选择经济适用的途径来传输信息。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实验,尝试归纳信息的主要特征。
3.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三个实践活动,分别从事物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三个角度,进行了探究和讨论,归纳出信息的含义和5个主要特征,它们分别是普遍性、存储性、传递性、共享性和失真性,其实信息的特征远不止这5种,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
全文下载: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
术》教学设计下载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