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课堂教育教学设计
中班社会优质课教案:母亲河

中班社会优质课教案:母亲河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母亲河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幼儿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3.培养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母亲河的图片、动画等。
2.实物:水、盆、石子等道具。
3.音乐:背景音乐和相关的歌曲。
4.准备幼儿的辅助教具。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0分钟)1.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引导幼儿进入课堂氛围。
2.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谈论自己对河流的认知,并展示一些河流的图片。
3.教师播放与河流相关的歌曲,让幼儿感受水流的音乐韵律。
第二部分:活动展示(20分钟)1.教师向幼儿展示实物水和盆,引导幼儿思考水的重要性,并让幼儿用手触摸水的流动感。
2.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母亲河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河流的模样和生物。
3.教师和幼儿一起模拟母亲河流动的过程,用石子构建一个小型的河床,让幼儿观察水在河床中的流动情况。
第三部分:故事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述关于母亲河的故事,故事中要包含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的观念。
2.在讲解故事过程中,教师可适当使用肢体语言和音效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提问: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并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理解。
第四部分:游戏互动(20分钟)1.教师组织游戏,让幼儿进行水资源保护的角色扮演。
2.游戏中,教师可以设立不同的情景,引导幼儿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建议和办法。
3.教师可以配备相应的道具,如水桶、水龙头等以增加游戏的真实感。
第五部分: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幼儿自己总结对母亲河的认知和理解。
2.教师提问: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想到其他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3.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保护母亲河和水资源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
四、教学评价1.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反应,评估幼儿对母亲河的认知和理解。
2.教师可以通过活动展示、故事讲解和游戏互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和环境保护的理解程度。
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五单元《母亲河》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五单元〔母亲河〕教案教学设计第五单元母亲河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保卫黄河〕。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
2.在观赏能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歌曲表现的内容之间的联系。
3.在演唱和观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母亲河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重难点:在演唱和观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黄河的相关文化知识。
课时安排:7课时第—课时22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
2.在演唱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本单元标题是“母亲河〞。
什么是“母亲河〞呢?二、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1.观赏范唱录音。
2.与学生共同商量歌词的含义:“我〞主要是指港、澳、台和海外侨胞的小朋友们。
“长江〞已经不是单纯指长江,而是指整个祖国了。
所以才有“心里装着妈妈的爱,走遍天涯想着家〞的词句。
3.随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师指导学唱这首歌较难点:一是大跳音程较多,音准不易掌握好;二是节奏较为复杂,有不少切分节奏;三是有几处相同的词句谱以相似的旋律,简单混淆。
请同学们特别注意。
教师带着学生重点练习“长江是我的家〞、“长江长江是我的家〞和两句旋律相似的“心里装着妈妈的爱,走遍天涯想着家〞。
〔5〕再随录音学唱两遍歌词。
三、总结第二课时23教学内容:观赏〔长江之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赏歌曲〔长江之歌〕。
2.在观赏〔长江之歌〕时能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歌曲表现的内容之间的联系。
3.在观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在观赏〔长江之歌〕时能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歌曲表现的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在观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小声播放〔长江之歌〕导入二、观赏〔长江之歌〕1.同学们,刚刚咱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唱歌的是什么呢?〔“长江之歌〞〕2.那么,你对长江有多少了解呢?3.请说一说在你的心中长江是怎样的?4.师:长江全长六千三百公里,在世界上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
《母亲河》教学设计

《母亲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简要介绍母亲河黄河的基本概况,阐述黄河作为母亲河的缘由(即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及黄河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母亲河的现状及如何让母亲河奔腾不息(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课时主要介绍我国“母亲河”——黄河的概况,主要介绍了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地位、上中下游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对我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开发治理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
二、学习目标定位课程标准2—4 运用各种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2—5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黄河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特征;了解黄河对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影响;了解黄河目前的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了解黄河的发源地、上中下游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运用地图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及对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影响;运用相关资料了解黄河的利用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培养良好的读图和用图习惯,养成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诵、音乐等方式创设情境,感受“母亲河”的情怀,增进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利用地图建立起黄河流域的整体感;感受和理解母亲河对中华民族的巨大影响以及它们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重要价值;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在对黄河流域产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的探究中,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掌握黄河概况和开发利用。
教学难点:对黄河的现状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树立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当引导、积极拓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黄河颂视频、黄河流域的相关地图。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PPT:四大文明古国地图问: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国家吗?生: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印度。
母亲河 教案

母亲河教案教案标题:母亲河教案目标:1. 了解母亲河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母亲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重要性;3. 了解母亲河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4.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母亲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重要性;2. 母亲河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母亲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2. 知识点总结和归纳的教学材料;3.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活动准备。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地图或图片展示母亲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引起学生的兴趣;2. 向学生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母亲河吗?它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知识讲解:1. 向学生介绍母亲河的概念和意义,强调它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水资源;2. 详细讲解母亲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重要性,包括母亲河的起源、流经的国家和地区等;3. 结合图片或视频素材,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母亲河的美丽和重要性。
小组讨论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母亲河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3. 全班共同讨论,归纳总结母亲河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知识巩固:1. 教师总结和归纳母亲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重要性;2. 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母亲河的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环保活动,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附近的河流或湖泊进行观察和调查;2. 鼓励学生参与当地的环境保护活动,如清理河岸垃圾、种植河岸植被等;3. 组织学生制作宣传海报或小册子,向校内或社区宣传母亲河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2.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3.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母亲河》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母亲河的伟大?
-你觉得母亲河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
-你能为保护母亲河做些什么?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形成对母亲河全面、深入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课文中黄河作为母亲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情感和价值观,仍需进一步引导和挖掘。此外,学生在修辞手法方面有了一定的掌握,但运用能力尚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2.理解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3.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母亲河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1.知识与技能方面:课文生字词的掌握,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以及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
-生字词的学习是基础,需要学生在预习和课堂学习过程中重点掌握,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记忆。
-课文的深入理解是难点,尤其是对母亲河所蕴含的情感和象征意义的把握,教师需通过问题引导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层层递进地理解课文。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是技能提升的关键,教师应设计具体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修辞技巧。
《母亲河》教学设计及评析

《母亲河》教学设计及评析一、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节课简要介绍母亲河(黄河和长江)的基本概况,阐述黄河、长江作为母亲河的缘由(即黄河和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及黄河、长江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母亲河的现状及如何让母亲河奔腾不息(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目标1.利用收集的资料描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基本概况,理解黄河和长江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2.通过诗歌、音乐等方式创设情境,感受“母亲河”的情怀,增进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3.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在对黄河、长江流域产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的探究中,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母亲河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母亲河现状的思考。
●教学方法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教师适当引导、积极拓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黄河流域的简图,小红旗,泡沫塑料。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河、长江流域的资料。
二、探究过程(课前准备)六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收集黄河流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新课导入)教师先宣布今天的比赛规则:争夺小红旗。
每位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都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哪个小组的小红旗最多就是我们今天的优胜小组。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小组合作精神)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当讲解员,上讲台介绍黄河流域的基本概况。
(主要介绍黄河源头,龙羊峡大坝,河套平原,壶口瀑布,开封附近的悬河,黄河入海口)。
(惟妙惟肖的讲解把大家带入轻松的课堂)【过渡】谢谢六位导游带领我们领略了黄河流域的风光,并让我们了解到黄河流域的地理及人文状况。
他们分别为自己的小组赢得了两面小红旗。
【展示】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抢答下列几个问题。
1.请画出黄河的干流?2.黄河流域流经哪几个省、自治区?3.黄河流域主要有哪几种气候类型?4.黄河流域有哪几种地形?【提问】为什么称黄河为我们的母亲河?学生追溯黄河的历史,分析黄河对人们生产、生活的积极影响。
《母亲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母亲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认知和敬畏之情。
教学重点:1. 《母亲河》的主题和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敬畏之情。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敬畏之情。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母亲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母亲河的美丽和重要性。
2. 简介《母亲河》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河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敬畏之情。
教学反思:第二章:母亲河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母亲河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 母亲河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母亲河的敬畏之情。
2. 讲解母亲河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河的发展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第三章:母亲河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生态环境,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2.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 母亲河的生态环境。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1. 回顾前两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母亲河的敬畏和尊重。
2. 讲解母亲河的生态环境,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河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第四章:母亲河的文化与历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文化与历史,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6篇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6篇下面是分享的《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6篇,供大家赏析。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热爱祖国河山,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中的,从而歌颂黄河,学习黄河的精神。
2、关注母亲河现状,加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索、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
5、培养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展示成果,加深对黄河的了解。
2、通过调查、广告设计、提出建议、诗歌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活动内容:知黄河--颂黄河--忧黄河--救黄河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设计:一、音乐激情,设场引读《黄河颂》音乐播放,壮丽的黄河景色展示,一方面给同学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导入活动课。
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这条奔腾不息的黄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追溯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谱写一首新的《黄河大合唱》。
二、黄河巡礼,合作交流第一站:“知黄河、颂黄河”1、黄河知识知多少在活动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收集一些有关黄河的资料,现在我们检阅一下搜索成果,下面进入我们的竞赛环节。
组织竞赛:学生分组,每组派出代表,轮流回答。
2、诗文欣赏: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悠悠历史中,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下面请同学们把搜集、整理、筛选的歌颂黄河的(诗、俗语、谚语、成语、文章、图片、音像)等资料展示出来,共同欣赏。
教师可引用程铎的《话说黄河》片段导入。
各小组可用合作制作的课件展示。
3、诗歌诵读:◎集体朗诵诗歌《黄河颂》◎学生朗诵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自写或小组合写的一首歌颂赞美黄河的诗。
《母亲河》课堂教学设计

《母亲河》课堂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学内容: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二课山川秀美的第三子目:《母亲河》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式:老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第一部分课前系统的设计设计理念:以发现探究为主的教学,教师可设计阶梯型、发散型问题情境,让学生自行发现并生成问题,师生通过讨论的形式共同围绕有关问题进行辨析,交流,行动整合,探究反思。
教材分析:第三子目从属于山川秀美一课,简要介绍母亲河(黄河和长江)的基本概况,阐述黄河、长江作为母亲河的缘由(即黄河和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及黄河、长江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母亲河的现状及如何让母亲河奔腾不息(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情分析:在七年级上册的前几章,学生对我国的气候、地形、政区划分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解母亲河的位置和状况做了一定的准备。
但是要注意,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对初中的学习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要注意教学难度的合理。
学生对黄河、长江“母亲河”的由来有较大的兴趣。
因为黄河长江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话题,比如三峡大坝、黄河断流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一些图片、资料,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展开讨论,以期学生能够感悟母亲河的延续和变迁,感悟母亲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目标:1、通过读图的过程,知道黄河、长江各自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特征;2、通过收集与黄河长江的相关资料,了解黄河、长江对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影响;3、通过对近几年断流、三峡大坝话题的分析,了解黄河、长江目前的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黄河、长江各自的发源地、上中下游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
2、结合具体实例,初步掌握黄河、长江流经的地形区和气候区及对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影响;3、通过人类利用自然的得与失的分析,了解黄河、长江的利用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
《母亲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一、课前系统(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2—5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2.本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长江的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长江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一条亿万年生生不息的大江;一条孕育了伟大民族的大江;一条蕴涵着丰厚历史的大江;一条充满了时代活力的大江。
3.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母亲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是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的载体。
学好长江这一课,能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中华民族历史的感叹,能增强师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4.本课的设计思想2006年中央电视台热播的33集记录片《再说长江》,引起了巨大反响,我看后也深深为之感动。
我想:我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再根据课标精神,整合出一堂比较优秀的课,能让学生感受到这条中华民族生命之河的概貌及历史──亿万年沧海桑田、五千年文明变迁、二十年波澜画卷。
(二)学生分析1.七年级学生对长江都或多或少有一点认识,但是他们的这种认识只是浅层次的,没有上升到理性和情感的高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时的启发、点拨和引导。
一方面要培养他们对长江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另一方面,要让他们了解长江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培养环保意识。
2.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对初中的学习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适应过程要有所注意,教学要详略得当。
(三)教学目标分析1.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了解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
(2)运用地图说出长江流经的地形区和气候区及其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4)培养良好的读图和用图习惯,养成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良好习惯。
2.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分段、流经的地形区、主要支流等等。
(2)了解长江对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影响。
《母亲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母亲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概念,知道母亲河对人类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母亲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定义,知道母亲河是一种特殊的河流,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母亲河的分布:让学生了解世界上主要母亲河的分布情况,知道母亲河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3. 母亲河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水文、地貌、生态等特点,知道母亲河具有丰富的水资源、肥沃的土壤、多样的生物种类等特征。
4. 母亲河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母亲河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包括供水、灌溉、发电、旅游、交通、生态保护等。
5. 保护母亲河:让学生了解保护母亲河的重要性,知道保护母亲河需要从源头保护、中游保护、下游保护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概念、分布、特点、作用以及保护母亲河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母亲河在不同地区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母亲河的基本概念、分布、特点、作用等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母亲河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母亲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保护母亲河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母亲河的美丽与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备好相关母亲河的PPT、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阅读课文《母亲河》,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概念。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母亲河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河的含义和重要性。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母亲河》,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概念。
3. 课堂讲解:讲解母亲河的基本概念、分布、特点、作用等知识。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母亲河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母亲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母亲河教案

母亲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母亲河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母亲河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母亲河母亲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长的河流,也是该国或地区的主要河流,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
在中国,黄河和长江都被称为母亲河。
2. 母亲河的特点母亲河具有以下特点:1.长度较长,流域面积广阔;2.河流水量丰富,流速较快;3.河流流经的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4.河流上游地区山高林密,水源地保护较好,下游地区水污染严重。
3. 母亲河的重要性母亲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资源,具有以下重要性:1.经济价值:母亲河流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河流水资源可以用于灌溉农田、发电、供水等;2.文化价值:母亲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象征,河流上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和名胜古迹;3.生态价值:母亲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上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
4. 母亲河的保护方法为了保护母亲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水源地保护,减少污染源;2.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3.加强河道治理,保护河道生态环境;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母亲河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母亲河的保护案例,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保护方法;3.讨论法:通过讨论母亲河的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介绍母亲河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母亲河的基本知识。
2. 讲授环节教师讲解母亲河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保护意义和方法。
3. 案例分析环节教师通过分析母亲河的保护案例,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保护方法。
4. 讨论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母亲河的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5. 总结环节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母亲河的概念、特点、重要性和保护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母亲河教案

母亲河教案《母亲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各河段的基本情况,理解黄河、长江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黄河、长江是母亲河,是哺育中华民族的摇篮。
2、能力目标:在对黄河、长江流域产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的探究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诗歌、音乐等方式创设情境,增进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河与长江的基本概况及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2、教学难点:对母亲河现状的思考及对对策的探究。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导入:播放音乐《龙的传人》,“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其实,长江、黄河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关系都十分密切,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和黄河哺育了整个中华民族,也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所以她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当之无愧的“母亲河”。
“虽不曾看见长江美,梦里常神游长江水。
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澎湃汹涌在梦里。
”长江美,美在哪里?黄河壮,壮在何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母亲河,去品品长江的美,看看黄河的壮!一、了解母亲河(一)黄河设问:1、唐代大诗人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的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它流到了哪个海?(学生看图回答)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流入渤海,全长5400多千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2、黄河就象一个大大的“几”字,那么黄河干流流经了那些省区呢?(学生看图回答)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
3、大家看看黄河流经了那些地形?提示:黄河流经青藏高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4、大家从中找出黄河的两条重要支流:渭河和汾河,并找出黄河的上中下游分界处:河口与孟津。
(二)长江设问:1、另一条母亲河是什么?那么她的发源于哪里呢?(学生看图回答)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雪峰,注入东海,全长6300多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河。
《母亲河》教案设计范文

《母亲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定义,知道世界上著名的母亲河;(2)通过研究母亲河的历史和文化,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3)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方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母亲河;(2)利用地图、实地考察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母亲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价值;(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敬畏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关注母亲河的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母亲河的定义及特点;2. 世界上著名的母亲河;3. 母亲河的历史与文化;4. 母亲河的环境问题;5. 保护母亲河的意义与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定义、特点及世界上著名的母亲河;掌握母亲河的历史与文化,关注母亲河的环境问题,提出保护母亲河的措施。
2. 教学难点:母亲河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环境保护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母亲河的定义、特点及世界上著名的母亲河;2. 案例分析法:分析母亲河的历史与文化,讨论母亲河的环境问题;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保护母亲河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母亲河,增强学生对母亲河的直观认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准备案例分析;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母亲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河的含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母亲河的定义、特点及世界上著名的母亲河,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母亲河的历史与文化,让学生感受母亲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价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母亲河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保护母亲河的措施。
《母亲河》教案设计范文

《母亲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概念,知道母亲河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母亲河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母亲河对于人类的影响。
2. 如何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母亲河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母亲河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母亲河》相关内容。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母亲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小组讨论道具:如卡片、贴纸等。
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母亲河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母亲河?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母亲河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特点、作用等。
2.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母亲河的美丽与重要性。
3.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母亲河在不同地区的作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保护母亲河?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母亲河的措施。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示要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的行动。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2.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母亲河,制定一个实际行动计划。
3. 提交作业,教师批改反馈。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对母亲河的基本理解。
2. 学生展示课后作业,分享对母亲河的认识和保护措施。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母亲河的保护意义。
七、课堂讨论与探究(15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母亲河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母亲河》教案设计范文

《母亲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概念,知道母亲河对于人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保护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母亲河的历史、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内容;(2)引导学生运用思考、分析、综合等方法,探讨母亲河的保护措施及其实施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母亲河、珍惜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观;(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为保护母亲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母亲河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定义、特点及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我国母亲河:介绍我国主要母亲河的名称、流经地区、历史文化背景等,让学生对我国母亲河有更全面的了解。
3. 母亲河的生态环境:分析母亲河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如污染、断流、生态退化等,让学生认识到母亲河保护的紧迫性。
4. 母亲河的保护措施:介绍母亲河的保护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实际保护成果,让学生看到保护母亲河的努力与希望。
5. 母亲河的保护意识与行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母亲河保护意识,提出具体的保护建议,鼓励学生参与母亲河保护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概念、我国主要母亲河的特点、母亲河的生态环境及保护措施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母亲河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母亲河的基本概念、我国主要母亲河的特点、母亲河的生态环境及保护措施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母亲河的保护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母亲河保护案例,让学生了解母亲河保护的实际情况及成果。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河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母亲河》教案设计范文

《母亲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概念,知道母亲河对人类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分享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母亲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母亲河,母亲河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含义。
2. 母亲河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母亲河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包括水资源、农业、生态、文化等方面。
3. 母亲河的保护:引导学生关注母亲河的污染和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概念及其对人类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母亲河的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母亲河的相关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母亲河的保护现状。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分享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资料和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 准备投影仪和教学课件,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母亲河的相关知识。
3. 准备课堂讨论模板,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小组讨论。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母亲河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河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河的了解和感受。
二、讲解母亲河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母亲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母亲河在不同地区的含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母亲河的基本特征。
三、探讨母亲河的重要性(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河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如水资源、农业、生态、文化等方面。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小组讨论。
四、分析母亲河的保护现状(15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保护现状。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母亲河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五、讨论母亲河的保护措施(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母亲河的保护问题,并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母亲河》教案设计范文

《母亲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河》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母亲河的定义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河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河流的了解和记忆。
2. 讲解母亲河的定义和意义:解释母亲河是指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河流,对人类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河的重要性:提问学生母亲河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具体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评估学生对母亲河的定义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母亲河的起源和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起源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地理和生态特点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母亲河的起源和流经地区的地理特点。
2. 讲解母亲河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教学步骤:1. 讲解母亲河的起源:介绍母亲河的发源地和流经地区的地理特点。
2. 讲解母亲河的生态环境:介绍母亲河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3.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河的特点:提问学生母亲河的特点和与其他河流的差异。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评估学生对母亲河的起源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母亲河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河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讲解母亲河对人类的重要性:介绍母亲河对人类文明和生活的影响。
2. 讲解母亲河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介绍母亲河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支持作用。
教学步骤:1. 讲解母亲河对人类的重要性:介绍母亲河对人类文明和生活的具体影响。
2. 讲解母亲河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介绍母亲河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支持作用。
3.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河的重要性:提问学生母亲河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具体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母亲河》优秀教学案例

2.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份关于黄河的展示报告,通过PPT、手抄报等形式呈现,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在小组展示环节,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提问,培养学生的倾听、思考、提问和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5.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本案例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黄河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母亲河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学生增强了对母亲河的热爱,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了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1.引导学生思考黄河为2.提出关于黄河治理和保护的问题,让学生探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为保护母亲河作出贡献。
3.针对课文中的精彩描述,提问学生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来表现黄河的雄浑之美,从而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描写方法。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下是本节课的小组合作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全面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奠定扎实的语文基础,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于《母亲河》的学习中,我将采用以下情景创设策略:
1.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黄河不同河段的壮丽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黄河的气势磅礴,从而引发他们对母亲河的敬畏之情。
4.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思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一首描绘黄河的诗《黄河颂》作为新课导入,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黄河的雄浑壮丽,引发学生对母亲河的思考。
[[母亲河]教学设计及评析] 母亲河教学设计
![[[母亲河]教学设计及评析] 母亲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db7fa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8.png)
[[母亲河]教学设计及评析] 母亲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母亲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课《母亲河》。
本课主要介绍了黄河的源头、流经地区以及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课文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黄河的源头、流经地区以及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母亲河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的理解与背诵,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难点: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黄河的自然特点和人文景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黄河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黄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条河流吗?它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黄河的源头、流经地区以及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探究(10分钟)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析黄河的特点、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以及课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批改并讲解答案。
6. 课堂小结(5分钟)7. 板书设计黄河源头流经地区重要作用8. 作业设计1. 请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一下黄河的景色。
2. 请谈谈你对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的理解。
答案:1. 黄河河水奔腾不息,浩浩荡荡,流向远方。
2.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黄河干流流经了那些省区呢?
【提示】请1个同学回答,黄河依次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
【展示】:PPT上显示黄河在中国地形图的影像
【提问】黄河流经了那些地形?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中国地形。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式:老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第一部分课前系统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发现探究为主的教学,教师可设计阶梯型、发散型问题情境,让学生自行发现并生成问题,师生通过讨论的形式共同围绕有关问题进行辨析,交流,行动整合,探究反思。
教材分析:
第三子目从属于山川秀美一课,简要介绍母亲河(黄河和长江)的基本概况,阐述黄河、长江作为母亲河的缘由(即黄河和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及黄河、长江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母亲河的现状及如何让母亲河奔腾不息(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2、黄河和长江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
难点:黄河、长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黄河、长江的治理和开发利用。
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营造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合作研究,形成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PPT课件,准备一段《龙的传人》音频。
教学结构:
1、黄河、长江的概况
(1)黄河发源地、上中下游分段及其自然景观
(1)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分段及其自然景观
【提示】请1位同学回答,黄河流经青藏高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活动】展示黄河流域图,请同学找出黄河的两条重要支流:渭河和汾河,并找出黄河的上中下游分界处:河口与孟津。并作几号,请一位同学上台展示他所找到的。
【练习】师生共同活动: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二)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分段及其自然景观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虽不曾看见长江美,梦里常神游长江水。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澎湃汹涌在梦里。”
【提问】黄河、长江都是我们母亲河。那长江美,美在哪里?黄河壮,壮在何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母亲河,去品品长江的美,看看黄河的壮!
教学过程II——【知识结构与知识要点学习】
(一)黄河发源地、上中下游分段及其自然景观
【展示】唐代诗人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提问】黄河的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它流到了哪个海?
【提示】请1位同学回答。引导学生读课本上的55页的文字和56页黄河流域图,得出,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流入渤海,全长5400多千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1、通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黄河、长江各自的发源地、上中下游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
2、结合具体实例,初步掌握黄河、长江流经的地形区和气候区及对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影响;
3、通过人类利用自然的得与失的分析,了解黄河、长江的利用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运用地图的过程,建立起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整体感;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通过读图的过程,知道黄河、长江各自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特征;
2、通过收集与黄河长江的相关资料,了解黄河、长江对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影响;
3、通过对近几年断流、三峡大坝话题的分析,了解黄河、长江目前的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提问】现在在我们一起看看我们的另一条母亲河长江,它发源于哪里,注入哪里呢?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长江的形状为“V+W”,那么长江干流又流经了那些省区呢?
【提示】请1~2位同学回答。引导学生读课本上的57页的文字和58页黄河流域图,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雪峰,注入东海,全长6300多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流经依次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十一个省级行政区。
课前,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案表格自主学习。
黄河和长江的比较
黄河
长江
地位
中国第二长河
中国第一大河
源头
巴颜喀拉山北麓
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雪峰
形状
“几”字形
“V+W”形
千米
入海口
渤海
东海
流域面积
75万平方千米
180万平方千米
流经省区
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
《母亲河》课堂教学设计
———————————————————————————————— 作者:
———————————————————————————————— 日期:
ﻩ
《母亲河》课堂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二课山川秀美的第三子目:《母亲河》
二、黄河、长江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
(2)黄河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
(3)长江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
1、黄河、长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和开发利用
1、黄河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和开发利用
2、长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和开发利用
第二部分课堂系统设计
教学过程I——【导入设计】
【展示】播放音乐《龙的传人》
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上册的前几章,学生对我国的气候、地形、政区划分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解母亲河的位置和状况做了一定的准备。但是要注意,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对初中的学习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要注意教学难度的合理。
学生对黄河、长江“母亲河”的由来有较大的兴趣。因为黄河长江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话题,比如三峡大坝、黄河断流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一些图片、资料,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展开讨论,以期学生能够感悟母亲河的延续和变迁,感悟母亲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十一个省级行政区
流经地形
河口与孟津
宜昌与湖口
主要支流
渭河和汾河
岷江、嘉陵江、汉江、乌江、湘江、赣江
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断流;②水土流失和地上悬河;③凌汛
①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②不合理占用河道、围湖造田
上课前,教师可通过问答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这部分的掌握程度。
2、通过诗歌、音乐等方式情境的创设,感受和理解母亲河对中华民族的巨大影响以及它们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重要价值,增进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3、在对黄河、长江流域产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的探究过程中,初步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了解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
重点:
1、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分段及其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