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谢家湾小学课程整合纪实
一条课改创新路子——谢家湾小学的课改之路
72知识文库 第17期一条课改创新路子——谢家湾小学的课改之路胡 冰 邱建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十三五”规划全面贯彻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了提高人才、成果、管理质量,优化结构的教育发展目标。
“创新”被提升到一个国家发展的全局核心的位置,因此应使创新在教育领域中蔚然成风。
本文以重庆市谢家湾小学课程改革之路为例,重点阐述其课改创新的路子,打破原有分课程间的壁垒,有效整合国家课程,研制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小梅花”课程体系的校本教材并取得良好成效。
为本地的教育教学课改之路提供几点借鉴。
“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创新”的教育发展理念,明确“教育创新”理念作为国家富强的先优势,科技发展的助推器,民族昌盛的软实力。
在推行新课改及实践的十多年时间里,如何协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高效融合,如何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在新课改的压力下实现学生快乐优质学习成为了基础教育学校考量的首要问题。
2014年,关于重庆谢家湾小学的“一次艰难的课程改革之路”经中央新闻播出后,“谢家湾小学”一度成为教育界中的热门词汇,“小梅花”课程体系也逐步走入了公众视线。
谢小的办学理念是“六年影响一生”,坚持“红梅花开 朵朵放光彩”的主题文化,从孩子立场出发培养出具有中国责任和能改良世界的中国人,实现“天天快乐 健康飞翔”的培养目标。
一、“小梅花”课程整合探索之路谢家湾小学的课改历经十多年,起始于03年刘希娅校长提出的“一切有积极影响元素都是课程”的课程观和“世界是我们的教材”的教材观。
随后因承受来自社会、家长及学校的种种压力,课程整合之路停滞不前。
到09年初现曙光,谢小整合部分地方和校本课程,改变传统的专职化教学,开发培养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自身的教学兴趣爱好。
通过四年实践探索,至13年,谢小开始建构及全面实施了一套课程体系--“小梅花”。
同年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及编撰其小梅花教材。
正如重庆的梅花香至苦寒来,谢家湾小学的课程整合获得首届国家级基教类成果奖。
谢家湾小学课程改革观后感
谢家湾小学课程改革观后感今天我观摩了谢家湾小学课程的改革,深有体会:我觉得世界具有整体性,世界的不同构成——个人、社会、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
人的个性具有整体性,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汇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
课程改革以后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课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自主开展活动,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随着课程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将不断生成。
从实践操作层面,减少了课程门类,提高课程综合性,减轻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课程负担,从学生差异发展的需求出发,选择丰富多彩而符合本校特色的主题课程内容。
在整合校内校外活动资源过程中,家长是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军。
学校开展了“家长志愿者”课程服务活动。
“家长志愿者”承担课程实施任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课程统筹中,鼓励学校大胆探索,尝试适合本校实际的时间安排方案。
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创设情景,引出课题,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把联系密切的问题整合为几个小主题,也称为主题课程的子课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喜欢的主题,并与相同选择者组成课题组,制定方案。
然后全班交流方案,由教师组织学生对每个组的活动方案进行评价完善。
}尊重学生,认可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
然而,常规课程实施中“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理念并不容易真正落实。
在课程实践中,教师习惯于只把学生看作是变革的潜在受益者,很少将其视为变革过程的参与者。
[7]主题课程对学生而言不是接受对象,而是开发、开创的主体。
“二期课改”:“五大统筹”推进综合育人
“二期课改”:“五大统筹”推进综合育人作者:张富伟张磊来源:《今日教育》2015年第01期课程改革将突出“课程综合育人”的价值——“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的改革,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2014年,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火了”!4月7日晚间,一段长达五分钟的学校课程改革新闻,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从春季学期起,谢家湾小学将十多门课程整合成“阅读与生活、数学与实践、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五类课程,实行一名教师教一个班级多个学科,一时引发轰动。
谢家湾小学的“课程整合”,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
早在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明确提出了“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的目标。
但由于课程标准、师资水平、评价标准等各方因素影响,几乎没有中小学校进行过大规模的尝试。
国内步伐迈得比较大的只有北京市十一学校及清华大学附小。
因而,谢家湾小学的探索,就显出了特别的意义。
正如时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现任中国教科院院长)所说:“谢家湾小学的课程整合把握住了课程改革的大趋势,目前已经走到改革的前沿领域,其经验令人鼓舞,值得肯定。
”作为一项尚在探索初期的改革实验,暂且不论其效果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课程整合以及更上位意义的课程综合统筹,将成为未来课程改革的“新常态”。
2014年4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这份“干货”颇多的指导性文件,标志着“二期课改”的全面启动,也将综合改革的思路贯穿始终。
相比于2001年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改革适应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特别突出了“课程综合育人”的价值——“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的改革,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参观重庆谢家湾小学有感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参观重庆谢家湾小学有感前几天,我有幸跟着学校的领导老师们一块,奔赴祖国西南,探访了重庆和成都多所名校。
短暂的几天参观学习,我收获颇多。
其中,重庆谢家湾小学的课程整合、西南大学附属小学的识字课教学,成都红牌楼小学的经典诵读与书法课程教学、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科技课及充分利用资源进行课程整合的精英教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重庆市谢家湾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
重庆市谢家湾小学以“六年影响一生”为办学理念,实施“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主题式校园文化。
这主题文化包含着“红梅文化”,“开放文化”,“朵朵文化”、“光彩文化”,。
即把每一个师生都看作花中珍品红梅、接纳和尊重每一个个体、为师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的良好的环境和土壤、相信师生的发展是阳光和精彩的。
一进校门,我们便被这主题式的校园文化吸引,校名旁,门厅边,墙壁上,花园里……到处可见有数字6和梅花组成的校徽和彰显着办学理念的“六年影响一生”六个大字。
学校的装修主色调是灰色的,但到处装饰的朵朵梅花和飞翔的小鸟却被衬托格外显眼,校园里墙壁上到处装饰的孩子们笑靥如花的图片,楼梯边的瓷砖上也都是孩子们的作品。
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时时受感染,处处得熏陶,健康成长,快乐飞翔,这样的校园文化,到处都是隐性的课堂。
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异彩纷呈,围绕“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主题型学校文化,全校61个班都建设了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教室的后墙上,班名、班徽、班级格言、班级公约……一目了然,两边的墙壁上,也满是学生的作品、活动的图片。
教室外面的墙壁上,装上了泡沫板,学生的手抄报,练字,绘画…….都用图钉钉在泡沫板上,这样在展示的过程中方便更换。
每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参观、评价,心中的自豪、自信就会油然而生,用班级文化影响孩子,也是隐性的课堂。
“他山之玉,可以攻石”,我们东关小学是一所有着良好口碑的老学校,特别是近几年来,我校的艺术和语文方面的课程改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绩。
谢家湾小学以课程整合促进学校变革——“小梅花”绽放每个孩子的光彩
教师们互相听课 、 提意见 , 在将数
学课 的知 识 点保 质 保 量教 给 孩 子 的前 提下 , 进 行课 程整 合 。
在 保 障国 家课 程 目标 不 降
低、 内容 不减 少 的前 提 下 , 学 校 将 现 有 十 几 门课 程 整 合 为 语 文 漫
谢家湾小学坐落于山城重庆
这一红色教育基 地 , 1 9 5 7 年 创 校 时, 谢 家 湾 小 学便 以 “ 红 岩文化 ” 为 建 校 思 想 ;上 世 纪 6 0年代 , 谢 家湾小学学工 、 学农 、 学 军 的 社会
系, 也 是教育观念 、 教育技 术 、 教 育 方 法 的 内在 联 系 。而 在 刘 希 娅
门课 ,几乎 占满 了孩子 的在校时
间 ,学 生 特长 爱 好 只 能 周 末 花 钱 去 培训 ; 学 科 之 间分 割 太 细 , 存 在
有文化的保守之路 ,一是求新 求 变的变革之路 。她选择了后者。
这样 的选 择 ,与 刘 希 娅 的 办
中, 越来越发现 , 课程的设 置与实
走进谢家湾小学 ,你会看到
这样 的课 程 “ 风景 线 ” : 数 学课 上 , 刚学 了厘 米 、分 米 概 念 的 学生 拿 起 了尺子 , 开始 量旗袍 、 做 旗袍 ; 音乐 教 室 内 ,学 生 们 有板 有 眼地 吟诵 起 古诗 词 。学 生 们 上 午完 成
嚼分析 、翻来覆去重复知识点, 台
一
直从 事小 学语文 教学 , 也 多次 站
在赛课领奖台上。可她发现 , 如今 的语文课堂 , 4 0分钟的时间, 教师 讲课模式千篇一律 。往往是 , 台上
教 师 围绕 一篇 课 文 支离 破 碎 地 咀
重庆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学习心得
重庆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学习心得荣县荣新小学邹小辉带着充满对谢家湾小学浓厚神秘的心情,和几位同事踏上了进军重庆九龙坡谢家湾的路程。
一路上很兴奋,竟然没有了晕车的不良反应,只管和同事不停的聊着,设想着我们未来一周的学习、听课、交流、总结的种种……去之前听了但校长的专题讲座,看了同事们的学习总结,去之后也拿出来反复的看过,他们或许与我们接触的老师不完全一样,所以我们的感受既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为了进步,现在把与他们不一样的感受与同伴们共勉。
我们这一批去的2个语文分别安排在二年级和四年级,数学:李老师安排在四年级,程主任说因为老校区一、二年级班级少,老师都很年轻,所以我和夏老师都安排在二年级杨老师班。
不过我们这次运气很不错,赶上了两节与周末重庆市专家同课异构的试讲课,一节去天津参赛的试讲课,而且都有幸参与了他们的评课研讨。
星期一、二主要跟随杨老师,星期三下午参加了他们学校举办的“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主题演讲比赛,星期三、四、五主要跟随上五年级和六年级的严主任,期间我们还有幸听了重庆市特级教师赵晓岚老师的随堂课,同时还与同伴们一起去听了李晓琼老师、黄主任、汤老师、杨媛老师的语文课,可以说每个人风格不一,但是都有各自的特点。
课间与任课老师交流,与程主任交流,了解他们的学生、老师、领导,了解他们的课堂、课题研究、考试机制、评价体制,心中的迷惑与神秘渐渐被揭开……一、见闻及思考(一)升旗仪式选题极好升旗仪式在一个小女孩的主持声中开始,看到孩子们坚定的步伐和自信的神情,不禁让我对他们投去赞许的眼神。
“课间大声说话好,还是不好?”这是他们辩论的主题,当听到这个题目时,我立刻想到的是:课间说话肯定不能大声啊。
可是马上听到正方同学说道:课间大声说话好,因为下课后就是我们放松的时候,如果说话还要注意不能大声,那我们的心灵如何能够得以释放?我们没有得以释放上课又如何能够做到用心学习……顿时,场内掌声呼声响起,辩论进行的非常激烈,当时我就在想:这是小学生吗?他们要做这样的辩论得查阅多少资料?他们的大胆、自信与坚定难道就靠几天的训练就能做到吗?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二)老师上课轻言细语听了那么多个老师的课,每个老师给我的感觉都是轻声细语,一点都不费力,就像我们平时和朋友聊天一样,至始至终都是面带微笑,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
谢家湾小学课程改革
谢家湾小学课程改革华龙网2月18日12时50分讯(记者任思聪)开学了,新学期孩子们的课堂有啥变化?今天,华龙网记者从重庆谢家湾小学了解到,春季学期开始,该校课程就由10多门整合为5门了。
也就是说,同学们的课业负担将大大减少,全校所有同学一个学期只需学习5门课程。
对于这个变化,家长和同学持何态度?你认为这样排课好吗?一、变化:这学期每个同学只需学5门课今天上午,谢家湾小学一年级(1)班教室里,贴着一份崭新的课程表。
与传统课程表不同,这份课标上的内容很少。
数学老师杨必亮告诉记者,这其实是学校新学期开启的整合课程表,属于学校刚启动的课程体系。
校长刘希娅告诉记者,这学期全校学生只需学习5门整合课程,学校从课程形态、课程内容、课程与人的整合全面推进,将10多门国家、地方课程整合为“阅读与生活”、“数学与实践”、“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5大类。
值得一提的是,甚至老师的特长也能与课程进行整合。
“今后,每个孩子将有更多时间自由参加选修课、社团活动。
”刘希娅说,学校把重复交叉的教材内容整合在一起,在上午完成所有规定课程,下午时间就留给社团选修活动。
比如说,一二年级每天下午都可自由选择社团选修活动,三四年级则在周一、三、五下午进行选修,五、六年级同学周二、四两天下午也全是选修活动。
二、背后:去掉过去教材的交叉重复内容为何这样设计课程?刘希娅分析,单从教材内容看,由于历史原因,现有国家、地方教材客观存在不少交叉、重复的内容,增加了学生负担。
为了全面推进课程整合,学校花了几年时间进行研究准备,并综合家长、学生的意见,甚至一张课程表的出炉就花了许多时间。
“课程整合在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基本课程目标、内容、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重组和优化,同时减少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
”刘希娅表示,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有益,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
整合后,老师今后可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上一个班的不同学科,并有充足的时间与孩子相处,研究指导孩子们的发展。
课程整合减负提质-谢家湾小学“小梅花”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 (1)
3
课程整合的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 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 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021/10/10
23
谢家湾小学“小梅花”课程体系的建构——内涵
三类一体的小梅花课程
学科课程——保障和内核 社团课程——选择和补充 环境课程——前提和基础
2021/10/10
24
谢家湾小学“小梅花”课程体系的建构——内涵
4.“小梅花”课程体系的特质
一是课程内容整合
教材中心、教室中心、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
有的学科在不同年段也出现目标、内容、环节的 重复。不仅浪费老师、孩子们宝贵的在校时间,也伤 害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2021/10/10
19
谢家湾小学“小梅花”课程体系的建构——内涵
三是学科独立,课时设置僵化。
学科专职化是我们近是十年来的基础教育追求。然而,条 件好的学校,中小学几乎每个学科的周课时1-5节,国家课 程小学低段每周19节,中段24节,高段26节,那么一位老师 如果专职某一门学科,则要给2-15个班的孩子们上课才能达 到课时量。 条件不好的区域则形同虚设。
2021/10/10
26
谢家湾小学“小梅花”课程体系的建构——内涵
三是课堂要素的整合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没有课堂行为的改善,课程体系只是海市蜃楼。
通过课堂师生话语权、时空分布等要素的改变,改变灌输式教育的 记忆性教学文化,力图打破这种单一、僵化、封闭的课堂文化模式,弱 化教材权威性和教师的中心地位,追求一种主体间的平等互换的对话语 境,师生真正达到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营造一种公共的话语空间和 人文情景,不是老师的强势话语,也不是学生的群堂雀噪,而是有序的、 民主的、和谐的共同言说和互相倾听。
课程整合|谢家湾小学:“小梅花课程”是怎么诞生的
课程整合|谢家湾小学:“小梅花课程”是怎么诞生的回归孩子立场——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整合在重庆谢家湾小学,孩子是校园的灵魂。
孩子的立场、体验、收获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已经成为谢家湾小学整个干部、教师团队认同并且遵守的共识。
学校的课程整合——“小梅花课程”的诞生正是这一理念的践行和具体操作。
实施课程整合之前,谢家湾小学和其他小学一样,实行的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谢家湾小学的教师们逐渐发现了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亟须改进的地方。
首先,课程门类过多。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课程制定权的下放,各种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课程体系,满足了不同社会群体的学习需求。
然而,在实际操作,家课程要保证、地方课程要落实、校本课程要特色,导致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门类繁多、独立僵化。
学生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在六七门课程之间来回转换,这对于以形象思维和直观思维为主的6~12岁的孩子来说,显得过于复杂了,影响了学习效率,又加重了学习负担。
其次,学科类别划分太细,过于分化独立,内容却交叉重复。
各门课程的实施固守本领域完整的知识体系,课程内容却交叉重复现象突出。
重庆语文特级教师李晓琼对此深有感触:兼任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的她精心准备了《再见,我的小学生活》一课,当她自信满满地站在讲台上时,孩子们却告诉她,类似的内容语文教师前几天已经讲过了。
这样的尴尬相信许多教师都曾经历过。
谢家湾小学的教师们深深感到现行的课程体系缺乏对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郭元祥教授曾指出,“禁锢于单一的书本世界和封闭的知识体系中的学生,知识的获得与生活世界中的各种关系相脱节,造成'生活世界’的不完整。
”这种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学生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更不能对接未来社会对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的要求。
再次,固定的三级课程结构比例(国家课程占80%,地方和校本课程共占20%)忽视了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发挥地方和学校优势资源的发挥和课程开发自主权的行使,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更不利于孩子的创新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以文化经营学校---谢家湾小学培训小结与学校改进行动初步计划
以文化经营学校--谢家湾小学培训小结与学校改进行动初步计划11月29日至12月13日,参加了“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我们小组在基地学校谢家湾小学培训,通过参观校园文化,参加行政会与政治学习、学校各种活动,与刘校长交流,各部门跟岗体验等方式,充分感受了刘校长的个人魅力与办学思想,领略了谢家湾小学的文化管理,收获与感悟非常多。
一、谢家湾小学印象(一)校长刘希娅(二)办学思想1.学校办学理念:六年影响一生孩子的笑脸是永恒的追求,老师的呵护是成长的摇篮,校园的温馨是隐形的课堂。
2.学校主题文化: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习惯的培养从这里关注,知识的积累从这里开始,人格的塑造从这里起步。
3.学校行为文化:天天快乐,健康飞翔快乐的童年从这里流淌,矫健的羽翼在这里丰满,七彩的梦想在这里放飞。
(三)一校四部(四)学生草地上奔跑、朵朵剧社—剪纸、金秋校园、课间阅读、校园喷绘画——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校园明星、学生的照片和名人、老师、保安、工人等一起持在校园(五)发展战略:以文化经营学校1.课程文化——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一切有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一切有目的的影响都是教育。
”(1)必修校本课程:《军营生活》、《巴渝风》、《经典教材》、《中国故事》、《男孩女孩》(2)选修课成为个性发展的平台:朵朵据社、课外活动(3)隐形课堂:环境育人,生活浸润(4)整合资源,发展弹性课程2.教师文化——从知识育人到文化育人(1)培训是教师最大的福利;(3)研究是教师最大的乐趣;(3)示范引领,辐射带动;(4)对话课堂是教师展示的舞台;三段五环三生三动课堂模式:课堂结构三段:唤醒激活、建构生成、拓展共享课堂流程五环:吸引、探究、解释、加工、评价课堂态势三生三动:生态、生动、生长、互动、生活、生动唤醒激活--吸引--生态、生动建构生成--探究、解释--生长、互动拓展共享--加工、评价--生活、生动(5)多元评价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
谢家湾小学课程改革文字稿【可编辑范本】
【走基层·第一手调查】谢家湾小学课改:一次艰难的探索谢家湾小学是重庆的一所名校,新学期,这所学校实行了一项名为“小梅花”的课程改革,把原来十几门课程,整合成了五门.在新课程表上,专门的语文、数学、英语课,都不见了。
这次改革,也引来了各方的关注。
去年年底,重庆谢家湾小学决定在新学期启用新的课程表。
消息一出,立刻在家长中间炸开了锅。
这是今年1月6日该小学监控录像拍到的画面,一些家长正在学校门口散发传单。
家长们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反应?课程究竟是怎么改的呢?这是谢家湾小学六年级二班上学期的课程表,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11门课。
刘校长说,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和直观思维为主,更适合触类旁通的“综合课程"。
新学期,谢家湾小学推出“小梅花”课程改革,打碎了传统的十几门课,重新组合成“阅读与生活"、“数学与实践”等5门新课。
同时,还鼓励一些老师跨学科来任教。
这么大的变化,家长们一时难以接受。
为了让家长能投“赞成票”,学校做了不少工作,面对面沟通,请家长来听课。
大家这才发现,课程整合和老师跨学科,在一些班级已经悄悄试点四五年了.2009年,学校决定试点“课程整合”,音乐老师杨必亮主动请缨,改教起“数学”。
他巧妙地把音乐当中的节奏和数学中的找规律,整合在了一起.让家长们意外的是,“音乐老师教数学”的这个班,在全年级不仅合唱比赛总拿第一,数学测试居然也名列前茅。
“课程整合”、“老师跨界”,看来还是行得通的。
家长们终于同意让学校试一试。
对学校和老师来说,课程改革的挑战,这才刚刚开始。
因为没有先例可以参考,教学计划必须反复研讨、重新编写。
讨论中,数学特级教师赵晓岚提出,把原来五年级“综合实践”课中的“警察破案”和六年级数学中的“逻辑推理"整合到一块.这堂课也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课之一。
其实,早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已经提出了要“课程整合",但很少有小学推行,原因就是它涉及学科和师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集团化办学,看了你就懂!
集团化办学,看了你就懂!导读为重新审视集团化办学的内涵与独特价值,力图通过理性分析,引导和规范集团化办学行为,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中国教育在线、新东方优能中学教育联合中国教育新闻网、《当代教育家》杂志、《上海教育》杂志、《教师月刊》杂志、中原基础教育研究院于2016年11月25日在北京举办“集团化办学的价值重构与现代学校治理——2016年全国基础教育发展论坛”活动。
教育界知名学者、专家、校长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出席了此次论坛,共同分享各地集团化办学经验,聚焦集团化办学下热点问题,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凝智聚力,献计献策。
嘉宾致辞▲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 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的资源集团化办学在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了区域内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基础教育的公平与效率的双赢,对现行教育组织创新模式产生了特殊的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运行和管理。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奕▌ 集团化办学给现代学校治理提出挑战集团化办学穿越了教师角色的边界与教育系统的边界,在家庭教育建设、孩子资源建设与服务建设上给现代学校治理的理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本次论坛定位的题目更符合当下的需求。
▲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雷振海▌ 集团化办学要遵循教育规律集团化办学缓解了我们择校的压力,但教育在改革当中仍存在问题,在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搭建一个管理模式,促进薄弱学校的发展。
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中要尊重教育、教学以及孩子成长的规律。
▲上海教育杂志社党支部书记赵锋▌ 宣传好优质教育发展举措是重要使命集团化办学在各地都已经较早有了探索,如何把优质教育发展的举措宣传好,从媒体角度讲,这个是我们理所应当承担的一个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精彩主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学校总校副校长周建华▌ 使命引领价值,治理促进发展人大附中的理念和使命,一个方面是引领,一个方面是担当,目标定于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让更多教师成为优秀教师,让更多校长成为优秀校长,让更多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
谢家湾小学课程改革观后感
开家湾小教课程革新瞅后感之阳早格格创做即日尔瞅摩了开家湾小教课程的革新,深有感受:尔感触天下具备完齐性,天下的分歧形成——部分、社会、自然是相互接融的有机完齐.人的本性具备完齐性,本性死少没有是分歧教科知识纯汇的截止,而是通过对于知识的概括使用而没有竭商量天下取自尔的截止.课程革新以来以教死的现真死计为基原线索,强调富裕本性的教习活动历程,闭注教死正在那一历程中赢得的歉富多彩的教习感受战本性化的创制性表示,其教习活动办法取活动历程、评介取截止均具备启搁性.课改尊沉教死的兴趣、快乐喜爱,注沉收挥教死的自决性.教死自己采用教习的真质、办法及指挥西席,自己决断活动截止浮现的形式,自决启展活动,指挥西席只对于其举止需要的指挥,没有包办教死的处事随着课程活动的没有竭展启,教死的认识战感受没有竭深进,创制性的火花没有竭迸收,新的活动目标战活动真质将没有竭死成.从试验收配层里,缩小了课程门类,普及课程概括性,减少书院、西席战教死的课程包袱,从教死好别死少的需要出收,采用歉富多彩而切合原校特性的中心课程真质.正在调整校内校中活动资材历程中,家少是一收没有成代替的死力军.书院启展了“家少志愿者”课程服务活动.“家少志愿者”包袱课程真施任务形式百般,真质歉富.课程统筹中,饱励书院大胆探索,测验考查切合原校本质的时间安插规划.西席从教死的死计本质出收,通联死计,创建情景,引出课题,饱励教死盘绕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把通联稀切的问题调整为几个小中心,也称为中心课程的子课题,带领教死根据自己的兴趣、快乐喜爱自选喜欢的中心,并取相共采用者组成课题组,制定规划.而后齐班接流规划,由西席构制教死对于每个组的活动规划举止评介完备.尊沉教死,认可教死正在课程真施中的主体职位,是新课程修议的核心观念之一.然而,惯例课程真施中“以教死为原”、“尊沉教死的主体职位”的观念本来没有简单真真降真.正在课程试验中,西席习惯于只把教死瞅做是变动的潜正在受益者,很少将其视为变动历程的介进者.[7]中心课程对于教死而止没有是担当对于象,而是启垦、启创的主体.教死里对于的没有是既定的固态的课程“收援原”,而是需要自决采用、亲历试验、能动的、创制性的教习历程.中心课程自己具备的试验性、自决性、死成性特性决断了本来施离没有启教死的主动介进.中心课程的真施对于书院战西席提出了诸多的挑拨,更加正在革新初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授包袱.。
在学习中收获 在收获中成长
在学习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记谢家湾小学第八届芬兰周暨刘希娅校长工作室“中芬新”课堂教学研讨活动2019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谢家湾小学开展的第八届芬兰周暨刘希娅校长工作室“中芬新”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谢家湾小学创建于1957年,是重庆市首批示范小学。
近十年来,在刘希娅校长提出的“六年影响一生”办学理念引领下,创新地实施了“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主题学校文化。
学校通过课程整合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建构了“小梅花”课程体系,编写出版了涵盖小学全部学科全部年级的《谢家湾小学小梅花课程系列丛书》,调整作息时间,系统地优化了师生校园生活状态,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主动、和谐、个性化地发展,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谢家湾小学将三级课程体系的十几门课程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科学、艺术等七门课程,只用原来60%的时间即可完成国家课程标准要求,节约出来的时间用来引导同学们开展学科专题活动和社团活动。
整所学校只有三句话:“六年影响一生”,“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天天快乐健康飞翔”随处可见。
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为“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围绕学习方式变革,聚焦常态课堂教学”“汇聚中国芬兰新加坡教育智慧,构建学习研究共同体”。
基于研究共同体建设和平台搭建,参与这次活动的人群多元,既有来自芬兰、新加坡的专家和老师,也有来自山东、辽宁、河南、河北、四川、重庆等地的刘希娅校长工作室成员学校和谢家湾小学教育集团成员学校的老师们,还有来自北京、陕西、云南等地的结对友好学校的老师们,以及九龙坡区内各小学老师和谢家湾小学的老师们,共计4000余人次参与研讨活动。
在为期一周的研讨活动中,来自中国、芬兰、新加坡3个国家的12所学校,提供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艺术、编程、综合实践、心理健康等9门学科的19节现场课例,3场学术报告,3场分学科组深度交流。
芬兰芬中教育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栋老师带着大家对19节课进行了专业的点评和指导,从观念到策略带给大家启发。
课程整合减负提质-谢家湾小学“小梅花”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 (1)
的基础地位以及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期理论,站在学生终身发展需求的
立场来思考和定位学校的办学。
“小梅花”课程体系的建构——谢家湾小学教育哲学
1.从教育哲学层面凝炼出的办学理念
六年影响一生
走出“教化”和“训练”的泥潭,在经验、对话、体验 中生成和建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激发和唤醒。
“小梅花”课程体系的建构——谢家湾小学教育哲学
课程整合的背景——十八界三中全会教育改革内容
4.十八届三中全会教育改革内容(2013年11月)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
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 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 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 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谢家湾小学“小梅花”课程体系的建构——内涵
二是课程时间整合
基础性与多样性和谐统一
从课程时间分布上,上午长短课结合,主要进行国家课程的整合 教学,下午则分段设置课程内容:
低段学生每天下午都是自由选修活动;
中段学生每周一、三、五下午进行自由选修活动; 高段学生周二、四下午进行自由选修活动。
直接性的体验活动将会促进学习动机,使之习得自主的学习。
谢家湾小学“小梅花”课程体系的建构——内涵
四是课程主体整合
一个老师多个班级到一个老师多个学科的跨学科教学,有利于综合性学 习,更有利于师生的融合。 从课程实施主体上,五门课程既有统一的学习过程,又有个性化的 选择与实践的空间、平台,充分结合教师的个性优势和特长爱好进行课 程安排,不再是一份教案上几个班的课,而是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上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谢家湾小学课程整合纪实重庆教育改革新冲击波重庆谢家湾小学课程整合纪实一所小学校的课程改革正影响一个区域教育改革的进程,她的改革探索冲击着人们旧有的课堂教学观,她所面临的困惑正是基础教育阶段学重庆教育改革“新冲击波”——重庆谢家湾小学课程整合纪实一所小学校的课程改革正影响一个区域教育改革的进程,她的改革探索冲击着人们旧有的课堂教学观,她所面临的困惑正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共同的难题,她所立志改革的方向,纾解转型期应试教育评价与素质教育的矛盾,让课堂回归育人本质,让轻负高效不再只是口号……最重要的,让普通市民意识到教育改革原来离我们这么近。
2014年2月27日,教育部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负责人一行步履匆匆走进重庆谢家湾小学,短短半天行程里,专家们一刻也没消停,紧张地分头听课,与教师座谈,与学生交流……而与此同时,重庆市2014年基础教育工作会选择在谢家湾小学举行,300多名重庆各区县教育部门领导、中小学校长观摩了谢家湾小学8堂整合课例,并聆听了校长刘希娅的发言。
是什么引发如此多教育专家和校长对谢家湾小学的高度关注?是课程整合——谢家湾小学正在探索推进的课程改革主题。
点开百度词典,课程整合狭义讲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
课程整合并不是“新发明”,早在国家教育部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但关于课程整合的探索,国内步伐迈得比较大的目前只有北京十一学校及清华附小。
而在重庆,谢家湾小学是第一个对此大胆探索并付诸实施的小学校。
按照谢小构建的小梅花课程体系,十几门国家、地方课程被分成阅读与生活、数学与实践、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五大类,推动课程形态、课程内容、课程与人的全面整合。
“我家孩子不是你们的小白鼠”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整合?观念观念还是观念考试与素质教育并不相悖人与课程的整合早餐桌上的思考期末典礼上的欢呼声尾声改革者说:整合,首先意味着对原有教材体系的重组和融合,相应课堂教学方式、管理方式、备课方式等必须发生一系列转变,这是一次由内到外的改革探索,注定一开始充满艰险。
从去年年中开始,一场“地震”率先在家长中引发了。
谢家湾小学华润校区二年级某班的家长王先生是较早得到“课程整合”改革这个消息的,“也没听清什么是课程整合,只听清楚孩子班上的数学老师准备换掉,由体育老师来当。
当时第一个反应就是怒气冲冲地和十几位家长代表一起找校方理论。
”“我不管你什么整合,什么改革,如果影响了孩子发展就是不行。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班级的家长QQ群有段时间天天“爆棚”,家长们表达着类似的观点。
“改革触动利益真的比触动灵魂还难。
”作为这次课程整合的顶层设计者,校长刘希娅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从去年11月开始,校方陆续接待300多人次的家长上访,一些家长致电市教育部门质疑学校改革意义,甚至还有个别家长在校门口四处散发传单,鼓动家长抵制学校做法。
“我家孩子不是你们的小白鼠。
”一位家长的留言代表大家的普遍心理,谁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场课程改革的试验品?“对课程整合,我们遵循三不原则,家长不同意的不推进,教师不愿意的不推进,学校评估认为不合适的不推进。
”校方负责人的立场,让不断到校质询的家长情绪渐趋平静,开始理性倾听学校的意见。
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整合?真理总是越辩越明。
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整合?刘希娅在与家长的几十次公开交流中,谈到自己的思考。
“在谢小,在孩子的立场、体验、收获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改革举措都不例外。
”她为家长分析道,单从教材内容看,由于历史原因,现有国家、地方教材客观存在不少交叉、重复的内容,客观增加了学生负担。
课程整合,在国家教育部门要求的基本课程目标、内容、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重组和优化,同时减少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不无裨益,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
她随意列举了几处案例,五年级的语文课与思品课,有一单元讲“勿忘国耻”有《火烧圆明园》、《狼牙山五壮士》等4篇课文,品德课也有类似主题“不屈的中国人”;数学课与综合实践课,有相同的“体积的测量”……交叉、重复内容同样增加教师负担。
兼任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语文教师李晓琼讲述了自己的一次尴尬经历,为了给六年级孩子上好《再见,我的小学生活》这节课,她翻阅大量资料,精心设计PPT,制作课件,最后临到走进课堂,孩子们小声告诉她,类似内容语文老师已经上过了。
启动课程整合前,谢家湾小学做过这样一项统计。
非语数外教师平均授课班级4-8班,最多的学生达到300多人。
语数教师一般为1-2个以上班级授课,同时当班主任,另外还有选修课、社团活动等任务。
“老师,你怎么还是记不住我的名字。
”英语老师张凌凌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她一周接触的学生近200人,单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次繁重的体力活,她形容自己每天的状况,用了一个词“跑班”,刚上完一堂课,来不及喘气,马上抱上教具又往其他班级赶。
类似情况其实在不少学校都真实存在,试想如此状态,有多少教师能沉下心来关心学生、研究学生,更不用说花更多时间塑造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几番交流,不少家长意识到课程整合的可行性与紧迫性。
观念观念还是观念持反对意见家长中,聚焦最多的问题是为什么会让没有相应学科背景的教师从事语数外教学?申请兼任数学教师的英语老师王兰特意接受了所在班级家长们的公开质询。
“从国外看,小学阶段全科教师和多学科教师很普遍;在国内,不少全国名师比如支玉恒也是从体育教师中途改行教语文,取得巨大成功。
”王兰拿了自己做例子,大学里面她也不是英语专业背景,英语教学依然得到家长、学生的认可。
为了进一步打消家长疑虑,王兰介绍了自己整合数学与英语的思路,“数学学科是比较严谨以思维训练为主的教学,但容易让孩子们感到枯燥和呆板;而英语学科是以语言发展为主的语言类教学,以游戏为主的教学形态,二者不仅可以在内容和形式上相互渗透,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也可进行整合,就能促进孩子们更有效地学习。
”“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学习主要以基础性和综合性学习为主。
”学校负责人介绍,按语文课标要求:一二年级学生重字词的掌握,养成良好的倾听、写字、看书等习惯,三四年级重句段学习……现在教师的学历背景难道不具备这些基本知识和能力?数学家并不一定能胜任数学教师的岗位,教育有教育的规律,能否成为好老师,关键还是看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情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以及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能力——谢小教师团队普遍这样认为。
杨必亮,四年级五班数学老师兼音乐老师,作为全校首批参与试点课程整合的老师,已悄声无息进行课程整合摸索有三年多了。
“课程整合会让课堂产生奇妙的魅力。
”他举例,二年级给学生讲解如何发现数的重复的规律时,学生不好理解,他使用音乐学科内容《节奏》,用打击乐器让学生跟着节拍来找规律,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轻松掌握了数学知识。
谁说没有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教不好学生?熟悉杨必亮的家长都知道,他带过的班级年年体育比赛、合唱比赛拿年级第一,数学成绩也名列前茅。
考试与素质教育并不相悖“这样的课程改革推动之后,会影响孩子的成绩吗?”在逐渐接受之余,有家长终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分数”,始终是转型期家长不愿抛弃的底线。
“学校推动的任何改革决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为代价,都要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为前提。
”谢家湾小学抱有这样的理念,分数万万不能作为评价学生仅有的标准,但要让学生学会并善于考试,这也是将来适应社会的一种能力。
刘希娅举了数学与综合实践课程整合中的一个案例,三年级一班的学生刚刚在一次整合的数学与实践课上学了分米、厘米的概念,老师立即布置学生用所学知识丈量、制作旗袍,那节课,孩子们上的特别high,从头到尾都乐在其中,一点也不觉得累。
“类似这样的学科整合,学生掌握知识还会难吗?还会考不好吗?”校方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通过对谢小毕业三年的学生的跟踪回访,统计显示谢小学生初升高中考平均成绩达到651.1分,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
在相关权威部门的评估中,也发现谢小孩子负担轻、质量高,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自信心特别强。
而且大部分中学给予谢小学生很高的评价,认为他们后劲足,潜力大,综合素质高。
“六年影响一生”在谢小实实在在得到体现。
其实,远远有考试没有检验到的东西,那就是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这是中国学生备受诟病的素养。
语文教师李晓琼习惯在语文课上让孩子们欣赏美术或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她一样,早在课程整合全面铺开之前,不少教师都非常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这就经常出现类似英语课上欣赏文学作品,数学课布置绘图作业的场景。
李晓琼拿出一位学生在语文课上欣赏完一部交响乐后,写下的这么一段习作:“提琴们就像一位位尊贵的公主,唱到高音时亮而不尖,唱到低音时沉而不闷,犹如一阶楼梯,使人流连其中却不乏味。
圆号就像一位男中音,既可唱出柔美之声,也可唱出嘹亮之声,仿佛在你的面前浮着一朵彩色的云。
到了高潮部分,竖琴犹如一位歌声清脆的妙龄女子,为乐曲描上了画龙点睛之笔……”“叹为观止”,一位老师在习作背后写下四个字。
人与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从先行学校的经验看,一般包括学科内、学科之间、学科与实践活动之间内容的整合。
而在谢小,多了一项人与课程的整合,即教师特长与课程的整合。
“教师是实施课程的主体,课程实施效果如何,关键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充分发掘她们的特长优势,调动她们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刘希娅认为,这是谢家湾小学课程整合与其他先行者最大的不同。
段蔚梅虽然是英语教师,但非常喜欢语文学科,每周都要自觉听上2-3节语文课,业余时间还写点小文章。
她的愿望是能利用自己教英语的经验,让孩子们也能学好语文。
为了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课程整合,她给班里39个家长一个一个打电话,耐心地介绍自己的优势,征求家长们的同意,最后积极准备学校的考核。
鲜春老师因为擅长种植,作为数学教师的他特意申请了与综合实践课的整合。
已经整合一年半的周燕老师,觉得能同时发挥自己语文、英语教学的优势,两门学科的教学效果都特别好……课程整合,让每个老师的个性特长都能充分施展。
因为有人与课程的整合,排出一张课程表就显得特别难。
副校长杨静拿出一叠密密麻麻的写满名字的初步方案,这是她和同事花了好几天时间编排出来的,既要考虑学科的纵向、横向的整合,还要考虑不同教师的特长、时间精力,甚至综合家长、学生意见。
校方负责人介绍,事实上,并不是所有课程内容都能整合,也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参与整合。
对于不能整合的知识点,必须由相应学科老师完成,严格遵循国家课程标准,课程的目标、内容、总课时一个不少;对于不适合参与整合的老师则维持原状。
此外,为充分确保课程整合后教育教学质量不下降,校方还有系统的考核方式作为后盾,比如采取学生问卷调查、实践作业检查、综合测试等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