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怎么走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怎么走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怎么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为出发点,通过一系列举措,全面推进基层社会管理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精细化建设,有力维护了辖区治安秩序,促进了辖区和谐稳定,保障了群众安居乐业。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学习永远在路上此次学习是近年来第一次较大规模的集中培训,涉及依法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新常态与供给侧改革、化解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大调解筑牢维稳防线、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新闻宣传策划等内容,大家从课程中学到了新的理念和工作思路,从每一件特殊个案中学到了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
“学习永远在路上。
”兴化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元连在开班动员时说,为什么要学,就是要认清形势、正视不足。
学什么,就是要做到把握重点、学深悟透。
怎么学,就是要做到学思相长、学以致用。
新的发展形势带来了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战和更重的责任,只有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提升能力,才能更好地破解难题、履职尽责。
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政法信访干部的教育、培养和历练,打造一支忠诚可靠、执法为民、务实进取、公正廉洁的政法信访队伍,更好地位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创新立足于实践近年来,该市立足实际,不断创新,涌现了“朱连调解工作室”“小翁姐姐维权热线”“小陆帮你忙”等一批有影响的政法工作品牌,创建成为“全国法治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并连续11年获得“平安创建先进市”称号,治安案件较3年前下降29.59%,群众安全感、政法队伍满意率、矛盾纠纷及时调处率、治安问题有效解决率等6项主要指标连续六年位居全省县市区最前列。
“创新,就是要学他人之长,创兴化之新。
”马元连强调,要适应新常态下的工作要求,就要加强新知识、新理念的学习和补充,树立经济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前提的理念,始终把平安这一最大的民生放在第一位,找准政法信访工作的着力点,勇于创新,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打造特色,在立体化现代社会治安防控网、多元化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网、社会化基础综合服务管理网这“三张网”上多思考、抓创新、出实招,力争做到全省有影响、泰州居前列,努力将兴化综治和平安工作打造成金字招牌。
国家级 基层社会治理 政策
国家级基层社会治理政策
国家级基层社会治理政策是指国家层面上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指导性政策,旨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和改革,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改善民生和社会稳定。
其中,国家级基层社会治理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国家鼓励发展村委会、居民委员会等基层自治组织,加强组织建设和人员培训,提升基层组织的能力和水平。
2. 推进社区治理:国家倡导建设和完善社区自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等制度,推动社区居民自治,提高社区的治理能力。
3. 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国家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4. 完善法律制度:国家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的法律体系,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
5. 加强信息化建设:国家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提升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水平,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6. 加强队伍建设:国家鼓励培育和引进专业化、专职化的社会工作人员,提高基层社会组织和社区的专业治理水平。
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国家目标是建设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和法治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138作者简介:刘丽(1980— ),女,汉族,新疆额敏人。
主要研究方向:党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我们全面深入改革、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基层单位创新基层管理方式、强化基层共产党员的思想认识、提升共产党员的个人能力能够更好的执行国家施行的各项政策,促进社会进步。
以下是对加强我们国家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分析,希望对党建创新工作有积极的作用。
一、基层党组织的现状分析(一)基层党组织工作难度增加由于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改革以及民间基层组织的出现,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威信有一定程度的减弱,对于普通群众的影响力没有过去那么强大,基层工作不能按照预期目标进行。
同时,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没有及时跟上当地的发展状况,导致基层党组织无法有效管理某些方面出现的问题。
(二)管理工作有不足之处目前依然存在部分基层党员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方式不恰当的问题。
有些地方的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工作时高高在上,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有的基层工作人员解决问题的手段比较强硬,使得普通人对基层单位有了不好的印象;有的基层单位不擅长使用新思路、新知识、新政策、新手段来满足人们的利益诉求。
对于如何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居民的经济收入、如何完善该区域的基础设施、丰富居民的物质以及精神生活等问题毫无方案。
另外,在基层党员管理和组织上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比如基层单位的各部门界限分明,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合作,使得信息在各部门流通困难。
这既增加了基层单位治理工作的难度,又增加了群众办理手续的流程、降低了基层单位的工作效率、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基层单位的好感度。
有些地方的流动党员比较多、工作地点经常更换,使得党员管理工作不好做。
除此之外,某些偏远的农村由于工作条件困难、福利待遇与大城市相比较低,使得基层单位的党员大多是年龄较大的老党员、年轻人较少。
偏远农村的基层单位难以吸引新的工作人员加入,导致基层党组织的规模小、工作不能高效开展。
八项基层治理工作内容
八项基层治理工作内容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基层治理中,加强组织领导是首要任务。
这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基层党组织制度。
2. 加强党委对基层治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3. 加强对基层工作队伍的培养和管理,确保队伍稳定有序运行。
二、推进法治建设推进法治建设是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2. 完善基层法律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法律咨询和服务。
3.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公正性。
三、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2. 推动社区自治,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提升社区自治意识。
3. 加强社区宣传文化工作,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
四、加强农村治理加强农村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党组织的发展壮大。
2. 加强农村土地管理,保护农民权益,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3. 推动农民自治,鼓励农民在农村事务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
五、加强城市社区矛盾化解加强城市社区矛盾化解是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健全矛盾调处机制,及时化解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
2. 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解决居民困难。
3. 推动城市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六、加强安全风险防控加强安全风险防控是保障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优化治安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治安防控能力。
2. 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火灾防范和应急救援工作。
3. 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
七、推动基层民主建设推动基层民主建设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善基层选举制度,推进选举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
基层治理意见建议
基层治理意见建议基层治理是指在社会管理体系中,从基层组织、社区、村庄等小范围内展开的一种治理方式。
它是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基层治理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加以解决和改进。
以下是我对基层治理的一些建议和意见: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组织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培养,提高基层组织的组织能力和服务能力,确保基层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2.推动社区自治。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基础,要加强社区自治,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社区自治机制,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3.强化农村治理。
农村是基层治理的重点区域,要加强对农村治理的关注和支持,推动农村治理的现代化,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4.加强社区矛盾调解。
社区是矛盾较为集中的地方,要加强社区矛盾调解工作,建立健全社区矛盾调解机制,及时有效地解决社区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推进基层民主。
基层民主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基层民主的推进,建立健全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
6.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社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引导,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促进社会组织与政府的有效合作。
7.提升基层干部素质。
基层干部是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提升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基层治理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8.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要加强对基层治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推进,提高信息化水平,提升基层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9.加强对基层治理的宣传和教育。
要加强对基层治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基层治理的知晓和理解,增强人民群众对基层治理的支持和参与意识。
10.加大对基层治理的政策支持。
政府要加大对基层治理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出台有利于基层治理的政策措施,为基层治理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
关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提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近年来,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进一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我特向大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提案。
一、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组织建设1. 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组织设置。
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和调整社区居委会、村民自治委员会等基层社会治理组织,确保其覆盖到每一个社区和村庄。
2.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组织运行机制。
要加强对社区居委会、村民自治委员会的管理和指导,规范其运行机制,确保其能够有效开展社会治理工作。
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1.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建设。
应该加大对社区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其能够适应时代需求。
2.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法。
要鼓励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模式,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朝着更加科学、民主、法治、务实的方向发展。
三、建立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1.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法规制度。
应该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法规制度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其与时俱进、贴近实际。
2.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
要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高治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四、营造良好的基层社会治理环境1. 强化社会治理公平公正。
要坚决反对和打击各类不正之风,保障社会治理的公平公正,保护人民裙众的合法权益。
2. 增强社会治理公众参与。
应该鼓励和支持广大市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决策,增强社会治理的民主性和透明度。
以上是我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些建议和提案,希望能得到各位领导和代表们的支持和重视。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关系到人民裙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稳定,希望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能够从长远的发展和大局出发,认真研究和落实这些建议和提案,共同努力,把我国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不断推向更高水平。
谢谢大家!以上为《关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提案》的内容,谢谢。
继续上文,我想补充并扩展一些关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提案。
创新社会治理的亮点和经验
创新社会治理的亮点和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治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和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问题,各地区纷纷探索创新社会治理的方法和经验,取得了一系列亮点和成果。
本文将就创新社会治理的亮点和经验进行探讨。
一、加强基层治理,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而社区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
各地区积极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建立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区共治机制,实现了社区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和规范化。
通过居民参与、自治和共治,有效解决了一些社区居民的实际问题,提高了社区的整体治理水平。
二、推行互联网+社会治理,提升治理效能互联网+社会治理是当前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方向。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政府、企业和居民的互联互通,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和精细化管理。
例如,通过建立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居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办理各种证件和事务,减少了排队等待的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互联网还可以提供大数据支持,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社会民意和问题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措施。
三、强化社会组织参与,形成多元治理格局社会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广泛的社会组织参与。
各地区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通过与政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
例如,成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提供社会服务和援助;设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社会组织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
社会组织的参与不仅丰富了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资源。
四、加强法治建设,规范社会秩序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本保障,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各地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安全和秩序。
通过法治建设,可以有效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五、注重社会风险防控,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社会治理创新还需要注重风险防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社会风险的能力。
各地区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提高社会治理的应急响应能力。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农村社区治理成为了当前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村社区治理的加强和创新是促进农村社区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农村振兴的关键举措。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加强和创新农村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1. 提高村民自治意识,加强自治能力。
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农民了解村民自治的重要性,让村民自觉积极地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中。
要注重培养和提升村民自治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管理水平和民主决策能力。
2. 完善村级治理体系,推动村民自治制度的规范化和民主化。
要建立健全村级自治机构,明确村级事务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并且倡导村级事务公开透明,充分保障村民知情权和参与权,让村民自治制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推动农村社区治理的规范化和民主化。
二、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社区服务1. 加强村级社会组织建设,丰富社会治理主体。
要鼓励和支持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包括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自治组织等,通过多元化的社会组织形式,引导和激励农民自主参与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和服务水平。
2. 完善农村社区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水平。
要加大对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资源的投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各项服务,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求,增强社会治理的公平性和包容性。
三、加强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和谐稳定1. 强化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文明乡风。
要注重引导农村文明风尚和社会文化传统的发扬,倡导尊老爱幼、互助互爱、守法守纪的良好风气,培养农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营造积极向上的农村社区氛围。
2. 加强文化服务基层化,促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强农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开展文艺、科技、教育等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强农村社区凝聚力和创造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适应新时代要求、提升社会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从加强社会治理和创新社会治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治理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首先,要加强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
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本质特征,也是社会治理中最重要的因素。
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社会治理工作的统一领导,确保社会治理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其次,要加强国家和地方的法治建设。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要加强立法工作,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法治水平。
同时,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执法力量建设,保障社会安全和秩序。
第三,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石,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加强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合力。
二、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需要。
首先,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要激发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社会调解等方面的作用。
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第三,要加强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建设。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社会治理成为可能。
要推动智能化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提高社会治理的精确度和效率。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途径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探索新的途径。
首先,要加强社会治理的协同机制。
各部门之间、各级政府之间要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各地区要开展经验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共同推进社会治理的创新。
其次,要加强社会治理的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社会治理的评估体系,对社会治理工作进行科学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
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创新城市基层社会治理
144作者简介:吴宏伟(1975— ),女,汉族,河北卢龙人,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社会治理。
基金项目:2020年河北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科研协作项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
城市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城市基层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
一、坚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是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
要以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重点,在强基础、补短板上下功夫,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这对发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作用,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重点和难点在基层。
以党建引领加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基层社会治理方向正确的根本保障。
《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强调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要以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主线,充分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改革创新基层党的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的路径。
围绕把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增强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提升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工作水平作出了战略部署。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以党建引领创新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全面契合。
市域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有效激活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推动社会协同。
加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才能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各类组织和群众的自觉行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团结整合多元化的社会力量,凝聚共识、激发各类社会治理主体的活力,才能收集听取民情民意,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防范化解社会风险,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浅谈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17作者简介:郑晶(1969— ),女,汉族,福建平潭人。
主要研究方向:科社。
党的十九大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基层的治理,只有将基层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进行解决,那么全社会才会实现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
因此,我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要坚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并从基层出发,号召基层人民群众努力前进,进而实现基层的顺利运转,努力做好脱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奠基。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还可以提高社会发展的质量,二来,为实现基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提供便利,最终增强基层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进性。
一、创新社会治理的时代性(一)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社会管理”一词最早起源于1998年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说明》中强调政府职能在于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之后,中共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以及六中全会中对社会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实施路径和措施都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并在十七大和十七大六中全会中阐述了社会管理与依法治国之间的结合路径,从而为建成小康社会而打好基础。
而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治理”这一概念,进而实现了“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
通过对比二者的内涵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
第一,社会管理虽然强调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进行管理,但是重点突出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其中包括各级政府部门,主体相对单一。
而社会治理的主体也是强调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形式,但是其主体主要呈现多元化,包括政府部门、人民群众、社会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等等。
第二,社会管理过程中,是由政府自上而下地发自主观愿望来控制社会,使得公民和其他社会组织必须顺从和适应,体现不出社会发展的民主性。
而社会治理则是给公民、社会组织、企业等提供自主治理的机会,进而将维护公共政策,并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国家基层治理实施方案
国家基层治理实施方案首先,国家基层治理实施方案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要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优化基层治理结构,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同时,要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推动基层治理工作的科学化、法治化、民主化。
其次,国家基层治理实施方案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基层社会管理能力,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要通过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同时,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推动社会治理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智能化。
再次,国家基层治理实施方案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基层民主自治,促进基层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
要通过深化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改革,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提高基层民主自治效能,推动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同时,要加强基层社区建设,促进社区自治和社区治理,推动基层治理工作的民主化、法治化、便民化。
最后,国家基层治理实施方案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基层服务能力,促进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
要通过优化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公共服务效能,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现代化。
同时,要加强基层社会工作队伍建设,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化和社会工作队伍专业化,推动基层治理工作的精准化、智能化、便民化。
总之,国家基层治理实施方案的出台,为推进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对于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基层治理实施方案,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效能,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基层社会治理申论范文
基层社会治理申论范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和乡村的社会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基层社会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效能。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组织机构,完善基层组织工作制度,提高基层组织服务水平。
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是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社会治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使治理更加精准、高效、便捷。
例如,在城市管理方面,可以采取“智慧城市”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便捷程度;在乡村治理方面,可以采取“三治融合”模式,即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和自我治理相结合,使乡村治理更加民主、法治、阳光。
三、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加强信用信息共享,提高信用约束力,推动社会诚信建设。
四、加强社区服务建设社区服务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社区服务建设,是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强社区服务建设,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高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是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监督,加强社会自治,推动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和升级。
六、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干部队伍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加强干部培训,健全干部考核机制,提高干部绩效。
综上所述,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效能,是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五个一基层治理机制
五个一基层治理机制五个一基层治理机制是指党的基层组织通过五个方面的工作,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的机制。
这五个方面分别是:一、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二、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进基层民主化、法治化建设;三、加强基层社会管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四、加强基层服务建设,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五、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基层文化建设。
一、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党在基层的领导核心。
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的关键。
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推进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二、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进基层民主化、法治化建设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是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的基础。
要推进基层民主化、法治化建设,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提高基层民主管理水平,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三、加强基层社会管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基层社会管理,是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制度,加强基层社会管理能力,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水平,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四、加强基层服务建设,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服务建设,是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要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服务制度,加强基层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工作。
五、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要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完善基层文化制度,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能力,提高基层文化建设水平,推进基层文化工作。
综上所述,五个一基层治理机制是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机制。
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基层民主化、法治化建设,加强基层社会管理,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基层文化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够推进基层治理工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04.28•【文号】•【施行日期】2021.04.28•【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其他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2021年4月28日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夯实国家治理根基,现就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关键,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重点,以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
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轻基层负担。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三)主要目标。
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健全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全面完善,基层政权坚强有力,基层群众自治充满活力,基层公共服务精准高效,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关于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建议
关于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建议
1.提高基层社会治理主体能力:加强培训,提高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社区志愿者等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的能力和素质,加强组织管理能力、危机应对能力、舆情应对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的整体水平。
2. 建立专业化队伍:建立专业化的基层社会治理队伍,针对不同的问题设置专业团队,加强专业化建设,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构建多元化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1. 加强政府与社会的协作: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加强协作,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企业和群众的积极作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作的治理格局。
2. 推广“互联网+社会治理”: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先进技术手段,探索“互联网+社会治理”的方式,建立网上信访、网上问政、网上举报等渠道,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
三、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建设
1. 健全法制化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治理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法制化水平。
2. 推进社区自治:加强社区自治,让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提高社区自治水平,实现基层治理的基础性、民主性和法治性。
四、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
1. 建立信息化平台:建立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数据共享和信息资源整合,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2. 推广智慧社区:推广智慧社区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社区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提高社区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建议
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建议基层社会治理是指在基层单位中,通过各种形式的组织和管理,对社会事务进行调整、协调和解决的过程。
基层社会治理的目标是为了保障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然而,在实践中,基层社会治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1.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实施需要有健全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
因此,应加强对基层组织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干部和志愿者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确保基层组织的有效运行。
2. 推动社区自治。
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鼓励和支持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同时,要加强社区自治的法律保障和制度建设,为居民提供更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机会。
3. 加强基层社会矛盾化解。
社会矛盾是基层社会治理中常见的问题,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及时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
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解机制,培养专业的社会矛盾调解人才,提高社会矛盾解决的能力和水平。
4. 强化社会治安管理。
社会治安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要加强社区警务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区治安保卫能力。
同时,加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和处罚,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5.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基层社会治理应重视解决社会不公和不正义的问题,推动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
6. 加强信息化建设。
基层社会治理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效率。
同时,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保护个人信息和社会信息的安全。
7. 加强法治建设。
基层社会治理应坚持依法治理原则,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法律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居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同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正义。
8. 促进社会创新发展。
基层社会治理应鼓励和支持社会创新和创业,为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基层党建如何引领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167作者简介:吴兆阳(1996— ),女,满族,湖北武汉人。
主要研究方向: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问题。
从我国政治体制所具有的核心属性特征来说,我国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主体,多个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共和国家,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坚强领导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为了能够科学有效的将中国共产党的相关指示精神落到实处,需要在积极秉持开放发展及与时俱进核心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采取诸多得力措施进一步发挥好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坚强堡垒作用,通过科学有效执行好基层党建创新相关具体工作,在不知不觉及潜移默化当中引领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开展落地,唯有首先在意识形态层面建立健全起相对系统完备的先进性创新性理念,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我国各个行业领域相关具体工作推进开展落地的整体效率成效符合初始预期理想目标,确实应该赋予足够的积极关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层党建创新由于具有理论与实践密切有机结合的符合属性特征,其对于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促进提升作用更为明显,同时更能够成为社会各个层面多维度治理的宝贵契机。
一、当前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基础组织架构有待塑造重铸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于经济社会运行发展所涉及的各个行业领域工作事项来说,基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基础是否坚强过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各个行业领域所涉及的后续相关具体工作能否高质高效平稳顺畅推进落地,确实应该赋予足够的积极关注,这个道理对于党建工作特别是基层党建工作来说同样适用,从基层党建工作所具有的关键核心属性特征进行把握,基础组织架构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从当前具体实际情况来看,基础组织架构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今经济社会运行发展的现实需要,确实有待进行塑造重铸,着力于从基础组织架构入手,逐步实现基层党建所涉及相关具体工作的先进性及创新性,为社会治理的跨越式发展进步创造出积极有利条件。
关于加强社会治理的工作总结
关于加强社会治理的工作总结社会治理是指政府通过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以便保障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的一种方式。
在加强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每个部门和个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总结过去一段时间内在加强社会治理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并提出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建议。
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枢纽,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可以有效推动社会治理工作的开展。
过去一段时间内,我们注重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建设,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自治意识。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和党群组织建设,为员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社会治理能力是指政府及相关部门履行社会治理职责的能力。
我们通过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推动社会治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我们建立了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社会治理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和统筹协同。
三、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社会综合治理是指政府和社会各界通过协同努力,解决社会治理难题的一种方式。
我们积极推动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居民之间的沟通合作,形成了多方合作、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在社会问题治理方面,我们加强了各类风险防控,推动了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纠纷的妥善处理。
四、加强法治社会建设法治社会建设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通过依法治理社会,可以提高社会秩序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我们注重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公正性,加强了法律教育和普法宣传,增强了公民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法律援助工作,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五、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
我们鼓励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大胆创新,积极尝试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和新的模式。
我们注重借助科技手段,推动智慧社会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度和效率。
同时,我们还强化了社会评价体系的建设,对社会治理工作进行动态评估和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中共XX市委组织部基层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化解矛盾纠纷的中坚力量、维护社会稳定的首道防线、应对突发事件的坚强堡垒和凝聚各方力量的重要纽带。
为进一步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社会治理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社会治理活力,我们围绕基层党组织如何推进社会治理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细致思考。
一、XX市基层党组织现状XX市共有各级党组织884个,其中党委48个,党总支20个,党支部816个。
共有党员24585名,其中,男19595名,占79.7%,女4990名,占20.3%。
在全市党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6868名,占27.9%;高中(中专)有7201名,占29.3%;初中及以下的有10516名,占42.8%。
35岁以下的5513名,占22.4%。
(一)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情况XX市各级党组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党内民主建设不断深化,建立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制度,全面推进党务公开、“公推直选”,坚持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进一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
二是村(社区)干部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在组织建设、发展经济、安全稳定、征地拆迁、计生服务、农业发展、环境整治、精神文明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三是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有效加强,加大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管理、教育、培训力度,实行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招考乡镇公务员制度,建立了村干部离任补助、村干部参加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和办公经费标准。
四是扎实推进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重点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突出抓好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全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覆盖率均已达80%。
五是切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今年来,全市发展党员176人,建起了覆盖全市的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建立了多支党员志愿队和党员服务队,切实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二)基层党组织服务社会治理的潜在优势全市202个村(社区)两委班子完成了换届选举后,村干部年龄年龄结构有所改善,知识文化水平有较大提升,服务社会治理意识不断强化。
由“特殊党费”援建的村级阵地已全面投入使用,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已成为集党员活动、村民议事、咨询信息、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阵地,服务群众的能力有效增强。
在各村社区建立服务平台,党员干部参与群众相关事务的办理,深化推行上门办公制、错时工作制、服务承诺制等系列为民服务制度,确保一般事务有人办,专业事务有人懂;每周定期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组一线,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问题。
通过上党课、民主生活、廉政教育专题会等多形式强化党员思想教育;村干部把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作为一项基本任务来抓,千方百计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建立村级后备干部档案,选好苗子、重点培养,加大党员积极分子发展培训工作,。
二、基层党组织推动社会治理的主要做法XX市以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社会治理。
(一)具体做法创新组织设置,构建社会治理的网络体系。
主动适应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变化,创新组织管理和设置模式,以“横到边、纵到底、无缝隙、全覆盖、立体化”为目标,夯实社会治理组织基础,让基层组织体系覆盖社会治理及其创新的全过程。
推行“支部+协会”、“支部+公司”、“支部+基地”、“支部+合作社”等设置模式,切实加强了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引领,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兴趣相投”的原则,以企业移交社会化管理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复转军人党员、未就业大学生党员、外地流入党员为重点,建立楼栋党支部、灵活就业人员党支部、离退休党支部、流动党支部等,对流动党员实行“双管”、下岗职工党员实行“托管”、离退休党员实行“直管”、在职党员实行“协管”,确保了党员管理不脱节、作用发挥好;加大“两新”组织中党组织的创建力度,发挥好“两新”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批,切实加大党的组织覆盖面。
通过组织创新,构建起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会治理网格化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健全制度建设,提供社会治理的制度保障。
社会治理,机制是关键、制度是保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决不能止于“硬件”,更要优化“软件”。
健全责任机制,推行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专题研究、专门部署和“一岗双责”等制度,切实督促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真正把基层党建工作重视起来;健全服务机制,推广第一书记“1+1”制度,党员、村(居)民代表联系户制度,基层干部撰写“民情日记”制度,镇村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度等,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健全基层党组织议事制度,不断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重大政策专家咨询制度、公示制度、公开征求意见制度,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健全党内监督机制,推进以村干部述职述廉,进一步健全村务、政务、党务公开制度,促进村级民主政治的不断深入;健全村组干部管理的激励机制,重点通过让利于基层的方式,让村干部充分感受到在村工作既有工作压力,又有盼头和想头,能安心在村工作。
强化队伍建设,夯实社会治理的人才支撑。
实施“添活力工程”,加强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采取“三推两选一培”的方式培养选拔基层后备干部;实行采取公开招考、组织考察等形式招录基层工作人员,并作为后备干部加以培养;建立村后备干部信息库;加大对基层后备干部的组织推荐和上岗使用力度。
实施“强能力工程”,提升基层党组织干部能力素质,举办全市性培训班,组织到发达地区学习考察;选派基层干部到市机关或发达地区挂职;举办“支书讲堂”交流推广先进工作经验,建立基层干部培训基地。
实施“增动力工程”,激发基层党组织干部工作积极性,建立基本报酬与业绩奖励报酬相结合的补贴保障制度;建立基层组织“两委”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加大从优秀党组织书记中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工作力度。
实施“提魄力工程”,创新基层组织班子成员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目标公开承诺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考核办法;建立对基层组织班子成员“双检双述双评”定期考核制度;评选表彰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
加强阵地建设,建立社会治理的平台建设。
加强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了大厅开放式办公,将民政、计划生育、农村合作医疗、国土资源管理等12大类38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村级便民服务室,确定专人办理,建立了《首问责任制》等12项服务制度,进一步拓展了服务功能,实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转变;加强基层组织活动平台建设,积极整合资源,配套完善了教育培训室、学习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功能区,建立健全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积极向所有党员、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党建知识、党员教育培训服务和党员纳新、关系接转、流动党员管理、困难党员群众帮扶等基本服务,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真正成为联系党员的桥梁和纽带、服务党员的重要窗口,资源共享、服务共建的工作平台;积极打造基层组织干部活动中心,针对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缺乏平台的现状,结合每位无职党员的专长,积极推行设岗定责制,为其量身定做岗位,让无职党员有位而为,推行了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确定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文书和大学生村官等村“两委”班子成员中推行轮流坐班办公,并向全村村民公布了坐班人员时间表和坐班干部联系电话,方便了群众办事。
(二)积累的经验基层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组织基础、领导核心、直接力量和重要纽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社会治理的着力点。
抓班子、带队伍,是强化社会治理的力量保证。
拓宽选任渠道,加强教育培训,锻造党组织书记党性修养、道德品质,增强服务群众、引领发展、协调利益关系、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先锋队和生力军。
抓基层、打基础,是强化社会治理的组织保障。
创新组织设置,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形成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城乡党组织体系和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体系。
强化基层党组织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排忧解难功能,使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抓重点、拓领域,是破解管理瓶颈的重要路径。
实施党建品牌创建工程,精心打造农村“富民党建”、社区“和谐党建”、企业“活力党建”和机关“效能党建”品牌,在农村、社区、机关、企业等领域中形成一批看有形象、学有榜样、说有经验的党建典型,增强了创新社会治理的活力。
抓载体、搭平台,是激发社会治理的内在动力。
抓好重点行业及窗口单位破解发展难题,及时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引导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激发出社会治理的内在动力。
(三)存在的问题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影响的原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社会治理中作用发挥,主要有以下方面:对社会治理工作认识还不到位。
一些党组织认为只要抓好经济工作就行,无需顾及社会治理工作;个别基层党组织找不准社会治理的切入点,党建和社会治理“两张皮”现象比较突出,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工作结合不紧密。
党员干部服务社会治理的能力亟待加强。
随着群众利益诉求的多样化和社会矛盾的复杂化,给当前做好群众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群众的公共参与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在逐步增强,这些都要求基层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应对复杂矛盾、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进行社会治理的基层力量亟待加强。
基层党组织资源整合不够,基本处于“单兵作战”状态,整体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城乡之间、社区与单位的“城乡互联、共驻共建”缺乏制度性保障,导致资源的闲置和资源匮乏的矛盾;急需建立一支职业化、规范化、知识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专业管理人才十分紧缺。
三、党组织有效服务社会治理的思考与建议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动力和源泉在基层。
应努力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和服务优势,全面提高XX市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
(一)党组织助推社会治理的途径探索以基层组织管理体系创新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创新。
注重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在面上完善一张网络,构建“全面覆盖、无缝衔接”的社会治理组织体系。
依托区域化大党建格局,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整体联动”原则,从横向来说,形成了与市工商局、市国土局等职能部门的源头管理协作机制,与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党群联动机制,与行业协会、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枢纽的区域联动机制;从纵向来说,形成了以各街镇为主体的区域化、网格化管理模式,完善基层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责任四级网络建设,全力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管理新格局,确保基层管理实现全覆盖,努力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社会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