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

合集下载

猪蓝耳病流行特点及防治

猪蓝耳病流行特点及防治

2023-11-05CATALOGUE目录•猪蓝耳病概述•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猪蓝耳病的诊断和检测•猪蓝耳病的防治策略•猪蓝耳病的疫苗接种和管理•猪蓝耳病对养猪业的影响和挑战01猪蓝耳病概述定义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系统症状。

症状母猪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仔猪则表现为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

定义和症状PRRSV是引起猪蓝耳病的主要病原,该病毒属于套式病毒目、动脉病毒科、尼多病毒属。

病原猪蓝耳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病猪和带毒猪可直接将病毒传播给易感猪群。

传播途径病原和传播途径猪蓝耳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流行,但不同地区流行程度和严重性存在差异。

地区性流行猪蓝耳病在温暖季节和寒冷季节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较为常见。

季节性猪是PRRSV的主要宿主,不同品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

易感动物PRRSV感染可引起免疫抑制,使猪只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加。

免疫性流行病学特征02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地区性分布猪蓝耳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但不同地区流行程度和流行特点存在差异。

一些高风险地区包括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

季节性分布猪蓝耳病具有季节性分布的特点,通常在温暖、潮湿的季节发生,如夏季和秋季。

这可能与病毒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有关。

地区性和季节性分布感染群体和年龄分布感染群体猪蓝耳病主要感染猪,尤其是育肥猪和母猪。

其他动物如犬、猫、水貂等也可能成为自然感染宿主,但传播风险较低。

年龄分布猪蓝耳病在各个年龄段的猪中均可发生,但不同年龄段猪的感染风险和症状严重程度存在差异。

通常,育肥猪和母猪感染率较高,仔猪和成年猪感染率较低。

传播途径和潜伏期传播途径猪蓝耳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患病猪或接触污染的环境。

此外,病毒也可通过空气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

潜伏期猪蓝耳病的潜伏期通常为3-7天,但也可能长达21天。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猪蓝耳病是一种由蓝耳病毒引起的急性烈性传染病,病毒属于法氏菌科的单纯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

本文将详细介绍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一、病原学特点猪蓝耳病毒的核糖核酸(RNA)序列约为15.5kb,具有三种血清型:欧洲型(亚型1)、美洲型(亚型2)和亚洲型(亚型3)。

目前病毒主要传播方式是接触传播和粪口传播。

该病毒对猪的嗅觉、视觉和味觉均有破坏作用,而肠道病变则是其造成的主要病理表现。

二、诊断1.临床症状猪蓝耳病的临床表现较为明显,患猪通常出现高热、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且在短时间内就会有大量的病死现象。

同时,患猪的鼻部和身体多处可能会出现紫色、青色或灰色的皮疹,这些皮疹形状不规则,直径在2~10毫米之间,可以在针尖压迫下逐渐消失并再次出现。

2.病原学检测猪蓝耳病毒可以通过采用抗体检测或核酸检测的方法进行诊断。

常用的核酸检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等,而抗体检测则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凝试验、中和试验等。

这些检测方法需采集患猪的样本,如血液、淋巴组织、肠道内容物等,以便进一步确认病原体的存在。

三、防治1.预防措施猪蓝耳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危险的猪病之一,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非常必要,包括以下方面:(1)加强猪圈卫生管理,养殖和销售猪只的场所必需严格隔离,并按规定消毒。

(2)建立兽医卫生制度,严格开展发病排查和疫情监测工作。

(3)通过疫苗接种、饲料添加剂和细胞生物学等手段降低病毒输入和传播风险。

2.治疗方案至今尚未研制出针对猪蓝耳病的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对于患者要采取及时隔离、消毒、强化补给等措施,减少死亡风险。

同时,针对不同状况的患猪,根据其临床症状采用符合规范的护理、营养和辅助治疗,以改进病情和提高生命体征状况。

综上所述,面对猪蓝耳病的突发,各国要加强监管,提高疾病识别和总体应变能力,科学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这些猪农业的最大威胁之一,以保证农畜产业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稳步增长。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办法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办法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办法猪蓝耳病,即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面广等特点,已给世界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该病于 1996年在北京及周边地区首先发生,随后蔓延到全国各地。

2006~2007年我国部分省区发生此病,此病多发于散养户,发病率可达80%。

1.临床症状1.1什么是蓝耳病?什么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蓝耳病)(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能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该病以母猪流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败血症、高死亡率等为主要特征。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

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1.2蓝耳病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断奶仔猪高死亡率、育成猪高呼吸道疾病经产和初产母猪多表现为高热(40℃~41℃)、精神沉郁、厌食、呼吸困难,少数母猪(1%~5%)耳朵、乳头、腹部、尾部发绀,以耳尖最为常见。

出现这些症状后,大量怀孕母猪流产或早产,产下木乃伊胎、死胎和病弱仔猪,死产率可达80%一100%。

早产母猪分娩不顺,少奶或无奶。

仔猪特别是吃奶猪,死亡率很高,可达80%以上。

临床症状与日龄有关,早产的仔猪出生时或数天内死亡。

大多数新生仔猪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肌肉震颤、后躯麻痹、共济失调、打喷嚏、嗜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症状。

断奶仔猪感染后大多数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肺炎症状,有些病猪出现下痢、关节炎、皮肤有斑点等症状。

育肥猪体温可升高至41℃左右,食欲明显减少或废绝,多数全身发红,呼吸加快,咳嗽加剧,个别病猪流少量黏鼻液。

无继发感染的病猪死亡率较低。

种公猪发病时症状轻微,持续时间短,但精液品质下降,死精多,是母猪受胎率下降、返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猪蓝耳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_猪蓝耳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猪蓝耳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_猪蓝耳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猪蓝耳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_猪蓝耳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猪蓝耳病曾称为神秘猪病、新猪病、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猪瘟疫等,传播之快、牵涉面之广、发病率死亡率之高,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猪蓝耳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目录猪蓝耳病的症状1、急性型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天),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

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木乃伊可达25%,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

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以上,腹泻。

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

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

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

生长猪和育肥猪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有不同程序的呼吸系统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

感染猪易发生继发感染,并出现相应症状。

种公猪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可带毒。

2、慢性型这是目前在规模化猪场PRRS表现的主要形式。

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

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

猪蓝耳病的治疗方法猪蓝耳病感染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大多数措施目的在于缓解急性症状,防止继发感染,减少损失。

①在发病的第一个月,可用阿斯匹林等药物治疗晚期妊娠猪,减少发热延长妊娠期。

猪蓝耳病简介和防治课件PPT

猪蓝耳病简介和防治课件PPT

生产性能恢复情况
观察治疗后的猪只生产性能恢复情 况,如采食量、增重速度等,以评 估预后效果。
免疫状态改善情况
检测治疗后的猪只免疫状态改善情 况,如抗体水平、细胞免疫功能等, 以评估预后效果和免疫保护水平。
03 预防措施与养殖管理优化
疫苗接种策略及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种类选择
针对猪蓝耳病的高危地区或养殖 场,应选用高效、安全的疫苗进
新型疫苗研发进展介绍
灭活疫苗
通过灭活病毒制备的疫苗,安全性高,但免疫效果相对较弱。
弱毒疫苗
利用致弱毒株制备的疫苗,免疫效果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基因工程疫苗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疫苗,具有高效、安全、可大规模生产等 优点,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挑战和机遇并存局面剖析
挑战
猪蓝耳病病毒的变异和进化使得疫苗 研发面临巨大挑战,同时疫情监测和 防控体系也需不断完善。
和充足。
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 入,如鱼、肉、蛋、奶、新鲜
蔬菜和水果等。
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 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
担。
对于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的患 者,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
以保证营养摄入。
后续监测和随访计划
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定期测量 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及 进行必要的血液检测和影像学检查。
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传染病,主要通 过空气传播,病毒可在猪体内长期存在并不断排 毒。
流行病学及危害
猪蓝耳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对养猪业造成 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繁殖和免 疫功能。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猪蓝耳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耳朵发蓝、 皮肤发红等,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肺部炎症和间 质性肺炎。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的疾病,主要影响猪类的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导致猪的生产性能下降、死亡率增加等严重后果。

因此,猪蓝耳病的诊断和防治非常重要。

一、病因诊断
1.症状诊断:猪蓝耳病的初期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呼吸困难等,接着猪出
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运动能力减弱等症状,最后可能出现腹泻、四肢抽搐、病死等情况。

如果发现猪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进行猪蓝耳病的病因诊断。

2.实验室诊断:为了确诊猪蓝耳病病原体,可以进行血清学检测、病毒分离、基因检
测等多种实验室诊断方法。

其中,血清学检测可以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水平,病毒分
离可以通过将病原体分离出来进行进一步观察,基因检测可以对病原体的DNA或RNA进行
检测,以确定其存在和类型。

二、防治措施
1.疫苗接种: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多种猪蓝耳病疫苗可以使用,可以有效地减轻病情。

疫苗接种可以刺激猪体内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增强猪体抵御病原体侵袭的能力。

2.环境清洁消毒:猪蓝耳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污染水源等多
种方式。

因此,对猪圈、饮水设施、饲料等环境要及时清洁、消毒,减少病毒污染的可能性。

3.饲养管理: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增强猪体抵御病毒侵袭的能力,降低感染率。

包括做好猪圈的保温、通气、环境湿度等工作,提供干净饮用水和饲料,避免应激等。

总之,猪蓝耳病的诊断和防治需要多种手段的配合,包括病因诊断、疫苗接种、环境
清洁消毒、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通过全面的预防工作,才能有效地减少猪圈中猪
蓝耳病的发生率,保障猪的健康生长。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猪蓝耳病,又称猪传染性蓝耳病(PRRS),是由猪传染性蓝耳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类传染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猪蓝耳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发热、流涕、咳嗽、腹泻等,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猪只的死亡。

预防和治疗猪蓝耳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猪蓝耳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帮助养猪户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猪只的健康。

一、猪蓝耳病的预防1. 养猪场的消毒猪蓝耳病病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养猪场的消毒工作非常重要。

养猪场应定期对猪舍、饲料槽、饮水器、猪圈等设施进行彻底的消毒,以减少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2. 饲料和水的卫生定期清洗和消毒饲料槽和饮水器,保持饲料和水的卫生。

要确保饲料和水的质量符合标准,避免因为饲料和水中含有病毒而导致猪只感染猪蓝耳病。

3. 限制人员和物品进出养猪场要严格限制外来人员和物品的进出,避免带入病毒。

在进出的时候,要做好消毒措施,以保证养猪场的环境清洁和卫生。

4. 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生物安全措施,禁止猪只的无序调换和外出,并对工作人员进行猪蓝耳病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

5. 疫苗接种猪蓝耳病疫苗接种是预防猪蓝耳病最主要的手段。

养猪户应根据疫情情况,定期为猪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1. 及时隔离一旦发现有猪只出现猪蓝耳病的症状,应立即将其隔离,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同时要做好隔离猪只的卫生和护理工作,减轻其症状,提高其生存几率。

2. 给予适当药物治疗在隔离猪只的应根据兽医的建议,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以减轻猪只的症状,并防止疾病的恶化。

药物治疗的选择应根据猪只的具体症状和病情而定,必须由有资质的兽医进行指导。

3. 加强营养和护理在治疗过程中,要给予猪只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护理,提高其体质和免疫力,帮助其更快地康复。

要保持猪只的猪舍和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减少外界的干扰,提供安静的生活环境。

4. 加强后续管理病愈的猪只也需要加强后续的管理,包括恢复期的饲养和观察,以及对周围环境和其他猪只的检测和监控,确保病毒不再传播。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猪蓝耳病,又称口蹄疫,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病。

这种疾病极为严重,能够造成猪的大规模死亡,对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

预防和治疗猪蓝耳病是猪养殖业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猪蓝耳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希望能够提高养殖户对猪蓝耳病的认识,并有效防范和控制该疾病的发生。

一、预防猪蓝耳病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蓝耳病最为重要的措施。

目前市面上有不同类型的猪蓝耳病疫苗,养殖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接种疫苗的时间一般在猪出生后不久进行,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加强免疫。

2. 环境卫生猪圈的环境卫生是预防猪蓝耳病的关键。

养殖户应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猪粪、换草料,定期消毒猪圈等,避免病原体在环境中传播。

3. 采取隔离措施猪蓝耳病是一种非常易感传染的疾病,因此需要采取隔离措施,将患病猪隔离开,避免疾病的传播。

引进新猪时也应该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引进的猪没有疾病。

4. 控制疾病媒介猪蓝耳病主要通过空气、污染食物和水传播,因此需要控制蚊蝇、苍蝇等病媒生物,保持猪圈周围的卫生环境,避免病毒通过病媒传播。

二、治疗猪蓝耳病1. 及时隔离患病猪一旦发现有猪患上了蓝耳病,应立即将其隔离开,避免疾病的传播。

需要对患病猪进行单独的饲养和管理,保持其体力充足,加强免疫力。

2. 给予适当的饮食和营养对于患病猪,需要给予适当的饮食和营养,以帮助其恢复健康。

可以适当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增强猪的抵抗力。

3. 注意疾病传播的防范在治疗患病猪的过程中,养殖户需要注意防范疾病的传播。

要避免使用共同的饮水和饲料盆,定期清洁猪圈,并对接触过患病猪的人员进行消毒。

4. 药物治疗对于重症患病猪,可以考虑进行药物治疗。

目前市面上有一些专门用于治疗猪蓝耳病的药物,可以根据兽医的建议进行使用。

预防和治疗猪蓝耳病是猪养殖业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养殖户需要加强对猪蓝耳病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生疫情,要及时隔离和治疗患病猪,避免疾病的传播。

猪得了蓝耳病能自愈吗?猪蓝耳病的症状及治疗

猪得了蓝耳病能自愈吗?猪蓝耳病的症状及治疗

猪得了蓝耳病能自愈吗?猪蓝耳病的症状及治疗猪得了蓝耳病怎么办?猪蓝耳病的症状有哪些?蓝耳病蓝耳病对猪场影响很大,让猪场管理者为之头疼,一头猪只要感染蓝耳病毒且发病,会引起母猪流产、产死胎及仔猪呼吸道症状外,还容易与其它病毒造成交叉感染,一旦发病极容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猪得了蓝耳病怎么办?猪蓝耳病的症状有哪些?蓝耳病蓝耳病对猪场影响很大,让猪场管理者为之头疼,一头猪只要感染蓝耳病毒且发病,会引起母猪流产、产死胎及仔猪呼吸道症状外,还容易与其它病毒造成交叉感染,一旦发病极容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蓝耳病暴发集中在两个因素:1、基础抗体没做好,猪群抗体水平不足或参差不齐;2、蓝耳病暴发具有条件性,猪群基础抗体水平下降时会诱发该病显现,特别是养殖条件应激源(水源、原料品质、温度、空气质量、养殖密度以及动物福利等)过多时容易发病。

猪蓝耳病的症状1.怀孕母猪感染后,体温升高至40~41°C,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困难,部分猪的耳部、腹部、四肢末端皮肤呈青紫色,常见耳尖发绀。

随后发生早产、死胎、流产、木乃伊胎等,流产多发于妊娠后期,因此可发现活产的仔猪弱小,产后不久死亡。

2.公猪感染后表现精神不振,厌食、嗜睡,呼吸急促,精子数量及质量下降。

3.育肥猪感染后,仅出现食欲下降和轻微的呼吸困难,体温略高,部分猪只两耳发蓝。

4.哺乳仔猪常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哪,张口呼吸、流鼻涕。

有的会出现呕吐、腹泻、瘫痪等,耳尖和尾尖发蓝紫色,仔猪感染后死亡率高达80%以上。

猪蓝耳病的防控措施1.对于染病的妊娠母猪应该先使用高锰酸钾溶液给母猪清洗产道,之后肌肉注射青霉素,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多维饲喂母猪,恢复采食;2.对于染病的仔猪可以注射基因工程干扰素,已达到补充电解质的效果,用量是50斤以下的小猪1ml,使用生理盐水或黄芪多糖稀释;3.针对成年的染病猪只可以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如果有高热的症状的话可以注射核糖核酸配合治疗;4.如果患病猪只症状复杂的话可以注射抗菌增效针+呼尔克,拌料的时候使用勉益力管家+平喘素,使用剂量加倍。

猪蓝耳病的名词解释

猪蓝耳病的名词解释

猪蓝耳病的名词解释猪蓝耳病,又称为猪流行性蓝耳病,是一种由蓝耳病毒(PRRSV)引起的猪类传染病。

它是全球范围内猪类养殖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蓝耳病毒属于病毒科学家所称之为“修正科刺毛病毒科”的一个分支,最早在1987年于美国发现。

一、病毒特征蓝耳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修正科刺毛病毒科”中的“普鲁维杆状病毒属”(genus Porartevirus)。

该病毒具有突变频繁、变异度高的特点,这也是导致目前疫苗和防控措施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二、传播途径与临床表现蓝耳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方式传播。

母猪通过感染蓝耳病毒患病后,会在产后通过乳汁将病毒传给仔猪,导致仔猪感染。

成年猪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感染蓝耳病毒。

蓝耳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2-7天,之后猪只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一般性激活、食欲下降、呼吸困难、嗜睡、抽搐、重症呼吸综合征等。

仔猪和生长发育期猪只表现更为明显,而成年猪多数仅表现为轻度症状。

三、损害与经济影响蓝耳病毒的传播速度极快,一旦感染到养殖场,往往很快蔓延至整个饲养群体。

猪蓝耳病对养殖业造成的经济影响非常巨大。

首先,猪蓝耳病对猪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导致养殖效益下降。

感染蓝耳病毒的仔猪生长速度减慢,养殖成本因此增加。

其次,蓝耳病病毒对猪只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导致猪只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病原体,加重猪只的疾病负担。

此外,由于蓝耳病毒的突变性,疫苗的防控效果并不理想。

养殖场为了控制猪蓝耳病的传播,往往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严格防疫措施,包括隔离感染猪只、消毒及无病毒替代材料使用等。

这无疑增加了养殖场的运营成本。

四、防控措施与研究进展目前,针对猪蓝耳病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疫苗接种和生物安全措施两大方面。

疫苗接种是常见的防控手段之一。

猪蓝耳病疫苗主要分为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类。

为了提高疫苗的效果,科研人员正在进行蓝耳病病毒的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但目前基因工程疫苗仍处于研究阶段。

猪蓝耳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研究

猪蓝耳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研究

猪蓝耳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研究1. 引言1.1 猪蓝耳病的定义猪蓝耳病,又称猪嗜血杆菌病或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该病主要影响猪的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导致生猪生长迟缓、呼吸困难、流产、死胎、猪仔畸形等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猪蓝耳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吞咽困难、鼻涕增多、肺部症状等。

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猪、空气传播、甚至污染的工具和环境传播给健康猪只。

由于病原体的变异性和生物学特点,猪蓝耳病在养猪场内很难根除,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对于猪蓝耳病的研究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背景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病原性。

猪蓝耳病自20世纪60年代首次报告以来,已在世界范围内多次暴发,给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目前,猪蓝耳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威胁猪群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和猪群密集化养殖的普及,猪蓝耳病的传播途径日益多样化,防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加强对猪蓝耳病的病理生态学、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对于有效防控疫情,保障猪群健康和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猪蓝耳病疫苗的研发和应用也是当前防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1.3 研究意义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呕吐、腹泻、皮肤发绀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猪只死亡。

猪蓝耳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给养猪业生产和猪肉市场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猪蓝耳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猪蓝耳病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治疗方案。

研究猪蓝耳病疫苗的研发与进展,可以为疾病的预防提供有效手段,降低猪群感染风险,保障养猪业的稳定发展。

猪蓝耳病

猪蓝耳病

猪蓝耳病1 病原学2 流行病学3 致病机理4 临床症状5 病理变化6 流行现状7 诊断8 综合防治9 综合防治重点难点解析参考文献猪蓝耳病,学名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Porcine Reproductiv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

由于该病发病猪有耳朵变蓝症状,故俗称为猪蓝耳病。

其致病病原,为猪蓝耳病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

鉴于目前国内已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分类为一种新猪病,以下为叙述方便,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为HP-PRRS,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简称为HP-PRRSV。

相应地,将经典或低致病性猪蓝耳病(Low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为LP-PRRS,经典猪或低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简称为LP-PRRSV。

越来越多的猪场生产实践证明:随着免疫效果确切的PRRS弱毒苗研制成功并被批准在生产上应用,PRRS(包括HP-PRRS和LP-PRRS)已经完全可以通过疫苗免疫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控制,PRRS可治可防。

然而,由于不少养猪生产者对PRRS的一些特异性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认识不足,生产上在对PRRS作疫苗免疫时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加以一些热衷于炒作“高科技”的厂商乃至学者们把PRRSV基因序列变异问题“妖魔化”,使很多人都错误地认为PRRS是一种无法通过疫苗免疫进行有效预防的猪病,对于猪场蔓延不断的PRRS,简单地采取一些抗生素、中草药或免疫增强剂保守疗法被动应对。

面对每天因PRRSV感染带来的大量发病和死亡,徒唤奈何!1 病原学PRRSV为一种正链小RNA囊膜病毒,直径50~65nm。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猪蓝耳病(Porcine Blue Ear Disease)是一种由猪蓝耳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对猪的生长发育和饲养管理造成严重影响。

下面将介绍猪蓝耳病的诊断方法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

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观察:猪蓝耳病主要表现为高发热(40-42°C)、食欲减退、呼吸急促、咳嗽、喘息和大量黏液分泌物等。

患猪病程一般在1到2周之间,患猪死亡率较高。

患猪的耳朵和四肢周围出现青紫色斑点,这也是疾病的特征之一。

2. 实验室检查: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可以检测猪蓝耳病毒(PRRSV)抗体,从而确定猪是否感染该病毒。

3. 病原学检查:采集疑似感染猪的淋巴组织、脾脏、肺组织等,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可通过PCR技术检测病毒的核酸序列,确诊病情。

防治措施:1. 疫苗接种:目前,可以通过接种猪蓝耳病疫苗来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猪蓝耳病毒具有较强的变异性和抗原性,因此应根据地区病毒株的差异选择相应的疫苗。

2. 消毒措施:及时消毒猪舍和周围环境,特别是对患猪所在的猪舍应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3. 隔离措施:对疑似感染猪只应及时隔离,以防止疾病的扩散传播。

隔离期一般为30天左右。

4.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增强猪只的抵抗力,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舍的通风条件和环境卫生,减少疫病传播的机会。

5. 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合并细菌感染的病例,可以在兽医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轻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

猪蓝耳病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查来确定。

在防治方面,疫苗接种、消毒措施、隔离措施、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是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猪蓝耳病防治方法与免疫措施

猪蓝耳病防治方法与免疫措施

猪蓝耳病防治方法与免疫措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引起,以成年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以及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传染病,是一种免疫抑制病,常常继发其他病原感染。

(一)未发病的预防方案:1.饲料拌料:富克(20%替米考星)400克+贝齐(聚肌胞粉)200克拌料一吨饲料。

咳喘素500克+疫肽诺1Kg+贝齐(聚肌胞粉)200克拌料一吨饲料2.饮水:博维(植物血凝素)100克兑水1000斤水,自由饮水。

或加500克电解多维。

3.生长育成期:在12~13周龄和17~18周龄使用有效药品进行预防,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富克”300克+博维200克/吨,也可在饮水中添加可溶性抗生素和贝齐,采用脉冲给药的方式,连用1周,停药1周后,再用药1周。

4.哺乳母猪:可在母猪分娩前后各1周的母猪料中添加抗菌素,每吨饲料中添加”富克”300克+博维200克/吨进行预防;减少母猪排出病菌污染分娩舍,切断疾病从母猪到仔猪的水平传播。

5.断奶仔猪:仔猪断奶前1周至断奶后4周的仔猪料中添加抗菌素,在每吨饲料中添加富克”300克+博维200克/吨切断仔猪与仔猪间疾病的水平传播。

6.母猪保健:增加仔猪初生重,利用初乳保护哺乳仔猪,在母猪配种前须做好蓝耳病的免疫注射;在饲料中添加1KG的母得利RU和富克400克以利于配种。

在怀孕后期母猪添加富克400克/吨和疫肽诺,净化母猪使仔猪初生重达到1.5公斤;哺乳期添加泰诺和疫肽诺各1KG/吨饲料;(二)发病初期治疗:1.肽能(转移因子)+猪瘟脾淋苗一针,2.功臣百疫克(头孢噻呋钠)+速能(黄芪多糖)+氨基比林一针。

3.饮水:博维(植物血凝素)100克兑水1000斤水,自由饮水。

或加500克电解多维。

如果有继发感染可以用福疫解(磺胺六甲)和诺克针剂注射。

4.饲料拌料:富克(20%替米考星)400克+贝齐(聚肌胞粉)200克拌料一吨饲料。

或者:咳喘素500克+疫肽诺1Kg+贝齐(聚肌胞粉)200克拌料一吨饲料(三)发病中期治疗:1.疫肽素(植物血凝素)一支,500ml生理盐水一瓶,耳根静脉输液。

猪蓝耳病是什么症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猪蓝耳病是什么症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猪蓝耳病是什么症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回答1、母猪: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呼吸困难,少部分母猪双耳、外阴、尾部、腹部、口腔等部位发紫,妊娠后期时,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等情况频繁出现。

2、仔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0℃以上,厌食,呼吸困难,腹泻,少数仔猪耳朵、体表发绀。

3、生长猪、育肥猪:体温升高至41℃,厌食,呼吸速度加快,咳嗽症状明显,身体发红,少数病猪双耳背面、腹部及尾部皮肤变紫。

一、猪蓝耳病是什么症状猪蓝耳病的潜伏期为3-37天,可以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亚临诊型。

1、急性型(1)母猪主要表现为进食欲望下降或废绝,发热,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少部分母猪的双耳、外阴、尾部、腹部、口腔等部位发紫(只存在数小时或数天)。

妊娠后期时,出现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等情况。

(2)1月龄仔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0℃以上,厌食,呼吸困难(腹式呼吸),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眼睑水肿,少数病猪的耳部以及体表皮肤发绀。

(3)生长猪和育肥猪体温升高至41℃左右,厌食,大多身体发红,呼吸速度加快,咳嗽症状明显,少数病猪的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变成深紫色。

(4)种公猪症状轻微,持续时间短,但是会导致精液质量下降,精子畸形、死精情况增多,同时精液可带毒。

2、慢性型主要发生在规模化猪场中,猪群主要表现为生产性能、生长速度、繁殖性能、免疫功能下降,同时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发病概率大幅上升。

3、亚临诊型猪只感染后通常不发病,主要表现为PRRSV的持续性感染,血清学抗体呈阳性。

二、猪蓝耳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1、病原体猪蓝耳病的病原体为PRRSV,即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2、传播途径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猪以及带毒猪,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感染、空气传播、精液传播、胎盘垂直传播,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内仔猪的患病概率较高。

3、原因(1)PRRSV基因组变异,使得该病难以控制。

关于猪蓝耳病

关于猪蓝耳病

03
猪蓝耳病预防与控制措施
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
01
02
03
定期清理猪舍
清除粪便、尿液等污物, 保持猪舍内部干燥、通风 、清洁。
消毒猪舍
定期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 ,杀灭病毒、细菌等病原 体,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控制饲养密度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 过度拥挤,有利于减少疾 病传播和提高猪群健康水 平。
疫苗接种计划及注意事项
02
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鉴别
两者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相似,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传播更快,发
病率和死亡率更高。特征性病变是间质性肺炎、肺部点状出血等。
03
误区提示
猪蓝耳病不是猪瘟,也不是猪流感,它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虽然猪蓝耳
病与猪瘟、猪流感等病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是由不同的病毒引起的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上要注意区分。
辅助治疗方法介绍
营养支持
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增强病猪免疫力 。
环境控制
保持猪舍通风良好,降低饲养密度,减少应激因 素。
消毒灭源
定期对猪舍、用具进行消毒,杀灭病毒和细菌。
预后观察及效果评价
预后观察指标
包括体温、呼吸、食欲等临床症状以及病毒学检测指标。
效果评价标准
根据预后观察指标改善情况,结合病毒学检测结果,综合 评价治疗效果。
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
01
根据当地疫情和猪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包
括疫苗种类、接种时间、接种剂量等。
注意疫苗保存和运输
02
疫苗应保存在低温、避光、干燥处,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
动和高温。
观察接种反应
03
接种疫苗后,应密切观察猪群反应情况,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

猪蓝耳病

猪蓝耳病

病原
1
病毒的起源
2
病原体
3
环境抵抗力
4
病毒的变异
5
病毒的感染
Peter emann推测说,该病毒是由鼠的动脉炎病毒(乳酸脱氢酶增高病毒,lactate dehydrogenaseelevating virus)通过伤口感染了中欧的野猪(Wild boars )后产生的变异病毒,这些野猪曾作为狩猎使用 被引进美国,被引进的野猪就作为中间宿主将病毒传播至北卡罗来纳州,感染的时间大约发生在1912年。这些病 毒在这两大洲内独立变异和进化,大约经过七十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家猪和野猪的接触,病毒进入家猪 (domestic pigs)群中,形成了后来的两大独立的蓝耳病病毒原型(即通常所说的蓝耳病病毒的两种基本的基 因型):欧洲型和美洲型。欧洲和北美在1991-1994年间从野猪体内检测到蓝耳病病毒的抗体也证实了这一点。
E.夏季注意降温通风,猪场卫生干净。要求对猪群冲水洗浴来防止热应激、中暑等可以诱发猪蓝耳病的环境 因素。
F.控制猪蓝耳病的稳妥高效办法:用复方花青素+牛磺酸+阿司匹林/拌饲料,临床治疗效果很好.
环境预防
猪蓝耳病舍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而舍外病原的侵袭多为空气传播,因此切 断空气传播渠道以及在舍内采取降低空气微生物浓度以及物理灭活空气微生物等预防措施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实现以上防疫目标可采用空间电场自动防疫方法或建立环境安全型畜禽舍。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 天),母猪发生流产(图1-1)、早产、死胎(图1-2)、木乃伊胎(图1-3)、弱仔。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 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木乃伊可达25%,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 明显增高(40%~80%)。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因及该病的流行特征,并详细叙述了不同日龄猪群的表现特点。

对本病的措施做了重点的探讨。

提示猪动脉炎病毒,可引起猪体免疫机能下降引发疾病的主因。

在防控中用免疫方法外,用营养与免疫调控的方法提升机体防疫机能也是重要的防制方法。

关键词:蓝耳病,动脉炎病毒,消毒,免疫预防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病,以成年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以及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传染病[1]。

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病性传染病。

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母猪流产率可达30%,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

一、病因分析及发病特点(一)病毒感染的引起疫病的发生及特点1、病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是我国目前流行的主要毒株。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属于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动脉炎病毒属(Arterivirus)病毒属,为单股RNA病毒[2]。

该病毒可分为两个血清型:以LV株为代表的欧洲型和以VR-2332为代表的美洲型,这两个型之间的抗原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仅为60%左右。

但其形态结构、复制特点、细胞嗜性、流行传播方式及引发疾病特征等生物学特性完全相同病毒呈球形,二十面体对称,表面相对平滑,核衣壳外绕脂质体双层膜,直径45~65nm之间,包含20~35nm核芯。

其毒株基本上都能在猪原代肺巨噬细胞(PAM)和CL2621、MARC-145等传代细胞系上生长,并产生蚀斑现象,其特征为感染细胞初期折光性增强,出现团缩、集聚,随时间延长细胞固缩,最后溶解脱落[3]。

2、流行特点易感动物猪是家畜中唯一易感的动物,不同年龄的各品种猪均可感染,本病主要侵害繁殖母猪、仔猪和公猪,育肥猪发病相对较温和。

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主要传染源,病毒在耐过的猪体内可持续存在2~3个月,在康复猪体内可持续存在6个月之久,并向体外排毒。

成年猪排泄病毒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4d。

感染猪的口鼻分泌物、粪便、尿均含有病毒。

传播途径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发病,发病规律为:多数猪场首先从母猪或生长育肥猪爆发,然后再传到保育猪、哺乳仔猪。

本病传播迅速,且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

通过感染猪的运输、粪便、灰尘及污染器具等途径运输也可导致本病传播[4]。

而空气传播范围可达到3km。

3、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差异较大,最短为3d,最长为37d,自然感染一般为4天。

本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急性型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倦怠、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妊娠后期(105~107d),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

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

部分新生仔猪表现为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

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分泌物增多。

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以上;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躯体末端皮肤发绀。

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

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

慢性型这是目前在规模化猪场PRRS表现的主要形式。

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

亚临诊型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PRRSV的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一般在10%~88%。

剖检变化病畜剖检时可见心脏、心冠脂肪、心内膜均有出血点,肝脏肿胀,有坏死灶。

出血性肺炎和弥漫性间质性肺炎,个别右肺有瘀血。

脾脏肿大,有出血点。

肾脏肿大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

喉头充血,充满填充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肿大,胃出血溃疡,回盲口、膀胱出血溃疡。

气管黏膜炎症,充满填充物。

诊断根据临床资料进行诊断比较困难,因为本病易继发其他疾病,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

在生产的任何阶段,猪群中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现有繁殖障碍,猪群整体情况不理想,就要考虑PRRS。

即使临床症状不明显,或缺少临床症状也不表明猪群中无PRRS病毒,因此还应结合实验室的检查。

(二)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等综合因素的发病一般猪场发病主要是由蓝耳病病毒感染发病,从而引起动物机体免疫缺失。

环境卫生及饲养管理上没能及时跟上,或疫苗使用不当,疫苗的质量不达标等因素造成免疫失败,也可降低机体的抗病力,同已存在饲养环境中的猪瘟病毒、伪狂犬、圆环病毒Ⅱ型、传染性胸膜肺炎及气喘病等以呼吸症状为主传染疫病源的感染而发病。

病猪疫病死亡后,从病死猪的实验室诊断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均可检出PRRS、伪狂犬、猪瘟、细小病毒、圆环病毒的也存在,同时链球菌、弓形体、附红体、伤寒等细菌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

而人们易忽略沙门氏菌,往往这种病菌在猪场发生PRRS感染时更容易引起败血症的加重,治疗难度进一步加大。

非典型猪瘟、伪狂犬、链球菌和弓形虫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否启动PRRS而产生协同作用,造成更加严重的疾病流行问题。

(三)饲养管理不严造成疫病流行管理不当,如外购猪、引种前未严格检疫,人员对制度执行不力,进出未严格消毒,在饲养区内饲养小动物未加管理,外来人员的流动及疫苗失效等。

环境因素造成的影响,如有的猪场猪的规模饲养扩大了,但猪的相应设施却没有跟上了,如猪舍拥挤、潮湿、闷热、蚊蝇成群和卫生状况差等现象比较普遍,使猪应激增加,抗病力下降。

特别是猪受夏季高温的应激,加之夏天有的猪场的养猪不饲喂青绿饲料,又不重视多维素的添加,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失衡使猪的抵抗力普遍降低。

免疫疫苗是目前为止作为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但是免疫过程中只有各环节都能按科学正确操作到位,才能产生保护机体的有效抗体,可是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春、秋防中由于高密度的免疫数量,免疫人员可能会出现打飞针,剂量不到位。

有些养殖户刚免疫时间不久,再次近间隔免疫很容易造成病源与抗体中和造成免疫失败。

免疫人员如不细心观察猪群呈隐性感染,经过免疫的话容易暴发疫病。

养殖规模场如有漏免疫,免疫不一致的情况,稍有弱毒进入很容易引起发病。

(四)流感病毒等病毒是否有可能启动、协同蓝耳病病毒作用的证据目前还不确切。

但应引起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猪蓝耳病流行也有可能需要一种传播快、感染能力强的细菌或病毒的作为载体启动,就不能忽视流感病毒的作用及存在。

当然这是否是引起发病的重要因素都有待今后的实践中验证。

二、防制(一)加强免疫预防1.疫苗注射为确保免疫实施有效,必须建立一个长期监测猪疫病抗体的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本猪场要求的免疫制度。

制定严格免疫程序疫苗接种并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根据当地的疫情情况,制定适宜免疫接种程序,严格按程序进行接种,尤其要做好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气喘病、伪狂犬等诸疾病的预防工作。

在具体实施中免疫程序可参照农业部发布的《猪病免疫推荐方案》。

免疫接种时应严格按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技术规范》操作,并严格对动物废弃物进行无害化控制处理。

目前市面上应用的主要有两种疫苗,活苗和灭活苗。

如采用猪蓝耳病灭活疫苗浓缩型。

公猪,采精或配种前2~3个月首免,皮下或肌肉注射2mL/头,间隔20d后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6个月免疫1次;母猪配种前5~7d首免,皮下或肌肉注射2mL/头,间隔20d后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6个月免疫1次;仔猪在21日龄时皮下或肌肉注射1mL/头。

2.种源控制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严禁到猪蓝耳病疫区购买种猪或商品猪,规模饲养场应慎重引种。

因饲养需要从外面引进种源的,应做好种猪检疫工作,禁止引进病源猪,从根本上减少传染源。

引入种猪到无病毒的猪群中时必须对种猪进行常规隔离和检测,隔离期期限最少为30天。

所引进的种猪在猪场外隔离14天后,并对所有的猪进行血检,如果发现有感染PRRSV,应隔离舍内的所有猪只都要运出处理,场地和设施用95℃热水清洗并用癸甲溴铵、聚维酮碘等消毒,至少空闲7天。

外购种猪进入阳性场之前应尽早接种PRRSV疫苗,二次后和以前感染猪只接触以便增强免疫保护。

或在新母猪进场后让其全部自然感染,具体方法是:关在隔离区未与保育猪直接接触的新母猪,采用“粪便喂饲”,这是最恰当的接种方法。

如果采用分娩舍的材料(例如胎衣) 接种或让新母猪与淘汰母猪接触,这种传统方法,其病毒量可能很低,甚至根本不存在,不能有效达到目的[5]。

(二)建立健全蓝耳病监测预防体系在蓝耳病的防控中,应进一步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完善防疫员和疫情报告观察员制度,坚持疫情举报核查制度。

继续开展定时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要切实做到对监测阳性畜禽及时处置,对监测抗体水平低的及时补免,对监测发现的疫情隐患及时消除。

加强生猪疫情高发地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监测。

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的要及时报告,及时处置。

同时,密切关注境外疫情动向,评估风险,发布预警信息,提高疫情分析报告的准确性、时效性,对防控疫情的发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三)加强饲养管理针对仔猪发病率极高的现状,首先应加强怀孕期的管理,胎儿初生重的70%~80%和胎儿免疫器官的发育是在母猪怀孕后期形成的。

这个时期母猪需要积累大量的营养物质。

怀孕后期也就是产前35 d,可添加1%“大方维宝”供给胎儿营养,促进胎儿免疫器官发育,增加初生重,使仔猪的初生重达到1.5kg以上,这对防控高致病性蓝耳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母源抗体),小猪出生3 d之内,吸吮的初乳能被充分吸收,能够有效保护仔猪在25 d之内免受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侵害。

具体的方法是:在哺乳母猪饲料里添加1.5%~2%“大方维宝”,使初乳的质和量大幅度提高[6]。

对仔猪的饲养时应注意,仔猪3~4周龄断奶易造成仔猪断奶性应激,而且母源抗体也会消失。

仔猪进入保育舍以后如舍内氨气浓度高或仔猪发生营养性应激,都可引起仔猪蓝耳病的发生。

预防仔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控措施有:1.严把“断奶关”。

仔猪断奶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造成仔猪断奶性应激。

如仔猪断奶后1~2 d应饲喂乳猪料,然后在饲喂的乳猪料中逐渐增加干饲料,直至全部饲喂干饲料。

2.过好“保育关”和解决保育仔猪疾病综合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