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难点与出路
论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论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与出路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国有企业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管理不善、效益低下等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但是改革中也面临诸多困境和问题,必须找到出路。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和出路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1、管理机制落后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管理机制落后、决策不灵活、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
由于政府的直接干预,企业的自主经营能力大打折扣,也难以发挥市场优势。
部分国企的经营状况甚至比不上一些私营企业。
管理机制的落后导致企业难以响应市场变化和挑战,也难以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
2、缺少竞争意识国有企业缺乏竞争意识,对市场的适应性不够强。
由于市场份额大、政府补贴多,国有企业经营成本高,利润率较低,难以跟得上市场变化和变革步伐。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常常是“拖沓、养老、务虚”,这导致了经济效益的下降和企业竞争力的降低。
3、体制机制约束国企的体制机制不同于民企,国企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同时也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和约束。
国有企业的决策往往需要向上级政府报告和请示,流程繁琐、审批周期长,企业无法自主作出决策,也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此外,国家政策和法规方面的约束,也让国有企业难以具备民营企业的灵活性和效率。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1、深化改革,赋予企业更多的市场化操作方式国有企业改革不应仅仅停留在制度层面,更应该关注企业的实际运营。
应该深化市场化改革,通过创新机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国企应该打破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经营的模式,增强企业自主决策权,打破垄断和行政命令制度,让企业有更多灵活性和自主权。
2、创新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国有企业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引进市场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和经营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同时,还应该注重科技创新和装备更新,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质量。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与出路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及内部体制等因素影响,国有企业亟需进行改革。
本文将探讨目前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所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一、困境1、经营效益不高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比重呈现上升趋势。
同时,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效益不高,许多企业陷入亏损困境。
如部分中央企业存在盲目追求规模、过度扩张的问题,致使企业资源浪费,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产能过剩近年来,因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许多领域出现了过剩产能的情况。
不论是钢铁企业、水泥企业还是煤炭企业,这些国有企业产能过剩的现象凸显出来。
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可持续经营的能力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也是困扰国有企业的重要问题之一。
3、资产经营效益不佳国有企业的资产经营效益并不如市场企业,主要表现在不良资产率高、资产总额占比低、资金使用效率低等方面。
这证明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投资效益亟需优化。
二、出路1、减少政府干预目前,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大关键就是减少政府干预。
国有企业应当依据市场规律进行经营,不应当由政府部门来干预企业的决策,要实现公司治理的新模式。
2、完善内部机制为了实现国有企业的合理利润率和经济效益,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机制的建设,特别是在企业治理、董事会运营和内部管理方面进行改革。
通过建立高层管理人员和董事会成员的绩效考核制度来激励管理者对企业的发展尽职责任,从而使企业更具市场竞争力。
3、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针对国有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应当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从而减少产能上的浪费。
同时,还应当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融合,推动产业的创新升级,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
4、市场化改革市场化改革是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
重点在于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延伸市场化改革轨迹,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国有企业,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与出路
三、针对 国企改革 中问题的解 决对策
1 、不断加强引导与监督, 规范改革环节与治理结构。针对 以上 国企改革中出现 的各种 问题 , 就要立刻对症下药实施解决对策 。首 先就要不断加强引导与监督 , 以规范各项改革环节与治理结构。主 要包括不断完善社会中介市场, 加强行业监督 , 不断加强对中介机构 的 日常管理与约束 , 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 倡导诚信为本 , 始 终坚持公平、客观与独立原则, 加强引导与规范 , 使中介市场始终按 照合理规范 的发展之路合理化经营, 以充分保 障国有资产的良好运 作; 同时, 职能部 门还要加强对改制的监督与服务 , 国有资产产权登 记、房地产、工商、税务等政府主管与职能部门要坚决履行 自己 的职责与义务 , 对企业债务等各方面进行密切的跟踪服务 , 即按照相 关规定履行义务。 2 、不断推进企业现代化管理 , 使其适应市场要求。随着全球化 步伐的加快 , 企业要想在全球化市场经济大潮中占有一席之位 , 就必 须积极做好 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 转变思想观念 , 加强主体意识 , 从全 球化角度积极推进企业的内外部变革; 第二, 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与 约束机制 , 不断加强现代化企业知识与操作章程 的培训与实践 , 充 分发挥人的作用 , 努力调动人的积极性 ; 第三, 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 经营发展战略与实施 战略 , 引导企业走向积极、快速与健康的发展 之路 , 同时根据发展过程中所碰到的实际问题 , 不断对发展战略与实 施 战略进行改革与调整 , 以便更加符合变化 中的市场经济与企业发 展; 第四, 尽快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 , 完善各项治理结构 , 确保企业的 快速发展 , 同时充分建立以市场为导 向, 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体 系, 专注行业、突出重点 , 最大限度的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 。
浅析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难点与出路
浅析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难点与出路作者:张正伟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10期摘要: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革。
至今,已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有大公司、大集团,开放搞活了一批国有中下企业,国有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济效益明显,为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4年中国100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排名,其中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留和倒退没有出路。
而当今国企改革还难以实现“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的目标,因此,深化国企改革,对于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毋容置疑,深化国企改革是一场伟大创新和实践活动,它必然面对许多困难和阻力,以及各种束缚和挑战。
因此,本文针对深化国企改革中遇到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应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望能够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难点出路措施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难点深化国企改革中的难点,有制度性的,有非制度性的,有历史原因留下的,也有改革中新产生的。
一方面,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解决了一些问题,同时,随着改革发展又引出一些新问题;另一方面,也有非体制原因产生的,如领导个人素质高低、员工心理素质以及企业文化等因素产生的改革阻力等问题。
(一)国有企业所有者虚置问题所谓“所有者虚置”不是说没有法律上和形式上的所有者,而是指这样的“所有者”不能切实负担起应有的责任。
这是体制问题,更是影响国企改革其他要素的根本问题,比如国有产权不明晰、组织结构职责不清、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以及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不匹配等。
针对此问题国有企业虽然进行了许多改革措施,但是仍然无法破冰,致使国企改革看起来轰轰烈烈,但是无法取得深层次的进展。
因此,它也成为当前深化国企改革最大的困难。
(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存在缺陷、运转不灵(1)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表现之一是国有股权“一股独大”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导致董事会结构不合理。
中国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难点及对策分析
中国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难点及对策分析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在经历了多次改革后,其市场化的改革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
然而,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着一些难点,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一、制度难点国有企业作为政治、经济和社会利益的交集,其改革存在着不少制度难点。
首先,国有资产所有权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产权不清晰、难以划转等问题;其次,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存在着权责不分、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需要在制度层面进行重大的调整和创新。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国有企业治理和监管体系的建设,制定规范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与执行力度等。
二、竞争难点目前国有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不充分,与民营企业等其他市场主体间的竞争不够激烈。
这既与国有企业的历史定位有关,也与目前市场环境下存在的一些政策性优惠有关。
加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主体平等的竞争环境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必要要求。
我们需要通过设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反垄断法规,建立行业协会、标准化组织等中介组织等措施,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地融入市场。
三、外部环境难点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也涉及到外部环境问题。
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这就给国有企业在推进市场化改革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与“一带一路”、新发展格局、环保发展等新时代的重大战略方针的关系也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面临的一个难点。
我们需要更加理解和适应这些政策环境的变化,不断提高国有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与市场化水平。
四、文化难点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还涉及到企业文化建设问题。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普遍存在着与市场经济相脱节、行政化、保守等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国有企业本身的历史、人才问题和管理体制等原因所造成。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通过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国有企业员工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素质,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地融入市场和竞争。
13659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与出路分析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与出路分析导语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世界瞩目的成就。
然而,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矛盾之一。
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是不容忽视的话题,笔者将分析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并探讨其未来出路。
当前形势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改革措施逐渐落实,但是改革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面临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改革的方向与效果不明显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偏向市场化过渡,但是实际操作中,政府干预和控制多,导致改革结果不尽如人意。
比如,国有企业的资产证券化进展缓慢,混改难以推进,这些都是市场化改革受到政府干预的体现。
二、管理体制难以改革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是中国经济改革最难啃的骨头,国企存在着缺乏市场化管理、腐败现象等种种问题,而且流程繁琐,效率低下等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
随着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国有企业是否能够迅速适应市场的剧烈变化,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兼并重组不断遇到难题政府倾向于通过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来消除过剩产能,协调行业发展,提升企业效益。
不过,由于各个国有企业间利益冲突较大,兼并重组难度较大,导致这方面的措施实施难以落地。
出路即使如今国有企业改革存在一些困境,但事实上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有了困境才有出路,下面是可能的出路:一、优先推进混改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因为它需要国企与其他各类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促进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的有效结合,提高国企效率,优化国企经营结构。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的管理、技术、市场化、效率等方面都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二、推进国资证券化国有企业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实现资本运作,可以更好地引入社会资本,同时也可以优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不仅能够改善企业融资环境,还能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更好地投资平台。
三、多措并举促进市场化改革政府需要尊重市场规律,促进市场化改革。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面临的难点与对策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面临的难点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在市场化改革方面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的难点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些难点,并提出改善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
一、财务体制改革面临的困境国有企业的财务体制改革是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之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改革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首先,由于国有企业成立初期不断扩张,资产总额不断增长,因此企业管理者难以掌握企业资产状况和实质的经济效益。
其次,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国有企业管理机制越来越臃肿,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使得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决策出现问题,导致企业经营效益的下降。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实现财务管理的真正市场化,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面临的难点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国有企业需要建立科学化的财务管理体制,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增强财务管理的透明性和科学性,以便更好地监督和管理企业运营。
二、国有企业面临的人事管理难题国有企业人事管理问题极为突出,这与在国企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缺少竞争机制和缺乏市场化竞争机制有直接关系。
此外,与私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薪酬福利的水平相对低,职业发展机会没有很好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为企业的人才引进和流失都带来了诸多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国有企业需要加强人才选拔和培训,特别是在高层管理人员的引进和培养上下大功夫,建立一个具有激励机制的人才管理体系。
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国有企业与各类高等院校之间的协作,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鼓励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到国有企业工作。
三、资金约束使国企改革缺乏迅猛发展势头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国有企业改革的痛点之一。
国有企业改革所需资金巨大,而这些资金多来自于国家财政,此外,由于国有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社会责任,给企业自身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不小的约束。
因此,如何宣传企业的市场化改革,鼓励企业积极开发自身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形成自有竞争优势,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必须面对的难点之一。
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与对策国有企业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使得国有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为此,国有企业改革被提出,并且一直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之一。
然而,国有企业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存在着难点和风险。
因此,本文将从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入手,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国有企业改革难点1.制度性难题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最大的难点,就是制度性问题。
这里所说的“制度性问题”,主要包括企业所有权制度、资产产权制度、市场竞争机制以及内部治理制度等。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企业所有权制度。
企业所有权制度是指对企业的所有权确定、变更和转移、权利与义务的分配等制度性问题。
在过去的时间里,我国国企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合二为一的,而且受到政府的直接管辖。
这使得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不清晰,特别是管理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得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不断下降。
2.人才流失和士气低落国有企业改革所遇到的第二大难点是人才流失和士气低落。
由于过去国有企业的管理机制不健全,而且福利待遇不高,加之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愿意留在国有企业,而选择了外出创业或在其他企业就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可以在工资、福利、考核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来留住人才。
此外,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管理人员的能力与执行力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健全且实用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这样才能够留住和吸引优秀的人才。
3.利益博弈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后难点是利益博弈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在过去的时间里受到政府的直接管理,因此很多人民的利益都与国有企业产生了联系。
为此,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在改革过程中有时是相互矛盾的。
除了上述几点,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还要面对种种阻力和挑战,每一步都不可掉以轻心。
二、国有企业改革对策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企业所有权制度上,要坚持国有企业的法人地位不变,实现政企分开,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与对策研究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
从国企改革1990年代初步探路到现在市场化改革和法制化改革,分析其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国企改革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虽然在改革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日益凸显。
下面我们将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以及解决方案进行分析研究。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1、重复建设、重资产、过剩产能在国有企业集中化发展阶段,重资产、重基建的问题凸显,很多企业为了扩大规模而盲目扩张、重复建设,致使资产投入过高,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资源浪费现象。
一些产业的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过剩产能问题更是严峻。
2、管理困难国企管理体制相对僵化,很多企业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和内部约束机制。
同时,由于国企的规模较大,分散经营、管理难度较大。
3、经营亏损、财务风险国企改革过程中,一些企业处于经营亏损状态,财务风险较大。
无论是经济周期波动、行业竞争加剧还是自身管理失误,经营亏损都将直接影响国企的恢复与发展。
4、流失人才问题由于薪酬体系不合理、职称评定机制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到位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国企人才流失的问题。
一些高素质人才流失,较大程度地影响了企业长远稳定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1、推进资产清理和压缩产能改革过程中,要去除一些无效、盲目、浪费的投资,压缩过剩产能,实现整体的产业布局优化。
通过推进资产整合和总部集权,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和管理效率,并降低经营风险。
2、深入推进公司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国企公司制改革,加强内部治理,注重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市场约束、流程规范等方面,逐步转变传统管理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市场适应力,实现发展共赢。
3、强化经营管理和人才引进改革过程中,国企应加强内部约束和外部竞争的机制,实行市场化认可甚至强制性收缩。
同时,加强人才培养、激励和吸引方面的工作,通过职称评定等措施,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确保人才流动和企业市场适应能力的提高。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然而,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企业效益不高、体制机制不合理、管理方式陈旧等,这些问题制约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1.内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管理层面上的职权分配、工作流程与分工模式、员工激励制度方案等方面均存在改善空间。
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因而常常无法有效保证企业运营的高效、稳定以及良好的快速发展。
2.企业效益不高国有企业缺乏市场驱动,因而生产力不高。
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等方面比私营企业还要差,致使企业效益不尽如人意。
业务经验和运营管理方面受到了狭隘、顽固的管理思路的影响,致使企业在优化管理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欠缺。
3.管理方式陈旧很多国有企业管理方式相对滞后,没有跟上市场化、国际化的步伐。
缺乏新思想、新理念,致使企业管理方式陈旧,难以适应当今市场竞争的需要。
企业内部无法实现高效、协调的制度化行为。
4.员工素质亟待提高国有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专业素养亟待提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很多员工素质和职业能力与现代市场化时代所需的通用化素质、附加值较低。
缺乏跟上时代脚步的教育、培训和技能提升,使得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均无法提升。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1.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长效的产业发展管理机制,确保企业运营的高效、稳定以及快速发展。
促进组织管理方式的提升,提高经营效率,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2.提高企业效益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市场竞争力,提高资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必须以市场、制度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和改进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拓展力,并积极推进企业落地生产实践和深化经营发展研究,以改善管理和提高企业效益。
3.创新管理方式创新企业管理技术、管理机制和管理体制,破除“一切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增强企业“市场中心、人才为本、效率至上”的理念,加强产业链的整合,促进同类业务“共指标”、共荣发展,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落实”。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国有企业改制涉及政府、企业、管理层、职工、金融机构等多个相关主体,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国有企业改制是个新鲜事物,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从国有资产的流失来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产评估组织设置不合理和评估程序不规范,即使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或聘任的注册会计师等评估人员,也很容易同原企业管理者共同利益而相互勾结损耗国家利益。
二是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资产评估结果出来之后,对原企业职工和社会公示的广度不够,缺乏透明性。
三是底数不实,经营者通过各种手段转移隐匿大量资产,如虚增企业负债,隐匿企业对外债权等。
四是无形资产和土地价值没有得到合理评价。
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和土地被严重低估的情况相当普遍,由此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流失金额可能并不低于有形资产。
2、从职工的权益受到侵犯来看。
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企业改制程序操作不到位,缺少必要环节。
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特殊工种认定和工伤残评级等重大事项公开不及时或未经职代会审议通过。
二是改制政策得不到很好执行,在就业和报酬等方面采取高压政策,个别企业甚至不执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随意处理职工,加班加点不按有关规定给加班费;个别企业以经济效益不好为由,拖延缴纳职工“三险”、住房公积金等与职工长远利益密切相关的费用,甚至拖延支付经济补偿金等费用。
三是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不健全,造成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涣散,缺乏应有的战斗力;工会组织长期处于瘫痪状态,职工的政治权力被削弱。
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对策:1、做精做细思想工作,努力创造和谐改制环境。
一方面,为了赢得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在进入改制程序前,企业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在改制进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要相信职工,发动群众,层层动员,广泛宣传。
要在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支部书记以及技术骨干等不同层次中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宣传改革的意义和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宣传、改制政策法规的宣传和企业光明前途等方面的宣传。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办法和建议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办法和建议国有企业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面临许多困境。
这些困境包括:大型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僵化,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资源配置不合理;职工权益保护问题突出;市场竞争不充分等等。
针对这些困境,可以采取以下办法和建议,实现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首先,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加强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培训,提升其管理水平和能力。
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激励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推进企业混合所有制,引入民营资本,推动国企与民企的合作,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其次,加强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严格实行财务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
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资产流失的打击力度,提高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
此外,加强国有企业的产权保护,确保职工的权益得到合理保障。
鼓励企业建立健全的劳动关系制度,加强与工会的沟通和协商,充分尊重职工的合法权益。
并为职工提供培训机会,提升其就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帮助他们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
另外,拓宽国有企业的市场经营范围,引导企业向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发展,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规范性。
此外,通过加强对国有企业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提前解决潜在问题,减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挫折和困难。
同时,积极开展舆论引导和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国有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国有企业的顺利进行。
总之,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众多,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
这包括改善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内部机制,保护国有资产和职工权益,拓宽市场经营范围,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等。
只有通过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实现由大而强、由粗放到精细的转变。
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和出路
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和出路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承担着国家战略性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却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本文将围绕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和出路展开探讨。
困境一:体制机制难以转变国有企业的改革在长时间的进行中,逐渐显现出体制机制难以转变的困境。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权责不清。
由于国有企业在过去长时间内承担的是公共服务和国家建设的任务,其权责看似既宽又大。
但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做事必须以盈利为目的,却往往面临政府干预和利益诉求等问题。
因此,国有企业在做出一系列市场化决策时,往往受到了来自政府和其他商业部门的干预,导致企业错失了机会和利润。
其次是管理体制僵硬。
国有企业的管理一直被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们所诟病。
这里的管理体制不只是流程和制度。
也包括思想观念和管理思路。
由于强调集体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思想,企业注重的是思想觉悟而非管理素质,这种思维方式逐渐固化,导致企业管理者无法按市场化方式进行管理。
困境二:优秀人才流失成为常态优秀人才的流失一直是国有企业的痛点。
困境中,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有企业的薪酬体系不尽人意。
国有企业内部的等级体系和薪资结构是一种人为逐级升迁的形式,而非以业绩和市场价值为导向。
因此,企业人才优秀者不能用其真实市场价值来获取相应的报酬,最终流失成为一种常态。
其次,国有企业的培训机制失效。
国有企业中培训体系明显不足。
虽然中国的国有企业拥有一定的人才储备,但缺乏足够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对于年轻员工而言,核心技能和市场化能力的提高困难重重,使他们难以在国有企业内部实现自我价值。
困境三:发展战略难以转型国有企业发展战略难以转型是目前困境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有企业缺乏灵活、市场化的经营思路。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受到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引导,没有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思路,这使得其发展战略难以灵活转型,无法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思考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思考问题概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国有资产的效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然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改革的进展和效果。
问题一:产权划分不明确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产权划分不明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国有资产的划分、界定、变更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国有企业与政府在产权归属方面存在争议,给改革带来了阻碍。
问题二:国有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强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难题。
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相对僵化,决策机制不灵活,以及部分国有企业存在多重矛盾,导致效益低下,盈利能力不强。
这给国有企业改革带来了挑战。
问题三: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市场化运作上仍然存在许多困难。
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较大,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不高。
路径思考一:完善产权制度为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中产权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应当加强国有资产的划分、界定和变更等工作,完善国有资产产权制度,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确保各类产权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同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评估和监督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路径思考二:优化企业管理机制为提高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应通过优化企业管理机制,建立灵活高效的决策机制。
引入市场化的运作机制,鼓励企业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效益。
同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推进企业的内部治理和财务管理,提高企业治理水平。
路径思考三:推动市场化发展为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应从政府干预中解放国有企业,逐步取消对企业的过度干预和管理,鼓励其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决策,促进企业市场化运作。
同时,加大对市场环境的监管力度,保障市场竞争的公平和公正。
结语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运用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力量,通过完善产权制度、优化企业管理机制,推动市场化发展,逐步解决问题,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浅议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当前中美经贸摩擦、新冠疫情,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对国家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而经济下行阶段是企业改进管理的最佳时期,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苦练内功正当时。
通过深化改革,可以进一步破解当前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些难题和瓶颈,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本文以目前一些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情况为例,浅谈国企深化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存在问题;应对措施目前,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场空间有限、业务结构单一、盈利能力不足、公司管理体系建设亟待加强等制约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逐渐显现。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对创新管理机制、增强管理效率,提升改革内生动力,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目的与意义认识不到位很多国有企业不能充分认识到改革对提升改革内生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还在等上级要求、等尚方宝剑,原来等改革政策,现在等配套办法、等实施细则,等待观望别的单位案例、典型示范,等等,一“等”就懒、就慢下来了,就出现了慢作为、懒作为的心理,不愿改。
(二)深化改革动力不足我国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普遍效益好、丰衣足食,许多人就满足于躺在温床上吃老本、满足于企业的行业地位、满足于企业有名气自己有身份有面子、满足于“即使工资减,但还是不少”的收入状况、福利待遇、旱涝保收等,“满”生庸惰,就容易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出现了不愿作为的心理,认为没有改革的必要,在思想、在观念上动力不足。
很多企业怕不稳定影响大局、怕引起不满、怕别人告状、怕犯错误、怕国有资产流失、怕秋后反悔秋后算账等等,不改不出错,不改还是老问题,一改还可能改出新问题,所以“怕”字当头,就出现了不敢作为的心理,不敢改。
很多企业存在“等、靠、要”的问题,攀比、内心不平衡,新的大锅饭、铁板凳、新的平均主义等等诸多思想、心理、观念,五味杂陈,在改革上很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也是中央政府重点工作之一。
虽然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矛盾。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问题和矛盾,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核心利益集中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是防止权力、资产和资源集中。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企业掌握着政治和经济资源,导致核心利益集中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这不仅违背了改革初衷,而且还容易引发腐败现象,从而影响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2. 国有企业管理问题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极其复杂,由于政府官员在企业中存在着过多的权力干预和干预的复杂性,导致国有企业的管理不足,生产效率低下,企业运营成本高昂,这样会限制国内经济的发展,也会危及到国家的生存和安全。
3.国企不透明化问题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着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企业资产将很难被评估和监管,让外界不得不质疑这些企业是否在纳税。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国有企业要及时向外界公开相关信息,避免不必要的猜测和猜测引发的负面影响。
二、解决对策1.改善管理企业管理体系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因此国企的管理问题是关键之一。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我们可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打造更高效、更规范的经营机制和体制。
2. 落实“三重一大”制度为了有效监管国有企业的资产和资源,我国提出了“三重一大”制度,也就是资产清单、厂房清单、土地清单和人员清单。
这种做法可以对国有企业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防止权力、资产、资源集中问题的发生。
3.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企业要透明公开管理,不仅能有效监督企业的发展和运营情况,而且也能增加部门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
例如,企业应该公开资产情况、年度财务报表等信息,引导外界关注企业发展与运作情况,及时地发现和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和经济效益。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与出路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在国家战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一直面临着一些困境。
本文将围绕这些困境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出路。
一、管制与市场化之间的平衡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具有特殊地位,他们往往受到政府的宏观控制和干预。
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监管责任和支持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
然而,管制与市场化之间的平衡一直是一个难题。
一方面,政府的管制和干预容易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过度的市场化可能导致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员工利益损失等问题。
因此,如何找到管制与市场化之间的平衡,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关键课题。
为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
在德国和瑞士等国家,政府以股权为媒介,通过在国有企业持有股份的方式进行监管和引导。
这样一来,政府既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决策和管理的作用,又能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这种模式有利于实现管制与市场化的平衡,可以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参考。
二、改革的内外动力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外动力是推动改革的关键。
外部动力主要来自于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国际经济体系和国际产业链的重构,这要求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有效的市场化改革,并提高企业竞争力。
内部动力则主要来自于国内需求的变化和制度环境的演变。
在市场需求多样化、技术进步加速的形势下,国有企业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
相比较而言,外部动力相对较为明显,但内部动力却面临一定的局限性。
国有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支持和管制,这使得企业在改革中缺乏主动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鼓励企业间的竞争,引入市场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将有助于激发国有企业的内部动力。
三、多元化发展与专业化经营的平衡在过去的国有企业改革中,有一种倾向是将国有企业进行多元化发展,以扩大企业规模和影响力。
然而,这种模式必然面临着多个业务板块的矛盾和冲突。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思考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思考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长期以来的重要议题之一,改革旨在优化国家经济结构和推动经济发展。
然而当前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走出自己的改革路径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1. 经营效益不尽如人意。
受限于历史原因和国情,国有企业经营的问题历史长期。
近年来,虽然通过减少产能和转换产业结构等手段进行了优化调整,但是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如资源错配、成本过高、管理不精等,影响了其经营效益。
2. 市场化改革不彻底。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是改革的核心,市场化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来提高企业竞争力,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权不清晰、不透明、真正决策权没有到位等。
3. 人事制度不透明。
在国有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往往存在人事制度不透明、评价体系不公平等问题,这不仅限制了企业人才流动和激励机制,也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路径思考1. 深化市场化改革。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市场化改革是重点方向之一,应加快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让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真正变成由市场来决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
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加强人才选拔和培养,改善薪酬和福利待遇,建立人力资源评价机制,形成市场化的人才流动机制,提高员工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
3. 优化管理体制。
在修改制度方面,应在市场化改革基础上推进产权与国家管制的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着公平、透明、竞争的原则下,打破垄断,促进企业发展。
4. 推进信息化建设。
促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国企发展相结合,拓展国企业务范围,提高企业效率,使得企业具有应对市场化竞争的优势。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改革必然面对众多挑战,但只有通过深入实施改革,挖掘企业内在潜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与市场的结合和信息化建设,才能实现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
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及破解路径
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及破解路径作者:郑胜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3年第5期郑胜(山西长治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山西长治046204)摘要: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面临着企业改制方向不明、盲目投入资金、国有资产权属不清和资产流失严重等难点,笔者从自身的实践角度提出了几点破解路径。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难点;破解路径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1.企业改制方向不明企业对自身经营方向缺乏规划,改制方向不明确,更不用提发展战略。
有些企业的改制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而对改制后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经营战略,考虑不周,没有充分考虑市场情况和变化趋势,企业高层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对改制企业开空头支票,承诺一些不切实际的远景。
2.向改制新设公司盲目投入资金一些国有企业在改制时,事先没有充分调研,脱离其实际情况,随意地设立新公司,向其投入大量资金,并对新公司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且大多改制新设的公司和原企业存联系紧密,无偿或任意使用老国有企业的资产的现象比比皆是。
比方说,无偿使用老国企的办公楼,既不交租金也不交物业管理费,即使是租用的,也只是象征性的给点租金。
3.国有资产权属不清有的国企改制成立了新公司,新设立公司仍然使用原来公司的资产及品牌进行经营,而对这些资产和品牌,双方未办产权移交手续,也没有签订转让合同,资产权属目前难以分清。
4.资产流失严重一方面,国有企业改制公司不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规范操作。
或是产权转让中不进场交易,产权转让不透明,存在暗箱操作;或是通过复杂的关联交易低价转移国有资产或产权;或是资产处置报批手续不完备,不按规定进行评估,审计不严,资产评估有水分,低估国有资产,以低价贱卖。
另一方面,在改革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不规范,一些官员因掌握权力,与国企领导内外勾结,违规审批,假借改革的名义,侵吞国有资产。
这些行为,都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一篇: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给国有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国有企业的体制、管理的深化势在必行,国有企业要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要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就必须克服国有企业在体制、管理方面存的一些漏洞,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问题对策我国国有企业体制、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国企在体制、管理方面的薄弱已经成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瓶颈。
要生存就要打破瓶颈,要发展就要走向改革。
那么在经济全球大的背景和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我国国有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下去,改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我国国有企业的体制问题现在的许多国有企业下设许多的分支机构包括子公司、孙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等等。
这些分支机构、子公司、控股参股公司等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
然而,公司似乎又缺乏对这些不同机构、公司管理方式的系统思考,没有理顺总公司、分支机构、子公司、孙公司、控投公司、参股公司相互间的关系,同时也许是由于缺乏了解和信任的高素质人才,于是,在这些机构、公司设立起来以后,就出现了各不同机构、公司的领导相互兼任不同职务的混乱局面。
如总公司的总经理兼子公司的董事长,总公司的副总经理兼子公司的总经理,总公司的总助兼代表处主任,代表处主任兼子公司的副总经理、孙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总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代表处主任等又兼任各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等职务。
总而言之,从总公司到各分支机构、子公司的主要领导几乎都分别担任着许多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职务。
这种一人同时身兼不同性质、不同机构、不同层次的数种职务的混乱现象是极不正常的,它为扯皮、推诿、不负责任提供了一种最佳的借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难点与出路
作者:张正伟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10期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革。
至今,已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有大公司、大集团,开放搞活了一批国有中下企业,国有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济效益明显,为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4年中国100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排名,其中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留和倒退没有出路。
而当今国企改革还难以实现“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的目标,因此,深化国企改革,对于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毋容置疑,深化国企改革是一场伟大创新和实践活动,它必然面对许多困难和阻力,以及各种束缚和挑战。
因此,本文针对深化国企改革中遇到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应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望能够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难点出路措施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难点
深化国企改革中的难点,有制度性的,有非制度性的,有历史原因留下的,也有改革中新产生的。
一方面,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解决了一些问题,同时,随着改革发展又引出一些新问题;另一方面,也有非体制原因产生的,如领导个人素质高低、员工心理素质以及企业文化等因素产生的改革阻力等问题。
(一)国有企业所有者虚置问题
所谓“所有者虚置”不是说没有法律上和形式上的所有者,而是指这样的“所有者”不能切实负担起应有的责任。
这是体制问题,更是影响国企改革其他要素的根本问题,比如国有产权不明晰、组织结构职责不清、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以及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不匹配等。
针对此问题国有企业虽然进行了许多改革措施,但是仍然无法破冰,致使国企改革看起来轰轰烈烈,但是无法取得深层次的进展。
因此,它也成为当前深化国企改革最大的困难。
(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存在缺陷、运转不灵
(1)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表现之一是国有股权“一股独大”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导致董事会结构不合理。
(2)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另一个表现是董事会、经营者依然受到政府的行政干扰。
大部分国有企业虽然表面上由董事会聘任总经理并进行监督,但事实上他们都是由上级机构“一纸任命”,董事会怎么能制约经营者?董事会形同虚设。
(3)多数国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由于在体制上受到所有者权力“先天性”不足的制约,内部监管机制存在缺陷、运转不灵,董事会、监事会没有真正起到对经营者的监督制约,导致经营者权力过大,贪腐问题频发。
更大的问题是,许多国企建立起的公司治理结构形似而神不是,虽然设有董事会、监事会,但离“协调运转、相互制衡”原则的要求相差甚远。
二、解决国企改革中问题的措施
(一)以培育和完善资本市场为基础,实现国企产权结构多元化
如何让国企出资人负担起应有的责任,实现国企产权结构多样化是一条根本途径,培育和完善资本市场是基础。
1、大胆尝试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
随着国企改革目标的确立,分类管理意见的出台,针对国企改革的一大难题——国企产权改革开始了新的尝试。
今年年初,不少省市相继出台了国企产权混合制改革试点的措施,这也是对国企产权改革作出的大胆探索与实践。
只有国有产权改革的目的得以实现,更深层次的改革才能取得进展。
2、培育和完善资本市场
完善的资本市场对对产权制度的作用不容忽视,只有完善资本的市场才能促进资产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产权明晰才有真正的意义。
培育和完善资本市场促进国企产权改革多元化的基础。
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和前述问题的解决,将使我国国企体制发生一个质的进步。
(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起内部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
明晰国企产权是一个大问题,让监管归位是又一个大问题。
1、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规范国资监管职责,让出资人回归股东身份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要求,国资监管实行以资本监管的新模式,让出资人回归股东身份。
这有利于划清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的职责和权限,完善国企内部治理结构。
2、建立起内部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
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
只有在完善内部治理的前提下,建立起内部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才能实现内部组织机构“协调运转、相互制衡”,才能有效克服现实中国企“一把手”权力过大,腐败频发的现象。
3、健全、建立系统的、动态的国有企业监管机制
在我国目前市场环境不成熟的条件下,按照市场环境建立起一些现代企业制度,难免会出现问题,对此有效的办法是建立系统的、动态的国有企业监管机制来进行适度调节。
因此在我国目前市场环境不成熟的阶段,强化对国企的监管起作用仍不可小觑。
(三)正确把握改革节奏,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除了制度因素外,还存在改革取得共识难、人们对改革的疑虑和信心等困难,这需要正确把握改革节奏,找到共同利益的切入点,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三、结束语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罗马不可能一日建成,改革也需要一步一步进行。
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必然的,只有积极主动的解决困难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国有企业要深入了解具体的情况,积极制定改革的措施和方案,这样就会走出一条属于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英.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J].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华清.国有企业管理概论[J].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3]孙芳菲.关于国企改革过程中的若干问题[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王石.国企改革的利与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