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
03
整理与分类
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将数据归类 到相应的指标和维度,便于统计分析 。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清洗重复数据
清洗过程中需删除重复数据,避免重复统计和干扰。
处理缺失值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插值、删除等方法处理缺失值,提高数据完整性。
转换数据格式
根据分析需求,可能需要将数据从一种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格式,例如从文本格式转换为数 值格式。
03
中医病案中病人信息分析
病人基本信息分析
性别分布
分析病案中男性和女性的分布情 况,了解性别差异对疾病的影响 。
年龄分布
研究病案中病人年龄的分布情况 ,了解不同年龄段疾病的发病率 和特点。
地域分布
分析病案中病人地域的分布情况 ,了解不同地区疾病的发病率和 特点。
病人病情信息分析
01
疾病类型
对病案中各种疾病的类型进行分类和分析,了解不同类型疾病的特点
个人生活习惯
分析病案中病人的个人生活习惯,了解生活习惯 对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04
中医病案中医生诊断与治疗方案分察病人的神色、舌苔、唇色等,了解病人的整体状况, 如气血运行、阴阳平衡等。
闻诊
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嗅病人的气味,判断病人的病情,如 声音是否有力、气味是否有异等。
疗效评价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对治疗方法和疗效 进行评价,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劣和适应症。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病案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 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回归分析等,以揭示病 案数据间的关系和规律。
02
中医病案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收集的方法与技巧
明确收集目的
在收集病案数据前,要明确数据收集的目的和用途,确保收集的数据与目的相关。
中医病案分析
临床病案分析丛书姜泗长 牟善初 黄志强 朱士俊 总主编中医病案分析杨明会 主 编北 京内容简介本书精选了多种中医科疑难病症及西医疗效不佳或不能治疗的病例,从中医临床视角出发,详尽地介绍了这些病例的病史、症状、主要体征和治疗经过。
着重介绍中医对这些疾病的认识,作者的诊治思路、方法,方药特色,对疾病的疗效评价等。
本书集几代老中医的智慧和治疗经验于一体,对广大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医疗工作者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掌握正确的临床辨证思路与方法,提高临床疾病的诊治水平。
本书读者对象为从事中医专业的医疗、保健、教学和科研工作者及中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医病案分析/杨明会主编.唱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畅1 (临床病案分析丛书/姜泗长等总主编) ISBN7唱03唱010302唱5 Ⅰ畅中…Ⅱ畅杨… Ⅲ畅中医学:临床医学唱医案Ⅳ畅R2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2)第017615号责任编辑:裴中惠 黄 敏 张德亮/责任校对:潘瑞琳责任印制:刘士平/封面设计:黄华斌 出版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717http://www.sciencep.com 印刷科学出版社发行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倡2003年1月第 一 版 开本:B5(720×1000)2003年1月第一次印刷印张:201/4印数:1-5000字数:388000定价:28畅00元(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负责调换枙环伟枛)枟中医病案分析枠编写人员名单 主 编 杨明会 副主编 王发渭 吴整军 主 审 赵冠英 编 委 (按汉语拼音排序)陈利平 窦永起 郝爱真 刘 毅路军章 仝战旗 王发渭 吴整军杨明会序医案之名,始见于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枠。
淳于意之“诊籍”,乃是仓公回答汉文帝诏问时的临证治验记录。
此后,历代医案医话,汗牛充栋。
见解独到的医案,即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或失败的教训,是中医临证的精华所在,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引言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对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系统研究。
而病案是中医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文献载体,记录了患者的病情、病历、诊断和治疗情况等信息。
病案分析报告是基于对病案中各项信息的分析,在对比其他病例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疾病的特点、规律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以中医病案分析报告为主题,将介绍六篇范文的写作方法和要点。
1. 病案分析报告之《某患者高血压病病案分析报告》病情介绍患者男性,65岁,主要症状为头晕、心悸、失眠等,已被确诊为高血压。
病因分析分析患者的病史,可能致使高血压的病因因素有多种,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当、肝郁化火等。
证型分析根据中医四诊方法,患者被判断为肝阳上亢、痰浊内盛的证型。
治疗体会采用中医调理法,包括针灸、中药治疗等,并结合调整生活方式,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2. 病案分析报告之《某患者冠心病病案分析报告》病情介绍患者女性,55岁,主要症状为胸闷、气短、胸痛等,已被确诊为冠心病。
病因分析分析患者的生活习惯,可能的病因因素有高脂血症、高血压、情绪波动等。
证型分析根据中医四诊方法,患者被判断为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的证型。
采用中药治疗为主,辅以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心脏负荷明显减轻。
3. 病案分析报告之《某患者糖尿病病案分析报告》病情介绍患者男性,40岁,主要症状为口渴、多尿、乏力等,已被确诊为糖尿病。
病因分析分析患者的生活习惯,可能的病因因素有饮食不当、情绪波动、遗传等。
证型分析根据中医四诊方法,患者被判断为气虚、脾肾阳虚的证型。
治疗体会采用中药调理为主,辅以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患者症状得到一定缓解。
4. 病案分析报告之《某患者慢性胃炎病案分析报告》病情介绍患者女性,30岁,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纳差等,已被确诊为慢性胃炎。
病因分析分析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可能的病因因素有饮食不规律、情绪波动、久病不愈等。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病案一:慢性胃炎主诉患者李某,女性,45岁,主诉脘腹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三年。
现病史患者三年前开始出现脘腹不适感,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嗳气等症状,经常感觉胀气不顺,影响生活质量。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脾虚湿困型。
治疗方案1.调整饮食:忌辛辣油腻食物,宜清淡易消化饮食。
2.中药调理:益气健脾、祛湿化痰。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脘腹不适明显减轻,食欲有所增加,嗳气减少,大便规律。
病案二:失眠症主诉患者王某,男性,38岁,主诉失眠近半年,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白天疲倦。
现病史患者近半年来每晚入睡困难,常多梦、早醒,导致白天疲倦无力,工作效率下降。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心火亢盛型。
1.调整作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2.中药调理:清热安神、养心安神。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入睡时间缩短,多梦减少,早醒明显改善,白天疲倦感明显减轻。
病案三:痛经主诉患者张某,女性,22岁,主诉经期腹痛伴腰腿酸痛、情绪波动,持续三年。
现病史患者经期腹痛伴腰腿酸痛、情绪波动三年,每次月经来潮前后1-2天出现上述症状。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气血虚弱型。
治疗方案1.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2.中药调理:补气养血、理气止痛。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经期腹痛明显减轻,腰腿酸痛症状改善,情绪波动减轻。
病案四:慢性咳嗽主诉患者刘某,女性,60岁,主诉反复慢性咳嗽伴痰,咳嗽持续两年。
现病史患者两年前开始出现咳嗽伴有痰,经常感觉喉部有异物阻塞,痰液为白色粘稠。
中医辨证:肺热痰壅型。
治疗方案1.忌烟酒刺激:避免吸烟、饮酒等刺激性食物。
2.中药调理: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咳嗽明显减轻,痰液变少,喉部异物感减轻。
病案五:一侧头痛主诉患者陈某,男性,50岁,主诉右侧头痛伴眩晕,持续三个月。
现病史患者三个月前开始出现右侧头痛,头痛部位固定在右侧头部,伴有眩晕、恶心。
中医师承传统病案20篇
中医师承传统病案20篇1. 引言中医师承传统病案是记录了中医医师在诊治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新一代中医医师的培养和中医传统医学的发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分享20篇中医师承传统病案,包括病例的描述、诊断过程、治疗方法和效果等信息,旨在提供给读者参考和研究。
2. 病案列表1. 病案一:气滞血瘀型痛经病例分析2. 病案二:湿热蕴结型痤疮病例分析3. 病案三:肝郁脾虚型失眠病例分析4. 病案四: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病例分析5. 病案五:脾胃虚寒型消化不良病例分析6. 病案六:肾阳虚血瘀型阳痿病例分析7. 病案七:心脾两虚型心悸病例分析8. 病案八:肺热痰瘀型慢性咳嗽病例分析9. 病案九:脾胃湿热型慢性腹泻病例分析10. 病案十:气阴两亏型过敏性鼻炎病例分析11. 病案十一:肠燥便秘型痔疮病例分析12. 病案十二: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病例分析13. 病案十三:脾胃湿热型糖尿病病例分析14. 病案十四:肝胆湿热型黄疸病例分析15. 病案十五: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病例分析16. 病案十六:肺肾阴虚型支气管哮喘病例分析17. 病案十七:心肾不交型心绞痛病例分析18. 病案十八:痰湿阻肺型慢性支气管炎病例分析19. 病案十九:湿热蕴脾型慢性肠炎病例分析20. 病案二十:肾阳不足型阳痿病例分析3. 病案分析每篇病案将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分析,包括以下内容:3.1 病例描述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症状等。
3.2 诊断过程详细描述中医医师的诊断过程,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的运用,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
3.3 中医诊断根据诊断过程得出的中医诊断结果,包括辨证、病机分析等。
3.4 治疗方法介绍中医医师采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方剂的选用、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
3.5 治疗效果描述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症状减轻程度、体检结果改善等。
4. 结论中医师承传统病案是中医医师经验的宝贵总结,通过对这些病案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的应用,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1. 引言中医病案分析报告是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病案的系统分析和总结,旨在提高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为患者的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如何撰写中医病案分析报告,并给出六篇范文供参考。
2. 病案概述在每篇中医病案分析报告中,首先需要对病情进行概述。
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病史、体格检查结果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内容。
概述应该简明扼要,但又不能遗漏重要信息。
3. 病因分析接下来,对患者病因进行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强调辨证论治,因此病因分析至关重要。
可以从体质、心理因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和病史,深入分析病因的根源。
4. 辨证分析在中医病案分析报告中,准确的辨证是确立治疗方案的基础。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特点、舌脉表现以及病程变化等,对患者的辨证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辨证的准确性对于中医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
5. 治疗方案在中医病案分析报告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核心目标。
可以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和临床经验,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包括中药处方、针灸方案、饮食调理、生活方式指导等内容。
6. 治疗效果评价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对病情的观察和患者的主观感受,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等综合评价治疗效果。
对治疗方案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
范文一:头痛病例分析报告引言本文报道了一例中医头痛病案的分析过程,旨在为临床中医医师提供参考。
患者,女性,45岁,因头痛症状就诊。
头痛症状已持续3个月,每天持续数小时,伴有眩晕、呕吐等症状。
病因分析患者平日忧虑过甚,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导致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导致头痛症状的发生。
辨证分析患者舌苔黄腻,脉弦细,边缘不整。
辨证为肝气郁滞,气机不舒。
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辨证结果,采用柴胡疏肝汤加减的中药处方,结合颈部按摩和舒缓疏导的针灸疗法。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中医病案分析例1.潘晓春,女, 30 岁.已婚。
主诉:带下量多半年余。
因工作繁忙,近半年来出现白带绵绵不断,曾服清热除湿方药十余剂,未效。
现症见面色萎黄,神倦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腹胀,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无臭味,舌淡苔白,脉缓弱.辨证分析:本证因劳累过度,耗伤脾气而致脾气虚。
脾气虚弱,健运失职,输精、散精无力.水湿不运,故见腹胀纳少;水湿不化,清浊不分,流注肠中,则便溏,水湿下渗,常脉失约,则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化源不足,肌体失养,面都失荣,故见神倦乏力,面色萎黄;中气不足则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缓弱,均为脾气虚弱之征。
中医诊断:脾气虚证.方药:四君子汤。
人参18g、白术15g、茯苓12g、炙甘草6g。
例2 .任苏平,女, 60 岁.工人。
年轻时产多乳众,工作及家务较劳累。
八年来主诉:常感神疲乏力,腹胀便溏,未经系统治疗,病情时好时犯。
半个月前又因劳累而诱发,现自觉阴户中有物突出,并有下坠感,气短乏力,头晕目眩,纳少便溏,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缓弱。
辨证分析:本证因孕产过多,失于调护而导致脾虚气陷所致。
脾气虚弱,升举无力,中气下陷,故见子宫下垂。
清阳不升,头目失养故头晕目眩;脾气虚弱,健运失职,故食少便溏,化源亏乏,机能活动衰退,故气短乏力,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缓弱,为脾气虚弱之征。
中医诊断:中气下陷证.方药:补中益气汤。
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5g、升麻10g、柴胡12g、当归12g、陈皮6g、肉桂6g、泽泻8g、甘草6g。
例3 .王海生,男, 47 岁,农民.主诉;腹痛五年,加重一周。
自述五年前因过食生冷而腹痛,温熨热敷可自行缓解,病情时重时轻,未系统治疗.一周前不慎着凉、腹痛加重而来就诊。
现腹痛喜按,纳少,腹胀,食后尤甚,四肢不温,肢体困重,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中医诊断:脾虚寒证.方药:参苓白术散。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病案(一):患者XXX,男,43岁。
患者平素饮食不节,1周前因过食肥甘厚味后出现咳嗽,咳痰量多色白,晨起加重,痰出咳减,自服清热化痰止咳颗粒未缓解,咳嗽,咳痰日渐加重,咳痰粘稠,黄白相兼,粘稠难咯,伴胸闷气喘,气息粗促,胸部胀满而痛,口渴,神疲,纳差,便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诊断:咳嗽(痰热郁肺)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主方:清金化痰汤。
药物:黄芩10g山栀10g桔梗10g麦冬10g桑白皮10g贝母10g知母10g栝蒌仁10g橘红10g茯苓10g甘草6g 病案(二):患者初起症见白睛发黄,迅速至全身发黄,色泽鲜明,壮热口渴,心中懊憹,恶心,呕吐,纳呆,小便赤黄,短少,大便秘结,右胁胀痛而拒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诊断:阳黄(热重于湿)治法:清热利湿,佐以通腑。
主方:茵陈蒿汤加减。
药物:茵陈30g大黄10g栀子12g陈皮12g枳实10g茯苓15g病案(三):XXX,男,30岁,素体脾胃健壮,胃脘不适,纳差,四肢欠温,倦怠乏力。
1年前因冒雨后,满身浮肿,发热,小便晦气,经治疗后浮肿基本减退,症情缓解,但晨起仍有眼睑浮肿,乏力身困等症。
10天前,又因受湿,病情减轻,现症见:满身浮肿,下肢肿甚,按之凸起不易规复。
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食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缺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缓。
诊断:水肿(脾阳虚衰阴水)治法:XXX健脾,化气行水。
诊断依据:患者在浮肿前有脾胃虚弱之症,1年前患过水肿(阳水)又复感湿邪致全身浮肿,下肢肿甚,按之凹陷故诊为水肿属脾阳虚衰的阴水。
患者素体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运化失司,又复感湿邪,引动内湿,内外合邪水湿内停,致水液潴留,泛滥于肌肤故全身浮肿,小便短少;阳气不足,湿浊沉着,故下肢肿甚,按之凹陷;脾虚运化无力,故脘腹胀闷,纳少便溏,脾虚则面色不华;阳不温煦故神倦肢冷;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是脾阳虚哀,水湿内聚之征。
主方:实脾饮加味药物:干姜5g/附子5g(先煎)/草果仁10g/白术15g/茯苓20g/炙甘草5g/大腹皮15g/木瓜10g/木香10g/厚朴9g/黄苠30g/姜枣为引病案(四):患者主因重复水肿20年来诊,现症晤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凸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酸重,尿量减少,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惨白,舌质淡胖,苔白,脉沉迟有力。
中医病案分析与证治技巧
中医病案分析与证治技巧(正文)中医病案分析与证治技巧是中医临床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病案的仔细分析和正确的证治技巧,中医医生可以准确判断疾病性质,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病案分析的基本原则以及一些常用的证治技巧。
一、中医病案分析的基本原则中医病案分析是基于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理论的,它强调对患者的个体化观察和综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的基本原则如下:1. 辨证论治:中医病案分析的核心是辨证论治。
医生应通过四诊望、闻、问、切等方式,详细了解患者的脉象、舌象、体征等信息,以确定疾病的证候类型和辩证依据。
2. 个体化分析:中医病案分析注重个体化的观察与分析。
医生应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针对不同患者个体化的疾病表现进行分析。
3. 判断疾病性质:在病案分析中,医生需要判断疾病是属于气虚、阳虚、气郁、湿热等不同的病机,以便针对性地选用治疗方法。
4. 观察疗效:中医病案分析不仅注重疾病的辨证施治,还需要观察治疗效果。
医生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
以上是中医病案分析的基本原则,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证治技巧。
二、常用的证治技巧1. 辨证论治:在中医病案分析中,辨证论治是必不可少的技巧。
它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方面。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舌苔等;闻诊主要借助嗅觉来判断患者的气味;问诊则通过与患者的对话来了解病情;切诊则是通过切脉来判断脉象的变化。
2. 反证施治:中医病案分析中,反证施治是一种重要的技巧。
反证施治是指针对某种证候加以相反的治疗方法。
比如,对于虚证患者,可以采用补益的治疗方法;对于实证患者,则可选用清热解毒等方法。
3. 中西医结合:在中医病案分析中,中西医结合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技巧。
中医和西医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上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综合运用中、西医知识,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4. 辨证施治的顺序:中医病案分析中,辨证施治的顺序也是一种重要的技巧。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
1.女,32岁,3天前出现呕吐清水,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畏寒肢冷,舌淡,苔少,脉沉细。
宜诊断为A.寒饮停胃证B.胃阳虚证C.胃气虚证D.寒滞胃肠证E.胃阴虚证答案:1.B2.女,40岁。
失眠3年余,面唇淡白无华;入睡困难,多梦健忘,心烦心悸,月经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临床辨证是A.心阴虚证B.肝阴虚证C.心血虚证D.肝血虚证E.胆郁痰扰答案:2.C3.女,52岁。
心悸胸闷已2年。
近日心悸加剧,且胸部闷痛,入夜加重,伴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弦迟。
临床诊断最可能是A.心气虚证B.心阳虚证C.心脉痹阻证D.气虚血痰证E.心血虚证答案:3.B4.男,22岁。
心烦失眠1周,近因面临分配工作,心情烦躁,近1周入夜难眠,手足心自感发热,入夜咽干欲饮,舌红苔薄而干,脉细数。
临床诊断最可能是A.心阴虚证B.肝阴虚证C.肝火上炎证D.心血虚证E.心火亢盛证答案:4.A 5.男,70岁。
患有"冠心病〞10年。
今上午突然心痛剧作,面色青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舌淡苔白润,脉微欲绝。
临床诊断最可能是A.心阳虚证B.心脉痹阻证C.心气虚证D.亡阳证E.心阳暴脱证答案:5.E6.女,60岁。
患"高血压〞8年余,近来,自感心前区闷痛,时有心悸,短气,形体肥胖,舌淡苔白腻,脉沉弦。
临床辨证是A.心脉痹阻证B.痰阻心脉证C.肝气郁结证D.血瘀心脉证E.心气虚证答案:6.B7.女,55岁。
心悸,胸闷,气短已3年,活动后加剧,面包淡白,神疲乏力,语声卑微,入夜不能安睡,舌淡苔自,脉弱。
临床辨证为A.心气虚证B.心阳虚证C.气虚证D.血虚证E.心阴虚证答案:7.A8.女,50岁。
近来因工作劳累过度,时感气短乏力,近日与他人争吵后感到心前区胀痛,且放射到左肩背部,伴心悸失眠,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
临床辨证为A.心气虚证B.肝气郁结证C.气滞血瘀证D.气滞心脉证E.寒阻心脉证答案:8.D9.男,60岁。
(完整word版)中医病案分析
病例剖析题八纲辨证1.张××,男, 34 岁,职员。
04 年 11 月 2 日初诊。
患者咳嗽日久,久治不愈。
入秋来咳势加剧,干咳少痰,痰中带血。
咽干口燥,尤以夜间为甚。
每天午后开始,自觉热从骨髓蒸腾而出,并伴有腰膝酸软,心烦不寐,睡中汗出,遗精,语言沙哑,两颧发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要求:⑴做出八纲辨证的结论;⑵症状剖析;2.王某,女, 38 岁。
患肺结核 2 年,近 2 月来常常咳血,咳嗽、潮热骨蒸、盗汗音哑、形体羸瘦、喘气气短、形寒恶风自汗,食少便溏,面浮肢肿,舌光淡红裂纹少津,脉沉微细。
本病应诊疗为什么证?并作证候剖析。
3.张某,女, 29 岁。
患者二个月来常常发热,热势或高或低,颠簸于 37.3 ~ 38℃之间,午后发生,并于劳苦后加重,疲备乏力,少气懒言,常自汗出,易感冒,纳差便溏,本次发热已连续 3 天。
舌质淡白,苔薄白,脉弱。
请写出主诉,八纲辨证诊疗,并进行病机剖析。
主诉:频频发热2 个月,本次复发 3 天。
4.赵某,男, 48 岁。
患者五年前患肝炎,虽经治疗,但症状时轻时重,纳差,胁痛。
三个月来,腹部胀大,腹围 90 厘米(原 81 厘米),脘腹撑急,如囊裹水,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黏滞不爽,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数。
请写出主诉,八纲辨证诊疗,并进行病机剖析。
主诉:胁痛、纳差5 年,腹部胀大 3 月。
5.林某,男, 56 岁。
患者一年前忽然昏仆,昏迷不醒,经急救,神志清醒后现左半身上下肢运动不便。
嗣后大便秘结不通,二三日一行,虽有便意,但临而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备,难过难耐,面无人色,神被气怯,舌质淡嫩,苔薄白,脉虚无力。
请写出主诉、八纲辨证诊疗,并进行病机剖析。
主诉:左边半身不遂,大便秘结一年。
6.安某,男, 34 岁。
多日来见食品心中平常欲吐,进食少量即行吐出,吐势较猛,不可以参加劳动。
嗳气,胃脘不舒,胸闷胁痛,上身,烦热,下肢觉冷,夜不安寝。
中医病案分析
预后判断与建议
04
中医应用与推广
疾病诊断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式,对疾病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在临床中的应用
药物治疗
中医采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手段进行治疗,以调节身体平衡,改善症状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康复调理
中医在康复调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食疗、运动、情志等综合调理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传承
中医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师承和家传等方式,将中医理论和经验传承下来,培养专业的中医人才。
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中医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结合现代科技和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推广力度。同时,中医还需要加强与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中医的国际化发展。
中医的传承与发展
05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推广中医病案分析方法
对临床实践的
预防保健
01
中医强调“治未病”,注重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的调节,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
调理身体
02
中医通过体质辨识和调理,改善人体的亚健康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延缓衰老
03
中医认为衰老与肾气不足、气血亏虚等因素有关,通过补肾益气、调理气血等手段,延缓机体的衰老过程。
病情简介
02
中医诊断及治疗
四诊合参
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皮肤等情况,以了解病情。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嗅病人的气味,以了解病情。
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以了解病情。
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身体温度、湿度等,以了解病情。
中医诊断10个病案分析
中医诊断10个病案分析中医诊断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辨病辨证来确定疾病的病机和治疗方案。
下面将分析10个中医诊断的病案,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医诊断的方法。
1.病案一:患者主诉胃脘痞闷、恶心欲呕、纳差、腹胀疼痛,舌苔黄厚腻,脉滑。
诊断为食积型胃湿。
中医诊断:通过分析患者的主诉和舌脉情况,确定其为食积型胃湿。
主要病机为脾胃虚弱,湿浊停滞于胃中。
治疗原则为健脾化湿,行气导滞。
2.病案二:患者出现咳嗽、咳痰、胸闷,舌苔白,脉滑。
诊断为痰湿型咳嗽。
中医诊断:患者的主诉以及舌脉情况表明其为痰湿型咳嗽。
病机为湿邪郁闭,痰浊壅滞于肺。
治疗原则为化痰祛湿,清肺散邪。
3.病案三:患者主诉腹痛、腹胀、泄泻,排便中见黏液,舌苔苍厚,脉滑。
诊断为湿热型腹泻。
中医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诉、舌脉情况,可以确定其为湿热型腹泻。
病机为湿热邪气蕴结于腑气,病变以小肠为主。
治疗原则为清热祛湿,调理脾胃。
4.病案四:患者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烦躁易怒,舌红,脉数。
诊断为心火旺盛型心悸。
中医诊断:患者的主诉以及舌脉情况表明其为心火旺盛型心悸。
病机为心脾阳虚,心火上炎。
治疗原则为降火平心,养心补脾。
5.病案五:患者主诉头痛、头晕、眩晕,舌质淡红,脉细弱。
诊断为肝肾阴虚型头痛。
中医诊断:通过分析患者的主诉和舌脉情况,可以确定其为肝肾阴虚型头痛。
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阳上扰。
治疗原则为养阴清肝,平肝潜阳。
6.病案六:患者出现腹痛、胀满、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
诊断为肝气郁结型肠痉。
中医诊断:患者的主诉以及舌脉情况表明其为肝气郁结型肠痉。
病机为肝郁气滞,气机不畅。
治疗原则为疏肝理气,调理肠胃。
7.病案七:患者主诉口干欲饮,小便短少,大便干燥,舌红燥裂,脉数细。
诊断为肺阴虚型口干。
中医诊断:通过分析患者的主诉和舌脉情况,可以确定其为肺阴虚型口干。
病机为肺阴亏损,肺气不调。
治疗原则为养阴润燥,清肺润燥。
8.病案八: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舌质红,脉细数。
中医针灸30个病案分析
中医针灸30个病案分析
1. 病案分析1
- 病案编号:001
- 主要症状:头痛、失眠
- 诊断:病案1属于阴虚阳亢型头痛,属于失眠证
- 处方:针灸治疗,选用百会、太冲、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 治疗效果:经过5次针灸治疗,头痛症状明显减轻,失眠症状有所改善
2. 病案分析2
- 病案编号:002
- 主要症状:腰痛、腿麻
- 诊断:病案2属于肾阳虚型腰腿痛
- 处方:选用肾俞、膀胱俞、阳关等穴位进行针刺
- 治疗效果:经过8次针灸治疗,腰痛症状明显减轻,腿麻症状有所改善
3. 病案分析3
- 病案编号:003
- 主要症状: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 诊断:病案3属于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
- 处方:选用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位进行针刺
- 治疗效果:经过6次针灸治疗,消化不良症状明显减轻,食欲有所恢复
...
(继续分析其他病案)
30. 病案分析30
- 病案编号:030
- 主要症状:月经不调、经期疼痛
- 诊断:病案30属于气滞血瘀型月经不调
- 处方:选用足三里、关元、气血两调等穴位进行针刺
- 治疗效果:经过10次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症状明显减轻,经期疼痛有所改善
以上是中医针灸30个病案的简要分析。
每个病案具体情况可能有所不同,针对不同的症状和诊断,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相关病症。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在临床中医实践中,医生们经常会遇到不同的疾病病例,这些病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这些病例的深入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判断能力,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临床中医病案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提升临床实践水平。
一、病案分析1. 病症描述和起因分析在病案分析中,我们首先要对患者的病症进行仔细描述和分析。
例如,患者主诉头痛、眩晕,四肢麻木等症状。
通过询问病史和仔细观察患者,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病情的起因。
例如,患者可能有长期的工作压力、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可能是其病情的诱因。
2. 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基于中医理论,我们可以对患者进行具体的中医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根据中医四诊合参的原则,我们可以诊断患者为肝阳上亢、气血不足等病症。
针对这些病症,我们可以采取中药调理、针灸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3. 治疗效果评估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体检结果,我们可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若治疗效果不佳,我们还需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以求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经验总结通过对临床中医病案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宝贵的临床经验。
下面,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病症的中医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1.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中医在治疗高血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例如,中医强调调理肝气、降低体内炎症反应等,通过配合中药调理和针灸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情况。
2. 糖尿病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中医注重调理脾气和肾气,通过配合中药调理、饮食控制和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稳定血糖,减轻症状。
3. 肩周炎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病症,中医通过针灸、火罐等方法调理经络,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4. 失眠失眠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中医通过调理肝气、养阴安神等方式,通过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睡眠。
三、结语通过对临床中医病案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临床能力和诊疗水平。
中医病案分析试题及答案
中医病案分析试题及答案一、病例信息患者:张某,男,45岁,职员。
主诉:反复上腹部疼痛伴反酸、嗳气1年余。
现病史:患者1年前因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餐后加重,伴有反酸、嗳气。
症状持续至今,期间曾自行服用抗酸药物,症状可暂时缓解,但易复发。
既往史:无特殊。
个人史:无烟酒不良嗜好。
家族史:无遗传性疾病及类似病史。
二、体格检查一般情况: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营养状况良好。
皮肤粘膜:无黄染,无出血点。
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腹部:上腹部有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s征阴性。
三、辅助检查1. 胃镜检查:胃粘膜充血,可见散在糜烂灶。
2. 血常规:正常。
3. 肝肾功能:正常。
4. 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
四、中医辨证患者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根据中医理论,辨证为肝胃不和,气滞型胃痛。
五、问题1. 根据病例信息,该患者的中医病名是什么?2. 该患者的主要病因是什么?3. 请列出该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
4. 中医治疗该患者的原则是什么?5. 请为该患者制定一个中医治疗方案。
六、答案1. 该患者的中医病名为“胃痛”。
2. 主要病因是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导致肝气郁结,肝胃不和。
3. 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隐痛,餐后加重,伴有反酸、嗳气。
4. 中医治疗该患者的原则是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5. 中医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可选用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加减。
- 针灸治疗:可选穴中脘、足三里、太冲等,以调和气血,疏肝解郁。
- 饮食调理:建议患者规律饮食,避免过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 生活调理:减轻工作压力,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适当增加运动,促进气血流通。
七、注意事项-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 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 鼓励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中医病案分析
• 赵 XX ,男, 52 岁.患者每于秋冬常发咳 喘,前天(qiántiān)因天气骤冷,咳喘加重。 来诊时症见咳喘气急,喉中痰鸣,胸膈满闷, 咯痰清稀量多,形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脉 滑。
• 要求写出:①证名诊断;②辨证分析.
第十六页,共29页。
• ①证名:寒痰阻肺证。 ②辨证分析:本证因患者素有痰疾,又突感 寒邪,寒痰壅阻于肺所致.寒痰阻肺,肺失 宣降,肺气上逆,故咳喘气急(qìjí),痰多质 稀;痰气搏结,上涌气道,故喉中痰鸣,寒 痰凝闭于肺,肺气不利,故胸膈满闷。寒性 阴凝,阳气被都而不达,肌肤失于温煦.故 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腻,脉滑为寒痰内盛之 征.
• 要求写出:①主诉;②八纲结论,③证名诊 断;④辨证分析
第十四页,共29页。
• ①主诉:发热、咳嗽三日,加重一日证(痰热阻肺证). ④辨证分析;本证病初为表寒证,后因风寒之邪化热入 里而成里实热证。热邪炼液为痰,痰热壅阻于肺,肺失 清肃,肺气上逆,故咳喘胸闷,痰多黄粘。里热炽盛, 蒸达于外,故壮热;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安;热盛伤津则 口渴.肠道失润则便秘,小便(xiǎobiàn)化源不足则小便 (xiǎobiàn)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内盛之征
第七页,共29页。
• 张 X ,女, 30 岁.恶寒发热(fā rè)二天, 昨日起咳嗽加重,痰稀白,量不多,周身酸 痛,头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淡红, 苔薄白,脉浮紧。
• 要求写出:①证名诊断;②辨证分析.
第八页,共29页。
• ①证名:风寒犯肺证. ②辨证分析:风寒犯肺,肺气被束,失于宣 降,故咳嗽,肺不布津,聚而为痰,随肺气 逆于上,故咳痰稀白。风寒袭表,损伤卫阳, 肌表失于温煦,故见微恶风寒,卫气被遏则 发热,寒邪凝滞经络(jīngluò),经气不利, 故头身疼痛,鼻为肺窍,肺气失宣,则鼻塞 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为感受风寒之证.
中医病案分析与方法
中医病案分析与方法
概述
中医病案分析是中医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病案的分析,能够帮助中医医生了解病情及诊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探讨中医病案分析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分析方法。
重要性
中医病案分析是中医诊断的基础,通过对病案的系统分析,可
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因、辨证、判治等关键要素,从而进行精准诊疗。
中医病案分析还可以帮助医生总结经验,提高诊断与治疗的效果。
分析方法
病史分析
病史分析是中医病案分析的首要步骤,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病情变化、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来确定病
因与辨证要点。
病史分析需要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情况,包括
主观症状和客观症状。
望诊与切诊
望诊与切诊是中医病案分析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舌苔、脉象等,以及对特定部位的按压、敲击等操作,了解患者的体质、病理变化等,并与病案中的其他信息进行对照,进行辨证分析。
辨证分析
辨证是中医诊断的核心内容,通过对患者病情的综合分析,包括病史、望诊、切诊、问诊等,确定患者的病证类型、病机以及病程病因等。
辨证分析是中医治疗的基础,可以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是将病史、望诊、切诊、辨证等信息进行综合,得出一个整体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综合分析需要依据中医理论与经验,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结论
中医病案分析是中医诊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病史分析、望诊与切诊、辨证分析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诊断
与治疗方案。
合理的病案分析能够提高中医医生的诊疗水平,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马 X ,女, 17 岁.五天前运动后汗出当风, 次日即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干,微 咳等症,自服退热止痛药一粒,稍有汗出, 头痛减轻,体温降至正常。昨天发热恶风 又起,咳嗽加重,痰黄稠,咽干而痛,小 便短黄,大便二天未解,舌尖红,苔薄黄, 脉浮数。 • 要求写出:①证名诊断;②辨证分析.
• ①证名:风热犯肺证. ②辨证分析:本证因风热袭表.未能及时 治愈而影响于肺所致.风热犯肺,肺失清 肃,肺气上逆,则咳嗽;热邪炼液为痰, 故痰黄稠。风热袭表,卫气失和,则发热 恶风;风热上扰,咽喉不利,故咽干而痛, 热邪伤津,故小便短黄,大便不解.舌尖 红,苔薄黄,脉浮教,均为风热袭表犯肺 之征.
• 高 XX ,女, 50 岁.咳喘反复发作五年, 经常自服止咳平喘药对症治疗.近一个月 来咳喘又发,现咳喘无力,少气短息,动 则尤甚,咳痰清稀,神疲乏力,自汗,舌 淡苔白,脉弱. • 要求写出:①证名诊断;②辨证分析.
• ①证名:肺气虚证. ②辨证分析:本证因久病咳喘,耗伤肺气 所致。肺气亏虚,宣降失常,气逆于上, 且宗气生成不足,呼吸功能减弱,故咳喘 无力,少气短息;动则耗气,故动则益甚; 肺不布津,聚而为痰,随肺气上逆,则咳 痰清稀;气虚卫外不固则自汗;脏腑机能 衰退,则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弱均为 气虚之征.
• 乔 X ,男, 37 岁.一周前出现恶寒发热, 倦怠乏力,脘闷不饥,厌油腻,经某医院 按“感冒”治疗,恶寒发热减轻,前天面 目发黄,且尿黄如浓茶,今日来诊。症见 面目发黄,其色鲜明,脘腹痞闷,呕恶纳 呆,厌食油腻,便溏不爽.肢体困重,身 热不扬,口微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 黄腻,脉濡数。
• 朱 X ,女, 32 岁.外出旅游,于归途中开 始腹痛泄泻,大便呈水样,日 5 ~ 6 次, 泻前肠鸣漉漉,伴见形寒肢冷,口淡不渴, 脘腹痞闷,纳呆,四肢酸困重.经补液及 抗菌治疗,未见明显改善,舌体胖,苔白 腻,脉沉细.
• 林 X ,女, 30 岁.因工作繁忙,近半年来 出现白带绵绵不断,曾服清热除湿方药十 余剂,未效。现症见面色萎黄,神倦乏力, 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腹胀,带下量多色 白质稀,无臭味,舌淡苔白,脉缓弱.
• 王 X ,男, 47 岁,农民.自述五年前因过 食生冷而腹痛,温熨热敷可自行缓解,病 情时重时轻,未系统治疗.一周前不慎着 凉、腹痛加重而来就诊。现腹痛喜按,纳 少,腹胀,食后尤甚,四肢不温,肢体困 重,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 无力.
• 张 X ,女, 30 岁.恶寒发热二天,昨日起 咳嗽加重,痰稀白,量不多,周身酸痛, 头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淡红,苔 薄白,脉浮紧。 • 要求写出:①证名诊断;②辨证分析.
• ①证名:风寒犯肺证. ②辨证分析:风寒犯肺,肺气被束,失于 宣降,故咳嗽,肺不布津,聚而为痰,随 肺气逆于上,故咳痰稀白。风寒袭表,损 伤卫阳,肌表失于温煦,故见微恶风寒, 卫气被遏则发热,寒邪凝滞经络,经气不 利,故头身疼痛,鼻为肺窍,肺气失宣, 反复咳嗽,痰中带血三年. ②八纲结论:里证,虚证,热证. ③脏腑辨证结果:肺阴虚证. ④辨证分析:本证因痨虫蚀肺,耗伤肺阴所 致.肺阴不足,虚热内生,肺失清肃,气逆于上, 故咳嗽少痰;虚火灼伤肺络,络伤血溢,则痰中 带血.阴虚内热,虚火上火,故两颧红赤;热扰 营阴则盗汗,阴液不足,失于滋养,则口燥咽干, 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 征.
• 赵 XX ,男, 52 岁.患者每于秋冬常发咳 喘,前天因天气骤冷,咳喘加重。来诊时 症见咳喘气急,喉中痰鸣,胸膈满闷,咯 痰清稀量多,形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脉 滑。 • 要求写出:①证名诊断;②辨证分析.
• ①证名:寒痰阻肺证。 ②辨证分析:本证因患者素有痰疾,又突 感寒邪,寒痰壅阻于肺所致.寒痰阻肺, 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故咳喘气急,痰多 质稀;痰气搏结,上涌气道,故喉中痰鸣, 寒痰凝闭于肺,肺气不利,故胸膈满闷。 寒性阴凝,阳气被都而不达,肌肤失于温 煦.故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腻,脉滑为寒 痰内盛之征.
• ①主诉:发热、咳嗽三日,加重一日. ②八纲结论:里证,实证,热证,阳证. ③证名:痰热壅肺证(痰热阻肺证). ④辨证分析;本证病初为表寒证,后因风寒之邪 化热入里而成里实热证。热邪炼液为痰,痰热壅 阻于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咳喘胸闷,痰 多黄粘。里热炽盛,蒸达于外,故壮热;热扰心 神则烦躁不安;热盛伤津则口渴.肠道失润则便 秘,小便化源不足则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 滑数,为痰热内盛之征
• 刘 XX ,男, 55 岁.头痛、眩晕五年余, 曾服中、西药治疗但无显效,近月来症状 加重而来诊。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 面红目赤,急燥易怒,腰膝酸软,头重脚 轻,步履不稳,失眠多梦,舌质红,脉弦 细数.
• 赵 X , 男, 63 岁.头晕目眩已近十年, 曾在医大确诊为高血压病,服降压药对症 治疗,近半个月来,间有手指发麻,眩晕 日甚,今日上午因情绪激动,突然跌仆倒 地,不省人事,口噤不开,喉中痰鸣,左 侧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呼吸气粗,面色 红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 徐 XX ,女, 39 岁.两天前因气候突变, 出现恶风寒,发热,无汗身痛,咳痰清稀 等症。昨日起体温上升至 39 . 5 0 C ,咳 嗽加重而来就诊.现症见高热,咳喘,胸 闷,痰多色黄而粘,口渴思饮,烦躁不安, 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 数。 • 要求写出:①主诉;②八纲结论,③证名 诊断;④辨证分析
• 王 X ,男, 15 岁.患者五天前出现发热恶 风,咽喉疼痛,咳嗽等症.昨日起面部浮 肿,来诊时面部眼睑浮肿,按之凹陷不起, 咽部红肿疼痛,咳嗽痰少,发热恶风,小 便短少,舌尖红,苔薄白少津,脉浮数.
• ①主诉:发热咽痛五日,面部眼睑浮肿二日.② 证名:风水相搏证. ③辨证分析:本证因外感风邪,肺卫受病,宣降、 通调失职,风遏水阻,泛溢肌肤所致。风为阳邪, 上先受之,风水相搏,故见面部眼睑浮肿,上焦 不宣,气化失司,则小便短少。风水偏热,风热 上扰,则咽部红肿疼痛,风热袭表,则发热恶风,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嗽痰少,舌尖红,苔 薄白少津,脉浮数均为风水偏热之象
• 江 X X ,男, 61 岁.近一个月来常在黎明 之时出现腹痛欲泻,泻后腹痛减轻,腰膝 部有酸冷感,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 迟无力.
• 沈 XX ,男, 31 岁.三年前始见眼睑、面 部浮肿,因未及时治疗,病情迁延,逐渐 出现下肢反复水肿.近二月来,常感心悸、 心跳而来就诊。症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 精神萎靡,心悸,腹部胀满,下肢浮肿, 按之凹陷,腰膝酸冷,小便短少,舌淡胖, 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 凌 X ,男, 33 岁,十月三日来诊.剧咳三 天,痰少而粘.五天前外出归来,即感身 热恶风,微咳无痰,未经治疗.二天后咳 嗽加重,咳时胸部震痛,偶而咳出豆粒大 粘痰,略带血丝,口鼻咽干燥,大便较干, 舌尖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 • 要求写出:①主诉;②证名诊断,③辨证 分析.
• ①主诉:剧咳三天,痰少而粘. ②证名:燥邪犯肺证. ③辨证分析;本证因初秋感受燥邪,耗伤 肺津,肺卫失和所致。燥邪犯肺,肺失滋 润,清肃失职,故见咳嗽,痰少而粘,甚 则咳伤肺络,而见胸痛咯血。燥邪伤津失 于滋润,则见口、鼻、咽干燥;肠道失润 故便干;燥袭卫表,卫气失和,则发热恶 风.舌尖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为燥 邪袭表犯肺之象。
• 董 X X ,女, 40 岁.近半年来,常感腰膝 酸软疼痛,耳鸣,健忘,失眠,月经量逐 渐减少,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 夜间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 汪 XX ,女. 35 岁.患者婚后五年中,曾 四次妊,但均在怀孕三个月内出现腰腹酸 痛坠胀或漏红现象而自然流产。平素腰膝 酸软,劳累后尤甚,神疲乏力,尿频数而 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弱.
• 张 X ,男, 34 岁.患者结婚六年至今无子, 半个月前曾到外地某医院检查,发现精子 不正常,总数为 1 亿,活动度小( 20% )。 自觉腰部酸软疼痛,精神疲乏,时有耳鸣, 舌淡苔白,脉细弱.
• 韩 XX ,男, 42 岁.三年来反复咳嗽,痰 中带血,曾诊断为“肺结核”。来诊时症 见形体消瘦,两颧红赤,咳嗽少痰,胸痛, 痰中带血,口燥咽干,盗汗,舌红少苔, 脉细数。 • 要求写出:①主诉;②八纲结论;③证名 诊断;④辨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