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染色对显示幽门螺杆菌的效果影响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现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现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现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能够寄生在胃黏膜上的螺旋形细菌,是人类胃部最常见的感染源之一。

多年以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许多胃疾病如胃溃疡、慢性胃炎和胃癌等密切相关。

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发现,本文将就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根据广泛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人类主要通过口-口接触和食物-口接触途径感染幽门螺杆菌。

这意味着亲密接触(如家庭成员之间)、不洁食品及水源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此外,虫媒也被认为是其中一种可能的传播途径。

母体传播也是导致婴儿和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见原因。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致病机制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通过其特有的致病因子引起。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尿素酶(urease)和细胞毒素(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简称CagA)。

尿素酶可以将胃内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从而中和胃酸,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给细菌。

CagA则可以通过进入寄主上皮细胞并与其相互作用来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并介导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致病因子如细菌表面黏附分子(adhesins)、组蛋白变构酶等也参与了幽门螺杆菌感染过程。

这些致病因子协同作用引发的产物,如氧化应激、促炎性因子和错过免疫反应等,均对宿主组织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疾病1. 胃溃疡:多数胃溃疡患者(超过80%)被证实为幽门螺杆菌感染。

细菌通过破坏胃粘膜抵御感染,引起黏膜屏障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胃酸和消化酶对黏膜产生直接损害。

2.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胃部疾病之一。

感染后,机体会产生炎性细胞浸润和局部免疫反应,释放大量促炎因子和氧自由基等,导致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坏死以及纤维化。

3. 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展的重要诱导因素之一。

细菌引起的持久慢性肠上皮炎症可导致DNA突变、细胞增殖异常以及凋亡抑制等,从而增加了癌前期阶段及早期癌变的风险。

免疫组化染色和特殊染色对显示幽门螺杆菌的检验分析

免疫组化染色和特殊染色对显示幽门螺杆菌的检验分析

·影像学及诊断检验·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7月第19卷第14期151免疫组化染色和特殊染色对显示幽门螺杆菌的检验分析邓士杰 喻朝霞△(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安庆 2460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免疫组化染色和特殊染色对显示幽门螺杆菌的检验情况。

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集本院6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取病理活检,对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特殊染色,分析两种方法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性。

结果:相比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幽门螺杆菌阳性率高(P <0.05),灵敏度和特异性高(P <0.05)。

结论:相比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幽门螺杆菌的检验的效果更佳,阳性率高,漏诊率低,灵敏度和特异性高,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幽门螺杆菌;灵敏度;特异性【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4-0151-02作者简介:邓士杰(1987.08-),男,研究生,主管技师,研究方向为特殊染色在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应用△通讯作者:喻朝霞(1968.06-),女,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妇科肿瘤的诊断与研究,邮箱**************幽门螺杆菌(HP )是一种生长条件严格的螺旋状微厌氧菌。

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中分离出来,是唯一能在人胃中存活的微生物种类[1]。

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幽门螺杆菌被列入Ⅰ类致癌物清单[2]。

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生活在人体胃的幽门部分,是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5岁以下的感染率高达50%[3]。

这种细菌感染首先引起慢性胃炎,进而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

在严重的情况下,它会发展成胃癌。

据统计,首先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发病率较高[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死亡率是平行的。

幽门螺杆菌寄生于胃黏膜,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5]。

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的4种特殊染色方法比较

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的4种特殊染色方法比较

[ ] 张 红 云 ,宋 娟 娟 ,刘 志 刚 , 等 .芒 果 果 实 中泛 变 应 原 po | 2 rfi i n的
本 组 中 有 4例 多 次 进 食 间 隔 发 病 而 非 每 次 进 食 后 均 发
克隆、表达及免疫学活性鉴定 口] 中华微生 物学和免 疫学杂 .
志 ,2 0 ,2 ( ) 1 1I 5 07 7 2 ; 1-1 .
病 ,还 有 1 过 去 曾 多 次 食 用 芒 果 无 反 应 而 本 次 发 病 ,这 O例
些 现 象 以接 触 性 皮 炎 难 以解 释 。是 否 与 不 同 品种 及 不 同 成 熟 程 度 的芒 果 所 含 抗 原 成 分 及 其 含 量 、浓 度 差 别 有 关 ? 是 否 是 受 诱 发 处 于 致 敏 状 态 的 致 敏 肥 大 细 胞 和致 敏 嗜 碱 粒 细 胞 因个 体 在 数 月 内不 接 触 相 同 的 变 应 原 而 使 致 敏 状 态 逐 渐 消 失 ? 这 些 都 尚待 进 一 步 的 研 究 证 实 。
在操 作 耗 时 ( 1h 、试 剂 昂贵 ( 次 性 染 液 )并 > ) 一
( ) 改 良 Gims 2 e a染 色 法 简 便 、检 验 速 度 快 ( 0 3 mi) n 、价廉 ( 制试 剂一 次可 染 片大 于 10 0张) 配 0 ,
( 下转第 1 0页 ) 8

1O 8 ・
表 现 ,还 可 表 现 为 暂 时 性 红 斑 样 及 湿 疹样 反 应 。与 其 他 食 物 过 敏 一 样 ,芒 果 过 敏 不 仅 会 出 现 皮 肤 和 黏 膜 症 状 ,也 会 出 现 消 化 道 和 呼 吸 道 症 状 ,严 重 时 甚 至 会 出 现 休 克 等 系 统 症

常用特殊染色结果速记

常用特殊染色结果速记

常用特殊染色结果速记注:为了方便广大病理技术人员熟悉和掌握常用病理技术特殊染色的结果,现将作者摘录整理的“常用特殊染色结果速记”呈现给大家,以便使用者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记忆。

内容不一定全面,如有错误请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2016年全国卫生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病理学技术》一书为准。

结缔组织染色:1.Mallory三色染色结果:胶原和网状纤维蓝色,软骨、黏液、淀粉样变物资呈淡蓝色,神经胶质纤维、肌纤维和酸性颗粒红色,髓鞘和红细胞橘红色。

2.Masson三色染色结果:胶原纤维绿色,肌纤维红色,红细胞橘红色。

胶原纤维染色:1.Van Gieson(V G)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结果:胶原纤维鲜红色,肌纤维、细胞质和红细胞黄色,细胞核蓝褐色。

2.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结果:胶原纤维红色,细胞核绿色,其他黄色。

网状纤维染色:1.Gordon-Sweets银氨染色结果:网状纤维黑色,细胞核红色(核固红复染),胶原纤维黄棕色,细胞质淡红(红液复染)。

弹性纤维染色:1.弹性、胶原纤维的双重组合染色法:弹性纤维蓝绿色,胶原纤维红色,背景淡黄色。

2.Gomori醛品红染色法:弹性纤维呈紫红色,背景橘红色。

横纹肌组织染色:1.Mallory磷坞酸苏木素(PTAH)染色结果:细胞核、纤维、肌肉、神经胶质纤维、纤维蛋白、横纹肌均为蓝色;胶原纤维、网状纤维软骨基质及骨呈黄色或玫瑰红色;粗弹性纤维有时为微紫色;有缺氧早期病变的心肌为紫蓝色或棕黄色。

早期心肌病变组织染色:1.Nagar-Olsen染色结果:缺氧心肌、红细胞红色,正常心肌黄色或黄棕色,细胞核蓝色。

2.Poley显示缺氧心肌染色结果:缺氧心肌红色,细胞核紫色,其他组织呈绿色。

糖类染色:1.过碘酸-Schiff(PAS)染色结果:糖原红色,细胞核蓝色。

黏液物质染色:1.Mowry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结果:中性黏液物资红色,酸性黏液物资蓝色,混合性黏液物资紫红色。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它可以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等疾病。

准确的诊断方法对于这种感染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并探讨其在临床上的意义。

一、非侵入性诊断方法非侵入性诊断方法是指通过患者的呼气、大便或血液样本来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种方法。

这些方法相对简便、无创伤,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1. 尿素呼气试验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它通过检测呼气中产生的^13C尿素的浓度来判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

该方法具有准确性高、操作简便等优点,但需要特殊设备支持。

2. 大便抗原检测大便抗原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患者大便中的幽门螺杆菌抗原来判断感染情况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准确性高、简便快速等特点,并且可以作为随访的重要指标。

3. 血清抗体检测血清抗体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幽门螺杆菌抗体来判断感染情况的方法。

通过检测不同类型的抗体(如IgG、IgM等),可以评估感染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二、侵入性诊断方法侵入性诊断方法是指通过胃镜检查或组织活检来确定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种方法。

尽管这些方法相对繁琐、有创伤,但是对于一些疑难病例或需要进一步评估感染程度的患者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 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一种通过将光纤导入患者胃部,观察胃黏膜病变、取样等方法来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

虽然这种方法具有创伤性,但可以直观地观察胃部病变情况,同时也可以进行组织活检。

2. 组织活检组织活检是通过胃镜检查时取得胃黏膜的活检样本,通过镜下观察或特殊染色方法来判断组织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这种方法最为准确,符合“金标准”,但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对于胃病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准确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同时,在感染的早期进行诊断也有助于防止感染的传播和发展。

快速尿素酶法检测胃幽门螺旋杆菌在基层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快速尿素酶法检测胃幽门螺旋杆菌在基层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快速尿素酶法检测胃幽门螺旋杆菌在基层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胃粘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在基层临床诊断应用中的价值,以指导基层临床工作。

方法:选取在门诊2016年1月21日-2016年4月21日收治的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中,同时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法以及免疫组化法诊断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有效病例共计2485人。

规定快速尿素酶试验及免疫组化法均阳性为真阳性,两者均阴性为真阴性,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而免疫组化法阴性为假阳性,快速尿素酶试验阴性而免疫组化法阳性为假阴性。

结果:快速尿素酶实验阳性有效病例447人;快速尿素酶实验阴性有效病例2038人。

其中:真阳性者有431例,真阳性率为96.4%,假阳性16例,假阳性率3.6%;真阴性者1882例,真阴性率92.3%,假阴性者156例,假阴性率7.7%。

结论:快速尿素酶试验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侵入性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之一,具有操作方便,检测快速,灵敏度以及阳性率较高等优点,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HP感染患者初筛。

但单独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可能会受到患者用药史、胃镜下取材部位、实验条件等多方面影响,联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如免疫组化法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阳性率。

关键词:胃部;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试验;免疫组化法前言:1983年Marshall和Warren成功地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ylori)。

自此之后,Hp与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关系受到消化界学者及微生物学家的广泛关注(1)。

目前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腺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等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2)。

在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患者中Hp感染率约90%。

世界卫生组织已把Hp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子(3),并曾向世界各地发出通知,要求积极开展Hp检测工作。

2014年年初,由全球40余位相关领域专家参加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胃炎全球共识”会议在日本京都召开,会议达成京都共识。

幽门螺杆菌染色液原理

幽门螺杆菌染色液原理

幽门螺杆菌染色液原理
幽门螺杆菌染色液原理是通过染色技术来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存在。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病原菌,它能引发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幽门螺杆菌染色液可以帮助医生迅速、准确地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幽门螺杆菌染色液的原理主要基于细菌的染色特性。

幽门螺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其细菌细胞壁较为薄弱,染色时容易脱色。

因此,需要使用一种特殊的染色液来增强对幽门螺杆菌的染色效果。

幽门螺杆菌染色液通常由几种染色剂组成,包括碘溴蓝和氧化石蜡绿等。

碘溴蓝是一种革兰氏染色中常用的碱性染色剂,它能与细菌细胞壁中的水合物质反应形成染色复合物。

氧化石蜡绿则是一种酸性染色剂,可以增强碘溴蓝对细菌的染色效果。

在染色过程中,医生会将患者采集的组织样本涂抹在玻片上,然后滴加幽门螺杆菌染色液。

待染色液渗透入细菌细胞壁后,玻片会被冲洗,以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最后,医生会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片上的细菌染色情况。

通过幽门螺杆菌染色液的作用,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幽门螺杆菌的形态特征,包括细菌的形状、长度和密度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幽门螺杆菌染色液原理简单易懂,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却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从而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

幽门螺杆菌染色液的发展和应用,为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福音,也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性检测和指征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性检测和指征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性检测和指征文献评审有效期至: 2017-10 . | 专题最后更新日期: 2017-11-01.引言—根据是否需进行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诊断性检测可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是直接检测细菌(细菌培养、在显微镜下证实存在幽门螺杆菌)或间接检测细菌(根据尿素酶或抗体反应作为疾病标志物)。

检测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如下因素:成本、可用性、临床情况、人群感染率、感染的验前概率、某些可能影响特定检测结果的因素[例如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和抗生素]。

本专题将介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恰当方法和指征,并将讨论各项检测。

治疗方案将单独讨论。

(参见“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只有当临床医生计划对阳性结果进行治疗时,才应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对于存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有记录的消化性溃疡既往史的患者,应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对于55岁以下存在未经调查的消化不良,但无任何“警示特征”[出血、贫血、早饱、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进行性吞咽困难、吞咽痛、周期性呕吐、胃肠(gastrointestinal, GI)癌家族史、既往胃食管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已证实的处理策略是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和治疗(即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需进行治疗)。

●在哪种情况下采用哪种检测的决定主要取决于患者是否需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以及各项检测的优缺点和费用。

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病因。

无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存在于多数无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特别是在已排除非甾体类抗炎药(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的情况下[1]。

因此,有人认为在此类患者中,没有哪种诊断性方法是经济有效的,应采用经验性治疗[5]。

病理检验特殊染色的概念

病理检验特殊染色的概念

病理检验特殊染色的概念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和功能学特征的学科,而病理检验是病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特殊染色是病理检验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它可以通过染色剂的特异性选择性染色,帮助病理学家观察和诊断组织或细胞的变化。

下面详细介绍特殊染色的概念和应用。

一、特殊染色的概念特殊染色是相对于常规染色而言的一种染色技术。

常规染色是一种经典的染色方法,如血液常规染色用的是偏碱性染色剂,而肉眼可见的普通病理检验常规染色主要是酸性染剂。

而特殊染色则使用一些特殊的染色剂,能在细胞或组织中有选择性地显色,突出某种特定的组织结构、化学物质或病理变化,以增强观察和诊断的效果。

特殊染色主要有4种类型:细胞化学染色、酶化学染色、嗜铬性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其中,细胞化学染色是通过对特定化学物质进行染色以将其在细胞或组织中可视化;酶化学染色是通过对酶活性的染色以显示其存在;嗜铬性染色是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染色以显示化学物质的位置和性质;免疫组化染色则是通过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染色,以检测特定的抗原和相关反应物。

二、特殊染色的应用特殊染色在病理检验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主要的几个方面:1. 纳米荧光染色:纳米染色剂的应用使得细胞、组织和生物分子得以可以被可视化,从而可以更好地研究干细胞、生物分子定位以及细胞凋亡、增殖等病理学变化。

2. 酸碱珊瑚蛋白染色:通过红碱珊瑚蛋白和绿碱珊瑚蛋白反应后发色,可以显示出脱氧核糖核酸(DNA)的代谢活性,从而提供细胞分裂指标和肿瘤生长活性的检测。

3. 孔雀绿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这是一种新型的特殊染色技术,通过使用孔雀绿肽来检测异常蛋白质沉积,从而提供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

4. 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使用抗体来检测特定抗原的染色技术。

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可以在组织中准确定位某些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抗原,从而诊断疾病。

5. 哺乳动物组织检测:特殊染色在哺乳动物组织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浅谈W-S 银染法的应用

浅谈W-S 银染法的应用

应用价值
改良Warthin-starry染色法是一种较为经 济实用的染色法, 它有着试剂配制简便, 诊断准确迅速等特点, 在一般的实验室即 可得到广泛的开展, 在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很高的应用价值。
图2 应用改良W-S 法可见胃粘膜腺体陷窝内可见簇状或片状的幽门螺杆菌
超声波改良W-S 染色法
Warthin AS, Chronister AC (1920). "A more rapid and improved method of demonstrating spirochetes in tissues (Warthin and Starry’s cover-glass method)".
王雷明,于文娟,钟延丰. 改良银染法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12,03:231-232.
Conclusion
W-S银染法是组织切片染色法中效果最好 的一种,检出率较高,为侵入性取材方 式下诊断Hp感染的“金标准”。
但是传统方法操作较繁琐.技术要求高, 且费时、价格昂贵,故临床应用率较低。
It has been considered the best stain for detection of spirochetes, and is also used to stain Helicobacter pylori, Lawsonia intracellularis, Microsporidia, and particulates.
改良W-S 法应用于Hp诊断,方法合理, 价格低廉, 诊断准确率高,适合在基层 医疗单位病理室作为常规的检测方法。
Thank you!
改良Warthin-starry染色法

现代病理学技术条件下特殊染色的应用价值

现代病理学技术条件下特殊染色的应用价值

现代病理学技术条件下特殊染色的应用价值鞠学萍【摘要】特殊染色主要是通过对相应的成分进行染色,以便了解与明确组织或细胞中正常结构或病理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物质、病变或病原体等。

特殊染色主要现代病理学技术范畴,对病态状态下的细胞、组织与器官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情况具有较好的显示与明确作用,并且可以通过特殊染色为临床诊断、治疗与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

因此,在现代病理学技术中应重视特殊染色,加强应用,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

%Special staining is mainly through the components of the corresponding staining,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nd clear tissues or cells in normal festival or in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abnormal substances and disease or pathogen. Special staining was mainly modern pathology study technology category, the morbid state of cells, tissues and organs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hange has a better display and a clear role, and by special staining for clinical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to provide a scientiifc basis. Therefore, we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special dyeing,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and give full play to its proper function and value in the modern pathological technology.【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008)012【总页数】2页(P35-36)【关键词】病理学;特殊染色;应用价值【作者】鞠学萍【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病理室,黑龙江大庆1633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特殊染色是机组化学染色技术中的基础内容,该种技术通过长期的发展与改进,逐渐成熟与完善。

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几种方法的比较

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几种方法的比较

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几种方法的比较周颖虹;张光毅;徐川;吕和平【期刊名称】《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年(卷),期】2003(024)017【摘要】目的: 评价几种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检测方法. 方法: 对386例患者行胃镜钳取胃窦粘膜,分别经改良Giemsa染色、快速尿素酶(RUT)试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查及Hp IgG血清学检查,与细菌培养结果对照,用χ2检验进行对比评价. 结果: RUT,14C-UBT和改良Giemsa染色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与细胞培养的符合率相近,其中14C-UBT和改良Giemsa染色联合检测的符合率更相近(99.7%);Hp IgG血清学检查的敏感度虽和其余检测方法无差别,但其特异度较低,尤其是复诊组的特异度,与其他检测方法有显著差异(P<0.01),而且与初诊组相比也有差异(χ2=35.18,P<0.01). 结论: Hp IgG血清学检查可用于Hp感染的筛查, 而不能作为疗效判断的指标,14C-UBT和改良Giemsa染色联合检测是较可靠的Hp 检测方法.【总页数】2页(P1617-1618)【作者】周颖虹;张光毅;徐川;吕和平【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河南,洛阳,4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相关文献】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几种检测方法比较 [J], 郑建中2.14C 尿素呼气试验与尿素酶抗体检测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比较 [J], 崔章丽3.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的4种特殊染色方法比较 [J], 俞训彬;唐秀如;陈小岩4.两种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方法的比较 [J], 谢焕琴5.尿路感染患者几种检测方法比较分析 [J], 吴国华;林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幽门螺旋杆菌亚甲蓝染色原理

幽门螺旋杆菌亚甲蓝染色原理

幽门螺旋杆菌亚甲蓝染色原理嘿,咱今儿就来唠唠幽门螺旋杆菌亚甲蓝染色原理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幽门螺旋杆菌啊,就像个调皮的小捣蛋,藏在咱胃里搞事情。

那咱怎么才能把它给找出来呢?这就得靠亚甲蓝染色啦!亚甲蓝就像是个神奇的小侦探,能把幽门螺旋杆菌给标记出来。

你可以把幽门螺旋杆菌想象成一个会隐身的小怪物,而亚甲蓝呢,就是能让它现形的魔法药水。

当亚甲蓝碰到幽门螺旋杆菌的时候,就会发生奇妙的反应,让它无处可藏。

你看啊,这就好比在一个大迷宫里找一个会变色的小精灵。

没有亚甲蓝这个小侦探,咱可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怎么也找不到它。

可一旦有了亚甲蓝,嘿,那小精灵就乖乖现形啦!这亚甲蓝染色的过程也挺有意思的。

就好像给幽门螺旋杆菌穿上了一件特别的衣服,让咱一眼就能认出它来。

这衣服还特别鲜艳,特别显眼呢!咱平时要是觉得胃不舒服,那说不定就是这小捣蛋在捣乱呢。

这时候医生就会用亚甲蓝染色这个厉害的招数,把幽门螺旋杆菌给揪出来。

然后咱就能对症下药,把这个小捣蛋给赶跑啦!咱想想,要是没有亚甲蓝染色,那得多麻烦呀。

医生得费好大的劲儿才能找到幽门螺旋杆菌,咱也得受更多的罪。

可现在有了这个好办法,一切都变得简单多啦。

所以说呀,这亚甲蓝染色原理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呢。

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找到幽门螺旋杆菌的大门。

咱可得好好感谢那些聪明的科学家们,是他们让咱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反正我觉得吧,这幽门螺旋杆菌亚甲蓝染色原理真的很神奇,很重要。

它能让咱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咱的胃能健健康康的。

你们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呢?。

三种胃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比较

三种胃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比较

[4] 赵 清,舒为群,李国平,等.纯净水、净化水、凉开水、自来水 的水质分 析 及 其 卫 生 学 意 义 [J].重 庆 环 境 科 学,2001,23 (5):46-48.
[5] ShiSR,ShiY,TaylorCR.Antigenretrievalimmunohistohisto chemistry:reviewandfutureprospectsinresearchanddiagnosiso vertwodecades[J].JHistochem Cytochem,2011,59:13-32.
接受日期:2018-11-20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病理科、2消化内科,合肥
230031 作者简介:吴赛青,女,主管技师。Tel:(0551)62838537,Email:wu
saiq@126.com
1.3.1 免疫组化法 胃黏膜组织蜡块 3μm厚切片,使用美 国罗氏公司 BENCHMARKXT全自动免疫组化仪自动染色 制片,采用 Mulitmer酶标抗体法,一抗修复时间 30min,待染 色完成后,常规脱水、透明、封固。 1.3.2 特殊染色美兰法 胃黏膜组织蜡块 3μm厚切片,烤 片后,切片脱蜡至水,美兰特殊染色 5~10min,水洗后,常规 脱水、透明、封固。 1.3.3 尿素14CUBT检测法 受检者空腹或餐后至少 2h 服用尿素14C胶囊 1粒(规格 075uci),静坐 25min,检测者 向集气瓶呼气,直至集气瓶中液体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或持 续呼气 2min。检测人员向集气瓶中加入 45mL稀释闪烁 液后用特制瓶盖密封旋紧,置入深圳海得威 HUBT01检测 仪中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 理,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1,欧阳劲光2,窦红漫1,程 平1,邢学伟1

特染硼酸亚甲蓝法与13C-尿素呼气试验法对幽门螺杆菌检测效果比较

特染硼酸亚甲蓝法与13C-尿素呼气试验法对幽门螺杆菌检测效果比较

特染硼酸亚甲蓝法与13C-尿素呼气试验法对幽门螺杆菌检测效果比较杨小苗;申成香;潘成娜;曹明;朱燕燕;蒋艳;怀建国【期刊名称】《临床军医杂志》【年(卷),期】2023(51)1【摘要】目的探讨特染硼酸亚甲蓝法(特染法)与13C-尿素呼气试验(UBT)法在幽门螺杆菌(HP)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5—12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行胃镜检查前均进行了13C-UBT法检测HP;胃镜活检后标本均进行了特殊染色以识别活检标本中的HP。

比较两种方法的HP阳性检出率。

结果 149例患者中,13C-UBT法检测HP阳性且特染法检测HP阴性7例,13C-UBT法检测HP阴性且特染法检测HP阳性68例。

149例患者中,13C-UBT检测HP阳性率为26.85%(40/149),低于特染法的67.79%(101/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诊断伴有肠化生的64例患者中,13C-UBT检测HP阳性率为31.25%(20/64),低于特染法的65.63%(4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特染法检测HP的效果更优于13C-UBT法。

两种方法同时应用能更加准确地进行HP的检测,更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治疗。

【总页数】4页(P40-43)【作者】杨小苗;申成香;潘成娜;曹明;朱燕燕;蒋艳;怀建国【作者单位】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相关文献】1.13C呼气试验与硼酸亚甲蓝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比较2.幽门螺杆菌尿素酶金标抗体检查法与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对照研究3.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法与13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研究4.两种不同样本收集时间对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儿童幽门螺杆菌的结果比较5.循证护理模式在疑似幽门螺杆菌感染者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中的效果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种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方法的比较

2种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方法的比较

2种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方法的比较翟嘉怡;谷丽娟;佟桂珍;范永红;卫伟【期刊名称】《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4(40)8【摘要】目的比较2种不同的染色方法对胃镜活检标本中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的检测效果。

方法收集1 039例胃镜活检标本,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S银染法检测Hp感染情况,2种方法均为阳性时诊断为Hp感染。

结果 W-S银染法中Hp着色呈黑色或棕黑色,背景呈淡黄色,对比度差,Hp阳性率为15.9%(165/1039),其中+、++、+++阳性率分别为0.3%(3/1039)、3.4%(35/1039)、12.2%(127/1039),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Hp着色呈棕色或棕褐色,背景呈白色,对比度较强,Hp阳性率为15.9%(165/1039),其中+、++、+++阳性率分别为0.3%(3/1039)、3.6%(37/1039)、12.0%(125/1039),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

结论从Hp着色和背景着色对比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染色效果优于W-S银染法。

【总页数】4页(P12-14)【作者】翟嘉怡;谷丽娟;佟桂珍;范永红;卫伟【作者单位】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相关文献】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几种检测方法比较2.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的4种特殊染色方法比较3.两种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方法的比较4.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几种方法的比较5.成年健康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结果分析及方法比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P亚甲蓝染色改良法分析

HP亚甲蓝染色改良法分析

HP亚甲蓝染色改良法分析
张淑正;张效娟;张占蛟
【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年(卷),期】2022(38)2
【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主要存在于胃黏膜上皮和胃腺体黏膜之间的一种细菌,是短杆状、两端微弯的革兰阴性杆菌。

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关系密切。

随着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技术的迅猛发展,部分病理学检查中常用的特殊染色方法和项目渐渐被取代或作用被弱化,但显示HP的特殊染色方法仍然被广泛应用,且其特染方法种类较多,其中以亚甲蓝染色法的HP阳性检测率相对较高[1-2]。

【总页数】2页(P243-244)
【作者】张淑正;张效娟;张占蛟
【作者单位】南京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病理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
【相关文献】
1.萋一纳氏染色法与抗酸染色改良法的比较
2.亚甲蓝染色用于幽门螺杆菌染色方法介绍
3.改良法秋水仙素处理技术在染色体畸变分析实验中应用的比较性研究
4.亚甲蓝染色法前哨淋巴结活检应用于肿块切除术后乳腺癌的可行性分析
5.活体神经染色的实验研究─—雕白粉亚甲蓝还原液对活体神经的染色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W-S 银染法的应用

浅谈W-S 银染法的应用

Background


W-S法首先在1920年由Warthin和Starry 作为显示螺旋体的一种特殊染色方法提 出, 其原理是一种嗜银反应。 W-S法除可显示螺旋体外还可显示放线菌、 猫抓病球杆菌、尘埃颗粒、胃幽门螺杆 菌、黑色素颗粒、真菌、球菌及神经纤 维等。
Warthin AS, Chronister AC (1920). "A more rapid and improved method of demonstrating spirochetes in tissues (Warthin and Starry’s cover-glass method)". American Journal of Syphilis 4: 97–103.
王雷明,于文娟,钟延丰. 改良银染法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12,03:231-232.
Conclusion



W-S银染法是组织切片染色法中效果最好 的一种,检出率较高,为侵入性取材方 式下诊断Hp感染的“金标准”。 但是传统方法操作较繁琐.技术要求高, 且费时、价格昂贵,故临床应用率较低。 改良W-S 法应用于Hp诊断,方法合理, 价格低廉, 诊断准确率高,适合在基层 医疗单位病理室作为常规的检测方法。
不同之处




使用此改进法和Warthin-Starry 方法的不同 之处主要为试剂配制简便组织着色牢固稳定, 成本低廉。两方法不同之处为: 试剂配制简化, 仅为双蒸水。而W-S 法为醋 酸盐缓冲液, 其改良法为柠檬酸盐缓冲液; 所用玻璃器皿、载物片等预先行化学洁净处 理, 活性银还原范围局限, 切片银污染程度较 小, 观察对比清晰; 本法可使用立式玻璃染缸成批集中染色(每 缸8~11 张), 提高制片效率。

Warthin-Starry染色的应用及体会

Warthin-Starry染色的应用及体会

Warthin-Starry染色的应用及体会陈昱;罗添友;唐怡;唐源【摘要】@@ 虽然目前分子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领域中取得了广泛应用,但许多传统的特殊染色法仍是检测病原体不可缺少的方法.其中,Warthin-Starry(W-S法)染色就是一种经典的特染方法.W-S法首先在1920年由Warthin和Starry[1]作为显示螺旋体的一种特殊染色方法提出,其原理是一种嗜银反应.下面我们将结合相关文献及自身体会就该方法的主要环节及综合应用作简要介绍.【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0(026)005【总页数】2页(P634-635)【关键词】Warthin-Starry;染色;放线菌;猫抓病;幽门螺杆菌【作者】陈昱;罗添友;唐怡;唐源【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8虽然目前分子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领域中取得了广泛应用,但许多传统的特殊染色法仍是检测病原体不可缺少的方法。

其中,Warthin-Starry(W-S法)染色就是一种经典的特染方法。

W-S法首先在 1920年由 Warthin和 Starry[1]作为显示螺旋体的一种特殊染色方法提出,其原理是一种嗜银反应。

下面我们将结合相关文献及自身体会就该方法的主要环节及综合应用作简要介绍。

1.1 切片准备常规石蜡切片4μm。

1.2 染色液的配制①加酸水:双蒸水加 1%柠檬酸液使pH值达 4.0。

②明胶液:明胶5 g,加酸水 100m l。

③ 显色液:2%硝酸银 1.5 ml,5%明胶 3.75m l,0.15%对苯二酚 2 m l(在加对苯二酚前要将硝酸银液和明胶液充分混匀)。

1.3 染色程序①将石蜡切片脱蜡至蒸馏水。

②用 1%硝酸银在43℃水浴浸染30min。

③显色液显色 5~15min,观察组织呈浅棕黄色,同时显色剂变成棕黑色即可显色,显色时间以不同的组织而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染色对显示幽门螺杆菌的效果影响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7-09-12T15:57:53.1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作者:王璐
[导读] 幽门螺杆菌(HP)大量存在于人类胃液中,为多种胃部疾病发生以及发展的重要致病因子[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病理科浙江金华 322000)
【摘要】目的:分析Giemsa染色法以及中性红染色法显示幽门螺杆菌的效果情况。

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0月我科室胃镜活检诊断为慢性胃炎(活动性)的蜡块60个,将每个蜡块分别切片2张,分为两组,每组60张,分别实施改良Giemsa染色以及中性红染色。

比较结果。

结果:中性红染色的样本形状为弯曲状或短杆状,鲜红色,分布胃小凹以及腺腔内。

改良Giemsa染色的样本形状为短杆状,S 型,蓝色,分布为胃小凹中,一般呈现为聚集样或者鱼群样排列。

改良Giemsa染色阳性率为86.67%,中性红染色阳性率为80.00%。

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χ2=5.284)。

结论:和中性红染色法相比,改良Giemsa染色法检查HP的特异性更高,对于基层医院而言,推荐使用改良Giemsa染色法进行HP检测。

【关键词】 Giemsa染色法;中性红染色法;幽门螺杆菌;特异性;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184-01
幽门螺杆菌(HP)大量存在于人类胃液中,为多种胃部疾病发生以及发展的重要致病因子[1]。

特殊染色为准确性较高的染色方式。

当前特殊染色方式有很多,其中以改良Giemsa染色及中性红染色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结合实际,本文全面分析上述两种染色方式在显示HP的情况进行全面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0月我科室60例胃粘膜活检组织标本为研究样本。

炎症类型为: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以及萎缩性胃炎。

收集部位:胃窦,胃体以及十二指肠。

本实验所选择的标本均使用浓度为10%福尔马林固定,后常规脱水,包埋。

切片厚度规格为4μm。

1.2 方法
1.2.1染色液配置 Giemsa染色液:100ml甘油、100ml甲醇,4.8g Giemsa染色料混合。

中性红染色液:1g 中性红染色料、100ml无水乙醇混合。

1.2.2染色方法将每个标本蜡块分别切片分为2张,分为两组,每组60例。

分别实施改良Giemsa染色以及中性红染色。

详细为:
中性红染色:切片脱蜡至水,使用蒸馏水流水清洗2min,使用中性红染色液对组织进行染色,时间为5min,后使用蒸馏水二次清洗,切片60℃烤箱烤干之后,利用二甲苯中性树胶完成固定封存。

改良Giemsa染色:切片脱蜡至水,使用蒸馏水流水清洗2min,放入Giemsa染色液内浸染30min,后蒸馏水流水清洗多余染色液,并使用1%冰醋酸分化,直至显微镜下显示细胞核变蓝。

细胞核结构可见时间大约30s[2]。

后将切片60℃烤箱烤干之后,利用二甲苯中性树胶完成固定封存。

1.3 观察指标
(1)分析两种染色方式显示HP的颜色和形状。

(2)分析两种染色方式的阳性率:在光镜下观察Hp的显示情况,以查见Hp菌体2条以上判定为阳性,2条以下为阴性。

1.4 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使用SPSS21.0软件包,对计量资料使用t值计算,计数资料使用χ2计算,当P<0.05.视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种染色方式显示HP的颜色和形状
中性红染色:样本形状为弯曲状或短杆状,鲜红色,分布胃小凹以及腺腔内。

改良Giemsa染色:样本形状为短杆状,S型,蓝色,分布为胃小凹中,一般呈现为聚集样或者鱼群样排列。

2.2 两种染色方式的阳性率
Giemsa染色阳性率为86.67 %,中性红染色阳性率为80.00 %。

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χ2=5.284)详情见表。

3.讨论
从1983年外国学者第一次发现HP之后,证实其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黏膜相关淋巴瘤以及胃癌存在相关性[3]。

HP有着组织学诊断灵敏度以及特异性高的特征,因此,临床诊断HP组织学法得到了广泛使用。

实施组织切片法对胃粘膜样本进行检测,要经乙醇固定,石蜡包埋,切片以及染色等步骤,完成后,将组织切片放在高倍镜下,观察HP的结构和分布情况,使用这种方式,判断样本是否被HP感染。

当前,这种方式为检测HP的金标准。

和以往相比,最近几年接受胃粘膜组织活检病理检查例数显著增多,多种疾病治疗方案确定都依赖于HP检测结果,由此可见,寻找一个精准性强,价格实惠,结果可靠的检测方式,有着极高临床意义。

改良之后的Giemsa染色法,组织以及HP均为蓝色,在高倍镜下可清楚辨别HP,灵敏性较强,染色剂配置简单,且能够实现长期保存,这种方式操作简单。

值得说明的是,在进行染色时,应当注意1%冰醋酸分化时长,如果没有严格控制,就会导致背景不清晰情况发生。

倘若过度分化,HP颜色就会变浅,不方便观察。

而中性染色法所显示的HP为鲜红色,在高倍镜下形态结构相对清晰,操作简单,试剂来源方便,价格实惠。

但就灵敏性来看,不如
Giemsa染色法,且分化时间也需要严格掌握。

在本次实验的相关研究结果中可见,和中性红染色法相比,Giemsa染色法的灵敏性更高,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χ2=5.284)。

该项结论进一步证实,和中性红染色法相比,Giemsa染色法检查HP的灵敏性更高,对于基层医院而言,推荐使用Giemsa 染色法进行HP检测。

【参考文献】
[1]唐锦玲,刘冲,缪琛,等.两种常用胃幽门螺杆菌特殊染色方法比较[J].江苏医药,2015,41(7):854-855.
[2]肖俏霞,尹庆和,林冬红,等.四联疗法与常规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首次根除失败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以及疗效对比[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5,23(5):366-368.
[3]张小明,李娜.标准三联疗法与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疗效对比[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4):642-6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