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关系的研究(精)
口臭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的研究概述
现 已公认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 胃溃疡密切相关 , 与 浅表萎缩性 胃炎 、 肠上皮化 生 、 胃增生性息 肉和 胃十二 指肠 的黏膜相关性淋 巴样组织 ( L ) 巴瘤 的发生 MA T 淋 有关 , 与胃癌可能有关 【 ,94年幽 门螺杆菌被世界卫 】 19 】 )
之一 , 严重的 1臭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 的检测 , 0 5 结果 2 例 7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的1臭检测率为 9 %,0 口臭者 : 3 3 3例 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 9 %,从 而对幽 门螺杆菌感染 0 引发 口臭提供 了相关依据。 王晓琳等i s ] 也在牙菌斑和唾 液 中已成功分 离并证 实 了口腔幽 门螺杆 菌的存在 . 其 重要毒素尿素酶可分解 口腔内尿素产生氨 . 对产生 口臭
1 幽 门螺杆 菌 及 口臭 相 关 性的 研 究现 状 过 去认 为 口臭 与牙周 病 有 密切关 系[ 3 ] 发 现 口臭 。现
以上 ,说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 口臭发病的一大原 因。张厚德等 [调查 15 1 0 ] 2 例主诉 慢性 1臭患者 幽门螺 5 杆菌感 染率 和 22例主诉慢性消化不 良患者 口臭 的发 1 病率 . 结果发现 15例主诉慢性 口臭 的患者有 8 例为 2 7 真性 I臭 , : 其余 3 例 为假性 口臭 , 1 8 真性 1臭患者 的幽 5 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假性 口臭。 1 例主诉慢性消 22
・
32 ・ 7
世界叶 西医结合杂志 20 年第 3卷第 6期 Wo dJu a f nertdT aioa a dWet nM dcn 20 V0 . No6 1 08 d o r l tgae rdt nl n s r e iie 0 8 1 n oI i e 3, .
口腔幽门螺杆菌与复发性口腔溃疡及消化道疾病相关性研究
文章编号:1006-3110(2008)04-1069-02口腔幽门螺杆菌与复发性口腔溃疡及消化道疾病相关性研究李友云,黄 安,程燕飞,韩晓东摘要: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 P)对复发性口腔溃疡(RAU)与消化性溃疡(PU)的影响,并探讨其关联及意义。
方法 PU组60例,RAU组60例,PU和RAU组60例,收集三组的胃粘膜和唾液标本,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 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口腔与胃HP进行比较。
结果 PU和RA U组检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P U组、RA U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HP可能参与了RAU的形成,或者是导致RA U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其具体的作用目前还缺少证据,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口腔溃疡;消化道疾病;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781 5 文献标识码:ARelationship Between Oral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Recurrent Aphthous Ulcers&Diseases of Digestive Tract LI You-yun,H UANG An,CHENG Yan-f ei,et al.(Department o f Stomatolo g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510120,Guangdong)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H elicobacter pylori(HP)on recurrent aphthous ulcers(R AU)and peptic ulcer(PU), and to reveal its relevance and significance. Method Gastric and saliva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of PU group(n=60), R AU group(n=60),and PU and R AU group(n=60)were detected for oral and gastric HP with polym erase chai n reacti on.Results The pos i ti ve rate of PU and R AU group was signi 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U group and RAU group,there showed signi ficant difference am ong the groups(P<0.05). Conclusions H P may be involved in the form ation of R AU,or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leads to the repeated attack RAU,i ts specific role i s still a lack of evidence yet to be further substantiated by re-search.Key words: H elicobacter pylori;Oral ulcer;Digestive di s eas es;CorrelationRA U是一种口腔粘膜病,RAU和PU同为常见病、多发病,目前病因不清,导致治疗后复发率很高。
幽门螺杆菌与胃部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与胃部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吴丽华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7(9)11
【摘要】19世纪末,人们发现在胃粘膜中存在一种螺旋形的微生物.以后虽有不少类似的报道,但均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报告了从人胃粘膜中分离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当时称之谓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pylori,Cp)],由此各国学者们通过广泛深入的研究.逐渐认识到其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乃至胃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都有一定的病因学联系。
虽各家意见尚存不同,但迄今已取得了较大进展。
本文旨在对诸多学者关于Hp与某些胃疾病关系的研究加以综述。
【总页数】4页(P137-140)
【作者】吴丽华
【作者单位】110034,沈阳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医学基础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部疾病关系性分析 [J], 金夏;冀子中;韩丰;马德发;陈一鹏;陈红亚
2.幽门螺杆菌cag致病岛基因与胃部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 [J], 肖波;房振环;吕学诜
3.论幽门螺杆菌与胃部疾病关系 [J], 朱勉;黄平珍
4.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部疾病关系的探讨 [J], 任桓;孙春杰
5.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部疾病关系浅析 [J], 王庆西;王芳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幽门螺杆菌与口腔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呈螺旋形,具鞭毛状结构,其分泌的黏附蛋白和尿素酶等毒力因子可以克服各种不利因素长期寄居在胃黏膜表面。
胃部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胃炎、胃溃疡甚至是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恶性淋巴瘤。
目前还有较多的研究显示,口腔疾病、胰腺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皮肤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量营养素缺乏相关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肝炎等都与该菌密切相关。
本文就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与口腔疾病,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清除等研究进展作一幽门螺杆菌与口腔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摘要] 牙菌斑、唾液以及口腔黏膜等部位均存在着幽门螺杆菌,且以牙菌斑中居多,而龈沟和牙周袋可能是幽门螺杆菌的一个集聚地。
幽门螺杆菌不但与牙周炎密切相关,还与口腔黏膜疾病密切相关。
幽门螺杆菌可能是牙周炎或促进牙周炎进展的重要细菌,牙周炎也可能是导致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或者感染复发的重要因素。
牙周袋较深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低,龈下幽门螺杆菌可能是胃幽门螺杆菌的再感染源。
口腔幽门螺杆菌不仅导致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还会影响幽门螺杆菌的根治。
口腔幽门螺杆菌可能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肠道疾病复发的始作俑者。
三联疗法结合牙周基础治疗较单纯的三联疗法,可以大大地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
日常菌斑控制加牙菌斑专业处理更利于对口腔菌斑的控制。
本文就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与口腔疾病,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清除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口腔; 疾病; 清除[中图分类号] R 780.2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gjkq.2015.01.023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associated oral disease Sun Jia , Fa Yonghong , Yang Yongjin , Cai Xingwei , Lü Xiaoning . ( . Dept. of Stomatology,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zhou 00 , China; . Dept. of Stomatology, The Second Artillery 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Beijing 000 , China)[Abstract] 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 ) can remain in dental plaques, saliva, oral mucosa, and other parts of the oral cavity. H.pylori is mainly found in dental plaques, the gingival sulcus, and periodontal pockets. It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not only periodontitisbut also oral mucosal diseases. Although H.pylori promotes or causes periodontitis, interestingly, it can also be eliminated through the infection caused byperiodontitis. However, subgingival H.pylori may be a source of H.pylori re-infection. The elimination rate of H.pyloriis lower in patients with deep periodontal pockets than in those with shallow pockets. H.pylori re-infection not only leads to oral diseases, such asperiodontitis, but also affects H.pylori treatment. Oral H.pylori may be related to recurrence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Triple therapy combined with periodontal treatment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removal rate of H.pylori compared with simple triple therapy only. Daily plaque control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handling is more strategic for oral plaque control. H.pylori , its associated oral diseases, and treatment method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Helicobacter pylori ; oral ; disease ; removal孙佳1 法永红2 杨永进2 蔡兴伟2 吕晓宁21.辽宁医学院口腔医学系 锦州 121001;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口腔科 北京 100088[收稿日期] 2013-10-17; [修回日期] 2014-06-22[作者简介] 孙佳,硕士,Email :624923842@[通信作者] 法永红,主任医师,硕士,Email :fayonghong54@综述。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是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的主要病因。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和手段被开发出来。
本文将介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感染率更高。
据估计,全球有超过50%的人口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引发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如腹胀、反酸、嗳气等,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起贫血、消瘦、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抗生素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主要手段。
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
这些抗生素可以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PPI可以抑制胃黏膜表面的氢钾ATP酶,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缓解消化道症状。
常用的PPI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
铋剂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同时可以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常用的铋剂包括枸橼酸铋钾、果胶铋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单一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幽门螺旋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加。
因此,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联合治疗,即抗生素+PPI+铋剂。
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缓解消化道症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然而,联合治疗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等。
因此,如何制定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是消化道疾病治疗的重要环节。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联合治疗,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耐药性。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及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对于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致病菌,是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疾病的主要原因。
幽门螺杆菌在胃内分布情况的研究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目录
目录
金珠,董秀云,林三仁,叶嗣懋,周丽雅,成红艳.兰索拉唑用药前后幽门螺杆菌在胃内分布的变化[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7(2):183-186. 目录
黄雪彪,董秀云,周丽雅,成红燕.兰索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幽门螺杆菌清除和生长的作用[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4):575-577.
目录
研究目的2
北医三院消化科周丽雅教授等旨在用组织学方 法检测单纯给予兰索拉唑治疗Hp相关性十二指 肠溃疡患者,在治疗前后胃窦及体部Hp检出率 、密度及胃炎活动性的变化,探讨兰索拉唑对 Hp在胃内分布的影响及其与胃炎活动性的关系 。
目录
研究目的3
观察兰索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及幽门螺杆 菌的清除作用,并比较兰索拉唑、奥美拉唑及 泰胃美(H2受体阻断剂)对离体培养的Hp生长的 作用。
目录
研究二
该研究初步证实了兰索拉唑可使Hp在胃内的定 植部位发生改变,窦小弯Hp检出率下降↓、密度 减少,而体大弯密度增加↑,此种影响在用药后1个 月左右最为明显,胃炎活动性与Hp检出率的变化 关系密切。
目录
研究三
目录
研究三
选取经胃镜检查确诊为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 患者65例,给予兰索拉唑口服。停药后复查胃镜 了解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情况;取培养好的标准 菌株,涂入不同药物浓度的培养皿内,在微氧环 境下培养3-5天,确定兰索拉唑、奥美拉唑和泰 胃美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幽门螺杆菌在胃内分布情况的研究
目录
研究背景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胃 内分布不均是人们早已熟知的。而且有关 抑酸药对H. pylori在胃内分布影响的文章国 外已有较多的报道,但结果有所不同,而国内 相关文献报道亦较少。
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口腔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本文从 Hp的生物学 特性 、 染流 行 病学 、 感 口腔 中 Hp 检测 、 口腔 Hp与 胃内 Hp 系 、 关 口腔 Hp与 口腔疾 病 ,
五个方 面进行综述 。 1 Hp的生物学特性
活检组 织 中分离 出幽 门螺 杆菌 以来 , 于 幽 门螺杆 菌 关 的研 究 已 引 起 广 泛 关 注 。有 报 道 世 界 上 成 人 大 约 5 左 右有慢性 Hp感染[ 。大量实 验研究 证 明该 菌 O 2 ]
第2 5卷第 6 期
20 0 8年 1 2月
『 方 学杯(学 ) 呵 学 医版
J u n I fHe e rhUnv ri ( e i lE io ) o ra b i o No t iest M dc dt n y a i
V o _ 5 NO. l2 6 De . 00 c2 8
1 李全 忠 , 勤 , 6 邓 阳跃 忠 , . 等 高血 压病 患者 外 周 血 单 个核 细胞
9 杨 胜 利 。 秉 贤. - 应 蛋 白 与冠 心病 [ ] 中华 心 血 管 病 杂 何 C反 J.
志 , 0 1 2 ( ):8 - 8 2 0 , 9 1 1 71 8
1 Ge d s N. u h v 0 r e S k o a GK . b y P, ta . p e so fi t r Li b e 1 Ex r s in o n e — l u i ( L) 1 n u c in l L. 8 r c p o n h ma a — e k n I 一 8 a d f n to a I 1 e e t r o u n v s c lr e d t ei1c l 。 mo t s l c l , n c o h — u a n o h l el s o h mu ce e l a d ma r p a a s s
口腔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
1 口腔 Hp的分 离 及 证 实
1 9 8 9年 , K r a j d e n等 从一 位 胃内 H p阳性 患者 的 牙菌 斑 中分 离培 养 出 Hp , 这 是首 次从 口腔 中证 实 幽 门 螺 杆菌 的存 在 , F e r g u s o n等 通 过 分离 培养 的方法 首
的2 3 . 9 %高, 有 胃肠道 疾病 的 患者 与 无 胃肠 道 疾 病 的
患 者 口腔 Hp阳性 率 分 别 为 4 4 . 8 %, 1 3 . 2 %; A g a r w . a l 1 6 ] 与 Mo r a l e s . E s p i n o s a等人 通过 研 究 得 出类 似 的 结果 , 提示 H p相 关 的 胃肠 道疾 病 的 患者 口腔 中可 能 存在 H p定植 , 有 必要 对有 胃食管 症 状 并 且 口腔 内 H p
患 者 口咽部 和 胃内 H p的 C a g A和 V a c A 基 因发 现 ,
次 证 实在 唾液 中具 有生 存能 力 的 H p , 为H p的 口一 口传 播 提供 了依 据 。 S u z u k i 使用 电子 显 微 镜 、 P C R、 尿 素
酶试 验 等方 法检 测牙 髓根 管 内组织 发现 Hp , 提 出被 感
色还 未被 完全 证实 。
和 Wa r r e n ¨ 二人于 1 9 8 2年 首 次发 现 。 幽 门螺 杆 菌 是
慢性 胃炎 、 消化 性 溃 疡 、 胃黏 膜 相 关 淋 巴组 织 淋 巴
2 口腔 内 Hp与 胃 内 Hp的 同 源 性
自L I 腔 H p被 发 现 至 今 , 众 多 的研 究 从 分 子 水 平 证 实 口腔与 胃内 Hp的 同源性 。1 9 8 9年 , S h a m e s 等¨ l _ 对 8名患 者 胃部 和牙 菌斑 的 H p进 行 了分 离 培养 和 限
口腔幽门螺杆菌与胃内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
me to n f Oa ton e oo y te eo d sr e tr lg h S c n Af ii td f la e Ho p t l M e c l o lg o Z e n Un v riy, Ha g h u s ia , dia C le e f h ja g i ie st n z o
于微需 氧条 件 生长 , 营养 要 求 高 , 养 过程 烦 琐 , 培 较 高 的技术要 求会 影 响检测 结果 ;2 菌斑 中 HI可 能 () ) 黏 附 于牙龈 沟 和牙周 袋 内组 织 表 面 , 由于 既往 许 多
i t r lc vt n he o a a iy,t r ss m ec r an r lto hi bew e n t e e c fH p n t r lc vt n i t e s o a h,t a he ei o e t i ea i ns p t e he pr s n e o i he o a a iy a d n h t m c heor l c vt s be n op s d a n m p tntr s r o rf rga t i p ,a tm a t nta ou c orr c u s e eo src a iy ha e pr o e sa i or a e e v i o s rc H nd i y bea po e ils r ef e r de c nc fga t i i e to f e u c s f h r p nf c in a t r s c e sult e a y.
Ke r s Orlcvt Heio h trp lr; c u ec n e Ren eto ywod : a a i y; l b ce yo iRe r d s e c/ ifcin c
口腔幽门螺杆菌与胃内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
口腔幽门螺杆菌与胃内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
朱娜;吴勤动
【期刊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
【年(卷),期】2008(028)004
【摘要】幽门螺杆菌(Hp)与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有学者提出口腔内亦存在Hp,且其与胃内Hp感染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口腔Hp可能是胃内Hp感染的重要储存库,是胃内Hp根除治疗后复发或再感染的主要原因.
【总页数】3页(P296-298)
【作者】朱娜;吴勤动
【作者单位】31000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31000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J], 万洋洋;陈相;赵枰;王朔
2.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效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J], 张慧;李晓宇;崔梅花;魏红;刘海芹
3.口腔幽门螺杆菌根除预防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多中心研究 [J], 钟海彬;彭伟强;吴海涛;程水颖;陈牡丹;邢晨;陈姣姣;赵庆波;赵莉
4.口腔幽门螺杆菌根除预防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多中心研究 [J], 钟海彬;彭伟强;吴海涛;程水颖;陈牡丹;邢晨;陈姣姣;赵庆波;赵莉
5.根除儿童口腔幽门螺杆菌预防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多中心研究 [J], 黄超;彭伟强;吴海涛;程水颖;陈姣姣;赵庆波;钟海彬;马健;赵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研究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研究摘要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工作压力与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不规律的饮食和方法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剧增,严重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大约15~20%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会发生消化性溃疡,而70%~90%的消化性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
因此,本文就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展开研究。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关系研究引言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螺旋菌,可以通过口腔、食管、胃和肠道等部位侵入人体,并在胃黏膜上定居繁殖。
当幽门螺杆菌感染超过70%时,就会引发消化性溃疡。
此外,消化性溃疡还与胃酸、胃蛋白酶、胆汁、遗传因素、体质、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精神因素等因素有关。
消化性溃疡病因复杂,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主要原因在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打破了黏膜侵袭因素与防御因素之间的平衡。
一、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致病机制幽门螺旋杆菌是引发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因素之一,临床上对幽门螺旋杆菌所致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治疗时,主要以药物为主,通过药物及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能够有效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
胃酸是消化性溃疡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无酸即无溃疡”,即胃酸对粘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除了胃酸外,还有其他因素也参与了消化性溃疡的形成。
破坏胃黏膜屏障: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分泌尿素酶、过氧化氢酶等酶类,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酸和胆汁反流至胃腔,引起胃黏膜炎症和溃疡。
分泌有害物质: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分泌一些有害物质,如VacA等,这些物质可以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促进炎症和溃疡的形成。
免疫反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会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如白细胞介素-6等,这些介质可以促进炎症和溃疡的形成。
遗传因素:一些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某些胃部疾病如胃溃疡、胃炎等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遗传因素有关。
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李明;杜红缨
【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年(卷),期】2008(13)2
【摘要】目的评价口腔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抗原与胃内Hp感染、上消化道疾病以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法对不同胃病患者口腔内及胃内的Hp抗原同步检测,分别比较不同胃病患者口腔Hp抗原的
阳性检出率.结果上消化道症状组患者口腔Hp检出率明显高于无上消化道症状组;有上消化道症状组口腔Hp检出率明显高于胃内检出率:各组上消化道疾病(不包括
消化道肿瘤)中口腔Hp检出率无明显差异;慢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
组与慢性胃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内存在高Hp检出率现象,口腔
Hp可能是慢性胃病患者Hp感染的重要来源,口腔内Hp感染可能与部分胃黏膜癌前病变相关.
【总页数】3页(P90-92)
【作者】李明;杜红缨
【作者单位】526021,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526021,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J], 朱晓茹;邓天政;逄键梁;徐姗;刘冰;
2.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J], 翟盈盈;李静;
3.西藏地区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 [J], 吴梦华;次仁央金
4.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J], 翟盈盈
5.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J], 赵廷利;孙启梅;孙华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基因型关系的研究
8
JOURNAL OF TAISHAN MEDICAL COLLEGE Vo1.3l N0.1 2010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基 因型关 系的研究
高 静 张 丽 侯 云 肖长 杰 高德 安 (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口腔科 ,山东 泰安 271000)
摘要 :目的 明确牙周基础治疗与 口腔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பைடு நூலகம்i,Hp)存在 的关系。分析 胃Hp与 口腔 Hp 的基 因型 ,以明确 胃与 口腔 的 Hp是否具有 同源性。方法 选择 胃 Hp阳性并伴 菌斑 Hp阳性患者(6人 )的 胃粘膜 、 菌斑样本共 lO份 (胃粘膜 4份 ,菌斑 6份)。对比分析其 中 5位 患者和 1位家属 胃和 口腔 PCR产物 的序 列。结果
关键 词 :幽 门 螺 杆菌 ;牙 菌斑 ;基 因 型 ;聚合 酶 链 反 应 中图 分 类 号 :R78l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04—7115(2010)01-0008494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 of helicobacter pyiori genotype between stom ach and oral cavity
基金项 目:泰安市科技局基金 (秦科计字[2002]9号) 作者简介:高静 (】97O一),女,山东莱州人,副主任 医师 ,硕士,主要从事 牙体牙髓病 学临床工作
泰 山 医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TAISHAN MEDICAL COLLEGE Vo1.3 1 No.1 2010
K ey words:helicobacter pylori;dental plaque;genotyp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口臭关系的探讨
观 察 [ . 医学 , 1, (5: —0 J 当代 ] 2 01 1) 93 . 0 6 2
[] Hi h eg A, u a B n zE , 1 n miigd lt n l 4 r b r D g sM, a e I ta Mii zn i i a s e . uo
c a uop t y i x a unai m or a ea c mpue i lto o g l ah n e sng i t nghe rh g : o trsmu ain
者 生命 。
・
临床研 究 ・ 5 8 5
[] 张国 强 , 康 , 宪 伦, 急性 心 肌梗 死 中血 小 板活 化 因子 水 2 陶永 李 等.
平的变 化 [ . 急诊 医学杂 志 , 1, (2: 0 - 0. J 中华 ] 2 01 1) 341 7 0 9 1 3
[】 角述 兰, 3 陈晴 莎 , 斌 . 量 输血 后 纤维 蛋 白原和 血 小 板 的临 床 杜 大
21 0 2年 9月第 1 0卷 第 2 6期
血 过程 中,应该严格检 测上述指标 ,安全输血 的同时 ,防止出现凝血 功 能异常 。 总 之 ,大量 输血 是抢 救 大 出血患 者 的主要 方法 ,我们 在抢 救患 者 ,大量 输注 血细 胞 ,补充血 容 量的 同时 ,应该 严格 监测 患者 的凝 血功 能水 平 。在必 要 的情 况下 ,应该 及 时补充 血小 板 ,以及 输注 新 鲜冷 冻血 浆 ,补 充凝 血 因子 , 防止D C的发 生 ,最大 程度 地救 治 患 I
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幽门螺杆菌根除和复发的影响
1 . 2 . 1 t 4 C — U B T方 法
使 用深 圳 中核 海德 威 “ C —
1 . 1 病例选择 采 用前 瞻性病例对 照研 究方法 , 选取 2 0 1 0年 6月 至 2 0 1 1年 6月 在 上 海 市 松 江 区 中心 医院内镜 中心行 内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 应用 H P S检 测 患 者 口腔 , H C — U B T检 测 胃 H p感 染情况 。结合 - 4 C . U B T和 H P S 检测结果 , 选取 M c . U B T、 HP S均 为 阳 性 患 者 6 0例 ( HP S阳 性 组 ) , 及 M C . U B T阳性、 H P S阴性患者 6 0 例( H P S 阴性组 ) 。 纳 入研究患者 均排 除 : ( 1 ) 心 肺 肝 肾功 能 严 重 损 害 ; ( 2 ) 恶性肿瘤 ; ( 3 ) 最近 2 个月 内用过抗生素、 H 2 受 体拮抗剂 、 质子泵抑制剂治疗。 1 . 2 检 测 方法
d o i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0 0 6 。 5 7 2 5 . 2 0 1 4 . 0 2 . 0 4 1
U B T药盒 和 H U B T . 0 1 型测试仪 , 受试者在早晨 空 腹受试 , 服H c 一 尿素胶囊 1 粒, 静坐 2 5 m i n , 开启 C O 吸收剂 1 瓶 ,通过一有 防倒 流装置 的气体 导 管 向液 闪瓶 内吹气 1 3 m i n ,如超过 5 m i n仍未 完全褪色 , 停止吹气 , 加盖密封 , 溶解摇匀 , 在液闪 仪上作样品 “ c放射性 活度测定 2 m i n , 当 C . U B T >1 0 0 d p m( 每分钟衰变数 ) , 可判定 脚 阳性 。 1 . 2 . 2 n p唾液 测试 板 检测 方 法 受 检 者在 取 样 前 1 h内禁 食 及 禁 水 , 收集 非刺 激 产 生 的 常态 唾液 至 少 O . 5 mL . 在5 mi n内立 即检 测 。检 测 试 剂 盒 购置 美利泰格诊 断试剂有 限公 司。将测试板置于平坦 台面上 , 用吸管 吸取 4滴 唾液 , 加入到 取样杯 中 . 再加入 2 滴缓 冲液 , 充分混匀 , 然后用 另一只吸管 取混合液 , 滴4 滴在测试板 的加样孔 内 : 如果 3 0 S 后在观察 窗内看不到出液 , 再滴加缓冲液 2 滴。 测 试时 间为 l 5~3 0 m i n . 3 0 mi n以 后 则 测 试 结 果 无 效。 显示 纸 上 的 T区和 C区 出现 两条 色 带 为 阳性 , 表 明 唾液 中 含 有 产 生 的尿 素 酶 ,色 带 显 色 越 快, 颜色越深 , 则 含量越高 ; 只在 c区 出现 色带为 阴性 : C区未 出现色 带 则 该 测 试 无 效 。 1 . 3 根 除和 复 查 方 法 经 患 者 知情 同 意 , 并 签 署知情 同意书 , H P S阳性 组 和 H P S阴 性 组 均 给 予 四联疗法抗 治疗 : 奥美拉唑 ( 常州 四药 ) 2 0 m g + 胶体果胶铋 ( 山西振东安特 ) 2 0 0 m g , 每天 2次餐前 半小时 口服 ; 克拉霉素 ( 云南永安制药 ) O . 5 g + 阿莫 西林 ( 联邦制药 ) 1 . 0 g , 每天 2次餐后 口服 : 疗程 为 1 0 d 。两组患者疗程结束 1 个月和 6 个月复查 C H .
口腔幽门螺杆菌与胃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研究进展
口腔幽门螺杆菌与胃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研究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口腔幽门螺杆菌(Oral Helicobacter pylori,OHP)与胃幽门螺杆菌(Gastric Helicobacter pylori,GHP)有着密切的关系。
OHP是一种与GHP 相似的螺旋状细菌,其基因组序列与GHP高度相似。
OHP在口腔中的感染率很高,而GHP则常常导致胃的慢性炎症、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
因此,研究这两种菌的相关性对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OHP和GHP的感染方式不同,OHP多通过唾液、食物、手等途径感染,而GHP则主要通过口腔-胃道传播途径感染。
尽管两者接种途径不同,但口腔和胃肠道是相通的系统,因此,OHP和GHP共存在一个人体内的可能性很高。
OHP的存在可以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如牙齿龋坏、牙周炎等。
最近的研究表明,OHP感染对胃癌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因为OHP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口腔到胃部的传播。
在OHP和GHP之间的其他联系方面,一些研究发现,OHP感染与GHP相关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例如,一项调查发现,OHP感染与胃息肉、胃窦炎和消化性溃疡等胃病相关。
此外,OHP和GHP可能通过共同感染的共同作用来影响宿主免疫反应的发挥,导致与肠道相关的疾病的发生,如肠炎、炎症性肠病等。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OHP感染对GHP治疗后的复发有一定影响,因为OHP的感染可能会提高GHP再感染的风险。
总体上来说,OHP和GHP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
虽然有些研究表明OHP感染可能增加了宿主患有与GHP相关疾病的风险,但也有研究发现,即使在OHP感染的情况下,某些人也能免疫胃癌等胃病的发生。
由于目前对于这两种菌的感染、共存和相互作用还不完全了解,因此,有必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深入探索这两种菌的复杂关系,并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进展
J OURNAL oF PRACTI CAL TRA TI DI ONAL CHI NES I EDI NE 2 0 12 . E I V CI 0 9 v0.6 No 2
[ 2 唐中生 , 1] 吕明庄 , 贺志 光, . 针 、 等 耳 中药 改善血管 性痴呆
自 18 93年 由澳 大利 亚 两 位 科 学 家 B r . r a 与 J ar J Mas l y hl . R bnWarn发现 了幽 门螺 杆 菌 ( p 至 今 已有 2 oi r e H ) 6年 , 年 以 多 来 , 们 普 遍认 为 胃 是 H 人 p主 要 的 生 长 环 境 , 而 大 量 的 研 究 然 证 明 , 口腔 内牙 菌 斑 、 人 唾液 、 苔 中 也 可 检 测 出 H 。 舌 p 1 口腔 中存 在 H p
[ 3 朱燕珍. 1] 电针治疗血管性 痴呆大 鼠对海 马 C A1区 p3表 5
达的影 响[ ] 福建中医药 ,0 73 ( ) 4 4 . J. 2 0 ,8 2 :5— 7 [4] 1 张雪朝 , 吕明庄 , 蒋乃昌 , 耳 针对 血管性痴呆大 鼠记忆 等.
口腔 幽 门螺 杆 菌感 染 研 究进展
腔 中 6个 不 同牙 位 的牙 菌 斑 进行 检测 , 出 H 得 p阳性 率 为
5 .4 , 69 % 而对 照 组 9 4例 阳 性 率 为 2 . 2 , 异 非 常 显 著 。 8 7% 差 且 轻 型 R U患 者 H O p阳 性 率 明 显 低 于 重 型 R U 患 者 ,说 明 O
大鼠学 习记忆障碍与海马 A c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关系 [ ] 贵阳中医学 h 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关系的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胃病患者口腔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Hp),并分析胃病患者牙周状况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方法依据特异的尿素酶C 基因和 cag A基因设计引物,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65例慢性胃病患者不同牙齿的龈上和龈下菌斑中的Hp。
6例胃Hp阳性的胃炎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检测口腔Hp。
结果 65例慢性胃病患者胃黏膜标本中,PCR检测阳性的标本58例(89.3%),龈下菌斑Hp阳性率(47.7%),高于龈上菌斑中的Hp阳性率(26.2%)。
牙周袋深度(PD)≥4 mm部位菌斑中Hp检出率显著高于PD<4 mm的部位(P<0.05)。
6例胃炎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口腔仍检出Hp。
结论口腔Hp是慢性胃病患者Hp感染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菌斑胃炎聚合酶链反应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Hp) in the oral cavity of gastritis patients,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ic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Hp in the patients. Methods: 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ssay with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homologous to a portion of the urease C and 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A (cag A)of Hp was used to test the presense of Hp in dental plaque. Sixty-five gastric disease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to detect Hp insupra??and subgingival plaque. Results: Sixty-five chronic gastritis patients, 58 patients (89.3%) had at least one Hp positive dental plaque sample. The Hp posi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in the supragingival plaque (47.7%) than that in the subgingival plaque (26.2%). The prevalence of Hp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robing depth. Conclusion: Oral Hp infection may b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gastric Hp infection. Key words:Helicobacter pylori; dental plaque; gastritis; PCR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olori, Hp)是一种营养要求高、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
自从1983年Warren和Marshall发现Hp以来,大量研究表明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与胃溃疡密切相关,与胃癌的发生有关[1??3]。
近年来有关Hp的研究很多,但Hp的传播途径尚无定论[4,5],多数观点认为是口—口传播。
口腔是消化道的入口,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微生态环境。
但口腔作为Hp聚集地的假说仍然处于争论中[6]。
本研究重点分析慢性胃病患者口腔中是否存在Hp,胃病患者牙周状况与Hp的关系,了解胃病治疗前后口腔与胃内Hp的变化情况。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从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安医院消化科选择65例有上消化道症状并经全口牙周检查有牙龈炎、不同程度牙周炎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
男38例,女27例,年龄20—62岁。
否认有其它系统性疾病;3个月内未服用过抗生素及胃药;12个月内未接受过牙周治疗,全口牙不少于24颗。
对其中的6例患者药物治疗后追踪复查,从治疗前同样的牙齿部位重复取样进行检测。
1.2 取样和检查从每例患者口腔内选择有牙龈炎症的6颗牙作为取样牙。
以棉球隔湿,吹干后分别用消毒刮匙刮取龈上、龈下菌斑,即刻检查并记录牙周临床指数: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出血指数。
将取样标本置于含100 μl样本处理液的Eppendorf管内。
随后常规胃镜检查,胃黏膜取3块活检组织,分别作尿素酶试验(RUT),组织病理和PCR检测Hp。
1.3 DNA提取 PCR试剂由上海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将标本悬浮于100 μl样本处理液中,56 ℃孵育30 min,高速震荡10 s后置100 ℃水浴8分钟,再次高速震荡10 s,离心(12000 r/min,4 ℃)3 min,取上清用于PCR扩增。
1.4 PCR检测Hp 参考Bickley,Lage等的研究,引物根据尿素酶C基因和CagA基因进行设计,预期扩增片段为294 bp及400 bp。
20 μl反应体系内两对引物20 pmol/L,每种寡核数4 mmol/人,DNA模板4μl,TagDNA聚合酶2 u及PCR缓冲液,反应在PCR扩增仪(美国PE公司)上进行,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1 min,55 ℃退火1 min,72 ℃延伸2 min为一个循环,共计35循环,循环结束后72 ℃继续延伸7 min,以Hp标准株NCTC11637(中国预防科学院提供)的DNA提取液作阳性对照,采用PCR试剂盒内的阴性对照,用8%丙烯酰胺电泳鉴定PCR产物。
1. 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胃黏膜中的Hp 65例慢性胃病患者胃黏膜标本中,PCR检测阳性的标本58例(89.3%),其中18例为CagA阳性,尿素酶实验和PCR检测均为阳性的标本52例(86.1%)。
2.2 牙菌斑中的Hp 菌斑中Hp阳性结果见表1。
表1 龈上和龈下菌斑中的Hp分布注:与龈上菌斑组比较,*P<0.05。
2.3 Hp检出与牙周状况的关系慢性胃病Hp的检出率与牙周临床指数的关系见表2,牙周袋深度(PD)≥4 mm部位菌斑中Hp检出率高著于PD<4 mm的部位(P<0.05)。
表2 不同牙周情况下菌斑Hp检出率的比较注:与PD<4指标比较,*P<0.05。
2.4 胃炎治疗前后胃内及口腔Hp的变化 6例胃炎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后的复查,他们在治疗前胃尿素酶实验及PCR检测均为阳性,口腔内也至少一个部位Hp阳性。
治疗复查时,尿素酶实验有2例阳性,PCR检测均为阳性。
表3显示72份菌斑Hp检出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表3 治疗前后牙菌斑中Hp的检出结果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胃是Hp唯一的生存环境,但近年的研究证明,人口腔、唾液中也可培养出Hp。
自1989年Kjaden等首次从胃炎患者牙菌斑中分离出Hp,其后许多学者采用不同方法在唾液,返流呕吐物中检测到Hp的特异基因,因此推测口腔是Hp在人体的另一个重要聚集地。
为了证实这一推测,人们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口腔中的Hp。
细菌培养是分离细菌的标准方法,但口腔中的微生物种类多达300多种,而Hp数量少,营养要求复杂,因此牙菌斑内Hp的培养结果很不稳定。
PCR是检测细菌病原体的有利工具,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已被广泛用于Hp的检测。
本研究采用的尿素酶C 基因和CagA基因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
胡文杰等[7]报告胃病患者口腔多部位存在Hp,尤以龈下菌斑的Hp检出率高。
我们的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即口腔是Hp的另一个生存环境。
我们的研究也证实胃病患者口腔中不仅存在幽门螺杆菌,而且尤以龈下菌斑区多见,这可能由于Hp 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或专性厌氧菌,牙周袋内氧化—还原电势低,龈沟液内蛋白酶增加等均有利于革兰氏阴性或专性厌氧菌生长,致龈下菌斑数量急剧增加,菌斑的生态学和菌斑的发酵产酸适宜的温度均有利于Hp的生长。
实验证实,Hp不仅能在人类菌斑唾液中检出,而且抗Hp治疗后不能从胃黏膜检出,但仍存在于口腔内,这表明上消化道病与口腔中的Hp有一定的关系。
本研究还分析慢性胃病患者Hp的存在与牙周袋深度及炎症状况的关系。
结果提示PD≥4 mm的部位,菌斑中Hp检出率显著高于PD<4 mm的部位。
这些结果皆表明炎症和中等深度的牙周袋内有可能提供适宜于Hp定植和生长的微环境。
由此可推测通过牙周治疗去除龈上和龈下菌斑,有效破坏龈下生物膜结构,从而彻底有效地去除胃内和口腔内的Hp,减少Hp的再感染机会。
因此,慢性胃病患者可通过口腔卫生宣教,控制牙菌斑的形成,从而大大降低Hp的再感染或高发率。
虽然Hp 与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日益明确,但来自临床事件的大量报告表明:尽管Hp在体外对抗生素敏感,但根除人体内的Hp却十分困难,临床疗效往往不尽人意[8]。
本研究6例胃炎患者经治疗后,用PCR方法仍能从胃内检出Hp。
可能原因有:胃内Hp可能使抗生素的抗菌活性降低,影响根除Hp;细菌定植于胃粘膜皱摺内使其逃避了抗生素的杀灭作用。
关于胃病患者经抗菌治疗后口腔内Hp的变化情况,以往报道极少,本研究表明,6例患者药物治疗后,发现治疗前72份菌斑中25份(34.7%)Hp阳性,治疗后降至15.3%,说明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口腔中的Hp。
【参考文献】[1] Wallence JL. Possible mechanism and mediaters of gastritis associated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J]. Scand JGastroenterol,1991,187(Suppl):65??66.[2] Brown LM. Helicobacter pylori;epidemiology and routes of transmission[J]. Epidemiol Rev, 2000,22:283??297.[3] Oderda G. Transmiss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 Can J Gastroenterol,1999, 13:595??597.[4] Umeda M, Kobayashi H ,Takeuchi Y, 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pylori detected by PCR in the oral cavities of periodontitis patients [J]. J Periodontol, 2003, 74(1):129??34.[5] Krajiden S, Fuksa M, Anderson J, et al. Examination of human stomach biopsies ,saliva and dental plaque for Campylobacter polyri[J]. J Clin Microbiol, 1989,27:1397??1398.[6] Nguyen AM, El??Zaatari FA, Graham DY. Helicobacter pylori in the oral cavity.A critical review ofliterature[J].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Endond,1995,76:705??709.[7]胡文杰,曹采方,孟焕新,等. 胃病和牙周病人菌斑中的幽门螺杆菌[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9,34(1):49??51.[8] Borody T J, Shorts NP, Reyes E. Eradication therapies for Helicobactr pylori[J]. J Gastroenterol,1998,33(suppl X):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