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摘要: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对学生生理、心理、认知规律有准确的把握,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本,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即合理的目标定位,适当的教材整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注重课堂行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不拘于方法和形式,达到有效、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改专家组核心成员、课堂教学网首席专家余文森教授是这样定义的:从专业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

对新课改的理念,广大教师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但从实践层面上,教师要在课堂上体现新课改理念,实施有效甚至高效的课堂教学,还需要认真地实践并在实践中提升。几年来笔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究。

1 合理的目标定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出发点,也是归宿点,是教学评价的直接参考依据。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可以克服教学上的盲目性,既要保证整体性,使学生和谐、全面发展,又要让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可以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个维度进行预设,同时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来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如学习“分数化小数”时可以设计三层目标:第一层,能正确判断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能努力参与学习活动;第二层,能在探究“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过程中,归纳出转化的过程方法;第三层,能利用猜想、观察、分析等方法了解数学的归纳思想、分类思想,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

2 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整合教材

在进行教学设计前首先要了解整个教学内容,即要求学生所要掌握的全部知识,以及前后有联系的相关内容,更要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准确把握学生认知规律,考虑各种因素。

(1)适度整合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安排有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编排的过程中,编者考虑的是学生的全面认知水平。作为一线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基础起点,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的调整,以求实效。如《平移与旋转》一节要解决“平移”、“旋转”这两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践将它分成两课时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相反,有的内容由于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的基础起点较高,可以将两课时内容整合为一课时实施教学。

(2)适当调整教学顺序。一般来说,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多地关注知识的逻辑性,涉及到教材本身的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作为教师要牢固树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对有些概念知识联系密切,又容易混淆,需要在比较中区别不同,从而领会其本质内涵的内容,我认为有必要适当调整教学顺序。

如正反比例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按教材编排一般教师会用三课时来实施教学。第一课时,学习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关系;第二课时,学习反比例的意义,判断成反比例的量的关系;第三课时,进行成正、反比例量的关系的综合练习。实践证明,第一、二课时进行非常顺利,第三课时会非常糟糕,很多学生分不清正反比例的量的本质区别。分析原因: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理解本身是难点,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单学某一个概念,有些即使不理解也能根据本节的课题做出判断,第三课时两个概念混在一起时就区分不出来了。我认为可以调整教学顺序,第一课时同时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使两个概念初始就在比较中建立,更容易区分其本质;第二课时再进行综合的成正、反比例数量关系的判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善于创设情境,转数学问题为生活问题

创设教学情境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建立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得到广大教师的重

视。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一些对学生而言富有意义的,同时又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问题事实,借助适当的载体呈现于课堂现场,就能创设一种真实、开放、动态的学习生活情境,特别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激情。比如让学生当采购员、设计师、裁判员等,或者提供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信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在不自觉中就被老师创设的情境吸引过来了。

如在学习小数除法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如下。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购物吧?”

生:“是。”

师:“昨天乐乐的妈妈从丹尼斯超市买了12块巧克力,共付了32.4元,请同学们帮助算一算每块巧克力多少元?先估算一下每块多少钱,并说明估算的方法。”

生1:“每块巧克力的钱肯定超过2元,因为每块2元,24元钱就够了。”

生2:“每块巧克力的钱肯定不到3元,因为每块3元的话就应该付36元了。”

生3:“每块巧克力的价格应该大于2.5元,因为每块2.5元的话,共需30元。”

师:“谁能说出每块巧克力的价钱在多少钱的范围内?”

生:“每块巧克力的价钱在2.5元到3元之间。”

学生大多都亲身经历过去超市购物的情境,教学中通过创设“买巧克力”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生活离不开数学。”学生能够以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基础,估算结果的范围并逐渐接近更精确,有利于估算习惯的培养。在尝试中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有利于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也会用估算大概验证自己计算得出的数据,不至于出现离谱的结果。由于情境的创设,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找到答案的需求动力,也希望自己是一名研究者、成功者。

4 注重课堂教学行为,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教师的课堂行为要体现“引导”,发挥教师组织作用;体现“创新”,教师敢于在教学方法、手段及艺术形式上进行创新;体现“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表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善于表达;体现“成功”,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见解。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角: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们自己追寻;给学生一个环境,让他们自己去感受;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逐步培养学生会求知、会做事、会共处、会做人,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