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论と音声学の违い

合集下载

第一讲 音韵学·绪论【修正版】

第一讲  音韵学·绪论【修正版】

第一讲 音韵学·绪论
音 韵 学 概论 是什么——什么是音韵学 学什么——本课程的内容 有何用——音韵学之功用
• • • •

• • •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什么是音韵学; 2、明白音韵学课程应学内容; 3、了解音韵学之功用; 4、激发学习音韵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上述1、2、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投影仪+PPT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本课程内容的具体分布
汉语音韵学的基本范畴及其概念 汉字的字音和汉语的音韵结构 + 国际音标IPA 反 切 有关声母方面的概念 有关韵母方面的概念 有关声调方面的概念 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系 《切韵》的产生、发展及其性质 《广韵》的版本和编排体例 展示《广韵》音系的等韵图 《广韵》的声韵系统 中古音系与现代普通话读音的比较 《广韵》反切的今音变读
《说文解字·音部》新附字: 韻,和也。从音員声。…古用均。
案:①和(龢),声音(音乐)和谐; ②形声字,员,声符。
音+韵 →音韵
两字连言,词汇化,指称中国古代语音,是魏 晋南北朝时期的事情。 《晋书· 挚虞传》:“施之金石,則音韵和諧。” 南朝梁沈约 《答陆厥问声韵书》:“若以文章 之音韻,同絃管之聲曲,則美惡妍蚩,不得頓 相乖反。” 又沈约《宋书· 谢灵运传论》:“欲使宫羽相變, 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一簡之 内,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妙達此 旨,始可言文。”
• 王 力《汉语音韵学》商务印书馆1935 •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 黄侃述、黄焯编《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上海古 籍出版社1983 • 李新魁《汉语音韵学》北京出版社1986 • 刘志成《汉语音韵学研究导论》巴蜀书社2004 • 万献初《音韵学要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古汉语音韵学汇总

古汉语音韵学汇总


《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五卷,是我
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由陈彭年、丘雍等奉
旨在前代韵书《切韵》的基础上编修而成,是我国
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
书。共收字26194个,所收之字按平、上、去、入分
成四部,平声因字多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
一卷。 全书分206韵。
• 近体诗用韵根据“平水韵”,据其刊行者宋 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 把汉字划分成107个韵部(其书今佚)。清代康熙年 间编的《佩文韵府》又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
舌上音 知 彻 澄 娘n
• 齿音 齿头音 精ts 清ts’ 从dz 心s 邪z
正齿音 照 穿 床
审禅பைடு நூலகம்
• 牙音
见k 溪k’ 群g 疑
• 喉音
影 晓x 匣 喻j
• 半舌音
来l
• 半齿音

• 6.关于清浊
• (1)全清:不带音、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擦 音。
• (2)次清:不带音、送气的塞音和塞擦音。
• (3)全浊: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 如:劝,去愿切 。
• 刊、苦寒切。 坛,徒干切。 • 隋唐的反切是研究中古汉语语音系统的基本资料,
是汉语音韵学的基础之一。
• 丁声树《古今字音对照手册》

• 理想的拼音字中的一个声母或一个韵母,只能 用固定的一个或一组字母表示,不允许随意更动; 反切上下字的选用则是灵活的,选用与被切字声母 、韵母相同的任何字做反切上下字,都不会改变被 切字的实际读音。例如,“孤,古胡切”。假如上 字不用“古”,而用“过”、“姑”、“公”等字 ,下字不用“胡”,而用“乎”、“吴”、“都” 等字,被切字的读音都不变。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汉语音韵学常识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的基本内容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

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

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

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

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

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1)声母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2)五音,七音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

(3)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

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

”(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

”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

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

黄侃在《音略》中云:“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下字定其韵律,不论其为何声。

音韵学常识及《诗经》的用韵

音韵学常识及《诗经》的用韵


其三,押韵。诗句中某字与某字押韵,古人常 说:“×与×韵”,或说“×与×为韵”。 押韵条件是声调相同、韵尾相同、主元音相同 或相近。 编辑韵书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诗人查找 押韵字。但实际上作诗押韵比韵书规定的韵要 宽,允许某些相邻近的韵通押。

2、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清代音韵学家把上古韵部按其韵尾的不同,分为 三个大类: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1、上古音:公元3世纪以前,即先秦至 两汉。研究这一时期语音的学科叫古音学。

2、中古音:公元4世纪至公元12世纪(魏晋南 北朝隋唐宋),也叫韵书时期。这一时期的语音 主要反映在《切韵》系韵书里,所以研究这一时 期的语音主要是依据《切韵》系韵书,因此而形 成的学科叫《切韵》学。与古音学相对,这一学 科也叫今音学。
(2)异文 后人引用前人的文章语句,某些字与原书 中的字可能不一样,用了另外的字来代替,这 种情况叫做“异文”。异文当然是字形不同, 而 读音相同。由于语音的发展变化,异文也有可 以到后来读音相同。 《诗· 邶风· 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礼记.· 檀弓》引“凡民有丧,扶服救之。” 《孔子家语》引用时,写成“扶伏救之。”
这些被发现的韵书,除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两种《刊 谬补缺切韵》和蒋斧本《唐韵》外,其余均出于敦煌莫 高窟和新疆吐鲁番地带。





为使散失的韵书重归故土,我国学者做了大量工作。 1921年,王国维首先把伦敦所藏的三种《切韵》残卷根据 照片抄录印行。 1925年,北大刘复从巴黎抄回的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 和两种《切韵》序文编入《敦煌掇琐》。 1936年,刘复、罗常培、魏建功把他们见到的九种《切 韵》、《唐韵》残卷及《广韵》编成《十韵汇编》影印 出版 1955年姜亮夫将自己在国外摹录的27种唐五代韵书及附 录6种编成《瀛涯敦煌韵辑》出版。 1983年,周祖谟将自己从1945年即开始收集、编辑的30种 韵书题为《唐五代韵书集存》,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书 中有详细考释和校记。

音声学音韵论

音声学音韵论

音声学・音韻論音声学(phonetics), 音韻論 (phonology):どちらも、言語音(母音、子音、アクセントなど) を対象とする、言語学の下位分野。

違いは?音声は、言語形式の中でも最も基本的かつ典型的なものその他の媒体: –ジェスチャー(手話)–書記(文字)–点字音声学(phonetics)–物理的・生理的な観点から、言語音を研究する。

–音声学における言語音の基本的構成要素を一般に「音(おん)」と呼ぶ。

–音声学的な記述には、比較的大雑把なものから,細かいものまで、様々なレベルがある。

–調音音声学、聴覚音声学、音響音声学、のような下位分野がある。

音韻論(Phonology)機能的・抽象的な観点から、言語音を研究する。

音韻論における言語音の基本的構成要素を、「音素(おんそ)」と呼ぶ。

音素は、話者の心理の中にのみ存在する抽象的な単位である。

表記法音声的記述: […] (例: [paɴ])音韻的記述: /…/ (e.g. /paɴ/)音声学phonetics語原的にはギリシア語のφων(音)と、科学一般を意味する接尾辞からなる術語で、音声、すなわち人類が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手段として用いている言語音を、自然科学的に研究しようとする経験科学の一つである。

言語音の産出から受容に至る過程は、おおむね、(1)話者が口、鼻、のどなどのいわゆる音声器官organs of speechによって言語音を産出する過程、(2)音波として空気中を伝播(でんぱ)する過程、(3)聴者の聴覚器官によって聴き取られ認知される過程、の3種に分類される。

したがって、研究分野もこれらに対応して、〔1〕生理(または調音)音声学physiological or articulatory phonetics、〔2〕音響音声学acoustic phonetics、〔3〕聴覚音声学auditory phoneticsの3分野に分けられる。

《颜氏家训·音辞篇》音韵学基本观简述

《颜氏家训·音辞篇》音韵学基本观简述

颜氏家训·音辞篇:音韵学基本观简述前言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一部家教经典,其中包括了颜之推先生及其后人的家学教育经验和教诲,涵盖了文化、道德、礼节、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在中国的教育史上颇具影响力。

其中,《颜氏家训·音辞篇》是一篇关于音韵学的经典文章,讲述了古代汉语音韵学基本观和一些基本的音韵规律。

音韵学基本观在《颜氏家训·音辞篇》中,颜之推先生提出了“声之必有度,度之必有谱”这一基本观点,也就是“声谱论”。

他认为,声音是由弦的振动所产生的,因此声音必然有一个度数,这个度数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音高。

而在实际使用中,人们需要一些具体的标准来确定这些度数,这就需要使用一些确定的谱系来进行标记,因此谱系和声度是息息相关的。

这个基本观点影响了中国古代的音韵学研究,成为了中国传统音韵学的重要基础。

除了这个基本观点外,《颜氏家训·音辞篇》还提出了一些音韵学方面的基础观点和概念,列举如下:•声韵并用:古代汉语中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在发音上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声韵并用是古代汉语音韵学的基本特点。

•韵部的构成:古代汉语中的韵母可以由声母和韵核(韵头、韵腹、韵尾)组成。

其中韵腹是韵部的主要成分,也是韵母的主体部分。

•同韵字的构成:古代汉语中,同一个韵母可以通过加声母、韵尾等方式组成不同的字。

这些字共享同一个韵母,因此在音韵学上被归为同一类。

音韵规律除了基本观点和概念外,《颜氏家训·音辞篇》还列举了一些基本的音韵规律,这些规律被用于分析和判断古代汉语的发音和字义,并且对后来的语音学和汉字学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规律:•三十六韵分类法:《颜氏家训·音辞篇》将韵母分为四声三十六韵,其中每个韵母都具有自己的性质和特点。

根据这个分类法,人们可以比较精确地判断一个古代汉字的发音,并推测它的字义。

•平声调变调规律:古代汉语中,平声字在某些条件下会发生变调,变为上声或去声。

《颜氏家训·音辞篇》音韵学基本观简述

《颜氏家训·音辞篇》音韵学基本观简述

《颜氏家训·音辞篇》音韵学基本观简述作者:祝永新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5年第01期《颜氏家训》是南北朝学者颜之推的代表性著作。

颜之推一生入仕四朝,久居中国南北,对当时南北方语音面貌有全面精当的认识。

《颜氏家训·音辞篇》正是其综合多年语言实践与经验,对当时语音现象进行的分析、总结和论述,其中蕴含的音韵理论与语音材料,值得学人关注与挖掘,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就其音韵学观点进行简述。

一、语音存在变异现象时地和语音之间的联系,在音韵学上最为重要。

结构主义将其发展为共时与历时状态。

而在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就意识到语音随时地不同而存在的变异现象。

《颜氏家训·音辞篇》开篇明义,云:“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已来,固常然矣。

”即是说不同地域之人语言自古不同,表现了地域上的语言差异。

而语言在时间上的古今殊异,颜氏认为:“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

”“古今言语,时俗不同。

”颜之推认为,古音与今音会因为时代的不同而产生变异。

时空变换会导致语音的变异,颜之推提出的这一观点,对后世研究音韵产生了深远影响。

直至明代,陈弟才在此基础上,将其进一步完善,他在《毛诗古音考自序》中将这个观点概括为“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二、语音差异受地理环境、历史变迁、社会生活的影响从现代语言学的观点来看:“各地方言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语音存在差异,因此,语音是划分方言的关键依据。

”颜之推承认方言差异,并认为此差异是因地理环境的不同而造成的。

他以南北方言的语音为例,辨析道:“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

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鈋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

”在颜之推看来,南方与北方方言之所以存在差异,一个重要原因是地理环境影响,“南方水土和柔”、“北方山川深厚”,当然,从今天的角度观察,这种观点并不十分科学,但毕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方言差异的一个认识,即方言音韵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受地理环境或地域环境的影响,这成为了后世语言地理学的一个启蒙。

音韵学名词解释整理

音韵学名词解释整理

音韵学名词整理第一章:绪论1、音韵学:分析研究汉字字音及其历史演变的一门学科。

它是专门研究汉语的语音系统的,属于历史语音学范畴。

音韵之学细分为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后来又增加北音学,即近代语音学。

2、小学:中国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

这个名称起源很早,最初“小学”即最基础的学问,与今含义没有多大差别;到了汉代开始把研究文字的学问叫“小学”,文字研究包括字音、字形、字义;而至晚到唐宋时,“小学”又细分为三个门类:文字之学、训诂之学、音韵之学;再经过元明清,我国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又有很大发展,清人编《小学考》,把“小学”分为四类,文字、声韵、训诂、音义。

3、古音学:与“今音学”相对,研究对象是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以《诗经》用韵为主要根据,并结合形声字,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的音韵学部门。

4、今音学:又称“广韵学”,以《切韵》系韵书为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音系统的音韵学部门。

5、等韵学: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最初分析韵书中反切,即韵书语音(声、韵、调)系统。

唐宋金元时期只称“切韵之学”或“切韵法”,明初以后,才叫“等韵”(《七音略》、《韵镜》)。

到清代,音韵学家又利用等韵去研究古韵,所以等韵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普通语言学/中国特有的传统的语音学6、北音学:以元代《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和分析近代语音的等韵图为对象,建立一门“近代语音学”(“北音学”)。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础知识1、反切:“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这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

反切的基本原理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包括调)。

反切上字(如“当”)也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如“孤”)也简称为切下字,“都”则称为被切字。

约在东汉的后期九创造了反切这种注音方法。

“反切”早期不用“切”字,只叫“某某反”或“某某翻”,自唐代宗大历以后,因为唐朝统治者害怕老百姓起来造反,忌讳这个“反”字,才将“反”字改为“切”字。

音韵学课件 第17讲相关 应用论

音韵学课件 第17讲相关 应用论

第三编应用论第十一章汉字古代音韵地位的辨别如前所述,汉语音韵学领域,经过几代行学者的不懈努力,对几个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的语音面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前辈学者在训诂学、文字学、汉语史、汉语方言学、古籍整理、古典文学等学科的研究中自觉和成功地运用了音韵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要想运用音韵学的研究成果,记住一些常用汉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音韵地位是十分必要的,但对于初学者,在很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音韵学的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显然是不容易的,比较简便的办法是利用一些工具书查找一个汉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音韵地位,也可以根据语音演变的规律对某些汉字的古音信息进行推测。

一、怎样判断汉字的上古音韵地位在训诂学上,以今天的意义理解古书,是一个大忌。

例如《论语》中的“学而优则仕”一句,很多人就理解成“学习好了就可以做官”,其实这句话不能这么理解,“优”是“优裕”的意思,在这里是“有余力”,这句话的原义是“学习时有了余力就去做事(官)”,这和上一句“仕而优则学”(做事时有了余力就学习)相对,这是子夏教育学生怎样处理“学”与“仕”的关系的。

古音不同于今音,我们阅读古书时,首先要有古今概念。

对古代典籍中的文字,用今天的读音去判断通假关系、押韵关系,和用今天的词义理解古书的毛病是同性质的,都是以今律古。

要避免这种错误,就要学会判断一个汉字在古代的音韵地位,所谓音韵地位,是指一个汉字在某一历史阶段的声母、韵母特征,因为汉字不是表音文字,就只能根据语音演变规律、从今音来推测其古音信息。

一个汉字的上古音,一般只能大致知道它属于哪个声类、哪个韵部,由于其声调情况难知其详,所以能够判断出它的声类、韵部特征就行了。

我们常常见到说某个字在上古是“某母某部”,“某母”是说该字的声母,“某部”是说该字的韵部。

要准确判断一个汉字在上古的音韵地位并不容易。

常用的做法有三种:一是记忆古音归字表,王力先生《古代汉语》第二册后面附有《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上古声母常用字归类表》,本书第六章《古音韵部研究的成果》也列了常用汉字的韵部归属表,在《古音声母研究》中也附有《上古32声母归字例字表》,把这两个表记熟,判断汉字的古代音韵地位就容易了;有的书上列出了谐声偏旁表,如郭锡良等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下册所附《古韵三十部常见谐声表》,这个表的作用和《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相同,记住一个就可以了。

日本语学特殊讲义1-音韵

日本语学特殊讲义1-音韵

演習

7いびきはどうして音声といえないのか
演習
8 日本語のハ行音は子音は同じか。
要点

は へ ほ ひ ふ f

ç

/h/ {h}{ ç}{f}
演習
10 「秋きぬとさやかにみえねどもかぜのおとにぞ おどろかれぬる」を韻律を考えてよみなさい。
演習

11 混乱 全部 コックの発音を 音声、音韻の記号で示しなさい 12 /h/ /s/の異音をあげなさい そして条件異音かどうかを説明しなさい
異音

一音素に属する音 それぞれと発音しても同じ意味区別の役割を 果たす音にぞくすると認識するもの 湖南 な ら 日本語 る ru lu N n g m
条件異音と自由異音

条件異音 ある条件のもとでは必ず決まった音 が発音される 自由異音 条件異音でないもの

相互分布

ある音がそこに現れるとき、外の音はそこに現 れない 現象 音が補い合って分布する
発音器官
3音声学
音声学とは音声を研究する学問 音声学の分類 1調音音声学 2聴覚音声学 3音響音声学 調音点、調音者、調音法

4 音声の分類
(1)単音 これ以上細かく分けられない音 音声学の最小単位 日本人の習慣 トマト tomato otamot 単音の分類 1母音(ぼいん) a i u e o 2子音(しいん) k g t m 3半母音 j w
音節
音節の特色 1数が少ない 117 个,外来语的表记等特殊 音節(“フゔン”、 “テゖー、“チェ ス”)を入れると130ぐらい 同音語が多くなる よい 数字記憶 かけことば 健康のほっとライン 三連笑 惨連敗

古代汉语·音韵学

古代汉语·音韵学

第二节 上古音声类
一、上古声类考订的材料
主要依靠形声字、异文、声训、今字、重文、古 人音读、现代汉语方言等资料比较推证。
异文:
伏羲、包牺、伏牺、伏戏、宓羲; 逶迤、委蛇、威夷、委它、委迟; 孟猪(古泽名)、望诸、明都、盟诸; 匍匐、扶服、扶伏、蒲伏。
第二节 上古音声类
一、上古声类考订的材料
主要依靠形声字、异文、声训、今字、重文、 古人音读、现代汉语方言等资料比较推证。
音韵学
第一章 音韵学概述 第二章 中古音 第三章 上古音 第四章 近古音
第一章 音韵学概述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声韵调的发音 原理和类别,并探讨汉语各个时期声、韵、调 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汉语语言 学的一个重要门类。
古代音韵,大体可分为上古(先秦两汉)、 中古(魏晋至唐宋)、近古(元明清)三 个时期。
第三节 上古音声调
黄侃《音略》以为上古只有平、入二声。 王力《汉语史稿》认为上古声调在分平、入 两大类的前提下,平声又分长平(即中古平 声)、短平(即中古上声);入声又分长入(中 古已变去声)、短入(中古仍为入声)。
声训: 法,逼也。 男,任也。 房,旁也,在堂两旁也。(《释名》) 马,怒也,武也。(《说文》)
第二节 上古音声类
二、上古声母考订的几个主要结论
(1)古无轻唇音(钱大昕)
如“伏羲”即“庖羲”,“扶服”即“匍匐”,“附娄” 即“部娄”,“汶山”即“岷山”等。
(2)古无舌上音(钱大昕)
中古舌上音“知彻澄娘”,上古都读舌头音“端透定 泥”。如:直特但,都猪,队坠,兆桃,台治,涂除,汤畅 等。
如山摄:寒、山、灿、先分别为一、二、三、 四等。
第三节 中古音韵类
2、中古206韵

[转载]国学讲义之八——音韵学(二)

[转载]国学讲义之八——音韵学(二)

[转载]国学讲义之八——音韵学(二)二、《广韵》与中古音系的研究中古音系的研究即“今音学”,主要研究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系统。

《切韵》是其最早的代表韵书,其成书后不断被修订,形成《切韵》系韵书。

《切韵》原本后来亡佚了,传统音韵学上所说的“切韵”,常指的是《广韵》,实际上《广韵》才是今存最完整的《切韵》系韵书的代表,研究中古音系是以《广韵》为主要对象的。

《广韵》代表的是中古“《切韵》音系”,也称“《切韵》-《广韵》音系”,或称“《广韵》音系”。

中古韵书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汉代注重读经、解经,“小学”盛行,产生了《尔雅》、《说文》、《方言》、《释名》等以释义为主的小学著作。

汉字的形、音、义密不可分,上古汉语的语音在汉代以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需要有语音研究方面的专书来指导读经和注经解经。

佛经自汉代起就逐渐在我国传播,受佛典梵文的启发,汉语的反切注音法得以完善并广泛运用到注经和读经中去,大量的反切素材为韵书的编撰提供了丰富的语音材料。

六朝时期战争频仍,北方士族多南移,打破了先秦“雅言”的相对规范性和统一性,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形容其时“音韵锋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指马之喻,未知孰是。

”韵书导源于音义书,韵书的主要任务是标明汉字的音韵地位,建立规范性的读音系统;音义书的主要任务则是解决前代文献语言的读音所涉及的语义问题。

音义书随文注音以明义,采用反切、直音等为经史文献作系统音注,保留了历代各类语音资料。

《隋书·经籍志》等书目所载汉魏六朝的“音义”著作十分丰富,后因陆德明(约550-630)的《经典释文》集其大成而相继亡佚。

把分散在音义书中的音注纂集起来,按字音编排就是韵书。

最早的韵书是三国魏人李登的《声类》和晋代吕静的《韵集》(均已亡佚)。

此后文学创作特别追求词藻和声律的形式之美,齐梁时周颙、沈约等人受梵文“声明论”的启发和影响,创“四声八病”说,强调用声调来调节诗句的抑扬顿挫,出现“永明体”、“齐梁体”等。

音韵学复习提纲

音韵学复习提纲

音韵学复习提纲1.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的分支?音韵学(historical phonology),又叫声韵学,或者历史语音学。

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的学科。

是一门传统的学科,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在古代是“小学”的一个门类,是“经学”的附庸。

音韵学可以分为四个门类:今音学:以《切韵》系韵书爲对象,研究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

这里的“今”是传统意义上的。

(中古音)古音学:是相对“今音学”来说的,以《诗经》的用韵和谐声字爲主要材料,研究先秦两汉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

(上古音)等韵学:得名于等韵图。

用字母、等、呼等概念分析反切原理和发音方法,并以韵图的形式分析汉语的音节结构。

北音学:对象是近代反映北方语音的韵书、韵图。

(近代音)2.关于声母的概念(1)声母聲母(initial consonant)是指音節開頭的輔音。

在音節開頭没有輔音的情况下,也可以認爲存在一個“零聲母”。

而實際上普通話中真正的零聲母是非常少的。

實際發音中往往帶有一个喉塞音或同部位的半元音。

聲母由輔音構成,但是輔音並不一定是聲母。

輔音還可以充當韻尾。

(-m, -n, -ŋ, -p, -t, -k, -l, -ʔ)。

有些輔音(一般是響輔音)還可以自成音節:呣m(北京),五ŋ、唔m(廣州)。

甚至跟聲母相拚成一个音節:湯thŋ,鋼kŋ,郎nŋ,桑sŋ(廈門)。

(2)声类反切上字的分类,由反切上字系联、归纳而来。

《广韵》中452个反切上字,最多可以分析为52声类。

(3)字母在音韵学上,古代学者称呼声母的别名,指字音的开头部分。

字母的產生與佛教的傳播有關。

在翻譯佛經的過程中,人們接觸到一種跟漢語、漢字完全不同的語言和文字,即梵語文。

梵文是一種拚音文字,以輔音字母爲中心,元音用附加符号表示。

受梵文的啟發,中國的音韻學家創立了字母。

最早創制字母的人一般認爲是唐末的和尚守温。

他的字母有三十個,見於敦煌發現的《守温韻學殘卷》。

现在音韵学上流传的三十六字母是经后人曾补过的,它大致代表了唐、宋间汉语语音系统的三十六个声母。

声韵论丛8——精选推荐

声韵论丛8——精选推荐

1999. 《聲韻論叢》8: 403-440閩南語的音系衍化類型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洪惟仁0前言十九世紀新語法學派的語言學家(Neogrammarians)最受批評的一點是把語音演變看成是一種音值變化的孤立現象,而不是音韻系統的修改(modification)。

自從索緒爾開創了現代語言學以後,結構主義大興,人們開始注意到語音(phonetic sound)和音位(phoneme)的區別。

音位是區別意義的最小語音單位,音位之間的不同不止是語音的物理性質不同,更在於能夠區別不同的意義。

因此音位不是孤立的存在,一個語言的音位清單(inventory)不是音位數目的總合,清單裡的音位成分構成一個完整的(integrating)的系統,具有嚴密的結構。

語音變化(phonetic change)不一定會產生音位系統的衍化,譬如一個音位可能因為環境的影響分裂為幾個同位音,謂之「同位音分化」(allophonic split);反之幾個同位音也可能混合起來,謂之「同位音混同」(allophonic merger),另外有時只是音值的變化而完全沒有影響到音位間的區別功能,譬如根據筆者的調查台灣優勢音(大約分佈於嘉義以北的大部分方言)和台南方言1(包括高雄方言的新派)的元音系統如下:(1)a台灣優勢音b台南方言i u i ue o e ☞❷ ❷a a以台南為中心的新派台灣話把o→☞2,可是這個變化並沒有影響到整個音位系統。

Jakobson(1930)把這三種音變叫做「非音系性音變」(nonphonological sound change)或「音韻外音變」(extraphonological sound change)。

Jakobson把音位比喻做車子(vehicle,或譯為載體),音變可以看成是車子在移1本文有關台灣閩南語的語料,均根據龔煌城+洪惟仁1989-1997的調查報告,不一一注明出處。

2董忠司(1992)把☞寫成★,並認為是台南方言個別的變化,變化的動機是將(1a)不對稱的元音系統對稱化。

点检廿世纪汉语音韵学通论性著作

点检廿世纪汉语音韵学通论性著作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暨第八次国际学术讨论会点检廿世纪汉语音韵学通论性著作张玉来(215006,苏州大学)一传统音韵学作为小学的一个分支很少作宏通之论。

颜之推《音辞篇》、陆法言《切韵·序》、顾炎武《音论》、江永《音学辨微》、莫友芝《韵学源流》、黄侃《与友人论治小学书》、《音略》等是其中最有影响的论著。

黄侃《音略》分为《略例》、《今声》、《古声》、《今韵》、《古韵》、《反切》等内容,是传统音韵学集大成的文章。

黄氏《声韵通例》也是重要的论文,该文不像《音略》只作历史的音系分析,而是理性地探讨语音构成及演变的问题。

廿世纪以来,现代汉语音韵学研究重视了宏观的架构,在作细微的不同历史阶段音系研究的同时也注重理论上的概括和学科性质及其组成成分的探讨。

具体表现为二个方面的成绩,其一出版了大量的音韵学教材和全面介绍音韵学内容的专著或入门书,并出版了一定数量的语音史著作和音韵学史著作,这些著作可以称为通论性著作;其二,发表了较多的以探讨音韵学研究的方法、语音演变规律为内容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可以称为通论性论文。

如齐佩滲《中国近三十年之声韵学》(《中国学报》一卷二期,1944),丁声树〈〈谈谈语音构造和语音演变的规律〉〉(中国语文,1952.2)、`董同和〈〈近三十年的中国语言学〉〉、周法高〈〈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文献。

这些论文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

廿世纪汉语音韵学研究中出现了数十种通论性著作。

这些论著的共同特点是知识性强,全面而系统,多带有总结前人成说的特点。

其中也有一些著作是全面描述汉语语音发展史的,虽然数量不多,但学术性强,已经进入汉语史研究的范畴。

下面按时代先后择要介绍如下。

二《中国音韵学研究》,瑞典汉学家高本汉著,这本书最早以法文本出版,由1915至1926年分四次出版,1940年由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三大师合译的中文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94年商务印书馆缩印重出新版。

古代汉语音韵学知识

古代汉语音韵学知识

汉语音韵教学目标:了解汉语语音史与音韵学史的基本知识,掌握上古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判定方法。

教学重点:常用音韵学术语,各时代的音系状况,上古音的研究方法和成就。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8教学内容:绪论一、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

所谓声、韵、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

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22个声母,38个韵母,4个调类。

其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规律,如j、q、x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母相拼,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

语音演变史的分期:一、上古音(先秦两汉);二、中古音(魏晋至唐宋);三、近古音(元明清);四、现代音。

上古音以先秦两汉韵文、谐声字、重文、异文、假借、古书注音、声训等为研究材料;中古音主要以隋陆法言《切韵》(宋《广韵》的前身)为研究材料;近古音以元周德清《中原音韵》等韵书为研究材料。

我们只学上古和中古两期。

传统音韵学分为三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隋唐时代)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

二、音韵学的功用汉语音韵学和汉语史、汉语方言学、训诂学、考古学、校勘学、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文献学以及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下面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汉语音韵学的功用。

1、汉语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要研究汉语语音,指出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指导汉语的学习和使用,以保证汉语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就不能不建立汉语语音史。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汉语音韵结构特点学习音韵学,首先要分析汉字的字音,要了解汉语音韵结构特点。

使用拼音文字的印欧语言,分析语音一般以音素为分析单位。

汉字的语音分析以音节为单位。

什麽叫音节呢?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写下来也就是一个字,所以汉字是文字单位,也是语音单位。

特殊:有时有的词有轻音或儿化.传统音韵学分析字音的方法,一般是把每个字音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做“声”,後一部分叫做“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贯穿在整个字音上的,那就是音高,即字调。

一个字音一般都可以分析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语音学上,韵头又叫介音,韵腹也称主要元音,韵尾指收音。

汉字字音结构有八种情况。

从这八种情况可以看出以下特点:第一,每一个字音最多只能缺少三个成分;第二,韵腹(主要元音)和声调是每个字音必备的成分,不可缺少;第三,声母、韵头和韵尾,并不是每个字音非有不可的成分。

汉语音韵学上没有声母称作零声母。

(语言学上看成一个音位)这三点是现代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第二节反切“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也是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已有科学的认识。

古代直行书写,反切的两个字一个在上,一个在下。

反切的基本原理:上字取声,下字取韵,调。

反切上字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简称为切下字,“?”称为被切字。

反切的原理跟拼音基本相同。

但是反切的拼音方法跟拼音文字(音素文字)的拼音方法不一样.早期反切用字都是任意的,只要与被切字同声母的字都可以拿来作切上字,只要与被切字同韵母的都可以拿来作切下字。

反切注音在汉字的注音法上是一大进步。

因为在汉魏以前,汉字注音一般都是采取打比方的方法,叫做“譬况”。

如《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

”东汉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如《淮南子·原道训》:“蛟龙水居。

”高诱注:“蛟读人情性交易之交,缓气言乃得耳。

”这种打比方的注音方法不准确。

音韵学重点整理

音韵学重点整理

音韵学重点整理第一章总论一、音韵学1,什么是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语音学和音韵学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从生理、物理属性两方面对语音进行研究。

主要有三个分支: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听觉语音学。

还有所谓的实验语音学。

普通语音学。

音韵学是研究某种语言的语音和该语言语音系统中语音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音位学,包括研究某种语言历史上的语音变化等。

音韵总与一种具体的语言相联系,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不可能有“普通音韵学”。

它们在观点、方法上也有不同。

音韵学侧重音类的划分,侧重语音系统的归纳整理;语音学则侧重于发音原理的分析。

3,音韵学的功用二、汉语语音的分期:研究汉语语音的历史情况,主要凭借书面文字材料。

根据文字材料性质,一般把汉语语音的历史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期:公元四世纪以前(晋代以前)对应语音上古音研究上古音的称之为古音学中古期: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中古音今音学近古期:公元十二世纪到十七世纪近代音北音学现代期:公元十七世纪到现代现代音现代音的研究一般包括在现代汉语里古代还有一种研究和分析汉语语音的专门学问——等韵学。

这样,汉语音韵学分为四个部门: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

严格来说,这只包括一半内容,只把几个代表时期横的面进行了剖析,属于共时的研究,都不研究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

对于语音发展规律的研究,形成了汉语语音史这个部门。

三、汉字标音方法:1,反切以前的标音方法:早期,直接口授法后来,形声字的偏旁曾经被当作识字的拐棍用过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譬况法(包括读若法)、直音法。

2,反切3,音位学标音法1913年开“读音统一会”时,经过多方商榷研究,得到两个系统:(1)1918年11月23日,公布“注音字母”四十文,取笔画最简单的汉字组成,是汉字形式的拼音字母。

(2)1928年9月26日,公布“国语罗马字”,用西方语言字母为汉字注音。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56年2月拟出《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8年2月由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为正式方案推行。

国学讲义之八国学讲义之八——音韵学(三之一)

国学讲义之八国学讲义之八——音韵学(三之一)

国学讲义之八国学讲义之八——音韵学(三之一)三、上古音系的研究与应用上古音研究即“古音学”,主要是研究汉代以前的语音系统。

前人多缺乏“历史音变”意识,以致从六朝的徐邈、沈重到宋代的朱熹都不知《诗经》今读不合韵是古今音变,而临时改读以“叶韵”,受到严厉的批评。

不过,汉代人已有了“古音”意识,如《诗·豳风·东山》“烝在栗薪”郑玄笺“古者声栗、裂同也”。

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中有“古今言语,时俗不同,著述之人,楚夏各异”的话,已意识到语言的时代和地域差异。

陆法言《切韵序》要“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看到了实际存在着的方音差异和古今音变。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说“声音语言,本随世转”,略有所悟。

明陈第《读诗拙言》说“一郡之内,声有不同,系乎地者也;百年之中,语有递转,系乎时者也”,又在《毛诗古音考序》中宣称“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对语音的历时变化和地域差异有了自觉而清醒的认识。

清代的音韵学家对古今音变的认识更为自觉、深刻和系统,顾炎武、潘耒、江永、戴震都有很精到的论述。

段玉裁《六书音均表》以大量的例子说明“古音声不同今”,说“今音不同唐音,即唐音不同古音之征也”,又为古音进行时代分类:“音韵之不同,必论其世,约而言之,唐、虞、夏、商、周、秦、汉初为一时,汉武帝后洎汉末为一时,魏、晋、宋、齐、梁、陈、隋为一时,古人之文具在,凡音转、音变、四声,其迁移之时代皆可寻究。

”上古音研究没有韵书和韵图可资参考,困难要比研究中古音大得多,但经过明、清和现代许多音韵学家的不断努力,古音学研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

尤其是清代学者的“古音学”研究,无论是材料、方法、理论还是研究成果,都是极有贡献的。

1、研究上古音的材料和方法上古无韵书、韵图,反切极少见,研究上古音就只能从文字记录的原始语言材料中去整理归纳。

清许翰《攀古小庐文·求古韵八例》列求古音的八种材料:谐声、重文、异文、音读(读如、读若等)、音训(声训)、叠韵、方言、韵语。

简论《音学五书》

简论《音学五书》

简论《音学五书》《音学五书》是一部著名的古代语音学著作,全名为“《音韵大全》、《音韵检验》、《声音定义》、《语文辞藻》和《调音知识》五本书”,是中国古代语音学研究中一项划时代成就。

《音学五书》以说唱形式定音,以析出声母,研究语音规则,探究古音近义异形,创立语文调音学等,为汉语语系研究与古代汉语文化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音学五书》主要以汉语为研究对象,由北宋萧克及其遗弟萧滋等五人所著,为宋代语言学家的精神统治文化的发展而做出的一番努力和贡献,是历代语言学家学术思想的重要载体。

《音学五书》以其对音学的系统论述,做出了中国古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巨大贡献。

首先,它把古代汉语的音韵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并把这三部分的内容系统地分析阐述;其次,它把音韵用理论和实际证明来论证,是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著作;第三,它在研究古音近义异形时,着重讨论了音韵变化的规律,把许多古音的特点提炼出来;第四,它把汉语语音系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运用,并探讨了传统汉语的调音学基本原理;最后,它提出了“简汉字”,把古代汉语的繁体字简化,使古汉语的书面文字变得更容易读写。

此外,《音学五书》还为当代汉语语音学研究和汉字系统修订提供了重要线索,是一部研究古代汉语语音规律性的重要参考书籍。

作为中国古代语音学研究的经典著作,《音学五书》对研究古代汉语及其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丰富了汉字的内涵,而且也为语言学家及其他专业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参考,对现代汉语书写和语言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的著作者以及其他关于汉语的著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贡献者。

因此,我们应将《音学五书》视为中国古代语言学最重要的研究文献,以其为基础开展新的研究,以提升中国古代汉语文化的传承性,从而使汉语文化得以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日本語のアクセント、イントネーション、プロミネンス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1)弁別機能(意味を弁別する働き)
単語はアクセントによって弁別されている。つまり、アクセント が異なると、ぜんぜん違う意味の単語になるのである。 例:あめ 雨 ① 飴 ◎ はし 橋 ② 箸 ① 端 ◎
(2)統語機能(語と語の切れ目を示す働き)
例:ニワニハニワニワトリガイル もももすももももものうち すもももももももものうち 庭には二羽鶏がいる 桃もスモモも桃の内、スモモも桃も桃の内
は強さの配置をアクセントという。一つの言語においては高低、強弱 の二要素の内どちらか一方が中心となるのが一般的であるが、日本語
においては、強弱の要素よりも高低の要素が中心になる。
高低アクセント(高さアクセント ピッチアクセント) 強弱アクセント(強さアクセント ストレスアクセント)
アクセントの機能
音声学と音韻論
担当者:黄 華
• 一、音声学:音声、音節、単音 音韻論:音韻、モーラ(拍)、音素 • 二、日本語のアクセント
• 三、イントネーション
• 四、プロミネンス
音声:音声とは (1)人間が (2)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ために (3)音声器官を使って発する音 である。「言語音」とも呼ばれる。
音声学(phonetics):
アクセントの表記 傍線によるもの(《新版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 》) 記号によるもの(丸と三角形で示す方法) 数字によるもの(《新編日本語》)辞書類
アクセントの型
(1)平板式:音調の下がり目がない 例:ともだち(友達) (2)起伏式:音調の下がり目がある 起伏式には頭高型、尾高型、中高型三種類ある。 例: • 頭高型:春、三月 • 尾高型:山、話 • 中高型:あなた、湖
音声と音韻
• 実際に口や鼻を用いて発せられる言語音が音声であり、これを聞き 取って意味との関連で捕え、記述しようとするものが音韻である。 • 音声は人により、場所により、時間により多様に変化するが、音韻 はこれらの音声を認知する一定の区分された尺度である。 • 一般的に音声は具体的素材として音声学の部門で扱われ、 音韻は抽象的な形式として音韻論で分析される。
「音声」を研究の対象とする分野を「音声学」と呼ぶ。
音声
• 質問:次に挙げた音の中に音声と言えるのはどれですか。
誰かが何かを示唆して「ごこん」と咳払いをする「音」 誰かが「こんにちは」と挨拶する「音」 ベルの「音」 自動車を走る「音」 ノックする「音」 虫の鳴く「音」 くしゃみ
プロミネンス
話し言葉で文の中の一部分を、相手が聞き落としたり聞き間違え たりしないようにはっきりと伝えるために強調する方法をプロミネ ンスといい、強調された部分にはプロミネンスがあるという。 例:教室で本を読む
ロンドンでミイラを見る(ミイラ:木乃伊)
まとめ
• 音声__音節 __ 単音(音声学) 音韻__モーラー__音素(音韻論)
日本語の音素の種類
日本語の音素は母音、子音、半母音と特殊音素四種類に分けられる。 母音音素 /a i u e o / 子音音素 /k g s z t d n h b p c m r / 半母音音素 /j w /
特殊音素(モーラ音素)/N(撥音) Q(促音)R(長音)/
音素と単音の対応関係
1つの音素――――1つの単音 例:か き く け こ の子音音素表記 /ka ki ku ke ko/ ―――― [ka ki ku ke ko] 多数の音素―――一1つの単音 例:しゃ しゅ しょ(拗音)の音素表記 /sya syu syo/ ―――― [ʃa ʃu ʃo] 1つの音素――――多数の単音(異音) 例:た ち つ て との音素表記 /ta ti tu te to/ ―――― [ta ʧi ʦu te to]
モーラ(拍)と音節
• モーラ(拍):仮名1字(拗音2字)の単位は、だいたい同じ時間 で話されると言う特徴を持っていて、「拍(mora,モーラ)」と呼 ばれる。 • 音節は「拍」と同じ意味で使って、「聞こえのまとまり」の単位で あるのに対し、「拍」は「時間的まとまり」の単位である。 例:拍(モーラ)による区切りと音節による区切り 一本 4拍語(い っ ぽ ん) 2音節(いっ ぽん) お婆さん 5拍語(お ば あ さ ん) 3音節(お ばあ さん)
日本語アクセントの特徴
Ⅰ一拍目と二拍目は必ず高低の位置関係が異なる
Ⅱ一度低くなった後、再び高くなる位置関係はない Ⅲ 最後の拍が高く終わったら場合、助詞が同じ高さ でつくことと低くつくことがある
イントネーション
イントネーションとは「文末の音の高さの変化」、または「発話文備 わった高さの変動」という定義が見られる。イントネーションは 「話し手の表わしたい意味」を伝える働きをする韻律的特徴を持っ ているのである。 イントネーションのパターン 上昇調 平調 下降調 昇降調 かえる(↗) 帰りますか? かえる(→) 私は帰ります(けれども)。 かえる(↘) ええ、帰ります。 かえる(↘↗) 帰るってそれは本当ですか?
• 単音は母音と子音に大別される。
単音
単音と音素
音素
• 日常の生活で、Aさんが言う『うれしい』 Bさんが言う『本当にうれしい』 にも、共通する『うれしい』という音を抽象することによって、 同じ言葉として理解している。 • そこで、音韻論では、単語の意味の区別に役立つ最小 の単位を音素と呼んでいる。だから、音素の数や種類 は一定している。
/ N(撥音)/ ―――― [m n ɳ]
まとめ
• 具体的:音声ーーー音節ーーー単音(音声学) • 抽象的:音韻ーーーモーラーーー音素(音韻論) 単音の表記には「」、音素の表記には//が用いられるのが普通 である。
日本語のアクセント
△アクセントの定義と分類
個々の語について、社会的習慣として決まった相対的な高さ、また
単பைடு நூலகம்と音素
• 「書く」、「猫」などを音声記号で書けば(k.a.k.u)(n.e.k.o) となり、おおざっぱに言って、この音声記号の単位、つまり音声学 の最小単位を単音と言う。 • 具体的な音声は話し手、聞き手の心理的、生理的、物理的な事情を 反映して、同じ言葉を発したつもりでも、その発音の状況によ って、高さ、強さ、音色などで正確に同じ音にはならない。 だから、単音の数や種類は無限だと言えるのであ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