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针灸学复习题表格总结1教案,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针灸学重点总结复习资料

针灸学重点总结复习资料

一.课程学习梳理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阳少太。

手三阴经:太厥少。

足三阴经: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8寸以上)奇经八脉:督脉: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阴阳蹻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十五络脉十二经筋主要腧穴1、手太阴肺经肺系疾患,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尺泽(合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肺系实热病;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纺上1。

5寸主治:肺系病证;头痛、牙痛、项部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主治:肺系疾患;无脉症;腕臂痛。

鱼际(荥穴)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折肉际处主治:肺系热性病(失音);小儿疳积.少商(井穴)拇指桡侧指甲根解旁0.1寸主治:肺系实热证(热病、昏迷);癫狂。

2、手阳明大肠经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商阳(井穴)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主治:齿痛、咽喉肿痛五官疾患;热病、昏迷等热证、急证。

合谷(原穴)主治:头面五官诸疾;外感;热病;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主治:上肢病证;腹痛、腹泻;齿痛,颊肿。

曲池(合穴)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上肢病证;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等胃肠病;五官热性病;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臂臑曲池与肩髃连线,曲池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主治:肩臂颈病;瘰疬;目疾迎香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胆道蛔虫症。

3、足阳明胃经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地仓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局部病证颊车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主治: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歪等局部病下关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闭口取穴. 主治:面口病;耳部疾病。

针灸学复习资料

针灸学复习资料

针灸学复习资料针灸学复习资料针灸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学科。

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从针灸学的基本原理、常用穴位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总结和讨论。

一、针灸学的基本原理针灸学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等。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是由阴阳失衡所致,而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整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五行学说认为人体的器官和组织与五行相应,通过在相应穴位施针,可以调整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针灸通过在经络上施针,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常用穴位及其功效针灸学中有数百个常用穴位,每个穴位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作用。

以下是几个常用穴位的介绍:1. 风池穴:位于颈部,具有清热解毒、舒筋活络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头痛、颈椎病等疾病。

2. 太冲穴:位于足底,具有平肝潜阳、调经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失眠、月经不调等疾病。

3. 三阴交穴:位于脚踝内侧,具有调经止痛、补肾养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症等疾病。

4. 三阳络穴:位于手足背侧,具有疏风解表、舒筋活络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关节炎等疾病。

三、针灸学的临床应用针灸学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它可以作为独立疗法使用,也可以与药物治疗、理疗等相结合,增强疗效。

以下是针灸学在临床应用中的几个常见领域:1. 疼痛治疗: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减轻疼痛。

它在治疗头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中有良好的效果。

2. 内科疾病: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有一定的疗效。

3. 妇科疾病:针灸可以调节女性的内分泌系统,对于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针灸学重点总结复习资料

针灸学重点总结复习资料

一.课程学习梳理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阳少太。

手三阴经:太厥少。

足三阴经: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8寸以上)奇经八脉:督脉: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阴阳蹻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十五络脉十二经筋主要腧穴1、手太阴肺经肺系疾患,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尺泽(合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肺系实热病;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纺上1.5寸主治:肺系病证;头痛、牙痛、项部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主治:肺系疾患;无脉症;腕臂痛。

鱼际(荥穴)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折肉际处主治:肺系热性病(失音);小儿疳积。

少商(井穴)拇指桡侧指甲根解旁0.1寸主治:肺系实热证(热病、昏迷);癫狂。

2、手阳明大肠经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商阳(井穴)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主治:齿痛、咽喉肿痛五官疾患;热病、昏迷等热证、急证。

合谷(原穴)主治:头面五官诸疾;外感;热病;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主治:上肢病证;腹痛、腹泻;齿痛,颊肿。

曲池(合穴)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上肢病证;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等胃肠病;五官热性病;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臂臑曲池与肩髃连线,曲池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主治:肩臂颈病;瘰疬;目疾迎香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胆道蛔虫症。

3、足阳明胃经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局部病证颊车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主治: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歪等局部病下关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闭口取穴。

主治:面口病;耳部疾病。

针灸学重点总结复习资料

针灸学重点总结复习资料

×××分厂×××安全生产工作履职清单及行动计划表--0202)89673一.课程学习梳理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阳少太。

手三阴经:太厥少。

足三阴经: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8寸以上)奇经八脉:督脉: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阴阳蹻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十五络脉十二经筋主要腧穴1、手太阴肺经肺系疾患,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尺泽(合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肺系实热病;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纺上1.5寸主治:肺系病证;头痛、牙痛、项部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主治:肺系疾患;无脉症;腕臂痛。

鱼际(荥穴)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折肉际处主治:肺系热性病(失音);小儿疳积。

少商(井穴)拇指桡侧指甲根解旁0.1寸主治:肺系实热证(热病、昏迷);癫狂。

2、手阳明大肠经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商阳(井穴)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主治:齿痛、咽喉肿痛五官疾患;热病、昏迷等热证、急证。

合谷(原穴)主治:头面五官诸疾;外感;热病;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主治:上肢病证;腹痛、腹泻;齿痛,颊肿。

曲池(合穴)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上肢病证;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等胃肠病;五官热性病;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臂臑曲池与肩髃连线,曲池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主治:肩臂颈病;瘰疬;目疾迎香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胆道蛔虫症。

3、足阳明胃经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地仓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主治: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歪等局部病下关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闭口取穴。

针灸学表格总结

针灸学表格总结
络穴
丘墟
颈项痛、腋下痛、胸胁痛、外踝肿痛等痛证;足内翻、足下垂
原穴
听会
耳疾
齿痛、面痛、口眼歪斜、口噤
头临泣
头痛;鼻塞、鼻渊;小儿惊痫
完骨
五官病证
颈项强痛;癫痫
侠溪
胸胁胀痛;足跗肿痛;热病
荥穴
足窍阴
五官实热病证
喉痹;胸胁痛、足跗肿痛
井穴
风池
内风;外风;颈强强痛
肩井
妇产科、乳房疾病
瘰疬
带脉
妇科经带病证
疝气;腰痛、胁痛
膀胱之募穴
关元
元气虚损证;肠腑病证;少腹疼痛;疝气
小肠之募穴
气海
肠腑病证
气虚病证;妇科病证;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疝气
肓之原穴
神阙
元是暴脱;水肿、小便不利
下脘
脾胃病证
痞块
建里
水肿
中脘
黄疸;癫狂、脏躁
上脘
胃腑病证;癫痫
膻中
胸中气机不畅的病证;乳部疾患
天突
肺系病证;瘿气、梅核气、噎膈等气机不畅病证
委阳
腹满、小便不利;腰脊强痛,腿足挛痛
三焦下合穴
委中
腰及下肢病证
腹痛、急性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合穴;膀胱下合穴
秩边
小便不利;便秘、痔疾;阴痛
膏肓
肺之虚损证;虚劳诸疾;肩胛痛
志室
肾虚病证;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
承山
痔疾
腿痛拘急、疼痛;
飞扬
头痛、目眩;腰腿疼痛
络穴
昆仑
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等痛证;癫痫;滞产
章门
胃肠病证;肝脾病证
脾之募穴;八会穴之脏会

考研《针灸学》考点精华总结附表格

考研《针灸学》考点精华总结附表格

20XX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
腧穴总论—表 2 常用骨度分寸表
经络腧穴各论—表 1 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 2 手阳明大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 3 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 4 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 5 手少阴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7 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8 足少阴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9 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0 手少阳三焦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1 足少阳胆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2 足厥阴肝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3 督脉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4 任脉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5 下列常用奇穴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治疗总论—表 1 阴经五输穴表
治疗总论—表 2 阳经五输穴表
治疗总论—表 3 十二经脉原穴与络穴表
治疗总论—表 4 六脏六腑背俞穴与募穴表
治疗总论—表 5 八脉交会穴及主治表
治疗总论—表 6 八会穴及归经表
治疗总论—表7 十六经脉郄穴表
治疗总论—表8 下合穴及归经表。

针灸基础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针灸基础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中医爱好者、针灸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针灸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经络、腧穴的基本知识。

3. 熟悉针灸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4. 培养学生对针灸的兴趣和临床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一、针灸学概述1. 针灸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针灸学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二、经络、腧穴基础知识1. 经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十二经络的名称、分布规律和表里属络关系3. 腧穴的分类、定位和主治特点4. 常见腧穴的应用三、针灸基本操作1. 针刺方法: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等2. 针刺注意事项:穴位选择、针刺深度、留针时间等3. 针灸治疗原则:辨证论治、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针灸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针灸学概述:讲解针灸学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范围,使学生了解针灸学的基本概念。

2. 经络、腧穴基础知识:讲解经络系统的组成、功能,十二经络的名称、分布规律和表里属络关系,腧穴的分类、定位和主治特点。

三、课堂互动1. 提问:经络系统的组成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 小组讨论:如何根据患者的症状选择合适的腧穴进行治疗?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经络、腧穴在针灸治疗中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了解一种针灸治疗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经络、腧穴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引入针灸基本操作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1. 针灸基本操作:讲解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等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针灸的基本操作技能。

2. 针刺注意事项:讲解穴位选择、针刺深度、留针时间等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课堂实践1. 教师示范针灸操作,学生跟随学习。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针灸基本操作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针灸治疗的短文。

2024版针灸学教案完整版[1]

2024版针灸学教案完整版[1]

2024/1/28
17
04
现代医学技术在针灸学中的应用
2024/1/28
18
电刺激在针灸中的辅助作用
01
02
03
电针技术
通过电流刺激穴位,增强 针灸效果,常用于治疗疼 痛、神经系统疾病等。
2024/1/28
电刺激参数
包括频率、波形、强度等, 不同参数对治疗效果有影 响,需根据病情和个体差 异进行调整。
电活动变化,为针灸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22
05
临床实践:案例分析与操作演示
2024/1/28
23
案例一:颈椎病患者针灸治疗方案设计
针灸治疗原则
舒筋活络、祛风散寒、调和气 血
治疗方法与步骤
详细阐述针灸治疗的操作过程, 包括消毒、进针、行针、留针、 出针等
患者情况分析
年龄、性别、病程、症状等
2024/1/28
2024/1/28
16
其他特殊人群针灸考虑因素
体质虚弱者
对于体质虚弱者,针灸治疗应注重扶 正固本,避免过度刺激导致晕针等现 象。
出血性疾病患者
出血性疾病患者在针灸治疗时应避开 血管丰富的部位,以防加重出血症状。 同时,凝血功能异常者需谨慎选择针 灸治疗。
精神疾病患者
精神疾病患者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需保 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刺激引发病情 波动。同时,治疗时需有家属陪同以 确保安全。
针灸学教案完整版
2024/1/28
1
目 录
2024/1/28
• 针灸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见病症针灸治疗方法 • 特殊人群针灸操作注意事项 • 现代医学技术在针灸学中的应用 • 临床实践:案例分析与操作演示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针灸学考试复习资料整理精华版和系统版

针灸学考试复习资料整理精华版和系统版

针灸学考试复习资料整理精华版和系统版针灸学复习资料整理第一部分精华版针灸总论腧穴总论1腧穴的概念和分类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穴,专指特定穴中的背俞穴分类: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1)十四经穴: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督脉的腧穴主治本经病症的共同作用2)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这类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的疗效又称为“经外奇穴”3)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2腧穴的治疗及主治规律作用:1)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2)远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病证的作用十四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中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为突出3)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例如:天枢穴:腹泻——止泻,便秘——通便主治规律:1)分经主治规律手三阴经经名本经主治特点二经相同主治三经相同主治手太阴经肺、喉病胸部病手厥阴经心、胃病神志病手少阴经心病手三阳经经名本经主治特点二经相同点三经相同主治手阳明经前头、鼻、口、齿病咽喉病、热病手少阳经侧头、胁肋病目病、耳病手太阳经后头、肩胛病足三阳经经名本经主治特点三经相同点足阳明经前头、口齿、咽喉病、眼病、神志病、热病胃肠病足少阳经侧头、耳病、胁肋病足太阳经后头、腰背病足三阴经经名本经主治特点三经相同主治足太阴经脾胃病前阴病、妇科病足厥阴经肝病足少阴经肾病、肺病、咽喉病1任督二脉经名任脉本经主治特点二经相同主治回阳、固脱、有强壮神志病、脏腑病、妇作用科病督脉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2)分部主治规律3)四肢部经穴以分经主治为主,头身部经穴以分部主治为主 3特定穴 1)特定穴的意义: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2)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a、五输穴:井穴——分布在指或趾末端,为经气初出荥穴——分布于掌指或柘趾关节之前,为经气开始流动输穴——分布于掌指或柘趾关节之后,为经气渐盛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其经气盛大流行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其经气冲盛且合于脏腑b、原穴、络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十二原穴多分布与腕踝关节的附近十五络穴从经脉分出处各有一个腧穴,称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c、郄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蹻、阳蹻、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郄穴共有16个,除胃经的梁丘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d、背俞穴、募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称为“背俞穴”共12个背俞穴均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的高低而上下排列,并分为冠以脏腑之名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又称为“腹募穴”,共有12个募穴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e、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d、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聚会的8个腧穴,称为八会穴八会穴分散在躯干和四肢部,其中脏、腑、气、血、骨之会穴位于躯干部;筋、脉、髓之会穴位于四肢部e、八脉交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均位于腕踝关节的上下f、交会穴: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多分布于头面、躯干部 4腧穴的定位方法部位起止点折量寸折量法说明头面部前发际正中至后12 直寸用于确定头部经发际正中穴的纵向距离眉间至3前发际正中头面部第七颈椎棘突下3 直寸用于确定前或后至后发际正中发际及其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眉间至后发际正18中第7颈椎棘突下前两额发角之间耳后两乳突之间部位胸腹胁部9 9横寸用于确定头前部经穴的横向距离用于确定头后部经穴的横向距离说明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经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下腹部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用于确定胁肋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背腰部经穴的横向距离用于确定肩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用于确定上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前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起止点折量寸胸骨上窝9 至胸剑联合中点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两乳头之间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缘端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肩峰缘至后正中线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肘横纹至腕掌侧横纹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內上踝上缘胫骨内侧踝下方至内踝间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8 5度量发直寸横寸直寸背腰部3横寸8 9 12 18直寸上肢部下肢部13 19腘横纹至外踝间 16习题 A型题1腧穴大体上可分为三类,这三类是 [ C ]A十二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B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特定穴C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D经穴、络穴、阿是穴E络穴、郄穴、五输穴2足三阳经腧穴主治病证相同的是 [ A ]A神志病 B胃肠病 C胸部病 D咽喉病 E前阴病 3足三阴经腧穴主治病证相同的是 [ E ]3A神志病 B胃肠病 C胸部病 D咽喉病 E前阴病 4 任督两脉穴位都可以治疗[ D ]A热病 B头面病 C腰背病 D妇科病 E咽喉病 5现时采用的骨度分寸上以哪本书为基础 [ E ]A《素问》 B《针灸甲乙经》 C《千金要方》 D《难经》 E《难经》6根据骨度分寸法,下列哪项两者距离不是9寸 [ D ]A 两完骨间B 天突至歧骨 C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 D歧骨至脐中 E两头维之间7根据骨度分寸法,印堂至大椎为 [ A ]寸寸寸寸寸8根据骨度分寸法,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为[ E ]寸寸寸寸寸9一夫法是指将患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四指的宽度为3寸,其量取标准应按以下 [ E ] A食指远端指节横纹 B中指远端指节横纹 C无名指远端指节横纹 D小指近端指节横纹 E以上都不是 10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取列缺,属于 [ C ] A 活动标志定位法 B中指同身寸法 C简便定位法 D拇指同身寸法E骨度分寸定位法 B型题寸寸寸寸寸1眉间至后发际正中第7颈椎棘突下[ E ]2肘横纹至腕横纹 [ C ] 3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 [ E ]4腘横纹至外踝尖 [ A ]X型题1腧穴的主治特点是 [] A近治作用 B远治作用 C局部治疗作用 D相对特异治疗作用 E特殊作用 2 可主治神志病的经脉有[]A手厥阴、手少阴 B手三阳经 C足三阳经 D任督二脉 E特殊作用大纲要求 1、十二经腧穴的主治概要 2、下列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手阳明大肠经:合谷、曲池、肩髃、迎香足阳明胃经:承泣、地仓、颊车、头维、下关、梁门、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厉兑足太阴脾经:隐白、医学全在线太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地机、血海、大包手少阴心经:少海、通里、神门、少府、少冲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后溪、养老、小海、天宗、颧髎、听宫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天柱、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次髎、委中、志室、秩边、承山、飞扬、昆仑、申脉、至阴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复溜手厥阴心包经: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关冲、中渚、外关、支沟、肩髎、翳风、丝竹空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瞳子髎、率谷、头临泣、风池、肩井、日月、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丘墟、足临泣、足窍阴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蠡沟、章门、期门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廉泉督脉:腰阳关、命门、3、下列常用奇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四神聪、印堂、太阳、定喘、夹脊、胃脘下俞、腰眼、十宣、八邪、外劳宫、膝眼、胆囊穴、阑尾穴针灸各论习题A型题1位于腕上7寸,主治肺部急性疾患的穴位是[ C ]A手三里B列缺C孔最D偏历E曲池 2 不位于瞳子直下的腧穴是[ E ]A承泣 B四白 C巨髎 D地仓 E颧髎 3脾经中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穴位是 [ B ]A阴陵泉B地机C公孙D商丘E大横 4 下列哪一项与公孙穴无关[ D ]A 络穴 B八脉交会穴 C足太阴经腧穴 D位于第1跖骨基底后下方E主治脾胃、神志等病证5与手太阳经相通,主治舌强不语的穴位是[ C ]A廉泉 B哑门 C通里 D神门 E养老6平第 2骶后孔,督脉旁开寸的穴位是 [ B ]A小肠俞 B 膀胱俞C中膂俞D胞肓E秩边7十四椎下旁开3寸的穴位是[ D ]A气海俞 B大肠俞 C肾俞 D志室 E三焦俞 8承山治疗肛门疾患主要通过哪部分的内在联系 [ C ]A经脉 B络脉 C经别 D经筋 E皮部 9下列足太阳膀胱经穴,除哪项外均位于背部距督脉3寸的侧线上 [ C ]A魄户B阳纲C风门D志室E胞肓10根据治疗风疹可以配用[ C ] “治风先治血”的理论,A合谷 B肝俞 C膈俞 D脾俞 E天井 11在下列井穴中,治疗胎位不正应选用[ C ]A足窍阴 B中冲 C至阴 D少冲 E厉兑 12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穴位是 [ A ]A大陵 B内关 C间使 D阳溪 E阳谷 13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穴位是[ B ]A曲池 B曲泽 C尺泽 D少海 E肘髎 14下列各组穴,治疗便秘较好的是[ D ]A公孙、丰隆 B中脘、下巨虚 C水分、上巨虚 D支沟、天枢E下脘、陷谷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15足少阳胆经足跗部支脉是从何穴处分出[ B ]A丘墟 B足临泣 C地五会 D侠溪 E以上均不是 16丘墟深刺时,可以透向[ B ]A然骨 B照海 C公孙 D解溪 E太溪17“耳前三穴其归经由上至下分别是[ A ] ”A三焦经、小肠经、胆经 B小肠经、胆经、三焦经 C胆经、三焦经、小肠经 D三焦经、胆经、小肠经 E胆经、小肠经、三焦经18风池穴操作错误者为 [ D ]5A向前直刺 B透对侧风池或平刺透风府 C可灸 D针尖微向前上方,朝眉心方向斜刺~寸E针尖微向前下方,朝鼻尖方向斜刺~寸19针刺环跳的最好体位是[ B ]A侧卧位,双下肢平伸 B侧卧位,屈上腿伸下腿 C侧卧位,屈下腿伸上腿D侧卧位,双下肢都弯曲E以上都不对20 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的穴位是[ C ]A曲垣 B天髎 C肩井 D秉风 E巨骨21水沟位于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 B ] A人中沟的中点 B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C 人中沟的上2/3与下1/3的交点 D人中沟的中1/3与下1/3的交点E以上都不是22关元穴位于脐中下几寸 [ D ]B型题A阴陵泉 B地机 C公孙 D三阴交 E大横 1 治疗月经不调的首选腧穴是[ D ]2位于踝以下的腧穴是 [ C ]3属于八脉交会穴的是 [ C ]A尺泽 B曲泽 C小海 D 少海E曲池 4 属于手少阴经合穴的腧穴是[ D ]5位于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的腧穴 [ A ] 6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的腧穴是 [ C ] A腰腿痛 B疝气 C水肿 D 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 E带下病、月经不调7大肠俞主治[ A ]8膀胱俞主治 [ D ]A黄疸、胁痛B水肿、小便不利 C赤白带下 D疝气 E坐骨神经痛9日月主治 [ A ]10环跳主治[ E ]X型题 1丰隆穴具有以下哪些特性 []A足阳明络穴 B孕妇禁针 C位于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D治疗头痛、眩晕E治疗咳嗽痰多2属于足太阴经脉的穴位有[]A血海B梁丘C梁门D大包 E商丘3平第2腰椎棘突下的穴位是[]A腰阳关 B志室 C气海俞 D肾俞 E命门 4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共同主治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A头项痛 B背腰部痛 C下肢病 D脏腑病 E神志病 5治疗难产的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 [ CD]A承山B委中 C 昆仑D至阴E申脉 6 属于胆经的腧穴有[]A头临泣B足临泣C头窍阴D足窍阴E完骨7百会穴的定位是[]A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B前发际正中直上7寸 C后发际正中直上5寸D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E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68 属于任脉的穴位有 []A廉泉 B水沟 C 中脘 D会阴 E长强 9水沟穴的主治证有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 A 晕厥、中风、中暑 B癔病、急慢惊风 C鼻塞 D闪挫腰痛 E遗精10关元穴的主治证有 [] A中风脱证 B腹泻、痢疾 C月经不调、痛经 D遗精、阳痿 E少腹疼痛刺灸法大纲要求 1、毫针刺法针刺前的准备:选择体位、消毒进针法针刺的角度、深度:针刺角度与深度的概念;针对不同部位、病情的体质针刺角度、深度的选择行针法:基本手法及辅助手法得气的表现及临床意义常用单式补泻手法晕针、滞针、血肿等常见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针刺的注意事项 2、灸法灸法的种类灸法的作用下列常用灸法的操作方法、适应证:瘢痕灸、无瘢痕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温和灸、雀啄灸、温针灸 3、拔罐法闪罐法、留罐法、走罐法、刺络拔罐法的操作方法和适应证 4、三棱针法的操作方法、适应证 5、皮肤针法的操作方法、叩刺部位、适应证及注意事项一、毫针刺法 1、针刺前的准备:临床上针刺的常用体位主要有: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体位适用部位仰卧位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侧卧位身体侧面少阳俯卧位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仰靠坐位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俯伏坐位后头和项、背部腧穴侧伏坐位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消毒高压蒸汽灭菌法药物浸泡消毒法煮沸消毒法98~pa的压强°75%的酒精内浸泡30~60分沸水中15~20分钟~°的高温下,保持30分钟钟以上 2、进针法押手的作用:主要用于固定腧穴的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身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减少针痛和协助调节,控制针感具体的进针法:A、单手进针:多用于较短的毫针尤其适宜于双穴同时进针7B、双手进针:1)指切进针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适宜于长针进针 3)舒张进针: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4)提捏进针: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C、针管进针:多用于儿童和惧针者 3、针刺的角度:A、深度:a年龄: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不宜深刺 b体质: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宜深刺 c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d部位: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臂、腹及肌肉丰处的腧穴宜深刺B、角度:a直刺:适宜于人体大部分腧穴b斜刺:45 ° 适宜于肌肉浅薄处货内有重要脏器,或者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c平刺:15° 适宜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 4、行针法:1)基本手法:A、提插法:行针时提插的幅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就是刺激量小 B 、捻转法: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其刺激量就大;反之刺激量就小2)辅助手法:促使得气和加强针 A、循法:推动气血,激发经气,促使针后易于得气 B、弹法:催气、行气C、刮法:针刺不得气的时用之可激发经气,若已得气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D、摇法: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的感应;一是卧倒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的方向传导E、飞法:催气、行气,并使针刺感应增强F、震颤法:促使针下得气,增强针刺感应5得气的表现和临床意义1)得气的表现:患者感觉酸、困、麻、胀、热、凉、触电、蚁行等 2)意义:与疗效的关系、与疾病预后的关系、与补泻手法的关系 6、常用的单式补泻的手法1)基本补泻:A、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者为补法;反之为泻法B、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为主为补法;反之为泻法 2)其他补泻A、疾徐补泻:进针时徐徐进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反之为泻法B、迎随补泻: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C、呼吸补泻: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反之为泻法D、开阖补泻:出针时迅速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为泻法E、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均匀的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7、晕针、滞针、血肿等常见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针刺的注意事项见书—页8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晕针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这是可以避免的,医者应该注意防止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8采用急救措施预防对于晕针应注重于预防如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对针刺的顾虑,同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最好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若饥饿、疲劳、大渴时,应令进食、休息、饮水后再予针刺,医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要精神专一,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可及早采取处理措施,防患于未然滞针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感觉痛剧时,称为滞针处理若病人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用叩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的紧张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对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不必要的顾虑注意行针的操作手法和避免单向捻转,若用搓法时,则可避免肌纤维缠绕针身而防止滞针的发生应注意与提插法的配合,弯针弯针是指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称为弯针处理出现弯针后,即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系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若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若由病人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断入体内预防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并要避免进针过速、过猛选择适当体位,在留针过程中,嘱患者不要随意更动体位,注意保护针刺部位,针柄不得受外物碰撞和压迫断针断针或称折针,是指针体折断在人体内若能术前做好针具的检修和施术时加以应有的注意,是可以避免的处理医者态度必须从容镇静,嘱患者切勿更动原有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侧,使断针暴露于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预防为了防止折针,应认真仔细地检查针具,对认为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针具,应剔出不用避免过猛、过强的行针在行针或留针时,应嘱患者不要随意更换体位针刺时更不宜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应留部分针身在体外,以便于针根折断时取针在进针行针过程中,如发现弯针时,应立即出针,切不可强行刺入、行针对于滞针等亦应及时正确的处理,不可强行硬拔血肿血肿是指针刺部位出现的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肿痛,称为血肿处理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到活动功能时,可先作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预防仔细检查针具,熟悉人体解剖部位,避开血管针刺,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揉按压迫针孔 9 针刺的注意事项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9妇女怀孕三个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三个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的部位,不宜针刺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内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习题 A型题 1下列腧穴可以直刺、深刺的是[ C ]A缺盆 B膻中 C条口 D中封 E期门 2下列腧穴中不具有补虚功能的是[ C ]A气海B命门C中冲D关元E膏肓3行针的目的是不包括[ B ] A激发经气 B防止晕针 C调节针感 D催气速行 E补虚泻实 4中风脱证时可选用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 C ] A隔姜灸 B隔蒜灸 C隔盐灸 D 隔附子饼灸E以上都不对 5 下列不属于艾条灸的是[ B ]A温和灸 B温针灸 C太乙针灸 D回旋灸 E雀啄灸 6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可首选 [ C ]A留罐法 B走罐法 C闪罐法 D刺血拔罐法 E留针拔罐法 7下列哪些疾病首选刺血拔罐法 [ D ]A咳嗽 B腹泻 C牙痛 D丹毒 E咽痛 8下列哪项不是三棱针的操作方法[ D ]A点刺法 B散刺法 C刺络法 D横刺法 E挑刺法 9 下列何病证不宜三棱针放血[ B ]A高热惊厥 B中风脱证 C中暑昏迷 D急性腰扭伤 E乳蛾 B型题A仰卧位 B俯伏坐位 C俯卧位 D侧伏坐位 E仰靠坐位 1 针刺双侧环跳时体位宜为 [ C ]2 针刺单侧听宫时体位宜为[ D ]3 针刺双侧风池时体位宜为 [ B ]4针刺天突时体位宜为 [ E ] A 指切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 C提捏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E单手进针法5针刺印堂时宜选[ C ] 6针刺大巨时宜选 [ D ] 7针刺环跳时宜选 [ B ] A风寒痹痛 B肿疡初起C阳痿早泄 D便秘 E中风脱证 8隔姜灸可用于治疗 [ A ]9隔盐灸可用于治疗 [ E ] 10隔附子饼灸可用于治疗 [ C ] 11隔蒜灸可用于治疗[ B ] A留罐法 B走罐法 C闪罐法 D刺血拔罐法 E留针拔罐法 12面积较大、肌。

中医针灸考试复习题

中医针灸考试复习题

中医针灸考试复习题中医针灸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学科,它融合了中医理论、经络学说和实践操作技巧。

下面是一份中医针灸考试的复习题,供同学们参考:1. 中医针灸的历史渊源:- 请简述中医针灸的起源和发展简史。

- 列举至少三位对中医针灸有重大影响的古代医学家。

2. 中医基础理论:- 解释“阴阳”、“五行”在中医针灸中的应用。

- 描述“气血”、“经络”的概念及其在针灸治疗中的重要性。

3. 经络学说:- 列举并简述人体主要的十二经络及其主要功能。

- 阐述经络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4. 腧穴学:- 列举常见的腧穴至少15个,并说明其位置和主治功能。

- 描述腧穴的分类方法和每个类别的特点。

5. 针灸操作方法:- 描述针灸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消毒、针刺、行针、留针和拔针。

- 阐述不同针刺手法(如提插、捻转)的特点及其适应症。

6. 针灸治疗原理:- 解释“得气”的概念及其在针灸治疗中的意义。

- 阐述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如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等。

7. 针灸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列举针灸治疗的常见适应症。

- 描述针灸治疗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8. 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 举例说明针灸在治疗某些疾病(如头痛、腰痛、失眠等)中的应用。

- 阐述针灸治疗的个体化原则。

9. 现代针灸技术:- 简述电针、耳针等现代针灸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 讨论现代科技在针灸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10. 针灸的科学研究与国际认可:- 描述针灸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科学研究的现状。

- 讨论针灸科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11. 针灸的安全性与风险管理:- 讨论针灸治疗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并发症。

- 阐述如何通过正确的操作和风险管理来确保针灸治疗的安全性。

12. 案例分析:- 提供一个或多个针灸治疗的案例,要求分析其治疗方法、效果评估和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结束语:通过以上复习题的学习和思考,希望同学们能够对中医针灸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掌握其基本理论、操作技巧和临床应用。

针灸学重点总结复习资料

针灸学重点总结复习资料

一.课程学习梳理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阳少太。

手三阴经:太厥少.足三阴经: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8寸以上)奇经八脉:督脉: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阴阳蹻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十五络脉十二经筋主要腧穴1、手太阴肺经肺系疾患,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尺泽(合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肺系实热病;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纺上1.5寸主治:肺系病证;头痛、牙痛、项部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主治:肺系疾患;无脉症;腕臂痛。

鱼际(荥穴)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折肉际处主治:肺系热性病(失音);小儿疳积。

少商(井穴)拇指桡侧指甲根解旁0。

1寸主治:肺系实热证(热病、昏迷);癫狂。

2、手阳明大肠经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商阳(井穴)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

1寸主治:齿痛、咽喉肿痛五官疾患;热病、昏迷等热证、急证。

合谷(原穴)主治:头面五官诸疾;外感;热病;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主治:上肢病证;腹痛、腹泻;齿痛,颊肿。

曲池(合穴)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上肢病证;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等胃肠病;五官热性病;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臂臑曲池与肩髃连线,曲池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主治:肩臂颈病;瘰疬;目疾迎香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胆道蛔虫症。

3、足阳明胃经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地仓口角旁约0。

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局部病证颊车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主治: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歪等局部病下关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闭口取穴。

针灸学基础教案

针灸学基础教案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经络系统包括哪些内容?
2、十二经脉的分布及其循行、交接规律是什么?
3、试述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实施情况及分析
课前反馈提问,学生回答准确率较高。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仔细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课堂秩序良好,无小动作及交头接耳现象,无旷课、早退情况发生。在晚自习辅导时,学生按时、积极参加,并能踊跃提出问题,虚心请教,认真听取讲解。思考题及作业题完成良好。
3、针灸起源、发展及历代重要针灸史实(50分钟)。
4、当代国内外针灸发展概况(30分钟)。
采用理论讲授、提问及自学交互的方式进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2、难点:⑴针灸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代,代表作为《帛书、十一脉灸经》、《内经》等。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即唐代医学的发展(针灸、医药学家孙思邈)为后人所崇敬。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试述针灸学的定义及其适应范围。
2、针灸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自晋唐到宋金元时期有哪几位著名针灸医家?其代表著作及贡献是什么?
4、《针灸大成》一书主要贡献及影响有哪些?
5、针灸医学于何时传到国外?有什么影响?
6、简述新中国成立后针灸医学的发展。
实施情况及分析
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仔细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课堂秩序良好,无小动作及交头接耳现象,无旷课、早退情况发生。在晚自习辅导时,学生按时、积极参加,并能踊跃提出问题,虚心请教,认真听取讲解。思考题及作业题完成良好。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第2次课授课时间:2006年2月16日教案完成时间:2006年1月6 日

《针灸学》复习题(总 学生用)

《针灸学》复习题(总 学生用)

《针灸学》复习题《针灸学》经络腧穴部分复习题经络总论1.单项选择题(1)循行分布具有离、入、出、合特点的是:( )A 经筋B 经别C 皮部D 络脉E 奇经八脉(2)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是:A 阴络B 阳络C 浮络D 孙络E 血络(3)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A 头面B 腹C 四肢末端D 颈E 胸(4)在奇经八脉中有“血海”之称的是:A 督脉B 任脉C 冲脉D 带脉E 阴维脉(5)分别主管一身表里的经脉是:A 阴阳跷脉B 阴阳维脉C 冲脉带脉D 任、督脉E 手厥阴、手少阳经脉(6)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上部分的是:A 十二经脉B 十二络脉C 十二经别D 十二经筋E 十二皮部(7)十二经脉中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经在……交接:A 胸中B 肺中C 心中D 腹中E 头面部(8)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正确的是:A、手之三阳从头走手B、手之三阳从手走头C、手之三阳从手走胸D、足之三阳从足走头E、足之三阳从胸走足(9)在奇经八脉中有“阴脉之海”之称的是:A、督脉B、任脉C、阴维脉D、阴跷脉E、冲脉(10)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所在的是:A、十二络脉B、十二经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筋E、十二皮部2. 多项选择题(1)络脉作用是:A 蓄积渗灌十二经气血B 加强阴阳表里经之间的联系C 机体卫外屏障D 输布气血以濡养周身组织E 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2)十二经别:A 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B•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C 加强了脏腑之间的联系D 使十二经脉对人体各部分的联系更趋周密E 扩大了经穴主治范围(3)十二皮部A 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B 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C 以经脉为纪D 居于人体最外层E 是机体的卫外屏障(4)《灵枢·海论》提出了人身有四海,具体为:A 脑为髓海B 膻中为气海C 胃为水谷之海D 任脉为血海E 冲脉为十二经之海(5)《灵枢·卫气》中谈到的气街有:A、胸气有街B、头气有街C、背气有街D、腹气有街E、腰气有街(6)经络的生理作用是:A、联系脏腑与肢体的作用B、运行气血,濡养全身C、传注病邪D、指导辨证归经E、抗御外邪,保卫机体(7)手足三阴经在四肢内侧的排列是:A、手太阴在上肢内侧前缘B、足太阴在下肢内侧的前缘C、手厥阴在上肢内侧中间D、足少阴在下肢内侧的后缘E、足厥阴在下肢内侧的中间3.问答题(1)何谓经络?(2)试述十二经脉在头面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

针灸教学全册教案模板范文

针灸教学全册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针灸学授课对象:中医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操作针灸的能力,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针灸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中医观念。

教学内容:一、针灸基本理论1. 针灸的发展历程2. 针灸的基本原理3. 针灸的作用机理二、针灸基本知识1. 针灸的基本术语2. 针灸的适应症与禁忌症3. 针灸的处方原则三、针灸基本技能1. 针具的使用与保养2. 针刺手法3. 针灸的取穴方法4. 针灸的注意事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针灸的历史背景和现代发展。

2. 引导学生了解针灸在中医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讲授内容1. 针灸基本理论a. 针灸的发展历程b. 针灸的基本原理c. 针灸的作用机理2. 针灸基本知识a. 针灸的基本术语b. 针灸的适应症与禁忌症c. 针灸的处方原则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针灸的基本理论。

2. 学生分组讨论,列举针灸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四、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反馈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针灸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讲授内容1. 针灸基本技能a. 针具的使用与保养b. 针刺手法c. 针灸的取穴方法d. 针灸的注意事项2. 针灸临床案例分析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操作,练习针具的使用和保养。

2.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操作,练习针刺手法和取穴方法。

四、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反馈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针灸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针灸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针灸临床案例的分析能力。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针对课后所学内容,查找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关于针灸发展的综述。

教学资源:1. 针灸学教材2. 针灸教学视频3. 针灸临床案例集备注:1.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针灸学》复习题(上篇)

《针灸学》复习题(上篇)

复习题:经络总论:1.经络系统的组成?2.十二经脉的名称?(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3.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腧穴总论:1.腧穴分几类?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2.腧穴的主治特点是什么? 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3.特定穴的定义? 十四经穴中,具有经穴的共同主治特点外,还有特殊的性能和治疗作用。

4.特定穴分哪几类? 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郄穴,下合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5.各类特定穴的定义?6.常用骨度分寸?任脉1.中极:耻骨联合上缘中点上1寸处。

2.关元:耻骨联合上缘中点上2寸处。

3.气海:脐下1.5寸处。

4.神阙:肚脐中央。

5.中脘: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6.膻中: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隙。

7.承浆:下唇下凹陷中。

督脉1.腰阳关:第4腰椎棘突下。

2.命门:第2腰椎棘突下。

3.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

4.百会: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处,或两耳尖直上、头正中线上。

5.上星: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6.水沟:鼻中沟上1/3处。

手太阴肺经1.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2.孔最: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3.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4.鱼际:第1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

5.少商: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手阳明大肠经:1.商阳: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2.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平第2掌骨中点。

3.手三里: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4.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5.肩髃: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面的凹陷处。

6.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足阳明胃经1.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2.地仓:口角旁0.4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崩漏要穴
【操作】直刺 1~1.5 寸。孕妇禁针。“醒脑开窍”中风后遗症: 针尖要与胫骨呈 45°角,紧贴胫骨后缘向后斜刺,要求患者 患肢抽动三次。 “利水湿”要穴
①妇科病尤血证②皮肤病③膝部病证,股内侧痛
别名:肾气
足太阴脾经
一院 06 骨伤期末复习系列
4
手少阴心经
大包 极泉 少海 灵道
通里
阴郗 神门 少冲
膏肓
志室 秩边 次髎
第 4 胸椎棘突下,旁开 3 寸(平厥阴俞)。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 3 寸(平肾俞)。 平第 4 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 3 寸(平下髎) 第 2 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俯
虚劳诸疾
肾虚诸症;腰脊强痛(腰为肾之府) 前、后阴病;下肢痿痹 妇科、男科病;腰骶、下肢痿痹;小便不利
涌泉
然谷
手厥阴心包经 (心包)
中冲
劳宫
手少阳三焦经 (三焦)
关冲
液门
足少阳胆经 (胆腑)
足厥阴肝经 (肝脏)
足窍阴 大敦
侠溪 行间
任脉 (阴脉之海)
一院 06 骨伤期末复习系列
十四经脉特定穴总结
输穴 原穴 太渊
三间 合谷 陷谷 冲阳
太白
经穴 经渠 阳溪 解溪
商丘
合穴 尺泽 曲池
足三里
阴陵泉
络穴 列缺 偏历 丰隆Fra bibliotek局部疼痛——长期伏案写字,肘内侧及肘尖局部疼痛
十四经脉主要穴位总结-3
穴位 少泽
后溪
定位 小指尺侧指甲根角旁 0.1 寸 微握拳,第 5 掌指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 际
主治 昏迷、热病;头面五官疾患;乳疾 ①头痛、腰背痛、手指痛、肘臂挛痛、落枕②神志病: 尤癔病③督脉病④头面五官疾病⑤热病⑥汗证尤盗汗
飞扬 昆仑 申脉 至阴
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 穴连线的中点。 昆仑穴直上 7 寸,承山穴外下方 1 寸处。 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 0.1 寸。
足少阴肾经
穴位 涌泉 太溪 照海
复溜
阴谷 大赫 肓俞 俞府 曲泽 郗门
内关
定位 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 1/3 凹陷处。 内踝高点与跟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治疗实热性咽喉肿痛要穴
汗证:合谷、复溜(母子配穴) 镇痛要穴
上肢不遂要穴 清热要穴
直刺或向下斜刺 0.8~1.5 寸。肩周炎宜向肩关节直刺,上肢 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 治鼻要穴 【操作】新针、无钩毛,严格消毒,患者闭目,医者用手轻 轻固定眼球。刺手持针,紧靠眶缘缓慢直刺 0.5~1 寸,不宜 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稍加按压,以防出血。 若出血,先冷敷止血,再热敷促进瘀血消散。禁灸。 本穴不可深刺,以免伤及眼球,不宜灸。 口眼斜要穴 口眼斜要穴
所在 穴位
经脉
定位
十四经脉主要穴位总结-1
主治
中府 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 6 存,平第一肋间隙。 气虚咳嗽
手太阴肺经
尺泽 孔最 列缺 太渊 鱼际 少商 商阳 三间 合谷
曲池
肩髃
迎香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 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 7 寸。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 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 肌腱之间。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第 1 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 0.1 寸。 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 0.1 寸。 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 2 掌指关节后凹陷处。
①局部疼痛②气喘、咳嗽、胸胁胀满③乳疾④落枕
①耳疾②齿痛、面痛③癫狂痫 目疾主穴、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 ①头痛、眉棱骨痛②眼睑瞤动、眼睑下垂等目疾;偏 于外眼疾患③呃逆、三叉神经痛第Ⅰ支 头痛、眩晕;鼻塞等鼻病
①头项背腰部痹证②小儿惊风、癫狂痫③缺血性中风
①外感表证②项背痛③善治“骨的病证”
风门~膀胱俞:按照歌诀,各棘突下均旁开 1.5 寸。(一椎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七膈俞,九肝十胆仔细 循。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十五六气海大肠,十八小肠十九胱。) 大肠俞:约平髂棘连线 小肠俞:平第 1 骶后孔 膀胱俞:约平第 2 骶后孔
中渚 阳池 支沟 天井 外关
会宗
委阳 (膀胱经)
外关
三焦俞(膀胱经)
(通阳维脉)
石门(任脉穴)
足临泣 丘墟 阳辅 阳陵泉 光明
太冲
中封 曲泉 蠡沟
外丘 中都
阳陵泉
筋会:阳陵 泉
髓会:悬钟
脏会:章门
足临泣 (通带脉)
胆俞(膀胱经) 肝俞(膀胱经)
日月 期门
腑会:中脘 气会:膻中
督脉 (阳脉之海)
2 诸阳之会:大椎
强身保健可用温和灸 【操作】直刺(外、上、前)1~1.5 寸,不宜向胸侧深刺。 乳疾特效穴 耳前三穴之一 禁灸 禁灸
擅长祛风、搜风疏风要穴:风门 善治血分证:膈俞 癫痫、眩晕:肝俞 肺痨、潮热:胆俞 腹胀、体重节痛、风湿痛、便血等慢性出血性病:脾俞 腰骶、坐骨神经痛:大肠俞 疝气:小肠俞 补虚固本、强壮保健要穴,一切慢性虚损性病证(尤肺之 虚损证) 下肢镇痛要穴
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眶上切迹处取穴
前发际正中直上 4 寸,旁开 1.5 寸,即承光穴后 1.5 寸。 后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哑门穴),旁开 1.3 寸,当斜 方肌外缘凹陷中 第 1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①目视不明、耳聋、眼花②慢性疼痛 肘臂疼痛麻木;癫痫等神志病 肩臂疼痛,上肢不遂
足太阳膀胱经
一院 06 骨伤期末复习系列
5
委中
卧位时髂后上棘呈凹陷) 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点。
别名:血郗 【操作】直刺 1~1.5 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 腰背委中求(尤实证);腹痛、急性吐泻;小便不利;
静脉出血。针刺不宜过快、深、强,以免损伤血管、神经。 丹毒、中暑、疔疮
承山
太溪
复溜 阴谷 大钟
阴郗 养老 金门
水泉
下巨虚 (胃经)
委中
骨会:大杼 血会:膈俞
心俞(膀胱经) 巨阙(任脉穴)
后溪 (通督脉)
申脉 (通阳跷脉)
膀胱俞(膀胱经)
关元(任脉穴) 中极(任脉穴)
照海 (通阴跷脉) 肾俞(膀胱经)
京门(胆经穴)
大陵
间使 曲泽 内关
郗门
内关
厥阴俞(膀胱经)
(通阴维脉)
膻中(任脉穴)
太溪穴上 2 寸,当跟腱的前缘。
屈膝,腘窝内侧,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 脐下 4 寸,前正中线旁开 0.5 寸。 脐旁 0.5 寸 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肘微屈,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腕横纹上 5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厥阴心包经
热证、急证;甲沟炎 嗜睡 ①头面五官诸疾(交叉取穴)②汗证③经闭、滞产等 妇科病症④上肢不遂 上肢不遂、热病、高血压、癫狂、胃肠病症、皮肤外 科
预防中风;肩周炎粘连期
胆道蛔虫症
手阳明大肠经
承泣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目疾,尤内眼疾患
足阳明胃经
四白 地仓
颊车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目正视,口角旁约 0.4 寸,上直对瞳孔。 下颌角前上方约 1 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 隆起的最高点处。
大陵
劳宫 中冲 关冲 中渚
阳池
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掌心横纹中,第 2、3 掌骨中间。 简便:握拳,中指尖下是穴 中指尖端的中央。 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旁 0.1 寸。 手背,第 4、5 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当液门穴后 1 寸。
3
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 下关
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头维 当额前发际上 0.5 寸,头正中线旁,距神庭 4.5 寸。 乳中 在第四肋间隙,乳头中央 乳根 在第五肋间隙,当乳头直下,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齿痛(多上牙痛),面口病症;耳疾 偏头痛(尤前头痛):目疾、流泪、面瘫(额纹消失)
1
注释:“__”中内容为了解。
十四经脉
手太阴肺经 (肺脏) 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腑) 足阳明胃经 (胃腑)
井穴 少商 商阳 厉兑
荥穴 鱼际 二间 内庭
足太阴脾经 (脾脏)
隐白
大都
手少阴心经 (心脏)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腑)
少冲 少泽
少府 前谷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腑)
至阴 足通骨
足少阴肾经 (肾脏)
胃火实热病;肠胃病;足背肿痛
要点 减肥要穴:天枢、关元 急性胃痛要穴 别名:外膝眼 【操作】向后内斜刺 0.5~1 寸,不能针刺过深, 不能行强刺激,针具要严格消毒,不能穴位注射,禁直接灸。 强壮保健要穴
别名:肩凝 化痰要穴 清泻胃火要穴
血症与出血性疾病;心身疾病;脾胃病;局部 脾胃;体重节痛、痿证 ①脾经肠腑病症②神志病症③冲脉病证(逆气里急、 气上冲心、奔豚气)④夫人疾患 统治三阴病变——阴分、血分 ①脾胃虚弱证②妇产 疾病如滞产、泌尿男科病证③神智病④局部病证;阴 虚证;⑤皮肤病 ①脾不运化水湿病证②膝痛,下肢痿痹瘫痛③肩痛
气喘、胸胁痛 心疾;局部痛证;瘰疬;醒脑开窍 心胸痛证;肘臂挛痛;头项痛——尤局部痛证 应用较窄:心痛、暴喑、肘臂挛痛 应用最广:心胸疾患、舌强不语暴喑、腕臂痛、心热 下移小肠只之遗尿等病证。 心胸疾患、骨蒸盗汗、吐血衄血、腕臂痛 心胸神志疾患、高血压头痛眩晕、胸胁痛、暴喑失语 心神疾患、热病、胸胁痛
【操作】直刺 0.5~1 寸。留针时不可做张口动作,以免折针。 斜刺:针尖向后刺 1~1.2 寸。针刺若有不适感,则热敷、艾 灸,面部感染不宜选此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