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关于XX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情况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XX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XX区新提拔领导干部履职进修培训班第二阶段安排,在7月底前的一周,本专题调研小组在高新区职能部门的全程陪同下,对XX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情况开展调研。

深入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等5个科技创新平台,生辉照明装备电子研究院等3个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旭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科技企业,通过实地察看、现场询问、会议座谈、部门走访等方式,全面了解高新区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创建、科技孵化载体搭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组建等推进情况。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政府引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推进。

一是创新平台能级不断提升。

近年来,XX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先后引进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中节能(嘉兴)环保产业园、北科建集团长三角创
新园、中电科(嘉兴)智慧产业园、长三角纳米科技产业发展研究院等,创业创新主阵地基本形成。

目前,高新区拥有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2家,市级、区级孵化器各2家。

2015年9月,XX高新区成功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平台能级全面提升。

二是泛孵化器建设稳步推进。

通过建设“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孵化链,将现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服务范围和功能向前后两端延伸,推动转型提升,打造创业创新的新高地,通过努力,已培育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零一智慧谷、贝壳咖啡),区级以上众创空间6家。

以2015年12月由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与美国AMF PHARMA LLC公司合作成立的XX慧谷L.A.海外孵化器等一批域外孵化器启动。

三是特色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2012年,高新区承担了全省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全力推动分布式光伏应用,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培育引进了福莱特、瑞翌、嘉科新能源等80多个重点项目,并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
推广的“XX模式”,形成了从光伏产品、装备制造到发电运维的集成光伏产业链。

2016年光伏行业总产值超100亿元,XX光伏小镇成功入选十大省级示范特色小镇。

(二)主体突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一是企业研发体系不断完善。

鼓励引导企业自建或与院士专家、高校院所联合共建各类创新载体,并将其作为企业技术开发、人才引进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目前有各类企业技术研发中心86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6家、省级企业研究院4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

二是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

重视科技企业梯队化培育,壮大科技企业队伍,截至目前,高新区共有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4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6家,均占全区总数一半以上。

有省级专利示范企业7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12家。

201 6年,R&D经费投入达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8%,集聚研究与开发人员超2800人。

三是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通过培育引导,高新区涌现了许多国内外行业龙头和领军团队,如瑞翌新材料完成“光伏用树脂金刚石切割线”国家标准的起草,并成功上市“新三板”;汉朔科技成为国内价签市场占有率第一,连续两年销售收入翻番增长;生辉照明连续两年斩获美国ces创新大奖;国千专家王宁宁的创新团队、肖旭东带领的新型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创业团队、许小波带领的全方位骨科手术解决方案创业团队荣获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团队等等。

(三)载体拓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

一是广泛开展校地产学研合作。

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共建长三角·嘉兴工业设计研究院;与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与可再生能源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共建“新南威尔士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嘉兴)光伏产业联合创新研究院”,与美国创新和技术转移中心合作共建嘉兴中心;依托上海交大南洋学院成功引进全市首个中德合作双元制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与嘉兴学院共建嘉兴市大学科技园。

此外,2 017年以来新引进同济大学创新中心、华理工新材料创新中心。

目前正在积极对接引
进香港城市大学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动力电池研究院、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上海纳米中心等项目。

二是推进产学研联盟创立。

与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共建产学研联盟工作站,以光伏产业的应用和研发需求为服务重点,通过集聚智力、培训推广、资源共享、紧密合作、联合攻关等方式,在园区专家智库建设、人才培育与引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产业技术突破等方面开展合作,最终实现产学研的协同发展。

三是加强技术服务平台创建。

支持各科技企业孵化器向专业化发展,组建适合园区内定位主导产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在孵企业提供设计、研发、试验、检测等专业技术一条龙服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新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但与国家级高新区要求相比、与国内先进高新区相比,XX高新区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功能发挥还有所欠缺。

一是孵化功能不够完善。

大多创新平台运营主体在平台建设软硬件上投入资金较大,但回报相对较慢。

有的平台盈利方式停留在出售房子或收取房租的低级阶段,投资和金融服务体系亟待完善,孵化平台的特色和服务功能不够完善。

有些孵化平台产业特色不明显,功能定位不清晰,服务能力偏弱,孵化作用不明显。

二是平台运作不够平衡。

高新区现有较大规模的科技创新平台(产业园)11个,但真正运作良好的也只有三四个,尤其还有少部分平台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而且大部分平台缺乏高校院所等原创研发机构的支撑,区域创新支撑能力不足,目前仅有纳米研究院一家独立运作研究所。

三是集聚效应不够明显。

有些平台主体自身创新意识不强,招商力度不够,入住企业不多,空置率较高,创新资源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还没有显现。

(二)基础保障还不够优化。

一是创新人才相对偏少。

创新平台在紧缺型专业人才引进方面还跟不上企业创新需求的步伐,特别是一些紧缺的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存在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难的状况已经成为XX高新区自主创新的“瓶颈”。

二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这几年,随着高新区开发力度的加大,平台建设进程的加快,
出现了总体布局上的一些不足,特别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出现滞后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平台作用的发挥。

三是配套功能相对缺失。

由于平台建设的推进,尤其是向西的快速拓展,配套的服务功能难以同步跟上,如交通、教育、文化、医疗等必备的配套公共服务资源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平台发展的一大短板,产城融合步伐急需加快。

(三)创新举措还亟需完善。

一是在政策执行上,还缺乏实效性。

有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还不够到位,缺乏连续性,有的政策在平台之间执行也不够统一、不尽合理;同时,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支持力度、补助额度等不够有力,在全面激励上还不够最有效。

二是在机制健全上,还缺乏完整性。

尚未真正实践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建设管理的考核机制;涉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部门协商机制、工作会商机制虽然建立,但还不够规范,缺乏统一高效的运作体系,影响政策的落实和项目的推进。

三是在氛围营造上,还缺乏鼓动性。

近年来在科技创新环境改善、氛围营造方面作了很多努力,也取得成效,但整体创新的意识和氛围还不够浓厚,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和服
务的力度,创造出更优更好的科技创新环境,真正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三、下一步意见建议
下一步,要抓住嘉兴获批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和打造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这一契机,抢抓机遇,大力实施“接沪联杭”行动,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造高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一是推进“泛孵化器”体系建设。

出台实施优化各个创新平台发展规划,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形成XX特点的孵化平台体系。

同时,注重科技企业孵化器梯队建设,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全覆盖孵化格局,引导各孵化器根据自身产业特色错位发展,全力打造“秀湖创新圈”。

二是大力推进特色平台建设。

加快光伏特色小镇建设,着力推进光伏科技展示馆、强村光伏园等项目建设,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全球领先的光伏技术研发创新区、全国知名的特色化光伏智能制造中心。

三是加快科技创新企业引育。

围绕高新区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引进一批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加强与孵化园区对接。

积极抓好现有科技企业的培育提升,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做强一批科技骨干型企业,全面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

(二)进一步强化要素集聚,健全科技创新保障体系
一是确立平台主体地位。

增强各平台的创新主体意识,引导创新平台明确功能定位,面向社会需求,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科技资金和创新基金,发展壮大自身实力,打造孵化器2.0版。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企业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步伐,力争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实现20%年增长。

二是加大平台扶持力度。

一方面,认真落实XX区秀湖创业创新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推进创业创新投资,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同时建立滚动支持机制,对建设发展好的孵化平台,实行财政滚动资金支持,努力使财政公共支出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加快高新区科技金融担保体系等创新举措实施,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大力引进风险投资,支持和鼓励科技企业挂牌上市,做大科技企业蛋糕。

三是加快创新人才引进。

按照“人才特区”的定位,全面实施“秀湖双百计划”,落实办公场所补贴、创新平台资助、研发创新资助、创新发展资助等政策措施,创造XX特色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大力引进创新型、高端型、领军型人才,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创造科技创新良好环境。

一要完善配套政策。

按照嘉兴市《打造2.0版中心城区孵化之城三年行动方案》,全面实施《XX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反哺奖励实施管理办法》和《XX国家高新区孵化器产业园绩效评价》等新出台孵化器管理规则,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创新平台建设资金投入、人才引进、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等相关配套政策,并确保各项政策贯彻落实,确保在政策的引领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得到又快又好的推进。

二是强化环境改善。

要按照产城融合的思路,完善平台建设规划布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秀湖公园景观工程、新区科创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

加大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及时跟进优化公共
交通布局,强化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配套功能设置,打造“三生融合”的创业创新平台。

三是提升服务效能。

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当好服务创新发展的“店小二”,明确权力责任清单,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质量。

健全落实统筹协调、联合会商、绩效评估、考核反哺等工作机制,齐心协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弘利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