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合集下载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李煜的《虞美人》是一曲生命的哀歌,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

接下来店铺搜集了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篇1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1、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2、了:了结,完结。

3、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4、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5、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6、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译文这些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呢?昨天晚上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创作背景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赏析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煜《虞美人》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煜《虞美人》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李煜《虞美人》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赏析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

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药毒害而死。

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

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

词的开头一句就极为沉痛。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作者却以怨恨的口吻发出诘问:“春花呀,秋月呀,什么时候才能终了呢?”词人为什么这样见花落泪,对月伤心,为什么这样痛不欲生呢?因为春花秋月只会引起他对往事的追忆,而往事桩桩件件都会令人心碎。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缩笔吞咽,放笔呼号。

因偷生人间,历尽折磨,感到这种非人的生活、痛苦的折磨没有尽头,而往日的一切又不堪回首,只能更加增添悲愁。

下阕承上,因故国月明进一步联想,旧日的宫殿犹在,而江山易主,人事已非,回想起来真是肝肠寸断,凄惨之至。

结尾两句自问自答,倾吐心中不可抑之愁,用江水的长流不息来形容自己愁恨的永无尽时,以兴体作结,尤为精警。

全词以问起,以问结,由仰首问物,到抚心自问,一气盘旋,曲折回荡,如泣如诉,声泪俱下。

通篇语气连贯而又起伏不定,抒发感情深沉真挚。

词中还运用反衬和比喻,如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但却怨问其“何时了”,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不堪回首”之念。

这都是反衬的手法,表达感情更为深刻。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所作的词。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高一语文《虞美人》

高一语文《虞美人》

高一语文《虞美人》
高一语文《虞美人》原文: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译文:
春去秋来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往事不知有多少。

小楼昨夜又吹进东风,我不忍回望被明月照耀的故国山河。

雕饰的栏杆和白玉台阶应该还在,只是宫女们的容颜已经衰老。

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怨恨愁苦?正像一江绵绵不绝的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作者简介:
李煜,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北宋建隆二年,李煜继位。

开宝八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造诣,而以词的成就最高。

相传李煜作《虞美人》,命乐伎在他的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太宗得知后极为震怒,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这首词作为李煜的绝笔,表现的是作者的亡国之痛。

《虞美人》赏析:
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之一,抒发的是亡国后怀念故国的哀伤悲痛之情。


者运用对比、比喻等艺术手法,写出了今昔的巨变及无限的痛苦之情。

特别是末句的比喻,以无尽的江水喻无穷的愁情,化抽象的情思为具体可感的画面,不但形象生动,而且传神感人,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是以景抒情的名句,历来为人所称道。

南唐李煜《虞美人》翻译及赏析

南唐李煜《虞美人》翻译及赏析

南唐李煜《虞美人》翻译及赏析原文: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春花年年开放,秋月年年明亮,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在过去的岁月里,有太多令人伤心难过的往事。

小楼昨夜又有东风吹来,登楼望月又忍不住回首故国。

旧日金陵城里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都在吧,只不过里面住的人已经换了。

要问心中的愁恨有多少,大概就像东流的滔滔春水一样,无穷无尽。

赏析: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面对“春花秋月”这良辰美景,引起无限往事的回忆:“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

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作者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李煜《虞美人》全诗赏析

李煜《虞美人》全诗赏析

李煜《虞美人》全诗赏析李煜《虞美人》全诗赏析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唐后主”。

这首诗词是李后主对自己身世和遭遇的感叹,诉说自己人生的无奈和痛苦。

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李后主《虞美人》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虞美人作者:李后主年代:五代十国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虞美人》是李后主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诗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诗词而毒死了他。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全诗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后主诗词的艺术特色。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诗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这首诗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后主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赏析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 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简介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被称为“千古词帝”。

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公元961年嗣位,继位时南唐已对宋称臣,处于属国地位。

李煜在位15年,不修政事,屈辱苟安,沉湎于奢靡逸乐的宫廷生活。

975年,宋灭南唐,李煜肉袒投降,被俘到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封违命侯,成了“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阶下囚,相传三年后被宋太宗毒死。

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虞美人》原文及译文

《虞美人》原文及译文

《虞美人》是五代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著名词作,这首词表达了李煜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亡国之痛。

据传,这首词是在李煜被俘至北宋后所作,词中流露出他对过去帝王生活的追忆和对现实囚禁生活的无奈与哀怨。

这首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

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春花和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才能结束?过去的事情还记得多少?
昨夜小楼又吹来了东风,在这月明之夜,我无法忍受回忆故国的痛苦。

那些精美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居住其中的人已经容颜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永无止境。

这首词通过对比春花秋月的永恒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李煜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词中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了形容愁绪无尽的经典比喻,展现了李煜词作的艺术魅力。

李煜虞美人 虞美人原文 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 虞美人原文 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南唐】作者:【李煜】体裁:【宋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译文: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6篇)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虞美人·浙江舟中作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

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

海门几点青山小,望极烟波渺。

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日华东。

译文钱塘潮潮涨潮落经过了多少年,何时能有个终结,消磨了多少行人旅客,抬头望去,但见长空淡淡,群鸟在远处飞去,不觉令人油然而生万古无穷的兴亡之感。

钱塘江入海口烟波渺渺,一想无际,只有几座青山点缀于浑茫的水际。

若能乘坐一片木筏,飘浮到太阳东边的某个地方隐姓埋名,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那该有多好。

注释虞(yú)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浙江:钱塘江。

断送:消磨。

海门:在钱塘江入海口。

望极:望尽。

何当:何时。

驾:乘。

桴(fú):木筏。

浮:漂流。

日华:太阳的光华,词中指太阳。

创作背景从词中叹老消沉的意绪来看,这首词应作于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年)南归后。

词人舟中观潮,有所感触,便写下这首词。

赏析上片描述词人舟中感怀。

“潮生潮落”是舟行江中所见所感的普通现象,缀以“何时了”,则透露出有心人别有的心事。

“断送行人老”,是“何时了”的答案。

舟中行人之所以老,就是被潮生潮落所断送的。

怨潮,即所以怨时。

词人是宋太祖十一世孙,历代仕宋,皆至大官,一旦为程钜夫荐见元帝,虽蒙器任,但内疚难消,且时遭人忌。

元世祖命其赋诗讥其父执留梦炎,有“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之语,即此可观其心迹。

诗人之所以仕元,盖时使之然。

李煜《虞美人》原文、注释及译文

李煜《虞美人》原文、注释及译文

李煜《虞美人》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煜:音yù。

了(liǎo):完结。

故国:灭亡了的国家。

也指故都。

雕栏:雕花的栏杆。

砌(qì):台阶。

朱颜:红润的脸色。

【大意】
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这样美好的景象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它勾起了我心中多少值得回味的往事啊! 昨天夜里,东风再一次吹上了小楼。

在皎洁月色中,我又回想起故国的情景,回忆的痛苦使我不能忍受。

那有着雕花栏杆、汉白玉台阶的宫殿应该还保存着吧?只是那些当年在栏边阶下流连欢乐的宫女们的容颜不会再有往日的红润了。

如果有人问我的悲愁究竟有多少?那就像春天的江水,滚滚东去,无止无休。

李煜《虞美人》全文及翻译

李煜《虞美人》全文及翻译

李煜《虞美人》全文及翻译《虞美人》全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翻译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鉴赏《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译文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译文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译文《虞美人》是南唐李煜皇帝所作的一个抒发自身遭遇的词。

李煜在南唐最后篡后晚期,失去了皇权,被俘之后,生活在北方的狭小囚室里,玩物丧志,而在那段日子里写下了许多失意词,成为了他的心情调剂和宣泄的方式。

李煜是唐末五代十国时期江南南唐的君主,他所作的许多词文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中,代表作之一就是《虞美人》。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因为宿命的安排,被迫嫁给了别人,而她内心深处却仍然对曾经的爱情念念不忘。

先来看一下《虞美人》的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的标题《虞美人》,指的是古籍中记载的草木灵智成美女的寓言虞美人。

李煜在这首词中,以虞美人作为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失落之情。

这首词首先描绘了时间的流转和事物的变迁。

开头的两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表达了词人对光阴易逝,过往往事的思考和感慨。

他明白人生如同春花秋月一样,短暂而无常。

然后,词人又用“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来展现自己对往昔的怀念之情。

这里的“小楼”和“故国”暗指了作者失去的江南帝国。

接着,《虞美人》通过描写虞美人的形象,象征了词人自己的遭遇。

这里,“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表达了词人对自己曾经辉煌美好的回忆,相对于现实的颓废和失意。

他在问“君能有几多愁”,暗示了他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最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诗情与自身遭遇相联系,词人常把自己比作春水,意味着自己的心境与春水一样悠然自流,无法挽回。

下面来看看《虞美人》的一种译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里的译文尽量保持了原文的意境和语感,同时也更加符合现代的阅读习惯和理解。

译文力求准确表达出李煜词中的情感和情绪,对于整体表达的顺畅和流畅。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

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

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翻译独倚栏杆向远处望去,清江浦在哪里呢?大雨迷蒙,连天涯都一片苍茫。

好风像扇子,好雨似挂着的珠帘。

只见岸上红花开放,汀洲覆满绿草,浸水的印痕在不断上涨。

想象自己的梦魂进入了关山之路,那游冶的旧处在哪里呢?如今只剩梦影依稀,不堪回首。

碧绿的平野延伸至天际,引起离人无尽的归思。

只有在偶然的美梦中,才能回到长期思念的南方。

注释清江浦:清江,又名沙河,在今江苏淮阴市北淮河与运河会合处。

浦,水滨。

渺渺:形容雨大,迷漾一片。

汀草,水边的野草。

青林:喻梦魂。

乘鸾:指仙游。

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箫,穆公为筑凤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遂乘而仙去。

南州:南方。

鉴赏这首词,是写春夏的雨景并由此而勾起的怀人情绪。

上片从近水楼台的玉阑干写起。

清江烟雨,是阑干内人物所接触到的眼前景物;渺渺天涯,是一个空远无边的境界。

“好风如扇”比喻新颖,未经人道,春夏,往往有这样的景色。

陶渊明诗“春风扇微和”的扇字是动词,作虚用;这里的扇是名词,作实用;同样给人以风吹柔和的感觉。

“雨如帘”的绘景更妙,它不仅曲状了疏疏细细的雨丝,像后来杨万里诗“千峰故隔一帘珠”那样地落想;而且因为人在玉阑干内,从内看外,雨丝就真像挂着的珠帘。

“岸花汀草、涨痕添”,也正是从隔帘看到。

“微雨止还作”(苏东坡句),是夏雨季节的特征。

一番雨到,一番添上新的涨痕,所以说是“时见”。

“涨痕添”从“岸花汀草”方面着眼,便显示了一种幽美的词境。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李煜的《虞美人》是一曲生命的哀歌,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

接下来店铺搜集了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1、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2、了:了结,完结。

3、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4、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5、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6、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译文这些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呢?昨天晚上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创作背景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赏析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导语:《虞美人》是北宋诗人周邦彦在与自己相爱的风尘女子短暂别离时为她写的,诗中表现了他与情人分别时的不舍与眷恋。

以下是小编整理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虞美人》原文虞美人灯前欲去仍留恋,肠断朱扉远。

未须红雨洗香腮,待得蔷薇花谢便归来。

舞腰歌板闲时按,一任旁人看。

金炉应见旧残煤,莫使恩情容易似寒灰。

词句注释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2-3]白话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赏析这是一首抒情小调,通过词中男主人公与自己钟情的、以歌舞卖笑为生计的风尘女子短暂别离时的谆谆嘱语,抒发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上片写灯下告别留连不舍的情景,直截了当。

首句“灯前欲去仍留恋”可谓明白如话、开门见山,突出两情相依的“恋”字。

接下来“肠断朱扉远”是直写主体的感受:与情人分手令人肠断,身后那熟悉的红色门扉越来越远。

下面则是对客体的叮咛抚慰、柔情似水“未须红雨洗香腮,待得蔷薇花谢、便归来”:千万不要为了我终日以泪洗面,待到蔷薇凋谢的暮春时分,我就会回到你的身边来。

“红雨”,指从美人面庞上流下的沾着胭脂红色的泪水。

真是情意缠绵,屈曲宛转,令人心醉。

下片虽然仍是抒写多情的男子对恋人的叮咛,但却与前不同,这里充满着理智的`体贴和无可奈何的大度;使人感到在炽烈而深沉的爱恋中,浸透着隐隐的忧伤。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5篇)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5篇)

《虞美⼈》原⽂及翻译赏析(精选15篇) 在⽇复⼀⽇的学习、⼯作或⽣活中,⼤家⼀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帮⼤家整理的《虞美⼈》原⽂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虞美⼈》原⽂及翻译赏析篇1 虞美⼈·⽟阑⼲外清江浦 ⽟阑⼲外清江浦,渺渺天涯⾬。

好风如扇⾬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路,卧想乘鸾处。

碧芜千⾥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翻译 独倚栏杆向远处望去,清江浦在哪⾥呢?⼤⾬迷蒙,连天涯都⼀⽚苍茫。

好风像扇⼦,好⾬似挂着的珠帘。

只见岸上红花开放,汀洲覆满绿草,浸⽔的印痕在不断上涨。

想象⾃⼰的梦魂进⼊了关⼭之路,那游冶的旧处在哪⾥呢?如今只剩梦影依稀,不堪回⾸。

碧绿的平野延伸⾄天际,引起离⼈⽆尽的归思。

只有在偶然的美梦中,才能回到长期思念的南⽅。

注释 清江浦:清江,⼜名沙河,在今江苏淮阴市北淮河与运河会合处。

浦,⽔滨。

渺渺:形容⾬⼤,迷漾⼀⽚。

汀草,⽔边的野草。

青林:喻梦魂。

乘鸾:指仙游。

秦穆公⼥弄⽟好乐,萧史善箫,穆公为筑凤楼,⼆⼈吹箫,凤凰来集,遂乘⽽仙去。

南州:南⽅。

鉴赏 这⾸词,是写春夏的⾬景并由此⽽勾起的怀⼈情绪。

上⽚从近⽔楼台的⽟阑⼲写起。

清江烟⾬,是阑⼲内⼈物所接触到的眼前景物;渺渺天涯,是⼀个空远⽆边的境界。

“好风如扇”⽐喻新颖,未经⼈道,春夏,往往有这样的景⾊。

陶渊明诗“春风扇微和”的扇字是动词,作虚⽤;这⾥的扇是名词,作实⽤;同样给⼈以风吹柔和的感觉。

“⾬如帘”的绘景更妙,它不仅曲状了疏疏细细的⾬丝,像后来杨万⾥诗“千峰故隔⼀帘珠”那样地落想;⽽且因为⼈在⽟阑⼲内,从内看外,⾬丝就真像挂着的珠帘。

“岸花汀草、涨痕添”,也正是从隔帘看到。

“微⾬⽌还作”(苏东坡句),是夏⾬季节的特征。

⼀番⾬到,⼀番添上新的涨痕,所以说是“时见”。

“涨痕添”从“岸花汀草”⽅⾯着眼,便显⽰了⼀种幽美的词境。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

《虞美人》五代十国.李煜一、本篇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文章翻译:春天的花朵和秋天的月亮,这样美好的时光何时才能结束?那些过去的事情,我知道的有多少呢?就在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东风,明亮的月光下,我不忍回头去看那已经失去的故乡。

那些精美的栏杆和玉石铺成的台阶应该还在那里,只是我那红润的面容已经改变了。

我想问你,你能有多少忧愁呢?我的忧愁就像春天里江水一样,不停地向东流淌。

三、关键词句: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关键词句富含深刻的情感和哲理,以下是对这些关键词句的解析:1. “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句话通过提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春花和秋月分别代表了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诗人感叹这样的时光无法长久,终将结束。

2. “往事知多少。

”:-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

往事指的是过去的经历和记忆,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完全知晓或记住所有的往事,表达了对过去的无限留恋和无奈。

3. “小楼昨夜又东风”:-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小楼上感受到的东风,东风通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在这里却可能带有变迁和失落的意味,因为紧接着提到了“故国不堪回首”。

4.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这句诗通过明月这一意象,强调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思念。

在明亮的月光下,诗人无法忍受回忆故国的痛苦,这种情感的强烈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悲剧色彩。

5.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这句话通过对比物质的持久与人的易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雕栏玉砌代表不变的建筑,而朱颜的改变则象征着人的美丽和青春的消逝。

6.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这是诗歌的高潮和核心,诗人用“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象来比喻自己的忧愁。

春水东流无法挽回,正如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1、掌握有关词的文体知识。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学会选择恰当的意象来写愁。

4、学会用积极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如何通过词眼来分析课文。

3、通过对比,探讨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把主动权教给学生,通过学生讨论,老师总结的形式完成)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的确,不论是我们漫步古代的文学殿堂,还是漫步现代的文学殿堂,总能见到一些“含泪”的“不朽”篇章。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红楼梦》的作者也自述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等等,这些诗歌都浸透了作者自己的眼泪。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歌,不仅是用作者的眼泪铸成的,更是用作者的鲜血铸成的。

因为这首词在完成后不久,就给作者招来了杀身之祸,因而也成了他的“绝命词”。

这就是被誉为“词中之帝”的《虞美人》。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有人会唱就唱一遍),要注意节奏和情感。

朗读此诗,抓住一个“愁”字即可,要读出幽怨、悲伤、无奈、悔恨的味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同学们喜欢这首词吗?(必须说明原因)最喜欢哪一句?(也必须说明原因)你认为全词最关键的应是哪一个词?以此引出名句,引出词眼。

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眼:愁四、既然词眼是“愁”,就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讨论一下,作者的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可从作者的背景和词中的内容提取)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

师:这些层层叠叠的“愁”铺天盖地而来,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

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

那么,作者是借什么来把抽象的“愁情”写得如此生动呢?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

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

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2.“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内涵是什么?请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思考物质——李煜在南唐国当皇帝时锦衣玉食、佳丽三千、纸醉金迷的富贵生活;精神——权力、地位、人格、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义?“又”点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联系学过的诗歌,谈谈“月”这个意象有何特定含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故乡明。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怀念故乡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我寄愁心与明月。

——怀念亲友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潜《归田园居》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杜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张九龄)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苏轼)(解说: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5. 在前六句中,词眼是哪一个字?“只是朱颜改”的“改”。

6.改变的只是朱颜吗?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7.改变的有朱颜、地位、感受,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请从词中寻找具体的事物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8.前六句词有三组对比,反复对比宇宙永恒不变和人生短暂无常。

请问哪几句写宇宙?哪几句写人生?(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于是,最后两句呼之欲出。

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妙在何处?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

显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尽,语句形象而生动。

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表达出感情在奔流中直冲理智大堤的力度。

用远离自己而代表故土的长江喻愁,当然含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感更为深沉。

是前面六句水到渠成的自然升华,感情大胆率直,喷薄而出,不可遏制10.思考题: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先问天:“春花秋月何时了?”再问人:“往事知多少?”最后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

层层叠加,曲折回旋。

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啊?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11.说说你知道的咏愁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横塘路》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千秋岁》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12写作手法:• 1.运用对比• 2.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一江春水向东流)• 3.用春花秋月以乐景衬哀情.13小结:李煜只是李煜,一个文诌诌的词人罢了。

不是勾践,勾践他亡过国,但他能“卧薪尝胆”,能够“三千越甲可吞吴”,最终成就复国大业。

而在治国上一筹莫展的李煜面对故国,只能是悲从中来,伤心怀旧,最终死于自己心爱的词。

而李煜的成功,恰恰也是从他做亡国奴的那天开始的,可以说,是亡国的代价,造就了一位可追唐诗的伟大词家。

他的成功,在于他的作品里的凄丽愁绪依然笼罩着千年以后的我们,我想他在饮下宋太祖赐的牵机药时,心里肯定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悲哀,一是为帝王的悲哀,二是为诗人的悲哀。

有人说,政治是艺术的天敌,的确,太感性、太重视自己的内心的人是不适合做领导的。

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千年,看着李煜忧郁的脸,我们会觉得李煜如果不当皇帝,放歌于山林之间,相信一定是一流的谪仙。

面对国破家亡,面对长苍生黎民,面对怀才不遇,面对亲人、友人、情人别离,诗人那或愤怒或黯然或无奈的心绪,总化为一行行的诗句,一行行的饱蘸着诗人血泪的诗句,诗人的血与泪,摧开了一簇簇灿烂的艺术之花。

就我们的现实生活而言,生活的无助,学习的艰难,病痛的折磨,这些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勇气。

李煜在绝望中达到了艺术的巅峰。

我们可能不会绝望,我们可能不会写出惊人的篇章,但是,热爱生活比一切都显得重要。

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热爱诗歌热爱生活吧!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她哭,他就对你哭——(法国弗朗索瓦•拉伯雷)⒉播放歌曲《虞美人》,学生小声跟唱屏幕播放邓丽君演唱的MTV。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加深体会词的意境⒊学生背诵全词。

(解说: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九、作业1、默写《虞美人》对比,从对比中感受李煜其人其词。

1、这首词的词牌名为《虞美人》,让我们大家想起了哪些位帝王的什么诗?《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问:我们不妨在此将李煜和项羽对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绝笔之词,《垓下歌》与《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后人对项羽的评价(课后看)项羽,一代枭雄,他有万夫莫开之勇,可是有勇无谋,最终兵败垓下。

四面楚歌中,一代武夫,用一曲《垓下歌》荡尽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壮语。

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后主,落入敌手,就死吧!无非一死,夫复何求!兵败乌江,没有一丝的奴颜婢膝;面临绝境,没有半点的屈膝求饶,而是慷慨悲歌。

他宁愿死,也不愿回去见江东父老,其死得实为壮烈!更动人心魄的是铁汉的柔情,他和虞姬的爱情在最后的关头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爱,荡气回肠!这就是项羽,他对江东父老有情,对虞美人有情,连对那马也有情。

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间,不仅让我们目睹了他英雄壮烈的一生,更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儿女情长。

可以说,他死的时候,既是一个豪气冲天的英雄,又是一个完美的殉情者。

所以,项羽的绝笔虽然也是末路之王候,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壮,是情,是美!难怪宋代才女李清照为这位英雄俊才击板叫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之所以两千年来为后人所追忆,怀念,多为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

今人对李煜的叹息:烟水迷离的秦淮河只能出现在梦里了,没有哪只红袖能拭去你流淌的清泪。

只有在夜静人空的庭院深处才敢吐出你那声重重的叹息。

从此,懂词的人和不懂词的人,都明白了那一江春水里流淌的是什么。

可你还是无奈地走了,在一个本该是轻罗小扇扑流萤的七夕之夜,在一个本该是丝弦弄音,听那首霓裳衣曲的七夕之夜,被迫放下你放不下的书画词曲,喝下了那杯为你预备的毒酒。

有多少帝王的玉砌雕栏都在历史的风雨中灰飞烟灭,而你在笙鹤瑶天般的吟哦中,在用才情创造的终极里找到了真正的永恒。

“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4、李煜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三)延伸题:5.对毛泽东《虞美人·枕上》一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堆上枕来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身数寒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