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的命题角度与应对策略课件(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命题范围: 局部赏析和整体赏析 命题角度: ①内容理解 ②情感态度 ③表现手法 ④语言赏析(炼字、炼句)
常见命题角度归纳与应对策略
(一)内容理解方面 【全国卷】 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词语解释有误
【全国卷】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 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 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 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 的向往。 解析:C,风灯指有罩能防风的灯。
【自选题】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 一项是( )
望秦川•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这首诗是诗人李颀晚年官场失意,辞官归隐故乡之前 所写。秦川:指长安一带。
A.领联中的“净”字和“重”字,将秋色的明净阔朗, 长安城的庄重肃穆,传神地点染出来了。 B.颈联写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 一带的松林蒙卜了一层寒冷的色彩,渲染出一种清冷 之境。 C.尾联中的“霜露”,既指自然界中的霜露,也指自 己在官场经历的风霜雨露;“凄其霜露浓”表现了诗人 内心的凄苦。 D.本诗情景交融,对秋景的描写极为生动细致,具有 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黑暗生 活的强烈不满。 解析:D,没有表达对官场黑暗生活的强烈不满。
情感无中生有
应对策略
整体把握意识
1、从文本出发,兼顾作者和背景知识 2、掌握诗歌抒情的技巧: ①直接抒情 ②间接抒情:借人物形象抒情,借景 物形象抒情,借事物形象抒情 3、打破思维定势
(三)表现手法方面
【湖南省湘东五校联考】阅读下面的一首汉诗,完成14-15题。
注①: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 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 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 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 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 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 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词语解释有误
【2013•北京卷】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古风(其十)• 李 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
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 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 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 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 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解析:C,“闲适恬淡”错误, 这种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 情感理解偏差 人内心的焦躁和无聊。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 “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 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 “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 “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解析:B,“少邻并”是指周 围没有邻居,地方偏僻。
回顾2017高考真题 探究命题角度
【2017新课标I卷】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BE)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 (表现手法,情感态度) 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 把他们比作战士。 (语句理解)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 选送的首要依据。 (语句理解)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 国家的栋梁之才。 (语句理解)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才工作要依靠 其他考官来完成。 (情感态度)
校贡举的政令。 【译文】 贡院:科举时代考试贡士之所。紫殿:指京都贡院。 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 暖吹:暖风,指春风。席:犹言列坐。 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 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状如短筷的“枚”,以 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 禁喧哗。此处比喻人人肃静。 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乡里:犹言郡县。献贤:献举人才。先德行:以德行为先。 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 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 列爵:分颁爵位。此处代指官职。公卿:指执政大臣。衰病: 衰弱抱病。耗:无,尽。赖:幸亏。群公:指同时主持考试者 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 如范仲淹、王安石、梅尧臣等人。 位来识别辨明。 鉴裁:能赏识人才、辨别是非。
小结: 命题范围: 局部赏析和整体赏析 命题角度: ①内容理解 ②情感态度 ③表现手法 ④语言赏析(炼字、炼句)
一、2017【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题解】 。
此诗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此次考试,苏轼、苏辙兄弟同时中进士,曾巩亦 在榜中,可谓一时之盛举。欧阳修见人才济济,而作此诗。 【注释】 全诗写出了作者主持礼部考试时,见到考场中英才济济,考试场面寂静、肃 礼部:官署名,为六部之一,掌礼乐、祭祀、封建、宴乐及学 穆而充满生气,为朝廷得添新人而由衷地感到喜悦。
题型的变化: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由之前 的两道主观题,变成选择题加主观题。 考查侧重点的变化: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 鉴赏能力到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的鉴赏。
真题体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2018新课标1)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B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 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 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 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 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文言文 诗歌鉴赏之客观题 整体阅读指导
命题角度与应对策略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设题角度
(考什么?) 。
2、探索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设题陷阱 (怎么考?) 。 3、探索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 解题技巧(怎么解?)。
4、提高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题能力。
【考试说明】
• • • • • • 能力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古典诗歌。 具体要求: 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 写了什么? 为什么写? ) 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怎样写的?)
B项说法错误。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 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BE)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 (表现手法,情感态度) 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 把他们比作战士。 (语句理解)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 选送的首要依据。 (语句理解)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 国家的栋梁之才。 (语句理解)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 其他考官来完成。 (情感态度)
15.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 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 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 情。 15.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 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 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 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 “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 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 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秋风辞 刘彻①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14. 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 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 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 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 彩绘得声情并茂。 C.最后收笔两句情感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曲折 而又缠绵地抒发了一代帝王对生命易逝盛年难再的悲慨。 D、起句“秋风起兮白云飞”,字面义上近似于高祖刘邦的《大 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但综合全诗来看,两者境界、情 韵不一样,前者清新流丽,后者苍莽雄放。 E、全诗因景而生情,以情来串景,语言清丽明快,构思巧妙严 谨,情感丰富深沉。 解析:A、C;A皆为动景,混淆了动 静与静景;“凄凉”一词,氛围用词 表现手法的知识性错误 稍重;D项混淆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 情。
解析:B,“后世仰末照”是指其光芒能穿 过若干世纪的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之景仰。
句意理解有误
应对策略
读懂诗歌的意识 1、 字词落实,逐句翻译 2、把握古代诗歌语言的特点: 抒情性、形象性(修辞)、凝练性 ( 省略、倒装) 3、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二)情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态度方面
【全国卷】 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
(what.
why.
how)
3
• 问题之一
古诗鉴赏难在哪儿? ——现存问题分析
——读不懂诗

• 问题之二

客观题丢分 ——只懂大概,阅读粗糙不仔细
• 问题之三
• ——答题不具体,缺少翻译与分析
4
2019年考纲解读
新课标全国卷《考试说明》中对“古代诗 文阅读”考点提出的是“鉴赏文学作品的 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赏析】 从诗中可知,考试时间是在初春时节。 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群英毕至, 贡院里肃穆幽雅,试院中焚起了香,以消除人多的 异味,且能增添祥瑞肃穆的气氛。 颔联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 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试题下发后,考生奋 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 颈联表明考试意义,诗人对此景象不禁发生感慨, 济济多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的栋梁。 尾联自谦衰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 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诗中说自己老病,精 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那是谦逊 之辞。 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 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