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库溢洪道和放水设施除险加固设计

小型水库溢洪道和放水设施除险加固设计
小型水库溢洪道和放水设施除险加固设计

小型水库溢洪道和放水设施除险加固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小型水库溢洪道和放水设施的除险加固设计展开了探讨,通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工程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建筑物的加固设计作了深入的分析,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水库溢洪道;放水设施;除险加固设计

引言

所谓的溢洪道,是用于宣泄规划库容所不能容纳的洪水,保证坝体安全的开敞式或带有胸墙进水口的溢流泄水建筑物,而放水设施,顾名思义,就是指水库中的排水建筑。这两者的正常运行对水库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重视水库溢洪道和放水设施的质量,并做好除险加固的设计工作,以为水库溢洪道和防水设施除险加固的施工提供帮助。

1 工程概况

某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3.84km2,坝址以上沟道长度2.38km,比降35.8‰,水库原设计总库容50万m3,有效库容40万m3,死库容10万m3,现已淤积18万m3,有效库容为32万m3。大坝原设计为均质土坝,坝高28m,坝顶长130m。正常水位100m,设计洪水位101.13m,校核洪水位102.11m,死水位88.5m,是一座以农田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林业等功能的Ⅴ等小(Ⅱ)型水库。该水库始建于1970年,1975年建成并蓄水运行。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84km2,坝址以上沟道长度2.38km,比降35.8‰,水库坝址以上流域地形由两部分组成,。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根据水库淤积量及淤积年限计算,多年平均输沙模数达3480t/km2。水库位处的沟谷下切严重,切割深度50m~70m,沟道狭窄,呈“V”型沟,沟底宽10m~30m,斜坡坡度在25°~55°,坡体较稳定。

2 工程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水库监测资料分析、现场安全检查、工程质量监测及地质勘查等综合考量,水库主要建筑物存在以下问题:

(1)坝体:坝体工程基本完整,但是迎水坡风浪冲刷淘空严重;背水坡杂草丛生,坡面不平整,左坝肩放水洞出口以下出现30m2塌坑一处。

(2)溢洪道:溢洪道建筑物损坏达70%,严重堵塞,行洪不畅。施工缝杂草丛生,底板大面积毁坏,而且溢洪道进口已成为右岸村民行走的道路,滑落泥土严重阻塞了溢洪道行洪的畅通。

(3)放水设施:卧管损毁达90%,且现在的卧管全为砖砌,严重影响了大坝蓄水。坝后灌溉渠道的衬砌已有部分毁坏及断裂,从放水洞出来的水经过很短的一段灌溉渠后直接从断开处下落至坝体背水面,影响坝体安全。

(4)管理设施及防汛设施:水库原管理房已被当地政府拆除。目前,仅有养殖户的两间简易房,无法满足水库管理需要。管理人员不足,资金困难,管理工作粗放,大坝观测工作没有开展。水库无管理站房和防汛设施,无照明线路,通信设备,抢修道路不畅。

(5)现仅有2m宽的上坝土路,未硬化,坡陡弯急,防汛抢险重型车辆无法到达坝顶,严重影响防汛抢险工作的开展。

3 主要建筑物加固设计

3.1 大坝加固设计

设计对迎水坡坡面进行干砌石砌护,厚度30cm,自上而下坡比为1:2.52、

水库溢洪道泄洪闸设计说明

水库溢洪道泄洪闸设计

1.1水库建设过程 (7) 1.2水库目前存在问题 (7) 2 水文 (8) 2.1流域概况 (8) 2.2年径流复核成果 (9) 2.3设计洪水复核成果 (10) 2.4非汛期设计洪水 (11) 3 工程地质 (11) 4 除险加固任务和规模 (12) 4.1除险加固任务 (12) 4.2除险加固洪水标准 (13) 5.溢洪道泄洪闸设计 (13) 5.1方案的说明 (13) 5.2方案比较 (14) 5.3设计基本资料 (15) 5.4溢洪道轴线选择 (16) 5.5溢洪道工程布置 (16) 5.6水力设计 (18) 5.7溢洪道防渗与排水设计 (22) 5.8稳定计算 (23) 6 施工组织设计 (28) 6.1施工条件 (28) 6.2施工导流 (28) 6.3主体工程施工 (29) 6.4施工交通运输 (30)

6.6施工总布置 (31) 结论 (33)

1 工程概况 白沙水库位于淮河流域沙颖河上游,坝址位于省市与登封市交界的白沙村以北300m处。是50年代初治淮早期我省兴建的大型水库之一,当时水库的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设计水位233.8m,校核水位235.3m,总库容2.95亿m3。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985km2,占颖河流域面积7230km2的13.6%,占颖河山丘区流域面积1900km2的51.8%,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工业供水、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枢纽工程。水库位置见图1.1-1。 1978年水电部颁发了《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SDJ12—78,根据该规定白沙水库正常运用洪水标准应为500~100年一遇,非常运用洪水标准如失事后对下游不致造成较大灾害的其下限值为2000年一遇,如果失事后对下游将造成较大灾害的大型水库应以可能最大洪水作为非常运用洪水标准。1990年水利、能源部对SDJ12—78又颁发了补充规定,根据该规定将白沙水库的校核洪水标准由可能最大洪水改为2000年一遇。1994年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94)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根据该标准白沙水库设计洪水标准应为500~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应为5000~2000年一遇。我省大部分大型水库,根据以上国家颁发的洪水标准、结合各水库的具体情况,经历20余年基本进行了除险加固,提高了水库安全标准。已完成的有鸭河口、宿鸭湖、鲇鱼山、孤石滩、彰武、南海等水库,正在实施的有白龟山水库和昭平台水库。 该工程1951年开工,1953年竣工。由于当时形势的需要和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存在诸多问题。1956年进行了扩建加固。 2001年3月对水库安全标准进行复核,1000年一遇洪水位为235.51m,2000年一遇洪水位为236.29m,而目前白沙水库允许的最高水位235.13m。因此,白沙水库现有安全标准不足1000年一遇,尚未达到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5000年~2000年一遇的下限。由于白沙水库在沙颖河流域防洪调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事关市、京广铁路和京深公路的安危,一旦失事,将对市、、临颖、和郾城等县市造成严重的洪水灾害。因此急需除险加固。 2001年3月省水利厅组织水利部、淮委、黄委和水库管理局等单位组成专家组,对白沙水库进行安全鉴定,鉴定意见为:“白沙水库大坝现有防洪标准不足千年,属危险水库,急需进行除险加固。建议采取工程措施提高抗御洪水标准以满足国标《防洪标准》要求,对溢洪道混凝土建筑物和金属结构进一步进行检测。进一步补充完善观测设施,加强观测工作。在未进行除险加固前,水库管理单位应加强工程管理和工程监测,并做好超标准洪水的安全保坝措施。”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投标文件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 投标文件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项目名称:湖南省邵阳县张家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勘察与设计项目 招标编号: 技术标书 投标时间:2014年2月11日 1 对本工程认识 工程概况 张家冲水库位于东经104°30′、北纬25°59′、水库大坝座落在郦家坪镇栗树庙村,系资水二级支流槎江水系,距县城塘渡口56km,距邵阳县62km,有简易公路可达。 水库控制集雨面积㎡,外引㎡,坝址以上干流长,平均坡降35‰。水库正常蓄水位425.2m,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死水位,相应库容分别为1010万m3、 1168万m3、1196万m3、死库容3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 枢纽工程由主坝、溢洪道、输水低涵、副坝、副坝输水高涵、引水渠及引水隧洞组成。 主坝设计为粘土斜心墙坝,大坝坝顶高程426.99m,最大坝高33.507m,坝顶轴线长121.5m,坝顶宽6.0m,坝顶设0.8m高防浪墙。坝内坡坡比自上而下分别为1:、1:、1:、1:,在、、均设有1.5m宽的平台,外坡坡比自上而下分别为1:、1:、1:、1:、1:(棱体),在、、均设有宽1.5m的平台、平台宽2.0m。 溢洪道位于主坝左侧垭口,坐落于强风化岩石上,为宽浅式,溢流堰堰顶高程为425.2m,由进口段、控制段、一级陡坡段、二级陡坡段、消力池、泄洪渠组成,其中进

口段长15.0m,控制段长35.5m,坡降2%,一级陡坡段长(宽×高=5m×1.8m),坡降%,二级陡坡长,坡降%,消力池长14m,宽5m,下接泄洪渠,未衬砌。 灌溉输水低涵位于主坝中部,为圬工拱涵。进口底板高程、断面尺寸为×1.2m、输水能力为s,卧管取水,闸门型式为悬臂铸铁闸门,启闭设备为3t手摇绞车。刘家院副坝为均质坝,坝顶高程426.99m,最大坝高12.45m,坝顶轴线长172m,坝顶宽4.0m,坝顶高防浪墙未建成。灌溉输水高涵位于刘家院副坝中部,已损毁,具体情况不明,取水设施未建成。王家皂副坝设计为均质坝,未建成。 引水渠共5条,总长为,分别是地田冲、蔡家田、城天堂、付家坪、刘家院引水渠。外引集雨面积为㎡。引水隧洞共2条,总长996m,分别是喷水岩及东塘岭引水隧洞。 该工程于1964年动工兴建为小(Ⅰ)型水库,坝高20.6m,蓄水量万m3。1978年冬,将小(Ⅰ)型水库扩建改造,主坝设计坝高34.46m,设计坝顶高程427.943m,由于沉陷,实际坝顶高程426.80m,坝高。水库扩建后,由于水源问题,一直未正式批文升级。1986年3月,打通了栗树庙岩溶水入库,年增水量万m3。1995年10月,打通了东塘岭岩溶水,通过引水隧道引入已建的城天堂引水渠入库,年引水量达万m3。湖南省水利厅于1998年6月23日正式批复,同意张家冲水库从小Ⅰ型水库级为中型。 工程任务 任务篇章: (1)综合说明 (2)水文 (3)工程地质 (4)除险加固设计 (5)工程管理

溢洪道的设计电子教案

溢洪道的设计

2012年8月 目录 1 设计目的和要求 (1) 2设计资料 (1) 2.1 工程概况 (1) 2.2 基本资料 (1) 2.2.1 气象 (1) 2.2.2 洪水 (2) 2.2.3 地质 (2)

2.2.4 其他 (2) 3 工程设计 (2) 3.1 工程布置 (2) 3.1.1枢纽的等别、溢洪道级别及洪水设计标准 (2) 3.1.2溢洪道的位置、型式及组成 (3) 3.2 溢洪道的型式及尺寸 (6) 3.2.1进口段 (6) 3.2.2控制段 (6) 3.2.3 泄槽段 (7) 3.2.4消能段 (8) 3.2.5 尾水渠 (8) 4 设计计算 (8) 4.1水力计算 (8) 4.1.1过流能力的计算 (8) 4.1.2泄槽水面线计算 (8) 4.1.3消能防冲计算 (12) 4.1.4渗流计算 (13) 4.2 控制段稳定计算 (13) 4.2.1计算公式: (13) 4.2.2荷载组合: (14) 4.2.3列表计算: (14) 4.2.4计算结果 (18)

1 设计目的和要求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了解并掌握实际水利工程的设计内容、方法和步骤,巩固专业课、技术基础课及基础课所学的知识,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编写设计书、绘图的能力和技巧,培养查阅文献及规范的能力。 要求每个学生对设计内容中的各个环节做出系统的个人成果。每个人必须编写完整的课程设计成果。说明书简明扼要、条理清楚,计算方法得当、结果准确,设计方案合理可行,水工图纸布局合理、线条标注规范、图面整洁,能正确反应设计意图。 2设计资料 2.1 工程概况 吴岭水库枢纽工程位于汉北河支流东河上,坝址在湖北省某县境内,距县城22km。水库控制东河上流余家嘴、斋婆店两条主要河流,河道平均坡度为3‰。水库坝址以上乘雨面积102km2。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020.9mm。水库总库 容7220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城镇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吴岭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副坝1、副坝2、正常溢洪道、东输水管、西输水管及灌区工程等组成。 2.2 基本资料 2.2.1 气象 本流域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6℃,极端最高气温41℃(1971年7月),极端最低气温-10℃(1995年1月),多年平均最大风速78级(17.32m/s),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030h,全年无霜期平均长达254d。多年平均降雨量1020.9mm(统计到期1998年),东河流域洪水来自暴雨,汛期为每年的410月。

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

目录 水库工程特性表 1综合说明7 1.1绪言7 1.2水文10 1.3工程地质11 1.4安全鉴定主要结论12 1.5工程任务和规模13 1.6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17 1.7机电及金属结构20 1.8施工组织设计20 1.9水库淹没处理及工程永久占地20 1.10环境保护设计21 1.11工程管理21 1.12工程投资概算22 1.13经济评价22 2水文24 2.1流域概况24 2.2水文气象特征24 2.3水文基本资料24 2.4洪水25 2.5泥沙36 3 工程地质37 3.1概述37 3.2工程地质情况37 3.3水文条件39 3.4大坝稳定性评价39

3.5结论及建议40 4 工程任务和规模41 4.1概述41 4.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43 4.3工程建设任务及内容45 4.4工程建设规模48 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50 5.1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50 5.2设计依据50 5.3除险加固前大坝安全复核结论51 5.4工程总体布置52 5.5大坝工程设计52 5.6溢洪道工程改造设计62 5.7放水涵洞工程设计72 5.8水库管理房及防汛道路工程设计73 5.9除险加固后大坝安全复核73 6机电及金属结构98 7施工组织设计99 7.1施工条件99 7.2施工导流99 7.3工程主要施工方法101 7.4施工总体布置106 7.5施工总进度106 7.6主要技术供应107 8水库淹没处理及工程永久占地108 8.1水库淹没处理108 8.2工程永久占地108

9环境保护设计109 9.1设计依据109 9.2环境影响评价109 9.3环境保护措施110 9.4工程水土保持设计112 9.5环境监测113 9.6环境保护投资估算114 9.7环境保护管理114 10工程管理115 10.1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115 10.2工程管理范围和管理办法115 10.3工程管理设施建设116 10.4工程管理运用116 10.5管理费用117 11工程投资概算118 11.1编制依据118 11.2编制说明118 11.3工程总投资121 11.4工程投资概算表122 12 经济评价123 12.1概述123 12.2经济评价依据123 12.3国民经济评价123 12.4综合评价125 附件:1、《×××××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 2、×××××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图纸

小型水库溢洪道病害分析及处理探讨

小型水库溢洪道病害分析及处理探讨 摘要:溢洪道是水库枢纽中的重要建筑物,是洪水期间保证水库安全的重要设施。笔者通过对小型水库溢洪道的一些常见病害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对水库溢洪道病害处理的措施。 关键词:小型水库;溢洪道;病害分析;处理措施 小型水库多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三边”(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和“四不清”(来水量不清、流域面积不清、库容不清、基础不清)很普遍,技术含量低,防洪标准低,大坝形体单薄,结构不安全。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小型水库坝体裂缝、渗漏,溢洪道和输水道塌陷、堵塞、泄洪能力不足,闸门启闭不灵活等工程问题普遍存在,有些还相当严重。许多小水库位于深山中,处于“无防汛抢险道路、无通信预警手段、无防汛抢险物料”的“三无”状态。还有许多小水库实行了承包、租赁、拍卖使用权等形式的改革,但有些承包、租赁给个人时没有明确工程管理维护责任,导致水库工程长期疏于管理、老化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正是基于小型水库普遍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小水库的治理力度。 溢洪道是水库枢纽中的重要建筑物,是洪水期间保证水库安全的重要设施,是用来宣泄规划库容所不能容纳的洪水、保证坝体安全的开敞式或带有胸墙进水口的溢流泄水建筑物。 1 溢洪道常见病害分析 在工程实践中,小型水库的溢洪道存在不少共性的问题,大致归纳如下。 1.1小型水库由于受建设时期施工条件、建设资金等的限制,其设计采用的洪水标准往往偏低,溢洪道设计尺寸偏小,再加上周边岩体风化坍落,往往造成泄流能力不足,因而不能保证安全泄洪。 1.2在布置上,有些工程设计的溢洪道进出口段离坝身太近,由于几十年的运行,进口段的护砌出现裂缝,泄洪时一旦发生冲蚀现象,将危及坝肩安全;有些设计的陡槽末端与坝脚紧贴,假如发生横流冲刷,更易危及坝脚安全。 1.3有的溢洪道平面弯道半径过大和收缩过剧,对泄流十分不利。在溢洪道陡坡段布置弯道时,由于弯道流态、流势剧烈变化,导致二岸产生水面差,这时凹岸水面壅高,并在下游衔接的平直段内产生折冲水流,大大影响泄流能力和消能效果。另外陡坡段或缓流段的过剧收缩,也会发生显著的壅水和流态变化,并对溢洪道衬砌造成冲击。 1.4溢洪道纵横剖面及平面布置设计不当,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陡坡比降过陡。部分溢洪道布置在非岩性山坡上,其底部未做有效的反滤衬砌,致使渗水后易产生滑坡。在横断面设计中,有些工程对两侧山坡开挖坡度注重不够,有的过陡,

水库溢洪道泄洪闸设计说明

水库溢洪道泄洪闸设计 1工程概况 (5) 1.1 水库建设过程 (7) 1.2水库目前存在问题 (7) 2水文 (8) 2.1流域概况 (8) 2.2年径流复核成果 (9) 2.3设计洪水复核成果 (10) 2.4非汛期设计洪水 (11) 3工程地质 (11) 4除险加固任务和规模 (12) 4.1 除险加固任务 (12) 4.2除险加固洪水标准 (13) 5.溢洪道泄洪闸设计 (13) 5.1方案的说明 (13) 5.2方案比较 (14) 5.3设计基本资料 ......................................................... 1 5 5.4溢洪道轴线选择 (16)

5.5溢洪道工程布置 ....................................................... 1 6 5.6水力设计 ............................................................ 1 8 5.7溢洪道防渗与排水设计 (22) 5.8稳定计算 (23) 6施工组织设计 (28) 6.1施工条件 (28) 6.2施工导流 (28) 6.3主体工程施工 (29) 6.4 施工交通运输 (30) 6.5施工工厂设施 (30) 6.6 施工总布置 (31) 结论 (33)

1 工程概况 白沙水库位于淮河流域沙颖河上游,坝址位于河南省禹州市与登封市交界的白沙村以北300m 处。是50 年代初治淮早期我省兴建的大型水库之一,当时水库的设计洪水标准为100 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 年一遇。设计水位233.8m ,校核水位235.3m ,总库容2.95 亿m 3。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985km 2,占颖河流域面积 7230km 2的13.6% ,占颖河山丘区流域面积1900km 2的51.8% ,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工业供水、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枢纽工程。水库位置见图 1.1- 1 。 1978 年水电部颁发了《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 陵区部分)SDJ12 —78,根据该规定白沙水库正常运用洪水标准应为500?100年一遇,非常运用洪水标准如失事后对下游不致造成较大灾害的其下限值为2000 年一遇,如果失事后对下游将造成较大灾害的大型水库应以可能最大洪水作为非常运用洪水标准。1990 年水利、能源部对SDJ12 —78 又颁发了补充规定,根据该规定将白沙水库的校核洪水标准由可能最大洪水改为2000 年一遇。1994 年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防洪标准》 (GB50201 —94 )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根据该标准白沙水库设计洪水标准应为500 ?100 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应为5000 ?2000 年一遇。我省大部分大型水库,根据以上国家颁发的洪水标准、结合各水库的具体情况,经历20 余年基本进行了除险加固,提高了水库安全标准。已完成的有鸭河口、宿鸭湖、鲇鱼山、孤石滩、彰武、南海等水库,正在实施的有白龟山水库和昭平台水库。 该工程1951 年开工,1953 年竣工。由于当时形势的需要和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存在诸多问题。1956 年进行了扩建加固。 2001 年3 月对水库安全标准进行复核,1000 年一遇洪水位为235.51m ,2000 年一遇洪水位为236.29m ,而目前白沙水库允许的最高水位235.13m 。因此,白沙水库现有安全标准不足1000 年一遇,尚未达到国家《防洪标准》 ( GB5020 1 -94 ) 5000 年~2000 年一遇的下限。由于白沙水库在沙颖河流域防洪调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事关禹州市、京广铁路和京深公路的安危,一旦失事,将对禹州市、襄城、临颖、许昌和郾城等县市造成严重的洪水灾害。因此急需除险加固。 2001 年3 月河南省水利厅组织水利部、淮委、黄委和水库管理局等单位组成专家组,对白沙水库进行安全鉴定,鉴定意见为:“白沙水库大坝现有防洪标准不足千年,属危险水库,急需进行除险加固。建议采取工程措施提高抗御洪水标准以满足国标《防洪标准》要求,对溢洪道混凝土建筑物和金属结构进一步进行检测。进一步补充完善观测设施,加强观测工作。在未进行除险加固前,水库管理单位应加强工程管理和工程监测,并做好超标准洪水的安全保坝措施。”

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导则

湖南省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 程 初步设计导则 湖南省水利厅建管处

目录(暂未改) 一、水文 (1) 二、地质 (12) 三、除险加固设计 (17) 四、施工组织设计 (22) 五、工程概算 (24) 六、经济评价 (37)

总则 1、为认真搞好我省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工作,特制定本导则。 2、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应针对安全鉴定(或安全核定)阶段所提出的各项病险问题,作出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 3、对于坝高在20米及以上、地质构造较复杂的小(2)型 水库,应进行必要的地质勘探试验工作。对于坝高在20米以下、地质构造较简单的小(2)型病险水库,可由地质人员进行查勘,提出地质报告。 4、在除险加固设计工作中,首先要认真作坝址和库区的测理工作,复核大坝控制流域面积和水库库容曲线。 5、我省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的设计,除应参照本导则外,还应符合现行国爱、水利水电行业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一、水文 1 水文 1.1 流域概况 简述水库所在地理位置,地理坐标,所属河系;坝址控制流域面积,流域地貌特征,植被情况;流域内水利工程情况及水库有无外引,如有外引,要说明外引水源及渠道情况。 特别要注意复核坝址控制流域面积和水库库容曲线,对于喀什特地区还有调查清楚是否有相邻区域汇入的地下水。 1.2 气象 收集邻近气象台(站)的气象观测资料,主要是降雨、风速(特别是最大风速多年平均值)、气温等。简要叙述流域暴雨特性。 1.3 径流 方法之一是用水库所在位置地理坐标查水资源成果中的径流深等值线图,用多年平均径流深计算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方法二是用水库自身雨量观测资料或借用下垫面条件相似的就近雨量站的雨量资料及当地水利部门分析的径流系数计算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 1.4 设计洪水复核 小(2)型水库一般无实测洪水资料,洪水复核可用《湖南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1984年版)由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溢洪道设计

某水库溢洪道设计 一、设计方案理论论证 某水库由于当年的条件限制,所以工程质量较差,加之近40年的运行,反复冻融破坏,结构、设备老化,水库诸多隐患,水库经专家鉴定,评价为:溢洪道无底板,右侧边墙短,破坏严重,安全评定为C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对溢洪道进行计算和设计。该工程中河岸式溢洪道由引水渠、控制段、泄槽、出口消能和尾水渠等部分组成。 (一)、溢洪道水力计算 由正常、设计、校核洪水位时所对应的下泄流量查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可得出下表。 溢洪道开挖后,为减轻糙率和防止冲刷,需进行衬砌,糙率取n=0.016。 溢洪道为3级建筑物,按10年一遇设计,20年一遇校核的洪水标准。 (二)、进水渠的设计 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进水渠的布置应依照以下原则:选择有利的地形、地质条件;在选择轴线方向时,应使进水顺畅。 进水渠是将水流平顺引至溢流堰前。进水渠的地基为土基,故采用梯形断面;底坡为平底坡,边坡采用m=0.5。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进水渠设计流速宜采用3~5m/s,渠内流速取υ=3.0m/s,渠底宽度大于堰宽,渠底高程是18.259m。 进水渠断面拟定尺寸,具体计算见表1-2。 表1-2 进水渠断面尺寸计算表 - 1 -

- 2 - 由计算可以拟定引渠底宽B=10 m (为了安全),引渠长L=10m 。 (二)、控制段的设计 控制段也叫溢流堰段,控制段包括溢流堰及两侧连接建筑物,其作用是控制泄流能力。本工程是以灌溉为主的小型工程,溢洪道轴线处地形较好,岩石坚硬,开敞式溢流堰有较大的超泄能力,故堰型选用开敞式宽顶堰,断面为矩形。顶部高程与正常蓄水位齐平,为18.80m 。堰厚δ拟为8米(2.5H<δ<10H )。堰宽由流量方程求得,具体计算见表1-3。 表1-3 堰宽计算表 (忽略行近水头υ2/2g) 由计算知,控制堰宽取b=15m 为宜。 (三)、泄槽的设计及水力计算 泄槽设计时要根据地形、地质、水流条件、与经济等因素合理确定其形式和尺寸。泄槽是渲泄过堰洪水的,槽底布置在基岩上,断面必须为挖方,且要工程量最小,坡度不宜太陡。为适应地形、地质条件,泄槽分收缩段(收缩角θ≦11.25°)和泄槽段,采用均一坡度023.0=i ,拟断面为矩形。 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附录A 中的泄槽水力计算规范,泄槽边墙收缩段角度可按经验公式v r k h g F k tg ?=?= 1 θ 计算。本工程拟定收缩段收缩角θ=6°,首端底宽与控制堰同宽b 1=15m,末端底宽b 2拟为8m ,断面取为矩形,则渐变段长 m tg b b L 30.3322 11=-= θ,取整则L 1为35m ,底坡i=0.023。 泄槽段上接收缩段,拟断面为矩形,宽b=8m ,长L 2为65m ,底坡和收缩段相同 023.0=i 。 (四)、出口消能 溢洪道出口段为冲沟,岩石比较坚硬,离大坝较远,采用挑流消能,水流冲刷不会危及大坝安全。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1.综合说明 1.1概述 1.1.1工程概况 XX水库位于沅水一级支流怡溪上游,XX县XX乡XX村,坝址地理位置坐标为北纬28°28′,东经111°36′之间。距XX县城45km,汽车可直达坝址,交通较方便。 该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鱼的小(二)型水库工程。水库大坝控制集雨面积0.78km2,坝址以上干流长度1.2km,干流平均坡降32.6‰。坝型为均质坝,最大坝高18m。水库正常蓄水位318.00m,正常库容76.31万m3。校核洪水位318.56m,总库容81.8万m3。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灌溉输水管涵等建筑物组成。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灌溉涵管等建筑物组成,主要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该水库工程始建于1958年10月,1960年12月投入运行,属小(二)型水库。 大坝为均质坝,大坝坝顶高程320.00m,坝顶宽度3.5m,坝顶轴线长132m。大坝下游坡在高程314.30 m设总宽度为6.9m的乡级公路一条,在305.5m设一道2.7m宽的马道。坡比从上至下分别为1:2.23、1 :1.77、1:1.94,下游无排水棱体。大坝上游坡比为1:2.53。 XX水库未设溢洪道。 灌溉输水管涵设在左岸坝体内。输水涵为浆砌石方涵型,断面尺寸为0.7×0.5m,涵管进口底板高程302.6m,长85m。涵管底板坡降1/100,最大放水流量0.3m3/s。1.1.2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坝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大坝坝基存在渗漏;水库建设时未设计溢洪道,不满足防洪要求;输水涵管存在大量的纵向裂缝,伸缩缝拉裂,渗漏日益严重,对涵管周边填土产生破坏、危及坝体安全;大坝无观测、监测设施;防汛设施不配套,无雨水情监测设备,防汛通讯手段单一,防汛公路狭窄不平,行车困难,不满足防汛抢险要求;管理所缺少工作人员和所需的工作设施,管理制度不健全;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导则

浙江省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导则 目次 1 总则 1 2 综合说明 1 3 水文 2 4 工程地质 2 5 加固设计 3 6 施工组织设计 4 7 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设计 5 8 工程管理设计 5 9 设计概算 5 10 结论与建议 6 11 附图 6 附录A:工程特征表 条文说明 附:相关设计规范 1 总则 1.1 为规范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的内容,提高编制质量,特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斜体黑字部分为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必要内容)。根据工程特点,初步设计报告可有所取舍和侧重;不涉及的,可以直接简略。 1.3 初步设计在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或安全鉴定,余同)的基础上,按有关规程、规范和本导则进行编制。 1.4 编制初步设计报告时,应认真复核、充分利用工程已有的资料,并根据加固工程设计要求补做必要的勘察、试验、调查工作,取得可靠的基础资料。安全技术认定报告中的有关参数,经设计分析确认后,可作为初步设计的依据。 1.5 初步设计应根据安全技术认定阶段查明的工程问题做出相应的加固设计。加固方案应有分析论证,有多方案比较,并有明确的结论意见;比较方案和选定方案应有分析计算和相应图件,文字简明扼要,图件完整清晰。工程方案应安全可靠,技术先进适用;选用新技术时,应进行专门论证。 1.6 初步设计报告附件包括以下各项: 1 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报告书。 2 设计图纸。 3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 其它专题报告。 1.7 设计文件应汇编成册。 1.8 初步设计报告应按本导则第2章至第11章规定进行编制,将“综合说明”列为第一章,依次编排。 2 综合说明 2.1 水库基本概况 1 简述工程地理位置、水系、水文气象要素特征值。 2 简述水库建设过程。 3 简述加固前工程任务、规模及各项特征值。 4 简述加固前主要建筑物布置及结构型式。 2.2 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简述水库存在的问题及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结论,阐述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2.3 除险加固的主要内容 简述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2.4 工程特性表(详见附录A) 3 水文 3.1 基本资料 简述工程所在流域(或附近流域)水文测站分布、主要测站资料整编情况等;明确水库集雨面积、库容曲线。 3.2 设计暴雨 说明设计暴雨的分析方法,明确设计暴雨的计算参数;提出设计暴雨成果。 3.3 设计洪水 3.3.1 说明产、汇流计算方法,对产流和汇流计算参数进行合理性检查;提出设计洪水成果。 3.3.2 与原设计洪水成果和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阶段洪水复核成果进行比较,分析与周边水库工程设计洪水成果的协调性;对设计洪水成果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3.4 提出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计。 4 工程地质 4.1 概述 4.1.1 简述水库原施工质量及施工情况。 4.1.2 简述坝址区域地质情况。 4.1.3 概述已有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简述本阶段勘察工作内容及完成的主要勘察工作量。 4.2 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4.2.1 提出挡水建筑物(坝体、坝基)、泄水建筑物(溢洪道)、输水建筑物(坝下涵管)、等工程质量评价。 4.2.2 阐述挡水、泄水、输水等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意见,提出地质参数建议值。 4.3 天然建筑材料 简述主要天然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来源,提出建筑材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方案修订稿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一、工程概况 七沥水库位于福永街道凤凰村北面,距广深公路约三公里,集雨面积,坝址以上主流河长L=,坡降J=。七沥水库与屋山水库为上下库,七沥水库泄洪至屋山水库。本次七沥水库除险加固后属于小(1)型水库,Ⅳ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水库正常蓄水位为40m,相应库容万m3,设计洪水位,相应库容万m3,校核洪水位,相应水库总库容万m3。本次除险加固工程内容主要是对主坝、副坝的加固,拆除原防浪墙,新建砼防浪墙;启闭机房拆除重建;完善安全监测设施,增加量水堰、蒸发皿、雨量计、自记水位计等监测设施;对引水渠进行整治;变配工程等。 二、安全施工及其保证措施 安全目标 结合本工程特点和我公司多个工程的实践,特拟订本合同施工安全保护管理目标:“四无一杜绝”和“一创建”。“四无”即无工伤死亡事故,无重大机械设备事故,无交通死亡事故,无火灾、洪灾事故;“一杜绝”即杜绝重伤事故和职业病;“一创建”即创建安全文明工地。 本项目的安全生产重点 按本项目的工程内容、本工程的特点、难点,以及我公司在类似工程中积累的安全施工经验,所遇到的教训,本项目的安全生产重点有以下几方面: (1)施工场地安全布置; (2)填筑施工安全措施; (3)混凝土浇筑安全措施; (4)土料运输安全措施; (5)供电与电气设备安全措施; (6)防洪及安全度汛措施; (7)消防和保卫安全措施; 安全保障体系 1、组织保证 建立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项目部设置安全部负责安全管理日常工作,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名,其中安全工程师1名,专职安全员1名,班组配备兼职安全员,从组织上保证施工安全。 施工现场成立以项目经理领导下的,由安全工程师、项目部总工程师、质检师、综合管理部、工程管理部、财务合同部负责人组成的施工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各工区和部室负责人是本项目的第一安全责任者,保证全面执行各项安全保护管理制度,对本单位的安全施工负直接领导责任。各工区设一名专职安全员,专管现场安全工作。各部门设一名兼职安全员,在安全工程师的监督指导下负责本工区、本部门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各工区负责人为兼职安全员,在工区专职安全员的指导下开展班组的安全工作,对本班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全面负责,确保本班人员按照业主的规定和作业指导书、安全施工措施进行施工,不违章作业。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见图,安全员工作程序见图。

小型水库溢洪道和放水设施除险加固设计

小型水库溢洪道和放水设施除险加固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小型水库溢洪道和放水设施的除险加固设计展开了探讨,通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工程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建筑物的加固设计作了深入的分析,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水库溢洪道;放水设施;除险加固设计 引言 所谓的溢洪道,是用于宣泄规划库容所不能容纳的洪水,保证坝体安全的开敞式或带有胸墙进水口的溢流泄水建筑物,而放水设施,顾名思义,就是指水库中的排水建筑。这两者的正常运行对水库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重视水库溢洪道和放水设施的质量,并做好除险加固的设计工作,以为水库溢洪道和防水设施除险加固的施工提供帮助。 1 工程概况 某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3.84km2,坝址以上沟道长度2.38km,比降35.8‰,水库原设计总库容50万m3,有效库容40万m3,死库容10万m3,现已淤积18万m3,有效库容为32万m3。大坝原设计为均质土坝,坝高28m,坝顶长130m。正常水位100m,设计洪水位101.13m,校核洪水位102.11m,死水位88.5m,是一座以农田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林业等功能的Ⅴ等小(Ⅱ)型水库。该水库始建于1970年,1975年建成并蓄水运行。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84km2,坝址以上沟道长度2.38km,比降35.8‰,水库坝址以上流域地形由两部分组成,。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根据水库淤积量及淤积年限计算,多年平均输沙模数达3480t/km2。水库位处的沟谷下切严重,切割深度50m~70m,沟道狭窄,呈“V”型沟,沟底宽10m~30m,斜坡坡度在25°~55°,坡体较稳定。 2 工程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水库监测资料分析、现场安全检查、工程质量监测及地质勘查等综合考量,水库主要建筑物存在以下问题: (1)坝体:坝体工程基本完整,但是迎水坡风浪冲刷淘空严重;背水坡杂草丛生,坡面不平整,左坝肩放水洞出口以下出现30m2塌坑一处。 (2)溢洪道:溢洪道建筑物损坏达70%,严重堵塞,行洪不畅。施工缝杂草丛生,底板大面积毁坏,而且溢洪道进口已成为右岸村民行走的道路,滑落泥土严重阻塞了溢洪道行洪的畅通。 (3)放水设施:卧管损毁达90%,且现在的卧管全为砖砌,严重影响了大坝蓄水。坝后灌溉渠道的衬砌已有部分毁坏及断裂,从放水洞出来的水经过很短的一段灌溉渠后直接从断开处下落至坝体背水面,影响坝体安全。 (4)管理设施及防汛设施:水库原管理房已被当地政府拆除。目前,仅有养殖户的两间简易房,无法满足水库管理需要。管理人员不足,资金困难,管理工作粗放,大坝观测工作没有开展。水库无管理站房和防汛设施,无照明线路,通信设备,抢修道路不畅。 (5)现仅有2m宽的上坝土路,未硬化,坡陡弯急,防汛抢险重型车辆无法到达坝顶,严重影响防汛抢险工作的开展。 3 主要建筑物加固设计 3.1 大坝加固设计 设计对迎水坡坡面进行干砌石砌护,厚度30cm,自上而下坡比为1:2.52、

水库溢洪道的设计

水库溢洪道的设计分析与探讨 【摘要】溢洪道的设计和布置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水库的安全,而且关系到整个工程造价。土石坝一般中小型溢洪道,约占水库枢纽工程造价的25~30%及劳动力的25%,故溢洪道合理的布局和选型,在水库工程设计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土石坝;水库溢洪道;问题 溢洪道的设计和布置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水库的安全,而且关系到整个工程造价。土石坝一般中小型溢洪道,约占水库枢纽工程造价的25~30%及劳动力的25%,故溢洪道合理的布局和选型,在水库工程设计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1. 常见问题 1.1溢洪道是洪水期间保证水库安全的重要设施,中小型水库由于受工程造价的限制,其设计采用的洪水标准往往偏低、选用洪水数据(洪峰、洪量)偏小,因而必然带来溢洪道设计尺寸偏小,再加上周边岩体风化坍落,往往造成泄流能力不足,因而不能保证安全泄洪。 1.2在布置上,某些工程设计的溢洪道其进出口段离坝身太近,坝肩与溢洪道之间仅有单薄的山脊相隔。进口段如未进行有效的护砌,泄洪时一旦发生冲蚀现象,将危及坝肩安全,有些设计的陡槽末端与坝脚紧贴,如果发生横流冲刷,更易危及坝脚安全,因此这二种情况均对大坝的运行安全十分不利。

1.3溢洪道设计的平面弯道半径过大和收缩过剧,对泄流十分不利。特别在溢洪道陡坡段布置有弯道时,由于弯道流态、流势剧烈变化,导致二岸产生了水面差,这时凹岸水面壅高,并在下游衔接的平直段内产生折冲水流,大大影响了泄流能力和消能效果。另外陡坡段或缓流段的过剧收缩,也会发生显著的壅水和流态变化,并对溢洪道衬砌造成冲击,如砌护过高会增加投资,砌护过低了又不安全。 1.4溢洪道纵横剖面及平面布置设计不当,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陡坡设计比降过陡。部分溢洪道布置在非岩性山坡上,其底部未做有效的反滤衬砌,致使渗水后易产生滑坡;结构上也不稳定。在横断面设计中,有些工程对两侧山坡开挖坡度注意不够,有的过陡,加上衬砌厚度偏薄,不能满足抗滑抗倾稳定,也易造成坍方和滑坡;平面布置上,存在着上下游断面连接不配套,形成“瓶颈”现象,从而影响了泄洪能力;此外溢洪道末端与河道衔接部分注意不够,导致有的末端高出河床很多,有的末端未做砌护处理,常造成严重冲刷,并向上延伸,直至整个建筑物破坏。 1.5现有水力设计方法尚不够完善,如溢洪道进口布置有引洪平流段的情况下,由于水力计算中忽略了平流段时进口水位的壅高(即水头损失)。而实际壅高有时较大,不可忽视。有些设计对溢洪道的消能工的设计考虑不够充分,或者型式选择不当,导致消力墙长度和深度均不能满足需要,消能不够充分,致使下游河段发生严重

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整治初步设计

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整治初步设计

前言 XX市XX区XX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二)型水利工程。水库总库容12.0万m3,有效库容10.05万m3,死库容1.0万m3。设计灌溉面积0.07万亩,已实现灌溉面积0.036亩。 在5.12特大地震和余震的影响,大坝、溢洪道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震损,经专家认定,确认该水库为病险水库,建议尽快对枢纽进行加固完善。 我队受XX市XX区水务农机局委托,根据四川省水利抗震救灾指挥部《关于开展5.12特大地震震损水库灾后除险加固设计工作的通知》(川水指传〔2008〕6月14日)的要求,按GB 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和2008年6月出台的〔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确定该水库所在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按照《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印发震损水库除险加固编制大纲及若干技术问题的通知》要求,对震后的XX区XX水库枢纽进行除险加固设计,并于2009年2月编制完成了《XX市XX水库枢纽震后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和相关设计附件。

1 综合说明 1.1枢纽工程现状 XX水库位于XX市XX区晋贤乡保民村五社境内的烂田湾,坝址地理坐标东经105°54′20″,北纬32°12′45″,距晋贤乡10公里。属嘉陵江流域二级支流柏林一级支流张家河上游,是XX区境内的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利枢纽工程。 工程于1996年动工修建,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和放水设施等工程组成,等别属五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为0.09km2,总库容为12.0万m3,兴利库容10.05万m3,设计灌溉面积0.07万亩,实际灌面0.036万亩。 1.1.1大坝工程现状 工程于1996年4月完成枢纽工程,大坝为均质坝,最大坝高11.70m,坝顶长116m,坝顶宽3.0m;上游坝坡坡比为1: 1.62,内坡土质坝坡,运行30多年,大坝内坡冲刷严重,内坡于2009年8月份滑坡,滑坡体位于大坝中央,距右坝端约15m,滑坡体长80m,内坡沉陷,无护坡体,堆石体高3.6m,坡比为1:1。下游坝坡比为1:1.75 ,1:1.8,1:3.0。大坝外坡有草皮生长,下游坡马道宽1.5m,外形较规则,坝下游坡脚处未做堆石体护脚。现大坝无位移沉降和渗流观测设施。 1.1. 2溢洪道工程现状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岸砂页岩基础上,为开敞式正堰溢洪道,现仅为开挖的一临时毛渠,洪水直冲大坝右坝体,对水库安全已造成较大隐患。该水库防洪标准为20年设计、200年校核。现堰顶高程918.0米,堰口宽为3.0m,溢洪道长度10米,未做任何衬砌,尾端无消能设施。 1.1. 3放水设施工程现状

论述水库溢洪道泄洪安全的设计要点

论述水库溢洪道泄洪安全的设计要点 1前言 溢洪道是水库枢纽的主要建筑物之一,它承担着宣泄洪水、保护工程安全的重要作用。在进行工程加固以及结构改造过程中,对于溢洪道的布局进行合理设计与调整,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水库汛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工程设计的重点。 2溢洪道布置基本要求 溢洪道设计应符合SL253-2000(或DL/T5166-2002)《溢洪道设计规范》的要求。河岸式溢洪道布置可包括进水渠、控制段、泄槽、消能防冲设施及出水渠。溢洪道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工程特点、枢纽布置、坝型、施工及运用条件、经济指标等综合因素进行全面考虑。溢洪道布置应结合枢纽总体布置全面考虑,避免泄洪、发电、航运及灌溉等建筑物在布置上的相互干扰。溢洪道的泄量、溢流前缘总宽度及堰顶(或闸底板)高程等应根据的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当设有正常、非常溢洪道时,正常溢洪道的泄洪能力,不应小于设计洪水标准下所要求的泄量。正常溢洪道在布置和运用上可分为主、副溢洪道,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枢纽布置、坝型、洪水特性及对下游的影响等因素研究确定。溢洪道的位置应选择有利的地形和地质条

件布置在岸边或垭口,并宜避免开挖而形成高边坡。溢洪道应布置在稳定的地基上,并应充分注意建库后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对建筑物及边坡稳定的不利影响。溢洪道进、出口的布置,应使水流顺畅,溢洪道轴线宜取直线,如需转弯时,宜在进水渠或出水渠段内设置弯道。当溢洪道靠近坝肩布置时,其布置及泄流不得影响坝肩及岸坡的稳定。在土石坝枢纽中,当溢洪道靠近坝肩时,与大坝连接的接头、导墙、泄槽边墙等必须安全可靠。溢洪道的闸门启闭设备及基础抽排水设备,应设置备用电源,保证供电可靠。 3水库溢洪道泄洪安全的设计 3.1进口段 进水渠道口布置应因地制宜,使水流平顺入渠,体型宜简单。当进口布置在坝肩时,靠坝一侧应设置顺应水流的曲面导水墙,靠山一侧可开挖或衬护成规则曲面。当进口布置在垭口面临水库时,宜布置成对称或基本对称的喇叭口形式。 如果在建设溢洪道时要受地形因素的限制,必须在段内设置弯道。这条弯道一定要尽量平缓,并且在上下游衔接处与出口处远离坝尾,以免冲刷。溢洪道的坝面一般都成四边形和梯形,当水流速度<1~2s/h,砌护墙是可以不用的。但如果她与附近的建筑物在一定范围

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 1 工程概况 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项目有: (1)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包括坝身主河槽段劈裂式灌浆;大坝上、下游坝坡护坡改造;坝顶加宽和防汛道路整治;下游坝脚增设堆石排水棱体;输水洞加固;补充完善大坝观测设施等。 (2)溢洪道改造工程:包括溢洪道底板和边墙护砌,损毁部分修复。 (3)新建防汛交通桥。 (4)完善水情、雨情观测设施、通讯、管理设施等。 (5)其他工程:包括弃渣处理、水土保持工程等。 完成以上工程共需:土方开挖0.40万m3,土方回填0.87万m3,砌体拆除0.13万m3,混凝土0.11万m3,砌石0.61万m3,灌浆640m。 2 施工条件 2.1 气象、地质条件 流域内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侯因素变化明显,四季分明,干旱突出。多年平均气温为14.1℃,多年平均降水量690mm,区域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在6~9月份,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水库工程区地表水较贫乏。除汛期雨后有较大地表径流外,枯水期间仅关帝河及较大冲沟内有少量地表径流。 工程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及全新统低液限粘土等松散沉积物。具体情况分述如下: ①上更新统(Q3)低液限粘土(Q3al+pl):黄褐色、棕红色,粘粒含量较高,天然含水量较小,多呈硬塑~坚硬状,局部呈可塑~硬塑状,土质不均匀,含钙质结核,局部钙质结核富集成层。该层分布较广,厚度大。 ②全新统(Q4)低液限粘土(Q42al+pl):黄褐色,粉粒含量较

高,天然含水量较大,多呈可塑~硬塑状,局部成软塑状,土质较不均匀,局部夹有零星卵砾石,主要分布在沟谷底部表层。 ③人工填筑坝体土(Q4s):主要由黄色低液限粘土和红色低液限粘土组成,土的成份和颜色变化较大,土质不均匀,偶见钙质结核,经分层碾压而成,压实程度不一,组成大坝坝体。 .2.2 对外交通条件 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位于店乡境内。库址在淮河流域支流关河上游,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53km2。 工程对外交通:工程对外交通较好,现有公路与外部相通,路况基本良好,水库施工时可利用现有公路作为对外交通道路,对外交通运输方便。该工程施工时可利用本地的现有通讯线路及无线通讯网来满足施工期需要。 2.3 施工用水、电 施工用水:从水库内直接取水,生活用水可从附近村庄接入。 施工用电:由附近村庄接入。 3 施工场地布置 小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多,工程量大,场地分散,各项工程采取按计划分期、分批、分散存放的方式布置施工场地。 3.1 施工道路布置 小水库位于店乡的关河上游,水库坝址位于店乡小村境内,距县城15公里,工程区对外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 为方便溢洪道施工,需修建临时道路约500m。为使施工后临时道路能尽快复耕,采用土质路面,路面宽度4.5m。 坝体施工临时便道均为自下而上,随高度变化调整的施工临时便道,便道采用两坝端进出的循环回路。 3.2 料场布置 3.2.1弃渣场 工程弃渣尽可能外运,利用移挖做填,减少费用。对不能利用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