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端午节的好词讲课教案
端午节的教学教案(精选6篇)
端午节的教学教案(精选6篇)端午节的教学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的教学教案(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节的教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2、教学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手段、方法:朗读、讨论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审题导入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
(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1)出示课件:屈原万分悲愤,就在……(悲痛悲伤)(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大班关于端午节的语言教案(精选12篇)
大班关于端午节的语言教案(精选12篇)大班关于端午节的语言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关于端午节的语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端午节的语言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活动准备:1.挂图30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2.ppt,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
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活动过程:1.了解端午节有关物品。
师:(教师出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幼:粽子,龙舟(船),香袋、师: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师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幼:水/酒、师:图片中的东西一起复述一遍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到的?幼:见过。
家里,商店里师:现在,我们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这些物品,那小朋友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在哪个节日里要用到的吗?幼:端午节师: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说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呢?幼:我爸爸/我妈妈给我讲的。
师:小朋友们很认真,把爸爸,妈妈告诉你们的节日记下来了。
没有错,这些东西呢,都要在端午节用的。
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告诉老师,端午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幼:6月6日(公历) 五月初五(农历)(给幼儿分析公历,农历)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幼:屈原、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著名的诗人有关。
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听听屈原的故事师:端午节和谁有关?幼:屈原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现在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幼:屈原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过端午节;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人们要纪念他啊?幼:人好,死了,爱国家(表达了人们对屈原怎样的感情)师:因为屈原爱自己的国家,他听到自己国家灭亡了,心里很难受,跳进了汨罗江,小朋友们说屈原怎么样啊?幼:很伟大师:屈原很伟大,当时人们听到屈原死的消息,他们怎么做的?幼:划小船,拿粽子、鸡蛋、把雄黄酒倒进江里。
端午节大班语言讲述活动教案通用
端午节大班语言讲述活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传统文化节日》,详细内容围绕端午节的起源、习俗以及与端午节相关的民间故事进行讲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讲述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端午节民间故事的讲述。
重点:端午节的起源、习俗以及与之相关的民间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粽子模型、艾叶、雄黄、香囊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端午节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端午节的相关习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1)教师讲述端午节的起源,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
(2)通过PPT和挂图,展示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包粽子、挂艾叶、佩香囊等。
3. 讲解与端午节相关的民间故事:(1)教师讲述屈原投江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端午节的意义。
(2)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端午节民间故事。
4. 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包粽子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制作香囊,让学生体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5. 例题讲解:(1)请学生讲述屈原投江的故事。
(2)讨论:为什么我们要过端午节?6.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画一幅与端午节相关的画。
(2)编写一个关于端午节的短剧,进行表演。
七、板书设计1. 端午节2. 内容:(1)端午节的起源(2)端午节的习俗(3)端午节的民间故事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以端午节为题材,编写一篇短文。
(2)制作一个端午节手抄报。
2. 答案:(1)短文:描述端午节的起源、习俗以及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2)手抄报:包括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图片和自己的感悟。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民间故事。
端午节说课材料及教案
端午节说课材料及教案一、说课材料1. 教学主题:端午节2.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来历:屈原投江、伍子胥避祸、曹娥救父等。
(2)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戴香囊等。
(3) 端午节的特色:地域差异、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等。
4.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
(2) 参考资料:端午节相关故事、诗歌、民俗资料等。
(3)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音频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简要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2) 能够理解并运用相关的词汇和句型描述端午节。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搜集和整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3) 通过角色扮演、讲故事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2) 能够运用相关的词汇和句型描述端午节。
2. 教学难点:(1) 对端午节背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2) 学生口语表达和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
(2) 教师简要介绍端午节的来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 学生分组搜集和整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
(2) 各组汇报搜集到的资料,分享端午节的知识。
3. 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特点。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4. 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讲解端午节。
(2) 各组展示表演,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反馈。
(2) 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端午节》教案(精品7篇)
《端午节》教案(精品7篇)《端午节》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吃过粽子吗?粽子什么样子?吃起来味道如何?2、板书课题,学习“端、粽”和这两个字的偏旁。
二、认读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2、学生认读生字。
三、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分节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总会”说明了什么?2、“盼着”又说明了什么?五、学写生字“午、节、叶、米、分”1、观察字形结构。
2、师范写生书空。
3、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齐读、开火车读词语。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端午节》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1篇)
《端午节》教学设计《端午节》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节》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过端午节时举行端午诗会、赛龙舟、包粽子比赛等文化活动。
2、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教师的准备:粽子叶、糯米、毛线;相关视频。
学生的准备:查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过端午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俗。
通过上个阶段的学习,我们已经分小组收集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现在就各小队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和实践成果吧。
二、展示与活动(一)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端午节。
1、诗歌分享。
下面有请林琳这一小组上台来汇报他们收集到的关于端午的诗歌。
生:端午节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就有迹可循。
以下是我们小组收集到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生用幻灯片展示,配乐展示读。
)2、简介端午节的由来。
师:从刚才的诗歌中,我们已经可以大概知晓端午的由来,哪一个小组负责搜集这个方面的资料?请你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生: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
流传最广的是源于纪念屈原。
(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小组成员之一绘声绘色的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忠臣屈原倡议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
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成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身亡。
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痛苦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打捞他的身躯,有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江河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
七年级语文上册《十一端午日》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课文朗读等活动中,体验课文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整理一份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及其文化寓意的资料,要求图文并茂,不少于500字。通过此项作业,学生能够加深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认识,并锻炼自己的信息整理和表达能力。
2.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段落,进行仿写练习。要求运用至少两种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尝试表达出自己对端午节情感的理解。此作业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课文《十一端午日》中的生字词、文学常识及修辞手法;难点是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对于生字词和文学常识的掌握,需要通过反复的认读、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修辞手法的分析,应结合具体语境,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并能学以致用。
-通过提问、学生总结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5.课后作业:
-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如生字词练习、课文段落赏析、端午节短文创作等,巩固课堂所学。
-鼓励学生开展课后研究,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背景,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此外,我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思考、提问,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豪感。
幼儿园端午节讲解语言教案大班
幼儿园端午节讲解语言教案大班幼儿园端午节讲解语言教案大班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2.学习诗歌《端午节》;3.掌握表达端午节相关知识的语言;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学习诗歌《端午节》。
难点:运用清晰的语言描述端午节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准备1.PPT展示幻灯片;2.诗歌《端午节》;3.相关绘本。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节日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节日氛围;2.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端午节的场景。
二、课堂教学1.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a. 赛龙舟:讲解龙舟的形状和颜色,解释由来,展示竞赛现场;b. 粽子:讲解粽子的制作方法和包装样式;c. 花炮:讲解花炮的种类和燃放方式;d. 雄黄酒:提到酒的名字,解释酒的用途;e. 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及其重要性。
2.学习诗歌《端午节》a. 教师在屏幕上展示诗歌《端午节》的内容,让学生阅读诗歌;b. 聆听学生的朗诵,纠正发音和语调错误;c. 调整语调和节奏,使整体感性韵律愉悦。
三、演练环节通过提问和答题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1.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a. 什么是赛龙舟?b. 为什么要吃粽子?c. 花炮燃放的方式和大家应该如何注意安全?d. 雄黄酒不能多喝,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2.学习诗歌《端午节》a. 诗歌的节奏是怎样的?b. 诗歌中有哪些词语表达出了端午节的特色?c. 听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想到什么?四、总结1.提醒学生端午节期间注意安全;2.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制作粽子,花样独具,尝试不同口味;3.总结该节日的重要意义,表达祝愿。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2.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课文的情感和意义;3.学生能够清晰表达端午节的相关知识。
端午节授课教案(精选8篇)
端午节授课教案端午节授课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授课教案(精选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授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2、引导学生珍惜并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热爱祖国。
3、锻炼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辩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自己调查走访,查阅资料。
2、小组活动中的合作交流。
三、教学准备:分小组搜集并整理资料,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二)活动一:端午说由来1、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别称吗?(分小组汇报成果并补充)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也很多,你都知道哪些?(学生分组交流)(三)活动二:端午讲故事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四) 活动三:端午话习俗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
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课件展示:赛龙舟)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4、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
(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5、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
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你知道吗?(学生自由交流)(五)活动四:端午颂诗词同学们都搜集了哪些与端午节相关的诗词呢?(学生交流分享)(六)活动五:谈感受,激发情感今年端午节你打算怎么过?(学生交流自己的计划。
)五、教师总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相信我们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
关于端午节的语言教案(通用15篇)
端午节的语言教案关于端午节的语言教案(通用15篇)端午节的语言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学习童谣,能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对童谣活动感兴趣。
2.迁移有关端午习俗的相关经验,尝试续编童谣,体验编编、说说、玩玩的乐趣。
活动准备:1.与端午节习俗相关的图片、实物。
2.幼儿进行过有关端午节习俗的调查。
活动过程:1.欣赏童谣,理解主要内容。
(1)交流有关端午节习俗的经验。
指导语:端午节,人们都会有些什么活动?(2)欣赏童谣《拍手歌》,理解主要内容。
指导语:①在这首童谣里,你听到了什么?②你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根据幼儿的讨论、交流情况,帮助幼儿理解“门插艾、香满堂”等。
)2.学习童谣,了解拍手游戏的玩法。
(1)尝试朗诵童谣。
(2)讨论拍手游戏的玩法,激发朗诵兴趣。
指导语:①这首童谣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叫《拍手歌》?②我们可以怎样念这首童谣呢?(引导幼儿两两结伴边对拍手边朗诵童谣。
)(3)两两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
3.迁移端午经验,尝试续编童谣。
(如:五月五,是端阳,香包带,香满堂;五月五,是端午,龙船下水人跳舞。
)4.记录并欣赏幼儿创编的童谣。
端午节的语言教案2主题来源: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主题目标: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3、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环境创设:1、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
大班端午节语言教案
大班端午节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讲述端午节的相关内容。
3、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主要习俗。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端午节的认识和感受。
2、难点理解端午节背后的文化内涵,如爱国精神等。
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讲述端午节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讨论法:组织幼儿讨论端午节的习俗,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3、展示法:展示与端午节相关的图片、实物等,帮助幼儿直观地感受端午节的氛围。
四、教学准备1、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视频、故事书等。
2、粽子、香囊、五彩线等端午节相关物品。
五、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特别的节日,你们猜猜是什么节日?(引导幼儿猜测)教师揭示答案:是端午节!端午节可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教师讲述端午节的故事,如屈原投江的故事。
提问幼儿:为什么人们要过端午节?屈原是谁?引导幼儿理解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3、认识端午节的习俗展示端午节习俗的图片,如包粽子、赛龙舟、挂香囊、系五彩线等。
依次介绍每种习俗的特点和意义。
例如,讲解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赛龙舟是为了驱赶鱼虾,不让它们吃掉屈原的身体。
4、讨论与分享组织幼儿讨论自己家里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如吃过什么样的粽子,看过赛龙舟比赛等。
5、语言表达练习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端午节的某个习俗。
例如:“我觉得包粽子可有趣了,要先把糯米和红枣放在粽叶里,然后包起来用绳子系好。
”6、手工活动教师发放材料,如彩纸、彩笔等,让幼儿制作自己心中的端午节作品,如粽子、龙舟等。
幼儿制作完成后,让他们向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
7、总结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内容,强调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希望小朋友们能记住端午节的习俗和意义。
端午节大班语言课教案精选
端午节大班语言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传统文化》第三节《端午节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赛龙舟的习俗、粽子的制作过程以及相关的民间传说和诗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通过讲述屈原的故事,教育幼儿爱国爱民,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听说读写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习俗以及相关诗歌的讲解。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故事书、诗歌卡片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端午节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热闹氛围。
2. 故事讲解:讲述屈原的故事,引导幼儿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赛龙舟游戏,让幼儿体验端午节的习俗。
4. 粽子制作:演示粽子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动手尝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5. 诗歌学习:学习端午节相关的诗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6.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屈原的故事,并进行诗歌朗诵。
六、板书设计1. 端午节由来:屈原投江、纪念屈原2. 端午节习俗: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3. 端午节诗歌:《端午》、《竞渡歌》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端午节的图画,并配以文字描述。
答案:幼儿需画出端午节的场景,如赛龙舟、吃粽子等,并用文字简要描述图画内容。
2. 作业题目:背诵一首端午节相关的诗歌。
答案:幼儿需选择一首端午节相关的诗歌进行背诵,如《端午》、《竞渡歌》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参与端午节的相关活动,如包粽子、观看龙舟比赛等,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初中语文端午佳节教案
初中语文端午佳节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端午日》,本文主要描绘了端午佳节独特的习俗和热闹的民间活动,展现了端午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民间活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感受端午佳节的氛围。
(3)学会对比分析,了解端午节日与其他节日的差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端午佳节的热闹氛围,体验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端午佳节的习俗和民间活动。
2.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端午佳节氛围。
2. 学会对比分析,了解端午节日与其他节日的差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端午节的了解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析端午佳节的习俗和民间活动。
2.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了解端午节日与其他节日的差异。
四、课堂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端午佳节的热闹氛围。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巩固练习(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 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端午佳节的文化内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端午节的喜爱之情。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端午节作文课件教案大班下学期
端午节作文课件教案大班下学期端午节作文课件教案大班下学期一、活动准备1.学生思维预热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方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出发,谈论是否有过端午节的经历。
可以从家里人包粽子、观看龙舟比赛等方面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活动的参与度。
关键词:端午节、经历、劳动、团聚。
2.讲解知识在进行活动之前,先对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等方面进行简要讲解,让学生对这个传统佳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教材准备为学生准备粽叶、糯米、豆沙、五花肉等材料,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包粽子,感受一下粽子制作的过程,更好的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二、主题内容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端午节已经成为了一个包涵丰富文化内涵的佳节,其中有着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饱含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团结精神。
1.历史渊源端午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战国时期,纪念曾经的爱国诗人屈原。
那个时候,屈原投江自尽,人们驾着船,划遍江河,扔粽子踏浪而过,以示纪念。
现在的端午节,是通过改革恢复的。
2.传说故事与端午节有着密切联系的还有龙舟竞渡和吃粽子这两个传统习俗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
关于龙舟竞渡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是屈原投江的传说,相传他的遗体被鱼儿啃食,百姓们为了让鱼儿远离屈原的遗体,于是乘船划到江中,漂浮着做好了的粽子,以此来纪念那个时代的英雄和爱国主义精神。
再比如说拜铁牛、雄黄酒和吃粽子的传说等等,充分展示了端午节的独特文化内涵。
3.文化价值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历史厚重和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了中华文化传承的文化经典和美德,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之一。
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心脏,而端午节正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弘扬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实践展现在讲解知识和了解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包粽子,品尝传统的端午节美食,参加龙舟竞渡比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端午节大班语言课教案精选
端午节大班语言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教材第四章《传统文化节日篇》,详细内容为“端午节”的相关知识。
通过对端午节的历史背景、民间习俗、食俗等方面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这一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端午节的基本知识,如起源、民间传说、习俗等。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端午节民间传说的讲解,以及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教学重点:端午节的基本知识,如起源、民间习俗、食俗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视频、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说出对端午节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端午节的起源、民间传说、习俗等,让学生全面了解端午节。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动手制作粽子,体验端午节的食俗。
4. 例题讲解:讲解与端午节相关的民间传说,如屈原投江、伍子胥斗龙等,帮助学生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端午节知识问答。
7. 课堂拓展:分享其他与端午节相关的民间习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端午节2. 内容:(1)端午节起源(2)端午节民间传说(3)端午节习俗(4)端午节食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文字描述端午节的起源和民间传说。
(2)列举三个你最喜欢的端午节习俗,并说明原因。
(3)和家人一起包粽子,拍照留念,并分享制作过程。
2. 答案:(1)端午节的起源有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等多种说法,民间传说有屈原投江、伍子胥斗龙等。
(2)示例:最喜欢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
原因:粽子美味可口,赛龙舟具有竞技性,挂艾草可以驱邪避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语言活动的教案
端午节语言活动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学习端午节相关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端午节由来和习俗的介绍2. 端午节相关词语和句子的学习3. 端午节主题的作文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端午节由来和习俗的介绍,端午节相关词语和句子的学习。
2. 难点:端午节习俗的深入理解和作文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端午节的习俗和感受。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作文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端午节相关故事、作文范文等。
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 素材:端午节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端午节相关的歌曲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引导学生了解屈原、龙舟竞渡等与端午节相关的历史文化。
3. 词语学习:教授端午节相关词语,如“粽子”、“龙舟”、“艾叶”等,并引导学生进行词语接龙等游戏。
4. 句子练习:提供端午节相关句子,让学生进行朗读和模仿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端午节的习俗和感受,分享彼此的了解和体验。
2.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加深对端午节知识的理解。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屈原、龙舟队员等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体验。
八、作文练习1. 题目:我眼中的端午节2. 要求: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子,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3. 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 强调端午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十、课后作业1. 背诵端午节相关词语和句子。
大班关于端午节的语言教案
大班关于端午节的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由来和传统习俗。
2.能够掌握端午节重要的文化意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3.能够表达对端午节的喜爱之情和祝福之意。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
2.掌握表达对端午节喜爱和祝福的相关语言。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通过搭建端午节的背景,让学生感受到这一节日的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传统习俗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粽子的由来、踩高跷的意义,并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有关端午节的视频、图文资料,让学生从视觉、听觉渠道深入感受端午节的习俗。
3.学习端午节重要的文化意义讲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包括忠孝节、爱国节、诗词节、诗歌节等。
通过互动问答、故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端午节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4.学习端午节相关语言教授端午节相关的词汇、语句和联想,如:“饭香,人暖;心善,人和;端午节,永无忧”等,让学生更深刻体会端午节的美好。
通过学习以上内容,学生已经能够对端午节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既知道了端午节追溯到的历史和文化,也知道它所代表的重要含义,同时还会表达对端午节的好感和祝福之意。
5.活动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端午节的文化和传统习俗,教师可以参考以下活动设计:(1)学生制作手工粽子(2)学生自编节目表演(3)学生组织一起打扫校园、捐资助学等相关主题活动,为贫困地区学生捐献物资,传递温情。
四、课后作业1.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总结学习内容,做成文本或PPT,向全班展示。
2.情感表达:学生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文章或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评价通过本次学习,学生能够自主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明白端午节传承的中华文化精髓。
并能够表达自己对端午节的好感、祝福,并且参与到相关活动当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收获。
大班端午节语言教案
大班端午节语言教案大班端午节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起源和节日习俗;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端午节的意义和重要性;3.通过各种活动和影视资料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知识点:(1)端午节的传说和起源;(2)“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传统习俗;(3)端午节的意义和重要性。
2.教学方法:(1)讲述传说和故事;(2)观看影片、短片,播放歌曲;(3)互动游戏、手工制作。
三、教学过程1.开场导入首先,教师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可以使用图片、图画等形式进行展示,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这个节日。
2.讲述端午节的传说和起源教师向学生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端午节的来龙去脉,理解端午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节日的原因。
可以根据孩子们的需要,适当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解释,帮助孩子们有更深刻的体会。
3.展示文化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可播放录制粽子制作、彩绘、古代上元节的影像、当代赛龙舟比赛等内容,还可以播放《红楼梦》中贾母端午节给众人发放赏赐的片段等。
老师还可播放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了解古人过端午节的习俗。
4.活动和手工制作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儿童的活动,如:包粽子、比赛龙舟、花艾叶、闭目猜粽子等。
孩子们能够通过这些活动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观察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老师还可以引导孩子制作描绘端午节的手工作品。
5.小结和延伸教师可以与孩子们一起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鼓励他们不断努力。
在延伸方面,还可以通过合计进行数学、艺术、语言方面的拓展和延伸,进一步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兴趣。
可以向家长发通知,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度端午节。
四、教学评价通过表的形式,在学习过程中记录并总结学生的进步和成果。
可以从语言、表现、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与家长进行交流,更好的帮助孩子们成长。
大班语言《端午节》教案设计
大班语言《端午节》教案设计本文将介绍关于大班语言《端午节》教案设计的内容。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在大班语言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文化内涵;2.学习端午节的相关词汇,如粽子、龙舟、屈原、重阳等;3.学会简单的端午节歌谣和快乐的节日祝福语;4.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文化内涵介绍端午节的历史起源、屈原的故事、粽子的含义和龙舟赛的意义等。
2.学习端午节的相关词汇介绍端午节的相关词汇,如粽子、龙舟、屈原、重阳等,并让学生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3.学会简单的端午节歌谣和快乐的节日祝福语教学端午节歌谣和快乐的节日祝福语,如《艾草香》、《小儿呀》等,让学生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和文化的底蕴,并培养爱国和团结的意识。
三、教学步骤1.启发学生对端午节的认识通过展示粽子、龙舟等物品的图片或现场实物,让学生对端午节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介绍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通过相关的故事和历史背景,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盛大的节日气氛。
3.学习端午节的相关词汇介绍端午节的相关词汇,如粽子、龙舟、屈原、重阳等,并让学生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4.学习端午节歌谣和祝福语教学《艾草香》、《小儿呀》等端午节歌谣和快乐的节日祝福语,让学生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文化的底蕴,并培养爱国和团结的意识。
5.语言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描述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所带给他们的感触和体验,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了解、尊重和传承中华文化。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感受、体验、想象等方式,形成与端午节文化相关的情境,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文化素养。
2.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视频、图片、歌曲等多媒体影像手段,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端午节的相关内容和文化内涵,增强其记忆和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端午节的好词描写端午节的好词/好句/好段龙舟竞渡屈志从俗食古不化粽子飘香五月端阳风雨端阳重五山村重五恶日艾叶飘香香嫩糯米鲜美夹心欢歌笑语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夏节重午节、天中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
好句子1、粽子的清香缓缓地从锅中溢了出来,我贪婪地嗅着这一丝丝、一缕缕棕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2、端午节的时候,老人们总会用五彩丝线编一些好看的手绳,给调皮的孩子系在手腕上,再小一些的孩子,还会挂上漂亮的小香囊,据说是辟邪驱毒的。
3、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
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
4、端午节的由来直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有纪念伍子胥说,亦有纪念孝女曹娥说等等。
但一直被广泛盛传并最被广泛认同的是纪念屈原说。
5、轻轻剥开青绿色的粽叶,一股粽香味扑鼻而来,露出乳白色的糯米。
沾点白糖,轻咬一口。
嗯,粽子的味道真好!6、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粽子,关于粽子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莫过于祭奠投身汨罗的伟大诗人屈原,也由此似乎粽子应该带着一股浓重的悲情色彩。
7、粽子的馅有肉、蛋黄、豆沙、枣子等多种。
剥开绿油油的粽叶,里面就是香喷喷的粽子了!真像一个粽子精灵披着一件绿色的棉袄呢!我要开始吃粽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啊!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人陶醉了。
我真喜欢粽子呀!8、端午节含蓄蕴藉,内敛而不事张扬。
它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宏大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平缓而舒坦。
每家每户独自为节日的喜庆而忙碌。
9、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
10、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
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
11、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12、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粽子喷香,甜蜜幸福。
13、故乡的端午节,浸透着一种浓浓的乡亲、亲情。
14、粽子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个民族难以割舍的温馨。
15、老家过端午节,会像过年一样地隆重。
除了包粽子外,还要蒸糖三角煮咸鸭蛋……记忆中,那时条件好的人家还会到集市上称几斤肉,买上几条鱼,做上几个下酒菜,犒劳一下刚刚忙碌完麦收的自己。
16、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17、粽香总会如期飘荡在五月端午这一天。
无论风雨,不管磨难,祖祖辈辈怀念祭奠,吃不完的粽子,道不完的情。
18、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19、在粽子的小脚上放一颗赤豆,吃的时候,蘸一点白糖,甭提多美味了!20、天灰蒙蒙的,空气是潮湿的,他独自来到江边,面对汨罗江,纵身一跃,从此,历史上少了一个叫屈原的伟大诗人,多了一个端午节。
21、沿河而居,珠水两岸的原居民把划龙舟当作一种探亲访友、祭祀先人、纪念屈原的民俗。
22、在这里,人们都用了纪念这组字眼。
但在事实看来,但无论是哪种由来,端午节都本应是一个悼念日。
可是,我所感受到的端午节,是一个举国欢腾,普天同庆的喜庆日子。
23、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粽子喷香,甜蜜幸福。
24、芭蕉绿了樱桃红,岁月太匆匆。
一眨眼,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侯,我怀念起故乡的端午节来。
好文1.林海音:最富童趣的“缠粽子”女作家林海音在《我的童玩》中描述了她童年时由各种玩意儿带来的快乐,其中包括端午节前的“缠粽子”,“用丝线缠粽子,是旧时北方小姑娘用女红材料做的有季节性的玩具。
先用硬纸做一个粽子形,然后用各色丝绒线缠绕下去。
配色最使我快乐,我随心所欲地配各种颜色。
粽子缠好后,下面做上穗子,也许穿上几颗珠子,全凭自己的安排。
缠粽子是在端午节前很多天就开始了,到了端午节早已做好,有的送人,有的自己留着挂吊起来。
同时做的还有香包,用小块红布剪成葫芦形、菱形、方形,缝成小包,里面装些香料。
穿起来加一个小小的粽子,挂在右襟纽襻上,走来走去,美不唧唧的。
除了缠粽子以外,也还把丝绒线缠在卫生球(樟脑丸)上。
总之,都成了艺术品了。
”2.老舍:最以苦为乐的端午诗著名作家老舍抗战初期居重庆,在友人家过端午节时写下这样一首《七律·端午》:“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老舍绝对是个大才子,小说散文戏剧评论诗词样样拿得起。
这首端午诗即写得清楚明白、通俗易懂,满纸亲切泥土气息,旧社会文人在端午节的窘迫和苦况隐约浮现纸上,耐人寻味。
3.沈从文:最浪漫的湘西端午沈从文曾在《边城》里记录湘西过端午时热闹欢腾的场景,他说,“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
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在先生的笔下,端午是充满童趣的,“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名人描写端午的好词好句摘抄名人描写端午的好词好句摘抄。
”当然,在先生的记忆里,赛龙舟才是最值得书写的,“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
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
”场面之宏大热闹可见一斑,简直就是人山人海。
最吸引人的当然要数龙舟竞渡的那个场景,“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
”这段描写绘声绘色地再现了端午日紧张热烈氛。
除了赛船,还有其他娱乐项目。
沈从文笔下是这样描写的:“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
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
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女主人公翠翠,就是在端午节赛龙舟与水中抢鸭子时,无意邂逅了勇敢英俊的心上人。
4.汪曾祺:最有滋味的端午鸭蛋在汪曾祺先生笔下,鸭蛋成了端午节的主角,在《端午的鸭蛋》里先生对家乡鸭蛋的喜爱溢满了字里行间,“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特别是用北京的咸鸭蛋和故乡的咸鸭蛋对比,先生用了句“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直白而朴素的话语,将先生对家乡鸭蛋藏在心底的自豪和喜悦跃然纸上。
故乡的鸭蛋还勾起了先生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
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
”具体到“端午的鸭蛋”,汪曾祺更是记忆深刻:“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
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
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名人描写端午的好词好句摘抄素材库。
二要挑形状好看的。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
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说到底,端午的鸭蛋其实是一个载体,承载着先生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好段1.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
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2.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
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
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3.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极其隆重的节日,她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而诞生的。
可以说,在人类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像我们中华民族一样二千多年来,每年都以一个隆重的节日来纪念一个诗人的逝世。
4. 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
自从屈原投入汩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灵魂将得到洗练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
5.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
竟也习惯了没有彩绳的节日。
只是当看到同学手上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绳时,我虽然会不屑一顾,说那是小孩子的东西罢了。
但心中,还是会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爱编织的端午的彩绳。
6.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忧国忧民。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史官,信念坚强。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强暴。
7. 菖蒲是我很喜欢的植物,在城里一年中唯有端午看得见,每年端午节那天少不了买几根长得很漂亮的。
挑菖蒲叶片长长、绿得发亮的,根也是干干净净、白中带红的。
和着艾草一起带回家。
挂在门边,有个端午的意思。
8. 除祖国大陆在端午节有赛龙舟的风俗外,清朝乾隆年间,台湾也开始举行龙舟竞渡。
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举行龙舟竞赛。
而在香港、澳门等地,端午节龙舟竞渡的风俗。
9. 岳阳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子祠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端午节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之一。
在中国很多地方只过一个端午节,而秭归却有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
10.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
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