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权力 思考题参考答案(编辑定稿)
中国历史地理第三版第一章思考题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第三版第一章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8f073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8.png)
中国历史地理第三版第一章思考题答案1、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单选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正确答案)2、宋太祖为了分知州的权力,在各州府设置的官职是[单选题] *A.通判(正确答案)B.转运使C.副宰相D.留守司3、康熙帝不仅是“康乾盛世”的开拓者,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通过平定地方叛乱和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
我国辽阔的疆域版图在清朝前期基本奠定。
下列属于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有①设置台湾府②平定噶尔丹叛乱③雅克萨战役④设置驻藏大臣()[单选题] *A.①②③(正确答案)B.②③④C.②③D.③④4、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它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
这表明法典( ) [单选题] *A.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B.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正确答案)C.维护严格的种姓制度D.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5、被后人称为“前四史”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单选题] *A. 《三国》B. 《三国志》(正确答案)C. 《三国演义》D. 《三国故事》6、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状况。
对“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句谚语理解正确的是()①这句谚语出自宋朝②与重文轻武的政策有关③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④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单选题] *A.①②③B. ①②④(正确答案)C. ①③④D. ②③④7、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以北占到5%;《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1%,以北则为9%。
与唐代天宝年间相比,北宋初期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增长幅度较大,这一变化可以推断()[单选题]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C.北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D.北民南迁进一步促进了南方发展(正确答案)8、19.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
行政学导论课后思考题
![行政学导论课后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cc90c5aaf12d2af90342e616.png)
行政学导论课后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行政与行政学的含义是什么,2.什么是政治与行政二分法,3.简述行政学的特点。
4.简述官僚组织理论。
5.简述行政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6.论述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行政环境1.什么是行政环境,2.行政环境有哪些特点,3.简述行政生态学的主要观点。
4.论述一般行政环境与公共行政的关系。
5.论述组织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第三章政府职能1.政府职能的含义是什么,2.政府职能有哪些特点,3.简述市场失灵。
4.简述政府失灵。
5.简述政府干预的原则。
6.论述政府的基本职能。
7.论述深入进行行政改革应该转变哪些观念。
8.论述深入进行行政改革应该界定哪些关系。
第四章行政体制1.什么是行政体制,它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行政区划,它遵循哪些原则,3.简述地方政府体制的类型。
4.简述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
5.简述行政区划体制。
6.如何理解行政体制,7.论述中央政府体制的类型。
第五章公共组织1.什么是公共组织,2.公共组织有哪些构成要素,3.什么是非营利组织,4.什么是学习型组织,5.简述公共组织的特点。
6.简述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7.论述公共组织的类型。
8.论述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与作用。
9.论述公共组织结构域设计原则。
第六章行政领导1.如何理解领导和领导者,管理者和领导者,2.什么是行政领导和行政领导者,3.简述行政领导者产生的方式。
4.简述行政领导者的职责。
5.简述行政领导者的责任。
6.简述领导特质理论。
7.简述行政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8.简述行政领导者的能力。
9.简述行政领导者行使权力的策略。
10.论述行政领导者的权力构成。
11.论述行政领导者权力的来源。
12.论述领导行为理论。
13.论述领导权变理论。
14.论述魅力型领导理论和变革型领导理论。
第七章人事行政1.人事行政的含义、价值和特点是什么,2.什么是职位分类制度,3.人事行政应该遵循哪些原则,4.简述人事行政机关的类型。
行政管理学:第1-2章课后答案
![行政管理学:第1-2章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2ca6f0482fb4daa48d4b4c.png)
第一章绪论3R 1 S L堵论l.l什么足行政管理?所谓行欣笛理星折政府运用公其行政权力.依法对国家申务、什会公共字务和口功内湍审务实施论理的活动.其本质上体现召域府许理公其事务.谋求公共利益• 険担公共贵任的过外.1.2行政讦理仔什么待征?(1)行政铸理的主体是政府・(2)行政存理的内容是国尿事务.社会公it爭务和nt♦内部事务.<3)行政管理的屈砒是国家公共疗政权力•(4)政附的讦理活动必須依法进厅.1.3政府的理性思考包拥嘴些内客?(1)政府必須是民惡政府•①政府的产生是公民同克的结果:②政府的决笫必復代农氓愆:③政府必復门觉接受民众的监無.(2)政附必須楚右效政垢•①右效政》«是政席介法性和政府权戒的源泉:②有效ftW fi 求明晰政府的角色定位:③仃效M 宴求提升政府能力.(3)政府必须是讶任政府•①责任政府激F人民的委托:②政府必須依法正険ffiffKK:③政府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爪贯任.<4)政府必效是法洽政府•①法洽政府的坯本价值是权利本位:②法洽政府的第本域刚是依法行政.1.4学习研究行政骨理学有什么意义?(1)从政府管理的宏观角度来讲・仃利『总結行政管理的经鲨.折导疔政铸理的实践• ftWiE处F新III芮种体財并存的条件F.在改革IH休制和探索、完善新休制的过穆中.而綺许E新的/Jfi.学习研究疔政管理学.可以为市场经济条件卜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政铸理体制的改苹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和丹力支持・为ilif.it /! 中IR符色的政府俗理体系.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法制化更好地服务•屈时学习研究行政管理学•可以右什对性地总结UiWfr政管理实找中存在的何题和成功的经脸.吸牧和借鉴国外先进的frftn理理论、方法和经絵.从ifij不斯提髙我IN疔政依理的现代化水平.(2)从个休疲长的冷观角度来讲・俗利于学捉行政钱理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更好地适应和完成讨理工作.frttff理学是一门实01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現代fj•政管理的匕业化分工和职业特征越来越明◎・已经形城了一奁完备的"业理论和职业技能.没右対荷政诗理活动规沐的认识和把握.不可能做好疔政存理匸作.通过学习和研究•里新锌理观怎・提烏运用科学知帜解决实际问題的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和龙成行政许理匸作・而且.廿政计理学髙18远BK・综锐全局・这种奇雇建拆的学科.为毎个学习音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成和匸作方法.加Z行政诗理实践滋域的广泛性•町以说适用于件行族业的ft HIT作.所以.学习研学对各行冷业的人的來说殊定非常仃必耍和何价值的.第二章行政职能第2章行政职能2.1什么是行政职能?行政职能定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闪家政洽爭务和社介公人密务過行存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JI竹的功険.行政职廃体% m政存理的s本内容和活动方向.足行政許理的本质衣现.简假*讲.行政职能就足耍解次政焙■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气-現在做什么•将来做什么”弩何翹•2.2政府的廉木职能右鼻底?(1)政治职陡.包播军爭保卫职能、外交馭能、治安职能.堆主涪理职能•(2)经济职能.包括1ZWW控职能、市场监讶职能、国伺夜产铸理职能.<3)文化駅能.包抿发展科学技术釈能、发堆教疗职能.发展文化爭业駅能、发脱卫生事业职能•<4)社会职能.包括劳资协调职能.公共建设职能.枚会保障职能.社会賊务职能、优抚安迓职能•2.3政府与市场之甸是什么关条?政府纭市场是两种ft!3t资源和协调补•会经济活动的主耍机制或制度安!>•絢右是郴互秤代.相互补充的关系・(I)市场失灵与政附失灵.通當.人们使用Sb场失羌”与••政阿失灵-*« 折凯盅期经济理论之幵关F政府与市场关系争论过聲中几乎是裁体相反的价值取向.所谓“审场失灵-・k便是指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滋配誉方向存在许名的WMH:或缺陷性.冈而不能达到帕累托站优.不能实观换期礼会经济II杯•“币场失杲-的主耍衣规何:①公共产晶的供给:②市场经济中的垄斷:③市场经济的外器性:④市场波动与经济的不思崔性:⑤市场经济下的收入不平- ik场失乂-是主张实行政府干孩的强仃力的理由.所谓“政府失灵”主更是折政尉的政第干预播施不能实現険期的调丹市场的作Mb在荣兰条件下孩至导致比“巾场欠乂-更坏的结果•“政府火乂-的农现f门① 成木和收益的分离导致生产过轲和成本提髙:②政策的低质和H杯僞离:③诀乏龙邹而形成的低效率:④不公正分配^⑤3租等•-政府失灵”圧主张实行更为沏底的市场经济的基木依据•经过大的历史反问題不再集屮F是否需耍市场或是否需耍政府丁预・而会集中在如何实現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9政府对市场的合理干預Z何的平街方面•(2)政坷与市场W/1H代.相互补允.在規范的市场经济为中.政府的作用主耍不ft FM代市场的作用•丽在于堆进市场的作用.也«t是主整通过制定和执行爆则來ft护市场秩庠.保持公半竞争•为弗场机制止常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凡是通过市场机制能够腹好解决的紂題.政府敎不必插T. rfu通过巾场机制不能解决的树卷・政府则必须负起贡任.二需Z何实现一种有效的丫衛。
宪法思考题答案(完整版)
![宪法思考题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450f4b804d2b160b4ec087.png)
宪法思考题1、怎样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以下为课件答案)政治制度说到底是政治权力安排即政治权力产生和运行的制度。
人大制度作为我国政权组织形式解决了国家权力归属关系及不同国家机关的权力配置问题。
人大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大制度体现了国家权力的终极安排,从最根本意义上反映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性质;另一方面,人大制度是我国其他一切政治制度乃至社会制度的基础和依据。
(以下为网络相同论述题答案)答:所谓根本政治制度意味着: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中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一切权力,包括运用和行使国家政权的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其他的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其权力、合法性均来自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宪法和法律上,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制度和机构相比,是本源性的、根本性的。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统治和管理国家政权权力的、具有相对低成本和较高可接近性的机构。
相比较而言,在现有的国家政治制度中,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距离最近、“人民”最容易进入和产生影响,人民代表大会最具有直接代表和反映“人民”意愿和要求的能力。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丰富内涵也决定了它具有一种“根本性”。
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
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
这三个‘关系’、一个‘基础’、一个‘原则’,概括地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集中地体现了国家的性质。
一句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第五,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性”还在于它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具有根本的区别。
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西方国家实行多党竞争制度。
高中政治必修二4.1政府的权力学案及答案
![高中政治必修二4.1政府的权力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dc640fa8114431b90dd8e3.png)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第一框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学习目标1、明确政府依法行政的含义、知道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具体要求。
2、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3、明确政府要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基础知识梳理一、政府依法行政1、依法行政的含义——是什么?我国实行,建设社会主义。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规定。
这就是依法行政。
2、依法行政的原因——为什么?(1)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方略、提高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的原则。
(2)重要意义:①有利于保障的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的权威。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3、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怎么办?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法无授权,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坚决克服、,坚决惩处、。
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1、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等环节。
2、政府必须审慎用权,坚持科学决策、、决策。
①在科学决策方面,不断完善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在民主决策方面,增强决策和公众,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③在依法决策方面,确保决策、、、。
3、政府的决策关系。
为减少决策的失误,我国政府正在建立健全决策制度,凡是损害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这一要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体现( )A.对人民负责原则 B.依法治国 C.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D.依法行政2.近年来,“三鹿奶粉”、“染色馒头”、“瘦肉精火腿肠”等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要有效防范此类现象发生,从漫画《交叉地带》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A.政府要直接参与食品生产和管理B.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政府权威C.政府要清正廉洁,防止行政执法腐败D.要完善权责一致、分工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3.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
政治学教程-第一章权力思考题参考答案(编辑定稿)
![政治学教程-第一章权力思考题参考答案(编辑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1233ceb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4.png)
第一章权力思考题参考答案1.比较各种权力定义,给出你对权力的定义。
权力是政治学的核心概念。
本章第一节中“权力的定义”在说明“权力”一词的中英文字面含义的基础上,介绍了马克斯·韦伯、拉斯维尔、帕森斯、达尔等人对于权力概念的解释,给出了“权力”定义:“权力就是人际关系中的影响力,即社会行为主体(一个人或一些人、一个或一些组织和团体、一个或一些国家)对行为对象(其他人、其他组织或团体、其他国家)所施加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从行为主体的角度看,表现为一种支配能力,从行为客体的角度看,体现为一种被支配和服从的关系”,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予以说明。
结合这些知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说明权力在不同层面、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2.说明权力对于社会生活的积极意义。
通过收集和梳理不同时期政治思想家和政治学家对于权力的论述,可以阐释权力对于社会生活的积极意义。
对于社会生活而言,权力构成了社会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基础。
对于政治生活而言,权力是一切政治活动的核心,是组织社会、维持秩序、实现公共政策目标不可缺少的手段。
3.权力有什么特性?它与权威有何区别?根据一般教科书的解释,权力作为一种支配能力具有支配性、强制性、扩张性和排他性。
由此可见,权力既可以用来“求善”,也可以用来“作恶”。
约束权力,限制权力,监督权力,不过是为了确立权力使用的合理范围和方式,以保证权力的实施“弃恶从善”。
4. 权力划分有哪些标准和角度?本章第二节“权力的类型”专门讨论了权力分类的标准和角度。
在政治学研究中,以下分类是较为常见的:(1)依据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将不同生活领域的权力现象区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宗教权力等;(2)从权力主体的视角出发,可以区分出个人权力、团体权力、政府权力、政党权力等;(3)从权力合理行使的范围视角考虑,可以区分为国家性的公共权力和社会性的公共权力等;(4)从权力结构的视角分析,可以区分出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上级权力和下级权力等;(5)从权力功能的视角出发,可以划分通常所谓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等;(6)从权力作用方式的视角看,可以区分为公开的权力和隐蔽的权力、制度化的权力和非制度化的权力;(7)从权力实施手段的视角考察,可以区分为强制性权力、奖惩性权力、规范性权力等;(8)从权力作用结果的视角分析,又可以划分出绝对权力和有限权力、集中的权力和分散的权力等。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六版问题与思考部分参考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六版问题与思考部分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0a17e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65.png)
问题与思考部分参考答案第一章行政法的概念第1题参考答案(1)行政法上的行政是公共行政。
按照行政对象不同,行政可分为私人行政和公共行政,简称私行政和公行政,行政法是关于行政的法,行政法上的行政是公行政,公行政又可以分为国家行政和非国家行政,行政法主要研究国家行政,非国家的行政(公共事业单位等组织的行政)也是行政法要研究的对象,但是私人行政不是行政法的研究对象。
(2)行政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关系: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经过法律规范调整后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都包含法律关系主体、内容和客体三部分。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行使行政权,而民事法律关系中没有行政主体,即使行政主体参与到民事法律关系中,也不得行使行政权,而是作为一方民事主体而出现;第二,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在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行政机关具有更多的优越地位。
民事法律关系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平等性,当事人始终处于平等的地位;第三,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有关法律规范事先加以规定。
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主体之间不能相互约定权利(职权)、义务(职责),不能自由选择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而必须依据法律规范取得权利(职权)并承担义务(职责);这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可以相互约定权利、义务,协商改变权利、义务,共同选择权利、义务完全不同;第四,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遵循“法未授权不可为"原则行为,而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遵循“法不禁止皆自由”原则。
(3)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且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要确定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行政主体自己必须享有并行使行政权,否则可能是民事主体;第二,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活动,从签名盖章上体现;第三,自己能够独立承担因行政活动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三要件,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定稿]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
![[定稿]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1b765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c.png)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复习思考题: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自古至今,人类的经济、政治、军事、宗教及其他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1)目的性。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经过大脑思考,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理想,他们不仅为自己的预期目的和理想去奋斗,并且还往往需要与其他人进行共同的努力。
甚至可以说,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渐进化的。
(2)依存性。
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人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去取得必需的资源,必须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劳动为自己或他人提供需要的产品和劳务。
人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个体,从远古开始,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形成了部落。
后来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发展为许多集团、民族和国家,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组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之间进行着愈来愈细的社会分工。
同时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尽管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各个集团、阶级、民族、国家之间经常充满着矛盾、冲突和斗争,但始终没有改变人类必须相互依存的特点,并且使经济、政治、军事、宗教等各种社会组织日益严密和完善。
(3)知识性。
人类活动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能从自己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包括各种科学理论、原理、方法和技艺。
科学技术愈发达,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愈专门化,这就进一步强化了人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必要性。
从另一方面看,尽管每个人掌握的知识千差万别,但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知识,来认识世界和决定自己的行为。
因而,就有可能使人们能够逐步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客观规律,包括处理人和自然及人和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规律。
随着人类知识的逐步积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使人类社会的各种管理组织、制度和方法也日趋完善,人们终于有能力为达到各种目的而发展、建立起各种强大的社会组织。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二课第一框保障各类物权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二课第一框保障各类物权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e2ddbec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b.png)
第二课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第一框保障各类物权必备知识基础练1.张某是姜同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
某天,姜同学发现某国际著名期刊上刊登了一篇自己的研究论文,作者却是自己的导师张某。
姜同学非常生气,去找张某理论,结果在争论时推倒了张某,造成张某左手无名指粉碎性骨折。
下列说法与材料相符的是( )①姜同学侵犯了张某的生命权②张某侵犯了姜同学的著作人身权③姜同学侵犯了张某的健康权④张某可要求姜同学赔偿精神损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甲、乙、丙、丁分别购买了某住宅楼(共四层)的一至四层住宅,并各自办理房产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乙、丙、丁有权分享该住宅楼的外墙广告收入②一层住户甲对三、四层间的楼板有民事权利③一层住户甲对三、四层间的楼梯有民事权利④四层住户丁在楼顶建花园侵犯了甲、乙、丙的民事权利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3.香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以一元的价格将《笑傲江湖》的版权卖给中央电视台,这是金庸先生在行使自己财产的( )A.占有权B.使用权C.收益权D.处分权4.下列不属于用益物权的是( )①国有土地所有权②宅基地使用权③质权④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⑤土地承包经营权⑥抵押权A.①②B.②④C.③⑥D.③⑤5.甲卖给乙一头牛,在双方约定好价钱、尚未给付价款的情况下,甲将牛交给了乙。
当天夜里,牛遭雷击死亡。
以下对于牛的死亡由谁承担责任的几种看法,正确的是( )A.乙应该对牛的死亡承担责任,因为牛的所有权已交付而发生转移B.甲应该对牛的死亡承担责任,因为乙未付款,牛的所有权未转移C.甲、乙都不对牛的死亡承担责任,因为牛是被雷电击死的,属于天灾D.甲应该对牛的死亡承担责任,因为甲未到相关部门进行产权登记6.村民甲批得一块宅基地,在此建造了两间住房和一间偏房。
一年后,因要搬到城里儿子家住,甲将此房转卖给了本村正要申请宅基地的村民乙。
村民甲行使的是( )A.国有土地所有权B.农村宅基地使用权C.土地承包经营权D.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7.在一次聚会上,张某发现刘某的手机是自己不久前丢失的。
原创政治学备考资料—思考题参考答案.doc
![原创政治学备考资料—思考题参考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b46c4ef8a76e58fafbb0037f.png)
前言:个人原创報理作答,很多答案是个人思维对课文已有内容的重新组织,如果有用,深感欣慰,如有纟比漏,欢迎指出,也希望借此同大家交流,完善答案,考试加油o(n_n)o---- b y Howard/ 1. 合法性、主权和权威Z间有什么异同?P8答:合法性现指人们内心认为政府的统治是合法和公正的状态;主权指民族国家对其领土的控制,地盘的主人;权威指领导者获得他人服从的心理能力;可概括为:对政府的尊重,对国家的尊重,对领导的尊重;异:1、针对的主体对象不同:合法性针对政府而言,权威针对国家而言,而权威则是针对领导者而言;2、说明事物不同:合法性指一种内心态度,主权指控制,权威指心理能力。
同:1、三者都属于政治科学的基木概念;2、三者相互关联,例如权威有赖于人们对职位的合法权力的服从,一个遭到侵蚀,其他两个往往也免不了,不能孤立看待其屮任一要素;2. 什么是伊斯顿的政治系统理论?P33 (不包括缺陷和修正)答:伊斯顿政治系统理论是指,由其通过简化现实、类比生物学屮器官功能所构建的政治解释理论;系统思想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具体模型:A公民的要求(输入);B被政策制定者所接受;C政府决定和行动(输岀);D对社会产生影响,公民产生新判别;E重新表达意见(反馈);F政府可能改变决策;另:转换过程运行不透明,黑箱;3. 描述国家构建的"危机〃P48答:1、认同性危机:指构建国家屮的人从原有的对地域和团体的认同中转变,继而认同自我为当下这个国家的公民;2、合法性危机:合法性需要创造和培冇,政府需培养公民对其尊重和自愿服从,认同政府的合法地位;3、渗透性危机:指国家实际上必须让所有人服从政府的法令,政权在延伸到全国的过程屮经常遇到抵抗;4、参与性危机:随着人接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越发要求在治理过程屮拥有发言权,即要求政府为民众赋权;5、分配性危机:不同阶层对于国家经济收入分配不公平的抗争;4. 什么是精英政治理论?P90答:认为政策实际上的决定是由少数精英做出的,无论民意如何,最终是由少数精英来运作;当前的争论主要在精英对民众负责的程度认为精英不用怎么负责的被称为精英理论家,认为终将由精英负责的被称为多元主义者;1、精英理论家:谴责精英统治不公正不民主,认为金钱和关系让精英接近权力;2、多元主义者:认为政治通过利益集团发挥作用;3、纯粹的精英主义者把社会看作一个单一金字塔,纯粹多元主义者把社会看作是互相碰撞的台球的集合,更为准确的描述是一系列金字塔,每个顶部都是精英集团;5. 古典白由主义是如何转变成为美国的保守主义的?P109答:古典自由主义——现代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1>关于古典自由主义,受欧洲影响,为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美国崇诡古典自由主义,强调经济白行运转,排除政府干预,这种思想浜至影响到了其关于宗教、出版白由方面的规定;2、现代保守主义是斯密经济学和伯克对于保守传统的混合思想,依然主张自由竞争和较少政府干预,但加入了古典保守主义屮对于传统的重视;3、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新保守主义,这种思潮产生于美国70年代经济出现滞涨,政府财政赤字严重的背景下。
公民权利与义务问题解答(第1章)
![公民权利与义务问题解答(第1章)](https://img.taocdn.com/s3/m/abc131c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7.png)
公民权利与义务问题解答(第1章)一、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合一性。
在某些条件下,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
例如:我国宪法规定,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
既权利和义务相佯而生,二者是对等的。
公民所尽义务越多,即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他所享受的权利也就越充分。
3、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制约性。
公民所享有权利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受义务的制约。
如果不履行义务就不可能享有权利。
二、公民与人民的区别是什么?公民和人民的区别: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凡具有我国国籍的都是我国公民。
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相对于敌人而言,凡是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范围。
公民既包括全体人民,也包括被专政的对象。
三、公民权利与人权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一)公民权与人权的关系:人权是指人之为人享有或应该享有的权益,所体现的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侧重于从道德或政治的角度探讨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益(人权具有三个属性:(1)人权是一种道德权利。
(2)人权是一种普遍权利。
(3)人权是一种反抗的权利。
)。
公民权则从法律角度界定人的自由和可享受到的利益,是由国家宪法和法律确认,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
公民权由人权派生,是人权的重要的政治法律表现,公民权的初始状态或萌芽状态就是人权,人权是公民权构成的基础和源泉。
(二)公民权利与人权的区别公民权和人权主要有以下区别:1、性质不同。
公民权是一种法律权利,人权是一种道德权利。
2、范围不同。
首先权利主体范围不同,人权的主体是人,比公民要宽泛;其次公民权是法律化了的人权,公民权相对于人权的范围要小。
3、公民权观念比人权观念产生的时间要早得多。
公民权观念产生于古希腊、罗马时期,近代人权观念却是直到17、18世纪由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创立。
4、可操作性不同。
4.1 政府的权力(课后练习)(解析版)
![4.1 政府的权力(课后练习)(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64fa75b0717fd5370cdc6a.png)
第1课时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一、选择题1.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曾经说:“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地得罪人民。
”这就是西方政治学的“塔西佗陷阱”定律。
这一定律给我国政府的启示有()。
①倾听群众呼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②切实履行职责,树立政府权威③限制行政权力,扩大人民权利④严格依法行政,坚持公正司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A【解析】这一定律告诉我们,政府必须树立权威,真正做到维护人民利益,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对政府权力应该规范,而不是限制,排除③;公正司法的主体不是政府,而是司法机关,排除④。
2.我国80%的法律、所有的行政法规和90%的地方性法规都是由政府来执行的。
由此可见()。
①政府是我国的立法机关②政府自身必须守法③政府必须依法行政④政府必须依法执政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B【解析】材料体现了政府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②③符合题意;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①错误;我国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④错误。
3.漫画《本是同根生》给我们的启示是,政府依法行政,必须()。
A.只有责任,没有权利B.诚实守信,为民表率C.权责统一,尽职尽责D.合法行政,合理行政3.C【解析】漫画反映的是某些政府官员在“权、责、利”的选择上取走“权和利”,留下“责”,没有做到权、责、利统一,启示政府必须坚持权责统一,尽职尽责,故C正确;A错误;B、D均不符合题意。
4.国务院法制办先后就《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征求意见稿)》《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等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广泛听取民意,使决策过程成为统一认识、平衡利益、形成合力的过程。
这()。
①反映了民意是决策的基础,决策需要拓宽民意反映渠道②体现了通过对政府权力的监督,防止政府权力滥用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能够推动决策的实施④体现了政府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4.D【解析】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故①表述错误;题中表达的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而不是民主监督,故②不符合题意;政府广泛听取民意,使决策过程成为统一认识、平衡利益、形成合力的过程,体现了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故③④正确。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二框积极维护人身权利课后习题部编版选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二框积极维护人身权利课后习题部编版选](https://img.taocdn.com/s3/m/8586270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4.png)
第二框积极维护人身权利必备知识基础练1.人民法院审理侵害英烈名誉荣誉、亵渎英雄墓碑等案件,让侮辱烈士的人受到制裁,让戍边英雄的丰碑永远高高耸立。
维护英烈名誉( )①说明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等的社会评价②需要国家机关履行职责,维护和彰显法律尊严③既是对英烈人身权的维护,也是对公共利益的维护④强调对英烈的特别重视,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对于名誉权,民法典规定( )①只有公民享有名誉权,法人没有②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③公民和法人都依法享有名誉权④法人有名誉权,但不受法律保护,因为他不是自然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陈兴夫妇在儿子陈华周岁生日时到某照相馆为儿子拍照留念。
后来摄影师刘某将陈华的底片卖给个体户张某作挂历用,张某又将该底片卖给某香皂厂作婴儿香皂广告用。
在本案中,侵犯陈华肖像权的侵权人是( )A.摄影师刘某B.某香皂厂C.个体户张某D.刘某、张某和某香皂厂4.某记者甲在拍摄街景时偶遇一摩登女郎路过,迅速按下快门,该照片后来被用在某少女外衣广告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可以用该照片制作广告B.甲虽未经该女郎同意,但拍摄照片并未丑化女郎,故不构成侵权C.甲未经该女郎同意拍摄并用作广告制作,侵犯了该女郎的肖像权D.甲的行为是宣扬美,不构成侵权5.某微信公众号未经允许,在其转载的一篇文章中使用了某男演员在一电视剧中的剧照,该男演员将该微信公众号的账号主体告上法庭。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告能以肖像权受侵犯为案由②被告侵犯了原告的著作人身权③被告可承担赔礼道歉的民事责任④本案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行为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6.某工厂工人刘某酒后驾驶,被交警查获。
刘某冒用同厂工人王某的姓名接受了处罚。
本案中,刘某的行为侵犯了王某的( )①名誉权②隐私权③肖像权④姓名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张甲年幼时父母便已离婚,随其母李乙生活。
行政法思考题总结
![行政法思考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8824f89b9d528ea81c779d3.png)
行政法思考题总结第一章绪论1.行政权、行政职权、行政权限的含义P3行政权: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或认可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执行法律规范、对国家和公共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
三层含义:①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国家宪法和法律;②行政权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行使;③行政权系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之一。
行政职权:具体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所拥有的,与其行政目标、职务和职位相适应的管理资格和权能,是行政权的具体配置和转化形式。
行政权限: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所不能逾越的范围、界限,是行政权的具体形式——行政权的三个构成要素(权力主体、权力内容、权力范围)之一。
2.行政权、公民权及两者之间的关系P6 (2)公民权利:(泛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是指国家通过宪法、法律确认的,由相应的义务所保证的公民的资格、利益、自由和职能。
包括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权利和自由、文化教育权利、社会经济权利等。
行使公民权利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利益。
行政权与公民权利的关系:(1)一切国家权力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公民权利,权力是权利的一种特殊形式。
(2)行政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源于公民权利,是公民权利的一种转化形式;而行政权一旦形成,便与公民权利结成一种既互相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
3.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P20(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平等但非对称性(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5)行政法律关系争议往往由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决机构按照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先行加以解决,但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原则上是可供争议当事人选择的最终机制4.行政法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应急性原则)P29、31何为应急原则,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为例说明其适用条件应急性原则的条件(1)合法性原则: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权力
思考题参考答案
1.比较各种权力定义,给出你对权力的定义。
权力是政治学的核心概念。
本章第一节中“权力的定义”在说明“权力”一词的中英文字面含义的基础上,介绍了马克斯·韦伯、拉斯维尔、帕森斯、达尔等人对于权力概念的解释,给出了“权力”定义:“权力就是人际关系中的影响力,即社会行为主体(一个人或一些人、一个或一些组织和团体、一个或一些国家)对行为对象(其他人、其他组织或团体、其他国家)所施加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从行为主体的角度看,表现为一种支配能力,从行为客体的角度看,体现为一种被支配和服从的关系”,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予以说明。
结合这些知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说明权力在不同层面、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2.说明权力对于社会生活的积极意义。
通过收集和梳理不同时期政治思想家和政治学家对于权力的论述,可以阐释权力对于社会生活的积极意义。
对于社会生活而言,权力构成了社会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基础。
对于政治生活而言,权力是一切政治活动的核心,是组织社会、维持秩序、实现公共政策目标不可缺少的手段。
3.权力有什么特性?它与权威有何区别?
根据一般教科书的解释,权力作为一种支配能力具有支配性、强制性、扩张性和排他性。
由此可见,权力既可以用来“求善”,也可以用来“作恶”。
约束权力,限制权力,监督权力,不过是为了确立权力使用的合理范围和方式,以保证权力的实施“弃恶从善”。
4. 权力划分有哪些标准和角度?
本章第二节“权力的类型”专门讨论了权力分类的标准和角度。
在政治学研究中,以下分类是较为常见的:
(1)依据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将不同生活领域的权力现象区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宗教权力等;(2)从权力主体的视角出发,可以区分出个人权力、团体权力、政府权力、政党权力等;(3)从权力合理行使的范围视角考虑,可以区分为国家性的公共权力和社会性的公共权力等;(4)从权力结构的视角分析,可以区分出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上级权力和下级权力等;(5)从权力功能的视角出发,可以划分通常所谓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等;(6)从权力作用方式的视角看,可以区分为公开的权力和隐蔽的权力、制度化的权力和非制度化的权力;(7)从权力实施手段的视角考察,可以区分为强制性权力、奖惩性
权力、规范性权力等;(8)从权力作用结果的视角分析,又可以划分出绝对权力和有限权力、集中的权力和分散的权力等。
5. 举例说明权力实施的不同方式。
美国学者肯尼斯·鲍丁(Kenneth E. Boulding)在其著作《权力的三重面孔》(Three faces of Power)中区分了武力或胁迫(threat)、多重互惠式交换(exchanges)以及忠诚和服从义务的培养(love)三种权力实施的方式。
可引述他的观点并结合通常所谓“恩威并用”、“奖惩结合”、“胡萝卜加大棒”等说法来予以说明。
6.限制和监督权力的理由是什么?
本章第五节“权力监督”的第一项内容专门讨论了限制权力的理论根据,其中引述“权力的悖论”、“政府是必要的恶”、“寻租理论”、“诺思悖论”等观点,说明了限制和监督权力(政府权力)的主要理由,包括:(1)权力主体决策失误;(2)权力扩张和官僚低效;(3)官员腐败和政府俘获。
另外,有关“权力特性”的说明也为限制和监督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7.简要说明权力限制的主要制度安排。
首先需要比较说明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观念下制度安排的不同;其次,可以运用有关“宪政”理论和实践的知识说明“宪政=限政”的道理;最后说明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权利约束权力的制度设计。
8.结合中国的现实,说明如何完善权力监督体系。
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读者可运用本章讲述的相关知识点,结合自己对于中国现实问题的认知和理解,依照流程控制的原则,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考虑,设计权力监督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