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课后习题答案
劝学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

劝学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学完高中语文课文劝学后,准时地做好课后练习非常重要,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高中语文劝学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供同学们参考。
劝学课文原文:君子曰:学不行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知识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眠。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得意,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新高考《劝学》原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

新高考《劝学》原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一、《劝学》(《荀子》)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理解性默写题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
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
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9《劝学》练习答案

课时作业(九) 、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中.绳(zh ònɡ)槁暴.(p ù)以为轮(r óu)金就砺.则利(l )ìB.参省.乎己(x ǐnɡ)须臾.(y ú)跂.而望(q í)靛.青(d ìng)C.跬.步(ɡuī)蓼.蓝(li ǎo)生.非异也(x ìnɡ)骐骥.(j )ìD .锲.而不舍(qi è)驽.马(n ú)金石可镂.(l ǒ u)蛟.龙(ji āo)答案A解析B 项,“跂” 应读“qǐ”,“靛”应读“di àn”;C 项,“跬应读“kuǐ”;D 项,“镂”应读“l òu”。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有槁暴.(晒干)② 以为轮( 使⋯⋯弯曲)③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 ④而致.千里(送别) ⑤君子生.非异也(禀赋,资质) ⑥非能.水也(善,会) ⑦筋骨之强.(强壮) ⑧而绝.江河(横断) ⑨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 ⑩而闻者彰.(清楚) A .①②⑤⑥⑦⑨B.①②③④⑦⑨C.①③⑤⑦⑨⑩D.①⑤⑦⑧⑨⑩答案A解析③跂,提起脚后跟;④致,达到;⑧绝,横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善假于.物也B.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蟹六跪而.二螯C.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圣心备焉.D.①不复挺者,使之.然也②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答案B解析都是连词,表并列。
A 项,①介词,表比较,比;②介词,引出对象,可不译。
C 项,①兼词,“于此”,在这里、从这里;②句末语气词,了。
D 项,①代词,代木;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木直中绳,以.为.轮答案C解析A 项,土地方圆。
荀子《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荀子《劝学》练习题及答案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生通:性)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课后同步练习(含答案)

《劝学》课后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D.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风雨兴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B.輮使之然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善假于物也战于长勺D. 吾尝终日而思矣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3、下列各句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4、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学习要积累、专心的一组是(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驾马十驾,功在不舍③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A.①②⑤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③⑤5、下列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C.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6、下列对“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恻隐之心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④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⑤以子之矛陷子之盾⑥白沙在涅,与之俱黑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⑤/②③④/⑥C.①/②③⑤/④⑥D.①⑥/②③/④/⑤7、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8、下列对《劝学》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在学习上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把个人独立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结合起来,这也是文章论述的中心。
B.“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的收获大,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利用外在的人或物。
中职语文《劝学》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3.而致. 千里
达到,现代汉语意为“给予,赠送”。
4.而青. 于蓝
(颜色)深,现代汉语语意为“蓝色或黑色”。
5.假. 舟楫者
凭借,现代汉语意为“真”的反义词。
6. 金. 就砺则利
金属制的刀剑等,现代汉语般意为 “黄金”。
三、诵读时应注意语气语调和节奏的变化,恰当的语 调和节奏有利于理解文本的内容,领会作者写作时的思绪 。试用“/”和“.”标示出课文第1自然段的停顿和重读。
君子日: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蹂.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 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四、当今是“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人生”的社会, 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学习。荀子在《劝学》中的 劝勉,在哪些方面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
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的连词。
7.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已
而且,表递进的连词。
8.臂非加长也,而. 见者远
但是,表转折的连词。
二、文言文中有些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有很大差别。根据 上下文的语境,辨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与现代汉语词义的区别。
1.声非加疾.也
强,现代汉语一般意为“疾病”。
2.而绝. 江河
二十三 劝学
参考答案
练习与思考
一、“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课文中出现了十多次,指出下列各 句中“而”字的不同用法。
1.登高而.招
表承接关系,可不译。
2.而. 神明自得
于是,表承接的连词。
3.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参考答案

《劝学》参考答案教材助读:四(3):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翻译: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4):意义;作用;态度和方法。
预习自测1. 1.给加点字注音。
中.绳(zhîng ) 輮.以为轮(rïu ) 槁暴..( gǎo )( pù ) 须臾.(yú ) 就砺.(lì ) 参省.(xǐng ) 跬.步(kuǐ )骐骥..(qí )( jì ) 驽.马(nú ) 锲.而不舍(qiè ) 镂.(lîu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輮以为轮(“輮”通“煣”)⑵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⑶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⑷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3.一词多义⑴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名词)蛟龙生.焉( 生长,动词 )⑵骐骥一.跃( 一,数词 ) 用心一.也(专一,形容词 )⑶非利.足也(敏捷,快,形容词) 金就砺则利.(锐利,锋利,形容词)⑷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达,形容词 ) 神明.自得(智慧,名词)4.解释下面加点的重点词语。
木直中绳(合乎) 金就砺则利( 金属制的刀剑等 )(磨刀石)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达) 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后跟)声非加疾也(强) 假舟楫者(借助)非能水也(游泳) 而绝江河(横渡)锲而舍之(雕刻) 蚓无爪牙之利(爪子和牙齿)5.指出下列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用作状语,每日)⑵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名词用作动词,游泳)⑶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行)⑷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用作状语,向上,向下)⑸輮.以为轮( 使弯曲 )6. 异义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的学习,今义“形容人知识面广”)声非加疾.也(古义“强”,今义“疾病”)假.舆马者(古义“借助,利用”,今义“不真实”)蟹六跪.而二螯(古义“蟹脚”,今义“两个膝盖着地的一种姿势”)用.心一也(古义“因为”,今义“使用”)6.指出下列句中“而”的用法。
9《劝学》练习答案

课时作业(九)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中.绳(zhònɡ)槁暴.(pù)以为轮(róu) 金就砺.则利(lì)B.参省.乎己(xǐnɡ) 须臾.(yú)跂.而望(qí) 靛.青(dìng)C.跬.步(ɡuī) 蓼.蓝(liǎo)生.非异也(xìnɡ) 骐骥.(jì)D.锲.而不舍(qiè) 驽.马(nú)金石可镂.(lǒu) 蛟.龙(jiāo)答案 A解析B项,“跂”应读“qǐ”,“靛”应读“diàn”;C项,“跬”应读“kuǐ”;D项,“镂”应读“lòu”。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虽有槁暴.(晒干)②以为轮(使……弯曲)③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 ④而致.千里(送别)⑤君子生.非异也(禀赋,资质) ⑥非能.水也(善,会)⑦筋骨之强.(强壮) ⑧而绝.江河(横断)⑨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 ⑩而闻者彰.(清楚)A.①②⑤⑥⑦⑨B.①②③④⑦⑨C.①③⑤⑦⑨⑩D.①⑤⑦⑧⑨⑩答案 A解析③跂,提起脚后跟;④致,达到;⑧绝,横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善假于.物也B.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蟹六跪而.二螯C.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圣心备焉.D.①不复挺者,使之.然也②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答案 B解析都是连词,表并列。
A项,①介词,表比较,比;②介词,引出对象,可不译。
C项,①兼词,“于此”,在这里、从这里;②句末语气词,了。
D项,①代词,代木;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木直中绳,以为..轮答案 C解析A项,土地方圆。
《劝学》课后练习 (含答案)

《劝学》练习题(一)一、基础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槁暴(pù)舟楫(jì)舆马(yú)日参省乎己(xǐng)B.爪牙(zhǎo)跬步(kuǐ)蓼蓝(liǎo)金就砺则利(lì)C.驽马(nǔ)骐骥(jì)洞穴(xué)金石可镂(lóu)D.跂而望(qì)须臾(yú)二螯(áo)锲而不舍(qì)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项是()①吾师道也②耻学于师③孔子师郯子④小学而大遗⑤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⑦吾从而师之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B.①③/②⑦⑧/④⑥⑤C.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D.①⑤/②⑦/③⑧/④⑥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有学问的人君子生非异也生:生命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小的方面要学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知识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容身,安身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普通人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学问广博精深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传授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
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劝学》“君子日: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劝学》选择、翻译、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劝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舆马(yú)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C.镂金(ló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 (áo) 参省乎己(xǐng)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金.就砺则利。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老臣窃以为..之往来。
..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行李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4、下列各句中的“疾”与“疾恶如仇”的中“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C、君有疾在腠理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5、下列句中的“望”与“望其旗靡”中的“望”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先达德隆望尊。
C、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D、适冬日之望日前后。
6、下列句中的“而”与“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下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 须臾(片刻)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 跬步(占代的半步) 驽马(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渊(深水) 风雨兴焉(起)8、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A. 秦贫,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9、下列各组中加粗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 ( )A.无可寄托者寄寓于表女寄言于母临崩寄臣以大事B.风雨兴焉忧劳可以兴国兴利除弊夙兴夜寐C.不能十步步其韵奉和一首乃自强步步余马兮山皋D.下饮黄泉中军置酒饮归客日食饮得无衰乎10、下列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劝学》课下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劝学》荀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一、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卷一(中华书局1988年版)。
有删节。
劝,。
《荀子》全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荀子(约前313一前238),名,字,赵国人,(朝代)末期思想家。
②【君子】。
③【青,取之于蓝】。
青,。
蓝,。
④【青于蓝】。
⑤【中绳】。
⑥【輮】。
⑦【规】。
⑧【虽有槁暴】。
有,。
槁暴,。
稿,。
暴,。
⑨【挺】。
⑩【受绳】。
⑪【金】。
⑫【就砺】。
就,。
砺,。
⑬【参省乎己】。
参,。
省,。
乎,。
⑭【知】。
⑮【跂】。
⑯【见者远】。
⑰【疾】。
⑱【彰】。
⑲【假】。
⑳【舆马】。
㉑【利足】。
㉒【致】。
㉓【能水】。
㉔【绝】。
㉕【生非异】。
生,。
㉖【物】。
㉗【兴焉】。
兴,。
焉,。
㉘【神明】。
㉙【圣心】。
㉚【跬步】。
㉛【无以】。
㉜【骐骥】。
㉝【驽马十驾】。
驾,。
㉞【功在不舍】。
全,。
㉟【锲】。
㊱【镂】。
㊲【埃土】。
㊳【黄泉】。
㊴【一】。
㊵【六脆】。
㊶【螫】。
㊷【躁】。
二、重点句子翻译: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参考答案】一、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荀子集解》卷一(中华书局1988年版)。
有删节。
劝,鼓励。
《荀子》全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荀子(约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朝代)末期思想家。
②【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③【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草名,叶子可提取靛青。
④【青于蓝】比蓝草颜色深。
⑤【中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⑥【輮】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劝学》习题带答案

《劝学》习题带答案劝学》习题一、基础知识检测1.对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通“爆”,强烈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C.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D. 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答案A 解析“暴”通“曝”,晒。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蚓无爪.牙.之利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答案D 解析A 项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B项古义:藏身。
今义:①托付,②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C 项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3.下列各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积水成渊,蛟龙生焉.B.圣心备焉.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D.朝济而夕设版焉.答案B 解析B 项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
其他三项均为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于“于此” 。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答案A 解析A 项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5.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答案B 解析B 项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
6、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思矣吾尝终日而.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C.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答案】C .【解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劝学习题含解析3

劝学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故木受.绳则直受:经.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迅速。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借助,利用。
D。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备:具备,完备.项,“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荀子,名况,春秋时期思想家,时人尊称为荀卿,《荀子》是其代表作,现存32篇。
B.跬步,半步,古时称人行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故半步叫“跬"。
C.“驽马十驾"的“驾”是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十驾”在文中比喻很远的路程。
D.“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在本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项,表述错误,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学生必能胜过老师的道理,以及学习的重要性。
B。
“学不可以已”起统领全篇的作用,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C.“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些比喻都用来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
《劝学》注释、翻译、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劝学》/荀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卷一(中华书局1988年版)。
有删节。
劝,。
《荀子》全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字,赵国人,(朝代)末期思想家。
②[君子]o③[青,取之于蓝]O青,0蓝,O④[青于蓝]______________O⑤[中绳]_______________________0⑥【事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⑦【规】_____________°⑧【虽有槁暴】___________O有,___________0槁暴,__________O稿2_____暴,________O⑨[挺]__________O⑩[受绳]_____________O⑪【金】______________0⑫【就砺】—_________O就,_________O6^9__________O⑬【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O参,_______O省,_________。
乎,__________⑭【知】___________°⑥【跤】-__________O⑯【见者远】—__________________0⑰[疾]___________。
⑱[彰]________⑲【假】__________°⑳【舆马】____________O㉑[利足]______________㉒【致】_______0㉓【能水】_______________-㉔[绝]___________-㉕【生非异】_O生,________________O㉖【物】_____________。
㉗【兴焉】—______07^9_____0,______________㉘【神明】—______O㉙【圣心】.0㉚【畦步】_______________O®[无以]_________________。
劝学习题带答案共39页文档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劝学习题带答案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荀子 劝学 习题及答案

荀子劝学习题及答案荀子劝学习题及答案《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又名《劝学篇》。
整理了荀子《劝学》的练习题,一起来学习一下吧!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B.假舆马者假:借助。
C.臂非加长也加:增加。
D.虽有槁暴槁暴:风吹日晒而干枯。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①故木受绳则直②醉则更相枕以卧C.①吾尝终日而思矣②人非生而知之者D.①蛟龙生焉②犹且从师而问焉10.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的意义相近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圣心备焉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11.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 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 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参考答案:8. C(加:更。
)9. B(A.从;被。
B. 就。
C. 表修饰;表承接。
D.兼词,于之;语气词。
)10. C(博学:广泛地学习。
圣心:圣人的心境。
须臾:片刻。
寄托:寄居。
)11.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是比喻论证)12.(1)我曾经踮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到的广阔。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课后习题答案
一、背诵全文,说说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
设题意图:此题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以便更快地背诵全文。
参考答案:
本文的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作者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等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二、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分析这些比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说明了几层意思。
设题意图: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本文的比喻句,本文运用比喻说明道理,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只要把这些比喻之间的关系理清了,课文的内容也就能理解得比较透彻。
参考答案:
本文共有20个比喻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
也。
4、木受绳则直。
5、金就砺则利。
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7、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9、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4、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1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1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这20个比喻句中的①至⑤是用来阐明学习的意义的,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禀性,能够使人获取知识、增长才干;⑥至⑩是用来阐明学习的作用的,利用外物,效果明显,学习能够弥补不足;至是用来阐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的;至从正反两方面阐明学的方法,强调逐步积累;至从正反两面阐明学习的态度,强调持之以恒,强调坚持;至也阐明学习的态度,强调专心致志。
三、结合上下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释义。
1、虽有槁暴
2、以为轮
3、其曲中规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吾尝跂而望矣
7、君子生非异也
设题意图:此题意在让学生掌握一些容易读错音的字,其中包括通假字。
参考答案:
1、有,读音yòu,通“又”。
2、輮,读音róu,通“煣”,使弯曲。
3、中,读音zhòng,合乎。
4、参,读音cān,验、检查。
5、知,读音zhì,通“智”,智慧。
6、跂,读音qì,提起脚后跟。
7、生,读音xìng,通“性”,资质、禀赋。
四、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我们对于学习的看法有了很大变化。
你认为荀子的观点是否过时?有哪些观点需要补充发展?
设题意图:此题意在让学生运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评价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参考答案:
从一般意义来说,荀子关于学习的观点没有过时,无论是学习的意义和作用,还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荀子的思想都值得继承和借鉴。
当然,时代发展了,他的观点需要补充和发展,如“终身学习”“创造性学
习”“合作学习”,等等,可让学生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