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教育综合大纲

合集下载

311教育部指定大纲2024

311教育部指定大纲2024

2024年教育部指定大纲的影响和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指定大纲也随之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变化。

2024年,教育部发布了新的指定大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2024年教育部指定大纲的影响和变化进行探讨。

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 强调综合素质教育2024年的教育部指定大纲加大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评价。

不再只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而更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这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产生深远影响,促使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不是单纯追求分数。

2.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新的大纲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不再只是死记硬背知识,而是要注重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将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实际操作和创新实践,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对教育教学的影响1. 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新的大纲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发展。

这将促使教师更加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要求。

2. 强调课程的前瞻性和适应性新的大纲对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课程更加贴近时代发展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育部指定大纲的变化将对教育教学产生深远影响,促使教师更加注重前瞻性和适应性,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

三、对学校管理和评价体系的影响1. 推动学校体制改革新的大纲加强了对学校管理和评价体系的要求,促进了学校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学校不再只是注重学术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这将促使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向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2. 强化对学校的评价和监督新的大纲对学校的评价和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发展。

教育部指定大纲的变化将对学校管理和评价体系产生深远影响,促使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和评价,推动学校管理和评价体系向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311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311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311教育综合考试大纲教育综合考试是针对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评估,旨在测试考生对教育领域内基本理论、实践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

以下是一份311教育综合考试大纲的概要内容:一、教育学基础1.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教育的定义、目的和价值-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 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当代教育的挑战与趋势3. 教育理论- 古典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 教育改革理论4.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类型和特点- 不同国家教育制度的比较5.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教育法规的基本原则二、心理学基础1. 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阶段理论- 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2. 学习心理学-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风格与策略3. 教育心理学- 教师角色与学生心理 - 学习环境与学习效果4. 社会心理学- 群体心理与教育- 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三、教育管理学1. 教育管理理论- 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 - 教育管理的模式与方法2. 学校管理- 学校组织结构- 学校管理的策略与技巧3. 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的类型与方法 - 教育评价的实施与改进4. 教育领导- 教育领导的理论与实践 - 教育领导的挑战与应对四、教育技术1. 教育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2. 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3. 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的模式与特点 - 远程教育的实施与管理五、教育伦理1. 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 尊重、公正、责任- 教育伦理的实践问题2.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3. 学生权益保护- 学生权益的法律保护- 学校对学生权益的保护措施六、教育研究方法1. 教育研究的类型-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2. 教育研究的设计- 研究问题的提出- 研究设计的步骤与方法3. 数据分析与解释- 数据收集与处理- 数据分析的方法与技巧4. 教育研究成果的传播- 教育研究成果的撰写- 教育研究成果的发表与交流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考生应能够全面理解教育领域的基本理论,掌握教育实践的基本技能,并能够运用相关法律法规指导教育实践。

311教育学2024考试大纲

311教育学2024考试大纲

311教育学2024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已由教育部发布。

以下是关于311教育学考试大纲的简要介绍:
一、考试性质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教育学专业基础的综合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教育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教育实践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考试内容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主要考察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包括:
教育学原理:考察学生对教育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教育学原理分析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中外教育史:考察学生对中外教育历史的发展、演变以及重要教育事件、人物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育心理学:考察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

教育研究方法:考察学生对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教育研究方法进行教育研究的实践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分值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满分为300分。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其中教育学原理约100分,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7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60分。

四、考试难度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的难度较大,要求考生对教育学相关知识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全面的分析能力、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311教育综合书目参考

311教育综合书目参考
1、《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版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朝等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5、《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教育学 王道俊、郭文安 人民教育出版社 36.8 教育学基础 十二校联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30 中国教育史 < /zhongguojiaoyushi/> 孙培青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5 外国教育史 < /waiguojiaoyushi/>教程 吴式颖 人民教育出版社 34.2 当代 < /jiaoyuxinlixue/>教育心理学 < /jiaoyuxlx/> 陈琦、刘儒德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3 教育科学方法导论 裴娣娜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 这是你必备的教材
3、《外国教育史》周采等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பைடு நூலகம்外国教育史》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4、《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版
《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教育心理学》邵瑞珍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333教育综合考研大纲完整内容

333教育综合考研大纲完整内容
333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徐影老师。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传授/接受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3、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三)教学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发展性、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
2、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涵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等途径。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
1. 311教育学专业参考书:
(1)基础读本——近代史讲授大纲》编写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2)理论综合——教育心理学》杨新生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郑丽英、何正铧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基础心理学——心理学概论》宋子文、熊林芳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5)历史学——教育史》文武远、刘可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6)当代教育问题——中小学教育改革新思路》张松松、蒋季勤编,上
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
(7)儿童发展——儿童心理发展》张熙珍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8)教师教育——教师教育》王朝阳、李更春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9)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马伯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0)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学》隋岳芳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2024 311教育学综合考试大纲

2024 311教育学综合考试大纲

2024 311教育学综合考试大纲2024年311教育学综合考试大纲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3.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4. 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5. 教育学的价值
二、教育学的历史与现状
1. 教育学的萌芽
2.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 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4. 教育学流派与分支学科
5. 元教育学
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2. 教育与生产力
3. 教育与科学技术
4. 教育与文化
5.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1.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
2.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3.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5.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1. 教育目的的概述
2.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3. 当代中国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
4.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5.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
六、教育制度
1. 教育制度的概述
2. 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3. 各类教育机构之间的关系
4. 学制改革与义务教育制度的发展
5. 现代学制的类型
七、课程与教学
1. 课程概述
2. 课程设计
3. 课程实施与评价
4. 教学概述
5. 教学过程与组织方式
6. 教学原则与方法体系
7. 教学评价与反馈
8. 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333和311大纲区别对照

333和311大纲区别对照

311和333都是教育研究生考试的专业课代码,对于准备要报考教育硕士考试的学生都会面临两种选择,是考311教育综合还是考333教育综合,虽然311和333都属于教育方向的考研,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别还是非常大,考生在报考前一定要了解清楚。

311和333内容有什么区别一、学位划分不一样教育综合311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属于学术硕士;而教育综合333培养的是实践型的人才,属于专业硕士。

二、考试规定范围和命题方不一样311是全国统一大纲和考试范围,考试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而333既包括全国统一大纲,又包含院校设置的考试范围和要求,考试由院校自主命题。

三、学制年限不一样311学术型教育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而333专业硕士的学制为2~3年。

四、考试内容不一样311的考试内容包括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学原理;而333的考试内容分别是教育心理学、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教育学原理。

五、专业方向不一样311主要是针对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管理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比较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等相关专业方向;而333主要是针对学科教育、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专业方向。

六、奖励制度不一样攻读311学术型教育研究生,可以享受奖学金和助学金的福利;而攻读333专业硕士一般是不存在奖学金和公费。

七、就业方向不一样311就业主要是从事教育研究方面的工作,比如在教研所、研究型大学担任研究型教师职位;而333的就业方向比较广,选择面相对比较大,比如学校教学老师、辅导班培训、图书报刊编辑等都非常适合。

八、考试分制不一样311的考试分制满分是300分;而333的考试分制满分为150分。

以上是311和333内容有什么区别的全部内容。

333教育综合专硕考研大纲

333教育综合专硕考研大纲

333教育综合专硕考研大纲一、考试性质333教育综合是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管理、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和运用教育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高层次教育管理人才。

二、考试目标1. 考查考生对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和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1. 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2.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四、考试内容与题型1. 教育学基础:占40分,其中简答题4道,每题10分;论述题2道,每题20分。

2. 心理学基础:占40分,其中简答题4道,每题10分;论述题2道,每题20分。

3. 教育心理学:占30分,其中简答题3道,每题10分;论述题1道,每题20分。

4. 教育法规:占20分,其中简答题2道,每题10分;论述题1道,每题20分。

5. 教育管理:占20分,其中简答题2道,每题10分;论述题1道,每题20分。

五、复习策略1. 熟悉大纲,掌握知识点:考生应深入研读大纲,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掌握各个知识点。

2. 多做真题,掌握考试形式:通过做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了解考试难度和命题特点。

3. 系统复习,注重理解:考生应系统复习各个知识点,注重理解,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模拟考试,提高应试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可以模拟考试场景进行自我测试,提高应试能力。

六、参考资料《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33教育综合大纲解析》(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编写)。

七、考试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对考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知识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2. 评价方法:采用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的方式,客观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观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11教学大纲

311教学大纲

311教学大纲311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教学大纲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教师教学的指南。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教学大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措施。

其中,311教学大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背景与意义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体系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因此,311教学大纲的出台具有重要的背景和意义。

311教学大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等。

通过引入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311教学大纲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311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学科知识能力:学生需要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实践能力: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培养实践创新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思维:学生需要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能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社会责任感:学生需要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三、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311教学大纲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团队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评价方面,311教学大纲提倡综合评价的方法。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以通过项目报告、实践成果展示、团队合作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Ⅰ.考查目标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100分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

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

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Ⅲ.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见《教育学》“第一章教育的概念”部分1.“教育”定义的类型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见《教育概论》“第一章第三节”1.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见《教育学基础》“第二章教育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形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见《教育学》“第一章第一节”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024年311统考大纲

2024年311统考大纲

2024年311统考大纲
2024年311统考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政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等内容。

2. 英语:主要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翻译、写作等。

3. 数学: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内容。

4. 专业课:根据不同的学科,专业课考试内容会有所不同,但一般会包括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

此外,大纲还会对考试形式、试卷结构、考试时间等做出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考试内容和形式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考生应及时关注考试公告,以获取最新信息。

311教育学基础综合参考书

311教育学基础综合参考书

中国文化概论 综合英语(一) 综合日语
参考书目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新版)(初级上\下册)(2005年第一版) 《新编大学德语》(第1-2册)(2002年9月第一版),朱建华主编 《新大学法语》(2003年6月版)(第1-2册),李志清主编 《新大学法语》(2004年4月版)(第3册),李志清主编 《全新版大学英语》(2001年,第1-4册),李荫华主编 《全新版大学英语解析》(2006年,第1-4册) 《内科护理学》(第四版),尤黎明主编 《外科护理学》(第四版),曹伟新主编 《新编护理学基础》(2006年),姜安丽主编 按照国家教指委下发考试大纲命题 按照国家教指委下发考试大纲命题 《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编 《法理学》(第三版), 张文显主编 王建东、陈林林主编:《法理学》,2008年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2005年第五版),李秀林编 《教育技术学导论》(2006年版),黄荣怀编 《计算机网络》(2011版),吴功宜编 《体育学概论》(2005版),杨文轩 杨霆 《运动生理学》(2011年第二版),王步标、华明主编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编(限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限文艺学专业)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限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主编(限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王力主编(限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现代汉语》(重订本),胡裕树主编(限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外国文学史》(2006年版),郑克鲁主编(限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专业) 《中国文化概论》(2007年版),金元浦主编 英语专业八级水平综合能力测试,参考书任选 日语专业八级水平综合能力测试,参考书任选 《城市学概论》(2008年版),牛凤瑞主编 《公共政策学》(2011年版),宁骚主编

考研教育学统考《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考研教育学统考《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目 录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

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 )。

A.教师中心B.学校中心C.学生中心D.活动中心【答案】A【解析】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三个中心是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

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则强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学生中心。

2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

A.经验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C.存在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答案】B【解析】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实施分科教学。

经验主义课程认为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课程,课程的组织形式应该心理学化。

存在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最终要以学生的需要来决定。

311全国统考大纲

311全国统考大纲

311全国统考大纲311全国统考大纲是指每年在全国范围内举行的一次统一的高等数学、英语、语文等科目的高等教育考试。

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试,311全国统考大纲对于考生们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本文将就311全国统考大纲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

一、311全国统考大纲的内容311全国统考大纲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的考试内容。

其中,语文科目的考试范围为高中语文课程,主要包括现代文言文、古诗文、文学作品等。

数学科目的考试范围为高中数学课程,主要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和应用题等。

英语科目的考试范围为高中英语课程,主要包括英语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等内容。

二、311全国统考大纲的考试形式311全国统考大纲的考试形式主要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方式。

笔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其中语文科目考试形式为闭卷形式,数学和英语科目考试形式为开卷形式。

面试则主要针对语文科目,考试形式为朗读和朗读文段。

三、311全国统考大纲的命题特点与过去几年的全国统一高考相比,311全国统考大纲的命题更加注重对考生的分析能力,尤其是对阅读理解、信息提取和语言表达等能力的考察。

此外,311全国统考大纲的命题还注重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311全国统考大纲的考试影响对于考生来说,311全国统考大纲的命题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通过认真备考311全国统考大纲,考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全国高考命题的方向和趋势,及时调整自己的备考策略,为未来的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结论总之,311全国统考大纲是每年全国高考考生们的重要参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认真备考311全国统考大纲,考生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全国高考,实现自己的高考梦想。

2024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

2024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

2024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引言: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培养拥有优秀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学专业人才,教育部精心制定了2024年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旨在全面提升教育学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一、教育学理论基础1.1教育学的概念和特点1.2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3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演进与发展二、教育心理学2.1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2学习理论与学习方式2.3个体差异与学习困难2.4心理健康与学生发展指导2.5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三、教育社会学3.1社会学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3.2社会结构与教育3.3学校与社会的关系3.4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教育变革与发展3.5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四、教育管理与领导4.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4.2学校领导与教育管理4.3教育管理理论与模式4.4教育管理的组织与实施4.5教育管理评估与改进五、课程与教学论5.1课程的概念和分类5.2课程编制与评价5.3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5.4教学方法与策略5.5教学设计与创新六、教育评价与测量6.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作用6.2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式6.3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6.4教育评价与测量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6.5教育评价与测量的质量保障七、教育技术与信息化7.1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7.2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7.3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7.4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7.5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的管理与评价八、教育法律与政策8.1教育法律制度与政策体系8.2教育法律与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内容8.3教育法律与政策的解读与适用8.4教育法律与政策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8.5教育法律与政策的监督与改进结语:本大纲旨在培养具备教育学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学专业人才,使其能够适应和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为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注:本大纲仅为示例,不代表真实的2024年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

311教育综合的参考书目

311教育综合的参考书目

关于本专业要看哪些书的问题,考311教育综合的要看的书有:
1、《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版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只买前2本也没事
2、《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等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3、《外国教育史教程》孙培青等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4、《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版
《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5、《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2024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24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24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2024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考试性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对教育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本科优秀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学科素养和进一步发展的潜质。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300分。

试卷结构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分析论述题等题型。

三、考查内容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考查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门类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

具体考查内容包括教育学概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制度、课程与教学、德育与美育、教师与学生等。

四、考查要求1、考生应掌握教育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教育现象和问题。

2、考生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考生应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研究成果。

五、考试评价标准考试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对考生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具体评价标准包括对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分析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总体来说,2024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教育学科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教育现象和问题,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需要认真备考,全面掌握各科目的考试内容,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和应用能力。

考研初试科目考试大纲-333教育综合

考研初试科目考试大纲-333教育综合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科目:教育综合)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5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 30分,共60分材料分析题:1小题,共40分综合应用题:1小题,共5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311教育综合大纲

311教育综合大纲

311教育综合大纲
311教育综合大纲涵盖了小学一到九年级的各个学科内容,以及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旨在为教师提供指导,使其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发展。

以下是对该大纲的中文简要介
绍:
1. 教育教学理论:
本部分主要是介绍教育学基础理论、学科特点和课程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通
过对教育科学的认识,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 语文:
本部分主要是关于语文方面的知识和教学要求,包括课文、阅读材料、作文等方面的
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

7. 美术、音乐、体育:
本部分主要是介绍美术、音乐、体育三个方面的内容和教学要求。

教师需要注意以下
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音乐和体育方面的技能,促进学生身心
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2。

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

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五)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3.教育的文化功能
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经济功能
1
2.教育的政治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1.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
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4.我国的教育目的
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的概念
培养目标的定义;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2.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
六、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学校教育制度
1.学制的概念与要素
2.学制确立的依据
3.各级学校系统
4.各类学校系统
5.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1951年的学制;1958年的学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

(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七、课程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1.课程的概念
课程的定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二)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三)课程编制
1.泰勒原理
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
3.课程国标
课程目标的概念;课程目标的来源;课程目标与培养吕标、教学目标的关系;布鲁姆教育国标分类学。

4.课程的范围与结构
5.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6.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含义;课程评价的模式与功能;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

(四)课程改革
1.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学生发展。

2.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
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八、教学
(一)教学概述
1.教学的概念
教学的定义;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2.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
(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
1.教学理论概述
学习理论及其与教学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三)教学过程
l。

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3.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的模式。

(四)教学模式
l.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模式的结构。

2.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3.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五)教学原则
l.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
2.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六)教学组织形式
l.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2.班级授课制
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法;自学辅导法。

(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评。

(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
1.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功能
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学业成就评价
4.教学评价的改革
九、德育
(一)德育概述
1.德育概念
2.德育任务
(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1.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
2.《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
(三)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的要素
2.德育过程的规律
(四)德育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知行统一;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教育影响的连续性。

(五)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情感陶冶;实践锻炼;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

(六)德育途径
直接的道德教学;间接的道德教育。

(七)德育模式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集体教育模式。

十、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1.教师的概念与类别
2.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3.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4.教师劳动的特点
5.教师的专业素养
6.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7.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二)学生
1.学生及学生观
2.学生群体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学生群体的作用。

3.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三)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
学生中心论;教师中心论。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

继续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