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总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腧穴总论
第二章腧穴总论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高怀玉目的要求掌握腧穴的定义、发展概况及分类方法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熟悉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熟悉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了解腧穴的现代研究概况腧穴概念腧通“输”简作“俞”输注、转输经气转输穴孔隙经气所居之处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穴疾病的反应点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别名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内经》孔穴《针灸甲乙经》穴道《太平圣惠方》腧穴通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穴位俗称腧穴与经络、脏腑生理脏腑化生气血通过经络运行输注气血到腧穴病理脏腑气血异常变化通过经络反映于相应的腧穴部位治疗刺激腧穴可通过经络调理气血对相应脏腑的功能活动进行调整第一节腧穴的发展、分类、命名一、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痛为腧定位、命名定位、命名、归经二、分类经穴从名称、位置、归经、作用区分为经外奇穴阿是穴十四经穴(经穴)概念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两脉上的腧穴。
是腧穴的主要组成部分。
特点:归经所有的腧穴都分布在十四经脉上有固定的名称部位主治本经病证数目:《内经》记载个《针灸甲乙经》发展到个《针灸大成》个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穴一直延用至今、奇穴(经外奇穴)概念有固定的位置、名称但未归入十四经的腧穴。
特点有固定的位置、名称无归经主治单一疗效奇特。
、阿是穴(“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概念指无固定名称、
位置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的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腧穴。
特点无固定名称、位置及归经穴位随病痛部位改变以治局部病变为主。
“阿是”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千金方》。
三、腧穴的命名根据所在部位腕旁的腕骨、乳下的乳根根据治疗作用睛明治目疾、牵正治口歪利用天体地貌日月、水沟参照动植物攒竹、犊鼻借助建筑物天井、库房结合中医学理论百会、气海一、腧穴的主治特点(一)近治作用(局部作用)所在部位腧穴均可以治疗的病症邻近组织、器官注:*是所有穴位的共性*腧穴所在,主治所在部位决定主治范围(二)远治作用(远道作用)腧穴可以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
注:*多指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为主。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经脉循行路线决定主治范围。
(三)特殊作用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机体功能低下时
机体功能增强
(同一穴位)机体功能亢进时
功能抑制②相对特异性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素髎升压二、腧穴的主治规律(一)分经主治规律*经穴可治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个性*同一部位里的不同经穴有相同的主治病症共性熟悉经脉的循行,才能把握腧穴作用(二)分部主治规律腧穴的分部主治与腧穴的位置特点有关。
手六经腧穴分经主治规律经脉名本经主治两经主治三经同治手太阴经肺、喉病手少阴经心病胸部病手厥阴经心、胃病神志病手阳明经前头、口、齿、鼻病手少阳经侧头、胁肋病眼病热病手太阳经后头、肩胛、神志病耳病咽喉足六经腧穴分经主治规律足阳明经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足少阳经侧头、胁肋病、耳、眼病神志足太阳经后头、背腰病、脏腑病热病足太阴经脾胃病足厥阴经肝病前阴足少阴经肾病、肺病、咽喉病妇科病任督脉腧穴分经主治规律任脉回阳、固脱、强壮神志病、脏腑病督脉中风、昏迷、热病、妇科病头面病腧穴的分部主治规律头、面、颈项、躯干部穴近治作用为主胸腹部相应部位及脏腑的病证背腰部下肢病证肘膝以上穴局部病证肘膝以下穴远治作用、全身疾患(发热、神志)分部主治规律*腧穴的作用与其部位密切相关*同一部位或区域的腧穴虽是不同经脉其主治作用相同或相近*躯干部位穴近治作用为主*四肢肘膝以下穴近治远治第三节特定穴概念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因主治功能不同而各有其不同的名称。
类别(十大类)四肢五输穴、原穴、络穴、下合穴、郄穴、八脉交会穴肘膝关节以下为主躯干背俞穴(背部)、募穴(腹部)周身八会穴、交会穴(一)五输穴概念十二经脉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穴位即井、荥(ying)、输、经、合穴简称“五输”。
古人以自然界的水流现象比喻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其运行的动向是:由小→大由浅→深。
排列方向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二)原穴(十二原)概念原:本原原气(元气、真气)*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阴经以输代原阳经原穴单独存在部位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作用可治脏腑病变络穴(十五络穴)概念络联络、散布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一个腧穴部位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位于胸胁部作用十二经脉的络穴治疗本经及相表里经脉病变(三)郄穴概念“郄”空隙郄穴是经脉之气深聚部位的腧穴穴位数量十二经及阴阳跷、阴阳维各有一个郄穴,共十六郄穴部位、作用*肘膝关节以下(胃经梁丘例外)*治疗本经、本脏腑的重症、急症。
阳经郄穴多治痛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
(四)背俞穴概念俞转输、输注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共十二俞部位位于膀胱经第一侧线背部大体依脏腑位置高低排列作用治脏腑病变及与脏腑相关的组织器官病变多用于脏病。
募穴概念募:汇集结聚募穴是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它们均布于躯干部。
部位、作用分布于胸腹部(与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共十二募穴治疗脏腑病变。
多用于腑病。
(五)下合穴概念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
手三阳经在上肢原有合穴此六穴均在下肢为区别故称“下合穴”。
(外单位的班车)部位、作用足三阳经下合穴位于本经大、小肠
经下合穴位于胃经三焦经下合穴位于膀胱经治疗六腑病变(六)八会穴概念“会”――聚会人体气、血、筋、脉、骨、髓、脏、腑精气聚会的八个腧穴。
部位、作用筋、脉、髓会位于四肢部气、血、骨、脏、腑会位于躯干部治疗八种精气有关的病变(七)八脉交会穴概念交会脉气的相通交通会合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交会的八个腧穴。
不全指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在分布线路上的直接交合别名窦氏八穴交经八穴流注八穴八脉八穴作用治本经及奇经八脉的病变。
(八)交会穴概念交会穴是指两经或两经以上经脉交叉、会合部位的腧穴部位多分布于头面、躯干作用治本经及相交经脉的病变。
特定穴的其它应用一五输穴五行属性按“阴井木”、“阳井金”的阴阳五行学说归类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与脏腑的五行属性相合五行之间存在“生我”、“我生”的关系。
按“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选取适当的五输穴治疗疾病。
这一取穴法称为子母补泻取穴法它包括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两种取穴法。
俞募穴二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时常在其相应的俞募穴处出现疼痛或过敏等病理性反应。
因此临床上可通过观察、触扪俞募穴处的异常变化来诊断相应脏腑疾病又可利用针刺、艾灸作用于俞募穴来治疗相应脏腑疾病。
俞穴和募穴常配伍运用。
俞穴和募穴主治作用各有一定特点一般而言脏病、虚证多取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