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问题与建议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教学反思

国际经济学教学反思

国际经济学教学反思国际经济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机制。

然而,目前的国际经济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

国际经济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然而,现行的教学模式大多数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分析能力,引入实际案例和模拟演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国际经济学的理论知识。

其次,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探索性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探索性学习的机会。

国际经济学的学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团队项目,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和理解。

另外,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资源较为匮乏。

由于国际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教材和课件的更新速度很慢,教师和学生缺乏最新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研究,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教学资源。

此外,学校也可以与相关机构和企业合作,提供实际案例和数据,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

最后,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评价过于依赖传统的考试和论文形式。

国际经济学是一个涉及广泛的学科,传统的考试和论文评价形式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如小组讨论、实际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评估等,从不同角度评估学生的能力和表现。

总之,国际经济学教学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教学内容应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方法应更加灵活多样,教学资源应更加丰富,教学评价应更加全面综合。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国际经济学能力,适应和引领国际经济的发展。

《国际经济学》教案

《国际经济学》教案

《国际经济学》教案一、引言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国际经济政策,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应用能力,以应对全球化时代面临的经济挑战。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 使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贸易、汇率、国际投资等;2. 培养学生分析国际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3. 启发学生关注国际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 帮助学生认识到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并提高其应对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将包括以下主题: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的机会成本与相对价格- 贸易限制与保护主义政策- 自由贸易与区域贸易协定2. 汇率与国际金融市场- 汇率的决定与浮动- 汇率制度与外汇市场- 汇率政策与汇率风险管理-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3. 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 直接外国投资与外国直接投资- 国际投资的动因和影响因素-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与运营- 跨国公司对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影响4. 全球化与发展经济体系- 全球化的定义、动力和影响- 发展经济体系的问题与挑战- 国际合作与全球经济治理-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一带一路倡议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授课与讲解:通过课堂授课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理论框架和基本概念。

2. 学生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视频和多媒体资源:借助多媒体资源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国际经济现象。

4.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并进行经济政策分析。

五、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理解和能力发展,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个人或小组项目:要求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项目,包括实证研究、政策分析等,评估其分析和应用能力。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案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案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案国际经济学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国际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领域的学科,研究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

本课程将介绍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实际应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全球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各国经济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2. 理解国际贸易与全球化的关系,分析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3. 熟悉国际金融体系和汇率制度,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和风险管理;4. 掌握国际贸易政策与外汇市场调控的基本原理;5. 培养分析国际经济问题和制定对策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单元:国际经济学基本概念1. 国际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2. 国际经济学的重要假设和研究方法;3.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第二单元:国际贸易理论1. 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2. 前沿技术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3. Heckscher-Ohlin模型与产品寿命周期理论。

第三单元:国际贸易政策1.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作用与影响;2. 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的争论;3. 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经济合作。

第四单元:国际金融体系与汇率制度1. 国际收支平衡与国际货币体系;2. 汇率决定理论与汇率的管理;3. 外汇市场与国际资本流动。

第五单元:国际金融市场与风险管理1. 国际金融市场的组成与功能;2. 外汇市场、国际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3. 国际金融风险与风险管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理论知识,明确概念和理论框架。

2. 实例法:引用实际案例分析与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讨论法:以小组讨论、学生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促进互动交流。

4. 多媒体辅助:利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现代教学手段呈现图表和案例分析。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作业与报告:完成布置的课后作业和小组报告,展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地方财经类高校《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地方财经类高校《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金项目: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网络课程项目 国际经济学 ;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地方性财经类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20J M J G 09)作者简介:朱小明(1990-),男,博士,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㊂地方财经类高校‘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朱小明(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广西南宁530003)摘 要: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需要培育高素质国际经济学专业人才㊂探讨地方财经类高校‘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教学实践方案㊂从学生兴趣培养㊁理论基础㊁教材水平㊁课堂内容与前沿研究相结合4个难度探讨教学质量提升㊂关键词:地方财经类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改革;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2272.2020090930 引言2019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 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 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㊂课程建设不仅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也关系到专业乃至学科长远发展㊂与此同时,‘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就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指明了改革发展方向㊂课程改革不仅能够提升高校专业学科的综合竞争力,也有助于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深入的教学实践则是课程改革得以实现的必要手段,也为教师积累了更多的教学经验㊂‘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㊁国际经济与贸易㊁国际商务等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课堂教学效果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学生对该领域理论掌握的程度㊂‘国际经济学“的内容主要包含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部分,需要先修‘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两部分)㊂国际贸易部分的相关理论和政策需要以微观经济学为基本分析工具,国际金融部分内容则以宏观经济学为基本分析工具㊂地方财经类高校在师资力量㊁生源质量㊁教学资源等方面相对重点院校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需要进一步改革课程中存在的弊端,实现有限资源的充分配置㊂本文基于学生态度㊁学生理论基础㊁教材编写现状㊁前沿文献重视度4个方面探讨‘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和教学实践方案,最后总结研究结论㊂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从地方财经类高校生源来看,其理论基础相对而言较为薄弱,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热情不高,往往更愿意学习实务类课程,参加实践性工作㊂然而,‘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习该门课程需要具备较好的经济学素养㊂以广西财经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为例,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更感兴趣,而对‘国际经济学“不太感兴趣㊂究其原因,除了经济学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外,还与 轻理论,重实务 的观念密切相关㊂高校学生在学习一门课程之前往往会问的问题即是: 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用? 或者 这门课程在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中能用到吗? 等诸如此类的问题㊂本文认为,仅仅依托 实务操作性 为导向的课程学习不能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要求,以 实务操作性 为导向的课程方案更适合于职业类院校的人才培养㊂事实上,要掌握工作中的实际操作技能,学生参加实习是效果更佳的途径㊂地方财经类院校需要培养学生对社会中各类经济现象的解释和预测能力,因此离不开经济学理论深入学习㊂而在当前国际经济复杂的环境中,相关专业学生更应具备扎实的国际经济学理论基础㊂1.2 经济学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学生修读‘国际经济学“课程需先修‘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其中国际贸易部分涉及的知识包括生产可能性曲线㊁无差异曲线㊁生产技术㊁机会成431本㊁市场类型㊁博弈论等,国际金融部分涉及的知识包括国民收入的决定㊁乘数理论㊁I S-L M 模型㊁A D-A S 模型等,涵盖内容之广泛㊂因此,只有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才能进一步深入学习‘国际经济学“㊂然而,从目前现状来看,地方财经类高校学生普遍对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系统掌握不够,成为制约‘国际经济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㊂例如,诸多高校往往对‘微观经济学“中的博弈论㊁埃奇沃思盒形图㊁生产可能性曲线等内容不作要求,导致学生未能系统掌握相关内容㊂学生经济学基础不牢固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自主学习能力较为薄弱㊂一般而言,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时,往往只阅读课堂指定的教材,而对很多有价值的参考书目阅读不够,导致思维难以开拓㊂例如,国内大多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指定国内学者编写的优秀教材,若学生无法通过阅读经典国外教材加以补充,思维和视野不够开阔㊂1.3 教材编著及选用有待优化关于‘国际经济学“的教材,国外拥有一些优秀的参考书目,如保罗㊃克鲁格曼等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㊁多米尼克㊃萨尔瓦多的‘国际经济学“㊁罗比特㊃凯伯的‘国际经济学“等,国内优秀的‘国际经济学“教材不多㊂首先,对于一般高校本科生而言,‘国际经济学“理论框架较为广泛和复杂㊂例如,国际贸易中的要素禀赋理论涉及两个国家㊁两种产品㊁两种要素(即 2܀2܀2 模型),对这种多维度的模型假设学生往往难以掌握㊂因此,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编著一本难度适中的‘国际经济学“教材尤为必要,需要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理论的完整复杂性之间作出权衡㊂国内诸多‘国际经济学“教材中阐述的各个理论缺乏相应的案例㊂国际上流行的教材之所以经典,主要原因是在论证理论的同时列举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这些案例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㊂国内教材则把较多篇幅用于阐述术语定义㊁模型假设㊁数理推导㊁理论结论和评价,而较少结合实际中的案例加以评述,因而显得有些晦涩㊁枯燥㊂事实上,国际经济中关于中国的案例本应十分丰富,关键是需要整合资料和数据,将丰富的案例匹配到理论中去㊂1.4 课堂教学中对前沿文献的重视不够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往往存在创新性缺乏㊁数据观点陈旧㊁结构不规范等问题㊂本文认为,毕业论文质量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专业课学习阶段未受过基本的学术训练,文献检索能力和外文阅读能力有待提升㊂虽然学生已具备阅读学术论文的基础(包括英语阅读㊁计量经济学㊁统计软件的掌握),但如缺乏前沿文献积累,学生无法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写作实践,进而影响了论文写作质量㊂在‘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自身对前沿文献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升㊂48课时‘国际经济学“课程中,教师只能精练地讲授重要章节,授课模式大多是 老师讲,学生听 的传统教学模式㊂教师可在课程中安排时间引导学生阅读前沿学术文献,即使布置课后阅读,保障效果㊂因此,需要将‘国际经济学“教科书内容与前沿学术文献较好地结合㊂2 地方财经类高校‘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与实践方案2.1 教学改革措施2.1.1 培养学生‘国际经济学“课程学习兴趣‘国际经济学“以‘西方经济学“为基础,为了培养学生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兴趣,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热情㊂因此,教师在讲授‘西方经济学“课程时,首先需强调经济学理论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经济学理论素养对后续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意义㊂其次,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加以分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育学生的兴趣㊂第三,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国外经济学经典参考书目,如保罗㊃萨缪尔森的‘经济学“㊁格里高利㊃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等,以开拓思维㊂2.1.2提升学生经济学理论素养人才培养方面,完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学科各专业培养计划㊂首先,为这类专业的学生开设‘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并选用优秀国际教材,结合中国案例,强化经济学的理论深度㊂其次,还应强化学生的数理经济学基础㊂财经类专业一般文理兼收,地方财经类高校的生源中,文科生占半壁江山㊂经济学理论学习需要较好的数理基础,因此,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经济学理论,可开设如‘经济数学“‘数理经济学“等课程㊂最后,强化学生对计量经济方法的运用能力㊂尽管很多财经类高校开设‘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但学生仍然无法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加以运用㊂这类课程需要改进之处包括: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门统计软件如S t a t a ㊁R ,独立完成一篇实证分析的课程论文等㊂教学组织方面,设立经济学拔尖人才试验班,对经济学有兴趣且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培养㊂经济学拔尖人才试验班应当主要培养经济学学术型人才,培养其投身学术之志向,鼓励该班的学生531推荐免试保研或为考研创造优良的学习氛围;同时为拔尖班的学生一对一地配备导师,实现更精准的指导㊂2.1.3编著高质量的‘国际经济学“本土教材为了激励本土学者编著和出版高质量的‘国际经济学“教材,可采取招标立项的方式,组织高校教师积极申报‘国际经济学“教材编著项目,从中择优给予经费支持㊂各高校讲授‘国际经济学“的教师可以组成优秀团队,分工协作,从理论阐述㊁数据收集㊁统计描绘㊁案例分析等各个角度充实‘国际经济学“教材的每个章节㊂以国际贸易部分的要素禀赋理论为例,按照高质量编著的标准,如何编写这一章呢?本文认为,在介绍要素丰裕度㊁产品密集度时,可插入各国拥有和各产品生产需要的资本㊁劳动力数据,进而理解相对另一国家要素丰裕,一种产品相对另一种产品要素密集型㊂推导得到H O 定理后,可以以案例讲解某种产品上对另一国家的进出口状况,从而检验该产品是否符合H O 定理㊂总之,在各个理论章节中恰当地嵌入案例和数据,有助于‘国际经济学“教材质量提升㊂2.1.4 将所学知识与前沿文献相结合学生阅读国外文献既学习和巩固了英语知识,也是对所学‘国际经济学“专业知识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同时也有助于了解一篇规范学术论文的结构,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基础㊂具体到‘国际经济学“专业课,教科书往往简化了理论模型及其推导过程,教师可在每一章中列出推荐阅读的经典参考文献,引导学生通过论文阅读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㊂除了理论层面的开创性论文,教师还可安排一些额外的课时,引导学生讨论最新的前沿实证研究,尤其是模型设定㊁数据收集和处理㊁内生性问题㊁影响机制分析等方面,以便帮助学生掌握实证分析的步骤㊂2.2 教学实践方案2.2.1 实践探索及效果2019 2020学年第二学期,作者承担了商务经济学某班和国际经济与贸易某班的‘国际经济学“教学任务,其中商经班必修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均为64课时,而国贸班则为48课时㊂课时较多㊁经济学基础较好的商经班比国贸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㊂经济学素养提升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学习㊂2.2.2 教学实践方案探索在教学实践方案中,注重学生兴趣㊁优秀教材㊁结合前沿文献3个因素对学生‘国际经济学“学习成效的影响㊂首先,经济学试验班和经济学专业普通班级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比较试验班和普通班的学习成效;其次,查找以前使用过的‘国际经济学“教材,选择同专业不同届的另一个相似班级,采用另一种教材,比较学习效果;第三,选择同专业两个相似班级,其中一个班级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另一个班级结合前沿文献,比较学习成效㊂3 结语当今世界正面临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国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逆全球化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之新冠疫情的冲击,理解世界经济的运行㊁把握各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十分重要㊂作为世界经济㊁国际贸易㊁国际商务等相关专业学生,更应该在掌握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工作㊂本文就如何改进‘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㊂首先指出了当前‘国际经济学“课程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兴趣不高㊁经济学基础理论较薄弱㊁教材有待优化㊁课堂内容未联系前沿学术文献,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建议,并提出实践方案㊂参考文献:[1] 保罗㊃克鲁格曼,茅瑞斯㊃奥伯斯法尔德,马克㊃梅丽兹.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2] 保罗㊃萨缪尔森,威廉㊃诺德豪斯.经济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3] 多米尼克㊃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4] 格里高利㊃曼昆.经济学原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5] 罗伯特㊃凯伯.国际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责任编辑:江 艳)631。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参考资料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参考资料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国际经济学》是教育部确定的“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我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

了解世界上主流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收支差额的概念,及对其不平衡的抚平政策;产出、利率、汇率之间的相互影响。

使学生做到眼光定位于全球,解释和探讨国际经济交往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经济与其他国家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和深化的现状的理解。

二、课程教学要求1、通过国际经济学微观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对纯的,无任何限制为前提的国际贸易及贸易所能带来的利益的国际贸易理论的理解。

通过国际经济学宏观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定位于实际,应用商业政策调节国际经济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如何更好的贸易,使一国的利益最大化.2、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国际经济交往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国际经济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国际经济理论和解决国际经济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4、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等课程;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国际金融、跨国公司。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教学计划为1学期,开设时间为第五学期,每周2学时,计38学时。

章节教学内容课程时数分配讲授学时实践学时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4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4第三章要素禀赋,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5第四章重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 2第五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4第六章国际要素流动 3第七章国际贸易壁垒与出口促进4第八章汇率与外汇市场2第九章货币,利率,与汇率3第十章长期价格水平和汇率 3第十一章短期产出与汇率4合计38 0五、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主讲教材:1、冯德连主编:《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课程编码:C050610 开课单位:经济与政治学院开设学期:第五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总学时数:共54学时,其中讲授54学时,实验0学时周学时数:3适用专业:经济学本科编写时间:2013年12月先修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参考教材:李坤望主编《国际经济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本课程教学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前导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后续课程经济管理类课程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4学时)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1.基本要求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主要分析工具,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贸易利益1.基本要求(1)了解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2)掌握生产等可能边界、社会无差异曲线;(3)掌握封闭条件一般均衡的条件和均衡解、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了解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4)熟练掌握开放条件一般均衡的条件和均衡解和国际均衡价格;(5)掌握贸易利益的衡量和贸易利益的分解。

2.重点、难点重点: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开放条件一般均衡的条件和均衡解和国际均衡价格难点:封闭条件一般均衡的条件和均衡解、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开放条件一般均衡的条件和均衡解和国际均衡价格3.说明:重难点教学拟采用讲授、图示和讨论的方法4.重点考核内容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第三节国际贸易的起因国际贸易的起因1.基本要求掌握国际贸易的起因。

学科教案国际经济学

学科教案国际经济学

学科教案国际经济学学科教案:国际经济学第一部分:导言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际间经济交流和合作的学科,它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方面内容。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学习目标本次教学的学习目标如下:1. 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2. 理解国际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国际收支平衡等;3. 熟悉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和机制,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4. 能够使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国际经济领域的问题。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 国际经济学基础知识1.1 国际贸易理论1.1.1 比较优势理论1.1.2 绝对优势理论1.2 国际金融理论1.2.1 汇率理论1.2.2 资本流动理论1.3 国际投资理论1.3.1 直接投资1.3.2 间接投资2. 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和机制2.1 世界贸易组织(WTO)2.1.1 组织结构和职能2.1.2 WTO规则和原则2.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2.1 组织结构和职能2.2.2 IMF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2.3 其他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和机制(根据教学需要适当扩展)3. 国际经济案例分析3.1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3.1.1 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的对比分析3.1.2 贸易战对全球经济的影响3.2 国际金融案例分析3.2.1 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2.2 资本流动限制的经济效应3.3 国际投资案例分析3.3.1 跨国公司对国家经济的影响3.3.2 外国直接投资的风险与机遇第四部分:教学方法本教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国际经济学的概念和理论,并能够熟练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

其中包括:1. 教师讲授:介绍和解释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学生讨论:针对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堂演示:使用图表、数据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国际经济学的实际应用;4. 互动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领域的概念、原理和政策。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际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经济观念,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国际经济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国际经济学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基础知识:教师详细介绍国际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政策,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能够理解国际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机制。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经济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开展小组讨论或辩论,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5. 知识拓展:介绍国际经济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经济观念。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个具体的国际经济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讨论积极性、表达能力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测验:进行一次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4. 教学反思:根据测验结果和学生的反馈,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四、思政元素融入方法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经济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经济观念,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2. 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课堂互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情况,培养其跨文化交流能力。

《国际经济学》课程简介

《国际经济学》课程简介

《国际经济学》课程介绍一、课程简介《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旨在探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规律、政策及影响。

本课程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对国际经济现象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国际贸易、投资、货币体系等基本理论;2. 了解国际经济政策及其实施效果;3. 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能力;4. 具备解决实际国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要素禀赋、产业内贸易等;2. 国际贸易政策:关税、非关税壁垒、贸易协定等;3. 国际投资: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国际并购等;4. 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等;5. 国际金融: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国际货币危机等;6. 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等;7. 全球金融危机:原因、影响、应对措施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

同时,将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讲座,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报告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

平时作业旨在检验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表现则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小组讨论报告则着重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期末考试则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检验。

六、课程意义《国际经济学》课程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国际经济问题日益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其次,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未来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打下基础。

最后,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掌握解决实际国际经济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有力支持。

七、结语总的来说,《国际经济学》是一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际经济学》课程分析

《国际经济学》课程分析

《国际经济学》课程分析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标准学时:72课程类型:理论课《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它是国家教育部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与其关系较大的学科和课程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定位与性质《国际经济学》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它主要探讨各国之间商品、服务的交换和国际间资本、劳动力的流动的动因和影响,以及各种国际交易活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问题。

在内容体系上,国际经济学包括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这两大部分在名称上通常又分别被称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对那些日后将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学生,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对国际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国际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专业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1.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调整理论;需要掌握的基本政策主要有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福利效应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平衡政策等。

《国际经济学》教案

《国际经济学》教案

《国际经济学》教案国际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内容和流程;3. 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和运作原理;4. 分析和评价国际经济政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国际经济学导论- 国际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 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和修正;- 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

3. 国际贸易政策- 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的利弊;-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关税配额和贸易救济措施;- 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4.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 外汇市场的运作机制;- 汇率的决定因素。

5. 国际金融市场与资本流动- 国际金融市场的组成和功能;- 资本流动的类型和影响;- 外汇市场风险管理;- 国际金融危机和货币政策的应对策略。

6. 国际经济政策- 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和机制;- 贸易政策与发展政策的协调;- 国际经济政策的限制和挑战;- 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发展。

三、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概念、原理,介绍案例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问题解答,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3.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展示相关图表和统计数据,提高教学效果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和展示相关数据,引发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国家之间要进行国际贸易。

2. 知识讲解:依次介绍国际经济学导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市场与资本流动、国际经济政策的内容,并结合案例和数据进行讲解。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不同国际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个人观点和建议。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ZJ030105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总学时:51周课时:3学分:3开设专业:开课教研室:开课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2.课程任务: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作用与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在机制,掌握对这种机制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是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理论。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起因与影响,贸易保护的影响与依据,国际要素流动的动机与效果的理论。

熟悉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以其对经济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经济发展过程2.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3.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第二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结构1.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3.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特征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1.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2.绝对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3.绝对利益学说的其他有关叙述4.对于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评价※第二节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1.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2.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3.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其他有关叙述4.对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评价※第三节比较利益的分解1.得自交换(贸易)的利益2.得自分工的利益3.利益的合成分析与评价讨论: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第三章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第一节相互需求方程式1.相互需求方程式的提出及基本内容2.相互需求方程的解释3.相互需求方程式均衡的条件及对其评价第二节提供曲线及其分析1.贸易无差异曲线2.提供曲线的作图及说明3.国际贸易的均衡价格※第三节出口的贫困增长1.出口的贫困增长的图形分析2.出口贫困增长的条件与案例3.出口贫困增长的政策含义及对其的评价第四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Ⅰ)※第一节H-O模型及其分析1.H-O模型的基本命题2.H-O模型的基本内容3.雷布津斯基定理4.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5.对H-O模型的评价※第二节列昂惕夫反论及新要素理论1.列昂惕夫反论2.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3.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讨论:(1)H-O理论的现实分析(2)生命周期理论在现实的应用研究※第五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Ⅱ)※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1.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与假设前提2.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3.新H-O模型4.需求偏好相似(重叠)论5.规模经济产生的贸易6.新张伯伦模型7.产业内贸易指标8.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第二节政策贸易理论1.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2.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提出3.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4.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5.战略性贸易理论的政策结果分析6.对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简要评价第三节贸易扭曲理论1.扭曲的发生2.国际贸易条件下扭曲的形式3.产生扭曲的原因及影响4.消除贸易扭曲的措施讨论:(1)中美产业内贸易的比较分析(2)战略性贸易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分析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关税分析1.关税的基本概念2.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3.大国小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4.关税谈判中的博弈第二节进口关税与配额的比较分析1.进口配额分析2.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的比较分析第三节幼稚产业的保护1.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2.幼稚产业的保护3.关税的有效保护率第四节倾销与反倾销的经济分析1.倾销的界定2.倾销的危害性3.倾销的经济效应分析4.反倾销的经济效应分析实验内容:就某些商品的关税政策效应分析说明关税与补贴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影响第七章国际收支分析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1.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2.国际收支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3.国际收支状况的含义与经济分析第二节国际收支的调节1.国际收支的失衡2.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若干理论3.现实中国际收支失衡的其他调节措施讨论:就某连续3年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说明国内经济状况※第八章汇率决定理论第一节外汇与汇率1.外汇定义及其作用2.汇率定义与汇率的标价法第二节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1.汇率决定的传统理论2.战后汇率决定的理论※第三节汇率的决定1.一价定律与远期汇率的决定2.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扩大3.购买力平价法的实际应用讨论: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以及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探讨※第九章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第一节货币危机理论1.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2.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3.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4.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比较第二节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1.健全理想的国际货币体系2.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第三节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1.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2.牙买加协定形成的过程3.东亚金融危机4.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和问题实验内容:东南亚金融危机与次贷危机的比较分析第十章要素的国际流动※第一节资本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1.资本国际流动2.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分析3.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第二节劳动力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1.劳动力的国际流动2.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分析3.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含义及案例分析第三节技术转移及其经济效应1.技术的国际移动2.国际技术转移的经济分析※第十一章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第一节国际商品交换领域中的传导机制1.加入国际商品交换因素的经济均衡与失衡2.通过国际商品交换产生的传导3.影响国际商品交换领域中传导机制的因素※第二节国际资金流动领域中的传导机制1.加入国际资金流动后的经济均衡与失衡2.通过资本国际流动产生的非均衡传导3.影响国际资本流动领域传导机制的因素第三节国际劳动力流动领域中的传导机制1.加入劳动力国际流动后的经济均衡与失衡2.通过国际劳动力流动产生的非均衡传导3.影响劳动力国际流动领域传导机制的因素第四节其他国际经济领域中的非均衡传导机制1.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方式2.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过程3.影响经济非均衡无形传导的因素讨论:经济非均衡传导的作用机制探讨※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第一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第二节宏观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1.经济的宏观目标2.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经济分析※第三节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1.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形2.三元悖论讨论:不可能三角在现实经济中的理论解释第十三章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第一节经济一体化分析1.关税同盟与经济一体化分析2.关税同盟的经济分析3.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分析※第二节最优货币区理论与实践1.单一货币区理论研究2.单一货币区的成本分析及评价3.单一货币的收益分析及其评价4.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分析第三节国际经济组织及其作用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作用2.世界银行及其作用3.世界贸易组织及其作用4.地区经济组织及其作用第四节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与南北关系1.国际经济秩序2.国际经济新秩序讨论:就某一区域一体化组织的运行,分析区域一体化对全球经济及相关国家经济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际经济现象、掌握国际经济规律、提高国际经济素养。

本课程涵盖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经济政策等领域,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适应全球化趋势的人才。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国际经济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模型,能够运用国际经济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2. 了解国际经济政策的历史、现状和趋势,能够分析国际经济政策的影响。

3. 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能够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环境。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不同国家的学生共同学习、研究、合作。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国际贸易: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贸易政策、贸易协定等,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实践应用能力。

2. 国际金融:介绍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制度、国际货币体系等,通过模拟交易、数据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金融分析能力。

3. 国际投资:介绍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环境、投资风险等,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投资决策能力。

4. 国际经济政策:介绍各国经济政策的历史、现状和趋势,通过模拟决策、政策制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实践、实地考察等。

四、课程评估1. 平时成绩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平时表现。

2. 期末考试:通过闭卷考试方式,考查学生对国际经济学基本原理、模型等的掌握情况。

3. 实践成果:学生提交实践报告或研究论文等成果,作为课程评估的重要参考。

五、课程资源1. 教材:《国际经济学》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

2. 网络资源:国内外相关学术网站、论坛、社交媒体等,提供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动态和前沿研究成果的平台。

3. 实践教学基地:与跨国企业、金融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和实习的机会。

4. 师资队伍: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学术背景的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纲《国际经济学》教学⼤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英⽂名称:International Economics课程编号:105031013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适⽤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融学、财政、经济学本科⽣开课学期:第四学期学时:36学分:2.0⼆、课程性质、⽬的与任务:《国际经济学》是⾼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的核⼼课和专业基础课。

设置本课程的⽬的就是要通过对国际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学习,掌握稀缺的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有效分配的理论,以及各国由此发⽣的经济关系中应采取的政策,掌握分析国际经济现实问题的⽅法和基本思路。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较系统的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分析国际经济问题的基本⽅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使学⽣⽐较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分析国际经济问题的基本⽅法。

让学员能够对国际经济中的⼀些主要现象、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有⼀个总体的认识和理解。

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产要素国际流动的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调整理论。

需要掌握的基本政策主要有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福利效应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平衡政策等。

在此过程中还要求学⽣掌握国际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分析和表达⽅式。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能够应⽤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分析某些国际经济现象,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学⽣的理论基础和应⽤能⼒,培养学⽣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特别是对那些⽇后将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学⽣,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不同程度地提⾼他们的实际⼯作能⼒,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进⼀步发展服务。

四、教学进度安排表:五、课程教学内容:第⼀章绪论(2学时)教学⽬的与要求:认识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的研究对象、特点及其⼀般经济学的关系,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框架,同时还要了解国际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过程,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法和分析⼯具。

浅谈《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关于浅谈《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报告第一部分:问题分析题目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目前,很多学生对《国际经济学》课程并不感兴趣。

一部分原因是这个专业相对抽象,许多理论与公式令人望而却步;另一部分原因是,该课程的实践案例和教学实践不足,没有带给学生足够的启发和契合实践。

对策:鼓励互动学习、注重案例分析。

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采取互动式授课、团队合作与案例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题目2:教学深度与广度不足目前,很多教材面对问题都只是讲述叙述问题的表面,而并没有深入剖析原因。

此外,一些教材循规蹈矩,缺乏实事求是的灵活性,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对策:提供多样化的教材,增加教材灵活性。

教师应该尽量研究和使用多样化的教材和外部资源,注重课程的灵活性,尤其走近实际,向案例学习和方法论的思考引导学生。

题目3: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目前,不同的学校、甚至是不同的教师,对于《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存在很大的差异。

其中集中体现在教学深度、教学效果不尽一致,教师的授课方式也需要进一步改进。

对策:提高师资水平、建立有效的教学考核系统。

学校要着力合理配置人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机制,对教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价或反馈,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化教育管理模式和体系。

题目4:多元化教学资源匮乏目前,除了传统的课堂上进行讲述、讨论、作业和考试等教学之外,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如互联网信息、实地考察、远程授课等资源较少,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丰富的知识和实践平台,不能为实际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撑。

对策:拓宽多元化的教学资源。

学校大力发展信息化教育,拓宽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在多视角、多语言、多媒体的环境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实践的能力,提升一定的商业实践运作的技能和工作经验。

题目5:缺乏双边沟通体系目前,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双方缺乏深度交流和沟通,不能有效把握学生的能力和了解学生的难点所在。

《国际经济学》教案

《国际经济学》教案




Dennis R Appleyard,International Economics,6thed., McGraw-Hill/Irwin, 2007.
Robert Carbaugh,International Economics,South-Western College Pub, 10thed., 2006.
课时








In this chapter, we will derive the demand curve for imports and the supply of exports of the traded commodity, as well as the offer curves for the two nations, and use them to determine the equilibrium volume of trade and the equilibrium relative commodity price at which trade takes place between the two nations. The results obtained here confirm those reached in chapter 3 by a process of trial and error.


安徽财经大学教案专用页
内容
Chapter 2: The 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课时
4







This is another core chapter. In this chapter we will examin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theory form the 17thcentury to the first half of 20thcentury. This historical approach is useful not because we are interested in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as such but because it is a convenient way of introducing the concepts and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from the simple to the most complex and realisti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第12期科学大众·科学教育Popular Science 随着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间的资金流动,以及跨国投资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

因此,在经济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经济学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各学校的重视。

《国际经济学》课程是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础之上,研究各国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经济学科分支,在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能力不断加深,国际经济发展的态势使每个企业都成为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一分子,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现代国际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规范,培养提高学生的现代国际经济思维能力,了解国际经济理论前沿发展,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经济学“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全能型人才,是开设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因此,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更加需要教师多思考多分析,能够找出一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国际经济学的学习对加深国际经济联系、了解国际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背景和基础,对指导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方法1.回顾基础知识点,注重教学衔接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这些经济学类专业的基础学科是国际经济学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计划中都安排在国际经济学之前,但学生实际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再加上受应试教育这一传统思维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将所学的理论同经济发展实际联系起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致使专业基础不够牢固。

而这势必会影响到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因此,在开始进行国际经济学课程之前,对于学生已经修过的课程的知识点要加以回顾,以体现学科之间的承接性和过渡性,并不断帮助学生去认知整个经济学知识体系。

2.案例教学国际经济学以西方经济学为基础,研究世界范围资源的配置和国际格局下资源利用的决定因素和国际传导机制,它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每一个理论都是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形成,其概念、原理、特征等都比较抽象和难懂,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案例教学法是是国际经济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基本理论讲解,然后通过适当案例教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明显发现,学生对数学工具的运用不够熟练,数学思维能力较弱,对逻辑推导、数学证明等比较生疏,这就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理论模型的经济意义,不能将数学模型与其经济含义联系起来。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除学生自身的问题外,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因为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速度快,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不透,消化不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了解,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4.主持课堂讨论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和要求,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促使他们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从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改变以往在国际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填鸭式”教学,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例如在学习国际收支、汇率、货币危机理论和货币金融体系等理论后,向学生介绍有关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的资料,接着,学生围绕任课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的安排目前国内各相关高校在对待《国际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安排时,主要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仅设立《国际经济学》,而不设立《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课程。

仅用该课程的授课内容代替另外两门课程的内容,据此为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这种方式主要优点是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授课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但主要问题是难以保证教学内容可以有效的涵盖所有该课程的领域,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

第二种是同时设立《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课程。

这种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在国际经济学的框架下兼顾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各方面理论的内容,确保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但主要问题是各课程之间可能存在相互重复或都没有涉及的内容,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

2.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较弱数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

在国际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更是涉及到了较多的数学模型和逻辑分析。

在教学的过程中明显发现,学生对数学工具的运用还不够熟练,(下转第148页)《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问题与建议孟庆雷(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作为经济学的基础学科,国际经济学具有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课程体系比较庞大、与其他专业课程互为依托、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等特点。

但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在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方面仍存在一些诸如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数学能力较弱、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以及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仍需不断从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2-158-002作者简介:孟庆雷,1982年生,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国际投资研究。

158--2013年第12期科学大众·科学教育Popular Science (上接第158页)数学思维能力较弱,对逻辑推导、数学证明等比较生疏,尤其是难以理解理论模型的经济意义,不能将数学模型与其经济含义联系起来。

因而,学生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3.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当前,教师在讲授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时候,普遍存在着过于依赖教材的问题,注重对基本理论的讲解和数学结果的推导,忽视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课堂教学显得乏味。

学生不理解国际经济学的课程学习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其理解经济问题。

最终形成教师教学吃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不利情况。

另外,许多高校对教师考核的目标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二是教学的科研成果,对于实践教学方面根本不属于考核范围。

对实践教学的忽视,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教师缺乏改进实践教学的动力和压力,最终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4.教学方式比较传统目前,很多国内高等院校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仍普遍采用“满堂灌”这种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

“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将讲授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引导,更忽视了“教”和“学”的互动,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大多学生仍倾向于“被动”学习,缺乏“主动”的思考。

三、国际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建议1.建立综合考评方式建立以基本理论知识测试为基础、以综合分析运用能力考查为延伸、以学生参与积极性为参考的综合考评方式,“考”的同时也要“评”。

因此,需要降低笔试在最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可采用“6+2+2”的考核方式,即笔试占总成绩的60%,着重考察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案例占20%,要求学生就当前国际经济学的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描述、梳理,并最终形成一份简单系统的案例分析报告,考察学生查阅整理文献的能力;讨论占20%,主要根据学生对课堂讨论的参与程度,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理解现实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该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入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可先尝试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行双语教学,然后逐步推广到经贸学院的其他经济类专业。

此外,可以采取诸如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可尝试将所涉及的理论同现实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更能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处理好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更应认识到国际经济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对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的课时量及其开课时间等进行科学安排,对于学生已经修过的课程的知识点要加以回顾,对于学生尚未修过的其他专业性课程的知识点要予以介绍,以体现学科之间的承接性和过渡性,并不断帮助学生去认知整个经济学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1]霍爱英.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定位与反思[J ]教育经济,2008,(7)[2]王子龙,许萧迪.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实践[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6).[3]李坤望.国际经济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法,不断的创新,对已做的工作归纳总结,找到适合的管理方式。

在创新中要注意考虑到对学校长远影响和近期影响的双重关系。

5.对学生自身的创新管理学生作为教育管理的主体,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管理过程中要考虑到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树立向上的人生理想,发挥正能量作用,带动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

当代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缺陷越来越严重,很多大学生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走入歧途。

在民办高校的学生当中存在由于自己所上学校不是公办学校而产生的自卑感,不喜欢调剂专业的无奈感,或者与其他有钱同学相比产生的挫败感等,针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学校要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辅导,并安排辅导员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辅导,争取把学生培养成心理、身体都健康的有用之才。

在注重心理健康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和人生观的塑造。

大学正是处在与社会接触逐渐紧密的阶段,这个阶段人的思想道德、人生观的波动很大,学校应注意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

三、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民办高校管理模式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的事物作出重要指导的观点思想,它同样对民办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有着指导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看待发展。

科学发展观对民办高校的指导之处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民办高校教育管理模式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特点高校的一个重要职责就在于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而能否输送出合格的人才是考验一个民办高校能力的重要标准。

民办高校对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究也是出自这个原因,找到适合自身的教育管理制度就可以创造更好的条件培养所需人才。

教育工作者在指定管理制度的时候一定要切实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角度,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