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一、实验目的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并求出反应活化能。
二、实验原理酯的水解为二级反应,酯和碱浓度相同时k=x/[t×a×(a-x)],x为酯反应了的浓度。
求得不同温度下的κ,由Arrhenius方程lnk=C-E a/RT,作lnk-T-1图,求得斜率可求出E a,也可由定积分求得E a=RT1T2ln(k1/k2)/(T1-T2).用电导率κ代替x,则为κt=(κ0-κt)/k a t+κ∞,作κt-(κ0-κt)/t图,斜率即为1/ka。
三、仪器与试剂恒温槽、电导率仪、电导电极、叉形电导池、秒表、10、25ml移液管、50、100ml容量瓶、100ml磨口塞锥形瓶、0.04mol/l NaOH溶液、乙酸乙酯(AR)四、实验步骤与现象1.调恒温槽温度25℃,往100ml容量瓶中加少许水,称0.1767g乙酸乙酯并定容100ml,用25ml移液管和50、100ml容量瓶配出0.01、0.02mol/l NaOH溶液,密封保存。
2.倒少许0.01mol/l NaOH溶液于叉形电导池,25℃恒温10min,测κ,塞塞子保存。
分别移取10ml0.02mol/l NaOH溶液与10ml0.02mol/l 乙酸乙酯溶液于两叉管,恒温10min后在恒温槽中混匀,同时开始计时,每3min读一次数并记录,共计10组数据。
3.升恒温槽温度至35℃,同样步骤测κ。
每测之前都要用去离子水冲洗电极并擦干。
实验结束后,将电极在装去离子水的烧杯中保存。
五、数据处理t/min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kt(25℃)/us 1875 1626 1498 1400 1325 1266 1215 1169 1134 1103 1077 (k0-kt)/t 25℃0 74.02 62.83 52.78 45.83 40.60 36.67 33.62 30.88 28.59 26.60 kt(35℃)/us 1629 1398 1260 1165 1094 1042 1000 964 937 915 894 (k0-kt)/t 35℃0 77.00 61.50 51.56 44.58 39.13 34.94 31.67 28.83 26.44 24.50 m=0.1767g a=0.1767/(88.11×0.1)mol/l=0.02005mol/lk t-t图:κt-(κ0-κt)/t图:由图可得25℃的斜率为11.638s,35℃的斜率为9.679s斜率=1/ka得25℃ k=1/(0.02005×11.638)l·mol-1·s-1=4.28L·mol-1·s-135℃ k=1/(0.02005×9.679)l·mol-1·s-1=5.15L·mol-1·s-1E a=RT1T2ln(k1/k2)/(T1-T2)=8.3145×298.15×308.15×ln(5.15/4.28)/10J=14.135kJ六、实验分析本实验结果较好,误差主要出现在仪器误差和乙酸乙酯可能的挥发导致。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及其动力学研究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及其动力学研究引言:乙酸乙酯是一种常见的酯化反应产物,其实验研究和动力学分析对于了解酯化反应的机理和探究实际反应条件下的速率变化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的步骤和条件,并分析实验数据以得到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准备容器和设备:取一个干净的反应容器,并配备连续搅拌设备。
b. 准备试剂:准备足够的乙酸乙酯、稀硫酸、酚酞指示剂以及适量的水。
c. 搅拌控制:调整搅拌设备的速度,使其保持恒定。
2. 实验过程:a. 制备试验溶液:将一定量的乙酸乙酯加入反应容器,并加入适量的酚酞指示剂。
然后,通过加入恰当浓度的稀硫酸溶液来触发反应。
b. 记录时间:在反应开始后,立即开始计时,并记录每个时间间隔内的乙酸乙酯的消耗量。
c. 数据收集: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取出一定量的反应液样本,并使用适当的分析技术(如气相色谱法)来测定乙酸乙酯的浓度。
d. 实验复制:可以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以增加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e. 实验终止:当乙酸乙酯完全消耗后,可以终止实验。
动力学分析:根据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可以对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进行动力学分析,并得到反应速率常数。
1. 反应速率常数计算:a. 初始速率:根据实验数据图表的斜率,可以计算出反应开始时的初始速率。
b. 反应速率常数k:利用实验数据拟合动力学方程,例如一阶反应动力学方程:ln([A]t/[A]0) = -kt,其中[A]t是反应物浓度在时间t处的值,[A]0是反应开始时的浓度。
通过拟合曲线并计算斜率k,可以得到反应速率常数。
2. 动力学方程的拟合:a. 利用实验数据,可以用不同的动力学方程来拟合皂化反应的速率变化。
常见的拟合方程包括零阶反应、一阶反应、二阶反应等。
b. 拟合曲线可以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如Excel或Origin等。
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动力学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有关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结果和讨论。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乙酸乙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酯,在化学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乙酸乙酯的反应动力学对于工业生产和研发过程中的优化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了解该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以进一步探究该反应的特性。
实验步骤:1. 预准备实验设备和材料:电子天平、恒温槽、乙酸乙酯、NaOH 溶液、玻璃容器、磁力搅拌器等。
2. 实验前准备:将恒温槽调节至所需温度,同时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乙酸乙酯和一定质量浓度已知的 NaOH 溶液。
3. 开始实验:将称取好的乙酸乙酯倒入玻璃容器中,并在恒温槽中调节恒温。
将磁力搅拌器放入玻璃容器中,加入适量的 NaOH 溶液,并开始搅拌。
4. 数据记录:每隔一定时间间隔,取样一次,记录乙酸乙酯和 NaOH 溶液的浓度。
5.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计算乙酸乙酯和 NaOH 溶液的反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绘制速率随浓度变化的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该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得到的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数据,可以得出该反应为一级反应的结论。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乙酸乙酯和 NaOH 溶液反应后生成乙醇和乙酸钠。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乙酸乙酯的消失速率与其浓度之间遵循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关系。
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以及改进方法:1. 实验设备误差:使用高精密的仪器设备能够减小误差。
同样,仔细校准天平和温度计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条件误差:保持实验条件的稳定性,如温度和搅拌速度的恒定,可以减小误差。
3. 实验数据误差: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多次重复实验,然后取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数据误差。
实验的应用价值:了解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动力学特性对于工业生产和研究有重要意义。
通过动力学研究,可以优化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选择,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中国科大物化实验8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实验》 傅献彩 等著 崔献英 等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附件】数据处理
一、实验相关参数
邻苯二甲酸氢钾的分子量:M=204.23 乙酸乙酯溶液的密度为 0.899~0.901g/mL,乙酸乙酯的分子质量 88.11 室温:23.2℃ 大气压:102.13kPa
率、 离子综合测试仪 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JB-1B 型磁力搅拌器 上海累磁新泾仪器有 限公司 0.2ml 移液管 100ml 移液管 100mL 容量瓶 50mL 烧杯 吸耳球 聚四氟乙烯滴定管 250mL 锥形瓶 电导池 量程 0.2mL 量程 100mL 1支 1支 1个 1个 1个 1支 3个 1只 1台
(10-9)
式中 k1、k2 分别对应于温度 T1、T2 的反应速率常数,R 为气体常数,Ea 为反 应的活化能。
二、实验仪器与实验试剂
1、实验仪器: 型号及名称 HK-2A 型超级恒温 水浴 生产厂家 南京南大万和有限公 司 仪器参数 电压 220V 频率 50Hz ℃ SevenMulti pH/电导 METTLER TOLEDO 电压 9V 功率 7W 1台 功率 1.5kW 最高温度 95 数量 1台
(10-1)
kt
1 b( a x ) ln a b a (b x ) dx k (a x ) 2 ,积分得: dt
(10-2)
若初始浓度 a=b,9-(1)式变为
kt
x a (a x )
-
(10-3)
不同时刻各物质的浓度可用化学分析法测出, 例如分析反应中的 OH 浓度, 也可 用物理法测量溶液的电导而求得。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后一种方法,即用电导法 来测定。 2、电导法测反应速率常数 电导是导体导电能力的量度,金属的导电是依靠自由电子在电场中运动来实 现的,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是正、负离子向阳极、阴极迁移的结果,电导 L 是电 阻 R 的倒数。 1 A L Lg R l 式中 A 为导体的截面积,l 为导体的长度,Lg 称电导率。它的物理意义是: 当 l=1m,A=1m2 时的电导。对一种金属,在一定温度下,Lg 是一定的。对电解 质溶液的 Lg 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在有多种离子存 在的溶液中,Lg 是各种离子迁移作用的总和,它与溶液中离子的数目,离子所带 电荷以及离子迁移率有关。在本实验中,由于反应是在较稀的水溶液中进行的, 我们可以假定 CH3COONa 全部电离,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数目和离子所带电荷 - - - 不变,但由于 CH3COO 的迁移率比 OH 的迁移率小,随着反应的进行,OH 不 - 断减少,CH3COO 的浓度不断增加,故体系电导率值会不断下降,在一定范围 - 内,可以认为体系的电实验八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研究摘要:本实验通过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来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的规律。
实验通过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体系中的电导率,由此计算反应的速率常数及其活化能,同时了解具有简单级数的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关键词:皂化反应、电导率、反应速率常数、活化能Research of Ethyl Acetate’s SaponificationReaction for DynamicsAbstract: In this experiment, we calculate the Rate constant of the saponification reaction by using method of measuring Electrolytic conductance, and then calculate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reac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we find some regulates for dynamics.Key Words: activation energy, Electrolytic conductivity, Rate constant, saponification reaction1. 序言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映过程的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物质性质随时间变化的非平衡的动态体系。
本实验通过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来初探化学反应动力学的一些相关性质和规律。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一个在化学和工业应用上均有着重大意义的有机反应,而反应速率常数是化学反应一个重要的动力学参数。
本实验采用物理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时刻溶液的电导率来得到反应各物质的浓度,进而确定反应速率常数,并进一步计算出该反应的活化能。
2. 实验部分2.1 实验仪器与试剂DDS7-308型电导率仪JB—1B型磁力搅拌器CS501型超级恒温槽5mL移液管(1个),100mL移液管(1个),50mL的烧杯(1个),50mL滴定管(1个),250mL锥形瓶(3个);秒表;CH3COOC2H5试剂(分析纯),NaOH(分析纯),酚酞指示剂溶液。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及反应动力学测定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及反应动力学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酯水解反应,也是化学实验中常用来进行反应动力学测定的实验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来确定反应的速率方程,并进一步测定反应的速率常数。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所需试剂和仪器设备,包括乙酸乙酯、NaOH溶液、酚酞指示剂、烧杯、计时器等。
2. 实验操作:(1) 取适量的乙酸乙酯和NaOH溶液,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
(2) 在容量良好的实验室中,将一烧杯放入恒温水浴中,同时记录初始时间。
(3) 在水浴中保持恒温的条件下,将NaOH溶液缓慢滴加到乙酸乙酯中,并用酚酞指示剂标记滴加开始。
(4) 每隔固定时间间隔,记录溶液颜色转变的时间,直到反应结束。
(5)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分别改变乙酸乙酯和NaOH的浓度,多组数据的记录将有助于测定反应的速率方程。
3. 数据处理:(1) 根据记录的颜色转变时间,得到一系列反应速率与实验条件(浓度变化)的数据。
(2) 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绘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曲线图,并根据实验数据拟合速率方程。
(3) 利用实验条件的变化,如改变温度或浓度,进一步测定反应的速率常数。
(4) 根据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分析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如反应级数、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等。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曲线图。
通常情况下,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一个一级反应,即反应速率与乙酸乙酯的浓度成正比,可以表示为以下速率方程:v = k[A]其中,v表示反应速率,k表示速率常数,[A]表示乙酸乙酯的浓度。
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如温度和浓度的变化,我们可以进一步测定反应的速率常数k,并根据速率方程分析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考虑调整乙酸乙酯和NaOH的初始浓度,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从而确定速率常数k的数值。
反应动力学研究对于理解化学反应机理和预测反应速率具有重要意义。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皂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通过碱与酯的反应,生成相应的醇和盐。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是研究皂化反应动力学的关键实验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速率常数,探究该反应的动力学特性。
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准备:取得所需的实验器材,包括烧杯、移液管、试管、滴管等。
2. 实验液体制备:准备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称取适量的乙酸乙酯。
3. 实验操作: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至适宜的温度。
然后,将乙酸乙酯滴入溶液中,同时记录下滴加的时间。
在滴加过程中,用试管定期取出少量反应液,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4. 数据记录:根据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数据记录,计算出不同时间点下的反应物浓度。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速率常数。
通过绘制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我们可以观察到反应速率的变化趋势。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了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讨论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呈现出指数衰减的趋势。
这符合化学反应动力学中的经典理论,即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指数关系。
2. 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在较高温度下,反应速率更快,反应物浓度下降更迅速。
这是因为高温加快了反应物分子的碰撞频率和能量,从而促进了反应的进行。
3.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出,并且可以用于描述该反应的动力学特性。
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的速率常数,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该反应的影响因素。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并观察到了反应速率与时间、温度的关系。
这一实验为进一步研究皂化反应的动力学特性提供了基础数据。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的空间,例如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数据处理的精确性等。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动力学及产物分析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动力学及产物分析皂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也是制备肥皂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探讨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的皂化反应动力学及产物分析。
一、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乙酸乙酯(CH₃COOCH₂CH₃)的皂化反应一般以碱(如NaOH)作为催化剂,反应式如下:CH₃COOCH₂CH₃ + NaOH → CH₃COO⁻Na⁺ + CH₃CH₂OH皂化反应速率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种类和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为高温可以提供更多的活化能,促进反应的进行。
此外,浓度的增加也会加快反应速率,因为更多的物质参与反应会增大反应速率。
催化剂的种类和浓度对反应速率也有显著影响。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可以通过测定反应速率常数来研究。
反应速率常数k的确定可以采用初始速率法或者是随时间变化的测定。
实验数据可以用反应速率方程来拟合,常见的有零级反应、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
根据实验数据的拟合结果,可以得到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从而进一步了解反应的速率规律。
二、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产物分析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产物包括乙酸钠(CH₃COO⁻Na⁺)和乙醇(CH₃CH₂OH)。
在反应完成后,产物可以通过适当的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1. 定性分析通过滴定法,可以使用酸碱指示剂对反应体系的酸碱性质进行判断。
添加酸碱指示剂后,当乙酸钠完全中和余量酸时,溶液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溴姆红等。
2. 定量分析可以利用酸碱滴定的方法来进行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定量分析。
首先,用一定体积的酸溶液滴定反应液中残余的乙酸钠,以测定其浓度。
然后,用一定体积的碱溶液滴定用酸溶液中乙酸的过量。
通过滴定过程中消耗的酸和碱的体积来计算乙醇的含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等仪器来进行产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这些仪器可以通过分子结构和吸收峰的差异来区分产物中的化学物质。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实验报告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实验报告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实验报告引言:皂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通过碱与脂肪酸酯之间的反应,生成相应的皂和甘油。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研究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的皂化反应动力学。
实验目的:1. 了解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基本原理;2. 研究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3. 探究温度对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乙酸乙酯 + 碱→ 乙酸盐 + 醇该反应是一个酯类与碱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以及反应物之间的相对浓度有关。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室所需的试剂和仪器设备;2. 在实验室条件下,精确称取一定质量的乙酸乙酯;3. 将乙酸乙酯溶解于一定体积的碱性溶液中,形成反应体系;4. 在不同时间点,取样分析乙酸乙酯浓度的变化;5.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乙酸乙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并计算反应速率;6. 将实验步骤4和5重复多次,以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7. 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重复步骤4-6。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乙酸乙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通过对曲线的斜率进行计算,可以得到不同时间点的反应速率。
我们还可以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以观察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乙酸乙酯浓度逐渐降低,而乙酸盐和醇的浓度逐渐增加。
这表明乙酸乙酯与碱发生了皂化反应。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与乙酸乙酯的浓度成正比。
当乙酸乙酯浓度较高时,反应速率较快;反之,反应速率较慢。
这是因为乙酸乙酯浓度的增加会增加反应物之间的碰撞频率,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温度对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的提高会增加反应物的平均动能,从而增加反应物的碰撞频率和反应速率。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动力学特性。
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
项目十 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一、实验目的1、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过程中的电导率变化,计算其反应速率系数。
2、掌握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CH 3COOC 2H 5+NaOH → CH 3COONa+C 2H 5OH它的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CH 3COONa 浓度的变化来表示:))((x b x a k dtdx --= (1) 式中a 、b 分别表示反应物酯和碱的初始浓度,x 表示经过t 时间后CH 3COONa 的浓度, k 2即COONa CH 3k ,表示相应的反应速率系数。
若反应物初始浓度相同,均为c 0即a=b= c 0,则式(1)变为:20)(x c k dtdx -= (2) 将上式积分得到:kt x c c x =-)(00,起始浓度c 0为已知,因此只要由实验测得不同时间t 时的x 值,以x/(c 0-x)对t 作图,若所得为一直线,证明是二级反应,并可以从直线的斜率求出k 值。
当t = 0时,x = 0;t=t 时,x=x 。
积分上式得:⎰⎰=-t xt k x c x 000d )(d )(100x c c x t k -⋅= (3) 式中c 为t 时刻的反应物浓度,即c 0-x 。
为了得到在不同时间的反应物浓度c , 本实验中用电导率仪测定溶液电导率κ的变化来表示。
这是因为随着皂化反应的进行,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OH -离子逐渐被导电能力弱的CH 3COO -离子所取代,所以溶液的电导率逐渐减小(溶液中CH 3COOC 2H 5与C 2H 5OH 的导电能力都很小,故可忽略不计)。
显然溶液的电导率变化是与反应物浓度变化相对应的。
在电解质的稀溶液中,电导率κ与浓度c 有如下的正比关系:κ=K ⋅c (4)式中比例常数K 与电解质性质及温度有关。
当t =0时,电导率κ0的浓度对应于反应物NaOH 的浓度c 0, 因此:κo =K NaOH ⋅c 0 (5)当t=t 时,电导率κt 应该是浓度为c 的NaOH 及浓度为(c 0- c )的CH 3COONa 的电导率之和:κt = K NaOH ⋅c + K CH3COONa (c 0- c ) (6)当t =∞时,OH -离子完全被CH 3COO -离子代替,因此电导率κ∞应与产物的浓度c 0相对应: κ∞= K CH3COONa ⋅c 0 (7)(5) – (6)得 x K K c c K K t )())((COOH CH NaOH 0COOH CH NaOH 033-=--=-κκ (8)(6)-(7)得 ))(()(0COOH CH NaOH COOH CH NaOH 33x c K K c K K t --=-=-∞κκ (9) 将(8)、(9)式代入(3)式,可以得到kat t t =--∞)()(0κκκκ (10) 或 ∞+-=κκκκtka t t 01 (11) 据此,以)()(0∞--κκκκt t 对t 作图,或κt 对tκκ-0作图,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反应动力学研究乙酸乙酯(也称为乙酸乙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也可用于香料和酯类的合成。
在化学过程中,乙酸乙酯常常发生皂化反应,这是一种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醇和盐的反应。
本文将对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探讨反应速率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可由以下化学反应式表示:CH3COOC2H5 + NaOH → CH3COONa + C2H5OH根据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反应速率可以用反应速率常数(k)来表示。
皂化反应速率的大小取决于反应的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的存在。
1. 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根据实验观察,当浓度增加时,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更高的浓度会增加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2.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温度是反应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根据Arrhenius方程,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呈指数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温度的升高会导致反应速率的增加。
高温下,反应物的分子动能增加,反应物分子之间碰撞的能量也增加,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3.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是可以加速反应速率的物质,而在反应结束时不会被消耗。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碱性催化剂(如氢氧化钠)的加入可显著加速反应速率和提高反应的效率。
催化剂通过降低活化能,促进反应物的转化,从而提高了反应速率。
除了上述几点关系外,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反应动力学研究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
例如,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和速率常数的确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反应动力学模拟和动力学方程的建立等。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反应动力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优化反应条件和提高反应的效率。
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和浓度,添加合适的催化剂,我们可以控制反应速率,从而实现更高的产率和更短的反应时间。
总结: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反应动力学研究涉及反应速率与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的关系。
理解这些关系对于优化反应条件和提高反应效率非常重要。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一、实验目的1)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
2)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3)由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求反应的活化能。
二、实验原理乙酸乙酯在碱性水溶液中的消解反应即皂化反应,其反应式为:+→+反应式是二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及的浓度成正比。
用分别表示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的初始浓度,表示在时间间隔内反应了的乙酸乙酯或氢氧化钠的浓度。
反应速率为:为反应速率常数,当时,上式为:反应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为,积分上式得:在一定温度下,由实验测得不同时的值,由上式可计算出值。
改变实验温度,求得不同温度下的值,根据Arrhenius方程的不定积分式有:以对作图,得一条直线,从直线斜率可求得。
若求得热力学温度时的反应速率常数,也可由Arrhenius方程的定积分式变化为下式求得值:本实验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率代替测量生成物浓度(或反应物浓度)。
乙酸乙酯、乙醇是非电解质。
在稀溶液中,非电解质电导率与浓度成正比,溶液的电导率是各离子电导之和。
反应前后离子浓度不变,整个反应过程电导率的变化取决于与浓度的变化,溶液中的导电能力约为的五倍,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降低,的尝试升高,溶液导电能力明显下降。
一定温度下,在稀溶液中反应,为溶液在时的电导率,分别是与、电导率有关的比例常数,于是:,;,;,;由此得即即而即上式变形为:以对作图为一直线,斜率为,由此可求出。
三、仪器和试剂恒温槽、电导率仪、电导电极、叉形电导池、秒表、碱式滴定管、10ml、25m移液管、100mL,50ml容量瓶、乙酸乙酯(A.R.)、氢氧化钠溶液(0.04mol·)四、实验步骤1.准备溶液:1)打开恒温槽,设置温度为25℃。
将叉形电导池洗净、烘干。
同时清洗两个100ml、一个50ml的容量瓶;2)在100ml容量瓶中加入小许水,然后使用分析天平称量加入乙酸乙酯0,1771g,定容待用。
3)经过计算,定容后的乙酸乙酯的浓度为0.02010mol·L-1,配置同浓度的NaOH 所需0.04000 mol·L-1的NaOH体积为50.25ml,用碱式滴定管量取48.69ml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待用。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乙酸乙酯(也称为醋酸乙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溶剂、涂料、油墨和香料等领域。
了解乙酸乙酯的化学性质和反应动力学对于其应用和工业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讨论乙酸乙酯与碱发生的皂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皂化反应是一种酯水解反应,通过水和碱的作用,将酯分子切断成相应的羧酸盐和醇。
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可以通过以下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乙酸乙酯 + 碱→ 乙酸盐 + 醇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反应速率常数的确定:反应速率常数是描述反应速率的数量,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
测定方法包括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实时监测反应的消耗量,然后根据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时间绘制反应速率曲线,最后用数学方法拟合得到反应速率常数。
2.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常数通常会增加,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导致分子间的碰撞更频繁,进而增加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测定,可以获得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而了解反应的放热性质和温度敏感性。
3. 反应机理的探索:反应机理是指反应发生的分子层面上的步骤和中间体的形成。
通过实验测定酯和碱的浓度变化、反应速率的变化以及其他反应条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可以推测反应的可能机理。
常用的方法包括变温实验、反应物浓度变化实验和内外因素影响实验,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初步确定反应的机理模型。
4. 反应活化能的测定:活化能是指化学反应发生所需的能量差异。
通过在不同温度下测定反应速率常数,可以运用阿伦尼乌斯方程或其他的表达式求解反应的活化能。
这有助于深入理解反应的速率规律以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综上所述,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涉及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机理的探索和反应活化能的测定。
这些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乙酸乙酯的化学性质、调控其反应过程以及优化其工业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动力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控制反应的速率和产物分布,提高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实验报告t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一、实验目的1.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2.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3.由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求反应的活化能。
二、实验原理1.乙酸乙酯在碱性水溶液中的水解反应即皂化反应,其反应式为:反应是二级反应,反应速率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及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浓度成正比。
2.反应开始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反应物浓度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其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反应速率常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表示在时间间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内反应了的乙酸乙酯或氢氧化钠的浓度。
在一定温度下,由实验测得不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时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值,可计算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值。
3.本实验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率代替测量生成物浓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由公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作图为一直线,斜率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由此可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其中,初始浓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实验中配制溶液时确定,通过实验可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截距。
4.求得热力学温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时的反应速率常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根据Arrhenius方程的定积分式,变化可得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值的公式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三、试剂及仪器试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溶液(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乙酸乙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仪器:恒温槽,电导率仪,电导电极,茶行电导池,秒表,滴定管(碱式),移液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容量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磨口塞锥形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四、实验步骤1.将叉形电导池洗净烘干,调节恒温槽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配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浓度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乙酸乙酯水溶液。
称量乙酸乙酯的质量尽量接近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引言部分:皂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是指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醇和盐酸或钠盐。
乙酸乙酯作为一种常见的酯化合物,其皂化反应是有关化学工业、生物学和环境领域的基础研究之一。
本文将介绍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实验方法,并研究其反应动力学特性。
1. 实验目的:研究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动力学,确定反应速率常数及解释实验结果。
2. 实验原理: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一种酯水解反应。
其反应速率可通过监测反应溶液中乙酸乙酯的浓度变化来进行。
皂化反应通常在碱性环境中进行,碱催化是加速该反应的关键。
3. 实验步骤:a.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乙酸乙酯、氢氧化钠、乙醇、甲醇等。
-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b. 反应物的制备:- 量取适量的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溶液,按照一定的摩尔比例混合。
- 将混合溶液倒入反应容器中,放入恒温水槽中使其保持恒温条件。
c. 进行反应并监测数据:- 反应开始后,定期取样,快速进行分析测定乙酸乙酯的浓度。
- 通过测量乙酸乙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绘制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d. 实验数据的分析:- 利用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确定反应速率,并计算反应速率常数。
- 基于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得到反应动力学方程。
4.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得到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通过拟合动力学模型,确定了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反应动力学方程。
这对于了解酯水解反应的机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速率常数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反应物浓度以及催化剂的浓度等。
在反应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加,乙酸乙酯的浓度逐渐降低,醇和相应的盐酸或钠盐的浓度逐渐增加。
结论:本实验成功地进行了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到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并拟合了反应动力学方程。
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
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Second Order Reaction--Kinetic of Ethyl Acetate Saponification一. 实验目的及要求1.用电导测定皂化反应进程中的电导变化,从而通过作图的方法求出反应速度常数;2.学会使用数字电桥和恒温水浴。
二. 实验原理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一个典型的二级反应:CH3COOC2H5 + OH- CH3COO- + C2H5OH其反应速度可用下式表示:dx/dt=k(a-x)(b-x) (1)式中a,b分别表示两反应物的初始浓度,x为经历时间t后减少了的a和b的浓度,k为反应速度常数,当a b时,将(1)式积分:k=(2)当a=b时,将(1)式积分:k= (3)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OH-离子被导电力弱的CH3COO-离子所取代,溶液导电能力逐渐减少。
本实验使用电导仪测量皂化反应过程中电导随时间的变化,从而达到跟踪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目的。
令LO,L t,和L分别表示时间为0,t,和(反应完毕)时的电导,(L O-L t);a(L O-L;);(a-x) (L t-L),将这些值代入(3)式中,消则x去比例系数,得到:k=, L t,=,以L t,为纵坐标,以为横坐标,其斜率为,所以k=1/a.斜率。
三. 仪器与药品仪器;超级恒温水浴全套;数字电桥一台;停表一块;移液管(胖肚25ml)4支;容量瓶(250ml药品:0.02mol/lNaOH溶液; 0.02mol/l 乙酸乙酯溶液;四. 实验步骤1. 数字的桥的使用方法和恒温槽温度的调节参阅有关仪器说明书,将恒温铜套放在磁力搅拌器上,连接其出入口与恒温槽打水口和回路口,检查运转情况.2. 配制以下溶液(1) 配制0.02000mol/L的NaOH和NaAC溶液各250ml(2) 配制0.0200mol/L的CH3COOC2H5溶液.先计算配置250ml该浓度的溶液所需的纯CH3COOC2H5的毫升数,然后用移液管吸取所需毫升数的纯CH3COOC2H5,并迅速加入到250ml的容量瓶中,再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即得所需浓度的CH3COOC2H5溶液.(3) 取0.0200mol/L的NaOH和NaAc溶液各25mL,分别置于两支大试管中,然后再分别加入25mL蒸馏水,即得到0.0100mol/L NaOH和NaAc溶液,用于测定R0,R∞或G0和G∞.(4) 取0.0200mol/L的NaOH和CH3COOC2H5溶液各100mL分别置于两支大试管中.将上述四支大试管放入超级恒温槽中恒温10min以上,待温度恒定后,进行以下实验.3. R0,R∞,R t的测定(1) 调节恒温槽温度稍比室温高一点的整数值温度.(2) R0的测定将恒温好的0.0100mol/L NaOH溶液加入至干净的反应器内,放入搅拌子,开动搅拌器,接好反应器与数字电桥之间的线路,待温度稳定后测量R0.测定完毕后溶液倒回至原试管中,放入恒温槽内,留作另一温度实验用.(3) R∞的测定,取已恒温好的0.0100mol/L NaAc溶液测R∞,方法同测R0.(4) R t的测定用25mL移液管吸取0.0200mol/L NaOH溶液加入至干净的反应器内,放入搅拌子,开动搅拌器,接好测量线路.待温度恒定后,再迅速吸取0.0200mol/L的CH3COOC2H5溶液25mL加入到反应器中进行反应,记时的起点选择乙酸乙酯刚好加入一半的时刻,即在加入约12.5mL时打开秒表.秒表一经开启后切勿按停,直至测定完毕. R t每分钟测定一次,反应进行10min后每两分钟测定一次,直至读数基本不变为止(一般测定30分钟左右).(5) 调节恒温槽的温度比前一实验温度高10℃,重复上述步骤测定R0,R∞,R t.五. 注意事项1. 本实验需用电导水,并避免接触空气及灰尘杂质落入。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乙酸乙酯皂化反应.docx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乙酸乙酯皂化反应.docx 实验题目: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目的:1、加深对乙脂酸及其衍生物的理解;2、熟悉皂化反应原理及方法;3、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动力学数据。
原理和背景:1、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通常被用作溶剂,也可合成于化学实验室中。
它是一个由醋酸和乙醇合成的简单酯。
其化学式为CH3COOCH2CH3,为无色透明液体。
2、皂化反应是一种酸碱反应,是指在碱(如氢氧化钠)存在下,脂肪酸酯(如乙酸乙酯)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如乙酸乙酯钠)和醇(如乙醇)。
皂化反应是肥皂制造工艺中的重要过程。
3、皂化反应的方程式为:R-CO-O-R' + NaOH → R-COONa + R'-OH其中,R和R'分别代表脂肪酸和醇的基团。
实验步骤:1、将称量好的乙酸乙酯倒入皂化瓶中;2、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皂化瓶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3、将皂化瓶置于恒温水浴中随时记录反应温度,在一定时间内取出样品,用硫酸滴定法测定生成的乙醇量。
4、计算并绘制反应速率、反应级数、活化能等数据。
实验数据:反应物:乙酸乙酯(4.00mol/L)、氢氧化钠溶液(2.00mol/L)反应温度:43.2℃反应时间:30min采用硫酸滴定法测定得到生成乙醇量:1.96mL实验结果分析:1、根据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生成物摩尔量等数据,计算得到反应速率,即乙醇的生成速率为0.130 M/min。
2、根据数据计算得到反应级数,即此皂化反应为一级反应。
3、据此可以计算出反应的活化能,即反应活化能为15.6kJ/mol。
实验结论:1、本实验测定了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包括反应速率、反应级数、活化能等。
2、通过本实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酯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深入理解皂化反应的原理及过程。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
实验报告: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一.实验目的1.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
2.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3.由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求反应的活化能。
二.实验原理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方程式为:CH 3COOC 2H 5+Na ++OH - ══ CH 3COO -+Na ++C 2H 5OH在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而改变(注:Na +离子在反应前后浓度不变)。
若乙酸乙酯的初始浓度为a ,氢氧化钠的初始浓度为b ,当时间为t 时,各生成物的浓度均为x ,此时刻的反应速度为:d xd tka x b x =--()() k 为反应的速率常数,当a=b 时,上式为:dxdtk a x =-()2 反应开始时t=0,反应物浓度为a ,积分上式得:kt xa a x =-()改变实验温度,求得不同温度下的k 值:c RTE a+-=κln 若求得热力学温度T1,、T2,时的反应速率常数k1,、k2,可得:)11/()ln(2121T T k k R E a -= 令0κ、t κ和∞κ分别为0、t 和∞时刻的电导率,则:t=0时,0κ=a A 1 t=t 时, t κ=x A x a A 21)(+-t=∞时,∞κ=a A 2联立以上式子,整理得:∞+-⨯=κκκκtka 1t0t 三.仪器与试剂恒温槽、电导率仪、电导电极、叉形电导池、秒表、滴定管(碱式)、移液管10ml 25ml 、容量瓶100ml 50ml 、磨口塞锥形瓶100ml 、NaOH 溶液(约0.04 mol •dm -3)、乙酸乙酯(A.R.)。
四.实验步骤1.实验装置如图C19.1所示,叉形电导池如图C19.2所示,将叉形电导池洗净烘干,调节恒温槽至25℃。
2.配制100ml 浓度约0.02 mol •dm -3的乙酸乙酯水溶液: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12,配制100ml 浓度0.02 mol •dm -3的乙酸乙酯水溶液需要乙酸乙酯0.1762g 。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报告及处理方法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一、预习提问1.为什么可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2.二级反应有什么特点?3.怎样使用DDS-307型电导率仪?4.各代表什么?如何测定?t κκ、0二、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一种物理方法----电导法。
2.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学会用图解法求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
3.掌握DDS-307 型数字电导率仪和控温仪使用方法。
三、实验原理1.二级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产物→+B A t=0 a a t=t a-x a-x(1)2)()(x a k dtdxdt x a d dt dc A -==--=-定积分得: (2)xa xta k -⋅=1以作图若所得为直线,证明是二级反应,并从直线的斜率求出。
t xa x~-k 如果知道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按阿仑尼乌斯方程计算出该反应的活化能)()(21T k T k 和。
E (3)()()(ln122112T T TT R T k T k E -⨯=2.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二级反应,反应式为:OH H C COONa CH NaOH H COOC CH 523523+→+t=0 a a 0 0t=t a-x a-x x x t=∞ 0 0 a a反应前后对电导率的影响不大,可忽略。
故反应前只考虑OH H C H COOC CH 52523和的电导率,反应后只考虑的电导率。
对稀溶液而言,强电解质NaOH κCOONa CH 3κ的电导率与其浓度成正比,而且溶液的总电导率就等于组成该溶液的电解质电导率之和。
κ故存在如下关系式:a A ⋅=10κa A ⋅=∞2κx A x a A t 21)(+-=κ由上三式得:,代入(2)式得 a x t ⋅--=∞)(00κκκκ)(10∞--⋅=κκκκt tta k 重新排列得:∞+-=κκκκtka tt 01因此,以作图为一直线即为二级反应,并从直线的斜率求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
2)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3)由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求反应的活化能。
二、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在碱性水溶液中的消解反应即皂化反应,其反应式为:
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
反应式是二级反应,反应速率与CH3COOC2H5及NaOH的浓度成正比。
用 a,b 分别表示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的初始浓度, x 表示在时间间隔 t 内反应了的乙酸乙酯或氢氧化钠的浓度。
反应速率为:dx
dt
=k(a−x)(b−x)
k 为反应速率常数,当 a=b时,上式为:
dx
dt
=k(a−x)2
反应开始时 t=0 ,反应物的浓度为 a ,积分上式得:
k=1
ta
x (a−x)
在一定温度下,由实验测得不同 t 时的 x 值,由上式可计算出 k 值。
改变实验温度,求得不同温度下的 k 值,根据Arrhenius方程的不定积分式有:
lnk=−E a
RT
+c
以 lnk 对1T
⁄作图,得一条直线,从直线斜率可求得 E a。
若求得热力学温度T1 ,T2时的反应速率常数k1 ,k2,也可由Arrhenius方程的定积分式变化为下式求得 E a值:
E a=(Rln k1
k2
)(
1
T2
−
1
T1
⁄)
本实验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率κ代替测量生成物浓度 x(或反应物浓度)。
乙酸乙酯、乙醇是非电解质。
在稀溶液中,非电解质电导率与浓度成正比,溶液的电导率是各离子电导之和。
反应前后 Na+离子浓度不变,整个反应过程电导率的变化取决于 OH−与 CH3COO−浓度的变化,溶液中 OH−的导电能力约为 CH3COO−的五倍,随
着反应的进行, OH−浓度降低, CH3COO−的尝试升高,溶液导电能力明显下降。
一定温度下,在稀溶液中反应,κ0,κt,κ∞为溶液在 t=0,t=t,t=∞时的电导率,A1,A2分别是与NaOH、CH3COONa电导率有关的比例常数,于是:
t=0 ,κ0=A1a ;
t=t ,κt=A1(a−x)+A2x ;
t=∞,κ∞=A2a ;
由此得
κ0−κt=(A1−A2)x即x=(κ0−κt)/(A1−A2)
κt−κ∞=(A1−A2)(a−x)即(a−x)=(κt−κ∞)/(A1−A2)
而 k=1
ta
x
(a−x)
即
κ0−κt
κt−κ∞
=kat
上式变形为:κt=κ0−κt
kat
+κ∞
以κt对κ0−κt
t 作图为一直线,斜率为1
ka
,由此可求出 k 。
三、仪器和试剂
恒温槽、电导率仪、电导电极、叉形电导池、秒表、碱式滴定管、10ml、25m移液管、100mL,50ml容量瓶、乙酸乙酯(A.R.)、氢氧化钠溶液(0.04mol·dm−3)
四、实验步骤
1.准备溶液:
1)打开恒温槽,设置温度为25℃。
将叉形电导池洗净、烘干。
同时清洗两个100ml、一个50ml的容量瓶;
2)在100ml容量瓶中加入小许水,然后使用分析天平称量加入乙酸乙酯0,1771g,定容待用。
3)经过计算,定容后的乙酸乙酯的浓度为0.02010mol·L-1,配置同浓度的NaOH 所需0.04000 mol·L-1的NaOH体积为50.25ml,用碱式滴定管量取48.69ml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待用。
4)用25ml移液管移取25ml NaOH溶液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待用。
2.k
测量:
1)取一部分稀释的NaOH于洁净干燥的叉形管直管中,将用稀释的NaOH润洗后的电导电极放入叉形管直管中,在恒温槽中恒温10min,读取此时电导率。
保留叉形管中溶液,用于35℃测量k。
3.k
t
的测量:
1)用移液管取乙酸乙酯和同浓度的NaOH各10ml分别加入到叉形管的直管和侧管中,将电导电极插入直管中,恒温10min。
2)将两种溶液混合,同时开启秒表计时,3min后读取溶液的电导率,以后每3min 中读取一次,测量持续30min。
4.测量35℃的电导率:
1)将恒温槽温度设置为35℃。
2)将保存的稀释的NaOH放在恒温槽中恒温10min测量k。
3)重复上述测量k
t 的方法测量35℃下的k
t。
4)清洗玻璃仪器,电导电极用去离子水清洗,浸入去离子水中保存。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实验中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称取乙酸乙酯的质量是m=0.1771g,
乙酸乙酯的浓度为a=m
M
乙酸乙酯
⁄
V
=0.1771/88.11
0.1
mol·L−1=0.02010mol·L−1
配制同配置同浓度的NaOH所需0.04000 mol·L-1的NaOH体积为:
V NaOH=
m
M
乙酸乙酯
c NaOH
=
0.1771g
88.11g·mol−1
0.0400mol·l−1
=0.05025 l=50.25ml
实验记录电导率数值如下:
分别做25℃、35℃下以κt对t作图得到如下图像:
的基本趋势,故接下来做25℃、35℃从图像上可以看出来κt与t呈现反相关,符合κt=k0
akt+1
下以κt对κ0−κt
的图像,并进行直线拟合,图像如下:
t
25℃κt - κ0−κt
图像
t
35℃下κt - κ0−κt
t
图像
可见κt、κ0−κt
t 呈现线性关系。
并且:1
k1a
=18.631,1
k2a
=8.490 。
故可以求得κ1= 2.6703L·mol−1·min−1,κ2=5.8599L·mol−1·min−1
由Arrhenius 方程的定积分式得:
E a =(Rln
k 1k 2)(1T 2−1T 1
⁄) =(8.314×ln 2.6703
5.8599)(1
35+273.15−1
25+273.15⁄)×1
1000kJ/mol =60.04kJ /mol
六、数据误差分析
常温下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活化能 E a =47.3kJ/mol.与实际测算得 E a 相差较大。
经分析可能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
1)反应液在恒温时没有用橡胶塞子盖好,虽然溶液很稀,但是还是有部分乙酸乙酯挥发。
2)在恒温的过程中,由于恒温箱在搅拌,可能有水溅入到叉形电导池中。
3)混合过程慢,混合不均匀影响反应速率导致误差;
4)NaOH 溶液浓度并不是精确等于0.04000 mol ·L -1,配制溶液的浓度并不是完全相等而导致反应速率常数计算公式变化,但仍按原公式计算而产生误差。
5)由于前几分钟溶液刚刚混合,溶液并未混合均匀,所测电导率存在偏差。
七、思考题
1)在本实验中,使用DDSJ-308型电导率议测量溶液的电导率,可以不进行电极常数的校正,为什么?
答:因为本实验中,计算k 值和E a 值时所需的数据都是等时间间距下测量的电导率值的拟合直线斜率,它只与等时间间距下电导率的差值有关。
不进行常数校正,在等时间间距下测量到的电导率数据都有着相同的系统误差,而不会改变不同时间下电导率数据的差值。
所以本实验无需进行电极常数的校正。
3)为什么溶液浓度要足够小?
答:(1)溶液浓度越高,反应越快,则数据的测量不易把握,会影响测量数据的
精确度;
(2)乙酸乙酯是易挥发物质,浓度高会加快挥发,使实验测量的数据不准确。
(3)浓度大时反应可能变得复杂,不能这样简单讨论。
3)利用反应物、产物的某物理性质间接测量浓度进行动力学研究,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该物理性质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易于测量,并能用数值表示;
(2)该性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是稳定的;
(3)该物理性质和反应物、产物的浓度之间有一个明确的推导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