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穿越建筑物保护方案

合集下载

盾构穿越民房的安全施工措施

盾构穿越民房的安全施工措施

盾构穿越民房的安全施工措施本区间隧道沿线将多次穿越各类砖木结构民房,且该类民房已建年限较长,破裂程度较大,对施工过程中的轴线控制和地面沉降非常高。

采取以下针对措施:1、严格控制盾构正面平衡压力在盾构穿越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切口平衡压力,同时也必须严格控制与切口压力有关的施工参数,如推进速度、总推力、出土量等,尽量减少平衡压力值的波动。

2、严格控制盾构纠偏量在确保盾构正面变形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使盾构均衡匀速的施工,盾构姿态变化不可过大、过频,以减少盾构施工对地层的扰动影响。

3、严格控制同步注浆量和浆液质量严格控制同步注浆量和浆液质量,通过同步注浆及时充填建筑空隙,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土体变形。

同步注浆量一般为建筑空隙的200%~250%。

4、在隧道内进行二次衬砌壁后注浆由于盾构推进时同步注浆的浆液在填补建筑空隙时可能会存在一定间隙,且也没有多少的强度,另外由于盾构推进盾尾引起对压入浆液的扰动,仍存在地面沉降的隐患,因此在隧道掘进的同时,后面同步进行二次壁后注浆。

浆液通过管片的注浆孔注入地层,并在施工时采取推进和注浆联动的方式,注浆未达到要求,盾构暂停推进,以防止土体变形。

壁后二次注浆根据地面监测情况随时调整,从而使地层变形量控制在最小。

5、对于出现地面变形达到警戒值情况的补救措施盾构穿越建筑物时,若地面变形值达到警戒值,则需在隧道内通过管片注浆孔进行壁后双液注浆,必要时采取地面跟踪注浆来保护建筑物。

6、制定变形监测方案(1)对施工进行全过程监测。

(2)在位于隧道推进方向上,沿隧道中心线每5米布置一变形观测点。

每50米布置一变形测量断面。

每一测量断面以轴线为中心,向两侧2m、4m、7m各布置一沉降测点,总计7点(含轴线上的点)。

(3)施工前所得的初始数据必须是三次观测平均值,以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性。

(4)监测频率普通点为一天两次,对于盾构施工中即将穿越,以及变形量大的点,根据实际情况加密监测频率,必要时进行跟踪监测。

地铁线盾构区间穿越老建筑的保护

地铁线盾构区间穿越老建筑的保护
胀 。为缓解 城 市交通 压 力 , 市轨 道交 通迅 速发 展 。在 城
隧道 中线进入 隧道顶距 建筑 物 范 围 的距 离 地 面 的距 离 48 .4 5 1 .9 7

轨 道交 通 建设 中,盾 构 法 由于 其优 越 性在 国 内的使 用
越来 越 多 。同时伴 随着城 市 规划 建设 , 工程 建 设所面 临
近距 离通过既有建( ) 构 筑物的施工经验还相对较 少。而 目前我 国城市轨道交通 发展迅速, 面临着越来越 复杂周边环境和施工条件 , 因此, 研究和制定相应的施
工技术和应对措施十分必要。文章针对盾构施工过程 中下穿市级保护老建筑的
工程进 行研 究 , 出相应 的技 术措 施 。 提
,卸荷扰动区④
剪切扰动区(
b A-A
注浆 管路 每周 清洗 一 次 , 同时对 备用 管 路做 好维 护 工 作, 固定浆 桶和 移动浆 桶每 月清 洗 2次 。 推进 过程 中严 格 控制 盾 构姿 态 ,平 面和 高程 偏 差 控制 范 围为 ±7 m 0 ;同时注 意控 制每 环 的纠偏 量 不要 m 过 大 , 量接近 理论 纠偏值 , 到勤 纠少 纠 。 尽 做
结构 砌体 间粘 结材 料 强 度退 化严 重 ,如 果 不采 取 一定 的施 工保 护措 施 ,盾 构 通过 时 对土 体 的扰 动将 使 建筑 物 受损 情况 加剧 , 甚至 可 能造成 不可 挽 回的损 失 。
划 东北 的填 充 线 , 贯 穿 中心 城 区 的交 通 走廊 , 中位 是 其
2 风 险分 析
目前 , 安道 沿线 的大 多建筑 都为 历史 保护 建筑 。 泰
1 工 程 概 况
该地 铁 线 是天 津 市 中心 城 区快 速 轨道 交 通 线 网规

盾构机穿越建筑物等不良地层的技术措施

盾构机穿越建筑物等不良地层的技术措施

卵 石 黏 土 ( 5 ) 上 覆 主 要 为 粉 质 黏 土 约 % 。
1 前

< 3>、 4— 黏土 < 2>, 4— 素填 土 <1 —2>。
2 2 水 文情 况 .
盾 构工 法 早 已普及 在 世 界 各 地 的地 铁 施 工 中 ,
根 据 区域 水文 地 质 资 料及 地 下 水 的赋 存 条 件 , 本 穿越 地层 内地 下 水主要 以埋藏 于第 四系砂 卵 石层 中的孔 隙水 、 大气 降水 和 区域 地 下 水 为其 主 要 补 给
59 ; 年平 均 降 雨量 9 70 m, 降 雨 日 14 .℃ 多 4 .m 年 0
天 , 大 日降雨 量 14 1 最 9 .mm, 降雨 主 要集 中在 5~9 月, 占全 年 的 8 . % ; 年平 均 日照 时 间 12 73 ; 41 多 2. h
多年平 均 风速 1 3 m/ , 大风 速 1 . m s极 大 风 .5 s最 48 / , 速 2 . m/ , 导风 向 N E。 6 4 s主 N 2 4 地 质 评价 .
源 。砂 、 石 层 为 主 要 含 水 层 , 度 约 为 4 3 ~ 卵 厚 .
但盾构机在下穿建筑物等不 良地层的施工过程中的
安 全技 术保 证措 施 一 直 是 盾 构 施 工 中的 一 个难 点 。
盾 构施 工 时既 需要 对 已有 建 ( ) 物 进 行 保 护 , 构 筑 又 要 确保 盾 构本 身 的安 全 性 和 进 展 顺 利 , 因此 对 不 同 的情况 采 用相 应 的应对 技 术十 分必 要 。如果 没有 因
8%)( 5 、 5—2 强风 化 泥岩 ( 1 % ) 黏 土 层 及 含 ) 约 0 、

盾构隧道施工沿线建筑物保护措施

盾构隧道施工沿线建筑物保护措施

盾构隧道施工沿线建筑物保护措施1、沿线建筑物概述本工程区间隧道沿线建筑物主要有众多市政建构筑物,与隧道净距为20~26.7m,盾构隧道掘进对沿线各建筑物影响较小,但施工中仍需加强掘进管理及施工监测,确保本工程施工及周边建筑物安全。

2、房屋保护措施(1)详细调查沿线建筑物现状盾构穿越施工之前对沿线相关建筑物现状情况进行调查,保存一定的声像实物资料特别是建筑物现有裂缝情况并将相关现状调查资料上报监理及业主单位,以便对后面盾构穿越施工造成的影响进行准确分析。

(2)成立项目部巡逻小组项目部成立巡逻队,对沿线房屋结构特别是房角地表差异沉降及附近管线情况进行询查,发现问题及时向项目部汇报,巡逻队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如下:为及时全面了解盾构掘进影响范围内地面建筑物沉降数据,确保建筑物安全,在盾构掘进施工之前须提前布设相应沉降观测点。

在盾构掘进影响范围之内的沿线建筑物上,有针对性地布设垂直沉降观测点及裂缝观测点(离建筑物四周墙角50cm处钻孔,埋入弯成“L”型圆钢筋,用混凝土浇注固定),监测过程中根据各测点之间的差异沉降,密切关注建筑物上的裂缝。

根据具体情况,需要时可增加裂缝观测和建筑物倾斜观测。

在盾构穿越施工之前将所有监测点初始值进行测定并上报监理业主审核。

在盾构掘进施工过程中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对所有监测点进行复核,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及时,为盾构掘进施工及时提供相关调整意见。

具体监测方案将编制施工监测专项方案。

(4)制定合理的报警值根据沿线建筑物基础桩基形式及与隧道的相对关系,以及相关技术规范,制定最大沉降量和沉降差的警界值。

(5)技术交底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详细技术交底,包括盾构穿越里程、建筑桩基形式、和区间隧道相互关系以及盾构掘进施工注意事项等。

(6)严格控制盾构纠偏量在确保盾构正面沉降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使盾构均衡匀速施工,盾构姿态变化不可过大、过频。

推进时不急纠、不猛纠,以免对周围土体造成较大扰动;多注意观察管片与盾壳的间隙,相对区域油压的变化量随出土量和千斤顶行程逐渐变化以减少盾构施工对地面及周边建筑物桩基础造成影响。

盾构机过上软下硬地层对地面建筑物影响及保护措施

盾构机过上软下硬地层对地面建筑物影响及保护措施

盾构机过上软下硬地层对地面建筑物影响及保护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水利交通采矿以及城市地下工程等领域发展迅速,科技进步使人们对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盾构施工产生的安全隐患逐渐显现。

本文就针对盾构机过上软下硬地层的施工,阐述盾构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影响,并对该施工方法中产生的建筑物安全问题提出处理措施,希望能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盾构施工;建筑物;安全影响;措施1 上软下硬地层特点上软下硬地层主要是指盾构在掘进的过程中上半部或者大半部分都处于花岗岩、混合岩全风化层及残积土层或者砂层、淤泥层以及软塑状黏土层中,而下半部分则处于花岗岩、混合岩、灰岩以及含砾砂岩等岩层中,由于硬岩地层和软弱地层的地质特性不一,盾构掘进的过程中往往很难两者兼顾,对施工的顺利进行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上软下硬地层中的软弱层主要是花岗岩、混合岩的风化层或者是残积土层或者是砂层、淤泥层以及黏土层,其构成成分比较复杂,具有以下2个特性:①成分构造不够均匀,土层的强度不一致,风化层、残积层在遇到水的时候容易出现崩解、软化现象,导致土层的强度降低;②风化层和残积层颗粒具有鲜明的“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地层颗粒主要是直径>0.5 mm 的粗颗粒和<0.075 mm 的细微颗粒组成,并且这些颗粒以长石、石英等颗粒类型为主,而处于 0.075~0.5 mm 之间的颗粒成分则比较小,这种情况下,盾构在掘进中一旦水压力较大,就会出现管涌、流土等现象。

2 盾构机过上软下硬地层对地面建筑物的安全影响地表建筑物通常是砖混结构,一旦地层的扰动过大,那么就会使得建筑物的基础和结构出现破坏,进而导致建筑物的沉降或者开裂。

盾构在穿越上软下硬地层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建筑物安全风险,详细了解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形式和桩基的承载能力,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来降低风险,例如,盾构机在通过之前就预先埋好注浆管,在通过之后再根据建筑物的沉降变化情况来实施跟踪注浆,进而控制建筑物的沉降程度。

盾构穿越建构筑物施工方案

盾构穿越建构筑物施工方案

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19标区间盾构隧道工程(溪霞路站~龙翔路站)盾构穿越建(构)筑物施工方案文件编号:版本:受控号:修改状态:编制人:复核人:审核人:批准人:中铁上海工程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分公司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19标项目经理部2012年11月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2.1工程概述 (1)2.2工程地质概况 (2)2.3施工现场条件 (3)3、地下管线段施工 (3)3.1地下管线保护 (3)3.2地下管线保护方案说明 (4)3.3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4)3.4技术措施 (5)4、盾构侧穿东太湖路20#桥、穿越水渠及沿线建筑物 (5)4.1东太湖路20#桥基本概况 (5)4.2沿线建筑厂房基本及一条灌溉水渠概况 (6)5、建(构)筑物变形监测 (6)5.1沉降控制 (6)5.2沿线建筑物监测点布置 (6)5.3沿线管线监测点布置 (7)6、盾构侧穿东太湖路20#桥及其他主要建(构)筑物解决措施及对策 (7)1、编制依据1.1 施工规范及规程:《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地铁隧道工程盾构施工技术规程》(J11317-2008)《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标准》(ZJQ00-SG-016-2006)《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11631-201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物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1.2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3 本工程地下管线探测成果报告;1.4施工调查报告;2、工程概况2.1工程概述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19标工程区间隧道施工,路线走向为溪霞站出站后沿东太湖路向西,左右线分别从南北两侧绕过东太湖路20#桥后到达龙翔路站,区间长度1448.608m(右线),左右线总长2897.216m,区间右线里程ZCK9+400、ZCK9+980处共设两处联络通道,其中一处兼排水泵站。

盾构下穿老旧民房建筑群的影响分析及控制措施

盾构下穿老旧民房建筑群的影响分析及控制措施

盾构下穿老旧民房建筑群的影响分析及控制措施发布时间:2022-10-10T06:03:10.977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11期第6月作者:孙嫚[导读] 为有效控制盾构下穿既有建筑时产生的沉降、变形风险,完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建设中穿越建筑物的风险管控,孙嫚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 210014[摘要]为有效控制盾构下穿既有建筑时产生的沉降、变形风险,完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建设中穿越建筑物的风险管控,本文依托南宁某地铁区间项目,结合其地层条件,对采用盾构法下穿既有建筑物时如何减少建筑物沉降、变形风险展开讨论,提出盾构下穿既有建筑的沉降控制措施建议,加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的风险管理,延长城市建筑的使用年限,助力城市建筑文明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盾构法;既有建筑;沉降控制随着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快速发展,地铁项目不可避免的需要下穿城市建筑物,或是邻近侧穿。

穿越过程中盾构会对地层造成较大的扰动,使得城市既有建筑物出现变形、沉降风险,严重损害既有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因此,应分析地铁盾构下穿时对既有建筑沉降变形造成的影响,并采取相关沉降控制及保护措施,减少下穿活动对既有建筑造成的不利影响。

1 工程概况南宁某地铁区间起止里程为YDK2+310.796(ZDK2+310.796)~YDK3+634.017(ZDK3 +634.017),右线长1323.221m,左线全长1321.929(含短链1.292m),区间全长2645.150m。

区间于YDK2+840.500(ZDK2+840.500)处设置1#联络通道,于YDK3+070.040(ZDK3+071.332)处设置2#联络通道兼废水泵房。

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联络通道及废水泵房采用暗挖法施工。

区间于里程DK3+020.000~ DK3+240.000穿越一片城中村民房建筑群,建筑年代最早为上世纪80年代,房屋多为3~6层框架、砖混结构,基础类型有人工挖孔桩、钻孔灌注桩、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桩长为2~13m。

区间隧道沿线建筑物保护措施

区间隧道沿线建筑物保护措施

区间隧道沿线建筑物保护措施在区间隧道施工时对建筑物主要采取以下保护措施:(1)在建筑物变形部位科学合理地布设监控量测点位,提高监控量测的灵敏度、准确度,必要时实行实时动态监测,及时整理监测数据,反馈施工数据信息,及时指导调整盾构掘进参数。

(2)控制正面土压力,合理控制推进速度;(3)严格控制盾构纠偏量,使盾构均衡匀速的施工,保证盾构姿态变化不可过大、过频,以减少盾构施工时对地层的扰动影响;(4)严格控制土舱压力及出土量,防止超挖和欠挖;(5)严格控制同步注浆量和浆液质量,通过同步注浆及时填充建筑空隙,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土体变形。

(6)同步注浆在填补建筑空隙时可能会存在一定间隙,且强度不够。

因此在隧道掘进的同时,后面同步进行二次壁后注浆。

浆液通过管片的注浆孔注入地层,并在施工时采取推进和注浆联动的方式,注浆未达到要求,盾构暂停推进,以防止土体变形。

壁后二次注浆根据地面监测情况随时调整,使地层变形量控制在最小。

(7)盾构穿越建筑物,如果有必要时,对较差的建筑物基础采取注浆等预加固措施;如地面变形值达到警戒值,则需在隧道内通过管片注浆孔进行壁后注浆,必要时采取地面跟踪注浆来保护建筑物。

(8)施工穿越建筑物时,根据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设计、施工参数,严格控制建筑物变形在允许值内,必要时可采取地面加固等措施。

盾构区间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本施工项目涉及到盾构吊运、施工沿线的高压线保护、地下管线的保护、盾构始发、接收。

项目部在确定危险重点部位的前提下,落实监控人员,确定监控的措施方案和方式,实施重点监控,必要时应连续监控。

1) 盾构的吊运必须落实吊运的设备、确定吊运吨位是否匹配,对吊运的索具进行相应配置。

制订相应的分项安全技术措施和操作规程,在吊运过程中进行监控。

对起重设备的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进行交底。

2) 盾构始发、接收是历来是盾构掘进的重点。

项经部将对盾构始发、接收制订安全技术方案,细化安全措施,对始发、接收作业班组进行详细的交底,在始发、接收过程中,确定安全员进行全过程的监控。

盾构侧穿邻近古建筑的施工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加固效果的研究

盾构侧穿邻近古建筑的施工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加固效果的研究

在讨论中,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预测模型精度的因素,发现地质环境、 施工条件和古建筑结构特征等因素均可能对预测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未来的 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考虑这些因素,完善预测模型,提高预测精度。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盾构侧穿邻近古建筑地表长期沉降预测与分析的研究,揭示了 盾构施工对邻近古建筑的影响规律和特点。同时,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本 研究建立了考虑多种因素的长期沉降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实际工程验证,结果表 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风险评估方法与指标
针对盾构侧穿邻近古建筑的施工影响,可采用风险矩阵法进行评估。具体评 估指标包括:
1、结构安全性指标:主要包括 古建筑可能出现的裂缝、倾斜和 倒塌等风险。
2、使用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因 施工引起的噪声、振动等干扰对 古建筑正常使用的影响程度。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盾构施工在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管线等工程 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盾构施工对邻近地表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 古建筑而言,其影响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因此,对盾构侧穿邻近古建筑 地表长期沉降预测与分析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土层性质
盾构施工对邻近古建筑的影响程度与土层性质密切相关。在软土地层中,盾 构施工引起的土体扰动和地面沉降可能较大,对古建筑的影响也更为显著。
2、盾构直径与推进速度
盾构直径越大,对土体的扰动范围越大,进而对古建筑的影响也越大。而推 进速度越快,则土体扰动和地面沉降的发展速度也越快,从而增加了对古建筑的 影响。
盾构侧穿邻近古建筑的施工影 响分析及保护措施加固效果的
研究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施工影响分析
引言

盾构穿越建筑物施工技术及应急预案

盾构穿越建筑物施工技术及应急预案

– 79 –1 工程概况1.1 工程水文地质情况该盾构穿越建筑物施工区域底层主要是素填土、粘土、粉质粘土、粉砂、细砂等。

素填土成分以粉质粘土为主,含少量的块石、碎石及角砾,可塑硬塑;粘土和粉质粘土可塑为主,局部软塑,含腐殖质,含少量的石英质角砾;粉砂和细砂饱和,稍密为主,局部松散,分选性差,粘性土含量10%~40%。

此外还有中粗砂、砾砂等等。

地下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松散土层孔隙水,二是基岩裂隙水。

①松散土层孔隙水;②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强、中等风化带中。

1.2 建筑物现状调查某商品市场始建于1982年,位于布吉河西侧,为地上二、三层的砖混结构,自然基础,房屋比较破旧,裂缝较多。

目前一楼主要经营小电器等商铺共7家(9间门面),二楼为新装修的宠物诊所,三楼为一户居民住宅。

盾构隧道在ZDK7+772~ZDK7+774下穿某商品市场一角,隧道埋深11.3m,左线隧道洞身地层主要为残积土层和花岗岩全风化层,覆土层主要为漏斗形的砂层;右线隧道洞身全断面从花岗岩微风化层穿过。

2 盾构穿越建筑物施工技术2.1 采用合理的掘进参数,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将盾构机进入每栋建(构)筑物前20m设为试验段,试验确定的掘进参数,并根据地面沉降情况对掘进参数进行调整,以确定合理的盾构掘进参数,采取精细化管理,严格控制出土量。

根据计算,实际每环出土量为70m 3(虚方)左右,用渣车出土计量为每环4.5斗左右。

现场实际计量时,出土量控制可采用掘进300mm出渣1车来控制。

2.2 加强注浆在盾构施工中,当管片脱离盾尾后,在土体与管片之间会形成一道宽度为115mm~140mm的环形空隙,必须尽快填充环形间隙使管片以支撑地层,防止地表沉降。

同步注浆采用盾尾壁后注浆方式。

注浆要做到“掘进、注浆同步,不注浆、不掘进”,通过控制同步注浆压力和注浆量(注浆压力控制在0.25Mpa左右,每环注浆量7m 3)双重标准来确定注浆时间。

盾构穿越西安长乐门城墙文物保护措施

盾构穿越西安长乐门城墙文物保护措施

盾构穿越西安长乐门城墙文物保护措施发表时间:2019-02-18T17:31:59.96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12期作者:朱旬[导读] 西安长乐门城墙1988年整修建设,城墙基础为夯填土层,埋深于地面下2m,盾构隧道拱顶至城墙基础底最小净距约20m。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200 摘要:盾构法施工不仅施工进度快,而且无噪音、振动公害,对地面交通及沿线建筑物、地下管线、商业活动和居民生活等影响较少,质量易于控制,防水效果好等优点,它也是目前及今后地铁区间隧道建设的主流施工方法。

故在穿越文物带等重要建构筑物时,优先推荐采用盾构法施工。

西安地铁六号线大差市~东关正街区间在穿越古城墙文物段即采用盾构法施工。

为实现在城墙及长乐门洞安全的条件下盾构顺利掘进。

本文通过对盾构穿越古城墙时采取的一些措施进行解析,重点介绍如何对古城墙的保护及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对类似的盾构穿越的重要文物带及建筑物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隔离桩;袖阀管;盾构施工措施;监测1 工程概述西安长乐门城墙1988年整修建设,城墙基础为夯填土层,埋深于地面下2m,盾构隧道拱顶至城墙基础底最小净距约20m。

西安地铁六号线二期工程大差市站~东关正街站区间左线盾构隧道从长乐门北洞正下方穿过,右线盾构隧道从长乐门南洞正下方穿过。

长乐门城墙与盾构隧道位置关系见图1-1。

图1-2 长乐门瓮城与盾构隧道位置关系图2 地质情况2.1地形地貌拟建区间沿线场地地面起伏较大,区间地势东高西低,地面高程介于406.74~410.77m。

地貌属黄土梁洼区。

该区间沿东大街及东门外东关正街布置,西端为大差市十字,东端为东门外东关正街,场地为现状市政道路,交通繁忙。

2.2地形地貌盾构隧道区间地层组成自上而下为:杂填土、素填土、新黄土、饱和软黄土、古土壤、老黄土、粉质黏土。

隧道围岩主要为地下水位以下的3-2-2层古土壤、4-1-2、4-1-3层老黄土、4-2-2层古土壤、4-3粉质黏土。

盾构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影响及处理措施

盾构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影响及处理措施

盾构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影响及处理措施摘要:近年来,我国地铁工程建设越来越频繁。

盾构施工技术作为地铁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建筑物带来一定的安全影响。

一旦处理不当,将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因此,必须深入分析盾构施工周围建筑物安全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关键词:盾构施工,周围建筑物,安全影响,处理措施引言:盾构施工技术主要应用于地铁隧道施工中。

采用盾构设备对开挖面及围岩进行控制,可降低滑坡失稳事故发生的概率,及时处理残余物。

因此,盾构施工技术具有安全稳定、作业效率高、环保节能等优点。

但盾构施工在实际过程中会对地表造成一定程度的移动和沉降,对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稳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周围建筑物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1盾构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影响分析在地铁盾构施工过程中,盾构穿越近距离建筑物的情况经常发生,容易给周围建筑物带来安全隐患,造成地层变形或地面沉降,从而改变地基土的支护状态和外力状况,并进一步影响周边建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盾构施工对浅基础建筑物的影响(1)地表垂直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当地面出现均匀沉降或隆起时,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建筑物表面不会产生大规模沉降而产生裂缝;但当地面出现不均匀沉降或隆起时,会使建筑物表面出现明显特征,并将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结构。

对于浅基础建筑物,地表沉降引起的边坡影响更为显著。

建筑物一旦受到较大的地表坡度影响,极易发生墙体开裂、结构倒塌等不利条件,严重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安全。

(2)地表水平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地球表面的水平变形是指地球表面的拉伸或压缩。

地表的水平变形也会对建筑物造成很大的破坏。

当建筑物的抗拉强度远小于其抗压强度时,建筑物尤其是砌体结构房屋将出现裂缝。

一般来说,门窗洞口最容易产生裂缝。

盾构穿越建筑物施工专项方案

盾构穿越建筑物施工专项方案

盾构穿越建筑物施工专项方案盾构是一种特殊的隧道施工方法,它采用钻掘法且以机械方式进行,可以在土层、岩石和水下等多种环境下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盾构机不仅可以完成隧道壁面的钻掘和支护,还可以同时进行隧道管道的铺设和安装工作。

盾构穿越建筑物的施工方案如下:1.工程勘查和设计:在确定需要盾构穿越建筑物的地段时,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勘查和设计工作。

工程勘查包括对建筑物周边地质环境进行调查,确定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强度等参数,并确定建筑物对盾构施工的影响范围。

在设计阶段,需要合理布置盾构施工进口和出口,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对建筑物造成不可修复的影响。

2.安全措施:在盾构穿越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首先,需要对盾构机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

其次,需要设置防护设施,防止土层或岩石的坍塌和抛击物对建筑物造成损害。

同时,还需要设置监控装置,及时监测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3.施工过程控制:在盾构穿越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首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特性,确定盾构施工的参数,包括切削力、扭矩、推进速度等。

其次,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及时调整盾构机的工作状态,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对建筑物产生损害。

4.支护和修复:盾构穿越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支护和修复工作,以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支护,防止其由于施工造成的变形和破坏。

同时,在施工结束后,还需要对建筑物进行修复,消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和损伤,确保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5.施工管理和监控:在盾构穿越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施工管理和监控工作,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方案,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施工的要求和技术。

其次,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盾构下穿管线、建(构)筑物施工保护方案

盾构下穿管线、建(构)筑物施工保护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和原则 (3)1.1编制依据 (3)二、工程地质概况 (3)2.1红树湾站~深湾站区间 (3)2.1.1区间概述 (3)2.1.2周边环境 (4)2.1.3工程地质 (5)2.2深湾站~深圳湾公园站区间 (5)2.2.1区间概述 (5)2.2.2周边环境 (6)2.2.3工程地质 (7)2.3区间隧道沿线水体及建(构)筑物情况 (8)2.4区间隧道沿线管线情况 (8)三、盾构穿越建(构)筑物施工风险分析及评估 (9)3.1房屋不均匀沉降引起倾斜、开裂和倒塌的风险 (9)3.2地表隆陷引起道路塌陷或隆起的风险 (9)3.3地层位移导致地下带压管线爆裂、爆炸的风险 (9)四、盾构施工对建筑物、管线影响分析 (9)4.1施工影响范围计算 (9)4.2地表隆陷变化规律 (11)4.3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因素 (11)4.4地表建筑物对地表变形适应能力评估 (12)4.5地下管线对地表变形适应能力评估 (13)4.6地表变形控制标准 (14)五、盾构穿越建(构)筑物、管线施工方法 (14)5.1施工前准备 (15)5.2施工过程控制 (15)5.3穿越后施工措施 (17)5.4盾构施工中对建(构)筑物的保护技术 (18)5.5欢乐海岸水体下盾构施工控制技术 (18)5.6过建(构)筑物的监测技术 (19)七、资源配置 (20)八、安全、质量、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21)8.1质量保证措施 (21)8.2安全保证措施 (22)8.3文明施工及环境保证措施 (23)一、编制依据和原则1.1编制依据(1)深圳地铁9号线深湾站~深圳湾公园站盾构区间图纸、详勘资料等项目技术资料;(2)深圳地铁9号线深湾站~红树湾站盾构区间图纸、详勘资料等项目技术资料;(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修订版);(4)《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5)《盾构隧道施工手册》、《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及应用》等书籍;(6)对本工程区间隧道沿线管线、建(构)筑物调查报告。

盾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盾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盾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1地下管线保护措施盾构在穿越区间范围内的管线时,制定专项方案和详细的掘进技术交底。

应加强监测密度,根据监测的数据及时调整盾构正面压力、掘进速度、出土量、同步注浆的稠度及注浆压力等施工参数,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应及时跟进,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掘进,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地下管线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掘进前详细调查管线情况,形成书面《文化宫站~省博物馆站区间环境调查报告》。

在盾构穿越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切口平衡压力,同时也必须严格控制与切口压力有关的施工参数,如推进速度、总推力、出土量等,尽量减少土压力的波动。

在确保盾构正面变形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使盾构均衡匀速施工,以减少盾构施工对管线的影响。

严格控制同步注浆量和浆液质量,通过同步注浆及时充填建筑空隙,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土体变形。

同步注浆量一般为建筑空隙的140%~200%。

由于盾构推进时同步注浆的浆液在填补建筑空隙时可能会存在一定间隙,且浆液的收缩变形也存在地面沉降的隐患,因此在隧道掘进的同时,根据地面监测情况,必要时进行二次壁后注浆。

浆液通过管片的注浆孔注入地层,并在施工时采取推进和注浆联动的方式,注浆未达到要求,盾构暂停推进,以防止土体变形。

根据施工中的变形监测情况,随时调整注浆量及注浆参数,壁后二次注浆根据地面监测情况随时调整,从而使地层变形量减至最小。

1.2盾构机始发接收安全保护措施盾构机始发风险点分析,盾构始发和接收是盾构施工过程中的一大风险点,依据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和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我部认为盾构始发和接收的主要分险点为:⑴洞门破除土体稳定性;⑵洞门密封失效。

⑶粉土、粘土、粉砂地层掘进过程中地面的沉降控制。

1.2.1洞门破除风险预防及处理措施详见“5.2洞门破除风险预防及处理”。

1.2.2洞门密封失效预防详见“5.3避免洞门密封失效”。

1.2.1盾构机始发安全保护措施1、凡从事盾构机操作工作的人员应执行国家、行业有关安全技术规程,严禁违章操作。

盾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盾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洞门失稳预防及应急措施(1)预防措施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端头加固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切实达到设计要求的加固效果。

2)洞门开挖前,先搭设水平探孔,取芯并通过试验确定土体加固是否满足要求。

3)严格按照洞门破除方案,由上往下分块破除,不能盲目施工,造成洞门垮塌。

4)盾构机穿越洞门时要减小推力、推进速度及刀盘转速,避免盾构机对土体扰动过大,造成洞门失稳。

(2)应急措施1)洞门破除时如发现有涌水、涌砂现象,应立即停止施工。

同时用木材或型钢类材料进行支护,并用沙袋进行临时封堵,以控制险情的扩大,然后采取加固补强措施直至正面土体稳定。

2掘进工程中涌水、涌泥、地表塌陷的预防及应急措施(1)预防措施1)加强地质勘察,对必要地段进行补充地质勘察。

2)施工工程中加强施工控制,密切主要推进参数变化异常情况,有情况及时上报,立即采取适当措施。

3)严格控制盾构的掘进参数,加强建(构)筑物及地表的监控量测和巡视管理,监控量测数据和巡视信息应及时反馈,一旦发现异常立即研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4)盾构机渣土出口处安排专人监督,发现喷涌预兆时,立即关闭螺旋输送机。

5)严格控制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施工,降低地面沉降的风险。

(2)应急措施1)发现补堪地质情况与设计提供地质情况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必要时要制定专项方案。

2)推进参数异常时,应停止施工,立即组织调查并制定相应方案。

3)如果发现地表沉降量或建(构)筑物沉降量过大,立即指挥车辆及行人绕行,影响到建(构)筑物时,应疏散建(构)筑物内人员,待问题解决后,方可恢复正常。

4)发现喷涌时,应立即制定专项方案,选择适当的土体改良添加剂,调整土体的可塑性。

3临边和高处施工出现的安全事件预防及应急措施(1)预防措施1)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置临边防护,在特殊部位作明显标识,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2)对工人加强教育,告知其危险部位及施工作业注意事项。

3)在现场设置危险源告知牌,提醒作业人员目前施工存在的风险源。

盾构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影响及其保护技术

盾构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影响及其保护技术

盾构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影响及其保护技术发表时间:2020-09-04T06:49:32.385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11期作者:刘海宏[导读] 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地铁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交通工具,有效解决了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对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铁盾构施工导致岩土体发生应力扰动,会对隧道上方地面建筑物造成影响。

因此,在地铁施工中应根据建筑物自身特性及具体施工条件对区间内建筑物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

地铁施工中造成建筑物变形的因素,并提出了保护盾构隧道上方建筑物的措施。

刘海宏广东华隧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800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地铁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交通工具,有效解决了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对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铁盾构施工导致岩土体发生应力扰动,会对隧道上方地面建筑物造成影响。

因此,在地铁施工中应根据建筑物自身特性及具体施工条件对区间内建筑物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

地铁施工中造成建筑物变形的因素,并提出了保护盾构隧道上方建筑物的措施。

关键词:盾构施工;勘察;风险评估;保护技术引言近年来,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中国城市地铁的建设有所增加,为居民的日常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性及舒适感。

盾构施工方法是地铁施工中的常用方法,也是目前在建地铁项目的关键技术,其优点是安全,快速,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小。

地铁作为缓解城市交通的重要方式,在越来越多城市建设起来。

在城市隧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其中隧道施工引起的周边邻近建筑物的损坏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研究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风险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1地铁盾构施工对邻近建筑物产生影响的原因在影响原因方面,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充分研究。

其主要原因是地铁隧道挖掘工作会造成地层产生损失,地面原有的平衡结构遭到了破坏。

具体而言,有以下五点原因:1)在盾构施工开展的前期阶段,需要对地面内部的地下水进行抽取,在进行地下水抽取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土壤结构的支撑力有所破坏,造成地面沉降,破坏周边的建筑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盾构穿越建(构)筑物保护方案一、工程概况1.1、盾构区间工程概况三医院站~火车站站盾构区间从三医院站出发,沿广济路向西延伸右转穿越苏州火车站站场后,到达苏州火车站站,工程设计范围为右DK13+805.000~右DK15+168.411,右线总长1360.436m;左DK13+804.283~左DK15+168.411,左线总长1344.446m。

本区间设两处联络通道,在右DK14+297.057和左DK14+276.513处设一处联络通道兼作区间泵房与集水池,在右DK14+700.00和左DK14+704.126处设一处联络通道,隧道埋置于中密状④3粉土或粉砂层,软~流塑状④5粉质粘土层中。

表1. 1.2-1土建工程区间情况表1.2、隧道区间下穿土层区间隧道路线地面以下为人工填土,其下为晚更新世冲湖积相沉积层,区间钻研未见基岩,区间洞身通过的主要地层为④3粉土夹粉质粘土、④5粉质粘土层,软塑为主,局部呈流塑。

局部为④2 ,③2粉质粘土,为I类围岩。

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隧道所穿越的主要土层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1-1。

盾构穿越建筑物保护方案地层物理力学指标表表1-1盾构穿越建筑物保护方案二、盾构推进区间建(构)筑物调查情况为了保证本标段盾构施工过程中对沿线所有地面建(构)筑物的影响降到最低,我部对沿线20米范围内所有的建(构)筑物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调查和研究,经统计建(构)筑物共15处,对其使用现状重点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对破损、开裂情况进行了拍照保留,以便指导施工和监测。

隧道沿线的重要建筑物及距隧道比较近的建筑物有:苏州第三人民医院急诊部、社区卫生服务楼、市立医院体检中心、苏州第三人民医院住院部、惠济桥、广济路高架桥、南一村大量民房、外城河、钱万里桥、北环快速下穿通道,创新路下穿通道、普通列车车道、城际列车车道、站前高架。

其中较为重要的建筑物为苏州第三人民医院急诊部、社区卫生服务楼、南一村大量民房、列车车道。

详见:火车站站~三医院站区间建筑物调查档案表火车站站~三医院站区间建筑物调查档案表三、建(构)筑物保护措施3.1、施工技术及保证措施3.1.1、在盾构穿越过程中严格控制切口土压力。

严格控制与切口压力有关的施工参数:推进速度、总推力、出土量等,减少对土体的扰动,避免土体隆起过大而引起建筑物破坏;3.1.2、因盾构穿越后会带来一定的后期沉降,因此在进行平衡压力设定时,根据地面监测报表调整平衡压力,同时切口土压力较进入房屋前提高0.03~0.05Mpa,防止因拼装时盾构机后退,切口土压力降低而引起的切口前地面沉降。

以切口前方的建筑物变形量控制在+3~+5mm之间为宜;3.1.3、在盾构正面沉降控制良好的情况下,避免盾构施工推进速度变化过大,应使盾构均衡匀速施工,速度控制在2~3cm/min。

3.1.4、盾构穿越地面建筑物时,隧道处于曲线段,根据隧道平、纵线型对盾构纠偏量进行超前的控制,防止由于一次纠偏量过大扰动土体;3.1.5、在盾构施工中严格控制同步注浆量和浆液质量,及时、足量充填建筑空隙,减少盾构机通过后的地面沉降;3.1.6、盾构施工中,进行二次补压浆,使土体尽快稳定;3.1.7、加强施工监测,根据沉降监测成果,分析数据,调整土压力值,推进速度及注浆量等参数,减少对土体的扰动和地层损失。

同时,对于超标的沉降监测点加强后期跟踪监测至稳定为止。

3.2、盾构机推进控制3.2.1、盾构机掘进的控制技术标准为达到2号线盾构穿越房屋段地表及建筑物变形控制的要求,盾构掘进施工过程控制是重要环节之一。

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正面土体压力、刀盘和土仓压力、排土量和掘进速度、螺旋输送机转速、千斤顶总推力、盾构姿态等。

我单位严格按照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盾构机掘进的控制标准执行。

详见表4.1掘进控制技术标准及管理措施:3.2.2、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的控制技术标准盾构施工过程中实施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是控制地表沉降和建筑物变形的重要手段。

为防止因注浆不及时、注浆量、浆液质量等因素才生地面沉降现象,结合苏州市轨道公司同步注浆标准,特制定次措施。

详见表:4.23.3、地面建筑物的沉降监测盾构施工时,对盾构隧道中心轴线两侧20m范围之内以及盾构推进施工段前20m、后30m范围内的地表沉降进行监测,监测与施工同步进行。

监测次数由每日2次改为每日3次。

盾构穿越地面建筑物前,根据房屋平面和结构,在受影响的房屋周边布置监测点,监测点布设要求如下:3.3.1、每座房屋根据需要布设不少于6个的监测点,点位布设在房屋四角,房屋承重结构上;3.3.2、较长的建筑物每隔10~20m设置一个观测点,观测点布设在房屋承重结构附近;3.3.3、对于宽度大于15米的建筑,在其宽度方向布设不少于3个的监测点;3.3.4、当房屋有伸缩缝或沉降缝时在其两侧布设观测点;3.3.5、利用房屋原有的沉降观测点,以直观反映房屋沉降。

详见图(房屋监测布置点):房屋监测点布置图3.4、地下管线监测沿两个盾构隧道轴线按1.5~2m间距布设地表沉降测点。

同时,按30m间距(盾构始发段20m)布设地表横向沉陷槽测点,每个断面约10~14个测点。

每个联络通道在中间各布置一个断面,每个断面约9个测点,横向间距1~7m。

在隧道开挖影响范围内(2倍洞径)的主要地下管线上方地表沿管线轴线按5~10m间距布设地下管线沉降测点。

地表及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布点应使测点桩顶部突出地面5mm以内。

采用NA2002全自动电子水准仪和铟钢尺等高精度仪器进行地表和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测试频率:一般情况下掘进面前后<20米时1~2次/天;掘进面前后<50米时1次/2天;掘进面前后>50米时1次/1周;3.5、地面保护3.5.1、注浆加固措施。

a、工法特点(1)双液注浆工法可以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基加固过程中,尤其对各种不同原因造成的构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通过双液注浆能控制沉降和抬升建筑物。

对于防水堵漏也有显著特殊效果。

(2)研制的浆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触变性和扩散性,浆液初凝快而且具有可调性能,能适时提高强度,可以缩短土体沉降稳定时间。

能克服注浆中引起的土体扰动和软化效应。

(3)该工法对地下工程施工控制地面不均匀沉降具有简易灵活、经济实效的明显效果。

(4)在地面超荷载情况下,地下施工一般难易在短时间内控制建筑物下沉趋势,而双液注浆具有速凝性能,可以调节时间,缩短沉降周期,在几分钟时间内能起到强化和加固作用,比单液注浆更能控制地面建筑下沉。

(5)施工安全简便、快速、工期短、质量好、效果快。

(6)该工法具有施工设备仪器体积小、调动灵活、适用市区狭窄的施工场区和不同深度层次要求的加固,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b、适用范围该工法适用于软土地基加固,尤其对控制构筑物沉降和防水堵漏更为有效,而且对市政重大建筑项目在市区建筑群地下施工时,保护重要建筑管线或地下基坑开挖区域附近的重要管线(如煤气、电缆和大口径水管等)以及控制不均匀沉降,防止管线破裂,效果尤为明显。

c、原理双液注浆主要具有克服注浆加固中引起的扰动和软化作用以及缩短固结沉降,控制沉降的特点,因此当双液浆及时充填到土体中的空隙,尤其是施工机械所造成的建筑空隙中后,由于浆液具有速凝并可在几分钟内初凝的特点,因此能起到强化和加固作用,同时注浆过程中浆液流失少而有效充填量提高,及时补充了有诸多原因造成的土体损失。

限制产生地基活动发源处附近的位移,达到未影响建筑结构物之前,减少地面沉降。

同时当双液浆在充填土体中的0空隙达到一定饱和后,会在压力作用下逐渐扩散不断充填空隙,能对周围土体产生挤压并劈入土体的薄弱部位,形成交叉网状凝固体起到了骨架作用,增强了土的密实度和压缩模量,形成复合地基。

扩大应力场和摩擦系数,提高了承载能力,约1—2倍,从而大大减少了最终沉降量。

d、施工顺序和工艺流程1.施工顺序(见图2)按工程实际需要对被加固土体进行设计布孔,一般呈梅花形布孔并按技术要求照图施工。

(1)按设计要求钻孔至设计深度。

(2)孔径一般为φ91mm左右或垂直孔或倾斜孔。

(3)灌入封闭泥浆,从钻杆内灌入,封闭浆液粘度80″左右,并在注浆孔上部先灌入封顶浆和封堵地面裂缝,防止冒浆串浆。

(4)在双液注浆时应先凿除封头,接通管路,启动注浆泵注入孔内。

2.工艺流程(见图3)(1)按设计配合比用SM200—1外循环或高速拌浆机拌和浆液。

(2)配制化学浆液。

(3)将配制拌和好的化学浆和水泥浆各送入SS—400搅拌式贮浆桶内备用。

(4)当需要注浆时,启动注浆泵,通过二台注浆泵二条管路同时接上Y型接头,从孔口混合注入孔底充填扩散到空隙空洞或被加固的土体部位。

(5)开启或关闭注浆泵时必须先开启或关闭化学注浆泵,以免堵塞管路。

(6)双液注浆一般应与施工开挖掘进同步进行,及时补充充填建筑和其他原因造成的空隙。

(7)注浆过程中应尽可能控制流量和压力防止浆液流失。

图2 注浆施工顺序e、材料要求1.A液要求(1)注浆用水应是可饮用的河水、井水及其他清洁水,含有油脂、糖类、酸性大的水、海水和工业生活废水不宜采用。

图3 注浆工艺流程1—拌浆机;2—贮浆桶;3—注浆泵;4—油泵车;5—流量压力仪;6—压浆管(2)注浆用的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宜为425号,水泥应保持新鲜,一般不超过出厂日期三个月,受潮结块的不得使用。

水泥的各项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附有出厂质保单,对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不宜用于注浆。

(3)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可用粉煤灰替代一定量的水泥,掺入量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可掺入15%—25%。

(4)为改善浆液性能应在浆液拌制好时加入适量外加剂。

如KA—1掺入水泥量的0.3%—0.5%可提高浆液扩散性和可泵性能。

加入约5%的膨润土可提高浆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防止固体颗粒分离和沉淀。

2.B液要求(1)选购市场上销售的符合国家质量要求的波美度为35°—40°的水玻璃。

(2)对选购的水玻璃进行稀释直至符合要求的浓度备用。

(3)对上述二种A、B液进行合理配制,双液浆的粘度要求>35″。

相对密度1.3—1.5;一般初凝时间2—3min或按需调节到3—10min;凝固强度3—4MPa/2h。

(4)注浆钢管Φ63.5mm或注浆塑料单向阀管和Y型接头。

f、机具配备(1)钻机普通小型地质钻探机均可适用,如无锡30型、杭州SG2—150等,,钻杆一般选用Φ42—50mm。

(2)SM—200搅拌式或高速拌浆机,具有自输送能力,制备浆液及时迅速,搅拌浆液均匀,维修方便,耐腐蚀。

(3)SS—400搅拌式贮浆桶,具有过滤杂质和大颗粒作用,能保持浆液均匀,和易不离析,结构简捷,维修方法,且贮浆量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