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分层教学案例
七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范例
初中数学学生书面作业设计
基本信息
姓名学校联系电话
学段初中学科数学
教材模
块、单元、
章节课时
人教2013版第一单元有理数绝对值
作业类型☑课时作业□单元作业□学期作业
作业功能□课前预习□课中练习 课后复习
作业目标
了解绝对值的表示方法,会计算有理数的绝对值。
理解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会运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题型填空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
题量共(11)小题,其中基础性作业(10)小题,拓展性作业(1)小题
时长总时长(25)分钟,其中基础性作业(15)分钟,拓展性作业(10)分钟
第一部分基础性作业(必做)
题号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选编、改版、创编)
1 一、填空题
1.-8的绝对值是,记作:.
2.绝对值等于5的数有.
3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指在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
的距离.
4.若︱x+3︱+︱y-4︱= 0,则x + y = .
5.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b︱。
设计意图:了解绝对值的定义及
表示方法,会计算有理数的绝对
值。
学科素养: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数学建模 数学运算
直观想像□数据分析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选编。
初中数学创新案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数学创新案作业设计案例分层布置作业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是一名初中数学老师,发现学生数学成绩存在严重的两级分化。
经过调查,发现课上课下作业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我统计了学生课下作业的完成情况,发现仅有32%的学生能够完成作业且质量较高,28%的学生常常出现小错误,25%的学生错误情况较重,只有10%的学生完成情况较差(不会做或只对一道题),5%的学生长期不交作业。
在课上,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
这些情况表明数学教学以及作业设计上存在很大的误区,导致成绩日趋下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小组讨论多次,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改变以往的全篇一律的作业模式,前提是让学生喜欢学数学的同时把成绩提上去。
除了在教学上狠下功夫之外,我们特别注重了分层次布置作业。
我们按照知识结构设计作业级别,一般可以分为三类:A级为基本练,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浅显易懂,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B级为提高练,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难易尺度是学生“跳一跳,够得着”;C级即创新练,重在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让基础知识有欠缺、思路较慢的学生完成A级的作业即可,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敏捷的学生完成B级和C级的作业,其余的学生完成A级和B级的作业。
鼓励学生去完成上一级作业中的部分题目,可以表扬他们。
例如,学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后,可以设计一份作业,包括填空题等多种题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完成不同难度的题目。
通过这种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自己的研究水平,提高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4.若函数是一次函数,则它的取值范围为全体实数。
5.若一次函数表示正比例函数,则 k 为比例系数。
6.当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为零时,函数是一次函数。
7.已知函数 f(x) = ax + b 是关于 x 的一次函数,求 f(3) 的值,并写出解析式。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是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学习水平,制定不同难度的作业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个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供参考:作业设计目标:1.给予学生适合的数学练习,巩固基本概念和技能。
2.通过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挑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基础层次作业(针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难度较低)1.计算题:如计算两个小数的和、差、积、商等。
2.搭建图形:根据给定的平面图形,使用铅笔和尺子按比例在纸上画出来。
3.填充图形:给定一些图形,要求根据给定的条件填充图形的面积或周长。
二、提高层次作业(适合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的学生,难度适中)1.选择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选择正确的答案。
涉及到面积、体积、比例、百分比等概念。
2.解决应用问题:通过解决一系列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探究题:给出一些数学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思考来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拓展层次作业(适合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难度较高)1.证明题:要求学生使用数学方法,推导和证明一些数学定理或结论。
2.实际问题解决:给出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
3.设计题:要求学生自主设计一个数学问题,并给出解决思路和步骤。
作业评价:1.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
3.定期组织数学竞赛或擂台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作业设计思路:1.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作业内容和难度。
2.提供清晰的题目要求和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配置适当的参考书和习题集,供学生参考和拓展学习。
4.倡导互助学习,鼓励学生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
5.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做好记录和评价,为后续教学提供反馈和指导。
初中作业如何分层布置教案
初中作业如何分层布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1章第1节。
2. 教学目标:了解分层的含义,学会如何对数学作业进行分层布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分层布置作业的思考。
2. 讲解:讲解分层布置作业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份分层布置的数学作业。
4. 展示:各组展示自己的作业设计,评价优缺点,互相学习。
5. 总结:总结分层布置作业的要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分层作业布置1. 基础层: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完成教材上的习题。
2. 提高层: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完成一些拓展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评价1. 基础层:主要评价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2. 提高层: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进步。
3. 创新层: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分层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层次,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在评价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探索分层布置作业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2. 教学课件:分层布置作业的讲解课件。
3. 习题库:丰富的数学习题,用于学生分层作业的设计。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分层布置作业的意义。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作业难度,确保作业的适宜性。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案例设计(圆)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案例设计摘要:本着对课堂练习分层教学设计的要求与目的,本节课设计了三个层次。
针对学困生的特殊情况,课堂练习通过诵读定理和抄写例题来使其加深印象;在巩固练习中中等生要求书面写出步骤并进行展示;对于优等生在快结束本节课时抛出变式让他们进行思考,并交流思路。
这三个层次都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使每位学生上课都有事可做,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解决能力范围内的问题。
关键词:相切;环节说明;分层体现;一、案例背景介绍(一)教学环境在我们着手进行课题《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的研究开始后,大家齐心协力探索、研究方法,组内各种分层招数可谓是百花齐放,为此我代表课题组上了一节分层教学的展示课,以供同仁观摩点评,为促进数学教学的分层设计向更好的方向前行作贡献。
(二)学生情况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韩庄镇不同的自然村,由于小学地域的不同,所以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很多学生的基础还相当薄弱。
因此这种情况特别适合分层教学。
(三)教材情况本课是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第24章圆第2节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的一个课时:直线和圆相切的情况。
学生已经有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以及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的认识,本节课研究直线与圆的特殊位置关系相切,将相切从位置到数量的逻辑自然过渡,进而引出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重点是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难点是判定定理的理解和性质定理证明中反证法的理解。
二、案例内容设计及说明环节一:复习引入通过回顾旧知再次加深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全班集体朗读中体会d与r的关系,并顺势将位置关系量化这一问题显化,同时自然引出特殊情况――相切环节说明: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数学概念在朗读中更能逐渐理解其本质,因此不光语文需要朗读,数学也要朗读。
而且针对我班学困生上课听不懂,不会做的现象,这样来设计复习方式更能调动我班学生学习的动力,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这也是这个环节分层的体现。
环节二:新知探究活动1、引导学生从直线与圆相切的位置及数量关系上来深入探究,通过动态演示来理解一条直线何时变成圆的切线。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一、学生分层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并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即a、b、c三个组。
分组后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辅导、作业批改和信息反馈,同时也能够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提问分层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编写三个层次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思维难度较高的问题,让c层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而b层学生则回答适中的问题。
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三、作业分层为了适应教学容量和学生的实际研究能力,教师应该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题、拓展性题和综合性题。
c层学生应该紧扣课本,会做基础题;b层学生应该能够完成书上全部题;而a层学生则应该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
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作业后,还可以选做高一层次的作业,以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在统一作业时的矛盾。
四、辅导分层教师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
对c层学生的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研究兴趣,指导研究方法,批改部分作业,并进行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基础;对b层学生,应该增加综合性题,鼓励拔尖;而对a层学生,则可以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
五、测试分层阶段性测试可以全面、及时地反馈各层次学生的阶段研究效果,并起到激励作用。
教师应该把握试卷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其中基础题量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应该做,b层学生则可以选做选做题,而a层学生则应该做全部选做题。
六、评价分层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
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作业等及时做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并针对阶段教学效果作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以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
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第一层次:基础概念练习这一层次的作业主要是针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帮助他们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概念。
包括一些简单的计算、数列、图形、几何、单位换算等题目。
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并提高基本运算的熟练度。
第二层次:基本运算与应用这一层次的作业主要是针对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帮助他们巩固和提高基本运算的能力,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包括一些复杂的计算题、应用题、综合题等。
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基本运算规则的理解,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第三层次:拓展与延伸这一层次的作业主要是针对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帮助他们拓宽数学知识的面,提高解题的思维灵活性和推理能力。
包括一些较难的数学题、证明题、应用题等。
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为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层次:综合及创新这一层次的作业主要是针对数学水平较为突出的学生,帮助他们在综合运用和创新性思维上有更高的要求。
包括一些较难的综合题、创新性问题、研究性课题等。
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深入研究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对于每一个层次的作业设计,我还建议采取以下方式进行:1.分阶段布置作业:将一个主题的作业分为两到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题目难度适中,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2.混合题目练习:在每个层次的作业中,适当混合不同难度的题目,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扩展题目设置:对于每个层次的作业,可以设立一定数量的扩展题目,供学生自愿选择完成,以满足对更高层次挑战的需求。
4.拓展学习资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为每个层次的作业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如参考书、网上资料、题目讲解视频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巩固知识。
5.鼓励合作学习:对于一些较难的题目和复杂的应用问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促进彼此之间的讨论和学习互助。
初中数学校本分层作业设计与思考——以“二次函数”为例
作业设计初中数学校本分层作业设计与思考———以“二次函数”为例文|董盼红一、“二次函数”校本分层作业设计背景分析在数学学习中,二次函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然而,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都不尽相同,校本分层作业设计正是基于这种需求而提出的,它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作业,使每位学生在适当的难度下学习,避免因整体教学速度过快或过慢而导致的学习困扰。
由于作业的难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匹配,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次函数这一课涉及图象、方程、解析式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抽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教师应分层设计基础概念的习题,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深入探讨二次函数性质的问题;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可以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题目,帮助他们建立起基本概念。
同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方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于学生来说,将图象转化为方程,或者根据方程绘制出准确的图象,都是重要的学习内容,校本分层作业可以设计一些关于图象与方程转化的题目,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分层设置难度。
二、“二次函数”校本分层作业设计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基础层的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和顶点形式,能够简单地将二次函数转化为这两种形式,并确定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如开口方向、最值点等。
提高层的学生能够深入分析二次函数的性质,包括最值、零点,并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最大最小值问题和二次函数方程的解。
拓展层的学生在掌握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能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更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包括最优化问题、二次函数与其他函数的复合应用等,培养实际问题建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基础层的教学中,侧重于夯实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如何将二次函数转化为标准形式和顶点形式,理解这两种形式对应的图象特征,练习题目应该注重基本形式的变形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知识体系。
提高层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知识,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练习题目应该更具挑战性,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涉及二次函数性质的复杂应用。
作业分层教案初中数学
作业分层教案初中数学本节课的内容是《平面几何中的平行线》,主要涉及到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2.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一些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平行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3. 讲解平行线的判定: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包括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3. 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包括对数学的兴趣、团队合作精神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一一、学生分层。
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主要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即a、b、c三个组。
a组为优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差生。
分组后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上课辅导,作业批改,信息反馈,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提问分层。
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
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三、作业分层。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习题、拓展性习题、综合性习题。
c层学生紧扣课本,会做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习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
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作业。
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四、辅导分层。
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
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部分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五、测试分层。
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和激励作用。
把握试卷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础题量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六、评价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布置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布置案例分析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学生研究数学的重要手段。
因此,数学作业的布置和设计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是多样化、科学化的。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数学作业的完成情况不尽如人意,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布置作业的随意性造成的。
只有精心设计作业,并及时反馈,才能更好地发挥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作业多样化、科学化设计不仅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还能通过对学的了解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为调节教学结构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分析影响中学生作业低效的原因出发,通过案例论证初中数学作业进行科学化分层设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本文的案例是关于《平方差公式》的研究。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可以认识到当某些特殊的多项式相乘时,可以写成公式的形式,可以直接利用公式得出结果。
同时,学生也可以认识到平方差公式只是一个工具,可以使运算简化,进一步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识规律。
在教学时,教师通过抢答游戏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和兴趣,让学生从几组特殊的多项式乘法入手总结归纳出平方差公式,再通过代数与几何验证,最后应用于计算当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整体思想。
根据本班学生的研究情况,本节课的课堂练分为四个档次:辩一辩,填一填,用一用,以及课堂拔高练。
这样的分层设计可以让不同阶层的学生都有能力完成练,有获得成就的愉悦。
这种科学化的分层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提高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
格式,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作业要求。
我也会在课堂上针对学困生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
同时,我也会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作业,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我还会鼓励学生们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氛围和研究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不断地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分层作业_教案_初中数学
教案:分层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分层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分层作业作为分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分层作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所学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教学内容1. 教材: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
2. 教学内容:某一章节的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1. 设计分层作业(1)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A层次作业难度较大,注重拓展与提高;B层次作业适中,注重巩固与理解;C层次作业难度较小,注重基础与训练。
(3)设置作业题量,A层次学生需完成全部题目,B层次学生完成大部分题目,C 层次学生完成基础题目。
2. 布置作业(1)在课堂上,向学生说明分层作业的要求与意义。
(2)根据学生的层次,布置相应的作业。
3. 作业反馈与评价(1)在规定时间内,收齐学生作业,进行批改。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水平的评价。
对A层次学生,注重评价其思维过程与创新能力;对B层次学生,注重评价其解题思路与方法;对C层次学生,注重评价其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3)及时将作业评价反馈给学生,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 课堂讲解与辅导(1)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堂讲解。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对A层次学生,注重拓展其知识视野;对B层次学生,注重巩固其知识体系;对C层次学生,注重强化其基础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分层作业的看法,征询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分层作业在教学中的优缺点,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一位哲人说过:自然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时代发展对教学的要求。
既然要培养个性,当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而我们在教学中统一的东西实在是太多,统一的教科书,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解读方法,统一的练习,统一的试题,统一的答案。
统一的教学如何培养出有个性差异的人呢?我们要突破现有的思想框框,在注重共性的同时,也注重个性。
比如针对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测试不同的试题等,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即分层、分类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模式”理论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允许学得慢的学生用更多的时间来达到目的;不断评价学生的进步,以便确定学生对学习目标掌握的程度;提供不同的教学途径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能力和学习方式;为在通常的教学方式中没有达到目标的学生提供补救办法。
在适应个别差异方面,掌握学习模式是通过向学得慢的学生提供补救措施和向学得快的学生提供扩充与加深活动这一方式来适应个别差异,力求做到消除差异。
通过分层教学,初步去建立以针对个体的发展重点,以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为特征,以关注学生体验、感情和实践过程,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同时,希望能初步建立起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尽可能地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1.在了解学生的差异(智力差异和非智力差异)的前提下,探索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
在不打破班级编制的前提下,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认识水平三方面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按学生自愿和教师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按上、中、下三种学习程度分A、B、C三个层次。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面对全体同学,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
'本站今日为大家细心预备了学校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学校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标准》(试验稿)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进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对全体同学,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
可是在现实的教育中,班级同学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异可能来源于同学自身的力量,也可能来源于同学的基础。
可是我们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内容往往是一刀切。
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所造成的结果是优等生觉得太简洁,力量方面得不到提高,而学困生由于理解力量差,觉得难度太大,完成不了,迫于压力,又不得不完成,所以消失抄袭现象,进而会产生厌学的念头。
所以作为教育者,应当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将传统布置作业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找到适合同学进展的作业的形式,让不同程度的同学在数学学习中都找到欢乐,让他们觉得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二、作业的分层2.1对同学的分层目前本人所任教的是初二班级,通过初一一年时间和同学的接触以及每次考试的详细成果,根据同学的接受力量、认知水平、数学基础、平常做作业的速度以及学习态度,将同学分成三个层次,A组:平常考试成果96分以上(满分120分),基础扎实,接受力量强,学习态度端正,上课留意力特别集中。
B组:平常考试成果在72分到96分之间,基础一般,接受力量中等,学习比较自觉。
C组:平常考试成果基本都在72分以下,基础薄弱,接受力量不强,学习乐观性不高,平常作业速度比较慢,上课留意力不太集中。
这样分组的目的可以让同学依据自己的真实水平,选择相应的作业。
当然这种分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由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部分同学成果可能会得到提高或者下降,这时依据同学的新水平,对分组进行重新的调整,C组进步的同学可以进入到B组,B组进步的同学可以进入到A组,同时A组中退步的同学可以回到B组,B组中退步的同学可以回到C组。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嘿,大家好呀!今天咱就来讲讲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那些事儿!
咱就说,在一个班级里,那学生们的数学水平可不就跟那高矮不一的树木似的嘛。
有的同学数学素养那叫一个高,接受新知识就跟喝水一样容易;可有的同学呢,学着就费劲啦!这时候分层教学可不就派上大用场啦,就好比给不同尺码脚的人配上合适的鞋子。
比如说有一次,咱在课堂上教一元一次方程。
那些数学厉害的同学,一点就通啦,那解题速度刷刷的。
咱就让他们试着去解决更难一点的拓展题。
可还有一些同学,对方程还似懂非懂的呢,咱就得慢慢来,多举几个例子,一点点给他们讲清楚。
这就是分层呀!
咱再看另一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把数学好的和稍微弱一点的同学分在一组,嘿,那效果可太棒啦!好的同学能给稍弱的同学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呢,自己也能加深理解。
这不是一举两得嘛!这不就像大哥哥大姐姐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往前走嘛!
还有啊,作业也得分层布置呀!不能都一样。
给数学好的来点有挑战性的,让他们能不断突破自己;给那些基础弱一点的呢,就重点巩固基础知识,慢慢爬坡。
分层教学真的是太有必要啦!就像医生对症下药一样,能让每个同学都能在自己的层次上有进步,有提升!真的能让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呢!咱就应该多多推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的海洋里畅游!这就是我的观点,分层教学,牛!。
双减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分层作业设计案例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分层作业设计案例《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作业设计(课题学习作业)【作业内容】一、基础题(4分钟)1.如图是一个长方体包装盒,则它的平面展开图是()A. B. C. D.2.如图为一长方体的展开图,折叠后不会与A面相邻的面是()A.C面B.D面C.E面D.F面3.下列图形中,可以沿虚线折叠成长方体包装盒的有第3题图第4题图4.一个无盖长方体的包装盒展开图如图所示,该长方体的体积为3cm.5.(宁波中考)下列四张正方形硬纸片,剪去阴影部分后,如果沿虚线折叠,可以围成一个封闭的长方体包装盒的是()6.(2020·河北)某长方体的展开图中,点P,A,B,C,D(均为格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一只蚂蚁从点出发,沿着长方体表面爬行.若此蚂蚁分别沿最短路线爬行到A,B,C,D四点,则蚂蚁爬行距离最短的路线是()A.P AB. P BC. P CD. P D7.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王老师给学生发了一块长40cm,宽30cm的长方形纸片(如图所示)要求折成一个高为5cm的无盖的且容积最大的长方体盒子(1)该如何裁剪呢?请画示意图,并标出尺寸;(2)求该盒子的容积8.(2021·云南)某班数学活动小组的同学用纸板制作长方体包装盒,其平面展开图和相关尺寸如图所示,其中阴影部分为内部粘贴角料.(单位:毫米)此长方体包装盒的体积为________立方毫米;(用含x、y的式子表示)此长方体的表面积(不含内部粘贴角料)为________平方毫米:(用含x、y的式子表示)若内部粘贴角料的面积占展开图面积的;求当毫米,毫米时,制作这样一个长方体共需要纸板多少平方米.【作业答案】1.A 【分析】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
由四棱柱四个侧面和上下两个底面的特征可知,A、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B、C、D、不符合长方体的展开图的特征,故不是长方体的展开图.2.D 【分析】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
根据长方体展开图,拼接后F面与A面相对,不与A面相邻。
双减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层作业设计案例因式分解
初中八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14.3因式分解(复习巩固性作业)【作业内容】课堂知识归纳(2分钟)1.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因式分解的方法:(1)提公因式法,系数的_________,__________字母(式子)的__________;(2)公式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组知识巩固(8分钟)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A.2245(2)9a a a --=-- B.(23)(3)9a a a +-=-C.245(4)5a a a a --=-- D.22()()a b a b a b -=+-2.分解因式(注意检查是否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1)2233ay ax -(2)23244x y y xy --+3.如图1,将边长为x 的大正方形剪去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阴影部分),并将剩余部分沿虚线剪开,得到两个长方形,再将这两个长方形拼成图2所示长方形.这两个图能解释下列哪个等式()A.2221(1)x x x -+=-B.21(1)(1)x x x -=+-C.2221(1)x x x ++=+D.2(1)x x x x -=-B 组变式提升(13分钟)4.(教材拓展题)将214x +添一项变成完全平方式,请你写出不同的添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4题变式)已知m、n 为有理数,且2226100m m n n ++-+=,则_____n m =.6.已知3133x y x y -=⎧⎨+=-⎩,则代数式229x y -的值为_________.7.分解因式(注意检查是否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1)()22214a a +-(2)()()241m n m n +-+-完成A 组、B 组后尝试完成!相信你能行!若有需要,可与你的同伴交流.C 组链接考题(7分钟)8.(2017云南)观察下列各个等式的规律:第一个等式:2221112--=;第二个等式:2232122--=;第三个等式:2243132--=;………………………………………(1)直接写出第四个等式;(2)猜想第n 个等式(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并证明你猜想的等式是正确的.【作业答案】课堂知识归纳1.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2.(1)最大公约数、相同、最低次数;A 组知识巩固1.D2.(1)解:原式=()223a y x -(2)解:原式=()2244y x y xy -+-=()()3a y x y x +-=()22y x y --3.BB 组变式提升4.添加4x ,构成()221x +;添加4x -,构成()221x -;添加44x ,构成()2221x +.5.-16.-37.(1)解:原式=()()221212a a a a +++-(2)解:原式=()()244m n m n +-++=()()2211a a +-=()22m n +-C 组链接考题8.(1)2254142--=;(2)猜想:()22112n n n +--=解法1:解法2:解法3:左边=222112n n n ++--左边=()()1112n n n n +++--左边=()()22112n n +-+=22n =n =2112n +-=n =22n =n右边=n右边=n右边=n∴左边=右边∴左边=右边∴左边=右边即等式成立即等式成立即等式成立【案例分析】·课程标准解读因式分解是解析式的一种恒等变形,在解方程以及数学学科其他问题和科学研究中有及其重要。
九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案例
九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案例摘要:一、引言二、九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案例分析1.案例一:几何图形应用题2.案例二:函数与方程应用题3.案例三:概率与统计应用题三、九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原则1.结合实际,贴近生活2.注重思维,培养能力3.难度适宜,分层设计四、如何提高九年级数学作业质量1.教师角度2.家长角度3.学生角度五、结语正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九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分析几个九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案例,并探讨如何提高作业质量,以期为广大师生和家长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九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案例分析1.案例一:几何图形应用题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它的面积是40平方厘米,求长方形的长和宽。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几何图形面积公式和比例关系的掌握。
通过设未知数,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案例二:函数与方程应用题题目:某商店进货一批服装,每件成本价为400元,标价为500元,如果打八折销售,请问能盈利多少?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函数与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设未知数,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3.案例三:概率与统计应用题题目:某学校开展篮球比赛,共有8支队伍参加,求随机抽取两支队伍,它们恰好是冠军和亚军的概率。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概率与统计知识的掌握。
通过列出可能的结果,计算概率即可。
三、九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原则1.结合实际,贴近生活:九年级数学作业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2.注重思维,培养能力:作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通过设置阶梯式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总结规律。
3.难度适宜,分层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提高解题能力。
四、如何提高九年级数学作业质量1.教师角度:教师应充分备课,精选题目,注重作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教学案例
案例1:
整式加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基础上的提高。
在布置做教科书“整式加减”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究”题时,教师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开始没有事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
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
原来是他们不会分析,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他们却完全没有收获。
他们每天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不做,我也知道他们没办法,因为问题欠得太多了。
案例2:
我利用课堂时间来检测“整式的加减”,目的是掌握这一章的情况。
我把测试试卷分发给学生,学生拿着试卷后便做开了。
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做得好的同学有得满分或九十多分的,做得差的有近十多个人在四十分以下。
他们一节课做题完全没有进展,因为这些同学数学基础差,再加上每天都跟着“大部队”走,天天“坐飞机”,作业不是抄就是不交,所以练习更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了。
这些同学在平时练习时也很累,他们心理很着急,一节课咬着笔杆,心急如焚。
成绩下来后更是“伤口上撒盐”,差生就是这样多次受伤而造成的。
1、案例分析: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差生的得来,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
因素外,大部分就是无效学习造成的。
的确,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教师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就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
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
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反而还被一次次失败所打击。
他们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因此可见,教学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恶性循环。
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
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
作为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让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作业分层布置
针对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分成三个组。
其中成绩好的为C组,成绩中等的为B组,成绩较差的为A组。
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我的工作。
在教学中我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
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性作业、探索性作业。
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差生人人要完成。
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作些变化,视为提高性作业,供B组和C组完成。
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探索性作业,便于C组同学完成,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
能力,尝试到学习的喜悦。
优等生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使自己的知识量和灵活性都有所提升;中等生可以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有较大的进步,在灵活运用方面有所提高;而学困生则确保能掌握课标设定的教学底线。
教学中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采用滚动式的方法。
在一定时间内,作业都能够达到高一级的要求了,可以进入到高一组。
B组中有学习特别困难的也可以退入到A组。
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采用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测评学生,对差生判分适当放松,对优生判分适当从严。
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中差生可放松,对优等生可紧些。
在考核时也分层考核,在一张试卷中设计基础题、中档题和拔高题,拔高题在试卷中注明,拔高题只供C组的同学完成,中档题是优、中等生都要完成的,而基础题是每个同学都要做的。
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值设计不同,采用附加分的形式来提高优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学生完成分层作业后,各层次的学生在作业本上把当天的知识进行小结。
通过小结当天的知识点、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时的独到见解,积累方法,优化解题策略。
对他们成功的尝试给予大胆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
兴趣,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要设计好分层作业的题目,需要我们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对所教内容的知识点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精心挑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完成的作业,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