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实验单—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合集下载

三年级科学教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三年级科学教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材料的选择》第12课《材料与沉浮》教案陈银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认识到有的材料在水中能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会下沉,知道物体的沉浮与材料有关。

2、认识到可以根据材料的漂浮性能制成不同用途的物品。

(二)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概括出浮和沉的物体的材料组成特点。

2、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能初步解释物体的沉浮与其组成材料有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并能够在实验当中对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和解释。

二、实验材料准备1、金属:回形针、钥匙、铁块、铝块2、木料:铅笔、一次性木筷、木块3、塑料:塑料直尺、文件夹碎膜、塑料块4、其他:玻璃水槽、自来水三、具体教学环节(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1、情景:一颗泡沫球掉入一口枯井当中可以用什么方式取出来(可以往枯井里面灌水,让泡沫球浮起来)2、类比思考:一枚1块钱的硬币掉进枯井里面可以用一样的方法取出来吗3、学生提出问题:硬币是沉的,泡沫球是浮的——物体的沉与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二)实验探究——作出假设、收集证据进行验证、得出结论1、沉与浮的概念(1)沉:如果物体碰到容器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沉的;(2)浮:如果物体不能碰到容器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浮的。

2、实验操作(1)认识实验材料及其作用①玻璃水槽——盛水②钥匙、铅笔、一次性木筷等——实验对象③实验记录册——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2)介绍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①请组长管理好组员,安静细致地进行实验;②请实验员按照实验记录册上物品的顺序,轻轻放入水中,重复两次操作,反复验证;③请记录员及时记录实验结果,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实事求是,如实填写;④请实验员将试验过的物品擦干,整理好,放回原处。

(3)小组进行实验和记录材料名称实验预测实验结果泡沫胶纸木棒钥匙塑料块铁块木块(4)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猜想猜想一: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猜想二: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有关;猜想三: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材料有关;(5)进一步实验,验证猜想①利用胡萝卜进行实验,通过改变胡萝卜的大小,验证猜想一、二对实验对象的材料进行分类,验证猜想三,并用学生自备的材料做进一步验证(金属↓、木块↑、塑料↑、泡沫↑)出结论体的沉浮与物体的材料有关,不同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漂浮能力不同。

三年级科学教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一等奖

三年级科学教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一等奖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学科:《科学》课例名称:《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课型:情境创设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年级: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材料在水中沉浮》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

本节课,老师带领学生探究不同材料在水中沉浮不同,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也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它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或由材料制成的物体。

其他有关沉与浮的问题将在五年级的科学课里去研究。

由于木头具有浮在水面的明显特性,因此教科书将对木头特性的研究安排在沉浮实验的后面进行。

通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放在水中哪些是沉的哪些是浮的,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于材料的特性这一概念是模糊不清的,通过本内容的研究与学习,旨在使学生对科学概念有初步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常见材料物理性质的理解。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实验,本课就是想通过实验前的启发与引导,对实验的观察记录进行总结,让学生猜一猜教师给出的物品中,哪些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进行分类,提出验证的方法。

在教师的规范指导下进行实验验证、记录,对实验记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

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猜想——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结果”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验证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范文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范文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沉浮现象背后的原因。

1.3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第二章:实验探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物质沉浮的因素。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影响沉浮的因素。

2.3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影响沉浮的因素。

第三章:沉浮原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沉浮的原理。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2 教学内容讲解沉浮原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物体会在水中沉浮。

引导学生思考沉浮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清晰讲解沉浮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沉浮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实践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沉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2 教学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沉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4.3 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提供实例,让学生运用沉浮原理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并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沉浮原理和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发现。

5.3 教学方法总结回顾: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反思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发现。

第六章:拓展探究6.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沉浮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

《资料在水中的沉浮》教课设计一、背景和目标:沉浮实验仍旧是对木头、纸、金属、塑料这四种常有资料物理性质的检测和研究。

因为被检测的物体一定是实心的,并且是由一般的木头、金属和塑料制成的物件,学生将很简单察看到它们在水中的沉涌现象。

金属一类资料制成的物件在水中是沉的,木头、塑料一类资料制成的物件一般在水中是浮的。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从而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制成物体的资料有直接关系。

这一认识的形成将对资料的重要物理性质——密度看法的成立产生踊跃的影响。

经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检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征的认识,并加强保护丛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课目的:(三维目标)1、物理性质能够用来描绘资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有的资料在水中飘荡,有的资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与组成的资料相关。

3、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资料的物理性质,经过比较发现资料的不一样物理特征。

4、选择适合的词语定性描绘资料。

5、发展对物质世界的研究兴趣。

6、认可物理性质是能够被察看和丈量的看法。

7、加强充足利用资料、节俭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课准备:塑料大小块,木头条和木头块,纸,金属大小块,水槽,水四、教课环节:(一)导入:经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并板书课题:资料在水中的沉浮(二)沉浮实验:考证不一样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力是不一样的。

1、我们四周有哪些常有的资料?木头、塑料、金属、纸....2、猜一猜:这些资料在水中沉仍是浮?3、全部推理都一定从察看与实验中得来。

——伽利略一同着手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吧!4、想想(1)资料如何放如水中?将物体轻放到水中央再松手(2)如何来判断资料的沉浮?如何算沉?假如物体向下遇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沉的,假如物体不可以遇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浮的。

5、实验要求6、达成记录表7、察看实验结果 ,你发现了什么 ?(1)像金属类资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多半简单沉;像木头、塑料、泡沫类资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简单浮。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背景和目標:沉浮實驗仍然是對木頭、紙、金屬、塑膠這四種常見材料物理性質的檢測和探究。

由於被檢測的物體必須是實心的,而且是由一般的木頭、金屬和塑膠製成的物品,學生將很容易觀察到它們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金屬一類材料製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沉的,木頭、塑膠一類材料製成的物品一般在水中是浮的。

我們希望學生能夠進而認識到,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和製成物體的材料有直接關係。

這一認識的形成將對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質——密度概念的建立產生積極的影響。

在這節課的沉浮實驗裡,我們只要求學生能夠認識到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也是材料的一個重要物理性質,它可以用來描述材料或由材料製成的物體。

其他有關沉與浮的問題將在五年級的科學課裡去研究。

由於木頭具有浮在水面的明顯特性,因此教科書將對木頭特性的研究安排在沉浮實驗的後面進行。

通過對木頭製品用途的調查和生活經驗的梳理,學生將豐富對木頭特性的瞭解,並強化保護森林、珍惜自然資源的意識。

二、教學目標:1、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體在水中的浮沉與構成的材料有關。

3、用簡單實驗的方法檢測材料的物理性質,通過比較發現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4、選擇適當的詞語定性描述材料。

5、發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究興趣。

6、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

7、增強充分利用材料、節約自然資源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用簡單實驗的方法檢測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過比較發現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四、教學難點: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並具備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質的能力。

教學準備:塑膠玩具、塑膠塊、塑膠圓柱、木制圓柱、木板、木塊、迴紋針、螺絲釘、鐵制圓柱(必須是實心物品)。

(也可使用動畫:物體的浮與沉)六、教學環節:(一)導入:1、課題引入:人們利用材料的不同特性服務於我們的生活,紙的吸水性、金屬的硬度、塑膠的柔韌性,都是這幾種材料的明顯特性,(出示“木船”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木船是由什麼材料製成的呢?(學生回答:木頭)木船是利用了木頭的什麼特性呢?這節課,我們將紙、金屬、塑膠、木頭這些常見材料放入水中,探究它們的沉浮情況,重點研究木頭有哪些特性。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案

《材料在水中沉浮》教案一、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这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

难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三、教学准备1、演示材料:小石子、泡沫、两个小的玻璃瓶、透明水槽、橡皮擦。

2、小组探究材料:形状大小不同的金属、塑料、木头各三个、水槽、抹布、记录表。

四、教学流程本课教学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重点活动)1、首先,创设情境:上课开始,给学生出示一张“乌鸦喝水”的图片,给该故事加续集:演示老乌鸦用投“石子”喝水的过程,再演示小乌鸦用投“泡沫”未喝到水的过程。

问小乌鸦为什么没有喝到水?泡沫和石子在水中有什么不同?(会沉、会浮)。

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2、追问:在水中的物体时沉还是浮?并画图说明。

使学生对沉浮有一个明确的区分。

3、对沉浮的判别练习:以橡皮擦为例,先让学生预测,出现分歧,引出以实验来证明和解决,进而进行实验示范,着重放的方法和对沉浮的判别。

4、实验过程示范:为了让孩子认识每种材料,首先在投影上和学生一起对材料进行分类,再以一个材料为例,在记录单上进行预测,后示范实验。

5、学生小组分工、实验。

6、交流展示。

(根据需要进行引导总结出实验结论:物体的沉浮与材料有关)5、师生小结:把实验结果与实验前的预测进行对比,达成共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容易沉,像木头类材料制成的的物体容易浮。

第二环节:多媒体演示,拓展新知1、出示木头图片: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2、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身边的木头制品。

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科学实验报告单3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科学实验报告单4实验名称造一艘小船实验目的比较哪种船载物多实验材料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子、玻璃弹子、有关图片实验过程一、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家乐园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时间班级
任课老师组别
组长
课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目的:观察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方法:收集几个形状差不多的不同材料的实心小物品,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把它们分好类,在按类编上号,以便准确地观察和记录它们,先预测一下这些物品在水中的沉浮,记录在下面的表中,在做实验。
材料名称
预测
试验结果
木头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铁块
铝块
橡胶块
塑料块
实验的结果和我们预测的一样吗?
通过我们的细致观察,我们了解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材料有关吗?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中的一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认识水对物体的浮力作用,掌握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水的部位和体积有关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能够用手摸和用眼观察,发现常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能够了解水对物体的浮力作用,通过摆弄和观察物体,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和接触水的部位有关的实验规律。

3.能够总结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水的浮力作用保证物体在水中的浮力。

2.让学生通过摆弄和观察物体找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教学难点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表述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接触水的部位和体积有关的规律。

2.让学生理解浮力与物体密度和重力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教学内容1.让学生发现学校周边的河流或水塘,了解水的性质和基本作用,并了解物体在水中的特点。

2.让学生摆弄不同形状的物体,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3.让学生归纳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4.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接触水的部位和体积有关的规律。

5.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物体密度大小,通过计算进一步理解浮力与物体密度和重力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让学生观察一些物体(如石头、树枝、塑料袋等),为整个课程打下基础。

2.新知讲授教师通过图示讲解浮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在水中的影响。

3.实验环节教师让学生做一个实验,将同体积、材质不同的物体分别浸在水中,然后比较它们的浮力大小,让学生找到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与物体体积和接触水的部位有关的规律,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4.总结环节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在水里边物体的浮力和沉降了的规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点。

5.拓展巩固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物体密度的实验方法,并计算出物体密度的大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浮力与物体密度和重力的联系的理解。

物体沉浮的科学小实验

物体沉浮的科学小实验

物体沉浮的科学小实验物体沉浮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当我们把一个物体放入水中时,它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简单的科学小实验。

实验材料:- 一个透明的容器- 自来水- 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小球、长方体等)- 一支尺子实验步骤:1. 首先,我们准备好实验材料,并将容器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 接下来,我们用自来水把容器填满,注意不要溢出。

3. 然后,我们选择一个物体,比如一个小球,将其轻轻放入水中。

4. 观察小球在水中的表现。

我们会发现,小球浮在水的表面上。

5. 接着,我们选择一个不同形状的物体,比如一个长方体,重复上面的步骤。

6. 我们会发现,长方体也浮在水的表面上。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取决于物体的密度。

密度是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用符号ρ表示。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体会浮在水上;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物体会沉到水底。

那么,为什么密度会影响物体的沉浮呢?这是因为水对物体的浮力和重力的平衡关系。

浮力是指液体(比如水)对物体向上的推力,其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重力是指物体受到的向下的引力。

当物体在水中时,浮力和重力达到平衡,物体就会停在水中的某个位置。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被排开液体的重量。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大于物体本身的重量,所以物体会浮在水上。

反之,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小于物体本身的重量,所以物体会沉到水底。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理解了物体沉浮的原理,还观察到了物体在水中的行为。

这个实验不仅有趣,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概念。

总结起来,物体沉浮的科学小实验告诉我们,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取决于物体的密度。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体会浮在水上;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物体会沉到水底。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物体沉浮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加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

教科版科学三上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一. 教材分析《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探究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感知中理解,在理解中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实验操作方法和观察分析能力,但对于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理解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探究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

2.难点:对影响材料沉浮因素的深入理解,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烧杯、水、各种材料等)、多媒体设备。

2.学具:实验记录表格、画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不同?深入探究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其他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

8.板书(5分钟)展示本节课的板书,包括教学内容和重点。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范文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范文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发现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1.3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1.4 教学步骤:(1)教师展示各种材料(如木块、铁块、塑料球等),引导学生猜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各种材料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现象。

(3)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第二章:实验探究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原因。

2.2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浮力原理。

2.3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2.4 教学步骤:(1)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则会沉入水底呢?(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3)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浮力大小。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浮力与材料密度、形状等因素的关系。

第三章:拓展延伸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认知水平。

3.2 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沉浮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3.4 教学步骤:(1)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沉浮现象图片(如救生圈、船、密度计等),引导学生思考其原理。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第四章:实践应用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4.3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4.4 教学步骤:(1)教师提出任务: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1. 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密度,并理解密度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影响。

•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并了解水波对物体产生的浮力。

•理解浮力和重力的平衡关系,从而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理解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难点:理解密度和浮力的概念,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3. 教学内容3.1 密度与沉浮1.密度是什么?–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

–密度大的物质在水中沉没,密度小的物质在水中漂浮。

2.密度的计算公式为 $\\rho = \\dfrac{m}{V}$,其中 $\\rho$ 是密度,m是物质的质量,V是物质的体积。

3.密度的实验测量:–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使用容积器测量物体体积。

–将物体放入水中,测量水的位移,计算物体体积。

–计算物体密度 $\\rho = \\dfrac{m}{V}$。

3.2 浮力与物体沉浮1.浮力是什么?–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与物体密度无关。

2.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原理:–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沉没;–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浮出;–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在液面上。

3.3 科学实验1.实验目的: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2.实验材料和工具:不同密度的材料、容积瓶、容积杯、竹条等。

3.实验步骤:–将不同密度的材料放入容积瓶中并测量体积。

–观察材料在液体中的沉浮状况,并记录所排开的液体体积。

–比较不同材料在液体中沉浮的状态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4. 教学方法和学时分配4.1 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设计实验任务,实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2.讲授法:讲解密度、浮力、物体沉浮原理及实验步骤。

3.互动式教学法: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分析实验结果。

科学小实验沉与浮模版

科学小实验沉与浮模版
实验分析: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实际上,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与其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浮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密度和被压的液体的密度以及物体的体积。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时,物体会下沉;而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时,物体会上浮。因此,浮力是物体与液体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它能够支持物体的重量,使物体能够浮在液体表面。
第二步:选择一个物体,将其轻轻放入容器中,并记录物体在水中的浸没深度。重复这个步骤,直到所有的物体都被放入水中并记录浸没深度。
第三步: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每个物体的浮力和重力的比值。
第四步:将实验数据填入记录表格,观察并分析浮力和物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和重力的比值并不相同。轻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而重的物体则会沉到水底。这是由于物体的密度不同,密度越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浮力越小,相反,密度越小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重力越小。
实验应用:
浮与沉模型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它也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浮力来设计船只、潜艇等水上交通工具,还可以利用浮力原理设计救生衣、浮标等救生设备。因此,深入理解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程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入探索了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不仅仅理解了物体浮沉的原理,还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不仅拓宽了科学知识,更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我们一起来做更多的实验,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吧!
科学小实验沉与浮模版
今天我们将进行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沉与浮模版。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索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准备好你的材料,让我们开始吧!

小学生科学实验的创意实验——沉浮

小学生科学实验的创意实验——沉浮

小学生科学实验的创意实验——沉浮学习目标: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简介:学生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研究如何通过改变物体形状,使原来沉于水的物体能浮于水面。

前期知识准备:学生应该对“力”有基本了解,包括“平衡力”的概念。

科学背景知识:物体的沉浮取决于它们的密度。

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该物体浮于水;反之,则沉于水。

物体沉于水是因为重力的下拉力大于水的上推力(力处于不平衡状态),水的这种“上推力”被称为“浮力”。

如果物体浮于水,表明重力和浮力处于平衡状态。

有些物体平时沉于水,但可以通过改变形状(从而改变密度),使它们浮于水。

国家课程对接:■一年级课程:日常材料——描述各种日常材料的基本物理属性。

■二年级课程:日常材料的使用——识别并比较各种日常材料的用途及其适用性,包括木头、金属、塑料、玻璃、砖、石、纸和硬纸板等。

■五年级课程:力——没有支撑的物体会掉落地面,这是因为在地球和物体之间存在重力作用。

——认识空气阻力、水的阻力和摩擦力在移动的物体表面之间的作用。

所需材料:■透明的大碗。

■水。

■用于沉浮实验的物体,包括:去皮的橘子、带皮的橘子、苹果、梨、橡皮泥、纸、曲别针和吸管。

■擀面杖(可选)。

安全及技术注意事项:■因为要用水,请确保周围没有电器设备。

■带皮的橘子通常浮于水,而去皮的橘子则通常沉于水,这是因为橘皮和果肉之间存在一层密封的空气。

教师最好提前准备带皮橘子和去皮橘子(能达到上述效果的)用于展示,以防学生的橘子不能达到预期的沉浮效果。

实验方法:教师准备工作:准备好所有的实验物品,并向水槽注水。

学生任务:实验一:1. 挑出你想试验的第一件物品,预测它的沉浮,记录在实验结果表里。

2. 把物体放进水中,观察它沉还是浮,记录结果。

3. 按上述步骤实验其他物品。

实验二:1. 取一些橡皮泥并搓成球。

2. 预测橡皮泥球沉还是浮,记录在实验结果表里。

3. 把橡皮泥球放进水中,观察它沉还是浮,记录结果。

4. 现在,把橡皮球尽量压扁,你可以使用擀面杖。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与反思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与反思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不同材料的密度和浮力原理,能够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对于浮力原理和密度概念的理解还较为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浮力原理和密度的概念,能够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意识到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浮力原理和密度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突破方法:通过实验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2.讲授法: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材料(如木块、石头、泡沫等)、水、容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问题的兴趣。

例如,放入一个木块和一个石头到水中,让学生观察哪个物体浮起来,哪个物体沉下去。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浮力原理和密度的概念。

讲解浮力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等于物体下沉时所受向下的力,当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力时,物体浮起来;讲解密度的概念,即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密度大的物体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质量较大,容易沉下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三年级上册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课件

三年级上册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课件
像 金属 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沉的; 像 木头、塑料 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 浮的。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物体的 有关。
材料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有一定的柔韧性
能浮在水面上
坚实、耐用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承重能力强
容易加工
轻巧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木头的性质
有一定的 柔韧性 能浮在水 面上
承重能力 强
木头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木材的替代品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一、辨一辨(对的打“√”,错的打“×”) 1、木头和金属都能浮在水面上。( ) 2、所有的物体都能浮在水面上。( ) 3、木头有容易加工的特点。 ( ) 二、选一选(将你选择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1、木头能浮在水面上,是与它的( )有关。 A.形状 B.材料 C.坚固 D.承重力 2、下列物品中,能浮在水面上的事( )。 A.石头 B.木头 C.金属 D.铁钉
3、请记录员及时记录实验结果,用向下的箭头“↓”表 示“沉”;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实事求是, 如实填写;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科学汇报会
物品名称 铁块 铁钉 木快 预测 实验结果(重复三次)
树枝 塑料快 瓷块
↓ ↓ ↑ ↑ ↑ ↓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 ↓ ↑ ↑ ↑ ↓
↓ ↓ ↑ ↑ ↑ ↓
我们的发现:
将物体轻轻放到水底,再放手。
2、怎样来判断材料的沉浮? 怎样算沉?怎样算浮?
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就 代表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 能碰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 是浮的。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传授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的质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组成的质料有关。

2、木头的各种物理性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中。

历程与要领:1、用简略实验的要领检测质料在水中的沉浮,议决比较发觉质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质料。

情绪态度代价观:1、成长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查看和丈量的看法。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传授重点】用简略实验的要领检测质料在水中的沉浮,议决比较发觉质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传授难点】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查看和丈量的看法,并具备一定的研究质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传授准备】水槽、毛巾、塑料圆柱、木制圆柱、铁制圆柱、铝制圆柱、铁片、铝片、塑料泡沫、象棋子、天平秤【传授历程】一、导入师:这节课虽然有很多老师来听课,但是同砚们不需要感到告急,我们先来看段影片松开一下好不好?生:好多媒体播放乌鸦喝水的视频师:刚才这段影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啊?生:乌鸦喝水师:老师看了这段影片之后忽然想到了一个标题,要是不用小石子,用小树枝乌鸦能喝到水吗?生:不能。

师:为什么?生:因为小石子是沉的,小树枝是浮的。

师:真聪明,因为小石子沉在水底,一颗一颗放进去水就会慢慢升上来了,而小树枝是浮在水面上的,要是不断的放进去,虽然水面也会上升一些,但是一会儿树枝就把瓶口堵住了,乌鸦就很难喝到水了。

师:在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质料,它们有的跟小石子一样放在水里会沉下去,有的和小树枝一样会浮起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常见的质料在水中的沉浮。

板书课题:质料在水中的沉浮二、质料的沉浮师:本日老师带来了很多质料,等会要请同砚们帮忙做3件事情,哪3件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多媒体展示:1、认一认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质料做的?2、猜一猜它们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3、把你们的猜测终于用沉浮标记写在记载表上师:我们先来看一下记载表是怎么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重复实验几次,并记录结果。
(4)实验总结。
观察到的现象: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
结论:我认为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指导教师:周敏强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台子小学
年级班试验者Βιβλιοθήκη 时间2011.11.4
实验名称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器材: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我的猜想: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步骤:(1)设计实验计划
(2)将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分别放在装半水槽水的水槽中。记录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