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知识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是我们比较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因为课外阅读更考验学生的阅读量以及知识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入蜀记二十三日,过巫山①凝真观②,谒妙用真人③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④,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⑤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

①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②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

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③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④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⑤无纤翳:没有丝毫云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谒妙用真人祠谒:拜见(2)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全,都(3)是日是:这(4)如鸾鹤翔舞徘徊如:像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2)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4.选文所写的山有怎样的特点?高、奇、秀。

5.选文与郦道元的《三峡》所抒发的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附参考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天空,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都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最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这一天,天空晴朗,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打卡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打卡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打卡练——Day1 八上《三峡》姓名:班级/日期:错题数:三峡北魏·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文学文化常识(1)郦道元,字,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

(2)《》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词语解释(1)不见曦.月:(2)至于夏水襄.陵:(3)则素湍.绿潭:(4)飞漱..其间:(5)林寒涧肃.:(6)属.引凄异:(7)哀转..久绝:3.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2)良.多趣味古义:今义:(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今义:4.通假字略无阙.处:5.一词多义(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2)绝:沿溯阻绝.绝.多生怪柏哀转久绝.6.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作,意为(2)回清.倒影用作,意为(3)每至晴初霜.旦用作,意为7.特殊句式(1)清荣峻茂。

句(2)两岸连山。

句(3)有时朝发白帝。

句(4)飞漱其间。

句(5)重岩叠嶂。

句8.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5)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6)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练习

八年级上期末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文言文基础积累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在文中的意思。

1. 略无阙处2. 蝉则千转不穷3. 窥谷忘反4. 往之女家5. 曾益其所不能6. 困于心,衡于虑7. 入则无法家拂士 8. 甚矣,汝之不惠9. 军士吏被甲 10.改容式车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 互相轩邈..7.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8. 军.霸上介胄..之士不拜3.一词多义1.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2.猿则百叫无绝.哀转九绝绝巘多生怪柏沿溯阻绝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杂然相许.4. 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6. 春冬之.时甚矣,汝之.不惠跳往助之.7.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始一反焉.且焉.置土石8. 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9.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天子为.动以顺为.正者10.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11.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12.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3.不闻天子之诏.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4.解释下列加点文言词的古今义。

1.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2、月色入户.古义:今义: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今义:3、虽.乘奔御风古义:今义: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今义:5.晓雾将歇.古义:今义:6.管夷吾举于士.古义:今义: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今义:8.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古义:今义:10.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古义:今义:9.使人称谢.古义:今义:二、文言文阅读。

【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二)词类活用:(三)一词多义:(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4)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倒装句:(1)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宾语前置)(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定语后置)(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定语后置)(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定语后置)(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7)吴儿善泅者数百。

(定语后置)(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状语后置)(9)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状语后置)(10)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状语后置)(11)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状语后置)(12)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状语后置)文言句式的类型:判断句、被动句、否定句、倒装句(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

文体常识:1、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如《核舟记》《桃花源记》等,出现很早,至唐宋大盛,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写法上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颂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

3、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法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篇幅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4、书:即“书信”,古时称“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抒情、写景、写私人事件感情、谈论文学或勉励后辈等。

5、诗:A 古体诗与近体诗:一般认为唐朝以前的诗歌叫古体诗,《归园田居》(其三)便是;在唐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近体诗。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考点梳理训练附解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考点梳理训练附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考点梳理第13篇三峡(2011课标)北魏·郦道元全国视野:2018年全国考情—单篇:海南、西宁;对比:滨州。

课文原文教参译文(加粗字词为教材课下注释)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 (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寒肃杀,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思维导图】【中心概括】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写作特色】(1)结构严谨,布局巧妙。

作者采取先大后小、先总后分的写法,按照季节划分层次,起止分明,各具特色。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训练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训练文言文知识梳理

专题训练文言文知识梳理一、解说以下加点的词。

1.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乘奔御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或王命急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飞漱此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随意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威严不可以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鸢飞戾天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父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以顺为正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与民由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管夷吾举于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行拂乱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征于色,发于声,尔后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出则无敌国外祸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惩山北之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寒暑易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子后代孙无量匮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彀弓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介胄之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说。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文言文阅读知识要点。

1. 实词积累。

- 古今异义:文言文里有很多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不同。

例如“交通”在古文中常指“交错相通”(如“阡陌交通”),而现代指运输业等。

- 一词多义:像“之”字,可作代词(“下车引之”中的“之”指代元方)、助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等。

-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等情况。

如“狼不敢前”中的“前”是名词作动词,意为“上前”。

2. 虚词理解。

- 常见虚词有“而”“其”“以”“于”等。

- “而”的用法:表并列(“黑质而白章”)、表承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表转折(“人不知而不愠”)等。

- “其”可作代词(指代人、事、物等,如“其不善者而改之”)、表示揣测语气(“其真无马邪”)等。

3. 文言文句式。

- 判断句:一般有“……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或者“……也”(“夫战,勇气也”)的形式来表示判断。

- 省略句:句子中省略主语、宾语或介词等成分。

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省略了主语“渔人”。

- 倒装句:有宾语前置(“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状语后置(“战于长勺”应为“于长勺战”)等情况。

二、阅读训练方法。

1. 初读文章。

- 借助课下注释,尝试通读文言文,了解大致内容。

对于不认识的字,先根据字形结构或上下文推测读音和意义。

- 标记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 字词分析。

- 对照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理解实词、虚词的含义。

对于一词多义的情况,要结合句子语境判断。

- 注意特殊句式,调整语序后再理解句子的准确意义。

3. 内容概括。

- 在理解字词和句子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可以从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进行概括。

- 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判断人物的性格特点。

4. 主题探究。

- 思考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可以从作者的写作目的、当时的社会背景等方面入手。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通假读音字义例句出处要——邀yāo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具——俱jù详尽具答之《桃花源记》有——又yòu用来连接整数和零八分有奇《核舟记》数诎——屈qū弯曲诎右臂支船《核舟记》衡——横héng横着的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甫——父fǔ男子美称,多附于虞山王毅叔远《核舟记》字之后甫刻简——拣jiǎn挑选盖简桃核修狭《核舟记》者为之与——举jǔ选拔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矜——鳏guān老而无妻的人矜、寡、孤、《大道之行独也》曾——层céng重叠荡胸生曾云《望岳》阙——缺quē中断略无阙处《三峡》通假的类型:(1)音近通假;(2)形近通假.(二)词类活用:例句出处解释类型渔人甚异之《桃花源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记》语复前行、听妇前致《桃花源往前、上前名词作状词记》形容词作动词欲穷其林《桃花源穷尽,走到头记》名词作动词有仙则名《陋室铭》有名气名词作动词有龙则灵《陋室铭》有灵性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使⋯⋯杂乱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使⋯⋯劳累使动用法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爱莲说》长枝蔓、长枝节语箬蓬覆之《核舟记》用箬蓬名词作状语石青糁之《核舟记》用石青名词作状胡名词作动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核舟记》戴着高帽、长满东坡须名词作动词居右者椎髻仰面《核舟记》梳着椎型发髻名词作形容词其色墨《核舟记》黑的以⋯⋯为亲人、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意动用法不独子其子也》以⋯⋯为子女使老有所终,壮有《大道之行老年人、中年人、形容词作名词所用,幼有所长也》幼童形容词作名词造化钟神秀《望岳》神奇、秀丽的景色意动用法一览众山小《望岳》认为⋯⋯小恨别鸟惊心《春望》使⋯⋯受惊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三峡》飞奔的马形容词作名词空谷传响《三峡》回声形容词作动词夕日欲颓《答谢中书坠落书》散步名词作动词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名词作状语海涌银为郭,江横《观潮》用银、用玉玉系腰形容词作动词既而尽奔腾分合五《观潮》穷尽阵之势名词作动词皆披发文身《观潮》画着文彩形容词作动词上下一白《湖心亭看变白雪》名词作动词客此《湖心亭看客居雪》名词作状语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在夜里村》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初二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

初二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

初二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一、通假字积累- “便要还家”中“要”通“邀”,邀请。

- “日光下澈”中“澈”通“彻”,穿过,透。

二、古今异义词-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例如“阡陌交通”。

-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 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今义:男子的配偶。

- 小生- 古义:年轻人。

如“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三、一词多义1. 之- 忘路之远近(助词,的)- 渔人甚异之(代词,指代桃花林的美景)- 具答之(代词,指代桃花源中人的问题)- 处处志之(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 乃记之而去(代词,指代小石潭的景色)- 心乐之(代词,指代水声)-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之(往,到)2. 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全石以为底(当作)-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四、重点实词解释- 缘溪行(沿着)- 落英缤纷(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欲穷其林(尽,走到尽头)-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篁竹(竹林)- 水尤清冽(格外;清凉)- 全石以为底(整块)- 卷石底以出(弯曲)五、特殊句式1. 省略句- (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省略主语和宾语)- (我)以其境过清,(我)不可久居。

(省略主语)2. 倒装句- 全石以为底(应为“以全石为底”,宾语前置)六、重点句子翻译-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翻译:(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翻译:(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翻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考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考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考点想要学好语文文言文需要做哪些准备呢?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八班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考点,供大家参考。

八班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考点(一)一.重点字词解释: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沿着)2.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落花)( 繁多的样子)3.渔人甚异之。

( 非常)(以之为异)4.复前行,欲穷其林。

( 穷尽)5.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6.便舍船,从口入。

( 放下)7.初极狭,才通人。

(非常)( 仅)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整齐的样子)(类)9.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全,都)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都)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竟然)( 哪里)12.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全,详细)( 邀请)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都)1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妻子和儿女)( 同乡的人)1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竟然)( 更不用说)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 详细地说出)( 感叹惊讶)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请)1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对..说)(值得)( 桃源之外)1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已经)(沿着)(从前的、旧的)( 做标志)20.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到了)(到)2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立即)(派遣)(标志)(于是,就)22.闻之,欣然规往。

( 兴奋的样子。

)(计划。

)23.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 实现)(不久)(渡口)二.翻译(句子):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2.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打渔的人非常惊诧,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八年级上册 语文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八年级上册 语文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及答案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八年级上册语文版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及答案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八年级上册语文版(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18分)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3分)(1)水尤清冽()(2)潭中鱼可百许头()(3)以其境过清()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1)如鸣珮环,心乐之。

译文:(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7.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第三段探寻水潭源流。

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的特点。

(4分)8.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5分)答: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以其境过清乃记之而去窥谷忘反16.翻译下面的句子。

《周亚夫军细柳》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周亚夫军细柳》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周亚夫军细柳》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知识梳理思维导图:重点字词:军:驻军、驻扎。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

他所撰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入边:侵入边境。

军霸上:驻军霸上。

上自劳军: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

劳,慰劳。

军:军营。

_________ 已而:不久。

___之:到,往。

被(pī):同“披",穿着。

锐兵刃:这里指刀出鞘。

持满:把弓拉满。

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且:将要。

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低于将军。

诏(zhào):皇帝发布的命令。

居无何:过了不久。

居,经过。

无何,不久。

持节:手持符节。

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按辔:控制住车马。

持兵揖(yī):手执兵器行礼。

揖,拱手行礼。

胄之士不拜: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

介冑,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

士,将领。

改容式车: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

式,同“轼”,车前横木。

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曩(nǎng):先前。

固:必,一定。

重点句子: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2.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译文:任命河内郡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3.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译文: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驰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4.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译文:军中官兵都穿戴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并拉满。

5.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译文: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

6.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译文:于是文帝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入营慰劳军队。

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六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与阅读

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六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与阅读

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六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与阅读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字词书写1 . 音汉互写①诘(______)问②呜咽(_____)③jū(_____)躬尽瘁④愧zuò(_____)二、文言文阅读2 . 简答题:在《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面对不同景色产生的“悲”“喜”之情,与范仲淹的“忧”“乐”之情是否一致,请简要分析。

在《鱼我所欲也》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两篇文章中不同的作者使用相同的方法来说理,试结合文章分析。

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用了多个典故,请选择其中一个典故将其讲述清楚,并分析用此典故意义何在?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①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②,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节选自《列子·说符》)(注释)①竖:童仆。

②移时:一段时间3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既反(2)杨子戚然变容4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5 .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文言文篇目及重点知识。

- 实词积累。

- “缘溪行”的“缘”,沿着。

例如“缘木求鱼”中的“缘”也是这个意思。

- “落英缤纷”的“缤纷”,繁多而杂乱的样子。

- “欲穷其林”的“穷”,尽,这里是“走到……的尽头”。

- 虚词用法。

- “之”的用法较多。

“忘路之远近”中的“之”,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渔人甚异之”中的“之”,代词,指代桃花林的美景;“处处志之”中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 文章主题与结构。

- 主题: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结构: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可分为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五个部分。

- 实词理解。

- “水尤清冽”的“冽”,凉。

注意和“清洌”(水清)的区别。

- “卷石底以出”的“卷”,弯曲。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的“可”,大约。

- 虚词。

- “以”,“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因为。

- “其”,“其岸势犬牙差互”中的“其”,代词,指代小石潭。

- 描写手法与情感表达。

- 描写手法:文中综合运用了移步换景和定点特写的手法。

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下见小潭”是移步换景,描写潭中鱼时“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则是定点特写。

- 情感:作者先写发现小石潭的喜悦,后写周围环境的凄清,表达了被贬后孤寂、凄凉的心境。

- 重点实词。

- “自三峡七百里中”的“自”,在。

- “略无阙处”的“阙”,通“缺”,中断。

- “重岩叠嶂”的“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 虚词。

- “虽乘奔御风”中的“虽”,即使。

- “则素湍绿潭”中的“则”,就。

- 景物描写特点。

- 按照季节顺序描写三峡景色。

夏季江水浩大湍急,春冬之时景色清幽秀丽,秋季则显得凄清萧瑟。

文章抓住了三峡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特点,描绘出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 实词。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文学常识】作者是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

【重点字词】1.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2.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3. 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4. 至于夏水襄陵:襄,升到高处。

陵,山陵。

5.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6. 虽乘奔御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7. 不以疾也:疾,快。

8. 则素湍绿潭:素湍,白色的急流。

9. 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的清波。

10. 绝巘多生怪柏:绝巘,极高的山峰。

11. 飞漱其间: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2. 清荣峻茂:清,水清。

荣,茂盛。

峻,山高。

茂,草盛。

13. 良多趣味:良,甚,很。

14. 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天刚放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15. 林寒涧肃:肃,肃杀,凄寒。

16. 属引凄异:属,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惨悲凉。

17. 空谷传响:响,回声。

18. 哀转久绝:绝,消失。

【句子翻译】1.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3.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了。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5.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在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6.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速地往下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7.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每逢天刚放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八上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八上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八上文言文必考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的文言文是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掌握其中的必考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成绩和文学素养都至关重要。

以下为大家梳理了一些重点内容。

一、实词1、通假字“略无阙处”中的“阙”通“缺”,意思是“缺口”。

“蝉则千转不穷”中的“转”通“啭”,鸟鸣声。

“窥谷忘反”中的“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自非亭午夜分”中“自”古义:如果;今义:自己。

“至于夏水襄陵”中“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良多趣味”中“良”古义:甚,很;今义:好。

3、一词多义“绝”:沿溯阻绝(断绝);哀转久绝(消失);绝巘多生怪柏(极,极高)。

“清”:回清倒影(清波);清荣峻茂(水清)。

4、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互相轩邈”中“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二、虚词1、“之”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代词:忘路之远近。

2、“而”表转折: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表顺承: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以”因为:以其境过清。

用:能以径寸之木。

三、特殊句式1、省略句“飞漱其间”,省略了介词“于”,应为“飞漱于其间”。

2、倒装句“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应为“有何陋”。

四、重点句子翻译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

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五、文章主旨1、《三峡》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答谢中书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训练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训练

八上文言文基础知识三峡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 (2)略无..阙处略无:(3)自非亭午..夜分:..夜分亭午: (4)自非亭午夜分(5)不见曦.月曦: (6)至于夏水襄.陵襄:(7)沿.溯阻绝沿: (8)沿溯.阻绝溯:(9)不以疾.也疾: (10)则素湍..绿潭素湍:(11)回清..倒影回清: (12)绝.多生怪柏绝:(13)飞漱..其间飞漱: (14)每至晴初..霜旦晴初:(15)每至晴初霜旦..凄异属引:..霜旦: (16)属引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同“”,3.解释下列多义词。

(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自.非亭午夜分(2)绝①沿溯阻绝.②绝.多生怪柏③哀转久绝.(3)清①回清.倒影②清.荣峻茂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连词,表选择(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今义:虽然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2)良.多趣味良:(3)空谷..传响空谷: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谢中书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五色交辉..俱备四时:..交辉: (2)四时(3)晓雾将歇.歇: (4)沉鳞..竞跃沉鳞:(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2.解释下列多义词。

欲①夕日欲.颓②实是欲.界之仙都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晓雾将歇.古义:今义:休息(2)夕日欲颓.古义:今义:精神萎靡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夕日欲颓.颓: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念: (2)相与..中庭:..步于中庭相与: (3)步于中庭(4)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 (5)盖.竹柏影也盖:2.解释下列多义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与阅读一、文言文基础积累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在文中的意思。

·1. 略无阙处()2. 蝉则千转不穷()3. 窥谷忘反()4. 往之女家()5. 曾益其所不能()6. 困于心,衡于()7. 入则无法家拂()8. 甚矣,汝之不惠()9. 军士吏被甲()10.改容式车()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 良.多趣味()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 互相轩邈..()4. 威武不能屈.()5. 必先苦.其心志()6. 面.山而居()7.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一词多义1.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杂然相许.()4.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5. 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6. 春冬之.时()甚矣,汝之.不惠()跳往助之.()7.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始一反焉.()且焉.置土石()8. 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9.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装订线天子为.动()以顺为.正者()4.解释下列加点文言词的古今义。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今义:2.晓雾将歇.古义:今义:3.管夷吾举于士.古义:今义: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今义:5.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古义:今义:二、文言文阅读【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至于夏水襄陵襄:(2)沿溯阻绝溯:(3)虽乘奔御风奔:(4)属引凄异属引:(5)空谷传响响: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素喘绿潭,回清倒影”一句通过,,回清倒影”写出了水的清澈;通过“素揣绿潭”写出了水的静态和动态。

B.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该句运用工整的句式,写出了秋季三峡的景色特征,表现了三峡景色的凄婉美。

D.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该句从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4.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所呈现的画面。

【二】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天山共色共色:(2)从流飘荡从:(3)蝉则千转不穷转:(4)经纶世务者经纶:(5)窥谷忘反反:3.翻译下列句子。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4.文章在总写时,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的情态。

在分写“异水”时,用“”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的特点。

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议论,表现了作者思想。

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一句相照应。

【三】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怕,安居而天下熄灭。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焉:(3)父命之命:(4)富贵不能淫淫:(5)威武不能屈屈:3.翻译下列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怕,安居而天下熄灭。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5.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四】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指通豫南指:(2)杂然相许杂然:(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4)始龀,跳往助之龀:(5)年且九十且:2.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选文中的愚公是一位怎样的老人?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这一内容可否去掉?为什么?5.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

从选文中的愚公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五】周亚夫军细柳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军:(2)军士吏被甲被:(3)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约:(4)使人称谢谢:(5)上自劳军劳:2.翻译下列句子。

(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3.“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这几句话从正面表现了将士们的,从侧面表现了周亚夫将军的。

4.选文表现了周亚夫的什么品质?【六】【甲】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晓雾将歇歇:(2)夕日欲颓颓:(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4)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2.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按要求答题。

(1)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2)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人。

《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3)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4)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

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当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的语句中。

参考答案专项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与阅读一、1. (1)阙,同“缺”,空隙、缺口(2)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3)反,同“返”,返回(4)女,同“汝”,你(5)曾,同“增”,增加(6)衡,同“横”,梗塞、不顺(7)拂,同“弼”,辅佐(8)惠,同“慧”,聪明(9)被,同“披”,穿着(10)式,同“轼”,扶拭2.(1)形容词用作副词,甚,很(2)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3)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6)名词用作动词,面向着(7)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3.(1)在如果(2)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和,同(3)表示约数赞同(4)到极点断,停(5)诚心真正,确实(6)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住,不译代词,他们(7)怎么,哪里语气词,可不译哪里(8)副词,将近连词,况且(9)担任被作为4.(1)只是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2)消散休息(3)狱官士兵(4)证验、表现征讨(5)这以后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二、(一)1.(1)升到高处(2)逆流而上(3)这里指飞奔的马(4)接连不断(5)回声2. (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2)(猿的叫声)在空荡的山谷里连续不断,非常悲凉婉转。

3. B(解析:“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没有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4. 示例: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色格外美丽,江水清澈,鱼儿在其中欢游;树木繁荣,不受拘束,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盛,色彩鲜艳,生机勃勃。

(二)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同样)同样的颜色(2)跟、随(3)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4)筹划、治理(5)同“返”,返回3. (1)高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住高处远处伸展。

(2)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见这些山峰都会平息名利之心。

4. 从容出游,怡然自得 (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 千丈见底幽静(或:寂静、静等)鄙弃名利(或:淡泊功名、淡泊人生等) 皆生寒树(三)1.公孙衍、张仪/岂不诫大丈夫哉?.(1)真正,确实确实(2)怎么,哪里(3)教导、训诲(4)使……惑乱,使……迷惑(5)使……屈服3.(1)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