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试验结论

合集下载

蚯蚓运动实验报告答案(3篇)

蚯蚓运动实验报告答案(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蚯蚓的运动方式。

2. 探究蚯蚓运动的影响因素。

3. 分析蚯蚓运动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1. 蚯蚓:选用健康的蚯蚓,大小适中。

2. 实验器材:实验箱、镊子、计时器、水、土壤、温度计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环境:将实验箱放置在通风、光线适宜的地方,温度控制在20℃左右。

2. 准备实验材料:将土壤过筛,去除杂质,加入适量的水,使土壤湿度适中。

3. 将蚯蚓放入实验箱中,让其适应环境。

4. 观察蚯蚓的运动情况,记录运动时间、运动速度、运动方向等。

5. 分别在以下条件下进行实验:(1)改变土壤湿度:将土壤湿度分为三个等级,分别进行实验。

(2)改变土壤温度:将土壤温度分为三个等级,分别进行实验。

(3)改变土壤酸碱度:将土壤酸碱度分为三个等级,分别进行实验。

6. 对比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湿度对蚯蚓运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土壤湿度适中时,蚯蚓运动速度最快,运动时间最长;当土壤湿度过低或过高时,蚯蚓运动速度明显降低,运动时间缩短。

这说明土壤湿度对蚯蚓运动有显著影响。

2. 土壤温度对蚯蚓运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土壤温度在20℃左右时,蚯蚓运动速度最快,运动时间最长;当土壤温度过高或过低时,蚯蚓运动速度明显降低,运动时间缩短。

这说明土壤温度对蚯蚓运动有显著影响。

3. 土壤酸碱度对蚯蚓运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土壤酸碱度在pH 6.5左右时,蚯蚓运动速度最快,运动时间最长;当土壤酸碱度过高或过低时,蚯蚓运动速度明显降低,运动时间缩短。

这说明土壤酸碱度对蚯蚓运动有显著影响。

五、结论1. 蚯蚓的运动方式为蠕动,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实现。

2. 蚯蚓的运动受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

3. 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酸碱度对蚯蚓运动有显著影响,其中土壤湿度的影响最为明显。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蚯蚓运动的研究,使我们了解了蚯蚓的运动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蚯蚓实验报告单

蚯蚓实验报告单

蚯蚓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
探究蚯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反应和活动能力。

实验材料:
1.蚯蚓10只。

2.水、沙子、泥土、纸张等材料。

实验步骤:
1.将蚯蚓放在一块潮湿的纸巾上,使其适应环境。

2.分别将蚯蚓放在水、沙子、泥土等不同环境中,观察其反应和活动能力。

3.记录每只蚯蚓的移动距离、时间和反应速度等数据。

4.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
1.在水环境中,蚯蚓表现活跃,反应灵敏,移动距离较短。

2.在沙子环境中,蚯蚓表现迟钝,反应缓慢,移动距离较长。

3.在泥土环境中,蚯蚓表现舒适,反应速度中等,移动距离适中。

结论:
蚯蚓对不同环境有不同的适应能力,活动能力与环境密切相关。

水环境对蚯蚓的刺激较大,所以蚯蚓活动较为剧烈,但也更易受
到伤害;沙子环境下,蚯蚓的活动能力较弱,反映自身能力受到
压制;泥土环境下,对蚯蚓而言最为舒适,活动能力表现也最为
中庸。

综上所述,蚯蚓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应得到重视。

评估:
实验过程中,数据的记录和分析都比较准确,但是实验规模有限,样本容量偏小,因此结论的普遍适用性还需在进一步实验中探究。

蚯蚓生活的环境

蚯蚓生活的环境

蚯蚓生活的环境
《蚯蚓的生活环境》。

蚯蚓是一种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它们生活在泥土中,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蚯蚓的生活环境对它们的生存和繁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蚯蚓通常生活在湿润的泥土中,因为它们对干燥的环境非常敏感。

泥土中的湿
润环境提供了蚯蚓所需的水分和氧气,同时也为它们寻找食物提供了便利。

蚯蚓主要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通过吞食泥土中的腐殖质和微生物来获取营养。

它们的消化系统能够将泥土中的有机物分解成养分,并排泄出有益于土壤的粪便,从而促进土壤的肥沃度和健康。

除了湿润的环境外,蚯蚓还需要适宜的温度来维持生活。

蚯蚓对温度的要求较
为宽松,但是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它们的生活活动。

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蚯蚓的繁殖和生长,同时也有利于它们对泥土的改良作用。

蚯蚓的生活环境还需要保持一定的pH值和气味。

泥土的pH值对蚯蚓的生活
至关重要,过酸或过碱的环境都会对蚯蚓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蚯蚓对气味的敏感性也很高,它们能够通过感知气味来寻找食物和避开危险。

总的来说,蚯蚓的生活环境对它们的生存和繁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保持适
宜的湿润度、温度、pH值和气味对于维护蚯蚓的生活环境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助
于保护土壤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蚯蚓的生活环境,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

探究蚯蚓的嗅觉和味觉实验现象及结论

探究蚯蚓的嗅觉和味觉实验现象及结论

探究蚯蚓的嗅觉和味觉实验现象及结论1六怕:怕光: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

•如阴湿的早晨有蚯蚓出穴活动就是这个道理。

阳光对蚯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阳光中含有紫外线。

具阳光照射试验,红色爱胜蚓阳光照射15分钟66%死亡,20分钟则•100%死亡。

怕震动:蚯蚓喜欢安静环境不仅要求噪音低,•而且不能震动。

靠近桥梁、公路、飞机场附近不宜建蚯蚓养殖场。

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

怕水浸泡:蚯蚓尽管喜欢潮湿环境,•甚至不少陆生蚯蚓能在完全被水浸没的环境中较长久地生存。

但它们从不选择和栖息于被水淹没的土壤中。

养殖床若被水淹没后,多数蚯蚓马上逃走,逃不走的,表现身体水肿状,生活力下降。

怕闷气:蚯蚓生活时需良好的通气,以便补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对氨、烟气等特别敏感。

当氨超过百万分之十七时,就会引起蚯蚓粘液分泌增多,集群死亡。

烟气中主要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甲烷等有害气体。

人工养殖蚯蚓时,为了保温,舍内生炉,其管道一定不能漏烟气。

怕农药:据调查,使用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的农田或果园蚯蚓数量少。

一般有机磷农药中的谷硫磷、二嗪农、杀螟松、马拉松、敌百虫等,在正常用量条件下,对蚯蚓没明显的毒害作用,•但有一些如氯丹、七氯、敌敌畏、甲基溴、氯化苦、西玛津、西维因、呋喃丹、涕灭威、硫酸铜、三九一一等对蚯蚓毒性很大。

大田养殖蚯蚓最好不用这些农药。

有些化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钾、氨水等在一定浓度下,对蚯蚓也有很大的杀伤。

如氨水按农业常用方法兑水25•倍施用,蚯蚓一旦接触这种4%氨水溶液水则几十秒,多则几分钟即死亡。

所以,养殖蚯蚓的农田,应尽量多施有机肥或尿素。

尿素浓度在1%以下,不仅不毒害蚯蚓,而且可以作为促进蚯蚓生长发育的氮源。

怕酸碱:蚯蚓对酸性物质很敏感。

当然,•不同种类对环境酸碱度忍耐限度不同。

八毛枝蚓、爱胜双胸蚓为耐酸种。

可在PH3.7-4.7之间生活。

背暗异唇蚓、绿色异唇蚓、红色爱胜蚓则不耐酸,最适PH为5.0-7.0。

8年级观察蚯蚓简短实验报告

8年级观察蚯蚓简短实验报告

8年级观察蚯蚓简短实验报告1.观察蚯蚓,完成观察小报告,300字左右,6号之前要六怕:怕光: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

•如阴湿的早晨有蚯蚓出穴活动就是这个道理。

阳光对蚯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阳光中含有紫外线。

具阳光照射试验,红色爱胜蚓阳光照射15分钟66%死亡,20分钟则•100%死亡。

怕震动:蚯蚓喜欢安静环境不仅要求噪音低,•而且不能震动。

靠近桥梁、公路、飞机场附近不宜建蚯蚓养殖场。

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

怕水浸泡:蚯蚓尽管喜欢潮湿环境,•甚至不少陆生蚯蚓能在完全被水浸没的环境中较长久地生存。

但它们从不选择和栖息于被水淹没的土壤中。

养殖床若被水淹没后,多数蚯蚓马上逃走,逃不走的,表现身体水肿状,生活力下降。

怕闷气:蚯蚓生活时需良好的通气,以便补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对氨、烟气等特别敏感。

当氨超过百万分之十七时,就会引起蚯蚓粘液分泌增多,集群死亡。

烟气中主要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甲烷等有害气体。

人工养殖蚯蚓时,为了保温,舍内生炉,其管道一定不能漏烟气。

怕农药:据调查,使用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的农田或果园蚯蚓数量少。

一般有机磷农药中的谷硫磷、二嗪农、杀螟松、马拉松、敌百虫等,在正常用量条件下,对蚯蚓没明显的毒害作用,•但有一些如氯丹、七氯、敌敌畏、甲基溴、氯化苦、西玛津、西维因、呋喃丹、涕灭威、硫酸铜、三九一一等对蚯蚓毒性很大。

大田养殖蚯蚓最好不用这些农药。

有些化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钾、氨水等在一定浓度下,对蚯蚓也有很大的杀伤。

如氨水按农业常用方法兑水25•倍施用,蚯蚓一旦接触这种4%氨水溶液水则几十秒,多则几分钟即死亡。

所以,养殖蚯蚓的农田,应尽量多施有机肥或尿素。

尿素浓度在1%以下,不仅不毒害蚯蚓,而且可以作为促进蚯蚓生长发育的氮源。

怕酸碱:蚯蚓对酸性物质很敏感。

当然,•不同种类对环境酸碱度忍耐限度不同。

八毛枝蚓、爱胜双胸蚓为耐酸种。

小学科学怎样研究蚯蚓的习性

小学科学怎样研究蚯蚓的习性

五年级上册科学有一课是《蚯蚓的选择》,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除了植物,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环境,那么蚯蚓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生存呢?我们决定做一组实验。

实验一:蚯蚓喜欢光明还是黑暗?实验猜想:蚯蚓喜欢黑暗。

准备材料:一个长方形盒子、土、蚯蚓、手电筒。

实验方法:把盒子的盖子剪成两半,一半打开,一半合上。

然后,将土平铺到盒子中,把蚯蚓放在中间。

打开的一半用手电筒照亮。

实验时间:10分钟实验效果:5分钟后,原来抱成一团的蚯蚓用手电筒一照都在原地慢慢蠕动,有两只蚯蚓爬到了阴暗的一边。

15分钟后,其它蚯蚓好像也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争先恐后地赶向阴暗的一边。

可是,有两只蚯蚓却还在中间徘徊。

10分钟过去了,其中的一只蚯蚓终于慢腾腾地爬向“大家”。

可是,剩下的那只蚯蚓只是孤独的在原地打转,好像毫不在意的样子,难道变异了?我很奇怪,那只蚯蚓为什么不去阴暗的一边。

后来,老师告诉我们,有些时候,蚯蚓会在光明的一边,而不去黑暗的一边,只是暂时的,并不是变异了。

如果在多等一会儿,它自然就会去了。

实验结果:蚯蚓喜欢阴暗。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蚯蚓要在阴暗的地方才能生存。

其实,所有的生物要想生存都离不开周围的环境。

由于蚯蚓品种较多,生活环境和喜食饲料也各不相同,所以它们的生活习性也略有差别,但是喜温、喜湿、喜暗、喜透气、怕光、怕盐、怕震、怕辣食却是共同的,在此逐一介绍,供养殖者参考。

1、喜温怕冷热性蚯蚓喜欢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它怕冷也怕热。

在0℃—5℃休眠,32℃以上停止生长,在40℃以上死亡,适宜温度为15℃—30℃,最佳温度是20℃—25℃,我们要想获得良好的养殖效益,那就要常年保持最佳温度为20℃—25℃的养殖环境。

2、喜湿怕浸性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不能过于干燥,但也不能过于潮湿,不能浸泡(水蚯蚓除外)。

这里所说的喜湿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饲养基土的湿度,二是空气湿度,一般饲养基土的湿度要求在40%—60%,(手握基土指缝见水而不流下为好),空气的相对湿度调节到60%—80%为好。

蚯蚓与环境实验报告单(共10篇)

蚯蚓与环境实验报告单(共10篇)

蚯蚓与环境实验报告单(共10篇)1. 实验名称:蚯蚓的喜恶性实验实验目的:探究蚯蚓对不同环境的喜恶程度,了解其生态适应性。

实验方法:将蚯蚓分别放置在干燥、潮湿、酸性和碱性环境中,观察其行动、体态、呼吸等变化,并记录下变化情况和时间。

实验结果:蚯蚓在干燥环境中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身体伸缩不自如,行动缓慢,停滞不前;在潮湿环境中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身体活动自如,行动快捷;在酸性环境中表现出不适应,身体蜷曲,缩小动作,行为异常;在碱性环境中同样表现出不适应,身体异常扭曲,行动迟缓。

实验结论:蚯蚓最适宜的生态环境是湿润、中性环境,而不能耐受干燥、酸性或碱性环境。

这启示我们应该尽力保护自然的湿地环境。

实验目的:研究蚯蚓觅食时的行动方式和选择习惯,了解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实验方法:将蚯蚓放置在富含有机质和富含无机物的土壤中,观察其行动和食用的土壤类型,并记录下时间。

实验结果:蚯蚓能够辨别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喜欢食用还没有被分解的有机物,以此来促进土壤的肥力,并将无机物深埋于土中,改善土壤结构。

实验结论:蚯蚓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够通过食物链的关系,清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并增加土壤肥力,对于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非常重要。

实验结果:蚯蚓在较浅的土层中活动频繁,行动较快;而在较深处则活动较少,行动缓慢。

同时,当土壤中氧气、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变化时,蚯蚓的生命活力随之受到影响。

实验结论:蚯蚓对于土壤环境中的氧气、温度、水分等因素非常敏感,其活动和生命活力随之受到影响。

这启示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土壤环境的稳定和健康,以保护蚯蚓和整个土壤生态系统。

实验目的:探究蚯蚓在污染土壤中的生存情况和适应性,为污染土地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方法:将蚯蚓分别引入含油污染、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观察其生存情况和体态变化,并记录下时间。

实验结果:在含油污染的土壤中,蚯蚓表现出体态不正常,生命活力减弱;在有机污染的土壤中,蚯蚓缺乏食物来源,生命活力明显萎靡;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蚯蚓的体态变化不大,但其生命活力明显下降。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套实验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套实验题

三、蚯蚓的生活环境实验1、蚯蚓的生活环境(一)实验名称: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还是黑暗的环境?实验方法:①、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

②、将捉来的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③、反复做几次,和同学们交流我们的发现。

实验现象:多数蚯蚓爬向黑暗的一边。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7、蚯蚓的生活环境(二)实验名称: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还是潮湿的环境?实验方法:①、找一个盒子,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

②、将10条蚯蚓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③、反复做几次,交流我们的发现。

实验现象:多数蚯蚓爬向湿土中。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

五、改变生态瓶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实验名称: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小鱼生活得好吗?实验猜想: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小鱼生活得不好。

相同条件:相同的小鱼、水草、瓶子等。

不同条件:水的多少。

实验方法:(1)一个瓶子注入5厘米高的水,另一个瓶子注入10厘米高的水。

(2)在两个瓶子里放入相同的水草,各放两条相同的小鱼,瓶子放在同样的地方。

(3)观察并做好记录。

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小鱼一分钟内浮到水面上的次数2、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1)实验名称:水草多了,小鱼生活的好吗?实验猜想:水草多了,小鱼生活的较好。

相同条件:相同的小鱼、水量、瓶子等。

不同条件:水草多少的不同。

实验方法:(1)在两个瓶子中放入相等的水,各放2条相同的小鱼,瓶子放在同样的地方.(2)在一个瓶子中放4条水草,另一个瓶子中放8条相同的水草。

其他条件都相同,观察并做好记录。

(3)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 1分钟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纪录表生态瓶的情况第1次观察第2次观察第3次观察我们的解释水草少时 3 3 4 水草多了,水中氧气增水草多时 1 0 0 加,小鱼生活的比较好。

观察蚯蚓的实验报告

观察蚯蚓的实验报告

观察蚯蚓的实验报告观察蚯蚓的实验报告引言:蚯蚓是一种常见的土壤动物,它们在土壤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观察蚯蚓的行为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进一步了解蚯蚓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我们准备了一块长方形的透明玻璃容器,容器中放入一层厚约5厘米的湿润土壤。

在土壤表面均匀撒上一些腐叶和果皮作为蚯蚓的食物来源。

然后,我们将一些野外捕捉到的蚯蚓放入容器中,并轻轻覆盖上一层湿润的纱布,以保持适宜的湿度。

观察与结果:蚯蚓进入容器后,它们开始迅速在土壤中蠕动。

我们观察到蚯蚓的身体由一系列环节组成,每个环节上都有一对细小的刚毛。

这些刚毛可以帮助蚯蚓在土壤中前进,并提供一定的抓地力。

蚯蚓的身体呈圆柱形,表面光滑,颜色多为淡红或淡褐色。

蚯蚓的行为特征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我们观察到蚯蚓具有明显的地性行为,它们喜欢在土壤中穿行,并通过蠕动来前进。

蚯蚓的蠕动速度较慢,每分钟只能前进几厘米,但它们能够长时间持续不断地蠕动。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还发现蚯蚓对光线非常敏感。

当我们将灯光照射到容器上方时,蚯蚓会迅速躲入土壤深处。

这说明蚯蚓对光线的刺激具有明显的回避反应。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蚯蚓在触碰到外来物体时会迅速收缩身体,以保护自身安全。

蚯蚓的食性也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我们在实验容器中放置了腐叶和果皮作为蚯蚓的食物来源。

观察后发现,蚯蚓会通过吞咽土壤的方式摄入食物,并将食物消化吸收后排泄出来。

这种行为使得蚯蚓能够有效地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有机肥料,对土壤的肥力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蚯蚓的生活习性与土壤环境的关系密切。

蚯蚓喜欢在湿润的土壤中生活,因为湿润的土壤更容易穿行,并且可以提供足够的水分供蚯蚓摄取。

当土壤过于干燥时,蚯蚓会选择隐蔽的地方躲避。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蚯蚓的行为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蚯蚓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通过蠕动促进土壤通气,摄取有机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蚯蚓喜欢潮湿的土壤实验作文

蚯蚓喜欢潮湿的土壤实验作文

蚯蚓喜欢潮湿的土壤实验作文朋友们!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超级有趣的实验,那就是探究蚯蚓到底
是不是喜欢潮湿的土壤。

为了做这个实验,我可是准备得妥妥当当。

我先在院子里找了两块差不多
大的土地,一块看起来干巴巴的,另一块呢,湿乎乎的,就像刚下过雨一样。

然后,我从花园里挖了几条肥嘟嘟的蚯蚓,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在这两块土地
的中间。

一开始,这些蚯蚓好像有点懵,不知道该往哪儿爬。

没过多久,神奇的事
情就发生啦!那些蚯蚓就像闻到了美食的香味一样,一个劲儿地往潮湿的那块
土地里钻。

有一条蚯蚓爬得特别快,扭来扭去的,好像在说:“哎呀呀,这里
太舒服啦,我要赶紧进去享受享受!”
我在旁边看得那叫一个起劲,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了什么精彩的
瞬间。

看着蚯蚓们纷纷选择潮湿的土壤,我心里想:“看来,大家都说蚯蚓喜
欢潮湿的环境,还真不是吹的!”
等了好一会儿,干巴巴的那块土地上几乎看不到蚯蚓的影子了,它们都在
潮湿的土壤里快活地待着呢。

通过这个小小的实验,我算是亲眼见证了蚯蚓对潮湿土壤的喜爱。

以后啊,要是有人问我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我就可以拍着胸脯告诉他:“蚯蚓喜欢
潮湿的土壤,这可是我亲自做实验得出的结论哟!”
怎么样,这个实验有趣吧?你们要是也感兴趣,不妨自己也试试看!。

蚯蚓实验报告

蚯蚓实验报告

蚯蚓实验报告蚯蚓实验报告引言:蚯蚓作为一种常见的土壤生物,对于土壤的改良和肥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蚯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和对土壤的影响,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蚯蚓的生态功能。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蚯蚓的生存能力实验,其次是蚯蚓对土壤的改良实验。

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蚯蚓、土壤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培养箱。

实验过程:1. 蚯蚓的生存能力实验:将一定数量的蚯蚓放入不同环境条件的培养箱中,如湿润土壤、干燥土壤、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等。

观察一段时间后记录蚯蚓的存活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2. 蚯蚓对土壤的改良实验:选取一块土壤质地较差的试验区域,将一定数量的蚯蚓放入其中。

观察一段时间后,对土壤进行采样,并分析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土壤结构的改变。

实验结果:1. 蚯蚓的生存能力实验:在湿润土壤中,蚯蚓的存活率最高,其次是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而在干燥土壤中,蚯蚓的存活率最低。

这说明蚯蚓对于湿润环境更为适应,而干燥环境对其生存能力有较大的影响。

2. 蚯蚓对土壤的改良实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蚯蚓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显著。

首先,蚯蚓通过不断的挖掘和穿梭,使得土壤松软起来,增加了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其次,蚯蚓摄食有机物质并排泄粪便,使得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增加,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此外,蚯蚓的排泄物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对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也有积极的影响。

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蚯蚓对于湿润环境更为适应,而干燥环境对其生存能力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蚯蚓养殖或利用蚯蚓改良土壤时,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

2. 蚯蚓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显著,通过其挖掘和排泄作用,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蚯蚓来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蚯蚓的排泄物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对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也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蚯蚓的存在能够促进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蚯蚓与土壤实验报告

蚯蚓与土壤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实验时间
姓名
实验名称
蚯蚓与土壤
所需材
干湿不同的沙质土壤土黏质土蚯蚓盒子
实验目标
1.蚯蚓喜欢壤土的生活环境
2.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实验步骤
1.选取地点挖取蚯蚓
2.取适量干燥和潮湿的沙质土、壤土、黏质土分别放入不同的两个盒子里
3.在盒子里放入蚯蚓,观察蚯蚓的爬行轨迹
4.记录蚯蚓在干湿不同的土壤里的爬行轨迹
5.填写实验记录单并向老师汇报实验结论;
6.实验完毕,整理桌面,把仪器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观察到
的现象
a)蚯蚓在()里运动速度慢,不喜欢()的环境
b)蚯蚓在()的的壤土里爬行距离最远,喜欢()的环境
c)蚯蚓喜欢(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结论:蚯蚓喜欢(潮湿干燥)的(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蚯蚓实验报告

蚯蚓实验报告

饲养、观察蚯蚓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1.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下? 2.蚯蚓有听觉,视觉吗?
建立猜想与假设: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2.蚯蚓没有视觉,听觉。

制订计划:在阴暗潮湿的泥土中和干燥的泥土中寻找蚯蚓,在这样的泥土中的蚯蚓多,蚯蚓就喜欢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

在蚯蚓的前方放干燥和潮湿的泥土,蚯蚓有没有反应。

发出各种声响,蚯蚓有没有反应。

收集事实和证据:在阴暗潮湿的泥土中,蚯蚓更多。

在干
燥的泥土中没有蚯蚓。

在蚯蚓的前方放下泥土,蚯蚓没有反应,这说明蚯蚓没有视觉。

在发出各种声响以后,蚯蚓也没有反应,蚯蚓没有听觉。

检验与评价: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2.蚯蚓
没有视觉和听觉。

合作与交流:根据观察与实验,从中,我得知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在干燥的泥土中很少存在蚯蚓蚯蚓没有视觉和听觉,但蚯蚓有震感和感光能力。

蚯蚓一旦泥土有微微震动,他就退回到洞中,在阳光强烈的地方,蚯蚓就会钻回到泥土中去。

初二五班李春霖
2013.11.12。

研究蚯蚓的生活环境

研究蚯蚓的生活环境

各种动物都喜欢声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企鹅
体形肥大,在南极 低温环境下可以减 少热量的散失。
脂肪积厚,在极夜 缺少食物的情况下, 能以此维系声命。
பைடு நூலகம்
天鹅
一是随环境气候变化有迁徙的习性。 二是在深水环境中演化出的喙和蹼能适应其游禽的声活。
青蛙
变温动物随着气温的 降低有冬眠的习性。
三五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 和记录。
再做一次。
观察和记录蚯蚓适宜的环境一
实验 明亮一端 盒子中间 黑暗一端 我们的解释 次数 的蚯蚓数 的蚯蚓数 的蚯蚓数
一 二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
建议实验步骤
一在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 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青蛙的体色与周围环 境的颜色相协调,有 保护作用。
大雁
迁徙
研究蚯蚓的声活环境
大家好,我就是 传说中的蚯蚓。
你一般在什么地方能看到我? 你知道我喜欢怎样的声活环境吗?
实验主题: 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该怎样设计这个实验呢?
对比实验。改变条件:光亮。 蚯蚓体壁上有许多感觉细胞。
建议实验步骤
一把长方形盒子从中分为两部分, 一半露天,一半被遮挡。
二把几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 好盖子。
二把几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三五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四再做一次。
观察和记录蚯蚓适宜的环境二
实验 干燥土壤 次数 的蚯蚓数
本一
小 组

盒子中间 的蚯蚓数
湿润土壤 实验说明 的蚯蚓数
其 他 组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蚯蚓喜欢湿润土壤的原理

蚯蚓喜欢湿润土壤的原理

蚯蚓喜欢湿润土壤的原理
蚯蚓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生物,它们喜欢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

这是因为蚯蚓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决定了它们需要湿润的环境来生存。

首先,蚯蚓的身体结构决定了它们需要湿润的土壤。

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有一对刺状器官,称为“刺足”。

这些刺足可以帮助蚯蚓在土壤中爬行和挖掘。

然而,如果土壤过于干燥,刺足就会变得僵硬,蚯蚓就无法正常移动。

因此,蚯蚓需要湿润的土壤来保持刺足的灵活性,以便在土壤中自由移动。

其次,蚯蚓的生活习性也需要湿润的土壤。

蚯蚓是一种食腐动物,它们会在土壤中寻找腐烂的有机物来作为食物。

这些有机物通常含有大量的水分,因此蚯蚓需要湿润的土壤来保持食物的新鲜度。

此外,蚯蚓还需要湿润的土壤来进行呼吸。

蚯蚓的皮肤可以吸收氧气和二氧化碳,但只有在湿润的环境下才能正常进行这个过程。

最后,湿润的土壤还可以帮助蚯蚓维持体温。

蚯蚓是冷血动物,它们的体温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干燥的土壤中,蚯蚓的体温很容易受到太阳的热辐射而升高,导致身体脱水和死亡。

而在湿润的土壤中,水分可以吸收和释放热量,帮助蚯蚓维持适宜的体温。

综上所述,蚯蚓喜欢湿润土壤的原理是由于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需要湿润的环境来生存。

湿润的土壤可以保持刺足的灵活性,保持食物的新鲜度,帮助呼吸和维持体温。

因此,在种植植物或者进行土地管理时,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土壤的湿润度,以促进蚯蚓的生存和土壤的健康。

小学科学实验之生命科学:蚯蚓喜欢的环境

小学科学实验之生命科学:蚯蚓喜欢的环境

·探究蚯蚓的生存条件· 实验实操
·探究蚯蚓的生存条件·
实验次数
1 2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干燥土壤的蚯蚓数
盒子中间的蚯蚓数
湿润土壤的蚯蚓数
✓ ✓ ✓
实验结果:实验小组的蚯蚓都呆在湿润土壤一侧,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探究蚯蚓的生存条件·
蚯蚓生存条件结论
阴暗潮湿
富含有机物
最佳温度 15℃-25℃
土壤含水量 60%以上
生命科学
蚯蚓喜欢的环境
·导入·
以教科版五年级上学期《蚯蚓的选择》一课中,可以从植物生存需 要的环境条件,引导到动物生存需要的环境,提出问题,假设蚯蚓可 能适宜的环境条件,设计实验步骤,进行问题探究,多次重复实验 得出实验结论
·导入·
一般在土壤或者石板下能找到蚯蚓 蚯蚓营穴居生活
推测可能喜欢黑暗的环境 干土里很难发现蚯蚓
·思考题·
问题一
如何探究蚯蚓喜欢的环境 条件?
·蚯蚓的益处·
改善土壤环境
提高土壤肥力
02
04
01
利于植物生长,改良 土壤作用
03 处理有机废物的效率高
谢谢观看
蚯蚓喜欢的环境
推测可能不喜欢干燥的环境
·探究蚯蚓的生存条件·
探究一 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探究蚯蚓的生存条件· 实验实操
·探究蚯蚓的生存条件·
实验次数
1 2 3
明亮一端的蚯蚓数
盒子中间的蚯蚓数
黑暗一端的蚯蚓数
✓ ✓ ✓
实验结果:实验小组的蚯蚓全部呆在黑暗的一端
·探究蚯蚓的生存条件·
探究二 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实验总结与拓展·
总结 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 潮湿的环境中

蚯蚓晾干技术实验报告

蚯蚓晾干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蚯蚓晾干技术,通过对比不同晾干条件对蚯蚓存活率、体长、体重及营养成分的影响,为蚯蚓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蚯蚓:选用健康、活力旺盛的蚯蚓,种类为红蚯蚓。

(2)晾干设备:晾干架、晾干袋、温度计、湿度计。

(3)实验用品:剪刀、电子秤、干燥剂、蒸馏水、滤纸等。

2. 实验方法(1)蚯蚓晾干实验将蚯蚓随机分为5组,每组100条。

分别设置以下晾干条件:A组:自然晾干,将蚯蚓放在晾干架上,保持室温(25℃±2℃)。

B组:湿度控制晾干,将蚯蚓放在晾干袋中,湿度控制在50%±5%。

C组:温度控制晾干,将蚯蚓放在晾干袋中,温度控制在35℃±2℃。

D组:湿度、温度双重控制晾干,将蚯蚓放在晾干袋中,湿度控制在50%±5%,温度控制在35℃±2℃。

E组:对照组,不进行晾干处理。

晾干时间为24小时,晾干过程中保持蚯蚓湿润,每2小时喷洒蒸馏水。

(2)蚯蚓营养成分测定采用烘干法测定蚯蚓的含水率,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蚯蚓的脂肪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蚯蚓的蛋白质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蚯蚓的钙、磷含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蚯蚓存活率经过24小时晾干,各组蚯蚓存活率如下:A组:80%;B组:85%;C组:90%;D组:95%;E组:100%。

结果显示,湿度、温度双重控制晾干组的蚯蚓存活率最高,对照组次之,自然晾干组、湿度控制晾干组、温度控制晾干组存活率依次降低。

2. 蚯蚓体长、体重晾干后,各组蚯蚓的体长、体重如下:A组:体长1.5cm,体重0.1g;B组:体长1.4cm,体重0.08g;C组:体长1.3cm,体重0.07g;D组:体长1.2cm,体重0.06g;E组:体长1.6cm,体重0.12g。

结果显示,湿度、温度双重控制晾干组的蚯蚓体长、体重均优于其他组,对照组次之,自然晾干组、湿度控制晾干组、温度控制晾干组体长、体重依次降低。

蚯蚓观察日记_1

蚯蚓观察日记_1

蚯蚓观察日记蚯蚓观察日记1今天,晴转多云,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

雨后,我和妈妈去楼下散步,还观察了蚯蚓。

一开始,我发现了蚯蚓没有鼻子,那蚯蚓怎么呼吸呀!此时此刻,我的脑海里浮想联翩,出现了一串串的问题。

一回到家,我就上网查阅,才知道蚯蚓的确没有鼻子,它是用皮肤接触水分的时候呼吸的,而且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为了证明网上说的是正确的,我亲自做了一个小实验。

我先找来一堆湿泥土和干泥土,把两堆泥土分开。

然后我用了一张面巾纸把蚯蚓包进来,把蚯蚓本身的水分吸干,接着,把蚯蚓放在了两堆泥土的中间,看蚯蚓往哪堆泥土前面爬。

结果蚯蚓往湿泥土那一边爬。

接着我又做了一个实验。

我把湿泥土和干泥土全都扔了。

把蚯蚓放在那儿,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发现蚯蚓一动不动了,直挺挺地躺在那儿。

我还以为蚯蚓死了,于是又在蚯蚓身上洒了一些水,过了一会儿,蚯蚓动了一下,然后开始蠕动了,哦,刚才它没死,是不能呼吸了。

的的确确,蚯蚓是通过皮肤接触水分呼吸的。

不一会儿,我看见蚯蚓慢慢向湿泥土爬去,第二天,我用手拨开泥土,看见蚯蚓藏在湿泥土中。

原来,蚯蚓喜欢湿泥土。

我们身边有许多的科学知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有发现。

蚯蚓观察日记2以前,我和爸爸经常每天早上去广场中心锻炼。

我累了,就坐在花坛边休息。

一天,我和爸爸锻炼完后回家,发现花坛边有好多被太阳晒干了的蚯蚓。

我好奇的问爸爸:“蚯蚓怎么这么傻?偷偷从土壤里面跑出来,活活被太阳晒死呢!”说吧,我便用手指指了指花坛边已经死了的蚯蚓。

爸爸走过来,用手捡起一条蚯蚓,说:“蚯蚓体内的水分已经完全晒干了。

可能是蚯蚓下雨前跑了出来,下雨后,没有找到回家的路,被困在水泥地里,最终被太阳晒死了。

”“下雨?”,我脑海里一下子就想起了前些天真的下过一场大雨的。

“莫非蚯蚓可以预知多久下雨?”我想了想,决定做个试验来证明。

这天,又下起了大雨,我撑着雨伞独自到花坛边决定看过究竟。

咦,怎么是蜗牛?我有些失望。

但是我并不急于下结论,我继续在花坛边仔细地边看边找,终于我在花坛的角落里发现了好几条蚯蚓。

关于蚯蚓生活习性方面研究报告

关于蚯蚓生活习性方面研究报告

关于蚯蚓生活习性方面研究报告研究课题:蚯蚓生活习性的研究研究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研究蚯蚓的生活习性,进一步了解认识蚯蚓。

实验器材:蚯蚓若干条,纸,纸盒,干泥土,湿泥土,块状泥土,盐,糖,花露水白纸灯泡(通电后能发光)等。

实验步骤:1、将蚯蚓放在有盖的长方形纸盒中间,纸盒盖一端有孔,里面有亮光,另一端盒盖无孔,里面是黑的,让蚯蚓在里面呆5—10分钟,打开盒盖后,观察蚯蚓有什么变化?如图1(1)盒盖开后,所有蚯蚓都到盒盖无孔的一端。

(2)各小组反复三次实验,结果都一样。

2、将蚯蚓放在有盖的长方形纸盒中间 (盒盖上无孔),盒的一端铺有潮湿的泥土,另一端铺有干土,让蚯蚓在盒中间呆5—10分钟,开合盖后,观察蚯蚓有怎样的变化?如图2(1)打开盒盖后,所有蚯蚓都呆在铺有潮湿泥土的一端。

(2)各小组这样的实验连做三次,结论一样。

察它们的反应.如图3(1)几天后,烂树叶、瓜果皮、菜叶都有被咬过的痕迹,土块变成颗粒状。

(2)说明蚯蚓专食烂树叶、瓜果皮、菜叶。

图34 、将蚯蚓放在纸板上,用灯光照射,观察它们的反应。

(1)蚯蚓遇光后,马上躲开。

(2)若灯光一直照射,会使其体液蒸发,导致死亡。

(3)当红光照射时,它不躲开。

5、将蚯蚓放在混有酸、甜食物中,观察其反应:(1)几天后,这些食物减少了,都有被咬过的痕迹。

(2)证明蚯蚓喜食酸、甜食物。

6、将蚯蚓放在纸上,并把盐洒在它的身上,观察蚯蚓有什么变化?如图4(1)这时蚯蚓缩成一团,不断翻滚,身上有黄液冒出,只几分钟不能动弹,死去。

(2)蚯蚓体内液体浓度低于食盐浓度,体内细胞液体被盐吸收,导致体内环境不平衡,产生失水现象,导致死亡。

7、将蚯蚓放在纸上,滴几滴花露水,观察它的反应。

如图(1)蚯蚓立即缩成一团,剧烈扭动。

(2)说明蚯蚓有敏感神经,神经与运动器官、感觉器官相连,所以它能感觉到光、气味,并能迅速反应。

图4实验结论:由以上实验观察、研究可知,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喜食酸、甜食物,喜食烂树叶、瓜果皮、菜叶等腐殖物,怕盐、避光、趋弱光,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 阴暗的环境中。
3、生活在青山中的青蛙体色是绿色的,而生 活在沙漠中的青蛙的体色是灰色的.
扩充题:应,这是生物( )的结果。
扩充题:
1、动物和人类会对外界的变化和刺激作出
反应,这是生物( 适应环境)的结果.
2、将蚯蚓放入木盆内,木盆上面盖一个瓷
天 鹅
一是随环境气候变化有迁徙的习性。 二是在深水环境中演化出的喙和蹼能适应其游禽的生活。
变温动物随着气温的 降低有冬眠的习性。
青蛙的体色与周围环 境的颜色相协调,有 保护作用。
青 蛙
大 雁
迁徙

夏季换成短毛装,冬季换成长毛装。
为了让动物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
我们要注意保护好我们的地球环境。
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 环境中,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 的要求。
拓 展:
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
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
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谁
能说说相关动物与环境的例子?
企 鹅
体形肥大,在南极 低温环境下可以减 少热量的散失。 脂肪积厚,在极夜 缺少食物的情况下, 能以此维系生命。
今 儿 个 是 你 先 惹 我 !
我家都是大花脸
我的戒指掉哪儿哪?
小结
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 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 不同的需求。
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 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 有不同的需求.
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 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
为什么蝴蝶 多在白天活动?
为什么蛾多 在夜间活动?
为什么猴多生活在炎热的丛林中?
好热呀!
为什么白熊生活在寒冷的北冰洋?
为什么鱼只能生活在水中?
为什么骆驼 可以生活在干旱 的沙漠中?
我来告诉你
各 种动 物都 必须 生活 在一 定的 环境 里。
妈妈等等我!
我 是 谁 ?
俺可不是牛!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干旱地中
18
2
说说这些动物各适应什么样的环境 里?
燕子————喜欢生活在温暖的环境里。 老虎————深山老林里。 鲸鱼————大海里。 鹅—————水 雪狼————冰天雪地 企鹅————温度很低的南级 蚁穴————干燥松土
结论:
自然界之间的事物是相 互联系的.
实验二 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实验 呆在干 呆在盒子 呆在湿 次数 燥土壤 中间的蚯 润土壤 里的蚯 蚓数 里的蚯 蚓数 蚓数 1 2 3 实验 说明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蚯蚓是一种变 温动物,生活在阴暗 潮湿、富含有机物 的环境中,15℃25℃为最佳温度, 土壤的含水量一般 在60%以上的环境中 生存。
盆,用电灯从木盆的一端照射蚯蚓,我们
会看到(
)。
2、将蚯蚓放入木盆内,木盆上面盖一个瓷
盆,用电灯从木盆的一端照射蚯蚓,我们
会看到( 蚯蚓会向黑暗中爬去 )。
3、在探究实验“光对蚯蚓的影响”中,作为
实验的变量应是( )
3、在探究实验“光对蚯蚓的影响”中,作为
实验的变量应是( 光照 )
4、某同学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小动物,他 和同学们对这种小动物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 ,便一起去寻找探索,他们四处寻找发现这种小 动物的数据如下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道适 宜这种小动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点 水泥路下 水槽边的石头下 这种小动物的数量 0 24
课堂练习
选择题。 ⑴ 蚯蚓生活在土壤中,由此可推测它适应 ( ) A、黑暗的环境 B、干燥的环境 ⑵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 ) A、相同的需求 B、不同的需求
⑶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 的。 A.灰色 B.绿色 C.黄色 D.褐色 ⑷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它就会死亡 。这说明生物() A.能影响环境 B.能改变环 C.依赖环境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4.蚯蚓的选择
大家好,我就是 传说中的蚯蚓。
你知道我喜欢怎样的生活环境吗? 阴暗 潮湿
大家好,我就是 传说中的蚯蚓。
你一般在什么地方能看到我? 你知道我喜欢怎样的生活环境吗?
实验主题一:
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该怎样设计这个实验呢?
实验主题:
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该怎样设计这个实验呢? 对比实验。改变条件:光亮。 放多少蚯蚓?多少时间查看? 蚯蚓体壁上有许多感觉细胞。
3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实验主题二:
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
建议实验步骤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
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注意中间
两种泥土不要分得太开,方便蚯蚓选择)。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重复做3次实验。
建议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里壁涂黑,盒盖一端 剪去一部分。 2.在盒底两边放入?,以保护蚯蚓, 方便它爬行。 3.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 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 记录。
5.再重复做3次实验。
实验一 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实验 呆在明亮 呆在盒子 呆在黑暗 我们的发现 次数 一端的 中间的 一端的 和解释 蚯蚓数 蚯蚓数 蚯蚓数 1 2
(如候鸟迁徙,青蛙、蛇等动物冬眠)。
补充作业
1、动、植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____,不
同的动物对_____有不同的需求。
2、蚯蚓喜欢生活在____ 、 ____的环境中
。 3、生活在青山中的青蛙体色是____的,而生 活在沙漠中的青蛙的体色是____的.
1、动、植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环境__,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