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钢结构实验报告
同济大学钢结构基本原理试验H型截面轴心受压柱实验报告
H 型截面轴心受压柱实验报告学号: 姓名: 任课老师: 实验老师:实验日期:2012年03月30日一、实验目的:1、通过试验掌握钢构件的试验方法,包括试件设计、加载装置设计、测点布置、试验结果整理等方法。
2、通过试验观察十字型截面轴心受压柱的失稳过程和失稳模式。
3、将理论极限承载力和实测承载力进行对比,加深对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计算公式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基本微分方程根据开口薄壁杆件理论,具有初始缺陷的轴心压杆的弹性微分方程为: 2、扭转失稳欧拉荷载H 型截面为双轴对称截面,因其剪力中心和形心重合,有 x 0= y 0 = 0,代入上式可得:''0()0IV IVx EI v v Nv -+= (a)''0()0IV IV y EI u u Nu -+= (b)''''2''''000()()0IV IV t EI GI r N R ωθθθθθθ---+-=(c)说明H 型双轴对称截面轴心压杆在弹性阶段工作时,三个微分方程是相互独立的,可分别单独研究。
在弹塑性阶段,当研究(a )式时,只要截面上的产于应力对称与 Y 轴,同时又有00u =和00θ=,则该式将始终和其他两式无关,可单独研究。
这样,压杆将只发生Y 方向的位移,整体失稳呈弯曲变形状态,称为弯曲失稳。
这样,式(b )也是弯曲失稳,只是弯曲失稳的方向不同而已。
对于式(c ),如果残余应力对称与 X 轴和 Y 轴分布,同时假定,00u =和00θ=则压杆将只发生绕 Z 轴的转动,失稳时杆件呈扭转变形状态,称为扭转失稳。
对于理想压杆,则有上面三式可分别求得十字型截面压杆的欧拉荷载为: 绕X 轴弯曲失稳:220xEx xEI N lπ=,绕Y 轴弯曲失稳:220yEy yEI N l π=绕Z 轴扭转失稳:222001()E t EI N GI l r ωθθπ=+ H 字型截面压杆的计算长度和长细比为:绕 X 轴弯曲失稳计算长度:00x x l l μ=,长细比0/x x x l i λ= 绕Y 轴弯曲失稳计算长度:00y y l l μ=,长细比0/y y y l i λ=绕Z 轴扭转失稳计算长度:00l l θθμ=,端部不能扭转也不能翘曲时0.5θμ=,长细比θλ=上述长细比均可化为相对长细比:λ=3、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H 字型截面压杆的弯曲失稳极限承载力:根据欧拉公式22Ew w EA N πλ=得222y Ew w w f Eπσλλ==佩利公式:0(1)2y Excr f εσσ++=再由公式cryf σϕ=可算出轴心压杆的稳定性系数。
同济大学钢结构实验报告——T型柱受压
《钢结构实验原理实验报告》 —— T 型柱受压构件试验1551924张舒翔一、实验目的1. 通过试验掌握钢构件的试验方法,包括试件设计、加载装置设计、测点布置、试验结果整理等方法。
2. 通过试验观察T 形截面轴心受压柱的失稳过程和失稳模式。
3. 将理论极限承载力和实测承载力进行对比,加深对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计算公式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 可能发生的失稳形式(1) 绕x 轴弯曲失稳(2) 绕y 轴弯曲同时绕杆轴扭转的弯扭失稳 2. 基本微分方程而对于T 型截面,X 0=0,Y 0≠0,得到()000x EI v v Nv Nx θ''''-+-=()000y EI u u Nu Ny θ''''-++=()()20t 00000EI GI Nx v Ny u r N R ωθθθθθθ''''----++-=()00x EI v v Nv ''''-+= ()000y EI u u Nu Ny θ''''-++= ()()20t 00000EI GI Nx v Ny u r N ωθθθθθ''''----++= 3. 长细比计算4. T 型截面的欧拉荷载5.T型截面压杆的极限承载力三、实验设计1.T型截面加工示意图2.支座设计形成约束:双向可转动端部不可翘曲端部不可扭转3.应变片及位移计布置4. 承载力估算(1) 规范公式(2) 欧拉公式()()⎥⎦⎤⎢⎣⎡-++-++==222322322ycr421λλλααλλααλσϕf 2/1λϕ=所测得的承载力应介于两者之间四、实验前准备1.构件数据测量2. 承载力估算将截面特性带入公式得即发生弯扭失稳(1) 欧拉公式计算的承载力21/0.6586ϕλ== 95.33E y N Af KN ϕ==(2) 规范公式计算的荷载ϕ查表为0.466167.47cr y N Af KN ϕ==则最终承载力应为67.47-95.33KN3.正式加载前准备检查应变片及位移计工作良好并进行预加载,预加载荷载一般为极限承载力的30%,可实现检测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检测应变片和位移计、压紧试件,消除空隙。
钢结构实习总结报告2篇
钢结构实习总结报告钢结构实习总结报告精选2篇(一)实习总结报告一、实习背景和目的:在钢结构实习中,我主要参与了钢结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工作,旨在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通过此次实习,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钢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流程,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工作内容和实施方案:1. 钢结构设计:我参与了几个项目的钢结构设计工作。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我深入了解了钢结构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并学会了使用相关软件进行设计计算。
2. 施工现场监理:我参与了一个钢结构施工的监理工作。
通过实地观察和与施工人员的沟通,我学习了钢结构施工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了解了施工现场的管理和安全规范。
三、实习成果和收获:1. 提高了专业知识和能力:通过参与钢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实际工作,我深入了解了钢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流程,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方法和软件技能,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2. 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在实习中,我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解决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
通过互相配合和协作,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3. 锻炼了实践操作能力:在实习中,我积极参与实际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操作。
通过实践,我掌握了钢结构的施工技术和操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1. 理论知识不够深入:在实习中,我发现自己对一些钢结构的理论知识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
2. 实践经验不足:尽管我参与了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等实际工作,但实践经验仍然不足,需要继续积累实践经验。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五、总结和展望:通过这次钢结构实习,我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更好地为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做出贡献。
钢结构实习总结报告精选2篇(二)钢结构实习报告总结在这次钢结构实习中,我有幸参与了一项重要的钢结构工程项目。
同济大学钢结构实验报告材料——T型柱受压
《钢结构实验原理实验报告》 —— T 型柱受压构件试验1551924张舒翔一、 实验目的1. 通过试验掌握钢构件的试验方法,包括试件设计、加载装置设计、测点布置、试验结果整理等方法。
2. 通过试验观察T 形截面轴心受压柱的失稳过程和失稳模式。
3. 将理论极限承载力和实测承载力进行对比,加深对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计算公式的理解。
二、 实验原理1. 可能发生的失稳形式(1) 绕x 轴弯曲失稳(2) 绕y 轴弯曲同时绕杆轴扭转的弯扭失稳2. 基本微分方程而对于T 型截面,X 0=0,Y 0≠0,得到()00x EI v v Nv ''''-+= ()000y EI u u Nu Ny θ''''-++= ()()20t 00000EI GI Nx v Ny u r N ωθθθθθ''''----++= 3. 长细比计算()000x EI v v Nv Nx θ''''-+-=()000y EI u u Nu Ny θ''''-++=()()20t 00000EI GI Nx v Ny u r N R ωθθθθθθ''''----++-=4.T型截面的欧拉荷载5.T型截面压杆的极限承载力三、实验设计1.T型截面加工示意图2.支座设计形成约束:双向可转动端部不可翘曲端部不可扭转3.应变片及位移计布置4. 承载力估算(1) 规范公式(2) 欧拉公式所测得的承载力应介于两者之间()()⎥⎦⎤⎢⎣⎡-++-++==222322322ycr421λλλααλλααλσϕf 2/1λϕ=四、实验前准备1.构件数据测量2.承载力估算将截面特性带入公式得即发生弯扭失稳(1)欧拉公式计算的承载力21/0.6586ϕλ== 95.33E y N Af KN ϕ==(2)规范公式计算的荷载ϕ查表为0.466167.47cr y N Af KN ϕ==则最终承载力应为67.47-95.33KN3. 正式加载前准备检查应变片及位移计工作良好并进行预加载,预加载荷载一般为极限承载力的30%,可实现检测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检测应变片和位移计、压紧试件,消除空隙。
同济钢结构实验报告
报告名称:《钢结构实验原理实验报告》一一H型柱受压构件试验姓名:学号:时间:2014年12月E-mail、实验目的1.通过试验掌握钢构件的试验方法,包括试件设计、加载装置设计、测点布置、试验结果整理等方法。
2.通过试验观察工字形截面轴心受压柱的失稳过程和失稳模式。
3.将理论极限承载力和实测承载力进行对比,加深对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计算公式的理解。
.、实验原理1、轴心受压构件的可能破坏形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若无削弱,一般不会发生强度破坏,整体失稳或局部失稳总发生在强度破坏之前。
其中整体失稳破坏是轴心受压构件的主要破坏形式。
轴心受压构件在轴心压力较小时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如有微小干扰力使其偏离平衡位置,则在干扰力除去后,仍能回复到原先的平衡状态。
随着轴心压力的增加,轴心受压构件会由稳定平衡状态逐步过渡到随遇平衡状态,这时如有微小干扰力使基偏离平衡位置,则在干扰力除去后,将停留在新的位置而不能回复到原先的平衡位置。
随遇平衡状态也称为临界状态,这时的轴心压力称为临界压力。
当轴心压力超过临界压力后,构件就不能维持平衡而失稳破坏。
轴心受压构件整体失稳的破坏形式与截面形式有密切关系,与构件的长细比也有关系。
一般情况下,双轴对称截面如工形截面、H形截面在失稳时只出现弯曲变形,称为弯曲失稳。
2、基本微分方程(1 )、钢结构压杆一般都是开口薄壁杆件。
根据开口薄壁杆件理论,具有初始缺陷的轴心压杆的弹性微分方程为:IVEl x v IVV o Nv Nx o0IVEl y U IVU o Nu Ny o0El IV IV 0GI t0Nx0v Ny0u r0 N R0由微分方程可以看出构件可能发生弯曲失稳,扭转失稳,或弯扭失稳。
对于H型截面的构件来说由于X0y。
0所以微分方程的变为EI x IV IV NvV V0EI y IVu IV U0Nu0EI IVJ■ CD IV 0GI t0r02N R 0由以上三个方程可以看出:3个微分方程相互独立只可能单独发生绕 x 弯曲失稳,或绕y 轴弯 曲失稳,或绕杆轴扭转失稳。
同济大学钢结构演示实验 H型柱
H 型截面轴心受压构件试验1、试验目的(1)认识和了解H 型截面轴心受压钢构件的整体稳定实验方法,包括试件设计、实验装置设计、测点布置、加载方式、试验结果整理与分析等。
(2)观察记录H 型截面轴心受压柱的失稳过程和失稳模式,进而加深对其整体稳定概念的理解。
(3)将柱子理论承载力和实测承载力进行比较,加深对H 型截面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系数及其计算公式的理解。
(4)利用理论知识,实测出实验对应的H 型钢轴心受压的稳定系数。
2、实验原理根据钢结构基本原理可知,轴心受压钢构件的主要破坏形式是整体失稳破坏。
轴心受压构件在轴心压力较小时处于稳定平衡状态,随着轴心压力的增加,轴心受压构件会由稳定平衡状态逐步过渡到随遇平衡状态,这时如有微小干扰力使其偏离平衡位置,则在干扰力除去后,将停留在新的位置而不能回复到原先的平衡位置。
当轴心压力超过临界压力后,构件就不能维持平衡而失稳破坏。
实际轴心压杆与理想轴心压杆有很大区别。
实际轴心压杆都带有多种初始缺陷,如杆件的初弯曲、初扭曲、荷载作用的初偏心、制作引起的残余应力,材性的不均匀等等。
这些初始缺陷使轴心压杆在受力一开始就会出现弯曲变形,压杆的失稳属于极值型失稳。
2.1 弹性微分方程钢结构受压杆件一般都是开口薄壁杆件。
根据开口薄壁理论,具有初始缺陷的轴心压杆的弹性微分方程为()000x EI v v Nv Nx θ''''-+-= (1) ()000y EI u u Nu Ny θ''''-++= (2)()()20t 00000EI GI Nx v Ny u r N R ωθθθθθθ''''----++-= (3)y,vx,u图1 H 型截面受压柱根据以上的式子,我们可以看出,双轴对称截面轴心压杆在弹性阶段工作时,三个微分方程是互相独立的,可以分别单独研究。
在弹塑性阶段,当研究第一个式子时,只要截面上的残余应力对称于y 轴,同时又有00u =和00θ=,则该式将始终与其他两式无关,可以单独研究。
钢结构实验报告
钢结构基本原理演示实验报告实验一: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抗剪连接实验一、 实验目的① 了解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抗滑移系数的计算方法;② 了解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不同阶段的受力性能和破坏过程; ③ 掌握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抗剪连接的承载力计算方法。
二、 实验原理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是将高强度螺栓拧紧,使螺杆产生预拉力压紧构件接触面,靠接触面的摩擦力阻止其相对滑移,达到传力目的,并以板件间的摩擦力被外力克服作为极限状态。
因此,接触面抗滑移系数是重要的计算参数。
即NPμ=(其中N 为滑动外力,P 为螺栓预拉力) 单个剪力螺栓的承载力计算: 受剪承载力:b f 0.9n v N P μ= 承压承载力:b c c tf d N ∑=b 注:实验给定参考数f 2n =、155kN P =三、 实验器材注:表中未注明单位均为mm双摩擦面双栓拼接拉力试件图1 双摩擦面双栓拼接拉力试件平面图图2 双摩擦面双栓拼接拉力试件图图3 拉力试件零件①图4 拉力试件零件②注:拉力试件摩擦面采用抛丸、除锈处理图中所示单位均为mm四、实验过程及结果第一步:试件组装将试件放在平台上,并使板与板之间螺栓孔对齐,观察板试件表面较为粗糙,摩擦面数目n f=2。
第二步:螺栓初拧、终拧实验现象记录(预扭矩T)先将螺栓用手初拧,使其不脱落:将扭矩扳手调到465N/m大小,然后用其将螺栓拧紧,当听到咯噔一声,停止,依次将四个螺栓拧紧。
第三步:试件加载将组装试件置于万能试验机中,开始缓慢加荷直到板之间发生相对滑移。
仔细观察此时钢板的截面会发现螺栓孔周围相对其他部位变得很光滑,即认为此时试件已破坏。
加载曲线如图五、实验结果及思考1、 由实验过程求取摩擦系数;已知P=155kN n f =2 n=2 根据曲线得N=285N51.0155229.02859.0=⨯⨯⨯==nP n N f μ2、由实验过程理解预拉力的加载原理;实验之前先用扭矩扳手给高强度螺栓预拉应力,使螺栓对板件产生压力。
钢结构实践报告
实验一:冷弯实验(2013年5月25日)一、实验目的:1、为了加深对钢材冷弯性能的认识;2、判别钢材冷弯180°性能的合格与不合格。
二、实验环境1、温度:试验应在10~35℃或控制条件下23±5℃进行。
2、仪器设备:万能实验机、支承辊、弯心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钢筋冷弯试件不得进行车削加工,试样长度通常按下式确定:L≈5a+150 mm(a为试件原始直径)(2) 半导向弯曲试样一端固定,绕弯心直径进行弯曲,如图4(α)所示。
试样弯曲到规定的弯曲角度或出现裂纹、裂缝或断裂为止。
(3) 导向弯曲1) 试样放置于两个支点上,将一定直径的弯心在试样两个支点中间施加压力,使试样弯曲到规定的角度[图4 (b)]或出现裂纹、裂缝、裂断为止。
2) 试样在两个支点上按一定弯心直径弯曲至两臂平行时,可一次完成试验,亦可先弯曲到图4(b)所示的状态,然后放置在试验机平板之间继续施加压力,压至试样两臂平行。
此时可以加与弯心直径相同尺寸的衬垫进行试验[图4 (c)]。
当试样需要弯曲至两臂接触时,首先将试样弯曲到图4(b)所示的状态,然后放置在两平板间继续施加压力,直至两臂接触[图4 (d)] 。
图4 弯曲实验示意图3) 试验应在平稳压力作用下,缓慢施加试验力。
两支辊间距离为(d+2.5a)±0.5a,并且在过程中不允许有变化。
四、结论和数据弯曲后,按有关标准规定检查试样弯曲外表面,进行结果评定。
若无裂纹、裂缝或裂断,则评定试样合格。
实验二:钢材拉伸试验(包括屈服点、抗拉强度实验)(2013年5月26日)一、实验目的:1、为了加深对钢材受拉的应力-应变特性的认识;2、加深对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的认识。
二、实验环境1、温度:试验应在10~35℃或控制条件下23±5℃进行。
2、仪器设备:万能实验机、钢板尺、游标卡尺、千分尺、两脚爪规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实件制备(1)抗拉实验用钢筋实件一般不经过车削加工,可以用两个或一系列等分小冲点或细划线标出原始标距(标记不应影响实样断裂)。
同济大学钢结构实验报告——T型柱受压
《钢结构实验原理实验报告》 —— T 型柱受压构件试验1551924张舒翔一、 实验目的1. 通过试验掌握钢构件的试验方法,包括试件设计、加载装置设计、测点布置、试验结果整理等方法。
2. 通过试验观察T 形截面轴心受压柱的失稳过程和失稳模式。
3. 将理论极限承载力和实测承载力进行对比,加深对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计算公式的理解。
二、 实验原理1. 可能发生的失稳形式(1) 绕x 轴弯曲失稳(2) 绕y 轴弯曲同时绕杆轴扭转的弯扭失稳2. 基本微分方程而对于T 型截面,X 0=0,Y 0≠0,得到()00x EI v v Nv ''''-+= ()000y EI u u Nu Ny θ''''-++= ()()20t 00000EI GI Nx v Ny u r N ωθθθθθ''''----++= 3. 长细比计算()000x EI v v Nv Nx θ''''-+-=()000y EI u u Nu Ny θ''''-++=()()20t 00000EI GI Nx v Ny u r N R ωθθθθθθ''''----++-=4.T型截面的欧拉荷载5.T型截面压杆的极限承载力三、实验设计1.T型截面加工示意图2.支座设计形成约束:双向可转动端部不可翘曲端部不可扭转3.应变片及位移计布置4. 承载力估算(1) 规范公式(2) 欧拉公式所测得的承载力应介于两者之间()()⎥⎦⎤⎢⎣⎡-++-++==222322322ycr421λλλααλλααλσϕf 2/1λϕ=四、实验前准备1.构件数据测量2.承载力估算将截面特性带入公式得即发生弯扭失稳(1)欧拉公式计算的承载力21/0.6586ϕλ== 95.33E y N Af KN ϕ==(2)规范公式计算的荷载ϕ查表为0.466167.47cr y N Af KN ϕ==则最终承载力应为67.47-95.33KN3. 正式加载前准备检查应变片及位移计工作良好并进行预加载,预加载荷载一般为极限承载力的30%,可实现检测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检测应变片和位移计、压紧试件,消除空隙。
钢结构实习报告
钢结构实习报告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钢结构已成为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工艺,我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钢结构实习。
在这期间,我参与了钢结构的图纸设计、施工现场的监控和管理、以及工程验收等环节,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知识。
在实习的初期,我参与了钢结构图纸的设计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钢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如荷载分析、结构分析、构件设计等。
同时,我也学习了如何使用CAD软件进行绘图和设计,并掌握了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技巧和规范。
在施工现场,我参与了钢结构的安装和焊接过程,学习了如何进行施工现场的监控和管理。
我了解了钢结构施工的关键步骤和技术要求,如构件的吊装、定位和固定,焊接工艺的质量控制等。
同时,我也学习了如何与施工队伍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在实习的后期,我参与了钢结构的工程验收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对钢结构工程进行质量评估和验收,了解了验收的标准和规范。
通过这个环节,我也认识到钢结构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
通过这次钢结构实习,我不仅学习了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工艺,还收获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实习中,我将所学的钢结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了对钢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的理解。
在钢结构工程中,细节和质量至关重要。
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要从每一个细节入手,严格把控施工质量。
只有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达标,才能最终实现整个工程的质量目标。
在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与同事、施工队伍、业主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通过沟通和合作,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通过这次钢结构实习,我不仅掌握了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工艺,还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知识。
同济大学钢结构实验报告材料——T型柱受压
《钢结构实验原理实验报告》 —— T 型柱受压构件试验1551924张舒翔一、 实验目的1. 通过试验掌握钢构件的试验方法,包括试件设计、加载装置设计、测点布置、试验结果整理等方法。
2. 通过试验观察T 形截面轴心受压柱的失稳过程和失稳模式。
3. 将理论极限承载力和实测承载力进行对比,加深对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计算公式的理解。
二、 实验原理1. 可能发生的失稳形式(1) 绕x 轴弯曲失稳(2) 绕y 轴弯曲同时绕杆轴扭转的弯扭失稳2. 基本微分方程而对于T 型截面,X 0=0,Y 0≠0,得到()00x EI v v Nv ''''-+= ()000y EI u u Nu Ny θ''''-++= ()()20t 00000EI GI Nx v Ny u r N ωθθθθθ''''----++= 3. 长细比计算()000x EI v v Nv Nx θ''''-+-=()000y EI u u Nu Ny θ''''-++=()()20t 00000EI GI Nx v Ny u r N R ωθθθθθθ''''----++-=4.T型截面的欧拉荷载5.T型截面压杆的极限承载力三、实验设计1.T型截面加工示意图2.支座设计形成约束:双向可转动端部不可翘曲端部不可扭转3.应变片及位移计布置4. 承载力估算(1) 规范公式(2) 欧拉公式所测得的承载力应介于两者之间()()⎥⎦⎤⎢⎣⎡-++-++==222322322ycr421λλλααλλααλσϕf 2/1λϕ=四、实验前准备1.构件数据测量2.承载力估算将截面特性带入公式得即发生弯扭失稳(1)欧拉公式计算的承载力21/0.6586ϕλ== 95.33E y N Af KN ϕ==(2)规范公式计算的荷载ϕ查表为0.466167.47cr y N Af KN ϕ==则最终承载力应为67.47-95.33KN3. 正式加载前准备检查应变片及位移计工作良好并进行预加载,预加载荷载一般为极限承载力的30%,可实现检测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检测应变片和位移计、压紧试件,消除空隙。
钢结构设计实习报告优秀范文2篇
钢结构设计实习报告优秀范文钢结构设计实习报告优秀范文精选2篇(一)尊敬的导员:您好!我是您指导下的实习生XXX,我在贵公司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钢结构设计实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得到了贵公司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通过参与多个项目的设计,掌握了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和建议。
首先,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个大型仓库钢结构设计项目。
在该项目中,我学习了钢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了解了钢结构设计的流程和步骤。
通过对仓库的结构形式和荷载进行分析,我设计了一套合理的钢结构方案,并按照规范进行了结构的验算和优化。
在与同事的讨论和交流中,我提出了一种新的连接节点设计方案,有效提高了结构的性能和安全性。
其次,在另一个项目中,我参与了一个钢框架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
在该项目中,我学习了钢框架结构的构造和施工技术,了解了钢框架结构在不同地域和环境下的适用性和限制性。
我通过对结构材料和连接方式的选择,设计了一套适用于该项目的钢框架结构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现场监督和检查。
通过该项目的实践经验,我深刻体会到了设计与施工的紧密联系,了解了钢框架结构的施工过程和技术要求。
此外,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参加公司的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通过学习和参与实践,我深入理解了钢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设计软件和工具,提高了自己的计算和分析能力。
总结来说,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我深入了解了钢结构设计的流程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和专业水平。
在实习期间,我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实践,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我还积极与同事们交流和讨论,不断提出改进建议和创新思路。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学习和探索钢结构设计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我相信,在贵公司的指导和培养下,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结构设计工程师,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钢结构实验报告
钢结构试验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1、概述结构的可靠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所谓规定时间,是指设计所假定的结构使用时间,既设计基准期。
按《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准期一般为50年。
所谓规定条件,是指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等条件。
所谓预定功能,是指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安全性是指建筑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应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以及遇到偶然事件是应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
这里所指的作用包括荷载及外加变形或外加约束作用。
适用性是指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时,应能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如不能有过大的变形大裂缝等。
耐久性是指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下正常维护下材料性能时间推移而变化,但仍应满足预订功能的要求。
如在基准期内,结构材料的锈蚀或其他腐蚀均不应超过规定的限值。
结构的可靠性是指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总称。
建筑结构在规定的正常的使用条件下,在规定的基准使用期内,如果其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均能得到满足,就意味着这个结构是可靠的。
我国规定设计基准期为50年,是指在50年内能保持要求的可靠概率,而为计算这个可靠概率所依靠的各随机变量的统计参数,也是以这个基准期统计的时间范围。
超过50年则可靠概率会降低,但不等于马上报废。
所以设计基准期50年不是建筑物报废期限,也不是建筑物的寿命。
建筑结构物的检测和可靠性鉴定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分析并利用检测手段,按结构设计规范和相应标准要求,评估其继续使用的寿命。
结构可靠性鉴定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经验法、实用鉴定法和可靠度鉴定法。
2、鉴定目的、内容、步骤1)鉴定的目的1.检测结构的质量,说明结构的可靠性2.判断旧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为改建扩建工程提供依据3.找出事故的原因,作为今后的教训和借鉴4.处理工程事故,提供技术依据2)鉴定的内容及步骤:(一)初步调查初步调查应包含以下内容1.原设计图和竣工图、工程地质报告、历次加固和改造设计图、事故处理报告、竣工验收文件和检查观测记录等;2.原始施工情况;3.建筑物的使用情况;4.根据已有资料与实物进行初步核对、检查和分析;5.填写初步调查表,表格格式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6.制定详细调查计划。
同济大学钢结构螺栓实验报告
螺栓分两排布置,按离连接处的距离,作出同一高度截面处的荷载-应变关系曲 线,如图 6.2、6.3.
图 6.2 荷载-应变关系曲线
图 6.3 荷载-应变关系曲线
图 6.4 荷载-应变关系曲线 分析:图 6.2 所示为最靠近连接处的一排螺栓所在截面的荷载-应变关系,可以 看出,随着荷载的增大,应变也逐渐增大,二者基本呈线性关系,当荷载达到 170 kN 左右时,出现一个平台,说明剪力超过摩擦力。 图 6.3、6.4 与图 6.2 相比,在相同荷载下的应变值明显较小,大约相差一个数 量级,说明力主要由靠近连接处的螺栓承担。
nv
剪面数 螺杆直径 螺栓抗剪设计强度 螺杆直径 同一受力方向承压构件的最小厚度 螺栓承压设计强度
N cb d t f cb
d f vb d
t
f cb
三、 实验设计
考虑到试验目的、加载条件及经济承受能力等情况,本试验试件的主要参数如下:
1 材料参数
螺栓级别: 螺栓规格:
10.9 M 10 30mm Q345 B Q235B
N v min N vb ,N cb
6 制定加载制度
单调加载 加载初期:分级加载 每级荷载约 10%Pu 时间间隔约 2 分钟 接近破坏:连续加载 合理控制加载速率 连续采集数据 卸载阶段:缓慢卸载
N c b d tf c 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试验准备
1.试件截面实测 名义截面和实际截面之间有差别, 需测被连接板与连接板件宽度、 厚度以及螺栓孔直径。 如表 4.1 和图 4.1 实测三个截面
二、 实验原理
高强度螺栓的杆身、螺帽和垫圈都要用抗拉强度很高的钢材制作。螺杆一般采用 45 号 钢或 40 硼钢制成,螺帽和垫圈用 45 号钢制成,且都要经过热处理以提高其强度。 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是通过扭紧螺帽实现的。 一般采用扭矩法和扭剪法。 扭矩法是采用 可直接显示扭矩的特制扳手, 根据事先测定的扭矩和螺栓拉力之间的关系施加扭矩, 使之达 到预定预拉力。扭剪法是采用扭剪型高强螺栓,该螺栓端部设有梅花头,拧紧螺帽时,靠拧 断梅花头切口处截面来控制预拉应力值。 采用扭矩法时:
钢结构实验报告
钢结构试验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1、概述结构的可靠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所谓规定时间,是指设计所假定的结构使用时间,既设计基准期。
按《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准期一般为50年。
所谓规定条件,是指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等条件。
所谓预定功能,是指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安全性是指建筑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应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以及遇到偶然事件是应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
这里所指的作用包括荷载及外加变形或外加约束作用。
适用性是指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时,应能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如不能有过大的变形大裂缝等。
耐久性是指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下正常维护下材料性能时间推移而变化,但仍应满足预订功能的要求。
如在基准期内,结构材料的锈蚀或其他腐蚀均不应超过规定的限值。
结构的可靠性是指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总称。
建筑结构在规定的正常的使用条件下,在规定的基准使用期内,如果其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均能得到满足,就意味着这个结构是可靠的。
我国规定设计基准期为50年,是指在50年内能保持要求的可靠概率,而为计算这个可靠概率所依靠的各随机变量的统计参数,也是以这个基准期统计的时间范围。
超过50年则可靠概率会降低,但不等于马上报废。
所以设计基准期50年不是建筑物报废期限,也不是建筑物的寿命。
建筑结构物的检测和可靠性鉴定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分析并利用检测手段,按结构设计规范和相应标准要求,评估其继续使用的寿命。
结构可靠性鉴定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经验法、实用鉴定法和可靠度鉴定法。
2、鉴定目的、内容、步骤1)鉴定的目的1.检测结构的质量,说明结构的可靠性2.判断旧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为改建扩建工程提供依据3.找出事故的原因,作为今后的教训和借鉴4.处理工程事故,提供技术依据2)鉴定的内容及步骤:(一)初步调查初步调查应包含以下内容1.原设计图和竣工图、工程地质报告、历次加固和改造设计图、事故处理报告、竣工验收文件和检查观测记录等;2.原始施工情况;3.建筑物的使用情况;4.根据已有资料与实物进行初步核对、检查和分析;5.填写初步调查表,表格格式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6.制定详细调查计划。
同济大学H形截面梁的整体稳定实验报告
b 0 .6 b 0 .6
0 .4828
M b b ' M y 0.4828 4.59 2.216kN m Pb 4M b / l0 4 2.22 / 2.4 3.69kN Gb 1000 Pb / 9.8 377.09kg
计算结果如表 6 所示:
Ney Neθ kN kN 14.87 235.71
N e / N ey
3.98 Mcr kN*m 2.86
Pcr Gcr
kN kg
表 6 临界弯矩计算结果
2 其中, N EI y ey 2 ly
4.76 485.57
GI t N e
2 EI
ly
2 2
7.3 荷载-位移关系曲线
图 9 荷载-位移关系曲线
7.3 荷载-扭转角关系曲线
10
图 10 荷载-扭转角关系曲线
8 实验结果分析
8.1 现象与数据解读
在达到极限荷载(641kg)之前,材料尚未屈服,荷载与应变、位移、扭转角都呈线性 关系。而接近整体稳定临界荷载后,构件变形急剧增加,发生绕弱轴的弯扭变形,构件整体 发生整体失稳破坏,应变等迅速增加。卸载后,有残余应变,说明构件发生了塑性变形。
表 2 试件截面设计值
②试件长度:L=2500mm; ③钢材牌号:Q235B。 各标号含义如图 2 所示:
3
图 2 H 形梁试件截面
3.2 截面实测
截面实测值及结果处理如表 3 所示,截面图可参照图 2:
实测截面 截面高度 H 截面宽度 B 腹板厚度 Tw 翼缘厚度 Tf 试件长度 L 刀口厚度 试件跨度 mm mm mm mm mm mm mm 平均值 91.09 40.28 4.06 3.82 2300.00 60.00 2400.00 表 3 试件截面实测结果 截面 1 91.67 40.03 4.08 3.82 2400.00 60.00 截面 2 91.03 40.47 3.94 3.80 2400.00 60.00 截面 3 90.58 40.35 4.24 3.85 2400.00 60.00
钢结构实验报告
钢结构实验报告钢结构试验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1、概述结构的可靠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所谓规定时间,是指设计所假定的结构使用时间,既设计基准期。
按《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准期一般为50年。
所谓规定条件,是指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等条件。
所谓预定功能,是指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安全性是指建筑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应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以及遇到偶然事件是应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
这里所指的作用包括荷载及外加变形或外加约束作用。
适用性是指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时,应能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如不能有过大的变形大裂缝等。
耐久性是指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下正常维护下材料性能时间推移而变化,但仍应满足预订功能的要求。
如在基准期内,结构材料的锈蚀或其他腐蚀均不应超过规定的限值。
结构的可靠性是指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总称。
建筑结构在规定的正常的使用条件下,在规定的基准使用期内,如果其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均能得到满足,就意味着这个结构是可靠的。
我国规定设计基准期为50年,是指在50年内能保持要求的可靠概率,而为计算这个可靠概率所依靠的各随机变量的统计参数,也是以这个基准期统计的时间范围。
超过50年则可靠概率会降低,但不等于马上报废。
所以设计基准期50年不是建筑物报废期限,也不是建筑物的寿命。
建筑结构物的检测和可靠性鉴定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分析并利用检测手段,按结构设计规范和相应标准要求,评估其继续使用的寿命。
结构可靠性鉴定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经验法、实用鉴定法和可靠度鉴定法。
2、鉴定目的、内容、步骤1)鉴定的目的1.检测结构的质量,说明结构的可靠性2.判断旧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为改建扩建工程提供依据3.找出事故的原因,作为今后的教训和借鉴4.处理工程事故,提供技术依据2)鉴定的内容及步骤:(一)初步调查初步调查应包含以下内容1.原设计图和竣工图、工程地质报告、历次加固和改造设计图、事故处理报告、竣工验收文件和检查观测记录等;2.原始施工情况;3.建筑物的使用情况;4.根据已有资料与实物进行初步核对、检查和分析;5.填写初步调查表,表格格式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6.制定详细调查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名称:《钢结构实验原理实验报告》——H型柱受压构件试验姓名:学号:时间:2014年12月E-mail :T E L :一、实验目的1. 通过试验掌握钢构件的试验方法,包括试件设计、加载装置设计、测点布 置、试验结果整理等方法。
2. 通过试验观察工字形截面轴心受压柱的失稳过程和失稳模式。
3. 将理论极限承载力和实测承载力进行对比,加深对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计算公式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轴心受压构件的可能破坏形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若无削弱,一般不会发生强度破坏,整体失稳或局部失稳总发生在强度破坏之前。
其中整体失稳破坏是轴心受压构件的主要破坏形式。
轴心受压构件在轴心压力较小时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如有微小干扰力使其偏离平衡位置, 则在干扰力除去后,仍能回复到原先的平衡状态。
随着轴心压力的增加,轴心受压构件会由稳定平衡状态逐步过渡到随遇平衡状态,这时如有微小干扰力使基偏离平衡位置,则在干扰力除去后,将停留在新的位置而不能回复到原先的平衡位置。
随遇平衡状态也称为临界状态, 这时的轴心压力称为临界压力。
当轴心压力超过临界压力后,构件就不能维持平衡而失稳破坏。
轴心受压构件整体失稳的破坏形式与截面形式有密切关系,与构件的长细比也有关系。
一般情况下,双轴对称截面如工形截面、H 形截面在失稳时只出现弯曲变形,称为弯曲失稳。
2、基本微分方程(1)、钢结构压杆一般都是开口薄壁杆件。
根据开口薄壁杆件理论,具有初始缺陷的轴心压杆的弹性微分方程为:由微分方程可以看出构件可能发生弯曲失稳,扭转失稳,或弯扭失稳。
对于H型截面的构件来说由于所以微分方程的变为:()()0200tIV0IV=''-''+''+''-''-''--θθθθθθωR Nru Ny v Nx GI EI ()0IVIV=''+''+-θNy u N u u EI y()0IV0IV =''-''+-θNx v N v v EI x 000==y x ()()0200t 0IV ω=''-''+''-''--θθθθθθR N r GI EI IV()0IV 0IVy=''+-u N u uEI ()IV 0IV x =''+-v N v v EI由以上三个方程可以看出:➢ 3个微分方程相互独立➢ 只可能单独发生绕x 弯曲失稳,或绕y 轴弯 曲失稳,或绕杆轴扭转失稳。
➢ 失稳形式的类型取决于长细比,长细比大的发生。
(2、H 字型截面压杆的计算长度和长细比为:绕 X 轴弯曲失稳计算长度:00x x l l μ=,长细比0/x x x l i λ= 绕Y 轴弯曲失稳计算长度:00y y l l μ=,长细比0/y y y l i λ= 绕Z 轴扭转失稳计算长度:00l l θθμ=,端部不能扭转也不能翘曲时0.5θμ=,长细比22220001tI GI l Ar EAr θωθλπ=+⋅上述长细比均可化为相对长细比:y f Eλλπ=(3)、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H 字型截面压杆的弯曲失稳极限承载力:根据欧拉公式22Ew w EAN πλ=得222y Ew w wf E πσλλ== 佩利公式:200(1)(1)22y Exy Ex cr y Ex f f f εσεσσσ++++⎡⎤=--⎢⎥⎣⎦再由公式cryf σϕ=可算出轴心压杆的稳定性系数。
(4)、柱子ϕλ-曲线 当当三、实验设计1、试件设计考虑因素:1) 充分考虑实验目的,设计构件的破坏形式为沿弱轴弯曲失稳;2) 合理设计构件的尺寸,使其能够在加载仪器上加载;3) 考虑一定经济性。
最终设计形式➢试件截面(工字形截面);➢h×b×t w×t f=100×60×4.0×4.0mm;➢试件长度:L=1000~1300mm;➢钢材牌号:Q235B;具体截面形式如下图:2、支座设计设计原理:双刀口支座由3块钢板组成,中间一块钢板上表面开有横槽,下表面开有纵槽;上钢板则设有一道横刀口,下钢板设有一道纵刀口。
将这3 块钢板和在一起就组成了双刀口支座,它在两个方向都能很好的转动。
实现双向可滑动,模拟为双向铰支座。
具体形式见下图:3、测点布置构件跨中截面布置了应变片和位移计。
考虑到构件是双轴对称截面,所以会沿弱轴失稳,将应变片贴在翼缘两端,将位移计接在X,Y轴上应变片实际测点编号S1 43_1S2 43_2S3 43_3S4 43_4位移计D1 31_1D2 31_2D3 31_3荷载31_74、加载设计(1)加载方式——千斤顶单调加载本试验中的时间均采用竖向放置。
采用油压千斤顶和反力架施加竖向荷载。
加载初期:分级加载;每级荷载约10%Pu;时间间隔约2min。
接近破坏:连续加载;合理控制加载速率;连续采集数据。
卸载阶段:缓慢卸载。
(2)加载装置图(3)加载原理千斤顶在双刀口支座上产生的具有一定面积的集中荷载通过刀口施加到试件上,成为近似的线荷载,在弱轴平面内是为集中于轴线上的集中力。
四、实验前准备实测截面平均值截面1 截面2 截面3 截面高度H mm 101.01 102.10 100.64 100.30截面宽度B mm 60.76 60.86 61.73 59.68腹板厚度Tw mm 4.00 4.00 4.00 4.00翼缘厚度Tf mm 4.06 3.98 4.10 4.09试件长度L mm 1000.00 1000.00 1000.00 1000.00刀口厚度mm 36.00 36.00 36.00 36.00计算长度mm 1072.00材性试验屈服强度fy MPa 267.00弹性模量E MPa 206000.002、实验前承载力估算采用实测截面和实测材料特性进行承载力计算1)欧拉荷载2)按规范公式计算综上,理论上承载力应该在133.776~183.810kN之间。
3、构件对中及测量设备的检查检查相应的位移计和应变片看测量是否良好,确定位移计的正负方向。
并按照:竖向放置——轴心受压——几何对中——应变对中的顺序完成实验前的准备。
五、实验现象记录与数据处理1、试验现象(1)加载初期:无明显现象,随着加载的上升,柱子的位移及应变呈线性变化,说明构件处于弹性阶段。
(2)接近破坏:应变不能保持线性发展,跨中截面绕弱轴方向位移急剧增大。
(3)破坏现象:柱子明显弯曲,支座处刀口明显偏向一侧(可能已经上下刀口板已经碰到),千斤顶作用力无法继续增加,试件绕弱轴方向失稳,力不再增大位移也急剧增加,说明构件已经达到了极限承载力,无法继续加载。
卸载后,有残余应变,说明构件已经发生了塑性变形。
(4)破坏模式:绕弱轴弯曲失稳破坏。
(5)破坏照片:局部照片整体照片2、实验数据分析荷载-应变曲线图荷载-位移曲线图由图表可知实测破坏荷载为159.68KN1)和欧拉公式比较:实测值小于欧拉荷载183.810kN2)和规范公式比较:实测值大于规范得出的极限荷载133.776kN。
理论曲线-实际曲线对比图3、分析试验结果和理论值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实测极限承载力为135.491kN,小于欧拉荷载,大于规范公式计算结果。
1)欧拉公式是采用“理想弹性压杆模型”,即假定杆件是等截面直杆,压力的作用线与截面的形心纵轴重合,材料是完全均匀和弹性的,没有考虑构件的初始缺陷如材料不均、初始偏心及初弯曲等的影响,但在试验中不可能保证试件没有缺陷,同时试件的加载也不可能完全处于轴线上,故实际承载力低于欧拉公式算得力。
2)规范公式计算是在以初弯曲为l/1000,选用不同的界面形式,不同的残余应力模式计算出近200 条柱子曲线。
并使用数理方程的统计方式,将这些曲线分成4组,公式采用了偏于安全的系数,在这个过程中规范所考虑的初始缺陷影响小于此次实验,所以实验所得的承载力值小于计算值。
六、实验总结1、初偏心:由于制造、安装误差的存在,压杆也一定存在不同程度的初偏心。
初偏心对压杆的影响与初弯曲的十分相似,一是压力一开始就产生挠曲,并随荷载增大而增大;二是初偏心越大变形越大,承载力越小;三是无论初偏心多小,它的临界力Ncr永远小于欧拉临界力NE。
2、残余应力:残余应力使部分截面区域提前屈服,从而削弱了构件刚度,导致稳定承载力下降。
3、初弯曲:严格的讲,杆件不可能直,在加工、制造、运输和安装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形成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初始弯曲,导致压力一开始就产生挠曲,同济大学2014年秋季钢结构实验报告并随荷载增大而增大。
4、微扭转,构件由于初始缺陷及安装误差,造成截面并非完全双轴对称,从应变片S1与S3、S2与S4的差别可以看出,构件发生的并非理想的纯弯曲失稳,失稳时同时发生了微小的逆时针扭转。
这也是导致实测承载力小于计算值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