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10古诗三首
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21张PPT)
通过学习《石灰吟》这首古诗,我们深入了解了明代诗人于谦对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
1
的追求。在诗中,于谦通过描绘石灰的烧制、特点和用途,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和追求。
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一些古诗的基本知识,比如古诗的体裁、形式、 修辞手法、韵律和节奏等。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总结写法
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
托物
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 言志
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朗读指导
再读这首诗, 注意读出石灰不怕 牺牲的精神和高洁 的品格。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板书设计
前两句:千锤万凿 状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书写指导
注意右边“垂” 的第三笔是竖。最后 一横要短一些。
注意“凿”的笔顺规则: 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后外。 注意“凵”框里面不要写成 了“羊”。
整体感知
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烧制过程中要 经历的痛苦。
平常。
古诗解读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灰 石,把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于谦的背景。于谦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将领,他 的诗歌作品以雄奇豪迈、气韵苍劲而著称。他擅长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来描绘自然 和生活中的各种形象,将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
《石灰吟》是一首描绘石灰形象的古诗。在诗中,于谦通过描绘石灰的烧制、特点 和用途,表达了自己对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的追求。同时,通过运用独特的比喻和 象征手法,于谦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写石灰的炼制过程。
坚强不屈的精神。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灰石, 把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
粉骨碎身浑不怕,
双关
要留清白在人间。
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诗人自己高尚的情操。 不怕牺牲、洁身自好的品质。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即使粉骨碎身也毫不惧怕,只要能将清 白留在人间。
会写字
络锤凿焚
写字指导
络 luò
结构:左右
部首:纟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顶部左右齐平,底部“各”低。 “纟”, 第一个撇折的横段在横中线上侧,“各”的 第二笔横撇的撇尖伸至提画上侧,捺伸展。
写字指导
锤 chuí
结构:左右
部首:钅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钅”的第二笔是短横;“垂”的第 四、五、六笔写成“艹”,“垂”的四个横之间间隙要匀称, 第二横最长。
托物言志
那么,怎样在文章中托物言志呢? 1.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要相契合。托物言志,“物”是表,“志”是实。 因此,要选好描摹的物,这种物必须能够代表某种高尚的节操。 2.所抒发的志向必须以所写之物为依托。托物言志,情、智、理、趣无 论侧重于哪一面,都要借助鲜明的物象,否则,所言之志便无从寄托。例如, 可以通过赞美野花的朴实无华来表达自己要做一个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的志向。描绘了野花的特点,赞颂了其品格后,结尾可点明:“我愿做一朵 无名的野花,为大地增添一分春色。”
◇默写《竹石》。 默写需要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默写时,注意“劲”的左上角 不要写成“又”。另外,最后一句是“任尔东西南北风”,不要写 成“任尔东南西北风”。
课后习题2
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件
赏析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 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 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 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 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 (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 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 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赏析
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 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 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 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赏析
这首以马喻人,托物言志,抒发诗人怀才不遇,借良马希望带上金络头,以图得到重用, 一显身手的心愿——广阔的沙漠,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其弯如钩,这种边塞争战之 处,正是良马和英雄绝好的用武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 的大地上?语言明快,风格健爽。一个“踏”字,仿佛听到了战马奔腾的声音,又好像看到 战马风驰电掣的雄姿,给人以立体感。四句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非实地,情 是真情;情景相衬,鲜明地表达了诗人意图立功疆场的强烈感情。
六年级下册第1 0课《古诗三首》课文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文一、古诗三首概述本课课文《古诗三首》选取了三首经典的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这三首古诗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高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了解古诗的魅力,感受古人的情怀,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在学习《古诗三首》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增长见识,提升审美情趣。
二、《登鹳雀楼》1.概括:《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2.主旨:表达了对壮美的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生飘忽无常的感慨。
3.诗词分析: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景物的描写,如“九州生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使整首诗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通过对登高远眺的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世事的沉思。
4.启示意义:通过学习《登鹳雀楼》,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见地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赏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静夜思》1.概括:《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夜晚孤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深情和宿醉后的清醒。
2.主旨:表达了对孤独寂寞的描写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3.诗词分析:诗中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夜晚的孤寂景象,通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4.启示意义:通过学习《静夜思》,可以使学生感受诗人的孤独和深情,培养学生对世事的深刻感悟,引导学生珍爱当下,感恩生活。
四、《望庐山瀑布》1.概括:《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表达了诗人豪迈激昂的志向和决心。
2.主旨:表达了对壮美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奋发向上的期许。
3.诗词分析:诗中通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等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自身的豪情壮志。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课件
形近字
久蹲容易累
·
遵守交通法
·
尊老敬前辈
·
樽酒不沾嘴
·
觅
爪,手 见,眼睛
用手和眼睛去寻找
本义:寻找,到处寻找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觅 mì
结构:上下 部首: 爫 书写指导:上短下长,上半部分为“爫”。
我会读
屋檐 构成 装饰 凤仙 华丽 独特 照例 率领 踏步 倘若 天高地阔 催眠曲 甜蜜 梦乡
顺序 觅食 和谐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 里开采出来的石灰石,把 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 常常。
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 双关 石灰,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不怕牺牲、洁身自好的品质。
粉身碎骨也毫不惧 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 留在人世间。
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 法?有何妙处? 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拟人的修 辞手法,将石灰人格化,赋予石灰以人的 思想感情。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吟 咏事物的特有属性,和人的思想感情相吻 合,把一些抽象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
初读古诗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 歌,认读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任凭。
竹石
xiè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jìnɡ
千磨万击还坚劲,
你。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歌解读
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 拟人
立根原在破岩中。
破裂的岩石,暗喻艰苦的环境。 写竹子生长环境恶劣。
品析“快走踏清秋”的妙处。
“踏清秋”三字,搭配新奇,“清秋” 时节草黄马肥,正好策马奔 腾 , 前 面 冠 以 “快走”二字,形象地暗示了骏马轻捷矫健 的风姿,寄寓了诗人希望遇明主、得重用、 建功业的愿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件
总结
抓住节日中的典型事 物来写诗歌,让诗歌 更加凝练有韵味。
诵读诗歌。
白天:春城飞花图 晚上:走马传烛图
任务一:读诗歌,想画面。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城:春天的京城 东风:春风 汉宫:用汉代的皇宫来借指唐代的皇宫。(这是唐诗中常见的 以汉喻唐)
东风:春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当时的皇帝(唐德宗)很喜欢这首诗, 他觉得这首诗是在称赞自己, 唐德宗:这一定是在赞美我啊!赞美我的 恩泽就像这火种一样传递到家家户户。
但是朝廷上有一些皇帝宠幸的官员觉得 韩翃是在借诗讽刺自己。 宠臣:寒食禁火,是沿袭已久的习俗, 但我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这是在讽刺 我们搞特权,讽刺我们腐败啊!
借助注释, 说说古诗 的意思;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亮:思念 桂花:“八月桂花香
诗的前两句渲染了冷清的环境。请尝 试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我们来读一 读,读出冷清的感觉。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秋之夜,皎洁的月光照在庭 院中,地上一片洁白,好像铺 了一层霜,树枝上栖息着乌鸦。 夜深了,万籁俱寂,清冷的秋 露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都是通过抓取节日中的典 型事物来写节日。 写景铺陈的目的都是为了 抒情。
活动一: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语言特色。
动词很生动。
如……
灰冷色 调的词语
很多。
叠词很
有特色。
品味诗歌语言。我发现……
活动二:借典型事物,发现诗人匠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大漠沙如雪,燕. 山月似钩。
yān ( 燕山 )
燕
yàn ( 燕子 )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 焚(fén fénɡ)烧
踏(tà tā)清秋
··√ √ ·√ 千√锤(cuí chuí)万凿(záo zháo)
二、把词语和对应的意思连起来。
何当
平常。
等闲
指高尚的节操。
清白
全,全然。
浑
何时将要。
10 古诗三首
第 二 课时
助读 初读 品读 结构 当堂 资料 感知 释疑 主旨 检测
《石灰吟》 作者:于谦
讨论交流:
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自己为国尽忠, 不怕牺牲、坚守高洁之心。
课文结构
千锤万凿
等闲
石 灰
烈火焚烧
吟
粉骨碎身 不怕
要留清白
不怕牺牲 坚守高洁情操
课文主旨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 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 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即__使__粉__骨__碎__身__也__全__然__不__怕__,__只__要__能__把__高__尚__的__节__操__留__在__人__间__。__
3.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竹__子__牢__牢__地__咬__定__青__山__一__点__也__不__放__松__,__它__的__根__深__深__地__扎__在__岩__石__ _的__缝__隙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08张PPT)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古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注意停顿。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jìnɡ 任尔/东西/南北/风。
齐读诗的前两句,这两句诗中 有两个动词很生动形象,你能找出 来吗?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形象,写出了竹子坚 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借助注释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 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
把竹拟人化
实写竹子,暗喻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实写竹子扎根, 暗喻人立场坚定
诗意:竹子抓住青 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 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突出边疆战场的辽阔,马有驰骋之地,暗指英雄 有用武之地。
齐读三四句古诗,借助注释理 解诗句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怀?
何时将要。
承上启下,希望能为国家做贡献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用黄金装饰 的马笼头。
明写骏马在沙漠中奔跑,实写 何时自己能被重用,报效国家
“金络 脑”属 贵重鞍 具,象 征马受 重用。
请你鉴赏一下!
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 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 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 种愤慨之情。
文章结构
马 诗
写景 抒情
月光下大漠如雪
燕山上弯月如钩 佩戴金络脑
驰骋沙场
主题归纳
《马诗》借马的形象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 不被赏识,但又热切期望 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为 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石 灰 吟 【明】
读第一二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 诗句意思,说说:石灰是怎样开采的?
“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文朗读+知识要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文朗读+知识要点课文知识点马诗[唐]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石灰吟[明]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竹石[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
尔:你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同步练习第一课时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古诗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古诗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古诗三首》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出塞》、《登高》和《望庐山瀑布》三首古诗的学习和模仿。
三首诗都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自然的崇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知识点。
一、《出塞》《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作品,描绘了士兵离家出征的场景,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这首诗也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学习的内容之一。
《出塞》的课文首先讲述了士兵出征的情景,并重点分析了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的寓意和修辞手法。
学生可以通过理解黄河和孤城的象征意义,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同时也了解到修辞手法中顺口溜和增词法的运用。
二、《登高》《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游山玩水之情,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这首诗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文中分析诗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文学技巧。
《登高》的课文中列出了重要诗句,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等,学生可以通过理解这些诗句的意义,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文学技巧。
同时,在学习中也可以了解到修辞手法中拟人和比喻的运用。
三、《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描绘了作者骑马游览庐山时眼前所见的美丽景色,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望庐山瀑布》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文中分析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技巧。
学生可以通过理解诗句“庐山谷中道士,鹤笔翰如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等,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祖国的赞美。
同时,在学习中也可以了解到修辞手法中拟物和对仗的运用。
总之,《古诗三首》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这些古诗不仅可以增进对文学的了解和欣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四、古诗三首的文学特点1.《出塞》《出塞》是一首爱国主义诗歌,描写了士兵离家出征的情景,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与教学反思)
10.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
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马诗》,读准“燕”字的读音,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
3.以《马诗》为例,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看!这些马漂亮吧,神气吧?你们都知道哪些有关马的知识呢?(播放视频)2.原来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
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一首古诗《马诗》。
(板书课题:马诗)3.了解作者,感知背景作者简介:李贺(约790—约816),字长吉,唐代诗人。
我国文学史上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鬼”之称。
主要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马诗二十三首》。
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
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的地方。
本诗正是当时所写的。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1.自由朗读《马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再读古诗,注意节奏,读流利。
3.教师范读,明确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
(2)指名学生读,交流停顿。
课件出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4.书写指导:(“络”字左窄右宽。
“各”第一撇较短,横撇和捺宜伸展。
)5.学生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理解大意1.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悟诗情,插图注释也要看,反复诵读入诗境。
2.借助课文注释,同桌相互交流古诗大意。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古诗三⾸》⽤托物⾔志的表达⽅法,表达了诗⼈们的抱负和志向。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学六年级下册语⽂《古诗三⾸》课⽂原⽂ 马诗 [唐]李贺 ⼤漠沙如雪, 燕⼭⽉似钩。
何当⾦络脑, 快⾛踏清秋。
注释 _________ ①[燕⼭]指燕然⼭,今蒙古国境内杭爱⼭。
②[钩]古代的⼀种兵器,形似⽉⽛。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络脑]⽤黄⾦装饰的马笼头。
⽯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 烈⽕焚烧若等闲。
粉⾻碎⾝浑不怕, 要留清⽩在⼈间。
注释 _________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指⾼尚的节操。
⽵⽯ [清]郑燮 咬定青⼭不放松, ⽴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_________ ①[任]任凭。
②[尔]你。
部编版⼩学六年级下册语⽂《古诗三⾸》知识点 马诗 注释: ⼤漠:⼴⼤的沙漠。
燕⼭:指燕然⼭,今蒙古国境内杭爱⼭。
钩:古代的⼀种兵器,形似⽉⽛。
何当:何时将要。
⾦络脑:即⾦络头,⽤黄⾦装饰的马笼头。
踏:⾛,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 平沙万⾥,在⽉光下像铺上⼀层⽩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岭上,⼀弯明⽉当空,如弯钩⼀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络头,在秋⾼⽓爽的疆场上驰骋,建⽴功勋呢? ⽯灰吟 注释: ⽯灰吟:赞颂⽯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种名称(古代诗歌的⼀种形式)。
千锤万凿:⽆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灰⾮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指⽯灰洁⽩的本⾊,⼜⽐喻⾼尚的节操。
⼈间:⼈世间。
译⽂: ⽯灰⽯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件事。
即使粉⾝碎⾻也毫不惧怕,只要把⾼尚⽓节留在⼈世间。
⽵⽯ 注释: ⽵⽯:扎根在⽯缝中的⽵⼦。
六年级下10《古诗三首》《石灰吟》
六年级下10《古诗三首》《石灰吟》《六年级下 10〈古诗三首〉〈石灰吟〉》在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第十课《古诗三首》中的《石灰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独特的韵味。
《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作,全诗内容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开篇便描绘了石灰的形成过程,“千锤万凿出深山”,石灰原本深藏在山中,经过无数次的捶打和开凿,才得以被开采出来。
这一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工人们辛苦劳作的场景,也感受到了石灰获取之不易。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石灰还要经历“烈火焚烧若等闲”的考验。
烈火的熊熊燃烧,在常人眼中或许是极为可怕和痛苦的,但对于石灰来说,却像是平常之事。
这种坚韧和无畏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粉骨碎身浑不怕”这句更是将石灰的决心和勇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即使要粉身碎骨,石灰也毫不畏惧。
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传递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
而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则是整首诗的主旨所在。
石灰历经了种种磨难,为的就是能够在世间留下清白之身。
这里的“清白”,不仅仅是指石灰自身的洁白无瑕,更是诗人于谦借石灰来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和坚守正道的决心。
在深入理解这首诗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于谦所处的时代背景。
于谦生活在明朝,那是一个政治局势复杂多变的时期。
于谦为官清廉正直,一心为国家和百姓着想。
然而,他的刚正不阿却也引来了不少权贵的嫉妒和陷害。
在这样的环境中,于谦写下《石灰吟》,以石灰自喻,表明自己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要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质,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
从诗歌的艺术手法上来看,《石灰吟》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石灰所经历的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象征着诗人在人生道路上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考验。
而石灰最终留下的清白,则象征着诗人坚守的高尚品德和理想追求。
这种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寓意更加深刻,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同时,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却又富有力量。
每一句都简洁而有力地表达了石灰的坚韧和诗人的决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第10课《古诗三首》ppt
自学指导三:你从Leabharlann 中读到了 什么?(对学、合 学、领学)
我们一起赏析吧!
《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 情,通过咏马、赞马以及感叹马 的命运,来表现作者远大抱负及 不遇于时愤懑。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 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 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廉政故事—于谦拒礼
于谦是有名的清官,他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 绝。于谦叮嘱管家,一概不收寿礼。皇帝派太监送来一只玉猫金 座钟,却被拒之门外。太监写下四句话给于谦:“劳苦功高德望 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于 谦看了,在下面添上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忌常贪功。 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他如此坚决,只好 回去了。
10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理解三首诗诗意 2、理解诗歌感情 3、背诵默写诗歌
第一课时
自学指导一:根据节奏,初读 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独学:自己试读课文。 对学: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 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领学:代表展示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 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 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 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 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 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 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 次沸腾后,我由生石灰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 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 混合就成了石灰水。这时的我们就能把大大小小 的墙壁粉刷得雪白雪白,给人们带来一份纯净美 好的生活空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件
马诗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三、四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 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马诗 思考与练习
马诗
D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 连绵的 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皓的霜雪。
B.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 首田园诗。
C. 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 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D.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 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 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 萧风竹之中。
竹石
(2)说说你对此词主旨理解。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 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 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马诗
创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785~805)、元和(806~820)之际, 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诗中“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 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作者希望能 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是不被赏识。对马有所偏爱的 作者或许受伯乐识马所启,结合自己怀才不遇的现实,带 着愤懑之情创作了此诗。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
大漠沙如雪,
广大的沙漠。 此指西北沙
六年级第十课古诗三首
六年级第十课古诗三首
哇塞,六年级第十课的古诗三首啊,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就像打
开了一个神奇的宝库。
里写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哎呀,你想想看,那广阔的沙
漠就像雪一样白,燕山上面挂着的月亮像钩子一样,这画面感是不是
超强?这得多有想象力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呀!我就经常想,要是我
在那样的沙漠里,骑在一匹骏马上,那该有多威风啊!
再看看,“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石灰得经过多少
磨难才能来到我们面前啊!就好像我们的人生,不也得经历各种挫折
才能成长嘛!每次读到这儿,我就忍不住感叹,古人可真厉害,能用
这么简单的诗句告诉我们这么深刻的道理。
还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那竹子紧紧咬住青山,根深深扎在岩石缝里,多顽强啊!这让我想起了那些在困难面前从不
退缩的人,他们就像这竹子一样坚韧不拔。
我和朋友们一起讨论这三首古诗的时候,大家都特别兴奋。
有人说
喜欢的豪迈,有人说佩服的坚毅,还有人对的顽强赞不绝口。
我们争
得面红耳赤,可有意思啦!
在我看来,这三首古诗不仅仅是文字,它们更是一种力量,一种能
激励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它们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勇气,也
让我们懂得了在生活中要像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坚定、顽强、不屈不
挠。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像那石灰、那竹子一样,绝不放弃,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六下语文第十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六下语文第十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古诗三首是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第十课内容,包括了《登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题西林壁》三首诗。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的名作,具有高度的文学艺术价值,同时也是反映唐代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资料。
一、《登高》《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作,全诗13句共52个字,乃是一首抒发作者孤独悲凉之情的山水田园诗。
诗中描绘了登高的艰辛和孤独,表达了对逝去的年华和梦想的追求。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登山所产生的疲惫不安、孤独无依的感触。
诗中的“缅想青冥路,应怜此度曲”表达了对自己行走路程所带来的不易感慨,而“峨峨河阳秋,渺渺空茫然”则展现了壮美宏阔的山河景色。
整首诗节奏宛转、意境宏大,使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孤独。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是为了怀念已故的好友而写的,寄托着作者对亲情友情的深情缅怀。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情永不磨灭的真挚感情。
在这首诗中,王维以游玩登高的方式,回忆起与故友的往事。
“黄州五华山,北斗七星高”。
这句描绘山和星辰的诗句,让我们能够清晰的想象出美丽的山峦和那明亮的星辰。
在写到与兄弟们共同游玩的时候,他略带辞藻地写到:“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这句话表达了与兄弟们一起乘胜追击,共度难关的感情,也揭示了他对友谊长存的坚信。
三、《题西林壁》《题西林壁》是唐代文学家苏轼所作,写于1069年。
这首诗表现的是苏轼仕途起伏的心路历程,向人们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这首诗中,苏轼通过题壁这样一个小小的事情,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命运等事物的独特见解。
他赞扬了“风骚”派的传统和崇高精神,也慨叹了时代的晦暗和人生的变幻,这些都体现了苏轼自省、厚重的个性。
其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堪称千古名言,是他对人生峥嵘的经历和一生坚持自我、忠诚事业的心路历程的抒发。
总之,这三首古诗,反映了唐代社会的诸多现象,表达了对各种情感的生动描绘和激烈表达。
六年级下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10《古诗三首》在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第十课《古诗三首》宛如三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这三首古诗分别是《马诗》《石灰吟》《竹石》,它们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引领我们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壮志豪情和高尚品格。
《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的前两句通过对边疆沙漠和燕山月夜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悲凉、壮阔的氛围。
那广袤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宛如皑皑白雪;燕山上的月牙儿弯弯,恰似一把弯钩。
这样的景象既展现了边疆的雄浑之美,又暗含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苍凉。
后两句则直抒胸臆,诗人渴望自己能骑着披着金色马笼头的骏马,在秋高气爽的时节里纵横驰骋。
然而,这只是他的美好愿望,现实中的他怀才不遇,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无处施展。
这首诗以马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石灰吟》是明代于谦的诗作。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石灰的炼制过程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石灰历经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再经过烈火的焚烧,却把这一切视为平常之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为了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
诗人于谦以石灰自喻,表明自己不怕艰难险阻,坚守高尚节操,决心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的决心。
这种坚贞不屈的精神,在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敬佩。
《竹石》是清代郑燮的作品。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紧紧地咬定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缝中。
经历了无数次的磨难和打击,竹子依然坚韧挺拔,不管是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它都毫不畏惧。
诗人通过描绘竹子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的姿态,赞颂了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同时,这也是诗人自身人格的写照,他借竹子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绝不屈服,坚守信念的决心。
这三首古诗虽然出自不同的时代,诗人的经历和背景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表达诗人的志向和品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
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用上咱们上节课学会的方法,联系作者写诗时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生平,小组讨论,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汇报。
《石灰吟》:
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来感受。
重点体会“清白”,这个“清白”到底指什么?
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
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
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于谦就是这样,到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实践了他的誓言。
(板书:不怕牺牲)
教师小结:这就叫做“托物言志”。
(板书:托物言志)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作者的情感。
《竹石》呢?汇报: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引导学生认识到:
A.《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诗人的情感。
作者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板书:要有骨气)
朗读,读出这做人的道理。
B.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朗读,读出诗人所言的志向。
备课素材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知识储备
1、概念: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3、分类
(1)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2)托物言志类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让我们先来看看白居易的《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1.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一群小燕.(yān yàn)子飞过燕.(yān yàn)山山脉,飞向梦想起航的地方。
(2)战士们锻炼起来劲.(jìn jìng)头十足,将来一定是一支劲.(jìn jìng)旅。
2.比一比,组成词语。
络()捶()凿()焚()
洛()锤()函()烫()
3.给下面的诗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排比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4.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何当”的意思是()。
A.何时将要
B.什么时候
C.当时
(2)这两句诗中的“”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
“”象征受到了重用,“”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
(4)诗句的意思是
(5)诗句赞美竹子的精神品格。
A.无私奉献
B.坚韧顽强
C.硬骨头
5.比较阅读古诗,选择恰当的诗句填空。
《马诗》《石灰吟》和《竹石》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远大的志向。
但表达的情感却又不同。
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是;表现诗人在困难和打击面前毫不动摇的诗句是;表现诗人坚守高洁情操的诗句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石灰吟
,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身碎骨浑.不怕,。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诗句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
(5)在括号内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 )千锤万凿,( )烈火焚身,( )粉骨碎身,我( )要留清白在人间。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
阅读能力大提升
房兵曹胡马(1)解释词语:
【唐】杜甫锋棱:堪: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2)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后四句写马的。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A.精神 B.形态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3)分析画线诗句,完成练习。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这两句诗描写了胡马的和。
其中“”一词写出了马的疾驰。
在这两句中,是静态描写,是动态描写。
(4)诗的后四句与李贺的《马诗》中的诗句:,。
都表现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5)这首诗和李贺的《马诗》在表达方法上的相同点是()。
A.比喻的手法
B.托物言志
C.以景写情
思维创新大拓展
8.结合下图,展开想象,把古诗《竹石》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参考答案
1.(1)yàn yān (2)jìn jìng
2.联络洛阳捶打锤子开凿信函焚烧烫人
3.(1)B(2)A
4.(1)B(2)何当金络脑踏清秋(3)千锤百炼(4)千万次捶打至今还非常坚韧,任凭你东南西北风。
(5)B
5. B CA
6. (1)千锤万凿出深山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2)C(3)要留清白在人间(4)托物言志(5)AAAD
7.(1)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甚至可以(2)B A(3)动作两耳四蹄轻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4)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5)B
8. 在山上,竹子紧紧咬定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原来是它的根深深扎进石缝中。
千万次捶打到今天身骨仍然很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对于它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
这竹子好坚强啊,好执着!
解析:这是把《竹石》改写成一段话的训练。
首先要理解古诗句的意思,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并联系作者生活的背景,写成一段通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