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1.《女娲造人》导学案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第【1】篇〗教学三维目标1.了解袁珂的生平简介。

了解神话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女娲造人》的相关知识。

2.默读、圈划、朗读,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象改编神话。

3.探求未知领域——追寻人类起源,热爱生活,热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品味,把握女娲的形象,体会她的情感。

难点:发挥想象和联想,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改写、续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猜图导入,多媒体出示我国上古神话的相关插图,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夸父逐日”、“女娲造人”,不出示标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或所听过的神话,展开联想和想象,为插图补上正确的标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最后一幅图所示的神话《女娲造人》。

(二)初读课文预习与交流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澄澈(chénɡchè):清澈透明。

幽光(yōu)灵敏:反应快。

绵延:延续不断。

莽莽榛榛(mǎnɡ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2.作者简介袁珂先生(1916.7.12—2001.7.14),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生于四川新繁县。

生前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神话学会主席、国际知名学者,当代中国神话学大师。

袁珂先生著述颇丰。

1950年,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

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选》、《中国传说故事》、《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民族神话词典》、《神异篇》、《巴蜀神话》(合著)等20多部著作以及800余万字的论文。

3.背景链接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美妙解释和奇特想象,他们把自然力神化、人格化,在幻想中不自觉地进行艺术加工,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这就是神话。

第21课《女娲造人》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1课《女娲造人》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班级小组姓名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复述故事情节,理解联想和想象手法在神话创作中的运用。

3.感受女娲朴实感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自学指导】一读课文——基础积累1.体裁介绍: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2.写作背景:课文是根据《风俗通》里的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

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3.自读课文,积累字词,完成并展示自学检测题。

【自学检测】1.请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女娲()莽莽( ) 榛( ) 澄()澈掺()合揉()团掘()捏()泥2. 请你用口头语言,再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讲故事: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讲述,尽量投入感情,表述连贯,力求生动。

【合作探究】二读课文──整体感知1.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在课文中划出来。

)2.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3.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4.结合文中想象的情节,体会女娲形象。

【知识梳理】这篇童话详细介绍了女娲造人的过程,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起源的好奇好探索。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和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

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当堂检测】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①,入日②。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③;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④。

未至,道渴而死⑤。

弃其杖,化为邓林⑥。

【注释】①逐走:竞跑,赛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河、渭:即黄河、渭水。

《女娲造人》导学案【部编版七上第21课】

《女娲造人》导学案【部编版七上第21课】
女娲是一个母亲: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
五、主题思想:
2、多音字、形近字注音:
多音字:
澄澈chéng澄清dèng
掺和huo和平hé和面huó安慰wèi熨斗yùn
枯藤téng腾空téng
延伸yán朝廷tíng
荒凉liáng晾干liàng
蓬勃péng乌篷船péng
女娲wā铁锅guō漩涡wō
气概gài感慨kǎi灌溉gài
泥潭tán泥淖nào谭嗣同tán
文体知识:
中国古代神话是远古先民集体口头创作的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其产生表现了古代先民反抗自然的愿望和对理想的追求,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主要特点有:内容丰富、故事短小。
神话一般分为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三种类型。“开辟神话”反映的是原始人的宇宙观,用以解释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人类万物是如何产生的,如《女娲造人》。“自然神话”是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如《精卫填海》对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风雨雷电、虫鱼鸟兽等自然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做了很美丽的解释。“英雄神话”表达了人类反抗自然的愿望,原始人类把本部落里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人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加以夸大想象,塑造出具有超人力量的英雄形象。如《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
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作用,理解这则神话的写法和风格。
2.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思考人类的起源,珍爱生命。
一、作者、文体简介:
作者简介:
袁珂(1916—2001),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生于四川新都人。袁珂著述颇丰。1950年,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的学术声望。之后,袁珂先后撰写了《古神话选释》《中国神话史》《神话论文集》《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民族神话词典》《神异篇》《巴蜀神话》。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导学案)(2020年-2021年)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导学案)(2020年-2021年)

21 女娲造人课题女娲造人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中重点词语。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过程与方法1.体会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通过比较,掌握想象的方法和思路。

3.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4.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袁珂(1916—2001),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

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神话论文集》《古神话选释》等。

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年版)。

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选入课本时改为现在的题目。

课文是根据《风俗通》里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而成的一篇神话。

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文体知识神话是关于神或英雄人物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等书中保存了一些神话传说的片断,如黄帝擒蚩尤、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读准字音开辟.(pì)女娲.(wā)莽莽榛.榛(zhēn)澄.澈(chénɡ)掘.(jué)幽.光(yōu)掺.合(chān)捏.(niē)踪.迹(zōnɡ)绵延.(yán)疲倦.不堪.(juàn)(kān)揉.(róu)辨清字形榛(zhēn)莽榛浆(jiānɡ)泥浆抟(tuán)抟泥球臻(zhēn)日臻完善桨(jiǎnɡ)船桨传(chuán)传单娲(wā)女娲概(ɡài)气概祸(huò)闯祸溉(ɡài)灌溉涡(wō)旋涡慨(kǎi)慷慨理解词语绵延:延续不断。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女娲造人》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女娲造人》导学案 新人教版

《女娲造人》导学案【导学目标】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

2、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象修改神话。

3、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的起源。

【重点】理解本文大胆而新奇的想像【难点】感受对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课时:1【学习过程】第一部分(一)自主学习•由小组长主持以下任务:1。

落实并检查自主学习部分。

(组内成员互查互纠.)2。

疑难内容小组内讨论交流。

(讨论后仍不理解的题目,找老师给予指导)①读出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女娲( )莽莽榛榛()澄()澈掺()合揉()团②词语解释女娲: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澄澈:清澈透明.幽光:昏暗的光。

灵敏:反应快。

绵延:延续不断。

神通广大: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③大声朗读课文读完后提出不懂的问题(二)合作探究主问题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真品味人物的心理,语言和神态等描写方法。

用口头语言,再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教师点拨:讲故事能不能用你的口头语言,再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四人小组内,先逐人说再由组长总结)主问题2。

认真做 1—5题,不会的问题由组长组织讨论交流(小组讨论合作)需解决的问题:(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2)女娲是怎样造人的?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3)女娲造人前后心情怎样?(4) 人类获得生命后的反应怎么样?(5)女娲如何让人类繁衍生息的?(三)。

展示学习成果第二部分一、【拓展创新】假如你是女娲?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人类在不断进化,50万年前的人,形似猴子,与现代人外形和生活迥异。

未来50万年后的人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充分发挥想象力.请你对未来的人类外形和生活作一个合理的推测。

1、学生写作文片段,师巡视指导。

2、请两三个同学读自己的片段,其他同学评析其中的想象是否符合要求.二、【课外练笔】精卫填海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他的女儿,但却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7篇)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7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7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下是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7篇),欢迎参考阅读。

女娲造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神话的特点。

2、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3、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积累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知识,区别神话与科学。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尝试改写神话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2、体会自己的母亲怀胎育子的艰辛与不易。

教学重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复述法、讨论法、想象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神话故事呢?比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等。

我们人类最初是从哪里来的,你们思考过吗?关于这个问题,自古人们就开始作不停地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由神话改编的故事——《女娲造人》。

二、整体感知1、正音正字2、关于神话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想象的故事。

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应,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化人的结果。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体裁是神话,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3、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三、探究文本1、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书P148 研讨与练习一)2、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3、说说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生: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

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二十一课 《女娲造人》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二十一课 《女娲造人》导学案

《女娲造人》导学案学习目标:(一)、了解神话的产生,识记重点生字词;(二)、通过对比阅读,了解神话想象的写作特点;(三)、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一、预习自学(一)、神话的产生神话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为基础,并且借助和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同时,这种奇特的想象也创造了古代的神话故事。

(二)、生字词的识记1、给下面的字注音女娲.澄澈..幽.光莽.莽榛.榛绵延.掘.起枯藤...生气蓬勃2、解释下列词语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三)、预习课文,理清文章脉络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注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讲述。

(默读要求不发出声音、不指读、不回读、不逐字逐句地读)二、合作互学(一)、品读《风俗通》的两则短文,比较袁珂的《女娲造人》,完成以下问题。

俗话天地开辟,未有民,女娲抟(tuán)黄土做人。

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gēng)人也。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媒人,因置婚姻。

译文: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

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

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所以富贵的人,是黄土做的;贫贱的人,是用粗绳子拉出来的。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二)、讨论探究1、女娲为什么能造人,是怎样造的?这显示了她怎样的特征?2、女娲为什么要造人?造人之后有怎样的反映?这显示了她怎样的特征?3、文中女娲造人的过程中处处洋溢着生命诞生的喜悦感,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丰富的蕴意?4、结合文中想象的情节,体会女娲形象。

完成句式:女娲是一个。

参考: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有伟大的神力……三、提升检学1、请根据对《女娲造人》的分析,放飞想象的翅膀,发挥想象,对夸父逐日的动机、经过结果做另一种推测(任选一个),说给大家听。

《女 娲造人》 导学案

《女 娲造人》 导学案

《女娲造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神话的特点和相关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复述女娲造人的过程。

3、体会神话中想象的魅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4、感受女娲的形象,体会她身上所体现的人类母亲的慈爱和伟大。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神话的特点,理解女娲造人的情节。

(2)分析女娲的形象特点。

2、难点体会神话中想象的奇妙,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三、知识链接1、神话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2、中国古代神话中国古代神话丰富多彩,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探索。

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这些神话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创造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女娲()澄澈()掺和()揉团()泥潭()2、解释下列词语。

神通广大:灵机一动:眉开眼笑:3、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合作探究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2、女娲是怎样造人的?3、女娲造人过程中,她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4、从文中找出描写女娲形象的语句,分析女娲是一个怎样的神?六、深入研读1、文中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比如女娲用黄泥造人,把人分成男女让他们自己繁衍后代等。

请找出你认为最富有想象力的情节,并说说它的神奇之处。

2、对比阅读《风俗通》中关于女娲造人的记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说说本文丰富了哪些内容,体会作者的想象力。

七、拓展延伸1、发挥想象,假如你是女娲,你会用什么方法造人?2、除了女娲造人,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八、课堂小结1、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人教版本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的部编版本第21课《女娲造人》学习教学学习设计

人教版本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的部编版本第21课《女娲造人》学习教学学习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1课《女娲造人》教课方案《女娲造人》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经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研究未知领域的欲念。

2、感觉文中所表现的愉悦之情。

3、初步认识神话故事的特色。

【教课要点】1、勇敢而奇特的想像。

2、对人类出生的愉悦感。

【教课难点】1、勇敢而奇特的想像。

2、对人类出生的愉悦感。

【教课课时】一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传说古时候天和地连在一同,有个鼎力士一觉悟来,感觉太闷,便用力地把天托起来,把地用力地蹬下去,天地便分开了。

他站了好久,他死后,身体便变为了天地间的各样事物。

你可知道故事的名称吗?对,这就是《盘古开天》。

但是,老师只记得这些了,有人愿意帮老师来增补吗?1)盘古是用斧子将天和地劈开的,而后才是托起天,蹬下地。

2)盘古死后,他出的气变为了白云,他的额头、鼻尖变为了高峰,一只眼睛变为了太阳,另一只眼睛变为了月亮,血液变为了江河湖海。

1/5同学们真聪慧,这个故事太存心思啦!眼睛怎么变为了太阳,眼睛怎么变为了月亮,血液怎么变为了江河湖海呢?你们谁知道方才讲的这个故事是借助了什么手法呢?对,就是想象。

神话故事是古代办感人民对自然现象不可以正确地解说而依靠想象创建出来的。

齐读《中国文学史》:神话是太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经过想象进行解说的集体口头创作。

神话就有一双想象的翅膀,所以神奇,超人。

二、想象篇:今日我们就走进袁珂的《女娲造人》,来感觉一下想象的魅力。

1、放声自由朗诵全文,识记课文情节。

2、复述故事情节。

(先分四人小组复述,再介绍代表)要求:声音响亮,语速适中。

3、出示《民俗通》里的短文,学生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内容。

议论整理概括,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学生可能会提到:第二段女娲造人的原由:太荒芜孤独了。

(师追问:地上明显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她为什么还会感觉太荒芜孤独了呢?引出女娲心中有爱,想要和人交流。

《女娲造人》导学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女娲造人》导学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21* 《女娲造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重点)2.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难点)3.激发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素养)学法指导:1.阅读本文,要看作者如何展开想像,在原文《风俗通》基础上丰富和扩充了哪些内容。

同时,结合文中想象的情节,分析女娲形象。

2.通过复述故事来把握文章的内容。

【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二、预习任务1.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完成旁批。

2.再读课文,比较在原文《风俗通》基础上,本文丰富和扩充了哪些内容?尝试解决下列问题:(1)女娲造人的原因是什么?(2)女娲用什么样的方法创造了人?(3)当人被造出来之后,女娲的心情怎样?从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4)“女娲造人”的神话是远古人类对哪一自然现象的解释?3.同桌相互复述故事。

三、预习检测1.填空。

(1)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

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和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2)本文选自,是(谁)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它详细叙述了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答案:(1)神话想像幻想(2)《神话故事新编》袁珂神话女娲造人2.字词积累。

(1)写字或注音。

女娲.()泥潭.()蹲.()掘.()起掺.()和莽.()莽榛.()榛生气蓬勃..() Chéng chè() yōu()光绵yán()枯téng()(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草木丛生的样子。

第21课《女娲造人》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1课《女娲造人》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1 女娲造人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2.分析文中女娲的母亲形象,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课前导学走近作者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等。

文体知识神话是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想象的故事。

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应,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结构图解主旨点睛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勤劳、智慧、伟大的母亲形象,表现了远古时代人类对自身起源的好奇和探索。

字音字形荒.凉(huāng)蓬bó(勃)澄.澈(chéng)气gài(概)灵.敏(líng)泥tán(潭)绵yán(延)神.通广大(shén)灵.机一动(líng)眉开眼.笑(yǎn)莽莽榛.榛(zhēn)词语释义澄澈:清澈透明。

幽光:昏暗的亮光。

灵敏: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

绵延:延续不断。

莽莽榛榛:莽莽和榛榛两个词均用来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大:现用来形容本领极大,办法极多。

生气蓬勃:生命力旺盛。

疲倦不堪:疲倦得无法坚持下去。

堪,能忍受,能承受。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自主探究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答: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2.女娲为什么要造人?答:“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3.女娲是怎样造人的?女娲造人的方法各有什么特点?答:用两种方法。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导学案(无答案)

《女娲造人》导学案【学习目标】我该学什么?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理解本文大胆而新奇的想象,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3.理解女娲的形象,了解关于人类起源的朴素的解释。

【重点难点】1.理解神话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把握想像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像 。

【学法提示】我该如何学习?1.讨论法、勾画圈点法;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然后加以点拨,激发起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学习材料】分层次阶梯式设置学习活动和问题情境,引导学 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训练思维、体验感悟;【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2分钟)二、问题情境:看图说故事(2分钟) 会写会认吗?女wā( ) 蓬bó( ) 气ɡài( ) 泥jiānɡ( ) 绵yán( ) 澄.澈( ) 掺.和( ) 寂寞.( ) 泥潭.( ) 掘.起( ) 浑.黄( ) 莽莽榛.榛( ) 多音字注音,形近字组词。

辟⎩⎪⎨⎪⎧( )复辟()开辟⎩⎪⎨⎪⎧榛(zhēn ) 臻(zhēn ) ⎩⎪⎨⎪⎧踪(zōnɡ) 综(zōnɡ) 粽(zòn ɡ)三、自主学习:(10分钟)1.了解神话的由来和特点。

2.初读课文,根据问题复述课文。

①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②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③女娲怎么样让人类繁衍生息?3.再读课文,把握人物。

女娲是一个女神,却处处显示出人的特性。

边读边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四、合作探究(10分钟)借想像的翅膀,发挥一下你的创造力,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再编一则《女娲造人》的故事,去和袁珂比一比。

五、展示交流(10分钟)六、总结提升(6分钟)1.理解复述故事的各个环节(起因、经过、结果),使复述的故事情节丰富生动,吸引听众。

2.理解想象的特点:大胆奇特、合情合理【拓展延伸】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女 娲造人》 导学案

《女 娲造人》 导学案

《女娲造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女娲这一神话人物形象。

2、理解并学习文中想象与联想手法的运用。

3、体会神话故事所反映的古代人民对于人类自身起源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把握神话故事的内容,理解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2)分析女娲的形象特点,感受其伟大的创造力和母性光辉。

2、难点(1)体会神话中想象与联想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2)理解神话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类精神追求。

三、知识链接1、神话的定义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力的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2、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1)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天地开辟、人类起源、英雄神话等。

(2)想象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3)往往蕴含着一定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四、预习导航1、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并查阅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简要概括女娲造人的主要情节。

五、课堂探究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1)天地开辟以后,世间万物都有了,唯独没有人类,显得太过寂寞。

(2)女娲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2、女娲是怎样造人的?(1)用黄泥捏人:女娲先是用黄泥仿照自己的样子捏出了一个个小人。

(2)用藤条挥洒泥浆造人:后来觉得这样太慢,就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向地上挥洒,溅落的泥点也变成了人。

3、从文中可以看出女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1)具有创造力:能够想出造人的方法,并付诸实践。

(2)富有爱心和母性:她关心人类的繁衍和生存,为人类的诞生不辞辛劳。

(3)勤劳智慧:在造人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改进方法。

4、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想象和联想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想象: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如用黄泥捏人、用藤条挥洒泥浆造人等,都是作者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情景。

(2)联想:看到自己的影子,联想到造人的方法。

好处: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奇幻色彩,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女 娲造人》 导学案

《女 娲造人》 导学案

《女娲造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神话的特点和文学价值。

2、熟悉女娲造人的故事内容,理解女娲形象。

3、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神话的魅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女娲造人的具体情节。

(2)分析女娲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2、难点(1)理解神话所反映的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和思想。

(2)体会神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知识链接1、神话的定义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力的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2、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1)富有想象力和幻想性。

(2)反映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探索。

(3)往往具有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四、自主学习1、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2、思考女娲造人的原因是什么?五、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女娲造人的过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分析女娲在造人过程中所展现的性格特点。

3、探讨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对我们理解古代人类的思想和生活有何启示?六、课堂展示各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

七、拓展延伸1、比较中国古代其他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等,分析它们与女娲造人的异同。

2、尝试自己创作一个神话故事,发挥想象力,展现独特的创意。

八、达标检测1、下列关于女娲造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女娲感到孤独寂寞,于是决定造人。

B 女娲用黄泥仿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类。

C 女娲把人分为男人和女人,让他们自己繁衍后代。

D 女娲造人是一次性完成的,没有经过多次尝试。

2、女娲的形象具有哪些特点?()(多选)A 勤劳B 智慧C 慈爱D 勇敢3、简述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所反映的古代人类的思想。

九、课后作业1、阅读更多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写一篇读后感。

2、发挥想象,以“假如我是女娲”为题,写一篇短文。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理解神话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新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

新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

新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学生学案:教师导案一、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2、探究女娲形象。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二、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教学难点: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三、学法指导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字典;预习本四、学具准备知识链接:袁珂,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生于四川新繁县。

袁珂先生著述颇丰,1950年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

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选》、《中国传说故事》、《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民族神话词典》、《神异篇》、《巴蜀神话》(合著)。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简介作者。

师: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不会读或者不理解的字词。

2、检测学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自学提示:1、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2、学生朗读最喜欢的部分,边读边思考:你怎么看待女娲这个形象呢?(可以用“一个的女娲”的句式说话,从文中找出依据。

)师归纳:女娲这个核心人物非常鲜明:她是神和人的结合体。

她是想象中的神,具备非凡的创造力,也有人类的许多美好品质,如质朴、活泼、勤劳、充满活力和智慧等。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

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

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

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风俗通》1、思考一:课文是根据这两则短文改编的,看看课文丰富了哪教学过程一、释题(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呢?女娲怎样造人的?女娲用什么造人?女娲造人有何用?)(带着问题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六单元21《女娲造人》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六单元21《女娲造人》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六单元21《女娲造人》导学案第 2 页第 3 页了解神话:神话: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自然力量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的虚构故事。

属民间文学的范畴。

它虽是迷信的产物,但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

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与民间艺人进行创作的不朽源泉,对后世产生有深远影响。

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

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女娲.()澄.( )澈.()掺.()合莽莽.( )榛榛.()掘.()绵.()延2.解释下列词语。

莽莽榛榛:生气蓬勃:兴高采烈:疲倦不堪:神通广大:灵机一动:绵延不绝:3.马克思在谈到希腊艺术时曾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4、全文共有18段,按内容和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段):➢第二部分(第段):第三部分(第段):5、通读全文,把女娲造人的过程用四个短语补写在下面横线上。

2.第二类属于自然神话,是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

像《女娲补天》、《仙山的传说》、《精卫填海》、《大熊星和小熊星》对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风雨雷电、虫鱼鸟兽,乃至回声这样的自然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做了很美丽的解释。

第 4 页1.开辟神话反映的是原始人的宇宙观,用此解释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人类万物是如何产生的。

几乎每一个民族都会有这化……”,由此可知,神话带有浓厚的_ __色彩。

4.在下列语句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①人的身体()小,()据说()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

②大地上()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还没有终止。

③这世间,()怎样说吧,()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请你用口头语言,再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讲故事: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讲述,尽量投入感情,表述连贯,力求生动。

说明:同位之间合作,互相讲述;推荐两三个同学当众讲述,鼓励借助肢体语言表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导学案统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导学案统编版)

第21课《女娲造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主要情节,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2.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重点难点】1.熟读课文,了解主要情节,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2.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梳音晓义,日积跬步至千里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女娲.()开辟.()荒.凉()寂寞.()神通.广大()莽莽榛.榛()蓬.勃()澄澈..()灵.机一动()掘.起()掺.和()揉.()非凡.()气概.()眉.开眼笑()幽.光()灵敏.()疲倦不堪.()泥潭.()搅.混()溅.落()踪.迹()绵延.()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开创;创立。

()②形容本领、手段高明巧妙。

()③莽莽和榛榛两个词均用来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④生命力旺盛。

()⑤清澈透明。

()⑥掺杂混合在一起。

()⑦挖起。

()⑧兴致高,情绪热烈。

()⑨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⑩超过一般;不寻常。

()○11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

()○12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

()○13延续不断。

()★任务二:知人论世了解文体知出处1.作者名片袁珂(1916—2001),本名袁圣时,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工作,在古代神话资料的搜集、考证、注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2.文章出处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年版)。

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选入课本时改为现在的题目。

本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

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富于人道色彩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3、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1、复述故事,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2、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作用,理解这则神话的写法和风格。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神话的概念直接入题: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

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常有浓厚的幻想色彩。

如:《盘古开天》、《夸父追日》等。

提问:人,是从哪儿来的?古时候,科学并不发达,人们对此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许多民族都有神创造人的传说。

请学生自己介绍西方的“上帝造人说”。

(投影出示:上帝在创造天地和万物以后,在第六日造人。

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一个人,往他的鼻孔里吹一口气,有了灵气,人就活了。

能说话,能行走,上帝给他取一个名字叫亚当。

后来,亚当成了伊甸园的守护神。

亚当给伊甸园里的各种飞禽走兽起了名字,它们都听从于亚当。

上帝看亚当辛苦,决定为他造一个配偶,以便帮助他工作。

于是,上帝在亚当睡觉时,抽了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叫夏娃,做了亚当的妻子。

引出: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女娲造人》,这篇课文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

看看人是从哪儿来的?(投影出示《风俗通》文字)请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主要意思。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2、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的作者的想象力。

(课后练习题一)这一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如果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复述有遗漏,教师要提醒学生补充。

3、讨论:女娲造人的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

第21课《女娲造人》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1课《女娲造人》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女娲造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神话及其特点。

2、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培养学生改写故事的能力。

【重点难点】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改写故事的能力【学法指导】1.了解神话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改写故事的能力。

【知识链接】1、关于神话。

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

神话特点:①它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②充满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

③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2、作者简介: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

【学习过程】1、课文结构:2、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你能分别用一两个关键词来回答吗?请各小组讨论后,推荐一名代表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1)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造人原因:(2)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造人经过:(3)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造人结果:(4)造人心情:(5)最终结果:3、女娲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我们要学习她什么精神?4、你认为人真的是女娲造出来的吗?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塑造这一形象的?【基础达标】1.字词积累女娲(wā):澄澈(chénɡ chè):灵敏:绵延:莽莽榛榛(mǎnɡ zhēn):神通:【拓展提升】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

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仗来了。

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

这一撞不打紧,他自己没有撞死却闯出了天大的祸事。

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撑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他碰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1.《女娲造人》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1.《女娲造人》导学案

《女娲造人》导学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江南学校李友峰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2.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3.了解神话的特点,激发想象力。

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袁珂,原名袁圣时,汉人,作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传说》、《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中国神话百题》、《神话故事新编》、《中华文化集粹丛书·神异篇》等。

文体知识:神话是古代先民用拟人化的超自然的形象和虚幻的表达方式反映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认识的一种文学样式。

一定程度上表达出古代先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它的特点是:富于神奇的幻想和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的人或神都会具有超人力量;情节比较曲折,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中国的神话极为丰富,主要见于《山海经》《淮南子》等作品中。

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

2.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女娲.()澄澈..()()灵敏.()掘.起()掺.和()踪迹.()wā chēng chè mǐn jué chān jì3.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绵廷()奔奔榛榛()开僻()气慨()兴高彩烈()廷—延奔—莽僻—辟慨—概彩—采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从课文《女娲造人》谈起女娲造人是根据汉代的《________》有关“_________”的记载改编的,作者_______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记载故事基础上进行了富有________的演绎与扩充,使这个古老的神话更加吸引读者。

课文详细叙述了_______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________的解释。

2. 创世神话关于________的神话,各民族的早期几乎普遍存在。

原始人由于生产能力的低下对于自然宇宙的由来是不可理解的,只有以他们贫乏的_________为基础,进行______和揣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娲造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2.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3.了解神话的特点,激发想象力。

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袁珂,原名袁圣时,汉人,作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传说》、《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中国神话百题》、《神话故事新编》、《中华文化集粹丛书·神异篇》等。

文体知识:神话是古代先民用拟人化的超自然的形象和虚幻的表达方式反映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认识的一种文学样式。

一定程度上表达出古代先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它的特点是:富于神奇的幻想和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的人或神都会具有超人力量;情节比较曲折,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中国的神话极为丰富,主要见于《山海经》《淮南子》等作品中。

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

2.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女娲.()澄澈..()()灵敏.()掘.起()掺.和()踪迹.()wā chēng chè mǐn jué chān jì3.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绵廷()奔奔榛榛()开僻()气慨()兴高彩烈()廷—延奔—莽僻—辟慨—概彩—采Array 4.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从课文《女娲造人》谈起女娲造人是根据汉代的《________》有关“_________”的记载改编的,作者_______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记载故事基础上进行了富有________的演绎与扩充,使这个古老的神话更加吸引读者。

课文详细叙述了_______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________的解释。

2. 创世神话关于________的神话,各民族的早期几乎普遍存在。

原始人由于生产能力的低下对于自然宇宙的由来是不可理解的,只有以他们贫乏的_________为基础,进行______和揣测。

于是,便产生出这种创世神话。

天地开辟神话,大体可以分为由______来开辟天地、由______化生万物和________演化而形成世界等三大类二、精读语段,品读细节1.速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文中表现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读一读。

人类诞生前后世界有什么不同?2.你认为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三、联想与想象训练女蜗为让天地间生气蓬勃起来而产生了造人的动机,并且不辞劳苦地用黄泥造人。

这大概是黄色人种的起源吧。

那么女蜗又是如何制造白色、黑色、棕色人种的呢?她还有其他造人的动机吗?请发挥想像,推断出女娲造人的新动机、新办法。

新动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小结合作探究答案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风俗通女娲造人袁珂人性化女娲造人想象力2.天地开辟生活经验想象神巨人自然精读语段,品读细节1. 标画出文中的以下描写:人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如:女娲“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

”等;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如“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

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等。

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2.女娲既有“神性”又有“人性”。

女娲所以要造人,是因为她感到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自然而真实;采用模仿自己的样子造出人形的方法,是出于水中自己像的偶然诱发,极富于人类经验;“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题文)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酝酿.(liáng)黄晕.(yùn)发髻.(jì)碣.石(jié)B.棱.镜(líng)粗犷.(guǎng)嘹.亮(liáo)贮.蓄(zhù)C.卖弄.(lòng)池畦.(qí)莅.临(lì)草垛.(duǒ)D.花苞.(bāo)竦.峙(sǒng)窠巢.(cháo)静谧.(mì)2.下面各组中画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陛下(宫殿的台阶) 不可救药(用药治疗)B.御聘(驾车) 呈报(恭敬地送上)C.华盖(美丽的) 赏赐(给)D.华盖(伞盖) 称职(相称,能力能够担任)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武汉使用外,还向黄石、荆州等地输送。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污涩安祥畏罪潜逃B.消耗冤枉怒气冲天C.虐待怅然提心掉胆D.蜷伏乞丏妄下断语5.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B.他在政治课上答错了一道题,结果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C.王老师说这话时,竟第一次严肃得面无一丝笑容,一时间满教室鸦雀无声....。

D.云南地震突如其来....,给当地的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二、名句名篇默写6.根据提示填空。

(第①小题1分,其余小题每空1分,共8分。

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①,都变做了土;,都变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②,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论语》)④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⑤“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写的是劳动的艰辛,白居易的《观刈麦》与之类似的两句是:,。

⑥初中三年的时光即将逝去。

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

在古诗文中,有许多描写离别之情的句子,请写出你最喜欢的连续的两句:,。

三、诗歌鉴赏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送裴郎中①贬吉州②(唐)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释)①郎中:古代一种官职。

②吉州:地名,现指江西吉安。

1)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了送别时的环境。

B.第二句写了临别时的心情。

C.第三句写了离别分手的原因。

D.第四句写了贬谪之地的景物。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以“猿啼”“水自流”衬托送别裴郎中时的伤感。

B.三、四句用“君更远”“青山万里”暗示裴郎中前程远大。

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政治上受挫折而被贬遭逐的悲凉心情。

D.全诗写眼前景,道别离情,自然而巧妙,很耐人寻味。

四、综合性学习8.学习了本课后,七年级某班打算开展以“小故事大智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加,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寓言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1)阅读上面的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寓言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家都知道许多成语都源于寓言故事,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3)根据给出的故事情节,续写故事。

要求:不增加人物或动物形象,不少于15字。

狐狸看见藤上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弄不到嘴里,只好放弃,_________________(续写要符合情节的发展方向且使故事蕴含一定的道理)五、文言文阅读9.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南朝宋临川王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俄而..雪骤____________(2)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3)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4)你还积累过哪些描写雪的诗句?请写出一句来。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撒盐空中差可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地点“______”、人物“______”、事件“_____”等要素。

4)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六、现代文阅读11.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儿呀。

看吧,山上有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有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