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云间》夏完淳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合集下载

《别云间》夏完淳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别云间》夏完淳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别云间》夏完淳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主题思想】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叹,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

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4、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

二、赏析选择题:1、对《过零丁洋》《别云间》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2、下列对《别云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高度概括了诗人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

B.领联抒写了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

C.颈联祖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D.尾联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和痛苦。

【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空际看。

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别云间》夏完淳备课资料习题【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别云间》夏完淳备课资料习题【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别云间》夏完淳备课资料习题【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资料内容:【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精品习题及答案】【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课下注释】④选自《夏完淳集笺校》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云间,松江的古称。

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抗清英雄。

14岁随父亲夏允彝和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

失败后只身流离于湘、鄂一带,后返乡。

清顺治四年(1647)被捕后就义于南京。

⑤【南冠】《左传·成公九年》载,楚国人锤仪被俘,仍戴着“南冠”(楚国的冠)。

后世遂以“南冠”为俘虏的代称。

⑥【泉路】黄泉路,指死亡之路。

⑦【毅魄】英魂。

语出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⑧【灵旗】灵幅,旧时招引亡魂的旗子。

这里语意双关,也暗指战旗。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作者】夏完淳(1631一1647),明末爱国诗人、抗清将领。

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

14岁参加抗清活动,后被俘,英勇就义,死时年仅17岁。

【背景】顺治三年,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

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夏,作者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

《别云间》就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云间”是松江的别称,西晋文学家陆云,字士龙,家在华亭,对人自称“云间陆士龙”,于是后人就将松江称作云间。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别云间》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别云间》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别云间》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面对国家民族的危亡,有一位诗人以少年的热血、英勇的斗争,谱写了一首悲壮动人的生命之歌。

这位诗人是谁呢?他就是夏完淳,这节课我们学习《别云间》,感受全诗字字忠肝义胆,句句血泪凝成,令人悲怆,令人感奋的情感。

二、目标1、反复诵读、熟练背诵全诗,正确默写全诗。

2、品味诗歌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抒发的爱国情感。

3、赏析这首诗歌,品味诗歌的妙处。

三、原文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四、注释《别云间》:选自《夏完淳集笺校》卷五。

云间:松江的古称。

羁旅:寄居他乡,生活飘泊不定。

羁(jī),停留。

南冠:被囚禁的人。

语出《左传》。

后世以“南冠”指代被俘。

泉路:地下。

指阴间。

毅魄:英魂。

坚强不屈的魂魄。

灵旗:战旗。

古代出征前必祭祷之,以求旗开得胜,故称战旗。

五、诗意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

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

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六、赏析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赏析:诗作首联叙事。

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

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赏析: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

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于是诗人悲愤了:“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诗人禁不住“立尽黄昏泪几行”,流不尽“无限河山泪”。

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别云间》译文、欣赏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别云间》译文、欣赏

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别云间》译文、欣赏别云间夏完淳(明)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中都是长久漂泊在外地的游子,现在又变成了俘虏。

大好山河却使我流下无限之泪,谁说过天地是宽阔无边的呢!已经深知为国牺牲的日子临近了,但是想要和家乡告别却难而又难。

在我不屈的魂灵回来的日子里,好似已经看见招引亡魂的旗帜。

赏析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

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

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

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公元1645年,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

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

夏完淳与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

1646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

此时南京已陷落,身在义军之中的夏完淳依然抱有消灭敌人、恢复明朝的坚毅决心。

为了抗清,义军上下结成了同仇敌忾的情谊。

不久义军兵败,吴易被执,夏完淳只身流亡,隐匿民间,继续进行抗清活动。

1647年(顺治四年)夏间,夏完淳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

被解送南京后,夏完淳坚强不屈,顽强斗争,在接受变节降清的原明朝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洪承畴的审讯时,采取反话正说、寓贬于褒的方式当面声色俱厉地痛斥这个朝廷的叛徒、民族的败类,令洪承畴面红耳赤、颜面尽失。

在南京狱中,夏完淳给嫡母盛氏写了绝笔《狱中上母书》,一方面以琐琐家事,谆谆嘱托,流露出对家人的依恋不舍之情,一方面又将复明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后嗣为念,表示要“报仇在来世”,体现出视死如归的气节。

最终不屈而死,年仅17岁。

别云间 夏完淳赏析

别云间 夏完淳赏析

别云间夏完淳赏析【原文】别云间夏完淳〔明代〕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注释】云间:上海松江区古称云间,是作者家乡。

1647年(永历元年/顺治四年),他在这里被逮捕。

三年:作者自1645年(弘光元年/顺治二年)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1647年(顺治四年),共三年。

羁旅:寄居他乡,生活飘泊不定。

羁:音(jī),停留。

南冠(guān),被囚禁的人。

语出《左传》。

楚人钟仪被俘,晋侯见他戴着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zhi,拴、捆)者,谁也?”后世以“南冠”代被俘。

泉路:黄泉路,死路。

泉,黄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穴。

毅魄:坚强不屈的魂魄,语出屈原《九歌.国殇》:“身即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灵旗:又叫魂幡,古代招引亡魂的旗子。

这里指后继者的队伍。

【译文】三年为抵抗清兵辗转飘零,今日兵败被俘,成为了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阔?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赏析】此诗是作者诀别故乡之作。

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

既表达了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

格调慷慨豪壮,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

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

诗作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禁不住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

这首诗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慨,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夏完淳《别云间》全诗翻译赏析

夏完淳《别云间》全诗翻译赏析

夏完淳《别云间》全诗翻译赏析夏完淳《别云间》全诗翻译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完淳《别云间》全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注释:1.“云间”,即今上海松江,是作者家乡。

1647年(顺治四年),他在这里被逮捕。

在对故乡的依恋外,诗着重地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不变的决心。

2.“三年”句:作者自1645年(顺治二年)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1647年(顺治四年),共三年。

3.羁:停留。

4.羁旅:寄居他乡,生活飘泊不定。

5.“南冠”,俘虏的代称。

语出《左传》。

楚人钟仪被俘,晋侯见他戴着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zhi,拴、捆)者,谁也?”后世以“南冠”代被俘。

6.“毅魄”,英魂,语出屈原《九歌.国殇》:“身即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

7.“灵旗”,古代出兵征伐时所用的一种旗帜,这里指抗清之旗,表示死后仍要抗清。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

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

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背景:公元1645年,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

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

夏完淳与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

1646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

此时南京已陷落,身在义军之中的夏完淳依然抱有消灭敌人、恢复明朝的坚毅决心。

为了抗清,义军上下结成了同仇敌忾的情谊。

不久义军兵败,吴易被执,夏完淳只身流亡,隐匿民间,继续进行抗清活动。

《别云间》(夏元淳) 阅读鉴赏题汇总(含答案)

《别云间》(夏元淳) 阅读鉴赏题汇总(含答案)

《别云间》(夏元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内容主旨:
《别云间》全诗追溯作者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涯,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表达了作者誓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炽热的爱国情感。

2.“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3分)
答: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
3.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4分)
答: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

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4. 运用典故的句子: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5. 赏析“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风光无限的山河似乎也黯然伤神,在无语中落泪,天地广阔竟无壮士容身之处!吐露诗人在暮色中环顾四野,俯仰天地。

课外古诗词诵读《别云间》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别云间》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1.理解性默写。 (1)夏完淳《别云间》中运用典故,写出被俘处境的诗句是:__ _三__年_羁__旅__客,__今_日__又_南__冠__。 (2)夏完淳《别云间》中表达了对山河沦陷的极度悲愤的诗句 是:_无_限__山_河__泪___,_谁_言__天_地__宽___。 (3)诗中有报国之志。夏完淳面对国家民族的危亡,慷慨赴死, 以少年英魂祭祷“毅__魄__归_来__日___,灵_旗__空__际_看____。”(《别云间》)
尾联:
原文: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重点字词:(毅魄)坚强、果敢的魂魄。语出《楚辞 ·九歌 ·国殇 》: “身即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灵旗) 汉武帝为伐南 越,告祷泰一,作灵旗。这里指抗清的旗帜,表示死后仍将抗清。 (空际) 无边远处。
翻译:坚毅的魂魄再来故乡的时候,(化作抗战) 的灵旗在天际(来让人)观看。
颈联:
原文: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重点字词:(泉路) 指地下,旧时迷信者所谓的 阴间。这里表示作者必死的决心。
翻译:自知慷慨赴死期将近,将要告别故乡情 太难。
句解:表明诗人对死的态度与心态.作者在此已抱定了 杀身成仁的决心,但又难以告别家乡和亲人,表现出 了作者情感和心理的矛盾,抒发了依恋故乡之情。
句解:表示出诗人坚定的抗清斗志和对抗清事业的必胜信心 与殷切期望。这里表现出了作者誓死不屈、战斗不止的决心。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任务四:精读细研,小组合作
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今日又南冠”句中的“又”字表现了诗 人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无限伤痛与遗憾以及壮志难酬 的悲愤。
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4.“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两句表现了作 者怎样的矛盾心情?

《别云间》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别云间》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别云间》夏完淳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作者】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部)人。

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

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

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背景】公元1645年,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

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

夏完淳与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

1646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

此时南京已陷落,身在义军之中的夏完淳依然抱有消灭敌人、恢复明朝的坚毅决心。

为了抗清,义军上下结成了同仇敌忾的情谊。

不久义军兵败,吴易被执,夏完淳只身流亡,隐匿民间,继续进行抗清活动。

1647年(顺治四年)夏间,夏完淳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

被解送南京后,夏完淳坚强不屈,顽强斗争,在接受变节降清的原明朝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洪承畴的审讯时,采取反话正说、寓贬于褒的方式当面声色俱厉地痛斥这个朝廷的叛徒、民族的败类,令洪承畴面红耳赤、颜面尽失。

在南京狱中,夏完淳给嫡母盛氏写了绝笔《狱中上母书》,一方面以琐琐家事,谆谆嘱托,流露出对家人的依恋不舍之情,一方面又将复明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后嗣为念,表示要“报仇在来世”,体现出视死如归的气节。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同步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同步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南安军/文天祥二、别云间/夏完淳三、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四、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一、《南安军》文天祥【原诗】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作者】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

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

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

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主题思想】表达诗人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以及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赏析】一二两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

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

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颔联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

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

《别云间》习题夏完淳【部编版九下】

《别云间》习题夏完淳【部编版九下】

《别云间》习题夏完淳【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说明:整理了古诗词资料,内容有【原文】【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习题答案】【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

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4、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

二、赏析选择题:1、对《过零丁洋》《别云间》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三、简答题: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2、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空际看。

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4、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别云间》夏元淳 阅读鉴赏题 考题考点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别云间》夏元淳 阅读鉴赏题 考题考点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别云间》阅读鉴赏题考题考点理解性默写(带答案)《别云间》明(夏元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创作背景:顺治三年,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

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夏,作者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

《别云间》就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1.内容主旨:《别云间》全诗追溯作者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涯,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表达了作者誓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炽热的爱国情感。

2.“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3分)答: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3.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4分)答: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

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4. 运用典故的句子: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5. 赏析“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风光无限的山河似乎也黯然伤神,在无语中落泪,天地广阔竟无壮士容身之处!吐露诗人在暮色中环顾四野,俯仰天地时的无限悲哀。

6. 表达对故乡无限深情的句子: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7. 表达作者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别云间》原文、注释与赏析

《夏完淳·别云间》原文、注释与赏析

《夏完淳·别云间》原文、注释与赏析夏完淳·别云间夏完淳(1631—1647),上海松江华亭人。

14岁从父亲和师傅起兵抗清。

父兵败自杀后,仍不懈为抗清奔走。

被捕后不屈而死,年仅17岁。

夏完淳在南京监狱里被关押了80天,给亲友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诗篇和书信。

死亡的威胁并没有使他恐惧,审讯时曾大骂洪承畴。

强烈的爱国思想、喷薄的爱国*** 、炽热的战斗气息、动人的浪漫色彩和华美的文词是其诗的主要特色。

作者继承了屈原、杜甫、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以来的爱国主义传统,成为祖国优秀爱国诗人的重要成员。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guān)。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kān)。

【注释】1.云间:作者的故乡上海松江的古称。

2.羁旅客:漂泊在外的人,这里指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共三年。

3.南冠,引用春秋钟仪的故事:前582年,晋侯到军中视察,发现了两年前郑国献来的楚囚钟仪。

钟仪自称是伶人,晋侯就给他一张琴命他演奏。

钟仪弹奏的都是南方楚调。

晋侯认为钟仪不忘故土,为了促进两国和好就礼送他回到楚国。

这里指被俘的囚徒,此时作者已经被清兵逮捕。

4.泉路:地下、阴间。

5.毅魄:刚毅的魂魄,意思是说死后仍将抗清。

6.灵旗:汉武帝为伐南越作灵旗,这里指抗清的旗帜。

7.空际:天边。

【串译】三年中做奔走他乡之客,今天又做了俘虏。

大好山河使人流下无限之泪,谁说天地宽阔无边呢?已经深知为国捐躯的日子不远了,但是想要和家乡告别却难上加难。

在我不屈的魂灵回来的日子里,将在空中注视着后继抗敌的旗帜。

【赏读提示】本诗作为悲壮慷慨的绝命诗,除对故乡表示依恋之外,着重抒发了作者国仇未报、壮志难伸的悲愤心情和誓死不屈的斗志。

本诗基调慷慨悲壮,铿锵有力,耐人寻味。

前二句点题,说明三年抗敌,今朝被捕并将告别故乡。

三、四句言志,面对山河破碎而自身已无用武之地。

五、六两句表达在就义之前的思乡之情。

《别云间》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别云间》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别云间》夏完淳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作者】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部)人。

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

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

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背景】公元1645年,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

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

夏完淳与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

1646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

此时南京已陷落,身在义军之中的夏完淳依然抱有消灭敌人、恢复明朝的坚毅决心。

为了抗清,义军上下结成了同仇敌忾的情谊。

不久义军兵败,吴易被执,夏完淳只身流亡,隐匿民间,继续进行抗清活动。

1647年(顺治四年)夏间,夏完淳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

被解送南京后,夏完淳坚强不屈,顽强斗争,在接受变节降清的原明朝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洪承畴的审讯时,采取反话正说、寓贬于褒的方式当面声色俱厉地痛斥这个朝廷的叛徒、民族的败类,令洪承畴面红耳赤、颜面尽失。

在南京狱中,夏完淳给嫡母盛氏写了绝笔《狱中上母书》,一方面以琐琐家事,谆谆嘱托,流露出对家人的依恋不舍之情,一方面又将复明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后嗣为念,表示要“报仇在来世”,体现出视死如归的气节。

《别云间》夏完淳赏析【部编版九下】

《别云间》夏完淳赏析【部编版九下】

《别云间》夏完淳赏析【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作者】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部)人。

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

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

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背景】公元1645年,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

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

夏完淳与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

1646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

此时南京已陷落,身在义军之中的夏完淳依然抱有消灭敌人、恢复明朝的坚毅决心。

为了抗清,义军上下结成了同仇敌忾的情谊。

不久义军兵败,吴易被执,夏完淳只身流亡,隐匿民间,继续进行抗清活动。

1647年(顺治四年)夏间,夏完淳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

被解送南京后,夏完淳坚强不屈,顽强斗争,在接受变节降清的原明朝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洪承畴的审讯时,采取反话正说、寓贬于褒的方式当面声色俱厉地痛斥这个朝廷的叛徒、民族的败类,令洪承畴面红耳赤、颜面尽失。

在南京狱中,夏完淳给嫡母盛氏写了绝笔《狱中上母书》,一方面以琐琐家事,谆谆嘱托,流露出对家人的依恋不舍之情,一方面又将复明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后嗣为念,表示要“报仇在来世”,体现出视死如归的气节。

《南安军、别云间、骊山怀古、咏喇叭》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期末】

《南安军、别云间、骊山怀古、咏喇叭》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期末】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简答题及答案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南安军/文天祥二、别云间/夏完淳三、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四、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一、《南安军》文天祥【原诗】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主题思想】表达诗人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以及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习题】简答题: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答: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

写出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表现了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

3、诗的尾联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诗的尾联用了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采薇首阳山,最终饿死的典故。

表达了作者绝不投降、取义成仁的节操和以死明志、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感,显示出了高尚的民族正气。

二、《别云间》夏完淳【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主题思想】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叹,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习题】简答题: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答: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2、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别云间》中考复习题

《别云间》中考复习题

《别云间》夏完淳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作者】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部)人。

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

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

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主题思想】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叹,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空际看。

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4、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二、赏析选择题:1、对《过零丁洋》《别云间》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别云间》赏析、习题及答案

《别云间》赏析、习题及答案

《别云间》夏完淳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作者】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部)人。

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

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

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主题思想】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叹,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赏析】诗作首联叙事。

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

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

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于是诗人悲愤了:“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诗人禁不住“立尽黄昏泪几行”,流不尽“无限河山泪”。

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别云间》夏完淳阅读答案

《别云间》夏完淳阅读答案

《别云间》夏完淳阅读答案《别云间》是明代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夏完淳的作品,该诗是诗人在故乡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被清兵逮捕时,写就的一首绝命诗,诗人最终不屈而死,年仅17岁。

下面是小编为你们准备的《别云间》文章习题以及相关的习题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别云间》习题8.“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3分)▲9.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4分) ▲《别云间》参考答案:8.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9.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

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别云间》译文三年来我奔走四海,今天却又成为了俘虏。

我为了这河山流了多少泪,谁又说天地宽广四海为家?我已经知道自己的长辞之日不远了,想要与故乡诀别却又难舍。

待到我英魂归来的那一天,拭目以待抗清的义旗在空中飘扬。

《别云间》赏析诗作首联叙事。

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

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处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

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于是诗人悲愤了:“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诗人禁不住“立尽黄昏泪几行”,流不尽“无限河山泪”。

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云间》夏完淳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作者】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部)人。

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

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

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背景】
公元1645年,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

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

夏完淳与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

1646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

此时南京已陷落,身在义军之中的夏完淳依然抱有消灭敌人、恢复明朝的坚毅决心。

为了抗清,义军上下结成了同仇敌忾的情谊。

不久义军兵败,吴易被执,夏完淳只身流亡,隐匿民间,继续进行抗清活动。

1647年(顺治四年)夏间,夏完淳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

被解送南京后,夏完淳坚强不屈,顽强斗争,在接受变节降清的原明朝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洪承畴的审讯时,采取反话正说、寓贬于褒的方式当面声色
俱厉地痛斥这个朝廷的叛徒、民族的败类,令洪承畴面红耳赤、颜面尽失。

在南京狱中,夏完淳给嫡母盛氏写了绝笔《狱中上母书》,一方面以琐琐家事,谆谆嘱托,流露出对家人的依恋不舍之情,一方面又将复明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后嗣为念,表示要“报仇在来世”,体现出视死如归的气节。

最终不屈而死,年仅17岁。

《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上海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

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主题思想】
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叹,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赏析】
诗作首联叙事。

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

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

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于是诗人悲愤了:“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诗人禁不住“立尽黄昏泪几行”,流不尽“无限河山泪”。

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无论怎样失望、悲愤与哀恸,诗人终究对自己的人生结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

生命行将终结,诗人该会想些什么呢?“欲别故乡难”,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家仇。

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

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

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致使嫡母“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自己
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

想起这一切的一切,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

尾联明恢复之志。

尽管故乡牵魂难别,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家运后嗣为念,最终表明心迹:“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

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

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4、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

二、赏析选择题:
1、对《过零丁洋》《别云间》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2、下列对《别云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高度概括了诗人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

B.领联抒写了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

C.颈联祖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D.尾联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和痛苦。

三、简答题:
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2、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3、“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
4、品读“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两句,赏析诗句中所表达出的英雄气节和豪迈情怀。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
空际看。

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4、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二、赏析选择题:
1、对《过零丁洋》《别云间》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解析】D全诗透露出诗人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2、下列对《别云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首联高度概括了诗人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

B.领联抒写了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

C.颈联祖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D.尾联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和痛苦。

【解析】D表达了复兴大明王朝的决心。

三、简答题:
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答: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
2、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答: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

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3、“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
答: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已沦丧,还怎能说天地宽!一个“泪”字,一个“言”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

4、品读“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两句,赏析诗句中所表达出的英雄气节和豪迈情怀。

答:诗人将满腹哀怨化为一腔怒火,即使成了鬼魂,还要归来从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义。

这是一种生命已止、战斗不息的精神,是个人立场的鲜明表白!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抗清精神,和对抗清事业后继有人的坚定信念。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表达了诗人亡国之痛,壮志未酬的悲愤,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和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