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古代汉语第二讲PPT课件
合集下载
历史系《古代汉语》全套课件 PPT

古代汉语教学课件
目录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 第一章 汉字 第一节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文选 《蝜蝂传》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 一、象形 二、指事
三 会意
四、形声 五、转注 六、假借 文选 齐桓公伐楚 第三节 汉字的书体演变 一、汉字的书体演变 二、古籍中的用字 文选 鞍之战 第二章 古代汉语词汇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三)人文性。
本课程的学习要注重传统文化与道德的传承与教育。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学习中要有意识的批判地继承,弘扬传统美德,提 升我们的道德人文素养。尤其是文言选文部分,内 容丰富,其中蕴含了许多传统文化与道德理念,学 习中要吸取其精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 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论语·里仁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孟子》
让你品味古籍雅语的深邃精妙,
共你赏析平平仄仄的诗调词韵。 它将为你打开古老的文明之门,
让你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言性 工具性 人文性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汉语, 走进古老的文明里!
远离时代喧嚣与浮躁,
克服青春的迷茫和冲动。
最好的方法, 就是踏踏实实的学习。
宁静致远
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
(三)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1.阅读和整理古籍的需要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要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2.阅读现代书刊,需要古汉语知识。 古代汉语是源头,现代汉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 义语素,现代作品常常引用古汉语的成语典故。 退避三舍 望洋兴叹 家徒四壁 徒劳无功 徒劳无功
目录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 第一章 汉字 第一节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文选 《蝜蝂传》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 一、象形 二、指事
三 会意
四、形声 五、转注 六、假借 文选 齐桓公伐楚 第三节 汉字的书体演变 一、汉字的书体演变 二、古籍中的用字 文选 鞍之战 第二章 古代汉语词汇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三)人文性。
本课程的学习要注重传统文化与道德的传承与教育。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学习中要有意识的批判地继承,弘扬传统美德,提 升我们的道德人文素养。尤其是文言选文部分,内 容丰富,其中蕴含了许多传统文化与道德理念,学 习中要吸取其精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 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论语·里仁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孟子》
让你品味古籍雅语的深邃精妙,
共你赏析平平仄仄的诗调词韵。 它将为你打开古老的文明之门,
让你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言性 工具性 人文性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汉语, 走进古老的文明里!
远离时代喧嚣与浮躁,
克服青春的迷茫和冲动。
最好的方法, 就是踏踏实实的学习。
宁静致远
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
(三)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1.阅读和整理古籍的需要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要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2.阅读现代书刊,需要古汉语知识。 古代汉语是源头,现代汉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 义语素,现代作品常常引用古汉语的成语典故。 退避三舍 望洋兴叹 家徒四壁 徒劳无功 徒劳无功
古代汉语ppt课件

促进文化交流
古代汉语作为连接古今的桥梁, 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和理解。
培养人文素养
学习古代汉语可以培养人的人文 素养,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
修养。
古代汉语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价值
文化创意产业
古代汉语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来源,如古装剧、历史小说等。
学术研究
古代汉语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 化、哲学等领域的重要工具,对于 推动相关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音韵学是研究语音的历史演变的学科,涉及古音、今音、方音等多个方
面。音韵学对于理解古代汉语语音的特点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02
音韵学研究方法
音韵学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审音法等。这些方法在
揭示古代汉语语音演变规律和特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03
音韵学与古代汉语研究的关系
音韵学对于古代汉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汉语语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修辞的比较
修辞手法种类
古代汉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现代汉语在 继承古代汉语修辞手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和发展。
表达效果
古代汉语修辞注重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现代汉语修辞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 性。
文化内涵
古代汉语修辞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和历史背景,现代汉语修辞则更注重时代
性和普适性。
差异与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音韵 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现代汉语的词汇量更加丰富, 表达方式更加多样;语法结构更加简化;音韵系统也发生了一 定的变化。
02
古代汉语的语音与音韵
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声母系统
古代汉语的声母系统相对复杂,包括清浊音、送气与不送 气等区别。常见的声母如帮、滂、并、明等,在发音部位 和发音方法上各有特点。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性和流畅性。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3
选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
赏析要点
分析选文所体现的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 观;探讨选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成 就;品味选文的语言特点。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在于善于通过讽 喻、比喻、夸张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社会风貌;语言生动、流畅,富于 感情色彩。
现代音
上古音、中古音与现代音的比较
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可通过拼音方案等工具学习掌握。
揭示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 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2024/1/27
11
03
词汇与语法
2024/1/27
12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单音节词为主
多义词丰富
2024/1/27
2024/1/27
研究现状
目前,古代汉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古籍整理与校 勘工作仍需加强,音韵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尚 未得到圆满解决,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研究也 需要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学术交流的加强,古代汉语研究的方法和手 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6
02
文字与音韵
20
《楚辞》概述及艺术特色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 原等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
人情感表达。
《楚辞》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以及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3
选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
赏析要点
分析选文所体现的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 观;探讨选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成 就;品味选文的语言特点。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在于善于通过讽 喻、比喻、夸张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社会风貌;语言生动、流畅,富于 感情色彩。
现代音
上古音、中古音与现代音的比较
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可通过拼音方案等工具学习掌握。
揭示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 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2024/1/27
11
03
词汇与语法
2024/1/27
12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单音节词为主
多义词丰富
2024/1/27
2024/1/27
研究现状
目前,古代汉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古籍整理与校 勘工作仍需加强,音韵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尚 未得到圆满解决,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研究也 需要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学术交流的加强,古代汉语研究的方法和手 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6
02
文字与音韵
20
《楚辞》概述及艺术特色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 原等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
人情感表达。
《楚辞》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以及
古代汉语(全套课件220P)

06
文化背景与典籍选读
古代文化常识简介
古代礼仪制度
包括祭祀、朝拜、婚丧嫁娶等 各种场合的礼仪规定。
古代教育制度
从太学、国子监到地方州县学 府的教育体系,以及科举考试 制度。
古代职官制度
中央和地方各级官职的名称、 职责和品级。
古代天文历法
古代对天象的观测和历法的制 定,如干支纪年、二十四节气
等。
《诗经》、《楚辞》选读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解析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通过“……者,…… 也”的结构表示判断。
如“而刘夙婴疾病,常 在床蓐”中的“婴”,
意为被……缠绕。
如“甚矣,汝之不惠! ”中的“甚矣”是谓语 前置,强调程度之深。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 (蛇)黑质而白章”,
省略了主语“蛇”。
古代汉语虚词用法举例
01
02
03
04
之
作代词,如“公与之乘”;作 动词,如“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助词,如“怅恨久之”。
其
作代词,如“其真无马邪?” ;作语气词,如“其如土石何
?”。
而
表并列关系,如“黑质而白章 ”;表转折关系,如“学而不
思则罔”。
则
表承接关系,如“余则缊袍敝 衣处其间”;表假设关系,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
词义系统
词义在引申过程中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系。
词义引申的规律和特点
包括相似性引申、相关性引申、相反性引申等。
古代汉语常用词词义辨析
常用词
古代汉语中频繁出现、具有代表性的词汇。
词义辨析
对常用词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进行区分和解释。
辨析方法
古代汉语第二册课件

古代汉语第二册课件
目录
• 绪论 •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 古代汉语阅读理解 • 古代汉语翻译技巧 • 古代汉语的实际应用
01
绪论
古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独特性
详细描述: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语法、词汇和语音 系统,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
古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书面性
古代汉语的文献资料,如经史 子集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
涵和思想智慧。
古代汉语的词汇和成语,是中 华文化的精华和智慧的结晶, 对现代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朴典雅的韵味。
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 式,如对仗、排比、借代等, 能够丰富文学作品的表达效果
。
古代汉语的词汇和成语,可以 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
古代汉语的诗歌、散文等文学 形式,对现代文学创作具有很
大的启示和影响。
古代汉语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古代汉语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工具,能 够提供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与联系
总结词:词汇差异
详细描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方面 也有很大不同,一些古词汇已经消失或被替
代。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与联系
总结词:语法演变
详细描述:虽然现代汉语源于古代汉语,但在语法方 面仍然存在一些差异和演变。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与联系
总结词:文化内涵
增词法
在翻译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以使译文更加完整、 准确、流畅。
减词法
在翻译过程中适当减少一些词语,以使译文更加简洁、 明了、有力。
长句翻译技巧
分句法
将长句拆分成若干短句,使译文层次分明、易于理解。
目录
• 绪论 •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 古代汉语阅读理解 • 古代汉语翻译技巧 • 古代汉语的实际应用
01
绪论
古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独特性
详细描述: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语法、词汇和语音 系统,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
古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书面性
古代汉语的文献资料,如经史 子集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
涵和思想智慧。
古代汉语的词汇和成语,是中 华文化的精华和智慧的结晶, 对现代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朴典雅的韵味。
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 式,如对仗、排比、借代等, 能够丰富文学作品的表达效果
。
古代汉语的词汇和成语,可以 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
古代汉语的诗歌、散文等文学 形式,对现代文学创作具有很
大的启示和影响。
古代汉语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古代汉语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工具,能 够提供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与联系
总结词:词汇差异
详细描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方面 也有很大不同,一些古词汇已经消失或被替
代。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与联系
总结词:语法演变
详细描述:虽然现代汉语源于古代汉语,但在语法方 面仍然存在一些差异和演变。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与联系
总结词:文化内涵
增词法
在翻译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以使译文更加完整、 准确、流畅。
减词法
在翻译过程中适当减少一些词语,以使译文更加简洁、 明了、有力。
长句翻译技巧
分句法
将长句拆分成若干短句,使译文层次分明、易于理解。
古代汉语课件ppt文档全文预览(2024)

古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 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在线课程资源
2024/1/30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பைடு நூலகம்
27
讲解音韵学的基本概念、音韵的分类 、音韵的演变等。
2024/1/30
8
词汇与语法
2024/1/30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分析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词义的变化及一词多义现象。
古代汉语语法概述
阐述古代汉语的词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等语法知识。
古代汉语虚词研究
探讨古代汉语虚词的种类、用法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遗存。
1 2
结合历史文化背景
古代汉语的理解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 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等,有助于更准 确地理解文意。
注意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一些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在 现代汉语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需要注意区分。
3
避免望文生义
在阅读古代汉语时,不能仅凭字面意思理解,需 要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避免望文生义。
古代汉语课件ppt文档全文 预览
2024/1/30
1
contents
目录
2024/1/30
• 古代汉语概述 •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 古代汉语的阅读与理解 • 古代汉语的翻译与注释 • 古代汉语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 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2
01 古代汉语概述
2024/1/30
3
古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
互补关系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表 达上各有优势,可以相互 补充,共同丰富汉语的表 达能力。
6
02 古代汉语基础知 识
2024/1/30
7
文字与音韵
《古代汉语绪论》ppt课件

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
总结词
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
总结词
掌握修辞手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比喻是指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的修辞手 法,拟人则是将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类特征的 修辞手法,排比则是通过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 来加强语气的修辞手法。
详细描述
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我们 更好地运用语言,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 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 详细描述:古代汉语的词类是根据词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来划分的,如名词表 示事物名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等。句子成分则是用来描述句子中各个词语所 担任的角色,如主语表示句子主题,谓语表示动作行为等。
• 总结词:掌握词类和句子成分对于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表达至关重 要。
• 详细描述:了解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分类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 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表达,从而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
词的修辞手法
比喻
通过打比方来形象地描述事物,例如“月如 镜”。
借代
用一个事物的特征来代替该事物本身,例如 “布衣”代指平民。
拟人
将事物人格化,例如“花笑人”形容花开得 美丽。
双关
利用同音或近音的条件构成双重意义,例如 “欲饮琵琶马上催”。
04
古代汉语的语法
词类与句子成分
• 总结词:古代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句子成分包括主 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01
总结词:重要性
02
详细描述:古代汉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载体,是中 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深入了 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 ,古代汉语也是中文系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对于培养专 业的中文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古代汉语对于研究汉
古代汉语 课件120页PPT

通论·单音词 复音词 同义词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复音词为 主。我们在学习古代汉语的时候,需要了解单 音词和复音词的关系。阅读古籍常会遇到某些 由两个单音词组成的词组,表面上像现代汉语 的双音词,我们不能以今律古,把这种词组当 成合成词。
古代汉语单音词变为现代汉语双音词,有三种 情况:一是古代单音词加上词头或词尾变成双 音词,二是古代单音词为不同的复音词所替代, 二者之间没有相同的词素,三是与同义或近义 的单音词构成复音词,需要注意的是第三种情 况。
通论·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个词往往不只具有一个意义。当一个词的意 义不断引申,而旧词义不会消失,这样一个词 就积淀了许多义项,形成一词多义。我们在学 习古代汉语的时候,掌握词义是最基本的要求, 而要很好地掌握词义,就必须对一词多义或词 义系统有清楚的了解。只有对词的本义和引申 义进行排列,才有可能对词义系统作出归纳, 然后根据具体的上下文确认词义,读懂古书。
通论·古今字 异体字 繁简字
异体字是指音义完全相同,只有形体有所不同, 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指古书时代) 的一组字。其中最通行的一个字叫正字,其余 皆称异体。旧时也叫“重文”、“或体”、 “俗体”等。
异体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①会意字与 形声字之别②意符的不同③声符的不同④声符 意符都不同⑤各部位位置的不同
如何断定“是”的词性和用法呢?有两个办法: 1.句子的主语是代词,谓语是名词或名词性词 组,“是”为判断词。2.“是”字前面有副词修
怎样学好古代汉语? 总的原则是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感性
认识就是要多读古书,做到熟读背诵,不断积 累语言材料,理性认识就是要注意总结和归纳 语言规律。 要注意字词句形音义逐个落实。 要反复学习,温故知新。 要注意古今沟通,古今联系。
古代汉语ppt课件

ppt课件.
6
第二章 常用工具书
ppt课件.
7
一、工具书的特征及其功用
1.什么是工具书 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 为人类迅速提供某方面的基本知识或资料线索,专供查阅的特定类 型的图书。 2.工具书的特征 查考性 概括性 易检性 3.工具书的功用 (1)工具书是读书治学的工具 (2)工具书是传播思想和文化的工具 (3)工具书是教育工作者做好教学工作的工具。
3.有助于欣赏与研究古代文学作品。 4.有助于掌握与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能力。
ppt课件.
5
五、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1.传统的方法 ——死记硬背 2.科学的方法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
感性认识指阅读文言作品(文选); 理性认识指学习古汉语各种知识与理论(通论)。 (1)多读(古代作品)——学好古汉语的基础 (2)多记(常用词)——学好古汉语的关键 (3)勤练(运用)——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4)勤查(工具书)——阅读古书的重要基本功
“六书”的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 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 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古代汉语
ppt课件.
1
第一章 绪论
ppt课件.
2
一、 什么是古代汉语
1.含义:广义地说,就是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 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2.汉语发展的分期 (1)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 (2)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 (3)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 (4)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
ppt课件.
10
5.表谱、图录 表谱—包括年表、历表和其他历史表谱,是供查年月日、历史大 事、人物生卒以及职官、地理之沿革的工具书。如《中国历史年 表》、《历代名人年表》。 图录—包括地图、历史图谱、文物和人物图录,是一种以图形揭 示历史文物和事物形象的工具书。如《郑和航海图》、《历代舆地 图》。
古代汉语 通论——语法(二)古代汉语的语序 古代汉语 教学课件

2020/7/1
(三)用“之”、“是”等构成宾语前置。
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或 “之”复指一下,代词“是”或“之”也要放在动 词的前面。有的学者认为,“之”、“是”等是助 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1 前置宾语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时,用“之”、“是 ”等来复指。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论语·先进》)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僖公四年》) 2将020/虢7/1是灭,何爱于虞?” 左传·僖公五年 》
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 十四年》)
(3)何……之有
表示反问的句式。“有”是动词,“之”是结构 助词,帮助宾语前置;“何”是疑问代词,做前 置宾语的定语。“何……之有”可译为“有什么 ……呢”。例如:
夫晋何厌之有?(《左传·僖公三十年》)
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输》)
2020/7/1
荀子劝学假如要强调某一行为的数量时可以改变句式把数词从动词前面移到句尾并在这个数词前面用代词者字复指使者字前面的结构成为全句的主语移到句尾的数词就成了全句的谓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2020/7/1
在古诗文中,为了押韵、平仄或对仗的需要,也 往往作主谓易位的临时变动。例如: ①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
(2)何以……为
表示反问的句式。其中疑问代词“何”是动词“ 以”的状语(“以”作“用”讲),“为”是表 疑问语气的助词,相当于“呢”。这个句式可译 为“为什么用……呢”或“要……干什么呢”。 例如:
①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论语·季氏》)
②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汉书·霍去病传》 )
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 暝》
(三)用“之”、“是”等构成宾语前置。
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或 “之”复指一下,代词“是”或“之”也要放在动 词的前面。有的学者认为,“之”、“是”等是助 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1 前置宾语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时,用“之”、“是 ”等来复指。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论语·先进》)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僖公四年》) 2将020/虢7/1是灭,何爱于虞?” 左传·僖公五年 》
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 十四年》)
(3)何……之有
表示反问的句式。“有”是动词,“之”是结构 助词,帮助宾语前置;“何”是疑问代词,做前 置宾语的定语。“何……之有”可译为“有什么 ……呢”。例如:
夫晋何厌之有?(《左传·僖公三十年》)
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输》)
2020/7/1
荀子劝学假如要强调某一行为的数量时可以改变句式把数词从动词前面移到句尾并在这个数词前面用代词者字复指使者字前面的结构成为全句的主语移到句尾的数词就成了全句的谓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2020/7/1
在古诗文中,为了押韵、平仄或对仗的需要,也 往往作主谓易位的临时变动。例如: ①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
(2)何以……为
表示反问的句式。其中疑问代词“何”是动词“ 以”的状语(“以”作“用”讲),“为”是表 疑问语气的助词,相当于“呢”。这个句式可译 为“为什么用……呢”或“要……干什么呢”。 例如:
①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论语·季氏》)
②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汉书·霍去病传》 )
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 暝》
《古代汉语语法》课件

比拟
比拟的定义
比拟的作用
比拟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 物拟人化或拟物化,以形象地表达出 所要表达的意思。
比拟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 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同时也可 以使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比拟的分类
根据比拟的特点,可以分为拟人和拟 物两种类型。拟人是指将事物人格化 ,赋予其人的特征;拟物则是指将人 物物化,赋予其物的特征。
紧缩句
总结词
结构紧凑,言简意赅
详细描述
紧缩句是指结构紧凑,言简意赅的句型。在紧缩句中,通常会省略某些词语或合并多个 词语,以使句子更加简练。例如“不为也”(省略了否定词“不”)表示不作为的原因
。
05 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
对偶
对偶的定义
对偶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意义相对或相近的词语或句 子成对地排列,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节奏感。
THANKS 感谢观看
介词
总结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的词。
详细描述
介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如“于”、“在”、“以 ”等。介词通常与名词或代词一起使用,构成介词短语,用于描述动作行为发生的背景
和条件。
连词
总结词
表示词语之间逻辑关系的词。
VS
详细描述
连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词语之间的逻辑关 系,如“与”、“及”、“则”等。连词 通常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词语或短语,表 示它们之间的关联或逻辑关系。
主从结构
总结词
主从结构是指一个句子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 其中一个分句是主句,其他分句是从句,从句对主句进 行补充说明或修饰限定。
详细描述
在主从结构中,从句通常出现在主句之后,用来进一步 解释或补充说明主句的内容。从句可以是形容词从句、 名词从句或副词从句等,它们在句子中扮演着不同的角 色,使语言表达更加复杂和丰富。
古代汉语课件 古书的注解

《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章》:“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历肛文选》注:“施(yí):延,及,作‘跟踪’解。” 赵注:“施者,邪施(同迤)而行,不欲使良人觉也。”
4、再者,读古注有时比查字典更能解决问题。
《曹刿论战》:“牺牲玉帛,不敢加也,必以信。” 杜注说:“祝辞不敢以小为大,以恶为美。” 《说文》:“加,语相譄加也。”段注:“譄下曰‘加也’, 诬下曰‘加也’,此云‘语相譄加’,知譄、诬、加三字同义 矣。”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郑玄注: “《大司徒》云:‘同师曰朋,同志曰友。’”(见孔颖达 《正义》) 《楚辞·离骚》:“各兴心而嫉妒。”王逸注:“害贤为嫉, 害色为妒。” 枚乘《上书重谏吴王》:“譬犹蝇蚋之附群牛。”李善注: “《说文》曰:秦谓之蚋,楚谓之蚊。”
2、谓
与“谓之”的差别:使用的位置不同 ① ②解词的内容不同 “谓”常用来解说词语意义的范围或比喻映射的事物。可 译为“是指”、“指的是”。 《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杨倞注:“本谓农桑”。 《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
颜师古 杨 倞 张守节 司马贞
4、注释的中落——宋、元、明
(1)本期注释的特点 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是借注释来发挥自己的政治、 哲学主张,后人称其为“六经注我”。 (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朱 熹 《四书集注》
—《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
2、注释的兴盛——两汉
(1)两汉注释兴盛的原因 ①语言的发展演变(客观因素) ②封建政府的提倡(人为因素) ③古今文之争的影响(学术因素) (2)两汉注释的特点 ①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 (3)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毛 亨 《毛诗故训传》 《古文尚书注》 注《周易》、《尚书》、《毛诗》、《论语》、 《孝经》、《周礼》、《仪礼》、《礼记》等 ②重视字词句的解释
古代汉语第二讲文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阙

职有~,维仲山甫补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马迁报任安书: “次之又不能拾遗补~。”
• 用作动词时,表示使亏损。左传僖公三十年: “若不~秦,将焉取之?”
• (三)读jué。挖掘。左传隐公元年:“若~ 地及泉。”
• [辨]阙,缺。“阙”的本义是宫阙,“缺” 的本义是器破。“阙”的(一)(三)两义 绝对不能写作“缺”。第二义原则上与“缺” 相通,但是习惯上也不写作“缺”。
• 皇宫的阙又叫“象魏”,因此亦称“魏~”。吕氏 春秋审为:“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之下。”
• “城~”连用时指京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 “城~辅三秦。”
• 引申为豁口。水经注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 岸连山,略无~处。”
533.【阙】829页
• (二)读quē。缺点。诗经大雅烝民:“衮
阙的建立,初见于春秋时代。《尔 雅·释宫》:“观谓之阙。”《古今注》 说:“古每门树两观于其门,所以标表 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则可远观,故 谓之观。”
阙用来“标表宫门”,具有等级符号的 意义,如汉代班固《虎通义》所言:门 必有阙者何?阙者,所以释门,别尊卑 也。
屹立于宫前的双阙,以其巍巍,显示帝王气 派。它还是国君颁布政令的地方。
卷十二 門部 闕 que4/que1 門觀也。从門欮聲。
533.【阙】教材829页
• (一)读què。城门两边的高台和建筑物。诗经郑 风子衿:“在城~兮。”
• 又特指王宫门前两边的观阙(中间为通道)。左传 庄公二十一年:“郑伯享王于~西辟。”(西辟: 西边。)
• 自有皇帝后,阙指皇宫的阙。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安有尽忠信而趋~下者哉?”杨恽报孙会宗书: “身幽北~。”
台榭观阙
观是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 筑物,两观之间有一个豁口,所以 叫做阙。
• 用作动词时,表示使亏损。左传僖公三十年: “若不~秦,将焉取之?”
• (三)读jué。挖掘。左传隐公元年:“若~ 地及泉。”
• [辨]阙,缺。“阙”的本义是宫阙,“缺” 的本义是器破。“阙”的(一)(三)两义 绝对不能写作“缺”。第二义原则上与“缺” 相通,但是习惯上也不写作“缺”。
• 皇宫的阙又叫“象魏”,因此亦称“魏~”。吕氏 春秋审为:“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之下。”
• “城~”连用时指京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 “城~辅三秦。”
• 引申为豁口。水经注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 岸连山,略无~处。”
533.【阙】829页
• (二)读quē。缺点。诗经大雅烝民:“衮
阙的建立,初见于春秋时代。《尔 雅·释宫》:“观谓之阙。”《古今注》 说:“古每门树两观于其门,所以标表 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则可远观,故 谓之观。”
阙用来“标表宫门”,具有等级符号的 意义,如汉代班固《虎通义》所言:门 必有阙者何?阙者,所以释门,别尊卑 也。
屹立于宫前的双阙,以其巍巍,显示帝王气 派。它还是国君颁布政令的地方。
卷十二 門部 闕 que4/que1 門觀也。从門欮聲。
533.【阙】教材829页
• (一)读què。城门两边的高台和建筑物。诗经郑 风子衿:“在城~兮。”
• 又特指王宫门前两边的观阙(中间为通道)。左传 庄公二十一年:“郑伯享王于~西辟。”(西辟: 西边。)
• 自有皇帝后,阙指皇宫的阙。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安有尽忠信而趋~下者哉?”杨恽报孙会宗书: “身幽北~。”
台榭观阙
观是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 筑物,两观之间有一个豁口,所以 叫做阙。
古代汉语教学PPT课件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与唐代韩愈、宋代欧阳修等并称 “唐宋八大 家” 。
.
35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 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哲学著作,《天说》《天时》《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 成集。有《柳河东集》。
.
36
第三境也。”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8
❖孔子曰: ❖“生而知之者上也, ❖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9
(一)汉语发展的分期
❖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 ❖ 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 ❖ 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
前 ❖ 现代汉语——“五四”运动至今
古代文学作品课讨论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 象等问题。
古汉语从词汇语法修辞等角度来分析他的语言现象
.
15
(二)工具性。
是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
要系统地掌握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 修辞、古书注解等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 分析说明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提高阅读古 籍史书的能力。
.
16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志传》
.
19
❖ 龙应台:
别人的不幸与你有关。你是否想过,你今天有自由和 幸福,是因为在你之前,有人抗议过、奋斗过、争 取过、牺牲过。如果你觉得别人的不幸与你无关, 那么有一天不幸发生在你身上时,也没有人会在意。 我相信,唯一安全的社会,是一个人人都愿意承担 的社会,否则我们都会在危险中、恐惧中苟活。
.
27
例如《康熙字典》中对“奔”的解说:〔古文〕犇《唐韵》
.
35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 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哲学著作,《天说》《天时》《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 成集。有《柳河东集》。
.
36
第三境也。”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8
❖孔子曰: ❖“生而知之者上也, ❖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9
(一)汉语发展的分期
❖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 ❖ 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 ❖ 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
前 ❖ 现代汉语——“五四”运动至今
古代文学作品课讨论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 象等问题。
古汉语从词汇语法修辞等角度来分析他的语言现象
.
15
(二)工具性。
是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
要系统地掌握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 修辞、古书注解等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 分析说明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提高阅读古 籍史书的能力。
.
16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志传》
.
19
❖ 龙应台:
别人的不幸与你有关。你是否想过,你今天有自由和 幸福,是因为在你之前,有人抗议过、奋斗过、争 取过、牺牲过。如果你觉得别人的不幸与你无关, 那么有一天不幸发生在你身上时,也没有人会在意。 我相信,唯一安全的社会,是一个人人都愿意承担 的社会,否则我们都会在危险中、恐惧中苟活。
.
27
例如《康熙字典》中对“奔”的解说:〔古文〕犇《唐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声
形声者,以事成名,取譬相成,‘江’‘河’ 是也。
所谓形声,就是用表示意义类属的形符和表示读音的 声符构字的造字方法。
取(甲骨文)
要(小篆)
形声字结构与汉字部首
1. 形声字结构 2. 汉字部首
1. 形声字结构
❖ 基本构件 ❖ 结构类型 ❖ 声旁作用
1. 基本构件
❖ 由意符、声符组合。 ❖ 意符表示意义范畴, ❖ 声符表示读音类别。 ❖ 如“株”是由“木”和“朱”构成,“木”
金文
❖ 金文: ❖ 铸造在青铜器上,用于记功,也叫钟鼎文。 ❖ 最早见于商朝后期,西周是其全盛期,延续
至战国。
篆书
❖ 篆书:大篆,小篆 ❖ 大篆:秦统一前秦使用的文字。 ❖ 小篆:秦统一后秦推行的、在大篆基础上进
行省改的文字。
隶书
起源于秦代,汉代通用的文字。 秦代的隶书,称为古隶。 汉代的隶书,称为今隶。 汉字从篆书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 。 隶书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
2. 六书
❖ 六书概念 ❖ 四体二用
六书概念
❖ 许慎:字叔重,东汉经学、文字学大师。 ❖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
字义的字典。全书共收单字9353个,字分别 归在540个部首之中。
❖ 一曰指事 ❖ 二曰象形 ❖ 三曰形声 ❖ 四曰会意 ❖ 五曰转注 ❖ 六曰假借
四体二用
❖ 清戴震: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 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
❖ 通假与“六书”中的假借不同,假借的特点 是“本无其字,永久借用”,而通假的特点 则是“本有其字,临时借用。”
❖ 通假字的种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通假的条件是借字和本字须音同或音近。 据此,通假字可分为以下几类:
❖ 1、音同通假字。是指与本字读音相同的通 假字。如:
❖ “畔”通“叛”(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脩”通“修”(邹忌脩八尺有余)
燕 丘 川 瓜
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 是也; ❖ 所谓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表明意义的造字 方法。 ❖上 ❖ 下 长横表示基线,短横指示方位。
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武、信是也。 所谓会意,就是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以
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采 ❖从
❖ 步 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
❖ “豪”通“毫”(秋豪不敢有所近)。
❖ 2、音近通假字。是指与本字读音相近的通 假字。
❖ (1)双声通假。如: ❖ “趣”通“促”(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
“亡”通“无”(河曲智叟亡以应。) (2)叠韵通假。如:
“適”通“谪”(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耆”通“嗜”(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3、声韵相邻的通假字,即借字与本字的声韵 都不相同,但都相近。 如:“归”通“馈”(归孔子豚) “盖”通“盍”(盖亦反其本矣!)
1. 形体演变 2. 古书中的用字
1. 形体演变
❖ 形体概念 ❖ 演变规律 ❖ 演变途径
形体概念
汉字的形体,指汉字的书写外形。
演变规律
❖ 象形-表意-抽象 ❖ 繁复-简明
演变途径
❖ 甲骨文 ❖ 金文 ❖ 篆书 ❖ 隶书 ❖ 楷书
甲骨文
❖ 甲骨文: ❖ 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用于占卜。 ❖ 刻写时间:殷商、西周 ❖ 发现时间:1899年
②右形左声(郊 郡 胡) ④下形上声 (坠 墓 煎) ⑥内形外声 (问 闷 辨) ⑧声占一角(徒 徙 從)
2.特殊结构
❖ (1
❖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 所谓“建类一首”是指同一个部首,声音相近;如 考和老,同属老部。
❖ “同意相受”是指意义相同可以相互注释。如考和 老,用考可以解释老,用老也可以解释考。
是形符,表示“株”属于木类,“朱”是声 符,表示“株”的读音与“朱”相近。分析 形声字的表述法,通常按《说文》的术语, 称为“从某,某声”。那么“株”的结构便 是“从木,朱声”。
结构类型
1. 基本结构 ①左形右声(防 祥 梧 ) ③上形下声 (艺 芍 宇 ) ⑤外形内声 (园 围 圆 ) ⑦形占一角(哉 栽 载)
2、古书中的用字
❖通假字 ❖古今字 ❖异体字 ❖繁简字
❖ 一 通假字
❖ 通假,又称古音通假,是指古书中本有其字 而不用,却临时借用音同音近字来代替的用 字现象。这个本该用的字叫做本字或正字, 而用来代替本字的字就叫做借字,或通假字。 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 这里的“惠”是“聪明”的意思,本字应是 “慧”,而“惠”则是通假字。
❖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 “老”是也。
❖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令”、 “长” 是也。
3.汉字形体构造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象形
❖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 所谓象形,就是依照物体的形状,客观地描摹出实物
的全部或部分特征的造字方法。
口 人 日 象太阳形,金文写作“⊙”。
就借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并寄托其意 义。假借字一般与造字的原义无涉,只是因为同音 才借用。如: ❖ 北,原义是二人相背,借为北方的北。 ❖ 女,原义是妇女,借为第二人称代词。 ❖ 易,原义是蜥蜴,借为难易之易。 ❖ 难,原义是一种鸟名,借为困难之难。 ❖ 来,原义为小麦,借为来往之来。
形体演变与异体字、繁简字
古代汉语(二)
中共武威市委党校:毛秀花
学习古代汉语內容
❖ 文字、词汇、语法、语音 ❖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 词汇是词的总汇,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 语法是组词造句的规则 ❖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文字
1.六书与汉字形体 2.形声字结构与汉字部首 3.汉字形体演变与异体字、繁简字
❖ ❖ ❖
❖ 但是有些字虽然互训,如“初、首、元、肇”等都 有 “始”的意思,但部首不同,不属转注;
❖ 也有些字虽然同部首,如狼、狗、猫等字,但不能 互训,也不属转注。
❖ 转注虽属六书之一,但非造字之法,而是用字之法。
❖ (2) ❖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 所谓假借就是语言中有些词,没有专门为它们造字,
1. 汉字概说
创性时 造质间 者
时间
早:如果把新石器时代早期定为汉字起源的上 限,汉字已经有六千年的发展历史。
晚:从殷商甲骨文算起,汉字也已经不间断地 发展了三千六百多年。
性质
❖ 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 汉字:记录汉语的书面符号系统。 ❖ 汉字:形兼音义的意音文字。
文字
❖奚仲作车,苍颉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