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48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8_真题-无答案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8(总分58,考试时间90分钟)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甲国公民乘坐乙国飞机飞越丙国领空时,殴打中国籍乘客刘某致其重伤。
甲国公民对刘某的犯罪,适用我国刑法的依据是( )(2017年非法学基础课单选第2题,2017年法学基础课单选第2题)A. 属地管辖原则B. 保护管辖原则C. 属人管辖原则D. 普遍管辖原则2. 成立犯罪不可缺少的要素是( )(2008年基础课单选第7题)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目的D. 犯罪动机3. 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2008年基础课单选第1题)A.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拐卖儿童B. 强奸、抢劫、抢夺、放火、爆炸C.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D. 抢劫、绑架、放火、爆炸4. 人民法院认定,甲公司于2011年12月偷逃税款,构成犯罪,但该公司已于2012年7月宣告破产。
对于甲公司的逃税犯罪行为( )(2014年非法学基础课单选第7题)A. 不再予以追究B. 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C. 按照单位犯罪仅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D. 按照自然人犯罪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5. 甲在教育自己的小孩时,因方法粗暴致其重伤。
甲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甲的这种认识属于( )(2009年基础课单选第8题)A. 对象认识错误B. 法律认识错误C. 因果关系认识错误D. 手段认识错误6. 甲下夜班回家,目睹一男将一女强行拉进小巷,女子大叫:“放开我!”甲以为该男子欲行不轨,遂冲上去,用砖头将男子打成轻伤。
事后查明,该男女系夫妻关系,事发时男子阻止女子回娘家。
甲的行为成立( )(2017年非法学基础课单选第8题)A. 事前防卫B. 假想防卫C. 正当防卫D. 防卫过当7. 区别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着手实施了( )(2008年基础课单选第9题)A. 有助于犯罪既遂的行为B. 有助于实现犯罪目的的行为C. 有助于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D. 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8. 医生甲意图杀死患者司某,将毒药给不知情的护士乙。
全国联考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4附答案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4一、单项选择题1.甲购得警服一套,于是身穿警服,在公路上拦截过往的外地车辆收取罚款,共计2万余元。
甲的行为构成( )。
(A)招摇撞骗罪(B)敲诈勒索罪(C)诈骗罪(D)抢劫罪2.甲、乙同乘一列火车。
甲以为乙的手提包里有钱财,于是趁乙上厕所之机,拿走了乙的手提包。
事实上乙的手提包内没有财物,只有一把手枪。
甲的行为构成( )。
(A)盗窃枪支罪(B)盗窃罪(C)侵占罪(D)抢夺枪支罪3.甲、乙二人合谋抢夺财物。
一日,甲向一坐在汽车内的妇女假装问路,乙乘该妇女不备,拉开车门,从其手中抢过提包就跑,甲也随即与乙一同逃跑,当场被群众抓获。
群众从甲、乙二人身上各搜出一把匕首。
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B)抢夺罪(C)抢劫罪(D)诈骗罪4.甲到乙的办公室送文件,乙不在。
甲看到乙办公桌下的地上有一活期存折(未设密码),便将存折捡走。
乙回办公室后找不着存折,但看见桌上的文件,便找到甲问是否看见其存折,甲说没看见。
下班后,甲去银行取走该存折中的6 000元。
甲的行为构成( )。
(A)侵占罪(B)盗窃罪(C)诈骗罪(D)金融凭证诈骗罪5.甲见候车室的椅子上坐着一女子和一男子,他们面前放着一手提箱,男子在睡觉,女子在看报。
甲以为手提箱是该男子的,遂提一只相同的手提箱走上前去,将手提箱互换,被女子发现。
手提箱实际上是该女子的,她一直在紧盯着这只箱子。
箱内财物计人民币4 000元。
甲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B)诈骗罪(C)抢夺罪(D)侵占罪6.甲在某证券交易大厅偷窥获得在该营业部开户的乙的资金账号及交易密码后,通过电话委托方式在乙的资金账号上高吃低抛某一股票,同时通过自己在证券交易部的资金账号低吃高抛同一股票,造成乙损失50万元,甲从中获利30万元。
对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A)法无明文规定,不是犯罪(B)故意毁坏财物罪(C)操纵证券价格罪(D)盗窃罪7.甲、乙为劫取财物将丙杀死,当场取得丙随身携带的现金2 000余元,甲、乙从丙携带的名片上得知丙是某公司总经理,于是按照名片上的电话给丙的家人打电话,声称丙已被绑架,交钱放人,否则杀死丙。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甲伪造1张信用卡,并将乙的信用卡信息资料写入伪造信用卡的芯片中。
通过该方式,甲从该信用卡中支取现金10万元。
甲的行为构成A.伪造金融票证罪B.信用卡诈骗罪C.盗窃罪D.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正确答案:C解析:甲的行为属于伪造信用卡的行为,伪造信用卡主要表现为复制他人信用卡、将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写入磁条介质、芯片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制造信用卡的行为。
甲在机器上使用伪造的信用卡取得财物的,构成伪造金融票证行为和盗窃行为的牵连,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故选C项,不选A项。
不选B项:《刑法》第196条规定,信用卡诈骗罪的客观行为方式包括:(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3)冒用他人信用卡的;(4)恶意透支的。
根据第1项,对于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应定信用卡诈骗罪,这毫无疑问,但如果在机器上使用伪造信用卡取得财物的,不能定信用卡诈骗罪,因为机器不可能被骗。
不选D项:甲的行为并非“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息资料”的行为,不符合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的客观表现。
知识模块:刑法学2.某日傍晚,甲、乙二人驾驶摩托车外出伺机抢夺他人财物,在某市一大街发现一女士丙脖子上佩戴一条金项链,便从丙身后驾车飞驶过来,坐在摩托车后座的乙趁机抓住项链,由于项链没有扯断,丙被拽倒,头部撞到马路护栏上,造成颈骨折断死亡。
甲、乙的行为构成A.盗窃罪B.抢夺罪C.抢劫罪D.过失致人死亡罪和抢夺罪正确答案:C解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1)夺取他人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强行夺取的;(2)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者强行逼倒他人夺取财物的;(3)明知会致人伤亡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的。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刑法学、民法学》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一)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刑法学、民法学》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第1~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第1题甲欠乙10万元久拖不还,乙向法院起诉并胜诉后,甲在履行期限内仍不归还。
于是,乙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当法院的执行人员持强制执行裁定书到甲家执行时,甲率领家人手持棍棒在门口守侯,并将试图进入室内的执行人员打成重伤。
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D )A.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B.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C. 妨害公务罪D. 故意伤害罪第2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孳息的是( C )。
A. 树上的果实B. 未收割的庄稼C. 银行存款的利息D. 供热管道输送的热力第3题甲是某国有公司的销售科负责人,某日到财务室报销时,推、门进屋发现室内无人。
保险柜钥匙放在办公桌上。
甲便用该钥匙从保险柜中取出5万元现金,装在文件袋中逃离财务室。
甲的行为构成( D )。
A. 侵占罪B. 职务侵占罪C. 贪污罪D. 盗窃罪第4题不动产物权的权利变动,通常以( C )为公示方法。
A. 交付B. 占有C. 登记D. 合意第5题甲与乙订立了合同,约定由丙向甲履行债务,现丙履行的行为不符合合同的约定,甲有权请求( B )。
A. 丙承担违约责任B. 乙承担违约责任C. 乙和丙承担违约责任D. 乙或者丙承担违约责任第6题 2008年6月11日晚8时许,王某、李某与龙某等人在回住处途中,与郑某因琐事发生争执。
郑某回到其打工的公司后,将冲突告诉同在该公司打工的老乡张某,张即通过龙某打电话联系李某,双方约定通过打架的方式解决纠纷。
当晚11时许,张某纠集了老乡共30余人,龙某、李某也纠集了何某等10余人,双方均持铁棒等凶器至斗殴地点。
龙某一方见对方人多,遂逃离现场,张某一方即追赶。
张某、郑某及彭某、向某等人追赶上龙某,张某等人对龙某进行殴打。
龙某被迫跳入路边池塘。
张某、郑某及彭某等即在池塘边捡起石块向池塘内冒出头的龙某投掷,使龙的头部不能浮出水面,致龙某因溺水死亡。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0,分数:60.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1年真题)甲因自己不能生育,花l万元从人贩子手中收买一男婴。
3个月后,甲嫌抚养孩子太辛苦,遂以2万元转卖给乙,并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甲的行为构成A.遗弃罪B.拐卖儿童罪C.诈骗罪D.拐卖儿童罪√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六章第二节中的拐卖儿童罪。
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是指不以出卖为目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行为。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出卖的,依照拐卖妇女、儿童罪定罪处罚。
本题中,甲嫌抚养收买的男婴太辛苦,遂以2万元转卖给乙,构成拐卖儿童罪。
故本题选D。
4.(2013年真题)甲收买被拐卖的张某后,为让其心甘情愿地做自己的妻子,强行与张某发生了性关系。
对甲的行为A.应以强奸罪定罪处罚B.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定罪处罚C.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与强奸罪数罪并罚√D.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与强奸罪择一重罪定罪处罚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六章第二节中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是指不以出卖为目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行为。
本罪的犯罪客体是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
全国联考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套)附答案(四)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假释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区别,正确的表述有( )。
(A)假释与释放的区别是,假释是有条件地提前释放,而释放是无条件的(B)假释与减刑的相同点在于,如果在假释期间内犯罪分子再犯新罪,则撤销假释收监执行;如果在减刑期间内再犯新罪,则恢复已减的刑期(C)假释与缓刑都以犯罪分子“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能性”作为考虑的主要因素,因此,二者的适用根据相同(D)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罪犯;监外执行则适用于所有的罪犯2.关于假释的适用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因假释只能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此,死缓犯不可能被假释(B)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一律不得假释(C)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才可以适用假释(D)犯罪分子只有在符合假释的对象条件和限制条件的基础上,同时符合实质条件,才可以被适用假释3.下列对假释的考察及法律后果,表述正确的有( )。
(A)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从假释之日起计算(B)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只要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C)犯罪分子被假释后,离开自己的居所时,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D)犯罪分子被假释后,原判有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继续执行4.甲因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被判处无期徒刑,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对甲不得假释(B)在实际执行10年以后,如果满足假释的其他条件,则可以对甲假释,但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C)如果对甲实施假释,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D)如果对甲实施假释,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5.甲因强奸罪被判有期徒刑14年,入狱后,甲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根据刑法,对甲处理正确的是( )。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4_真题-无答案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4(总分60,考试时间90分钟)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甲遭乙追杀,情急之下夺过丙的摩托车骑上就跑,丙被摔骨折。
甲的行为属于( )A. 正当防卫B. 紧急避险C. 抢夺罪D. 过失致人死亡罪2. 甲制服不法侵害人后,为泄愤又对不法侵害人实施加害行为造成他人重伤,甲的行为属于( )A. 正当防卫B. 紧急避险C. 故意犯罪D. 自救行为3. 下列关于紧急避险说法错误的是( )A. 紧急避险损害的对象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B. 紧急避险是每个公民的权利C. 紧急避险损害的利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权益D. 紧急避险在合法权益受到紧迫危险时才能实施4. 甲深夜盗窃5万元财物,在离现场1公里的偏僻路段遇到乙。
乙见甲形迹可疑,紧拽住甲,要甲给5000元才能走,否则就报警。
甲见无法脱身,顺手一拳打中乙左眼,致其眼部受到轻伤,甲乘机离去。
关于甲伤害乙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构成转化型抢劫罪B. 构成故意伤害罪C. 属于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D. 系过失致人轻伤,不构成犯罪5. 《刑法》第114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破坏工厂、矿场、油田、港口、河流、水源、仓库、住宅、森林、农场、谷场、牧场、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条规定的是( )A. 基本犯B. 未遂犯C. 结果加重犯D. 预备犯6. 甲拦路抢劫,将被害人打倒在地后发现原来是自己的邻居乙(乙造成轻微伤),于是说:“不好意思,认错人了。
”并赔偿乙100元钱,让乙赶快离开,自己继续等待下一行人。
甲对乙的行为属于( )A. 抢劫罪(既遂)B. 抢劫罪(中止)C. 故意伤害罪(既遂)D. 抢劫罪(预备)7. 甲开枪杀害其妻子,开了两枪后,看到妻子痛苦万分,又将其送往医院,经抢救生还,但造成终身残疾。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0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0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哪一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行为?( )A.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B.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C.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D.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正确答案:B解析:犯罪是行为,这是刑法理论达成的基本共识,也是近现代刑法理论的基石。
所以,成立犯罪的前提条件是行为人实施了一定的危害行为。
与危害行为密切相关的是犯意表示,如果只是将犯罪意图表示出来,而没有实施任何其他的行为,那么就应当认定为犯意表示,从而排除犯罪的成立。
故选B项。
在A项、C项和D项中,行为人都实施了预备行为,是可以认定为犯罪预备的。
知识模块:刑法学2.甲为投身恐怖主义活动而参加了某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法院认定甲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
甲的行为属于( )。
A.预备犯B.实行犯C.帮助犯D.未遂犯正确答案:B解析:由于犯罪停止下来的具体原因不同,刑法理论将故意犯罪分为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和既遂犯。
对于既遂犯而言,根据完成既遂的条件不同,又可以分为行为犯、危险犯、结果犯。
根据共同犯罪人分工的不同,可以分为组织犯、实行犯、帮助犯和教唆犯。
所谓实行犯是指实施了基本的犯罪构成中的危害行为的人。
帮助犯是没有实施基本的犯罪构成中的危害行为,却实施了修正的犯罪构成中的危害行为的人。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是必要的共同犯罪,而甲实施了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基本的犯罪构成中的危害行为,因此属于实行犯。
故选B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3.甲于2003年6月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30 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 000元。
在审理本案期间,甲主动交代曾在1 997年3月间诈骗张某4 000元的犯罪事实。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刑法理论的核心和刑法理论体系的基础是( )A.犯罪构成理论B.犯罪停止状态理论C.共同犯罪理论D.量刑理论正确答案:A解析:在刑法理论中,犯罪构成是刑法理论的核心和刑法理论体系的基础。
犯罪论的基本问题都是围绕着犯罪构成展开的,并且是按照犯罪构成四个要件的框架,分门别类论述。
在刑法分则中,也是按照犯罪构成四个要件的体系分别论述具体犯罪的特殊构成要件的。
A项正确。
知识模块:刑法学2.下列犯罪中,属于危险犯的是( )A.故意杀人罪B.故意伤害罪C.交通肇事罪D.爆炸罪正确答案:D解析:危险犯的特征是发生侵害法益的现实危险是既遂的要件。
只要行为足以造成某种严重后果发生的危险,就是该罪的既遂。
爆炸罪只要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就成立既遂,是危险犯,D项正确。
ABC项都是实害犯,都要求造成法定的实害后果。
知识模块:刑法学3.根据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下列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是( )。
A.交通肇事后因害怕被现场群众殴打逃往公安机关自首,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B.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当场死亡,但肇事者误以为被害人没有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C.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误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导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D.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转移至隐蔽处,导致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形。
A项中,行为人没有逃避法律追究,故应当排除。
B项中,行为人的逃离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故应当排除。
D项中,行为人将被害人转移至隐蔽处,使得被害人不可能得到他人的救治,是故意杀人行为,不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故应当排除。
知识模块:刑法学4.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 )。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模拟试卷2.doc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模拟试卷2(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26,分数:58.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的好友乙因犯罪被公安机关追捕,乙逃至甲家说:“公安人员马上就到,该怎么办?”甲说好办,你赶快向我家后面的树林中逃,若公安人员来了我跟他们假装摩擦耽误时间。
公安人员丙由于已看见乙逃到了甲家里,正要进门被甲拦住,说家有病人,不许惊扰,丙说执行公务要紧希望理解,甲提出要看工作证,丙说放在了路边警车上包里了,甲还是不让,于是和丙拉扯在一起,甲使劲一推,丙倒地后脑正好撞到石头上而死亡,则( )。
(分数:2.00)A.甲成立窝藏罪,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罪B.甲成立窝藏罪,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罪C.甲只成立妨害公务罪从重处罚D.甲成立窝藏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罪4.甲自称为法硕联考命题组办公室工作人员,持伪造的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组的印章,以向考生出售考题为名,骗取考生钱财共20万元。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分数:2.00)A.甲成立伪造(公文)国家机关印章罪B.甲成立诈骗罪C.甲成立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与招摇撞骗罪,数罪并罪D.甲成立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与诈骗罪,数罪并罪5.甲为显示自己是本地“人们惹不起的人”,一日装作喝醉酒,在附近街道上开车横冲直撞制造事端,拦截、辱骂、殴打本地多人,其中致一人重伤,一人死亡。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罚消灭制度、刑法各论概述、危害国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罚消灭制度、刑法各论概述、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关于我国追诉期限的说法,错误的是A.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不再追诉B.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不再追诉C.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D.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一章第二节中的追诉期限。
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
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关于追诉期限的起算,我国《刑法》第89条第l款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C选项正确。
关于时效中断,《刑法》第89条规定:“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即只要犯罪分子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不论新罪的性质和刑罚轻重如何,前罪所经过的时效期间均归于无效,前罪的追诉期限从犯新罪之日起重新计算。
D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B。
知识模块:刑罚消灭制度2.《刑法》第386条规定:“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
”该条规定的法定刑属于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自由设定的法定刑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二节中的法定刑。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单选题)-试卷8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单选题)-试卷8(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27,分数:54.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犯罪的基本特征中,( )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和刑法的限制与保障功能。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处罚性D.主观恶性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法定化,即只有法律明确将该行为规定为犯罪行为的,国家才能够动用刑罚进行处罚。
刑事违法性这一犯罪特征反映了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将仅仅具有社会危害性而不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排除在外。
故选B项。
4.关于假释,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
A.被假释的犯罪分子,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B.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C.对于累犯,只要被判处的刑罚为10年以下有期徒刑,均可适用假释D.对于犯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即使被判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得适用假释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是对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而不是对被假释的犯罪分子的限制。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6,分数:58.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因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入狱后,甲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
根据《刑法》规定,对甲( )。
(2011年单选6)(分数:2.00)A.既可以减刑也可以假释B.可以减刑但不能假释C.可以假释但不能减刑D.既不能减刑也不能假释4.甲于2004年11月1日实施了引诱不满14周岁幼女卖淫的行为。
根据刑法规定,引诱不满14周岁的幼女卖淫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不具备追诉时效中断或延长的情况下,对甲的行为的追诉时效是( )。
(2008年单选14)(分数:2.00)A.5年B.10年C.15年D.20年5.《刑法》第307条第1款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这种罪状形式属于( )。
(2008年单选15)(分数:2.00)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6.中国公民甲在境外被一外国间谍组织收买,接受该间谍组织指派,回国搜集某沿海军事基地情报。
甲的行为构成( )。
(2008年单选16)(分数:2.00)A.间谍罪B.为境外窃取、刺探国家秘密罪C.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7.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通过电子邮件,将因工作便利获悉的国家经济秘密发送给某境外机构。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有A.平等保护原则B.物权客体特定原则C.物权法定原则D.公示、公信原则正确答案:A,B,C,D解析:备选项表述的都属于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其中,物权客体特定原则又称为一物一权原则。
知识模块:民法学2.刘某是某运输公司卡车司机,一日清晨去东郊拉货。
中途遇到他的朋友赵某要求搭他的车去东郊。
刘叫赵坐到驾驶室,然后继续开车。
当车行至一条大街拐弯处时,刘突然发现对面驶来一辆吉普车。
刘平日驾驶技术欠佳,经验不足,遇事容易慌乱。
这时如果刹车制动,就不会出任何问题。
但刘生怕两辆车相撞,遂不顾一切地突然向右打轮。
由于车速较快,打舵突然,赵某身体失衡将车门撞开摔到车下,造成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关于刘某的行为是否紧急避险和对赵某的死亡应否负刑事责任的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A.属于紧急避险B.属于避险过当C.属于假想避险D.应负刑事责任正确答案:C,D解析:紧急避险的两个重要条件是:(1)危险必须正在发生;(2)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排除危险,即不得已而为之。
本题中并不存在迫在眉睫的危险,如果刘某能够减速或制动,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事故的。
在这种情况下,刘某的行为并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造成灾难的原因是刘某驾驶技术欠佳,遇事慌乱,想象有撞车的危险,处理不当。
所以,刘某的行为不属于紧急避险,应对赵某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
知识模块:刑法学3.关于行贿罪的正确说法是( )。
A.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B.行为人被勒索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C.行为人构成行贿罪,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D.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人员财物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构成行贿罪正确答案:A,B解析: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人员财物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和单位一起构成单位行贿罪,而不是行贿罪。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 2. 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D.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正确答案:C解析: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如下:(1)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必须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的法律,行政规章不得规定刑罚,习惯法不得作为刑法的渊源,判例也不应作为刑法的渊源。
(2)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3)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4)禁止绝对的不定刑与绝对的不定期刑。
(5)刑法的处罚范围与处罚程序必须具有合理性:只能将值得科处刑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禁止将轻微危害行为当做犯罪处理;处罚程度必须适应现阶段—般人的价值观念。
(6)对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对犯罪构成的规定必须明确;对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
(7)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
故选C。
2.下列选项属于刑法中的犯罪行为的有( )。
A.甲被持枪的歹徒威胁,歹徒要求甲打伤乙,否则歹徒就把甲打死,甲别无选择将乙打伤B.甲女对欲实施强奸行为的乙男实行防卫,将乙男打死C.甲性格孤僻怪异,常常设想各种杀人的手段,并记录在日记中D.甲诱使自家养的恶犬将邻居咬成重伤正确答案:D解析:犯罪行为是指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
犯罪行为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在客观上是人的具体行为,排除“思想犯”;(2)在主观上是在行为人的意识或者意志支配之下;(3)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4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4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甲、乙两村因水源发生纠纷。
甲村20名村民手持铁锹等农具,在两村交界处强行修建引水设施。
乙村18名村民随即赶到,手持木棍、铁锹等与甲村村民互相谩骂、互扔石块,甲村3人被砸成重伤。
因警察及时疏导,两村村民才逐渐散去。
关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有A.村民为争水源而斗殴,符合聚众斗殴罪的主观要件B.不分一般参加斗殴还是积极参加斗殴,甲、乙两村村民均触犯聚众斗殴罪C.因警察及时疏导,两村未发生持械斗殴,属于聚众斗殴未遂D.对扔石块将甲村3人砸成重伤的乙村村民,应以故意伤害罪论处正确答案:A,D解析:本题考点为聚众斗殴罪。
聚众斗殴罪是指出于报私仇、争霸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成帮结伙打架斗殴,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
A选项完全符合聚众斗殴罪的主观要件。
A选项正确。
根据《刑法》的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应分别定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
D选项正确。
根据《刑法》第292条第1款的规定,对聚众斗殴罪,只打击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
据此可知,对聚众犯罪,只打击首要分子以及积极参加者,对一般参加者不以犯罪处理。
B选项错误。
聚众斗殴罪只要求一方或双方纠集多人进行了殴斗即可,不要求“持械”斗殴,本案中,两村分别纠集18、20人,并且互相谩骂、互扔石块,致甲村3人被砸成重伤,因而已构成既遂。
C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AD。
知识模块: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2.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收买妇女的行为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B.以出卖或者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C.以出卖为目的,绑架儿童的,构成绑架罪D.拐卖并奸淫被拐卖的妇女,构成拐卖妇女罪和强奸罪正确答案:A,B,C,D解析:选项A,(刑法》第241条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主观上没有出卖的故意的,才能成立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选项B,我国《刑法》第240条规定的拐卖妇女、儿童罪是选择性罪名,犯罪对象是婴幼儿的,应认定为拐卖儿童罪;选项C,根据我国《刑法》第240条的规定,以出卖为目的绑架儿童的:按照拐卖儿童罪处理;选项D,根据我国《刑法》第240条的规定,拐卖并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按照拐卖妇女罪的情节加重犯处理。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事责任、刑罚概述)模拟试卷1(题后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事责任、刑罚概述)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是( )。
A.行为人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B.行为人实施了危害行为C.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行为人的行为具有可责性正确答案:A解析:在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上,我国坚持哲学与法学根据说。
就法学根据而言,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是行为人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仅有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或者仅有犯罪构成,都不可能成为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只有它们密切结合形成犯罪构成事实即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才是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
可见,选A项。
知识模块:刑事责任2.就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中的地位而言,我围采取的比较可取的学说是( )。
A.罪、责平行说B.基础理论说C.罪、责、刑平行说D.犯罪构成说正确答案:C解析:就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中的地位而言,我国有罪、责平行说,基础理论说和罪、责、刑平行说三种学说。
基础理论说认为,刑事责任在价值功能上具有基础理论的意义,它所揭示的是刑法的基本原理,其具体内容应当有犯罪论、刑罚论和罪刑各论。
罪、责平行说认为,刑事责任是与犯罪相对应并发生直接联系的概念。
犯罪是刑事责任的前提,刑事责任是犯罪的法律后果,刑罚虽然是实现刑事责任的基本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实现方式,非刑罚处理方法也是实现刑事责任的方式之一。
所以刑罚与非刑罚处理方法,同是刑事责任的下位概念。
罪、责、刑平行说认为,犯罪、刑事责任、刑罚是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范畴,刑事责任是介于犯罪与刑罚之间联结犯罪与刑罚的纽带。
刑事责任与犯罪的关系是:犯罪是刑事责任的前提,刑事责任是犯罪的法律后果;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是:刑事责任是刑罚的前提,刑罚是实现刑事责任的基本方式。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9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9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 2. 民法学 3. 单项选择题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邮件并窃取财物的,构成( )。
A.盗窃罪B.贪污罪C.职务侵占罪D.侵占罪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刑法》第252条的规定:邮政工作人员私自牙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构成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盗窃罪定罪从重处罚。
知识模块:侵犯财产罪2.乙女听说甲男能将10元变成100元,便将家里的2 000元现金交给甲,让甲当场将2 000元变成2万元。
甲用红纸包着2 000元钱,随后变来变去,趁机调换了红纸包,然后将调换过的红纸包交给乙,让乙2小时后再打开看。
乙2小时后打开,发现红纸包内是餐巾纸。
甲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B.诈骗罪C.侵占罪D.抢夺罪正确答案:A解析:如果欺骗手段并没有对他人产生实际的心理影响,使他人仿佛“自愿”地交出财物,而是从他人的直接控制之下秘密地窃取财物,则应当以盗窃罪论处;反之,如果欺骗手段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这种认识而处分财物的,应以诈骗罪论处。
该题属于掉包,是盗窃罪。
3.李某涉嫌盗窃罪被A地警方抓获,后逃脱,逃脱过程中又犯抢劫罪行为,后向B地警方自首仅供述了自己盗窃罪的事实,对于李某的行为那些可作为自首认定( )A.盗窃罪B.抢劫罪C.均可以D.均不可以正确答案:D解析:李某的盗窃罪不因为不同地方警方掌握而有区别,由于警方已掌握其罪行,因此盗窃罪不构成自首。
抢劫罪罪行李某没有交代,因此也不认定为自首。
4.甲于1995年2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无期徒刑,1998年2月,因在劳动改造中抗御自然灾害舍己救人有重大立功表现,甲被法院裁定减为有期徒刑13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48(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下列选项中,属于单行刑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C.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国《刑法》第三十条的解释D.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单行刑法是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后果或者刑法某一事项的法律。
目前为止,我国的单行刑法只颁布过一部,即《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D项正确。
A项是刑法典,B项是刑法修正案,C项是对刑法的解释,都不是单行刑法。
2.根据解释的效力,刑法解释可以分为( )A.文义解释、目的解释和体系解释B.比较解释、体系解释和扩大解释C.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D.当然解释、扩大解释和缩小解释刑法的解释,是指对刑法条文含义的阐明。
根据解释的效力,刑法解释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都是有权解释,学理解释是无权解释。
C项正确。
3.下列选项中,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是( )A.刑法关于时间效力的规定B.刑法关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的规定C.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刑重于故意伤害罪的法定刑√D.刑法关于享有外交特权的外国人刑事责任的规定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内容有两方面:(1)刑罚的轻重与客观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相适应;(2)刑罚的轻重与犯罪人主观恶性的深浅、再次犯罪危险性的大小相适应。
C项体现了危害结果重的,法定刑重,体现了刑罚与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相适应,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项正确。
4.我国《刑法》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中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该规定体现刑法效力范围的根据是( )A.属地管辖原则B.属人管辖原则C.普遍管辖原则D.保护管辖原则√属地管辖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一个国家的刑法只管发生在本国领域内的犯罪。
属人管辖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一个国家的刑法只管本国公民实施的犯罪。
保护管辖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一个国家的刑法只管侵害本国利益的犯罪。
普遍管辖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一个国家的刑法对侵犯人类共同利益的国际犯罪都要行使管辖权。
本题题干的规定依据犯罪侵害到本国国家或公民的利益确定刑法效力范围的规范,体现了安全原则(对国家而言)或保护原则(对本国公民而言)。
D项正确。
5.我国现行《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从新原则B.从旧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重原则《刑法》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根据本条规定,我国《刑法》在适用上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C 项正确。
6.依照我国《刑法》第13条的规定,“不认为是犯罪”的条件是( )A.社会危害小B.主观恶性小C.情节轻微D.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D项正确。
7.刑法理论的核心和刑法理论体系的基础是( )A.犯罪构成理论√B.犯罪停止状态理论C.共同犯罪理论D.量刑理论在刑法理论中,犯罪构成是刑法理论的核心和刑法理论体系的基础。
犯罪论的基本问题都是围绕着犯罪构成展开的,并且是按照犯罪构成四个要件的框架,分门别类论述。
在刑法分则中,也是按照犯罪构成四个要件的体系分别论述具体犯罪的特殊构成要件的。
A项正确。
8.我国刑法分则将所有犯罪分为十大类,依据的是犯罪的(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特别客体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共同侵害的社会利益,概括的是一类犯罪的共同属性,是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基础。
我国刑法分则主要是按照同类客体把所有的犯罪分为十大类,并以此为基础构筑刑法分则体系。
B项正确。
9.制造毒品罪中的毒品属于( )A.直接客体B.犯罪对象C.犯罪所生之物√D.犯罪所用之物犯罪对象是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侵犯或直接指向的具体人、物或信息。
犯罪对象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客观存在。
犯罪对象与犯罪所生之物不同,伪造的公文对于伪造公文罪而言、制造的毒品对于制造毒品罪而言属于犯罪生成之物,不是犯罪对象。
C项正确。
10.甲路过河塘时,看到乙落入水中,但是甲不会游泳,所以没有救乙,最后乙溺水身亡。
甲的行为( )A.可能构成纯正的不作为犯B.可能构成不纯正的不作为犯C.不构成犯罪√D.可能构成对象不能犯不作为作为消极的身体动作,一般是不构成犯罪的,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才成立犯罪。
第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的义务。
义务主要来源于法律上的明文规定,行为人职务上、业务上的要求,行为人的法律地位或法律行为所产生的义务,行为人自己先前行为具有发生一定危害结果的危险的,负有防止其发生的义务。
本题中,甲并没有必须救助乙的义务,且甲没有救助乙的能力,所以甲的不作为不构成犯罪,C项正确。
11.在刑法理论中,狭义刑法是指( )A.刑法典√B.单行刑法C.附属刑法D.刑法修正案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刑法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狭义刑法特指刑法典。
刑法典也被称为普通刑法,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被合称为特别刑法。
A项正确。
12.根据有关部门统计,自《刑法修正案(九)》实施以来,从事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现象大幅减少。
这一变化反映了刑法的( )A.规制机能√B.保护机能C.保障机能D.威慑机能刑法的机能,是指刑法能产生的积极作用。
一般来说,刑法具有规制机能、保护机能和保障机能。
规制机能是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制或者约束的机能,其方式是对犯罪规定刑罚,向国民显示该行为为法律所不容许,或者要求国民不要实施类似行为,从而避免犯罪。
本题中,刑法扩大了危险驾驶罪的行为类型,将从事客运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纳入刑法规制范围,向国民显示该行为为法律所不允许,从而降低人们从事该行为的概率。
本题体现了刑法的规制机能,A项正确。
13.根据解释的方法,刑法解释可分为( )A.司法解释和立法解释B.立法解释和学理解释C.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D.学理解释和论理解释根据解释的方法,刑法解释可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文理解释是根据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的说明。
论理解释是根据立法的精神和目的对条文进行说明。
一般认为,论理解释包括目的解释、扩大解释、缩小解释、当然解释、比较解释和历史解释等。
C项正确。
14.下列犯罪中,应当认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是( )A.甲乘坐外国船舶从外国港口出发,行至公海时实施犯罪B.乙乘坐外国船舶前往中国,行至公海时实施犯罪C.丙乘坐外国船舶,在中国停靠时实施犯罪√D.丁乘坐外国船舶,途径中国,在行至公海时实施犯罪ABD项的行为发生地都在公海,不能认为是在中国领域犯罪。
C项在中国停靠时实施犯罪,犯罪行为发生在中国,应当认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
C项正确。
15.我国《刑法》对犯罪的定义是( )A.形式定义B.实质定义C.阶级定义D.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定义√外国刑法或学说对犯罪的定义大多采取法律形式层面的定义,俄罗斯刑法采取的形式与实质相结合的定义,我国刑法对犯罪的定义是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定义,D项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16.00)16.下列关于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B.犯罪对象和犯罪客体都是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C.任何犯罪都侵害犯罪客体√D.在某些犯罪中,犯罪对象不一定受到侵害√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之一,犯罪对象仅是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性要素之一,有极少数犯罪没有犯罪对象。
任何犯罪都必然侵害一定的社会利益,但犯罪对象不一定受到犯罪的侵害。
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ACD项正确,B项错误。
17.下列选项中,属于不作为构成犯罪的条件的是( )A.行为人没有实施任何行为B.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的义务√C.行为人能够履行义务√D.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结果√不作为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危害社会的,不作为构成犯罪,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的义务;行为人能够履行义务;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结果。
BCD项正确。
18.下列关于危害结果在刑法中的意义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过失犯罪都要求发生法定的物质性危害结果B.危害结果是有些犯罪的既遂条件√C.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加重处罚的条件√D.行为犯不要求危害结果√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对犯罪直接客体造成的实际损害或现实危险状态。
危害结果不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有些犯罪不要求犯罪结果也可以构成,比如行为犯即没有危害结果,D项正确。
绝大多数过失犯罪都要求发生危害结果,但不是所有的过失犯罪都要求发生危害结果,A项错误。
危害结果是有些犯罪既遂的条件,危害结果也可以作为对某些犯罪加重法定刑的条件,BC项正确。
19.刑法中因果关系的特点有( )A.客观性√B.主观性C.必然性√D.复杂性√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具有客观性,A项正确,B项错误。
因果关系一般表现为两种现象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合乎规律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具有必然性,C项正确。
在有些场合,因果关系会呈现出复杂的形态,主要表现为一果多因和一因多果,因果关系具有复杂性,D 项正确。
20.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公民犯罪,适用中国刑法的条件是( )A.犯罪地国家与我国签有国际条约B.犯罪人所在国与我国签有国际条约C.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也应受刑法处罚√D.我国刑法规定该罪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因此CD项正确。
21.下列关于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B.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C.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D.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犯罪概念回答什么是犯罪以及犯罪具有哪些基本属性等问题,犯罪构成进一步回答犯罪成立需要具备哪些法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