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第三节_力的平衡

合集下载

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力的平衡与静态稳定性

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力的平衡与静态稳定性

力的平衡和静态稳定性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物体保持平衡的情况,比如书在书架上平稳地放着,电视机稳定地放在机架上等。

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的受力情况必须达到平衡状态才能保持稳定。

在八年级下册物理中,我们将学习力的平衡和静态稳定性的原理。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

一、课程背景在第八年级下册物理学中,我们的主题是力学和运动学。

我们在力学学习中了解了受力、牛顿定律和它对实际物理世界的应用。

在运动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速度、加速度、力的作用和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力的平衡和静态稳定性之前,我们必须了解物体的受力情况。

当物体静止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这称为力的平衡状态。

二、课程目标在本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以下内容:1.什么是力的平衡?2.如何计算力的平衡?3.如何描述物体的静态稳定性?4.如何应用物体的静态稳定性?三、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力的平衡和静态稳定性的原理,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教师将从物理原理的角度阐述力的平衡和静态稳定性的概念和原则。

2.实践演练学生将用物理原理来计算力的平衡和探讨静态稳定性。

3.案例研究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来探讨力的平衡和静态稳定性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在本课程中,我们将进行以下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理论基础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力的平衡和静态稳定性的概念和原理,并引入物理原理的相关知识。

步骤二:计算力的平衡在这一步骤中,学生将通过练习来计算力的平衡情况。

步骤三:探究静态稳定性在第三步中,学生将探究静态稳定性的概念和原理。

步骤四:案例分析在这一步骤中,学生将通过案例来探讨力的平衡和静态稳定性的应用。

五、教学评估在本课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1.平时小测2.练习3.案例分析4.考试六、总结和展望在本教案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力的平衡和静态稳定性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原理。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初中物理力学力的平衡和合力

初中物理力学力的平衡和合力

初中物理力学力的平衡和合力力的平衡和合力是物理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力的平衡和合力的概念、原理以及相关实例。

一、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当物体受到的多个力平衡时,力的合成为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1 力的平衡原理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这意味着物体上所有力的合成为零,即ΣF = 0。

力的平衡原理适用于不受限制的直线运动和力沿直线方向的情况。

1.2 力的平衡案例下面是一些力的平衡案例的示例:1.2.1 静止物体当一本书放在桌子上时,桌子对书施加向上的支持力,重力对书施加向下的力,由于这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相等,所以书保持静止。

1.2.2 悬挂物体在一根竖直的绳子上悬挂一个物体时,重力向下作用,绳子向上作用的力与重力的大小相等,所以物体保持静止。

1.2.3 倾斜平面当一个物体放置在倾斜平面上时,重力分为平行于平面和垂直于平面的分量。

平行于平面的分量被平面支持力抵消,垂直于平面的分量被重力和平面支持力平衡,物体保持静止。

二、合力的概念合力指的是将多个力矢量进行合成,得到新的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它所作用的物体在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加速度决定。

2.1 合力的计算合力可以通过将各个力的矢量相加来计算。

如果力的矢量方向相同,则合力的大小为各个力的大小之和;如果力的矢量方向相反,则合力的大小为各个力的大小之差。

方向则由力的矢量方向决定。

2.2 合力的实例下面是一些合力的实例:2.2.1 物体绳子的拉力当一个物体被两根绳子以不同方向施加力时,物体所受的合力是两个绳子的合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2.2.2 物体受到的多个力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合力是这些力向量的矢量之和。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加速度。

总结力的平衡和合力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力的平衡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而合力是多个力的矢量和。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与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与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力与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2.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平衡力,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3.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要点诠释: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5.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要点二、惯性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的利用: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利用自身的惯性在空中继续前进;拍打衣服,清除衣服上的灰尘;甩掉手上的水珠。

3.惯性的危害:汽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酿成交通事故;快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车里的乘客如果没有系安全带,会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飞出车外;走路时不小心,可能会被台阶绊倒。

要点诠释: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初中物理力平衡和杠杆平衡的区别与联系专题辅导

初中物理力平衡和杠杆平衡的区别与联系专题辅导

初中物理力平衡和杠杆平衡的区别与联系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若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绕轴匀速转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简称物体的平衡。

其中包括力的平衡和杠杆的平衡,这两种平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现比较如下:1. 两种平衡的区别如果一个物体在多个共点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力的平衡;如果物体在非共点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转动状态,这就是杠杆的平衡。

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既不发生移动,又不发生转动,则该物体的平衡既是力的平衡,也是杠杆的平衡。

2. 两种平衡的条件物体在共点力(力的作用点在同一点上)作用下处于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为平衡力。

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则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

简言之,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杠杆的平衡除了跟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大小有关外,还跟力臂的大小有关。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判断一个杠杆是否平衡,就是要对作用在杠杆上的11l F 与22l F 的大小进行比较,而不能只比较F 1与F 2或l 1与l 2。

3. 两种平衡的示意图力的平衡研究的是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因此在画力的平衡示意图时,除反映出每个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外,还须注意使两个相反方向上的力大小相等。

杠杆的平衡条件适用于物体受力绕固定点(或转轴)转动的情况,在画杠杆平衡的示意图时,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必须符合实际,同时还应画上支点和各力的力臂。

例:一个圆柱体铸件重为G ,测得它的底面直径为d ,高为h ,立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

(1)用水平力F 推铸件,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试画出它的示意图。

(2)用最小的力推铸件,把它推翻,试画出它的示意图。

解析:(1)铸件在水平方向上除受到人对它的水平推力F 外,还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f ,因铸件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 和f 二力平衡,反映二力平衡的示意图如图(a )所示,这种画法是在不考虑铸件转动,不改变力的作用效果的前提下对问题的一种处理方法,即等效法把作用点都移到物体重心上,使平衡的两力共点。

初中物理23 二力平衡、摩擦力

初中物理23 二力平衡、摩擦力

二力平衡、摩擦力主讲人张敬[基础知识]条件力的平衡二力平衡应用力静摩擦力大小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方向滚动摩擦力增减方法1.力的平衡:(1)平衡力: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是相互平衡的。

(2)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简称二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①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②二力大小相等;③二力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④二力平衡时,合力必为零。

2.摩擦力:(1)静摩擦力:两相互接触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接触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大小与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

静摩擦力方向总是和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滑动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发生相对滑动....时,将产生阻碍这种相对滑动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滚动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在压力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很多。

因而减小摩擦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学习指导]1.物体受平衡力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是否与“牛一律”中· V F 浮 F 阻 G所说“物体不受一切外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相矛盾?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一条直线二力合成知识可知,彼此平衡两力合力一定为零。

这与物体不受外力是等效的,物体运动状态都不会改变。

推广到物体受多个力平衡时,其合外力也为零物体将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应补充完整为:“当物体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即受平衡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由此,我们可以根据物体运动状态,推知物体受力情况。

力的平衡与不平衡的物体实验探究初中三年级物理科目教案

力的平衡与不平衡的物体实验探究初中三年级物理科目教案

力的平衡与不平衡的物体实验探究初中三年级物理科目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状况对物体的影响,掌握力的平衡与不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状况。

二、实验材料:1. 不平衡杠杆实验装置(包括木板和支点)2. 多个不同质量的物体(如小石头、金属块等)3. 弹簧测力计4. 笔、纸、尺子等文具三、实验步骤:1. 将不平衡杠杆实验装置摆放在平稳的桌面上。

2. 选择一块适当的物体放置在木板上的一个端点,使其保持平衡状态。

3.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4. 将不同质量的物体放置在木板上的另一个端点,观察木板的反应并记录下来。

5. 根据测得的力的大小和记录的观察结果,判断物体在木板上的力是否平衡,并解释原因。

四、实验结果分析:1. 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和观察结果,整理实验数据表格,并绘制力的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图。

2. 分析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状况的判断方法,总结归纳判断物体平衡或不平衡的规律。

3. 探讨力的平衡和不平衡对物体的影响,如物体的姿态、运动状态等,并提出自己的观察和推测。

五、实验总结与思考:1. 结合实验过程和结果,总结物体在力作用下的平衡和不平衡状况,并总结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的基本特征。

2. 思考力的平衡和不平衡对物体的影响,如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物体的力是否平衡,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3. 总结本次实验的意义和价值,掌握了什么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可以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六、拓展实验:1. 探究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和不平衡状况的变化情况。

2. 分析力的大小和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对物体平衡和不平衡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力的平衡与不平衡。

七、课堂讨论和展示:根据学生实验结果和分析,进行课堂讨论和展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物体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的规律,并提供其他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实验教案,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

初中物理力的平衡教案

初中物理力的平衡教案

初中物理力的平衡教案教案目的和基本内容: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学生理解力的平衡概念,了解力的平衡对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使用平衡力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平衡的定义和概念;2. 掌握力矩的概念,并能计算力矩;3. 掌握通过力的平衡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力的平衡的定义和概念;2. 力矩的计算方法;3. 通过力的平衡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力矩和应用力的平衡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用具(力的模型、示意图等);2. 学生准备笔、纸和教科书。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识(10分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或引入真实场景,激发学生对力的平衡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一个静止的书本不会突然飞起来?”或者让学生观察某个物体的静止状态并思考为什么它能保持静止。

Step 2: 引入力的平衡的概念(15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实物模型,向学生介绍力的平衡的概念。

教师可以使用力的平衡方程来说明力的平衡条件。

同时,教师要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力的平衡的定义。

Step 3: 引入力矩的概念(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力矩的概念,并通过示意图和实际案例讲解力矩的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一些力矩的计算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Step 4: 解决力的平衡问题(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具体案例并引导学生运用力的平衡和力矩的概念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力矩平衡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进一步理解力的平衡和力矩的重要性。

Step 5: 练习和巩固(15分钟)教师给予学生一些练习题和问题,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进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Step 6: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例如物体的平衡、机械原理等。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物理力学是物理学的分支之一,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力的作用。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掌握力学知识对于深入理解和应用其他物理学分支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初中学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这方面的知识。

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引起物体形状、速度、方向或状态改变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产生运动、改变运动方向或停止运动。

3.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其他力作用于其上。

4.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的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1. 力的合成:若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则合力等于各个力的矢量和。

2. 力的分解:若物体所受力不是一个方向上的单一力,可以将其分解为两个力,一个与所需解决的问题相关,另一个与所需解决的问题无关。

三、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表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或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2. 滑动摩擦力:物体在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以及滑动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 静摩擦力:物体静止不动时,与表面接触的力的分力,大小等于外力大小的最大值。

静摩擦力的大小受物体质量和表面特性的影响。

四、力的平衡1. 力的平衡: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 平衡力的判定:若物体所有受力共线,则合力为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若物体所有受力不共线,则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根据两个力的合力判断平衡状态。

五、重力和重力势能1.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即Fg=mg。

2. 重力势能:物体在重力场中的位置决定了其具有的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等于物体在某一位置上的重力和高度的乘积。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的平衡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基础) 知识讲解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的平衡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基础) 知识讲解

力的平衡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基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平衡力,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2、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3、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

【要点梳理】要点一、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要点诠释:1.平衡力与平衡状态的关系: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要么不受力,若受力一定是平衡力。

2.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要点二、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要点诠释:1.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概括说就是“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1)同物: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2)等大:大小相等。

(3)反向:两个力方向相反。

(4)共线: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1)根据平衡力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3要点三、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改变(运动快慢或方向改变)。

【典型例题】类型一、基础知识1、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初中物理《力的平衡》教案一等奖4篇

初中物理《力的平衡》教案一等奖4篇

5、初中物理《力的平衡》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

2.知道二力的平衡及二力的平衡的条件。

3.能应用二力的平衡求力的大小或判断物体的状态。

过程与方法:1. 探究二力的平衡条件。

2. 探究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物体静止时合力为0的现象。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并认识到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教具准备】两端有滑轮的直木板,小车模型(玩具小车)、挂盘、砝码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但是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并非都不受力。

(例如:悬挂的电灯、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而有受力的物体,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

(例如:用力踢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为什么有些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有些却不能?这些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二)进行新课一、力的平衡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

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

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

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否则这几个力就不能平衡。

二、二力平衡条件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图6—26所示实验并讲解这个木块受两个拉力。

当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木块不能保持静止。

物体将向较大的力的方向加速运动。

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归纳力学是物理学中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力学是学习力、摩擦力、重力、弹力等相关概念和定律的内容。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符号为F。

力的特点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如果合力为零,则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力的平衡有三种情况:静力平衡、动力平衡和平衡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得到合力。

力的合成可以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计算。

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垂直方向上的力,常使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进行计算。

4.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到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在运动状态下受到的摩擦力。

5.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正比,与物体距离地心的平方成反比。

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地心。

6. 弹力弹力是物体受到弹性物体压缩或拉伸时产生的力。

弹簧是最常见的弹性物体。

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成正比。

7.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第二定律是动力学定律,F=ma,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是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8. 动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定义为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

动量的转移可以通过碰撞来实现。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系统的总动量在碰撞过程中守恒不变。

9. 能量能量是物体进行工作的能力。

常见的能量形式包括势能和动能。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如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等于动量的平方除以物体的质量的两倍。

初中物理知识点重难点精要

初中物理知识点重难点精要

初中物理知识点重难点精要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能量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科学学科。

初中物理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也是学习高中物理的必备知识。

下面,我们来总结初中物理的重难点知识点。

一、力和压强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在初中物理中,学生首先需要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特点。

重点掌握力的计算公式F=m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压强是物体表面上单位面积所受外力的大小。

学生需要理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重点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P=F/A,其中P表示压强,F为作用力的大小,A为作用力的作用面积。

二、浮力和密度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受力方向与重力相反的力。

学生需要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重点理解浮力与物体所处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所处液体的密度有关。

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学生需要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密度的计算方法。

重点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其中ρ表示密度,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体积。

三、运动和力的平衡运动是物体位置的改变。

学生需要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重点掌握运动速度、位移和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平衡是物体在受到力作用时不发生变化的状态。

学生需要理解力的平衡和力的合成。

重点掌握平衡条件和力的平衡的特点。

四、能量和功率能量是物体做工所具有的性质。

学生需要理解能量的概念和能量的种类。

重点掌握机械能、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的能量转化率。

学生需要理解功率的概念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重点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P=W/t,其中P表示功率,W为做功的大小,t表示做功所花费的时间。

五、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通过导体的量。

学生需要理解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特点。

重点掌握电流的计算公式I=Q/t,其中I表示电流,Q为通过导体的电荷量,t为电荷通过导体所花费的时间。

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物理量。

学生需要理解电阻的概念和电阻的计算方法。

静力学初中物理中力的平衡与物体静止的关系

静力学初中物理中力的平衡与物体静止的关系

静力学初中物理中力的平衡与物体静止的关系静力学是研究力的平衡与物体静止之间关系的物理学分支。

在初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力的概念和相关的定律,那么力的平衡又与物体的静止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下面将通过几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力的平衡的基本概念力的平衡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合力为零的情况,也就是说物体在受到多个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

力的平衡可以分为平衡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平衡。

水平方向上的平衡是指物体受到的水平力合力为零,而垂直方向上的平衡则是指物体受到的垂直力合力为零。

二、力的平衡条件对于水平方向上的平衡,物体受到的所有水平力的代数和为零,即∑F_x = 0,其中∑F_x表示所有水平力的代数和。

而对于垂直方向上的平衡,物体受到的所有垂直力的代数和也为零,即∑F_y = 0,其中∑F_y表示所有垂直力的代数和。

三、物体静止的条件当一个物体受到的所有力合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

这是因为力的合力为零意味着物体不受到任何加速度的作用,从而保持其静止状态。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受到合力为零的情况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四、力分析法与物体静止的关系力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力的方法,它通过将所受到的力分解为各个方向上的力,从而确定力的平衡条件。

通过力分析法,我们可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力的平衡状态,从而得出它是否处于静止状态。

五、力的平衡与物体静止的实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力的平衡是与物体静止相关的。

比如,当一个书本放在桌面上时,它不会移动,这是因为书本所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之间达到了平衡。

同样地,当我们用手托住一个物体时,我们可以调整手的力使物体保持平衡,从而保持其静止状态。

六、力的平衡与物体静止的应用力的平衡与物体静止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工程中,施工人员需要考虑到力的平衡与物体静止的关系,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

此外,在机械设计中,工程师们也需要考虑力的平衡条件,以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初中物理教案 力的合成与分解 理解力的矢量运算和力的平衡

        初中物理教案   力的合成与分解   理解力的矢量运算和力的平衡

初中物理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理解力的矢量运算和力的平衡初中物理教案力的合成与分解理解力的矢量运算和力的平衡引言:初中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是研究力的矢量性质以及力的平衡的基础。

本教案将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力的矢量运算和力的平衡的理解和计算。

正文:力的合成与分解是指将多个力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合并或者分开。

在物理学中,力被看作是具有方向和大小的物理量,因此力可以使用矢量进行表示。

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按照矢量相加的规律进行合并,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按照一定的规律分为两个或多个力。

一、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按照矢量相加的规律进行合并。

要进行力的合成,首先需要将各个力的矢量图形表示出来,并将它们按照一定的比例放置在同一个坐标系中。

然后,将这些力的矢量首尾相接,得到一个合力的矢量。

合力的矢量的大小等于所有力的矢量的长度之和,方向与最后相接的力的矢量相同。

二、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按照一定的规律分为两个或多个力。

力的分解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坐标系进行。

在力的分解中,我们通常选择与某个力成直角的坐标系,这样可以方便地将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分解的分力可以分别表示为垂直方向的分力和水平方向的分力。

根据三角函数的关系,可以通过已知另外两个角和力的大小求解分力的大小。

三、力的矢量运算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涉及到力的矢量运算。

力的矢量运算包括矢量的加法和减法。

矢量的加法是将两个矢量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相加,得到一个合矢量。

矢量的减法是将一个矢量的方向取反,然后与另一个矢量进行加法运算。

在力的合成中,我们需要进行矢量的加法;而在力的分解中,我们需要进行矢量的减法。

四、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指多个力在同一物体上产生的合力为零的状态。

在力的平衡中,所有力的合矢量为零,即力的合成等于零矢量。

通过力的平衡,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例如物体所受力的性质和方向。

力的平衡是力的矢量运算的一个应用。

初中三年级物理科目教案力的平衡与实践

初中三年级物理科目教案力的平衡与实践

初中三年级物理科目教案力的平衡与实践初中三年级物理科目教案:力的平衡与实践一、引言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物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初中三年级的物理课程中,力的平衡与实践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设计一堂针对初中三年级学生的力的平衡与实践实践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及其作用;b. 掌握力的平衡的条件;c. 进行简单的力的平衡实验,并能正确分析实验结果;d. 能够使用适当的方法解决与力的平衡相关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a.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b.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c. 通过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b.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辨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1. 力的平衡的概念与作用a. 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入力的平衡的概念;b. 探讨力的平衡对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的影响。

2. 力的平衡的条件a. 介绍平衡力的概念与悬挂物体实验;b. 讨论平衡力与合力的关系;c. 引导学生总结力的平衡的条件。

3. 力的平衡实践活动a. 设计力的平衡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实践;b.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c.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教学过程1. 知识导入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平衡的概念与作用。

比如:为什么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书不会自己动呢?为什么平衡杆上的物体会保持平衡?2.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介绍力的平衡的概念、作用和条件。

3. 实践活动a. 将学生分组,设计力的平衡实验:如在水平台秤上放置不同质量的物体,观察秤的示数。

b.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

c.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4. 拓展练习在课堂上设计力的平衡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引导他们使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静力平衡条件与力矩计算方法研究

初中物理静力平衡条件与力矩计算方法研究

初中物理静力平衡条件与力矩计算方法研究物理是一门研究物体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而静力平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初中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力的作用和力的平衡条件,以及力矩的计算方法。

本文将着重研究初中物理中的静力平衡条件和力矩计算方法。

一、静力平衡条件的基本概念在物理学中,力的平衡是指物体处于稳定状态,即物体上的所有力合力为零,合力矢量的大小和方向都为零,这就是静力平衡。

静力平衡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条件来描述:1. 第一个条件是合力为零。

合力是指物体上所有力的矢量和。

在静力平衡状态下,合力等于零,即所有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的矢量和为零。

这个条件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ΣF = 0其中,ΣF表示所有力的矢量和。

2. 第二个条件是合力矩为零。

合力矩是指力在转动中产生的效果,也可以理解为力对物体的扭转作用。

在静力平衡状态下,合力矩等于零,即所有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对物体的扭转作用相互抵消。

这个条件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ΣM = 0其中,ΣM表示合力矩,也可以用力乘以力臂的形式表示。

二、力矩计算方法的研究力矩的计算方法是静力平衡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力矩是指力对物体产生的转动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M = F × d其中,M表示力矩,F表示力的大小,d表示力臂的长度,即力作用的垂直距离。

在实际中,力矩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1. 确定力的大小和方向。

根据问题中给定的条件,确定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确定力臂的长度。

力臂指的是力作用的垂直距离,在计算力矩时需要确定力臂的长度。

3. 计算力矩。

将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度代入力矩计算公式,计算得出力矩的大小。

4. 判断力矩的方向。

根据右手定则,力矩的方向是垂直于力和力臂的平面内,通过右手握住力矩所在的平面,拇指所指向的方向即为力矩的方向。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计算出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解决静力平衡问题。

三、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静力平衡条件和力矩计算方法,我们来做一个实例分析。

初中二年级物理科目教案力的大小与力的平衡

初中二年级物理科目教案力的大小与力的平衡

初中二年级物理科目教案力的大小与力的平衡教案:力的大小与力的平衡引言在初中物理科目中,力是一个基础概念,是解释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关键要素。

力的大小及力的平衡是力学中的重要原理,也是学生理解力的基础。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力的大小的概念和力的平衡原理,并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一、力的大小在力的概念中,理解力的大小是非常重要的。

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首先,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所需的力也相应较大;其次,力的大小还与物体的加速度有关,当一个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所需的力也会增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让学生观察并感知力的大小的多样性。

例如,可以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对不同质量的物体施加力,观察弹簧伸长的情况,并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发现质量越大,所需的力也越大。

二、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

什么是力的平衡呢?力的平衡是指物体所受合力为零的状态。

在力的平衡状态下,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学生在初中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因此可以进一步学习力的平衡概念。

1. 平衡力的概念平衡力是指使物体保持在力的平衡状态的力。

平衡力可以通过力的分解来理解。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如果合力为零,那么这些力就是平衡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衡力的概念,可以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例如,在桌子上放置一个书本,它并不运动,这是因为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构成了平衡力。

2. 平衡力的条件平衡力的作用条件是力的合力为零,即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作用在物体上的反作用力相互抵消。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平衡力的条件。

将一个力拆分成多个分力,然后对分力进行求和,当所得合力为零时,力的平衡就得到了满足。

3. 力的平衡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力的平衡原理,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力的平衡实验。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实验,使学生通过调节斜面倾角的大小,找到使小车保持平衡的状态。

初中物理-4.12初二春力的平衡与摩擦力--答案版(慢)

初中物理-4.12初二春力的平衡与摩擦力--答案版(慢)

力的平衡与摩擦力专题一平衡力知识点一基础概念辨析【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括号内画“√”,错误的请在括号内画“×”.(1)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2) 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这两个力可能是平衡力( )(3) 物体只有在静止时受到的力才是平衡力( )(4) 悬挂在绳上静止的小球,绳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5) 物体受到的拉力和重力大小相等,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6)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7)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 一定受到两个力作用, 这两个力的方向一定相反( )(8) 如果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则它一定受平衡力( )(9)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受到的力一定大小相等( )(10) 运动的物体, 当受到平衡力时, 就会变为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10) √【解析】(1) 错.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由于不确定是否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因此这两个力不一定是平衡力,故错误.(2) 错. 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由于二力的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力一定不是平衡力,故错误.(3) 错.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错误;.(4) 对. 悬挂在绳上静止的小球,绳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的重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因此二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正确.(5) 错. 物体受到的拉力和重力大小相等,不满足是否同物、是否方向相反、是否共线,所以错误..(6) 对.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正确.(7) 错.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不一定是二力平衡,有可能是多力平衡,所以错误.(8) 错. 处于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直线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受到的力不一定是平衡力.(9) 错.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能处于多力平衡状态,受到的力大小不一定相等,所以错误.(10) 对. 运动的物体, 当受到平衡力时, 根据牛一定律可知,就会变为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正确.知识点二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判断【例2】请指明下列说法中的力是一对什么力: 1. 相互作用力; 2. 平衡力; 3. 什么都不是.(1) 人所受重力与人对吊篮的压力(2) 人所受重力与吊篮对人的支持力(3) 人对吊篮的压力与吊篮对人的支持力(4) 吊篮上方的绳子对吊篮的拉力与吊篮的重力(5) 吊篮上方的绳子对吊蓝的拉力与吊篮和人的总重力【答案】(1) 3 (2) 2 (3) 1 (4) 3 (5) 2【例3】(2014•澄海区模拟) 把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书保持静止说明书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B. 书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 书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C【解析】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并且会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知识点三平衡状态判断【例4】在下列事例中,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的是()A. 正在圆形轨道上转圈的过山车B. 想讹人而假装晕倒在路边不动的老人C. 刚刚发射升空的火箭D. 减速进站的火车【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应掌握: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A、过山车由于在圆轨道上运动,故速度和方向都发生变化,受力不平衡,故A错误;B、老人在路边不动,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故B正确.C、火箭加速上升,速度增大,受力不平衡,故C错误;D、火车速度在减小,故受力不平衡,故D错误.知识点四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例5】(2014•市北区二模)(多选) 下列关于“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时,将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可减小小车与水平面间的阻力B. 使用滑轮是为了省力D. 实验中通过小车是否静止来判断二力是否平衡【答案】A CD【解析】对于探究平衡力条件的实验,要掌握如何探究平衡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1) 尽量减少阻力的影响,如使用光滑水平面、使用小卡片等;故A正确.(2)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B不正确.(3) 可以通过旋转小车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故C正确.(4) 静止的物体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D正确.知识点五利用力的平衡计算【例6】静止的升降机里挂着一个弹簧秤,秤钩上挂一重物,读数为G;升降机匀速上升时读数为F1;升降机匀速下降时,读数为F2;三个读数比较()A. G>F1>F2B. F1>F2>GC. F2>G>F1D. F1=F2=G【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了对平衡状态的理解及二力平衡的应用,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受平衡力,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可得出平衡力的大小关系.当升降机静止、匀速上升、匀速下降时,升降机都处于平衡状态,拉力都等于重力,因此F1=F2=G.专题二摩擦力知识点一摩擦力基本概念【例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括号内画“√”,错误的请在括号内画“×”.(1) 滚动摩擦力一定小于滑动摩擦力( )(2) 物体运动时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 )(3)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4) 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5) 压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 )(6) 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 压力越大, 摩擦力越大( )【解析】(1) 错. 只有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才小于滑动摩擦力.(2) 错. 比如人站在超市斜的自动扶梯上,随扶梯匀速直线运动,此时人在运动,受到沿着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因为运动的物体也可能受到静摩擦力..(3) 错. 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如(2)中扶梯例子。

2019-2020学年度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三节 力的平衡沪科版复习巩固三十六

2019-2020学年度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三节 力的平衡沪科版复习巩固三十六
【答案】:
【解析】:
小刚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讲台桌,结果没有推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讲台桌不受摩擦力
B、推力与讲台桌的重力大小相等
C、推力小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
D、推力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答案】:
【解析】:
如图所示,一小铁块沿斜面向下滑动,下列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餐盘相对于机器人是运动的
B、餐盘中食品受到平衡力作用
C、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过程中机械能增大
D、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答案】:
【解析】:
如图,灯泡处于静止状态,与灯泡所受的重力平衡的另一个力是( )
A、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B、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
C、灯泡对电线的拉力
D、电线对灯泡的拉力
弹簧测力计拉着重50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0.3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N;现在使物体以0.6m/s的速度在原来的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
A5N
B、10N
C、0N
D、15N
【答案】:
【解析】:
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强强第一次用2N的水平推力推木箱;第二次用3N的水平推力推木箱,两次木箱都没有被推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衣架处于静止状态,是由于它受到的力相互平衡
B、它的电源线带有三脚插头,是为了使用安全
C、使用时手应远离喷头的出气口,防止水汽化时放热将手烫伤
D、清洁内部水垢时,应断开电源开关
【答案】:
【解析】: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力的平衡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进一步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的探究及其应用。

教具准备
卡片、棉线、铁架台、木块、两个定滑轮、两个大吊盘、大砝码、细绳、多媒体课件。

新课引入
播放视频:匀速上升的潜水艇、缓缓降落的降落伞、放在课桌上的书本、吊在天花板下的电灯等。

思考:这些物体分别做什么运动?它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二力平衡
提出问题:惯性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但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为什么有些物体还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
探究:(1)让学生提着书包不动。

书包受重力和手对它向上的拉力,为什么书包受两个力作用会保持静止?(2)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牵引力和阻力,为什么水平方向汽车受两个力作用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如果将手松开,书包将落到地上,显然向上的拉力将书包下落的效果抵消了,使书包不至于下落;同样道理,也可以说阻力将牵引力产生的效果抵消了,使汽车的速度不发生变化。

结论:一些物体虽然受力,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就相当于不受力。

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相互抵消,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这时的物体我们就说它处于平衡状态。

探究点二二力平衡条件
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保持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来研究这种情况。

问题: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
举例: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要沿斜面向下滑;电梯受重力和向上的拉力,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问题: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实验探究:
1.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猜想在什么条件下二力平衡。

(可能与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位置等有关)
2.制定实验计划与设计实验。

学生根据桌上所准备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还有若干质量相等或不等的砝码),自己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应该有什么关系。

各实验小组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案,并对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修改。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方法:在两边盘子中放质量相等的砝码,使木块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

木块处于平衡(静止)状态。

改变木块的受力情况:
①改变其中一边盘子的砝码的质量,使木块受到的力大小不等。

②将其中一边盘子的砝码移到另一边使木块受到的力方向相同。

③转动木块,使木块受到的力不在同一直线上。

④垂直于木块受力方向移动木块,使木块受到的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同或不相同。

将实验条件和现象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引导学生分析,哪些情况下木块不能保持静止,哪些情况下木块能保持静止,从而得出结论。

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5.评估。

可以向学生指出,木块在水平方向还会受到摩擦阻力,但实验中控制这个阻力很小,与拉力相比可以忽略。

教师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八字口诀: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探究点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

思考:如图所示,吊在空中静止不动的电灯,若电线的拉力为2N,则灯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学生分析:电灯受重力和电线的拉力,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重力和电线的拉力是平衡力。

那么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所以灯受到的重力为2N。

教师总结: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判断出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是平衡力,进而判断所求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思考:如图所示,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水平方向上受牵引力和阻力。

如果牵引力大于阻力,火车将怎样运动?如果牵引力小于阻力,火车又将怎样运动?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时,火车又将怎样运动?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牵引力大于阻力,火车将加速;牵引力小于阻力,火车将减速;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时,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车匀速直线前进。

教师总结:物体不受力时,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物体受一个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是力产生的效果。

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做匀速直线运动。

3.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思考: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的地方,试着把它们加以区别。

学生交流后,回答:相同点是都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是一对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而一对相互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

两个力,只要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就不可能是平衡力;两个力中,发生作用的物体只要出现第三个,就不可能是相互作用力。

第三节力的平衡
一、二力平衡
平衡状态―→错误!―→受平衡力
二、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本节内容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和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两部分内容组成。

教学的重点是二力平衡的条件,关键是让学生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突破它的关键是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