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换热系数的的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对流换热系数的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量圆形水平直管外的水蒸气凝结换热系数α0和圆形水平直管内冷流体(空气或水)的强制对流换热系数αi2.观察水蒸汽在圆直水平管外壁上的冷凝状况。

3掌握热电阻测温方法。

4掌握计算机自动控制和流量调节的方法。

5了解涡轮流量传感器和智能流量积算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6了解电动调节阀压力传感器和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7掌握化工原理实验软件库的使用。

二、实验装置流程图及实验流程简述2途经阀○6、阀○7由蒸汽分布管进入套管换热器的环隙通道,冷凝水蒸汽自蒸汽发生器○9.阀门○ 8号污水排入沟渠。

水从阀门流出○4或电动调节阀○5、12控制的旋涡气泵产生的空气依次经过阀○冷流体水或来自由变频器○13.10进入套管式热交换器、涡轮流量计的内管○ 水或空气流量调节阀○ 加热后排入下水道或通风口。

三、简述实验操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空气-蒸汽系统1.开启电源。

依次打开控制面板上的总电源、仪表电源。

1.调整手动调节阀○ 10以最大化空气量。

2.启动涡流空气泵○9、阀○8,排除套管环隙中积存的冷凝水,然后适当关小3.排蒸汽管道的冷凝水。

打开阀○8.注意阀门○ 8不能开得太大,否则会有严重的蒸汽泄漏。

阀门○6,蒸汽从蒸汽发生器○2沿保温管路流至阀○7;慢慢打开阀○7,4.调节蒸汽压力。

打开阀○蒸汽开始流入套管环空,并加热内管的外表面。

控制蒸汽压力稳定在0.02MPa,不超过0.05mpa,否则蒸汽不够用。

5.测量不同流量下的相应温度。

当巡检仪在控制面板上显示的11个温度、压力数据和智能流量积算仪显示的空气流量稳定时,记录所有温度、压力6,分别取最大空气流量的1/2及1/3,分别记录下相应流量下的流量数据。

然后再调节阀○稳定的温度和压力数据,使共有3个实验点。

7和阀门○ 6、关闭仪器电源和主电源。

6.实验结束后,关闭蒸汽阀○水~水蒸汽系统操作步骤和方法与空气-蒸汽系统基本相同,只是冷流体由空气变为冷水,并且仍然选择了三个实验点。

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淅江丈禽化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过程工程原理实验甲实验名称: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组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地点:目录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2)二、实验流程与装置 (2)三、实验容和原理 (3)1.间壁式传热基本原理 (3)2.空气流呈的测定 (5)3.空气在传热管对流传热系数。

的测定 (6)3. 1牛顿冷却定律法 (6)3. 2近似法 (6)3. 3简易Wilson图解法 (7)4.拟合实验准数方程式 (8)5.传热准数经验式 (8)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9)五、实验数据处理 (10)1.原始数据: (10)2.数据处理 (10)六、实验结果 (13)七、实验思考 (14)、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空气在传热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了解影响传热系数的 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2) 把测得的数据整理成=形式的准数方程,并与教材中公认经验式进行比较;3) 了解温度、加热功率、空气流量的自动控制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流程与装置本实验流程图(横管)如下图1所示,实验装置由蒸汽发生器、孔板 流量计、变频器、套管换热器(强化管和普通管)及温度传感器、只能显 示仪表等构成。

空气-水蒸气换热流程:来自蒸汽发生器的水蒸气进入套管换热器, 与被风机抽进的空气进行换热交换,不凝气或未冷凝蒸汽通过阀门(F3 和F4)排岀,冷凝水经排出阀(F5和F6)排入盛水杯。

空气山风机提供, 流量通过变频器改变风机转速达到自动控制,空气经孔板流量计进入套管 换热器管,热交换后从风机岀口排出。

注意:普通管和强化管的选取:在实验装置上是通过阀门(F1和F2) 进行切换,仪表柜上通过旋钮进行切换,电脑界面上通过鼠标选择,三者 必学统一。

求空气和管壁面间对流换热系数

求空气和管壁面间对流换热系数

求空气和管壁面间对流换热系数对流换热是热工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对流换热系数是描述流体和固体壁面之间换热效果的一个重要参数。

而在许多工程领域中,空气和管壁面间的对流换热系数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讨空气和管壁面间对流换热系数的相关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

一、对流换热系数的定义对流换热系数是指单位面积上的传热功率与温差之比,通常用符号"h"表示。

在对流换热过程中,对流换热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传热效果,因此对其的研究和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二、空气和管壁面间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1. 管道材质管道的材质直接影响着管壁面的导热性能和表面粗糙度,从而影响对流换热系数的大小。

一般来说,导热性能好、表面粗糙度小的管道对流换热系数会较高。

2. 流体性质空气的流体性质,如密度、粘度和导热系数等,也会对空气和管壁面间对流换热系数产生影响。

这些性质与空气的温度、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中需要综合考虑。

3. 流体流动状态流体的流动状态对对流换热系数有明显影响。

层流和湍流的流动状态下,对流换热系数的大小会有所不同。

在实际工程中需根据流体流动状态的不同进行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和分析。

4. 管道几何形状管道的几何形状也会对对流换热系数产生影响。

不同形状的管道在对流换热过程中,由于流体流动状态的差异,其对流换热系数也会有所不同。

在计算对流换热系数时需要考虑管道的几何形状。

5. 表面温度差表面温度差是影响空气和管壁面间对流换热系数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温度差越大,对流换热系数也会相应增大。

在工程实践中需要合理控制表面温度差,以提高对流换热系数。

三、空气和管壁面间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对于空气和管壁面间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通常采用经验公式或数值模拟的方法。

常用的经验公式包括Dittus-Boelter公式、Sieder-Tate 公式等,这些公式都是根据大量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的经验公式,适用范围较广。

实验8 空气横掠单管强迫对流换热系数测定实验

实验8 空气横掠单管强迫对流换热系数测定实验

实验8 空气横掠单管强迫对流换热系数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 测算空气横掠单管时的平均换热系数h 。

2. 测算空气横掠单管时的实验准则方程式13Re Pr nNu C =⋅⋅。

3. 学习对流换热实验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对流换热的定义对流换热是指在温差存在时,流动的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

2、牛顿冷却公式根据牛顿冷却公式可以测算出平均换热系数h 。

即:h=)(f W t t A Q-Q A t=⋅∆ w/m 2·K (8-1)式中:Q — 空气横掠单管时总的换热量, W ; A — 空气横掠单管时单管的表面积,m2;w t — 空气横掠单管时单管壁温 ℃;f t — 空气横掠单管时来流空气温度 ℃;t ∆— 壁面温度与来流空气温度平均温差,℃;3、影响h 的因素1).对流的方式: 对流的方式有两种; (1)自然对流 (2)强迫对流 2).流动的情况:流动方式有两种;一种为雷诺数Re<2200的层流,另一种为Re>10000的紊流。

Re — 雷诺数, Re vud =, 雷诺数Re 的物理定义是在流体运动中惯性力对黏滞力比值的无量纲数。

上述公式中,d —外管径(m ),u —流体在实验测试段中的流速(m/s ),v —流体的运动粘度(㎡/s )。

3).物体的物理性质: Pr — 普朗特数,Pr=αν= cpμ/k 其中α为热扩散率, v 为运动粘度, μ为动力粘度;cp 为等压比热容;k 为热导率; 普朗特数的定义是:运动粘度与导温系数之比 4).换面的形状和位置 5).流体集体的改变 相变换热 :凝结与沸腾4、对流换热方程的一般表达方式强制对流:由外力(如:泵、风机、水压头)作用所产生的流动 强迫对流公式为(Re,Pr)Nu f =自然对流:流体因各部分温度不同而引起的密度差异所产生的流动。

自然对流公式为Nu=f (Gr ,Pr ) 1).Re=vul =雷诺数Re 的定义是在流体运动中惯性力对黏滞力比值的无量纲数Re=UL/ν 。

空气-水蒸气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空气-水蒸气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空气-水蒸气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报告本实验使用臭氧编码器,通过悬浮思路分析,利用不同的匀速度下不同的温度差分析空气-水蒸气的对流换热系数,帮助我们理解空气-水蒸汽对流的过程。

本文将对实验的设备、方法、结果及分析进行详细介绍。

一、实验设备1. 实验室气体混合系统2. 实验室压力传感器4. 实验室水蒸气浸润计6. 实验室数据采集器二、实验方法1. 设计实验2. 实验片段将实验室气体混合系统、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水蒸气浸润计和湿度传感器等设备设置在实验室中,同时使用数据采集器对数据进行实时记录。

在实验中,我们首先设置了一个不同的温度差,然后观察它们在不同的匀速度下的换热系数。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不同匀速下不同温度差的换热系数。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不同温度差和匀速度下的换热系数。

1. 换热系数随着温度差的增加而增加我们可以看到,在温度差越大的情况下,热传导的能力也越强。

颗粒与颗粒之间的间距越小,热量间的转移就越快,因此换热系数也越高。

当温度差在一定的范围内,换热系数与温度差的平方成正比。

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匀速越大的情况下,换热系数也会越大。

当匀速越大时,颗粒间的热传导也会越快,从而使换热系数更大。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空气-水蒸汽的对流换热系数与温度差和匀速度密切相关。

当温度差和匀速度越大时,换热系数也会越大。

同时,通过这些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空气-水蒸汽对流的过程。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空气-水蒸汽的对流换热系数与温度差成正比,当温度差越大时,换热系数也会越大。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空气-水蒸汽的温度差和匀速度来控制其换热系数,从而更好地理解热传导过程。

对流给热系数的测定(数据处理)

对流给热系数的测定(数据处理)

实验三 对流给热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观察水蒸气在换热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并判断冷凝类型;2、测定空气(或水)在圆直管内强制对流给热系数i α;3、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 m Pr 0.4中常数A 、m 的值。

4、掌握热电阻测温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在套管换热器中,环隙通以水蒸气,内管管内通以空气或水,水蒸气冷凝放热以加热空气或水,在传热过程达到稳定后,有如下关系式:V ρC P (t 2-t 1)=αi A i (t w -t)m (1-1)式中: V ——被加热流体体积流量,m3/s ; Ρ——被加热流体密度,kg/m3; C P ——被加热流体平均比热,J/(kg ·℃);αi ——流体对内管内壁的对流给热系数,W/(m2·℃); t 1、t 2——被加热流体进、出口温度,℃;A i ——内管的外壁、内壁的传热面积,m2;(T -T W )m ——水蒸气与外壁间的对数平均温度差,℃; 22112211ln )()()(w w w w m T T T T T T T T Tw T -----=- (1-2)(t w -t)m ——内壁与流体间的对数平均温度差,℃;22112211ln )()()(t t t t t t t t t t w w w w m w -----=- (1-3)式中:T 1、T 2——蒸汽进、出口温度,℃;T w1、T w2、t w1、t w2——外壁和内壁上进、出口温度,℃。

当内管材料导热性能很好,即λ值很大,且管壁厚度很薄时,可认为T w1=t w1,T w2=t w2,即为所测得的该点的壁温。

由式(1-3)可得:m w P i t t A t t C V )()(012--=ρα (1-4)若能测得被加热流体的V 、t 1、t 2,内管的换热面积A i ,以及水蒸气温度T ,壁温T w1、T w2,则可通过式(1-4)算得实测的流体在管内的(平均)对流给热系数αi 。

对流换热系数的的测定方法

对流换热系数的的测定方法

对流换热系数测定方法*****指导教师:罗*学号:SY*******对流换热系数测定方法一、前言具有初始温度T的物体,被突然置于有确定温度的流场中,该物体与流场构成一个非稳态的换热体系。

在这个非稳态换热体系中,包含着两个传热环节:一个是物体内部的导热;另一个是流体于物体边界的对流换热。

其中影响对流换热的关键参数就是对流换热系数。

对流换热系数是求解伴有表面对流换热的热传导问题的重要参数之一。

直接测定对流换热系数的方法分为稳态法与瞬态法。

稳态法对实验条件要求苛刻,实验周期长,误差大。

瞬态法由于实验周期短,误差小,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对流换热系数测量实验,通常所说的瞬态法是通过瞬时提高来流温度或者壁面温度来达到温度阶跃,测量窄幅热色液晶显色时间,通过求解一维半无限大平板非稳态导热方程得到测量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

实验中要达到温度的阶跃通常不容易实现,只能是近似阶跃,需要进行逐级阶跃或者指数函数进行修正。

这种处理方式可以近似解决入口温度非阶跃响应问题。

但是如果实验中存在涡流,采取突然提高来流温度的方法,并不能确定涡流温度随时间的变换曲线,对实验结果造成很大的误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总结提出了一种测定对流换热系数的新方法,此方法是以传热学中非稳态导热求解法中的数学分析法集总参数分析法为基础设计的特定环境下的对流换热系数测定方法,本文全面分析了各因素对对流换热系数精度的影响并进行了定量分析此方法简便可靠在一般条件下误差不超过1.6%。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一般情况下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热传导时常伴有表面对流换热。

本文研究的是零件内非等温场及其变形的研究的一部分内容,其中的热传递现象是导热对流系统,为了确定零件内的非等温场,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是必需的参数之一,本文采用了实验法以求得此参数。

传统的实验法是以确定准则方程式的函数关系为主要内容,若采用传统的方法就显得过于复杂。

因此设计了这种以集总参数分析法为基础的对流换热系数的测定方法即把导热体看成集总体,使得导热体的温度T只是时间t的函数,对特定环境条件下对流换热系数的获得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二、实验的理论分析2.1对流换热系数分析由牛顿冷却公式和傅里叶导热定律可知对流换热系数为:0|y w f T h T T y λ=∂=--∂ 其中,λ为流体的导热系数,w T 为导热体壁温,f T 为流体温度,0|y T f =∂∂为流体的温度梯度,由此式可知h 取决于流体的导热系数,温度差和贴壁流流体的温度梯度更准确地说h 取决于流体的物性和流动状况,另外,λ还受壁面形状位置,表面粗糙度等的影响。

北京理工大学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

北京理工大学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

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陶虹 1120112863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传热系数a 准数关联系的测定,掌握实验方法,加深对流传热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2、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 m Pr 0.4 中常数A 、m 的值。

3、加深对由实验确定经验公式的量纲分析法的理解4、得出得出单一流体下的总传热系数K 。

二、实验的基本原理1、对流传热系数a i 的测定以蒸汽为加热介质走外管,空气为冷却介质走内管。

对流传热系数a I 可以根据牛顿冷却定律,通过用实验来测定。

由牛顿冷却定律:)(M W i T T S Q a -=式中:ai ——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2.℃);Q —传热速率,W;S —内管传热面积,㎡;Tw ——壁面平均温度,℃;Tm ——定性温度,℃。

传热面积计算公式:S=πdL 定性温度:221T T T M += 上式中:d —管内径,m;L —传热管测量段的实际长度,m;T1,T2——冷流体的入口、出口温度,℃。

传热速率)(21,T T C V Q P M M S -=ρ式中:M S V ,—冷流体在套管内的平均体积流量,m3/s;M ρ—冷流体的密度,kg/m3;P C —冷流体的定压比热容,J/(kg.℃)。

2、对流传热系数ai 准数关联式的确定流体在管内做强制湍流,准数关联式的形式为:Nu=ARemPrn在本实验条件下在管内被加热的空气,普兰特数Pr 变化不大,可近似为常数,则关联式的形式可简化为:Nu=A ’Rem所以仅有A ’,m 两个参数。

则两边取对数得:'lg Re lg lg A m Nu +=显然,上式中是一个线性方程,通过实验测定并计算得出一系列的Nu 和Re,即可在双对数坐标系中描绘出Nu —Re 直线,然后进行线性回归即可得出m,lgA ’,继而确定准数关联式 雷诺数:μπρμρπμρd V V ddu 4d 4Re 2=== 则努塞尔数:λad Nu =上式中λμ,分别为空气的粘度、流体的热导率(在定性温度Tm 下查出)三、实验装置图附图:空气-水蒸气传热综合实验装置流程图1、普通套管换热器;2、内插有螺旋线圈的强化套管换热器;3、蒸汽发生器;4、旋涡气泵;5、旁路调节阀;6、孔板流量计;7、风机出口温度(冷流体入口温度)测试点;8、9空气支路控制阀;10、11、蒸汽支路控制阀;12、13、蒸汽放空口;14、蒸汽上升主管路;15、加水口;16、放水口;17、液位计;18、冷凝液回流口四、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检查工作(1)向电加热釜中加水至液位计上端显示安全水位之上。

对流换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对流换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对流换热系数的测定方法实验传热学对流换热系数测定方法总结对流换热系数测定方法总结目录一、前言...................................................................... ...................................... 2 二、管内对流换热系数的瞬态测量法 ........................................................... 3 三、窄环隙流道强迫对流换热实验 (4)四、双侧加热窄环隙流道强迫对流换热实验 (5)五、无相变流体在内斜齿螺旋槽管内强化对流换热实验 (6)六、基于集总参数法的瞬态对流换热系数测定 (8)七、总结...................................................................... .................................... 10 八、参考文献 ..................................................................... .. (11)1一、前言工程上把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流体与物体表面间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的基本计算式是牛顿冷却公式,及分别为q,h(t,t)ttwwff 2壁面温度和流体温度,即为表面传热系数,单位是。

表面传热系数W/(m,K)h 的大小与对流换热过程中的许多因素有关。

它不仅取决于流体的物性以及换热表面的形状、大小与布置,而且还与流速有密切的关系。

牛顿冷却公式并不是揭示影响表面传热系数的种种复杂因素的具体关系式,而仅仅给出了表面传热系数的定义。

确定对流换热系数h有两条途径:一是理论解法;一是实验解法。

理论解法是在所建立的边界层对流传热微分方程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分析解法、积分近似解法、数值解法和比拟解法求得对流传热系数h的表达式或数值。

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

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

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董女青1120102745一、实验目的1、掌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测定空气在圆形直管内的强制对流传热系数, 验证准数关联式。

2、了解套管换热器的结构及操作,掌握强化传热的途径。

3、学习热电偶测量温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冷热流体在间壁两侧换热时,传热基本方程及热衡算方程为:Q = KAAtm = m^Cp (t入一t出)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可表示为:1 1 b 1—------- 1 ---- 1 ----K a :入a 0 式中:Q—换热量,J/sK—总传热系数,J/(m' s)A—换热面积,m:At m-平均温度差,°CCp—比热,J/ (kg • K)nu—质量流量,kg/sb—换热器壁厚,ma i、a o—内、外流体对流传热系数,J/(m? • s)依据牛顿冷却定律,管外蒸汽冷凝,管内空气被加热,换热最亦可表示为:Q = a jAj(t w - t) = a 0A0 (T — T w)式中:t w.凡一管内(冷侧)、管外(热侧)壁温,t、T-管内(冷侧)、管外(热侧)流体温度测定空气流量、进出口温度、套管换热面积,并测定蒸汽侧套管壁温,由于管壁导热系数较大且管壁较薄,管内壁温与外壁温近似柑等,根据上述数据即可得到管内对流传热系数,由丁•换热器总传热系数近似等丁•关内对流传热系数,所以亦可得到套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

流体在圆形直管强制对流时满足下述准数关联式:Nu = O.O237?e°-8Pr0-33式中:Nu-努塞尔特准数,Nu=^,无因次Re—雷诺准数,Re = ^,无因次P L普兰特准数,Pr =耳,无因次测定不冋流速条件下的对流传热系数,在双对数坐标屮标绘加he关系得到一条直线,直线斜率应为0. &三、实验内容1、测定不同空气流星下空气和水蒸汽在套管换热器换热时内管空气的对流传热系数,推算总传热系数。

2、在双对数坐标中标绘M L R決糸,验证准数关联式。

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指导书

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指导书

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指导书1 训练目的:1.1熟悉换热装置中的各种设备及名称、各类测量仪表及名称、控制阀门的作用、冷热流体进出口位置等。

1.2了解换热器的结构,掌握对装置的试压、试漏等操作技能。

1.3掌握传热系统的流程和开、停车步骤及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1.4学会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1.5测定空气在圆形直管内(或螺旋槽管内)的强制对流传热系数,并把数据整理成准数关系式。

1.6了解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2.实验内容:测定不同空气流量下空气和水蒸汽在套管换热器中的进出口温度,求得空气在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

3 基本原理3.1准数关系式对流传热系数是研究传过程及换热性能的一个很重要的参数。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采用间壁式换热装置来达到物料的冷却和加热目的,这种传热过程是冷热流体通过固体壁面(传热元件)进行的热量交换,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流传热所组成。

由单位传热速率议程式知,单位时间、单位传热面积所传递的热量为q=K(T-t)而对流传热所传递的热量,对于冷热流体可由牛顿定律表示q=a h·(T-T wl)或q=a·(t w2-t)式中q—传热量,W/℃;a—给热系数,W/㎡;T—热流体温度,℃;t—冷液体温度,℃;T w1、t w2—热冷液体的壁温,℃;下标:c—冷侧面h—热侧由于对流传热过程十分复杂,影响因素极多,目前尚不能通过解析法得到对流传热系数的关系式,它必须由实验加以测定获得各种因素下对流传热系数的定量关系。

为了减少实验工作量,采用因次分析法将有关的影响因素无因次化处理后组成若干个无因次数群,从而获得描述对流传热过程的无因次方块字程。

在此基础上组织实验,并经过数据处理得到相应的关系式,如流体在圆形(光滑)直管中做强制对流传热时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可用如下准数关联式表示N u=CR e m P r n=ad/λR e=duρ/µ=dw/AμNμ—努塞尔特准数;Re—雷诺准数;P r—普兰特准数;w—空气的质量流量,㎏/s;d—热管内径,m;A—换热管截面积,㎡;μ—定性温度下空气的粘度,P a·S;λ—定性温度下空气的导热系数,W/(m·℃);a—对流传热系数,W/(㎡·℃);当流体被加热时,n=0.4;被冷却时,n=0.3。

对流给热系数的测定

对流给热系数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1、测定空气(或水)在圆直管内强制对流给热系数αi ;2、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 m Pr 0.4中常数A 、m 的值。

二、 实验原理1、在套管换热器中,环隙通以水蒸气,内管管内通以空气或水,水蒸气冷凝放热以加热空气或水,在传热过程达到稳定后,有如下关系式:V ρC p (t 2 -t 1 )=αi A i (t w -t)m 式中:V —被加热流体体积流量,m 3/s ; Cp —被加热流体平均比热,J/(kg.℃); t 1、t 2—被加热流体进、出口温度,℃; ρ—被加热流体密度,kg/m 3;A i —内管的外壁、内壁的传热面积,m 2;(t w -t)m —内壁与流体间的对数平均温度差,℃;22112211ln)()()(t t t t t t t t t t w w w w m w -----=-当内管材料导热性能很好,即λ值很大,且管壁厚度很薄时,可认为T w 1 = t w 1 ,T w 2 = t w 2 ,即为所测得的该点的壁温。

2、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的实验确定流体在管内作强制湍流,被加热状态,准数关联式的形式为:Nu i =ARe i m Pr i n其中:物性数据λi ,C P i ,ρi ,μi 可根据定性温度t m 查得。

对于管内被加热的空气,普兰特准数 Pr i 变化不大,可以认为为常数,则关联式的形式简化为:Nu i =ARe i m Pr i 0.4通过实验确定不同流量下的Re i 与Nu i ,然后用回归方法确定A 和m 的值。

这样,上式即变为单变量方程,在两边取对数,即得到直线方程: ln(Nu/Pr 0.4)=lnA + mlnReiii i i d u μρ=Re iipi i C λμ=Pr iii i d Nu λ∂=三、实验装置流程空气-水蒸气传热综合实验装置流程图1-水泵或漩涡气泵 2-蒸汽发生器 3、4-旁路阀 5-电动调节阀 6-蒸汽总阀 7-蒸汽调节阀 8、9-冷凝水排放阀 10-水或空气流量调节阀 11-惰性气体排放阀2.设备与仪表规格(1)紫铜规格:直径φ20×1.5mm,长度L=1000mm(2)外套玻璃管规格:直径φ100×5mm,长度L=1000mm(3)压力表规格:0~0.1Mpa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打开总电源空气开关,打开仪表及巡检仪电源开关。

实验报告二:对流传热系数及准数关联式常数的测定

实验报告二:对流传热系数及准数关联式常数的测定

对流传热系数及准数关联式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1.前言研究说明,参加到换热器换热管中的扰流子添加物可以使换热管内流动的液体产生明显的螺旋运动。

换句话说,在换热器换热管中参加扰流子添加物,就相当于在换热器换热管中参加空隙率ε≥95%的多孔体,当换热器换热管中流动的液体流经这些扰流子添加物以后,流道内将产生明显的弥散流动效应,在低雷诺数下〔Re≥300〕,由于弥散流动的促进,使换热器换热管中的液体转变为湍流。

湍流状态的流动液体其总热阻是所有流态液体中最小的,由于换热器换热管中湍流状态的流动液体热阻非常小,所以,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将大大增加。

在高的传热系数〔K〕值状态下,换热器中扰流子强化传热的效果就会非常明显。

当然换热器中的扰流子对流经换热管的不同介质,其强化传热的效果是有区别的。

并且,换热管内扰流元件的形状和在传热面上的安装方法,对传热和流阻都有影响,一般可通过实验确定其最正确形式。

例如试验说明:在管道的全长填满螺旋形金属丝与连续设置螺旋圈相比,后者在传热性能不变时可减小流阻。

关于扰流子强化传热的原理,还有许多其它见解,有的专家认为扰流子强化传热是基于加大了传热面积和粗糙度,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试验说明,即使不紧贴壁面安装,则轴向固定在流道中心的扰流子也能使α值加大,有人解释为填充物能产生持续不断的涡流,并沿流向产生一个中心旋转流,在离心力的影响下使管中心的流体与壁面边界层流体充分混合。

从而减薄了边界层,强化了传热。

总的看,有关扰流子强化传热的理论还不完备和一致,一些数据仅来自实验,有待于更多的科研人员开发和利用。

在换热器换热管中加扰流子添加物,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大大增强了换热管内侧的换热系数。

试验说明,在换热器换热管中加扰流子添加物,换热管内侧换热系数可比光管提高3.5倍以上。

扰流子强化传热除了减少金属消耗,它还可以提高工厂热能利用效率,降低能耗。

目前,一些设计追求高热强度,而管壳式换热器由于传热效率低,设计中采用的主要手段是选择提高对数平均温差,这要导致能耗的大幅度增加。

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

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

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a)测定空气在传热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掌握空气在传热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b)把测得的实验数据整理成Nu=BRe n形式的准数方程式,并与教材中相应公式进行比较。

c)通过实验提高对准数方程式的理解,了解影响传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由蒸汽发生器、风机、套管换热器、流量调节阀及不锈钢进、出口管道、温度测量和流量测量装置等组成。

1. 风机F1. 旁路阀2. 孔板流量计3. 空气压力变送器4. 蒸汽放空口5. 冷凝液排放口6. 玻璃视镜7. 套管换热器F2. 空气流量调节阀F3. 蒸汽流量调节阀8. 加水装置F4. 进水阀13. 蒸汽发生器T. 蒸汽温度t1、t2 . 空气进、出口温度T w1、T w2. 空气出口和进口侧的管壁温度图1 空气-水蒸气传热实验装置示意图三、对流传热及参数测取空气从漩涡风机吸入,经孔板流量计计量后进入套管换热器的内管(紫铜管),与来自蒸汽发生器的饱和水蒸汽在套管换热器内进行换热。

被空气冷凝下来的冷凝水经冷凝液排放口排入蒸汽发生器的加水装置。

进入套管换热器的空气进、出口温度t1、t2分别由铜—康铜热电偶测出。

换热管两端管壁温度T w1、T w2同样也分别由埋在内管(紫铜管)外壁上的铜—康铜热电偶测出。

蒸汽温度T由蒸汽发生器根据管路内的实际状况实现自动控制,T由热电阻PT100测得。

空气流量通过F2、F2的组合调节来改变或通过变频器改变,由孔板流量计测量,并通过压力变送器测出空气的压力。

套管换热器内管(紫铜管)的规格为:φ20×2 mm ,换热管有效长度为1200mm ,待测的空气温度、压力、流量、管壁温度和蒸汽温度均可在无纸记录仪或计算机上读取。

四、原理和方法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均采用间壁式换热方式进行换热。

所谓间壁式换热,就是冷、热两种流体分别在固体壁面的两侧流动,两流体不直接接触,通过固体壁面进行传热。

对流换热系数测试流程

对流换热系数测试流程

对流换热系数测试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以下是一个常见的对流换热系数测试流程:1. 实验准备确定测试对象:选择需要测试对流换热系数的物体或系统。

对流换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对流换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对流换热系数的测定方法实验传热学对流换热系数测定方法总结对流换热系数测定方法总结目录一、前言...................................................................... ...................................... 2 二、管内对流换热系数的瞬态测量法 ........................................................... 3 三、窄环隙流道强迫对流换热实验 (4)四、双侧加热窄环隙流道强迫对流换热实验 (5)五、无相变流体在内斜齿螺旋槽管内强化对流换热实验 (6)六、基于集总参数法的瞬态对流换热系数测定 (8)七、总结...................................................................... .................................... 10 八、参考文献 ..................................................................... .. (11)1一、前言工程上把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流体与物体表面间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的基本计算式是牛顿冷却公式,及分别为q,h(t,t)ttwwff 2壁面温度和流体温度,即为表面传热系数,单位是。

表面传热系数W/(m,K)h 的大小与对流换热过程中的许多因素有关。

它不仅取决于流体的物性以及换热表面的形状、大小与布置,而且还与流速有密切的关系。

牛顿冷却公式并不是揭示影响表面传热系数的种种复杂因素的具体关系式,而仅仅给出了表面传热系数的定义。

确定对流换热系数h有两条途径:一是理论解法;一是实验解法。

理论解法是在所建立的边界层对流传热微分方程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分析解法、积分近似解法、数值解法和比拟解法求得对流传热系数h的表达式或数值。

实验二对流换热实验

实验二对流换热实验

实验二 对流换热实验一、实验目的1. 实验法测定空气受迫横向流过单管时的换热系数。

2. 运用相似理论,将实验数据整理成准则方程式,并与有关教材中推荐的相应的准则方程式相比较。

二、实验原理1. 当空气受迫横向流过单管时,按牛顿公式,换热系数)(f w t t F Q α-=(2-1)Q 为单管与空气流之间的对流换热量;实验采用单管为被加热管;单管内表面用电热丝均匀裹缠通电加热单管表面。

电热丝所消耗的电功率N 变为热能通过单管表面向空气流散。

当单管表面温度w t 不变时,这时电功率N 为对流换热量Q 。

F 为单管(直径D = 12mm ,长l = 300mm )在空气流中的表面积。

l D πF ⋅⋅= (2-2)f t 为风道气流平均温度,w t 为单管表面温度。

所以,对一定尺寸的单管,内表面用电热丝加热,置于风洞中处于稳定状态后,只需测量电热丝电功率N ,单管和气流温度w t 、f t ,即可计算出此种实验条件下的换热系数。

2. 根据相似理论的分析,流体受迫运动的准则方程式为:()Pr Re f Nu ⋅= (2-3)其中努谢尔特准则υVl=Re ,雷若准则υVlRe =,普朗特数λμC Pr P =。

l 为定型尺寸,取单管外径D ;Cp 、λ、υ、μ为流体在定性温度f t 时的定压比热、导热系数、粘度、动力粘度,V 为流体流过最窄截面处的流速。

对于空气,物理参数C p 、μ、λ近似为常数,所以Pr 数为一常数,原准则方程简化为nu Re C N ⋅= (2-4)式(2-4)中系数C ,指数n 为常数,可由实验得出,通过空气不同的流速情况下,单管和空气流之间的换热系数的测定,可以得到一组Re 和相应的Nu 数,把它们表示在双对数坐标图上(图1),则可求得C 和n 值。

图1 确定准则间函数关系的对数坐标图2 风洞装置pRe可控硅电源控制柜空气三、实验设备1. 气流的形成和气流速度的调节如图2所示,产生气流的设备有直流电机和离心通风机、若干节管道串连组成风洞,电机启动后空气吸入风洞流进风机,在风洞里形成空气流。

pdms对流换热系数

pdms对流换热系数

pdms对流换热系数摘要:1.PDMS 的概述2.对流换热系数的定义3.PDMS 对流换热系数的测量方法4.PDMS 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5.PDMS 在热管理领域的应用正文:1.PDMS 的概述PDMS(Polydimethylsiloxane,聚二甲基硅氧烷)是一种常见的硅橡胶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寒性、柔软性和化学稳定性。

这些特性使得PDMS 在众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微流控、生物医学、光电子和热管理等。

2.对流换热系数的定义对流换热系数(h)是热传导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表示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因对流换热而产生的热量传递速率。

对流换热系数越大,表示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速率越快。

3.PDMS 对流换热系数的测量方法PDMS 对流换热系数的测量通常采用实验方法,如热电偶法、红外热像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分别测量流体与固体表面的温差和热流密度,从而计算出对流换热系数。

4.PDMS 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影响PDMS 对流换热系数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流体的物理性质:如流体的密度、粘度、比热容等;(2)流体的流动状态:如层流和湍流;(3)固体表面的形状和粗糙度;(4)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温差;(5)其他外部条件:如压力、温度等。

5.PDMS 在热管理领域的应用由于PDMS 具有优异的热学性能,使其在热管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可以将PDMS 制作成热交换器、散热器等部件,以提高系统的热传导效率。

此外,PDMS 还可以用于制作微流控热器件,如热敏电阻、热电偶等,以实现对微流控系统的精确温度控制。

综上所述,PDMS 对流换热系数是衡量PDMS 在热管理领域应用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流换热系数测定方法
姓名:乔迈
指导教师:罗翔
学号:SY1004319
对流换热系数测定方法
一、前言
具有初始温度T的物体,被突然置于有确定温度的流场中,该物体与流场构成一个非稳态的换热体系。

在这个非稳态换热体系中,包含着两个传热环节:一个是物体内部的导热;另一个是流体于物体边界的对流换热。

其中影响对流换热的关键参数就是对流换热系数。

对流换热系数是求解伴有表面对流换热的热传导问题的重要参数之一。

直接测定对流换热系数的方法分为稳态法与瞬态法。

稳态法对实验条件要求苛刻,实验周期长,误差大。

瞬态法由于实验周期短,误差小,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对流换热系数测量实验,通常所说的瞬态法是通过瞬时提高来流温度或者壁面温度来达到温度阶跃,测量窄幅热色液晶显色时间,通过求解一维半无限大平板非稳态导热方程得到测量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

实验中要达到温度的阶跃通常不容易实现,只能是近似阶跃,需要进行逐级阶跃或者指数函数进行修正。

这种处理方式可以近似解决入口温度非阶跃响应问题。

但是如果实验中存在涡流,采取突然提高来流温度的方法,并不能确定涡流温度随时间的变换曲线,对实验结果造成很大的误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总结提出了一种测定对流换热系数的新方
法,此方法是以传热学中非稳态导热求解法中的数学分析法集总参数分析法为基础设计的特定环境下的对流换热系数测定方法,本文全面分析了各因素对对流换热系数精度的影响并进行了定量分析此方法简便可靠在一般条件下误差不超过
1.6%。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一般情况下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热传导时常伴有表面对流换热。

本文研究的是零件内非等温场及其变形的研究的一部分内容,其中的热传递现象是导热对流系统,为了确定零件内的非等温场,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是必需的参数之一,本文采用了实验法以求得此参数。

传统的实验法是以确定准则方程式的函数关系为主要内容,若采用传统的方法就显得过于复杂。

因此设计了这种以集总参数分析法为基础的对流换热系数的测定方法即把导热体看成集总体,使得导热体的温度T 只是时间t 的函数,对特定环境条件下对流换热系数的获得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二、实验的理论分析
2.1对流换热系数分析
由牛顿冷却公式和傅里叶导热定律可知对流换热系数为:
0|y w f T h T T y λ
=∂=--∂ 其中,λ为流体的导热系数,w T 为导热体壁温,f T 为流体温度,0|y T f =∂∂为
流体的温度梯度,由此式可知h 取决于流体的导热系数,温度差和贴壁流流体的温度梯度更准确地说h 取决于流体的物性和流动状况,另外,λ还受壁面形状位置,表面粗糙度等的影响。

本实验流体是空气其温度压力和速度均为定值因此雷诺数Re ,普朗特数Pr 均为常量其努谢尔特数为:
Re Pr n n hL
Nu c λ==
其中L 为导热体的特征尺寸c ,n , m 均为可确定的常数,则:
Nu =Const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流换热系数在本实验中为定值可以用集总参数分析法进行求解。

2.2集总参数分析法 非稳态导热过程中当导热体的导热热阻L λ(λ为导热体的导热系数)远小于导热体与流体间的对流热阻1h 时,在同一瞬间导热体内各点的温度相差不大,因此可把全部物质看作一个处于平均温度下的集总体,亦即集总参数系统来分析。

该分析法通常称为集总参数分析法(Lumped Parameter Analysis)。

此时温度T 仅为时间t 的函数即T=f(t)。

应该注意只有当代表导热热阻和对流热阻之比的毕渥数0.1Bi hL =<时导热体才可看作集总体。

假设导热体的初始温度为T 0并在Bi<0.1的条件下被周围流体所冷却,导热体和流体接触的某一瞬间其能量平衡式为:
()f p dT hA T T Vc dt
ρ-=- 其中A 为与流体接触的导热体面积,ρ为导热体密度,V 为导热体体积Cp 为导热体比热,引入过余温度f T T θ=-,则dT d θ=,代入上式得:
p d hA dt Vc θθρ⎛⎫=- ⎪ ⎪⎝⎭
此式代表了导热体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假设V 、A 、h 、ρ、c p 均为已知的定值,自t =0时的0θθ=至t=t 时的θθ=,对上式进行积分得:
0ln p hA t Vc θθρ⎛⎫⎛⎫=- ⎪ ⎪ ⎪⎝⎭⎝⎭
即:
0ln f f p T T hA t T T Vc ρ⎛⎫⎛⎫-=- ⎪ ⎪ ⎪ ⎪-⎝⎭⎝⎭ 0ln f p f T T Vc h T T At ρ⎛⎫-=- ⎪ ⎪-⎝⎭ (1)
三、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
本实验测定一个边长为20.1 mm 的纯铜制正方体试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试件的五个面绝热一个面直接接触流体。

实验装置如图1。

该实验的测量过程如下:
将恒温箱的温度设置在20℃并使其保温3s 以保持箱内流体温度的均匀性,将试件加热到80℃左右迅速放入恒温箱中的隔热盒,观察温度传感器示值当其达到50℃时开始计时,每隔1℃记下时间,直到其达到24℃时结束。

考虑到对流换热系数与壁面的位置有关实验中选取了4个不同的位置进行测量。

4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4.1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由式(1)可得整个测量过程中的对流换热系数见表1,20.01℃时测量间隔为1℃所得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见图2
根据实验结果0.0030.1
==<即符合集总参数分析法条件。

Bi hLλ
4.2误差分析
1、测温传感器的测温精度为±0.05℃由此引起的误差为:
1p T f
Vc h T At T T ρ∆=-∆- 0001()()
p T f f Vc h T At T T T T ρ∆=-∆-- 这两项误差分别不超过±0.38 2/(.)W m k ,±0.01 2/(.)W m k 。

2、 控温装置的测温精度为±0.2℃,温度波动幅度为±0.5℃,温度均匀度为±2℃。

测量过程中每次恒温状态下的流体温度均用测温传感器进行测量,多次测量表明验位置的温度波动幅度为±0.1℃此项误差为
0()()f p f T f f f Vc T T h T At T T T T ρ-∆=-∆--
其最大值不超过±0.662/(.)W m k 。

3、计时用秒表的精度为±0.5 s 其引起的误差
20ln f p t f T T Vc h t T T At ρ⎛⎫-∆=-∆ ⎪ ⎪-⎝⎭
其最大值不超过0.032/(.)W m k 。

4、试件的尺寸精度为±0.03 mm 其引起的误差为
0ln f p L f T T c h L T T t ρ⎛⎫-∆=-∆ ⎪ ⎪-⎝⎭
其最大值不超过±0.09 2/(.)W m k 。

5、试件的表面粗糙度对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对参数λ的恒定值,假设热辐射以及隔热不完全引起的误差均可忽略不计,对所有误差进行数据处理所得对流换热系数相对误差在1.2~1.6%之间。

上述实验装置测量的是自然对流换热系数,对装置进行改装后,如加上进出口装置,就可以测量强迫对流换热系数。

五、结论
1、本方法的测量对象应满足Bi<0.1;
2、本文所采用的方法测得的对流换热系数可控制在1.2~1.6%之间,该方法为测定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对流换热系数提供了简便可靠有效的方法。

瞬态实验方案的特点之一就是不必等待换热过程的热平衡,即在换热的过程中测量所需数据,避免了冗长的等待时间,由于试验周期短,有时热损失的处理也较为简单。

由于实验设备不需达到热平衡状态,所以在实验设备中也就省略了稳态试验设备中的冷却装置,使设备的结构得到了简化。

另外,对实验材料的耐温要求也降低了,试件不必长时间的承受高温,因此给高气温实验也带来了方便。

对于瞬态试验,人们关心的是温度的测量,而不像稳态试验那样,即关心温度的测量又关心热流密度的测量。

由于温度的测量都是瞬态的册来那个,因此对测量传感器的响应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瞬态过程越短,要求越高;同时在实验中,如何保证实际的边界条件与理论模型相一致,这也是瞬态试验中的一个难点,必须通过一定的实验技术措施给予满足,否则,将引起较大的实验误差,且这种误差较难给出定量分析,这也是瞬态试验的缺点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