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玻璃、陶瓷质感的表现

合集下载

静物素描写生的四大要点

静物素描写生的四大要点

静物素描写生的四大要点静物素描写生的四大要点依据素描造型训练的不同课题,以“要点”形式提出有关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将其渗透于造型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有利于加深理解,指导实践,逐步领会和掌握造型的一般规律。

静物写生的要点包括:立体感与空间感,色彩感与明度关系,质感与量感。

1、立体感与空间感在物质世界中,立体即是有的空间,空间即是立体存在的形式。

因此在素描造型中,立体感与空间感表现总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都是形体塑造的重要因素。

A、立体感立体感是指物体自身三维空间的体感表现,因此立体感又称“体积感”,在静物写生中,物体的立体感主要通过以下因素在二维空间的画面上暗示出来的,即物体不同方向体面的透视缩形,不同方向体面的明暗色调层次和在光线照射下物体的投影(图93)。

图(93)立体感表现的主要因素① 形体透视;②明暗色调;③ 投影对于物体自身体积空间的表现来讲,物体自身的立体感是局部,画面的空间感是整体,明确这一关系十分重要。

我们不能孤立地去塑造物体的立体感,而必须将其统一和服从于相应的环境空间(画面空间)。

将物体的立体感融入空间之中去表现,是获得画面的空间感和整体感的关键。

B、空间感空间感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形体空间,即物体自身各部分之间的空间距离,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

二是色彩空间,即物体所处环境与画者之间的距离,包括由于大气层空气中的微粒和尘埃对光线照射的影响,而产生近实远虚,近浓远淡的色彩强弱变化。

形体空间主要是依据同一视点下统一的透视比例尺度,将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的物体的透视缩形变化,准确地表现于画面而造成一种空间感觉,结构造型正是依据这一原理去表现物体的体积空间。

色彩空间主要是依靠明暗色调的透视,如近实远虚,近浓远淡而造成的一种空间感觉。

形体空间是物体存在的本质表现,是空间感表现的决定因素。

物体之间或物体自身的透视关系错了,将直接影响到造型的准确性和空间存在的真实性。

但以准确的形体空间为基础,通过明暗色彩透视即色彩空间的表现,则可以进一步加强物体之间的物体自身的空间感,带来与环境空间和我们的心理感觉相谐调的韵味和情调,增强素描造型的真实感,生动感和艺术感染力(图94)。

陶瓷与玻璃材料

陶瓷与玻璃材料

陶瓷与玻璃材料作者:刘玉城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4期当代陶艺在中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可以说已经小成气候,在造型、装饰工艺上已经趋于成熟,风格上已呈现出百花齐放。

但陶艺的发展不可能局限于此,90年代成长起来的陶艺家们业已进入创作和研究的高峰期,他们对于当代陶艺、对于材料的思考有力的推动了当代陶艺向前发展。

当代陶艺的材料也不仅限与泥土,饱含激情的陶艺家们尝试挖掘陶瓷材料本身的表现力的同时,将其他材料引入到陶瓷创作中来,与陶瓷材料形成造型或视觉上的互补。

陶艺材料语言的拓展综合材料在陶瓷艺术的创作中最直观的体现是表现为材料质感的突破。

陶艺家们通过综合的运用,巧妙的构成与重组,陶瓷材料的语言可以在互相对比中得到最大的发挥,材料的质感美可以得到最大的体现。

对综合材料的运用不仅仅是材料与工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表现为陶艺家在观念上的创新和对新事物的认识。

材料的发掘增强了陶瓷艺术作品的表现力。

如吕品昌创作的《太空计划》系列,粗糙的土陶质感和严谨的不锈钢综合运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土陶是质朴的、自然地,不锈钢是华丽的、工业的,这种矛盾的综合不但不会消解作品的视觉效果与形式美,而且两种材料间相辅相成,互相衬托,使各自的材料美感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材料的运用拓展了陶瓷艺术创作的方向。

当代艺术创作的一个新方向就是不在以材料来表现社会的、或者人文的主题,而是单纯的表现材料本身,充分发掘材料自身的美感。

沛雪立的陶艺作品以高岭土为原材料,在作品上保留了很多切割泥块时留下的痕迹,如果仅仅是将这些制作痕迹看做是制作过程中留下的痕迹,难免浅薄。

这更是一种语言,高岭土这种材料与艺术家在互相的交流中留下来的语汇,艺术家随意、豁达的在泥土上挥洒自己的即兴感受,这种珍贵的碰撞在瞬间定格下来,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作品。

陶艺与玻璃材料陶瓷与玻璃也可以说是一母同胞的两兄弟,两者都属于硅酸盐艺术,其成型工艺也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质感的表现——精选推荐

质感的表现——精选推荐

质感的表现活动⽬标:感受质感表现对造型的重要性,借助⾊彩的丰富变化提⾼造型表现能⼒。

培养根据需要适当运⽤美术技能技巧进⾏主动表现的能⼒。

课题导⼊:“质感在造型艺术中,指艺术家对不同物态运⽤不同⼿法所表现出的真实感。

不同物态表⾯的⾃然特质。

成为天然质感,如空⽓、⽔分、草⽊、岩⽯和⼟壤等。

物体经过⼈为改造⽽呈现的表⾯感觉,称为⼈⼯质感,如⾦属、陶瓷、玻璃、塑胶、呢⿇、绸布等。

不同质感给⼈以软硬、粗细、光涩、枯润、韧脆、透明和浑浊等多种感觉形式”。

这是《中国⼤百科全书》中解释“质感”时的⼀段话。

⼀般在⽣活中,⼈们都是要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来判断“质感”的,主要的⽅法是凭接触来感受物体的表⾯组织,这属于触觉质感。

但是⼤多数质感效果是可以凭视觉⼏个⼈的⽣活经验想象物体的表⾯组织来感受的,这属于视觉质感。

⼩实验1:任意选择⼏种质感不同的物品,随机请⼀些同学分别进⾏触觉质感体验与视觉质感体验。

表⾯感觉与实际质感不同的东西(如看起来粗糙的物品),可以先看⽽不摸,先说出看的感受,然后再触摸。

相反的物品可以先闭眼触摸,说出感受后再看。

然后⽐较两者之间相同与不同的感受。

视觉质感可以⽤多种绘画⽅法、特别是⾊彩来表现。

因为⼈们的视觉神经发出的信号能诱发⼈的种种联想,利⽤⼈们的这种⼼理反应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绘画表现⼒的不⾜。

所以在美术创作中,我们可以利⽤的表现⽅法不仅仅有造形和⾊彩,也包括质感表现。

不同的质地感觉不仅能丰富画⾯的艺术效果,⽽且能被⽤来帮助我们传达我们想要通过画⾯告诉⼤家的内容。

因此,学习物体的质感表现,不仅仅可以学会⼏种表现客观对象的技能技巧,还可以帮助我们根据⾃⼰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美术技能技巧进⾏主动的表现。

⼩实验2:找⼀些旧画报、旧挂历,将图⽚上不同质感的部分剪或撕下来。

想想不同的、带感情⾊彩的主题。

如快乐的……、忧郁的……、暴躁的……等等。

随机选择⼏个同学,请他们根据主题任意将这些质感图⽚进⾏组合。

⽐较相同或不同的主题之间,⼤多数⼈都喜欢⽤什么质感表达。

玻璃胆保温杯与陶瓷保温杯的对比分析

玻璃胆保温杯与陶瓷保温杯的对比分析

玻璃胆保温杯与陶瓷保温杯的对比分析保温杯作为一种实用的生活用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不同材质的保温杯也应运而生。

两种常见的保温杯材质是玻璃胆和陶瓷材料。

本文将对这两种保温杯进行对比分析,以帮助消费者选择合适的保温杯。

首先,从保温性能来看,玻璃胆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有一定的差异。

玻璃材质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性能,可以快速将热量传递给外界,从而达到保温的效果。

而陶瓷材质的热传导性较差,保温性能相对较弱。

因此,在保温性能上,玻璃胆保温杯更为优越。

其次,从外观设计和质感来看,陶瓷保温杯更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陶瓷材质可以进行各种形状和图案的设计,使保温杯更加个性化和富有艺术感。

而玻璃胆保温杯的设计相对简约,更偏向于实用性和功能性。

此外,从材质的安全性角度来看,玻璃胆保温杯相对更加安全。

玻璃材质无毒无害,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威胁。

而陶瓷材质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如铅等,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选择保温杯时,消费者应注意购买有认证标识的产品,确保产品安全。

此外,使用便捷性也是选择保温杯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玻璃胆保温杯通常较为轻便,并具备较好的耐用性,而且容易清洗。

而陶瓷保温杯相对较重,易碎,需要更加小心使用和清洗。

因此,玻璃胆保温杯在使用便捷性方面略占优势。

最后,价格方面,陶瓷保温杯通常价格相对较高。

陶瓷材质制作成型相对复杂,工艺要求较高,因此成本也较高。

而玻璃胆保温杯相对价格较为亲民,适合一般消费者购买和使用。

综上所述,玻璃胆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在保温性能、外观设计、安全性、使用便捷性和价格等方面存在差异。

消费者在选择保温杯时应根据自身需求和偏好进行选择。

如果注重保温性能和实用性,玻璃胆保温杯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如果追求艺术感和独特的外观设计,则可以选择陶瓷保温杯。

总之,不论选择哪种材质的保温杯,都应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并合理利用其功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便利和舒适。

玻璃陶瓷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玻璃陶瓷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玻璃陶瓷的结构和性能研究玻璃陶瓷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优异性能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化工、医疗等领域。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玻璃陶瓷的结构及其对性能的影响,并重点讨论其机械性能、热性能和光学性能。

玻璃陶瓷的结构主要由非晶相和晶相组成。

非晶相是指无规则排列的原子或分子,具有非晶体的特性;晶相则是指有序排列的晶体结构,具有晶体的特性。

这种结构的特殊性使得玻璃陶瓷既保留了玻璃的无定形性,又具备了陶瓷的高硬度和抗压性能。

从机械性能方面来看,玻璃陶瓷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其硬度通常在6至9之间,相比于一般的玻璃材料更具有抗刮擦和耐磨损的能力。

而强度方面,则依赖于玻璃陶瓷中晶相的含量与形态,晶相的存在可以增加材料的韧性和强度。

因此,在制备玻璃陶瓷时,可以通过控制晶相的形成和分布来调节其机械性能。

热性能是玻璃陶瓷另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与普通玻璃相比,玻璃陶瓷具有更低的热膨胀系数和更高的热稳定性。

这使得玻璃陶瓷能够在极端温度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的形状和性能,广泛应用于高温环境中。

此外,玻璃陶瓷还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可用于制造高温传感器和耐火材料。

光学性能也是玻璃陶瓷的一大特点。

玻璃陶瓷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较低的光波导损耗,使其在光学器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玻璃陶瓷的结构可以控制光的传播和散射,从而使其具备了优异的光学性能。

此外,玻璃陶瓷还具有较好的抗辐射性能,使其在核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除了上述性能以外,玻璃陶瓷还具备一些其他的特点。

例如,玻璃陶瓷具有化学稳定性高、阻燃性好、抗腐蚀性强等优点。

这使得玻璃陶瓷成为一种理想的材料选择,能够满足各种特殊环境下的需求。

尽管玻璃陶瓷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但其制备过程较为复杂,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广泛应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玻璃陶瓷的发展,研究人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制备方法、改善其性能,并寻求与其它材料的复合应用。

总之,玻璃陶瓷是一种独特的材料,具有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

高二化学期末必背知识点:玻璃、陶瓷和水泥

高二化学期末必背知识点:玻璃、陶瓷和水泥

高二化学期末必背知识点:玻璃、陶瓷和水泥化学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为大家推荐了高二化学期末必背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玻璃
1、生产玻璃原料:主要反应:成分:
2、玻璃态物质:短程有序、远程无序,没有一定的熔点,而是在某一温度范围内逐渐软化变为液态。

3、钢化玻璃:普通玻璃在电炉里加热软化后急速冷却而成的。

特种玻璃:石英玻璃、光学玻璃、玻璃纤维、钢化玻璃等。

有色玻璃:在制造玻璃的过程当中,加入了金属氧化物
变色玻璃:卤化银见光分解,稍暗一点的地方,在氧化铜催化剂的促进下,银和卤素重新化合,生成卤化银,
二、陶瓷(ceramics)
1、传统上陶瓷是指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Al2O32SiO22H2O)与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成型、煅烧等过程制成的各种制品。

广义上陶瓷是用陶瓷生产方法制造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和制品的通称。

2、手工制陶瓷过程:1.混合 2.成型 3.干燥 4.烧结 5.冷却 6 .陶瓷器
3、彩釉:
陶瓷种类及用途:
三、水泥(cement)
1、水泥主要原料:粘土石灰石(石膏)适量
主要成分: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
主要性质:水硬性
2、水泥的标号及钢筋混凝土。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化学期末必背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玻璃陶瓷嵌体介绍

玻璃陶瓷嵌体介绍

玻璃陶瓷嵌体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玻璃陶瓷嵌体是一种常见的装饰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等领域。

它具有独特的质感和外观,可以为室内空间增添一份独特的艺术氛围。

接下来,我将为您详细介绍玻璃陶瓷嵌体的特点、生产工艺和应用领域。

玻璃陶瓷嵌体的特点1. 硬度高:玻璃陶瓷嵌体经过高温烧制,具有较高的硬度,不易划伤,耐磨性强。

2. 防水防潮:玻璃陶瓷嵌体由玻璃和陶瓷材料组成,具有优良的防水防潮性能,适合用于潮湿环境。

3. 耐高温:玻璃陶瓷嵌体耐高温性能良好,不易变形、变色,在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质感。

4. 易清洁:玻璃陶瓷嵌体表面光滑平整,不易沾污,清洁起来方便快捷。

5. 色彩丰富:玻璃陶瓷嵌体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各种颜色和花纹,满足不同装饰风格的需求。

玻璃陶瓷嵌体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成型、烧制等步骤。

选用优质的玻璃和陶瓷原料,经过混合、粉碎、过筛等工艺处理,确保原料的质量。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将原料进一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嵌体,可以是方形、圆形、花纹等。

将成型的嵌体放入烧窑中进行高温烧制,使玻璃和陶瓷完全熔合,形成坚固的嵌体。

1. 建筑装饰:玻璃陶瓷嵌体可以用于墙面装饰、地面铺设、台面制作等,增加空间的美感和艺术感。

2. 家具制作:玻璃陶瓷嵌体可以用于家具表面装饰,如茶几、餐桌、橱柜等,增加家具的档次和品位。

3. 工艺品制作:玻璃陶瓷嵌体可用于工艺品制作,如摆件、花瓶、挂饰等,体现独特的艺术价值。

4. 餐具制作:玻璃陶瓷嵌体可以用于餐具制作,如碟子、杯子、餐具套装等,提升用餐体验。

第二篇示例:玻璃陶瓷嵌体是一种常用于建筑装饰、工艺品、家居用品等领域的装饰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装饰效果。

玻璃陶瓷嵌体通常由玻璃和陶瓷两种材料组成,通过高温烧结制成,具有高强度、耐磨损、防腐蚀等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玻璃陶瓷嵌体的特点、应用领域和制作工艺等方面。

一、玻璃陶瓷嵌体的特点1. 高强度:玻璃陶瓷嵌体由玻璃和陶瓷两种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抗压、抗弯、耐磨损等性能优异。

玻璃和陶瓷的特性和制作

玻璃和陶瓷的特性和制作

玻璃和陶瓷的特性和制作一、玻璃的特性1.玻璃是一种非晶态材料,主要由硅酸盐、二氧化硅和碱金属等成分组成。

2.玻璃具有透明度高、硬度大、脆性好、化学稳定性好等特性。

3.玻璃的熔点较高,一般为1500℃左右,但具体熔点因玻璃成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4.玻璃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绝缘性。

5.玻璃对光的折射率较高,可用于制造眼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

二、陶瓷的特性1.陶瓷是一种由天然矿物质或合成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的材料,主要由氧化物、硅酸盐等成分组成。

2.陶瓷具有高硬度、高强度、高耐磨性、高耐高温性等特性。

3.陶瓷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4.陶瓷的导热性和导电性较差,但可通过添加导电物质来改善。

5.陶瓷可制成各种形状,适用于制造工艺品、日用品、建筑材料等。

三、玻璃的制作1.制作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石英砂、碳酸钠、石灰石等。

2.玻璃的制作过程包括配料、熔融、成型、退火等步骤。

3.配料过程中,根据需要添加不同的颜料和金属氧化物,以获得不同颜色的玻璃。

4.熔融过程中,将配料放入熔炉中,加热至1500℃左右,使原料熔化成液态玻璃。

5.成型过程中,将熔融的玻璃倒入模具中,冷却固化,制成所需形状的产品。

6.退火过程中,将成型后的玻璃制品放入退火炉中,缓慢冷却至室温,以消除内应力,提高玻璃的强度和透明度。

四、陶瓷的制作1.制作陶瓷的主要原料有粘土、石英、长石等。

2.陶瓷的制作过程包括原料处理、成型、干燥、烧结等步骤。

3.原料处理过程中,将粘土进行研磨、筛选,以获得合适的粒度。

4.成型过程中,将处理后的原料放入模具中,通过手工或机械压制,制成所需形状的产品。

5.干燥过程中,将成型后的陶瓷制品放置在干燥架上,自然晾干或使用烘箱进行干燥,以消除水分。

6.烧结过程中,将干燥后的陶瓷制品放入高温炉中,加热至高温(一般为1000℃-1300℃),使陶瓷颗粒结合成坚固的体。

五、玻璃和陶瓷的用途1.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医疗、电子、光学等领域,如玻璃窗、玻璃杯、玻璃瓶、眼镜等。

陶瓷与玻璃

陶瓷与玻璃

烧结
烧结也称烧成, 是坯体瓷化的 工艺过程。包 括低温蒸发、 氧化分解和晶 型转化、玻化 成瓷和保温、 冷却定型等四 个阶段。
传统陶瓷—日用陶瓷器皿
包括汲器、炊器、饮器、食器 与盛贮器。
传统陶瓷
建筑陶瓷 卫生陶瓷及卫浴产品 美术陶瓷
陶瓷产品
陶瓷餐刀 陶瓷手柄产品系列 陶瓷表带
灯具
玻璃概述
建筑、车辆等的保温隔音
光缆
半导体、激光等玻璃
玻璃的组成
种类名
碳酸钠石灰玻璃
主要成分
用途
SiO2、Na2O、CaO 平板玻璃、餐具、器皿
SiO 、Na2O、CaO、
2 碳酸钠石灰铝玻璃 Al O 2 3
啤酒瓶、酒瓶 光学玻璃、装饰用玻璃
光学玻璃、人造宝石、化学用 玻璃 电真空管,光学、化学用玻璃, 安瓿玻璃
古代制陶技术的发展
技术名称
贴敷模制法
技术特征
具有泥片粘合的层理与陶片层 理剥落现象
考古遗存
河姆渡文化
泥片贴筑法
泥条盘筑法
裴李岗文化
红山文化
将拌制好的粘土搓成泥条,从 器底起依次将泥条盘筑成器壁 直至器口,再用泥浆胶合成器
借助于陶车对陶坯进行修整。 轮制陶器要求坯泥品质均匀、 细腻,具有相当的湿强度
玻璃的特性与分类
类型 特性 用途
盛放饮料、食品、药品等
容器玻璃 化学性能稳定、抗热抗震
建筑玻璃 可采光与防护装饰,隔音隔热 门窗、墙体、屋面等
光学玻璃 无杂质气泡,严格反射折射
各类光学仪器镜头
灯泡、显象管、电子管
电真空玻璃 绝缘,可加工,气密性能好 泡沫玻璃 密度小,隔热吸声,强度高 光学化纤 直径小,工艺要求高 特种玻璃 特殊用途性能

玻璃质感描述

玻璃质感描述

玻璃质感描述玻璃质感描述玻璃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餐具等领域。

它的质感与其它材料不同,有着独特的特点和美感。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描述玻璃的质感。

一、外观玻璃的外观通常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光滑平整,没有纹路和凹凸不平的表面。

这种光滑平整的外观给人以清晰明亮、冷静干净的印象。

同时,玻璃还有着高度折射和反射能力,可以在阳光下闪耀出五彩斑斓的光芒。

二、手感1. 冷却手感玻璃是一种导热性很强的材料,在温度较低时会给人带来冰冷、凉爽的手感。

这种冷却手感可以让人联想到清澈透明的水晶,并且在夏季使用时也能起到降温作用。

2. 光滑手感由于表面光洁平整,所以玻璃给人以光滑细腻的手感。

这种手感可以让人感受到玻璃的高质感和精致度。

三、声音敲击玻璃会发出清脆的声音,这种声音给人以明亮、清晰、干净的印象。

同时,玻璃也有着较好的隔音效果,能够有效地隔绝外界噪音。

四、重量相对于其它材料,同样大小的玻璃重量较轻,但是由于其本身脆弱易碎,在使用时需要小心谨慎。

五、触感1. 平整触感由于玻璃表面光滑平整,所以在触摸时给人以平整细腻的触感。

这种触感可以让人联想到高质量和精致度。

2. 脆弱触感由于玻璃是一种易碎材料,在使用时需要小心谨慎,否则会给人带来不安全、脆弱的触感。

六、反光度由于玻璃具有高度反射能力,所以在阳光下会产生强烈的反光。

这种反光可以让人联想到高质量和奢华感。

七、透明度玻璃的透明度很高,可以让人清晰地看到其它物体。

这种透明度可以让人联想到清澈、纯净和高质量。

总结:玻璃的质感是其它材料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独特的外观、手感、声音、重量、触感、反光度和透明度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玻璃成为建筑、家具、餐具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并且给人带来高质量和精致度的印象。

雕塑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塑造独特的艺术形象

雕塑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塑造独特的艺术形象

雕塑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塑造独特的艺术形象艺术家在创作雕塑作品时,选择适合的材料并巧妙地运用它们,是塑造出独特艺术形象的重要环节。

不同材料具有独特的特性,能够赋予作品不同的质感与表现力。

本文将讨论雕塑材料的选择与运用,以及它们在塑造独特的艺术形象中的重要性。

一、大理石:永恒的材料之选大理石被广泛应用于雕塑创作中,其原因在于它的质感和光泽能够赋予作品一种永恒的美感。

大理石具有稳定的物理特性,不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并且其精细的纹理可以展现出独特的图案和质感。

艺术家可以通过其柔软的质地,雕刻出丰富的细节,使作品更加生动。

二、青铜:展现力量与稳定青铜是一种富有历史感和力量感的材料,广泛应用于雕塑创作中。

它不仅具有抗腐蚀性和稳定性,还能够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呈现出丰富的色彩与质感。

艺术家们可以利用青铜的韧性和可塑性,塑造出复杂而具有力量感的形象,使作品更加立体和有触感。

三、陶瓷:柔美与细腻的表现力陶瓷是一种受欢迎的雕塑材料,具有柔美而细腻的表现力。

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制作工艺和处理方式,呈现出丰富的颜色和纹理。

艺术家们可以利用陶瓷材料的特性,创造出独特而精致的艺术形象,使作品在视觉上更加吸引人。

四、木材:自然之美的体现木材作为一种自然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纹理和温暖的触感,能够赋予作品自然之美。

木材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使得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地创造出各种形态和细节,同时也呈现出木材的原始质感。

木材的运用在雕塑创作中,能够营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温情与温暖,使作品更具触觉体验。

五、玻璃:透明与流动的艺术玻璃作为一种透明的材料,常用于现代雕塑创作中。

玻璃材料的特点使得艺术家们可以通过其透明与流动的质感,创造出抽象而具有灵动感的艺术形象。

玻璃的光线折射特性也让作品在不同光线照射下呈现出不同的美感,独特而神秘。

总结:在雕塑创作中,材料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艺术效果和个性特征。

大理石能够赋予作品永恒的美感,青铜展现力量与稳定,陶瓷呈现柔美与细腻,木材体现自然之美,玻璃营造透明与流动的艺术。

玻璃和陶瓷的区别在哪里如何分辨

玻璃和陶瓷的区别在哪里如何分辨

玻璃和陶瓷的区别在哪里如何分辨玻璃是一种无定形、非晶态的无机材料, 陶瓷是一种产品种类更加丰富的无机材料,在结构上也是更加有序的.。

玻璃和陶瓷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玻璃和陶瓷的区别,希望你们喜欢。

陶瓷和玻璃有的区别一、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

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二、坚硬程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

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

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

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

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四、透明度不同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

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

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五、釉料不同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

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玻璃和陶瓷的关系玻璃是一种无定形、非晶态的无机材料, 其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 年以前. 最近几十年, 玻璃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目前, 世界范围内, 玻璃工业每年大约创造1000 亿美元的产值. 与玻璃材料相比, 陶瓷是一种产品种类更加丰富的无机材料,在结构上也是更加有序的. 玻璃和陶瓷是不可分割的两类材料, 被称为孪生姊妹, 它们有相似的生成原理, 原材料和生产工艺, 而且都是经过高温处理而制得的. 在一些工业中, 玻璃和陶瓷这两个材料名词被互换使用, 如陶瓷的玻璃相也称作陶瓷釉; 在生物陶瓷的结构中, 既有陶瓷的结构特点, 也有玻璃的结构特点 .在欧美大学中, 玻璃和陶瓷两个学科是完全联系在一起的, 其课程设置也是互相补充的, 而这正是充分认识到了玻璃和陶瓷材料的相似和区别之处的结果. 在工业生产中, 人们也有相同的认识, 例如: 在陶瓷领域所学的知识可以很好地, 甚至是必须地被使用来解决玻璃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 而且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玻璃行业的技术人员和玻璃产品的生产者必须充分认识玻璃在生成过程中向陶瓷转变的规律, 以便更好地制定和控制工艺参数, 例如, 在生产玻璃制品( 无论是玻璃纤维还是玻璃器皿) 的过程中, 都必须掌握把晶态的原料熔融、冷却从而最终转变为非晶态产品的过程, 否则将无法控制玻璃态产品的生成, 更不能生产出有特定性能的产品. 对传统的玻璃产品来说, 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陷, 而所谓的缺陷, 其中主要是指玻璃态中所存在的陶瓷相, 而玻璃产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则是由其玻璃相和陶瓷相的含量以及它们之间结合面上的张力所决定 .同样, 在传统陶瓷产品的制造中, 例如: 容器和卫生陶瓷等制品, 都要使其成分、结构向玻璃态转变, 以制得所需的最终产品. 在陶瓷制品的热处理过程中, 玻璃相的控制是通过控制原材料, 晶化时间以及晶化温度来实现的产品, 最终性能的优劣不仅决定于玻璃相成分是否存在及其存在的数量, 也决定于玻璃相形成过程中的热历史, 以及较多的耐火材料混合组分在玻璃中溶解的程度如何.既使是技术陶瓷, 如高纯铝制品, 哪怕其颗粒只有几个原子层厚, 在颗粒和颗粒的边界层上通常也存在着连续的玻璃相. 除个别晶体材料之外, 几乎所有商品陶瓷的组成中都含有玻璃相, 所以在原料的选择上、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的制定和控制上以及其它许多方面, 我们都应充分考虑玻璃和陶瓷的共性, 以更有利于对玻璃和陶瓷材料的理论分析 .总之, 玻璃材料的连续玻璃相中分布着无数极其微小的陶瓷相区域; 陶瓷材料的陶瓷相之间也分布着玻璃相, 而玻璃材料或陶瓷材料的性能是由玻璃相和陶瓷相的含量以及玻璃相和陶瓷相之间的结合状况所共同决定的, 这也是玻璃的结构学说中晶子学说所强调的结构特征, 而我们在研究及生产中过多地强调了无规则网络学说, 玻璃和陶瓷材料的技术人员必须认识到: 只有把两个学说结合起来, 才能对这两类材料有一个更加完善的理解, 才能对玻璃和陶瓷材料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生产中玻璃和陶瓷的关系, 玻璃和陶瓷材料生产的许多准备过程是相同的, 例如: 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料的制备过程、提高其热处理效率的方法、耐火材料的选择以及在高温下使配合料转变为最终产品的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相同之处, 另外有关余热的回收利用和热处理过程中阻止侵蚀相的产生等问题也都是相同的. 很多技术、方法可以在玻璃和陶瓷生产中被互换使用, 例如: 在某些用于微电子领域的特殊玻璃制品的熔制过程中, 所采用的技术经常与陶瓷粉的加工技术完全相同. 其实, 有许多类似的产品, 它们的生产加工技术都是基于玻璃和陶瓷的两种材料的形成机理, 分析其共性加工而成的, 因此对于有关玻璃和陶瓷之间共性的理解是致关重要的, 这对于有效提高玻璃和陶瓷产品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不管玻璃和陶瓷所用的最初原料是什么, 玻璃和陶瓷生产中所产生的副产品都可以被回收利用, 被作为一种新材料重新用在玻璃或陶瓷的生产中, 而这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各国极其关注的领域. 例如: 电视玻璃生产中所回收的废料也可作为碎玻璃被重新加入到原料中来生产电视玻璃、电灯及其他玻璃产品; 又如: 玻璃研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料玻璃和磨料的混合物, 也可作为添加料被加入到原料中用来制造瓦或混凝土等材料, 这些副产品可以提高产品的强度, 这些废料的使用价值要比他们所取代的原材料更大, 尤其是对一些有毒的或危险的物质, 它们可以被重新作为有用的填料, 从而获得新生, 否则, 它们将作为废弃物被丢掉, 污染环境.在欧美, 部分玻璃和陶瓷生产所需的原料已由专门的厂商提供, 这些原料供应商已经认识到回收废料的重要意义, 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 这些废料被作为生产玻璃或陶瓷的原料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 在世界范围内, 政府部门和有工业废渣或收尘副产品生成的公司, 都正在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寻找废弃物处理的新方法, 从废渣回收中重新获得收益, 以降低其昂贵的处理费用, 不约而同地把研究重点放在如何重新利用这些副产品, 由此可见, 认识到玻璃和陶瓷在生产中的共性是极其重要.两者相结合的产品玻璃陶瓷. 玻璃陶瓷( 又称微晶玻璃) 类材料即指同时具有晶态和非晶态物质特征的一类材料, 是通过热处理使基础玻璃中形成均匀分布的微小晶体而产生的, 这类材料具有玻璃或陶瓷都无法比拟的优异性能, 例如: 耐腐蚀性能, 耐磨性能和机械性能等. 微晶玻璃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主要决定于材料中玻璃相和陶瓷相的含量、晶体的颗粒大小、分布状态以及玻璃相和陶瓷相的连接程度等因素.虽然玻璃陶瓷类产品已经存在了几百年, 但被广泛认识和利用还是在近50 年内. 20 世纪50 年代, Storey 研制出了光敏微晶玻璃, 即在玻璃的表面使部分玻璃相转变为陶瓷相, 并使陶瓷相均匀地分布在玻璃相中而制得的, 从而产生了一种具有低膨胀性等许多优异性能、可以工业化生产的材料玻璃陶瓷. 今天, 我们制取玻璃陶瓷, 通常先将配合料熔制成玻璃, 然后再加入晶核剂, 经过热处理从而使可以控制的、区域微小的陶瓷相在玻璃相中均匀地分布, 这类材料可在工程中广泛使用, 例如在厨房设备中、在计算机的硬盘上, 尤其可以用做建筑装饰材料. 低融化温度和具有优越流动性的微晶玻璃料经常可以生成云母玻璃,并产生了材料界的奇迹, 即该类材料可以象塑料一样被注入模具中成型, 也可以象金属一样被机械加工.这种复合材料表现出丰富多彩的, 甚至是稀奇古怪的物理特性, 完全超出了传统玻璃和陶瓷范畴, 它是对玻璃和陶瓷的生成原理和制造技术的充分认识并将两种材料共性完美结合的一个实例, 也充分证明了玻璃和陶瓷材料的不可分割性, 只要通过它们的共性把两者联系起来, 就可以生成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学术领域应注意玻璃和陶瓷关系. 在北美的大学及研究机构中, 对玻璃和陶瓷技术人才的培养, 是从同时学习玻璃和陶瓷两种材料的生成原理开始的, 并将两种材料的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欧洲的本科教育中, 虽然人们更关注玻璃和陶瓷中的某个学科, 但这些课程也都强调学生应同时掌握两种理论, 并强调二者的共性, 以更好地认识这两种材料, 也为未来现实就业或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创造广阔的空间.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 人们已经看到了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即在材料科学领域中, 许多关于玻璃和陶瓷关系的研究又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 这种趋势可能是受对未来学生在工程领域中有更广阔的选择性的推动, 也可能是受到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认识的影响.在我国的学术研究中应充分注意到这些变化趋势, 使玻璃和陶瓷材料的基本理论更好地结合起来, 以扩展两类材料领域, 为解决玻璃或陶瓷材料生产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提供更好的思路, 而不应孤立地强调玻璃材料或陶瓷材料中的某一个生成原理, 进而也能给无机材料提供更为深刻的、整体化的认识, 至少我们应充分认识到: 在培养高素质的材料科学人才中, 玻璃和陶瓷专业技术相结合是极其重要的。

陶瓷工艺学---第四章 陶瓷的显微结构与性质

陶瓷工艺学---第四章 陶瓷的显微结构与性质

5.高温色釉 5.1 青釉 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颜色釉。各地青釉质感不同,原因 是釉层结构不同。 1)钧窑青釉 釉面乳浊 高硅质釉中含有磷酸盐,产生液-液分相乳浊。 2)龙泉青瓷、汝官窑青瓷、枢府青白瓷釉 3)临汝青釉瓷 透明 釉面乳浊 高铝低硅釉玻璃中含有小气泡和细小钙长石晶体产生乳浊。
釉层中无晶体析出,只有少量大气泡存在。
晶相强度 > 普通玻璃相强度 减少玻璃相的含量,提高玻璃相的强度,瓷坯的强度提高。 特种陶瓷生产,对于添加剂形成的少量玻璃相进行晶化处理。
1.5 气相对强度的影响
通过对多孔陶瓷的研究,得到气孔率与强度的关系。
经验公式:
= 0 exp( p)
式中:P——气孔率,%;
0——P=0时的强度,Mpa;
铝质瓷中引入氧化镁0.5~1%。
3)晶型与晶粒形貌对强度的影响
常温下的晶型转变,导致瓷坯的强度降低;
一种晶体以不同的晶型存在时,晶体的形状不同,强度不同; 一种晶体以不同的形状(球形、柱状)存在,瓷坯强度不同;
4)晶界对强度的影响
晶界愈多,抑制裂纹的扩展,界面上如有气孔降低强度。
1.4 玻璃相对强度的影响
=Kd

式中:K——与晶体结构及材料显微结构有关的比例常数。
d——晶粒直径。
——与材料特性和实验条件有关的经验常数。 =1/8~1 随d的增大而增大。 P254~255表4-21、图4-32、4-33 各种陶瓷材料强度与粒径关系
细晶粒提高强度机理:
1. 晶粒愈细小,比表面积愈大,晶界愈多,裂纹扩展阻力愈大
第四章 陶瓷的显微结构与性质
主要内容
1.坯体的显微结构
2.釉层的显微结构 3.釉层的物理化学性质
4.陶瓷性能的控制

产品设计体现材料的美的例子

产品设计体现材料的美的例子

产品设计体现材料的美的例子
产品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和应用能够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美感。

以下是一些体现材料美的例子:
1. 木材,木材作为一种传统的材料,具有自然的纹理和质感,
能够给人一种温暖和舒适的感觉。

在家具设计中,使用优质的木材
可以增加产品的质感和高级感。

2. 金属,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铝合金等常用于现代产品设计中。

金属材料的光泽和冷硬感能够赋予产品现代感和科技感。

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常采用金属外壳,使其看起来更加精致
和高档。

3. 玻璃,玻璃材料透明、光滑的特性能够给产品带来轻盈和通
透的感觉。

在灯具、餐具等产品设计中,采用玻璃材料可以增加产
品的精致感和艺术感。

4. 塑料,塑料材料具有多样性和可塑性,能够实现各种形状和
颜色的设计。

在家居用品、玩具等产品中,采用塑料材料可以实现
丰富多彩的外观设计。

5. 纺织品,纺织品如布料、皮革等常用于家居装饰和服装设计中。

不同纹理和颜色的纺织品能够带来丰富的触感和视觉效果,增加产品的柔软度和舒适度。

6. 石材,石材材料如大理石、花岗岩等常用于建筑和家居设计中。

石材的天然纹理和质感能够赋予产品高雅和稳重的氛围。

7. 陶瓷,陶瓷材料常用于餐具、装饰品等产品设计中。

陶瓷的光泽和质感能够增加产品的艺术气息和精致感。

以上只是一些例子,产品设计中材料美的体现还有很多其他方面,如材料的质量、可持续性、环保性等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通过合理选择和运用材料,产品设计能够达到更好的美感效果。

玻璃-陶瓷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玻璃-陶瓷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在各种设计作品中,玻璃和陶瓷材料也被广泛应用,如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家 居设计等。
03
玻璃-陶瓷材料的设计优 势
美观性
色彩丰富
玻璃-陶瓷材料可以呈现出 多种颜色和光泽,为产品 增添丰富的视觉效果。
质感独特
玻璃-陶瓷材料具有独特的 质感和光泽,能够提升产 品的档次和美感。
可塑性强
玻璃-陶瓷材料可以通过热 弯、热熔等工艺进行造型 设计,实现各种复杂的外 观效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显示器
在一些高端显示器中,玻 璃和陶瓷材料被用于制造 屏幕,具有高清晰度、高 分辨率和低反射等特点。
音响设备
玻璃和陶瓷材料在制造音 响设备时也有应用,如高 音扬声器和低音炮等。
建筑行业
建筑材料
玻璃和陶瓷材料在建筑行业中被 广泛用于制造窗户、幕墙、瓷砖 等建筑材料,具有美观、耐用和
易清洁等特点。
室内装饰
无有害物质
玻璃-陶瓷材料本身不含有害物质,对人体无害, 符合环保要求。
低能耗
相较于其他材料,玻璃-陶瓷材料的生产能耗较低, 有利于节能减排。
04
玻璃-陶瓷材料的设计挑 战与解决方案
材料加工难度
挑战
玻璃-陶瓷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脆性, 加工难度较大,易碎、易裂。
解决方案
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如激光切割、 水刀切割等,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 同时,在加工过程中需注意保护材料, 避免过度受力或温度变化导致的破裂。
热学特性
玻璃-陶瓷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 能承受较大的温度变化,可用于 制造耐高温的器具,如烤箱、炉 具等。
化学特性
耐腐蚀性
玻璃-陶瓷具有较好的耐酸碱腐蚀性 能,可用于制造化学仪器、实验器具 等。

瓷的玻化名词解释

瓷的玻化名词解释

瓷的玻化名词解释嘿嘿,这可是个很有趣的陶瓷方面的概念哦。

简单来说呢,瓷的玻化就是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的一种状态变化。

你可以想象一下,瓷器本来是泥土做的,经过一系列神奇的变化,就像是变身了一样。

当瓷器在窑炉里被烧制的时候,温度不断升高,瓷土中的各种成分就开始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瓷体的结构会逐渐变得更加致密,就像从松散的泥土变成了紧密的固体。

这个时候呢,瓷器的表面会开始出现一种类似玻璃的质感,这就是玻化现象啦。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瓷土中的矿物质颗粒在高温下相互融合,晶体结构重新排列,形成了一种连续的、类似玻璃的相。

这种相的形成使得瓷器具有了很多特殊的性质。

比如说,玻化后的瓷器表面会更加光滑,就像被打磨过的玻璃一样,摸起来手感特别好。

而且呢,它的硬度也会增加,变得更加坚固耐用,不容易被划伤或者损坏。

再说说它的外观方面,玻化后的瓷器会有一种独特的光泽,这种光泽不是那种普通的光亮,而是带有一种温润的质感,就像是玉一样。

这种光泽让瓷器看起来更加美观,也更加有质感。

在古代的时候,这种玻化程度高的瓷器可是非常珍贵的呢,是工匠们技艺高超的体现。

而且呀,瓷的玻化程度还会影响到瓷器的其他性能,比如它的透明度。

有些瓷器玻化得好,看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透明度,就像我们看到的一些薄胎瓷,透过瓷壁都能隐隐看到后面的东西呢,超级神奇。

不过呢,要达到理想的玻化效果可不容易,这需要对烧制的温度、瓷土的配方、烧制的时间等等很多因素进行精确的控制。

如果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可能就达不到理想的玻化效果啦。

所以呢,瓷的玻化这个概念在陶瓷领域可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瓷器的质量、美观和价值等很多方面呢。

瓷化与玻化

瓷化与玻化

瓷化与玻化
描述紫砂壶过度烧结,有人用“瓷化”(瓷器化),有人用“玻化”(玻璃化)。

实际上,这是两种不同的情况,不能混为一谈。

瓷化,指的是瓷土的烧结状态,不透明,致密,光洁,但依然有细微气孔,可土沁;玻化,透明,完全致密,很光洁、瓷器是施釉的,秞水的基料,就是类似玻璃的成分,这个成分中添加呈色的金属氧化物,就叫彩釉。

瓷器的内胎叫瓷化,瓷器的外表叫玻化。

没有刷到秞水的瓷器,时间久了,就会变色,俗称被土沁。

玻化的物质永远不变,瓷化的物质虽然致密度高,但也会有被沁蚀的那一天。

紫砂壶只有瓷化现象,没有玻化现象,也就是说,紫砂壶埋在土里,或暴露在湿环境中,一定会发生土沁现象,导致外表失去光泽。

瓷化,并不是泥料过度烧结必然出现的现象。

有的泥料烧到一定的温度,就会释放气体,出现针眼或气泡,伴随的状况,就是颜色变黑。

其根本原因,就是矿料中的成分较为复杂,而且有机物较多。

成分单一的矿料,才会出现瓷化现象。

较嫩的泥料,瓷化温度低,比如大部分外山紫泥。

较老的矿料,瓷化温度高,比如烧结温度超过1220度的高温团泥(其实,就是夹泥了)。

紫砂甚至夹泥,与瓷土的最大区别,就是瓷化后会伴随着爆耔、跳砂等症状,胎体不光滑(铁含量,包括其他呈色金属,并不是区分陶土与瓷土的根本原因),所以施釉进行深加工的价值不大。

否则,含铁高的紫砂料,即使不施釉,也有烧成“康熙红”的可能。

常见的注浆壶,一般会喷浆处理,就是既瓷化(胎)又玻化(表)了,所以不会有任何泡养效果。

04 玻璃的粘度及表面性质

04 玻璃的粘度及表面性质
表 4-3 一些钠硅酸盐在 1400℃的粘度 组 SiO 2 Na 2 O•2 SiO 2 Na 2 O• SiO 2 2Na 2 O• SiO 2 成 O:Si 2.0 2.5 3.0 4.0 [SiO 4 ]连 接 程 度 骨 架 状 层 链 岛 状 状 状 1400℃时的粘度/Pa•s 109 28 0.16 < 0.1
106.5~107 108~109 109~1010 10 10
12
1013.5
14
从液体的结构可知, 液体中各质点之间的距离和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均与晶体接近, 每个 质点都处于周围其他质点键力作用之下, 即每个质点均是落在一定大小的势垒 ( u ) 之中。 要使这些质点移动(流动) ,就得使它们具有足以克服该势垒的能量。这种活化质点(具有 大于 u 能量的质点)数目越多,液体的流动度就越大;反之流动度就越小。按波尔兹曼分
表 4-2 钠钙硅玻璃的粘度-温度数据 粘度 / Pa•s 10 3.16×10 10
2 3 4 5 6
温度 / ℃ 1451 1295 1178 1013 903 823 764 716 674 639 609 583 559 539 523
lgη 1.0 1.5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73
仅决定于玻璃的组成与温度。 当温度进入 B 区 (温度转变区) , 粘度随温度下降而迅速增大, 弹性模量也迅速增大。在这一温度区,粘度(或其他性质)除决定于组成和温度外,还与时 间有关。当温度继续下降进入 C 区,弹性模量进一步增大,粘滞流动变得非常小。在这一
杨氏模量/×9810Pa 图 4-1 两种不同类型玻璃的 温度-粘度曲线示意图 图 4-2 玻璃的弹性、粘度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 图 4-2 Na 2 O-CaO-SiO 2 玻璃的 弹性、粘度与温度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球,将其命 名为双色玻璃,单击【Standard】按钮,在 材质贴图浏览器中选择多维/子对象材质。在 多维/子对象基本参数卷展栏中将子材质的数 量设置为2,将1号材质命名为“玻璃外壁”, 2号材质命名为“玻璃内壁”。
2)指定1号子材质的材质类型。进入1号子材质 编辑面板,单击【Standard】按钮,在材质 贴图浏览器中选择双面材质。打开【双面基本 参数】卷展栏。双面材质用于没有厚度的多边 形面,可以为其两侧的面加载不同的贴图。
水晶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石英结晶体。 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跟普通 砂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相同。当二氧化硅 结晶完美时就形成水晶。在常见的透明 物质中,水晶具有较高的折射率,按照 3ds max原厂帮助文件提供的数据,水 晶的折射率(IOR)达到2.0,较普通玻 璃(IOR为1.5-1.6)高得多,因此水晶 在光线的照射下具有更加璀璨的质感。
的对比度。在【扩展参数】卷展栏中衰减的数
量设置为73,这样可以得到一个由中心向边 缘渐变的透明效果,中间部分的透明度较高,
边缘部分透明度较低。
.
15
7)设置玻璃材质的折射效果。打开贴图 卷展栏,单击折射右侧的长按钮,为其 加载光线跟踪贴图。在【光线跟踪参数】 卷展栏中将跟踪模式设置为折射,其余 参数默认。
在混合曲线卷展栏中将衰减曲线调成一种漫速 上升的形态,这样可以使中心向边缘的透明度 辩护幅度相对缩小。(见后图)
.
7
.
8
6)设置水晶的折射效果。在贴图卷展栏 中,单击折射右侧的长按钮,为其加载 一个光线跟踪贴图。在【光线跟踪参数】 卷展栏中采用默认设置。返回到【贴图】 卷展栏将折射的数量值设置为100.
【坐标】卷展栏中将U的平铺设置为5。在【渐
变坡度参数】卷展栏中设置成如下图所示。从左
至右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这样
恰好形成一个七彩的渐变效果,在不同角度的面
上会形成色彩各异的反光,模拟出水晶璀璨的光
泽。
.
5
色块7(147,41,151)位置100
色块6(0,0,255) 位置84
色块5(78,164,164)位置68
.
14
6)设置多维/子对象基本参数卷栅栏中的2号材 质,也就是外面的一层透明玻璃材质。单击2 号材质,打开2号材质的编辑面板。2号材质 设置如下:材质类型为Standard,将【环境 光】和【漫反射】设置为纯黑色,将【高光级
别】设置为121,【光泽度】设置为70.这里将 漫反射和环境光设置为纯黑色是为了获取更高
.
9
9.2双色玻璃的表现
首先分析双色玻璃的材质构成。这种 双色玻璃的外壳部分为透明玻璃,其 内壁带有涂层,朝外的涂层外一种渐 变色,朝内的图层为带有反射效果的 纯白色。
.
10
为了实现这种材质效果,需要采用 多重子材质。事先应对花瓶模型进行材 质ID号的分配。玻璃外壳的材质ID号为 2号,内壁的材质ID号为1号。外壳的玻 璃材质可以使用普通的玻璃材质设定; 对于内壁的材质,由于内壁没有厚度, 可以使用双面材质对其两侧的面指定不 同的贴图。
.
4
3)打开【扩展参数】卷展栏,在高级透明参数栏 中,单击过滤右侧的颜色示例按钮,将其设置成 深蓝色,将【折射率】设置为2.0。
这里的过滤色决定了水晶的颜色,这是制作透 明材质的时候需要注意的。
折射率可以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设定相应的折 射率参数。
4)在【贴图】卷展栏中,按【高光颜色】右侧的
长按钮,为其加载一个【渐变坡度】贴图。在
第四章 玻璃、陶瓷质感 的表现
.
1
本章重点
• 水晶的表现
• 双色玻璃的表现
• 陶瓷的表现
• 清玻璃的表现
各种玻璃和陶瓷都是很常见的材料。
玻璃是一种具有特殊质感的物质,既有折
射又有反射,因此玻璃的质感表现是比较
具有挑战性的。本章通过几个典型来实例
研究扫描线渲染器下玻璃质感的表现方法。
.
2
4.1 水晶的表现
.
12
3)设置双面材质的正面材质。单击正面材质右 侧的按钮,进入正面材质的编辑面板。将高光
级别和光泽度都设置为0,其余参数默认。单 击漫反射右侧的按钮,为其添加一个位图贴图,
指定Gradient3.jpg,这是一张粉红到黑色渐 变的贴图。
4)设置反面材质。背面材质的颜色为白色,表 面非常光滑。按两次返回按钮,回到双面材质 的编辑面板,单击背面材质右侧的按钮,打开 编辑面板。【环境色】和【漫反射】为纯白色, 【高光级别】119,【光泽度】80。这里的高 光级别和光泽度应该设置得比较高,因为这一 层的材质是比较光滑的。
.
13
5)设置背面材质的反射效果。打开贴图 卷展栏,打击反射右侧的长按钮,为该 通道加载衰减贴图;在【衰减参数】卷 展栏中,单击第2个色块右侧的长按钮, 为该通道加载光线跟踪贴图;在【光线 跟踪参数】卷展栏中,将【跟踪模式】 设置为反射,其余参数默认。按两下返 回按钮,在【贴图】卷展栏中将反射的 数量值设置为62。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
3
步骤:
1)制作一个水晶模型(用扩展基本体的异面体)
2)打开材质编辑器,选择 一个空白材质球, 将其命名为水晶,材质类型为Standard,在 Blinn基本参数卷展栏中,将环境色和漫反射 设置为纯黑色,将【高光级别】设置为120, 【光泽度】为42.
这里将环境色和漫反射设置为纯黑色,可以 使水晶最终的渲染效果对比更强烈,质感更 逼真。注意,水晶的颜色并不是由漫反射来 决定的,这与通常的材质设定有所不同。
色块4(0,255,0)位置51
色块3(255,255,0)位置34
色块2(233,169,32)位置17
色块1(255,0,0)位置0
.
6
5)设置水晶的不透明度。在贴图卷展栏中单击 【不透明度】右侧的长按钮,为其加载一个衰 减贴图。在【衰减参数】卷展栏中,将色块1 的颜色设置为纯黑色,将色块2的颜色设置成 深灰色(91,91,91)。这样设置颜色会形 成一种由中心向边缘过渡的透明效果,中心部 分透明度低于边缘部分,符合通常透明物质的 透明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