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合作1991-2011(全文)整理
东盟博览会时间
历届东盟博览会时间第一届:2004年11月03日-11月06日第二届:2005年10月19日-10月22日第三届:2006年10月31日-11月03日第四届:2007年10月28日-10月31日第五届:2008年10月22日-10月25日第六届:2009年10月20日-10月24日第七届:2010年10月20日-10月24日第八届:2011年10月21日-10月26日第九届:2012年09月21日-09月25日第十届:2013年09月03日-09月06日篇二:《2015年东盟博览会放假》2015年东盟博览会放假>> 在每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期间,南宁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都会放假两天,今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在9月18日至21日举行,那么今年有望在9月18日起就放假,因9月19日为周六,南宁市民就可以连休三天。
<9月南宁市民有10天假期下半年拼假最长可休14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将在9月3日放假一天,调休后,9月3日至5日都将放假。
对于本身就拥有4天专属假期的南宁人来说,这个好消息给了市民更多外出游玩的时间,算下来这一年,除了周末仅法定假期就可以休15天,赶紧拿起日历安排下半年如何休假吧。
南宁人每年有4天专属假期从去年开始,自治区政府发出通知,壮族三月三广西全体公民放假两天,即农历三月初二、三月初三两天,今年的4月20日至21日就是全体广西人的专属假期,加上今年的三月三假期前刚好是周末,加起来广西人休了四天小长假。
在别的省市的市民都在上班的时候,广西人躲开人流“占领”长隆、“攻下”三亚、远赴海外,玩得不亦乐乎。
> 而下半年还有一项南宁人的专属假期,按照惯例,在每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期间,南宁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都会放假两天,今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在9月18日至21日举行,那么今年有望在9月18日起就放假,因9月19日为周六,南宁市民就可以连休三天。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1)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等成熟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对比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1)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等成熟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对比引言:现如今,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在被动接受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也积极参与推动贸易自由化之中,以期扩大市场、增加自身经济利益和提高本国综合国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
其中,贸易协定组织是最明显和主要的方式,如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完全经济一体化等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组织,这些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使得区域内部贸易更为自由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完善,它们共同推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最具有规模化、影响力和代表性。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成员国组成特点、对全球经济影响及面临挑战等信息将告诉我们其相同特征和屹立于世界经济中迥然不同的姿态。
1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1.1相关概念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随着世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生产和国际化的迅猛发展,区域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增强,逐步形成有组织的、课协调的、能有效运转的国际经济体系,使区域经济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质就是世界经济的多极化。
其含义包括:一是在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当今世界经济正在摆脱超级大国的控制,有利于平等合作、公平竞争;二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组织不仅是竞争的产物,更是大势所趋。
1.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2.1简介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
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
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1.2.2形成和发展第一阶段(2002年至2010年):启动并大幅下调关税阶段。
自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始,至2010年1月1日中国对东盟93%产品的贸易关税降为零。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看中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东南亚国家也不例外。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两地之间的重要交流合作,为推动中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自2004年起,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8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达到了5870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其中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为3249亿美元,同比增长9.8%。
这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往来的规模不断扩大,两地之间的贸易合作也愈加紧密。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合作的深入发展,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中东盟自贸协定”),该协定于2010年开始实施。
该协定为双方贸易往来提供了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机会,双方在经济、投资、服务、贸易等领域实行自由化、便利化的贸易政策。
2015年11月,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升级版”,进一步深化了双方经贸合作。
三、中国投资对东盟国家的促进作用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加深,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
据调查,2018年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达到143.2亿美元,同比增长22.5%。
中国投资带来了大量的投资项目和资本,为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中国投资对于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农业、制造业等领域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东盟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角色“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旨在推动亚欧非三大洲的经济发展。
同时,东盟国家也是该倡议的重要成员之一。
东盟国家的标志性建筑——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子塔,就是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建成的。
东盟国家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该倡议在东南亚地区的落地和实施。
五、未来中东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从近几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两地之间的贸易额、投资额都在不断增长。
东盟发展历程
东盟发展历程
东盟发展历程始于1967年的曼谷会议,当时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五个国家共同发起成立。
初期的东盟旨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政治稳定。
在成立初期,东盟的重点是建立区域间的贸易合作。
1976年,东盟成员国签署了《东盟贸易协定》,旨在减少成员国间的关税和其他非关税壁垒,促进自由贸易。
此后,东盟还签署了其他一系列的贸易协定,如《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和《东盟共同市场协议》,进一步推动了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
在经济合作的基础上,东盟逐渐扩大了合作领域,包括教育、文化、科技、环境保护等。
1997年,东盟成立了东盟教育部
长会议(SEAMEO),以促进成员国间的教育合作。
此后,
东盟还成立了其他类似的机构,如东盟文化部长会议(SEAMCULT)和东盟科技部长会议(ASEAN COST)。
2003年,东盟领导人在巴厘岛宣布成立了东盟共同体,旨在
实现东盟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整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东盟制定了“东盟共同体蓝图”,并在各个领域推动具体合作措施。
随着东盟的发展,其地位和影响力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东盟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对话伙伴关系,如中国、美国、欧盟等。
此外,东盟还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如东亚合作、博鳌亚洲论坛等。
总之,东盟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积极的过程。
通过不断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东盟为地区和平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个参照的模式。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内容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内容摘要: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背景和意义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好处四、总结正文: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背景和意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和东盟的对话始于1991 年,中国在1996 年成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
2010 年1 月1 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
这是一个涵盖11 个国家、19 亿人口、GDP 达6 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旨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加强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它对于推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双方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
货物贸易自由化通过降税模式的确定、原产地规则的确定和非关税措施的采用,有效消除了贸易壁垒,降低了贸易成本,促进了贸易的自由化。
服务贸易自由化则通过开放服务市场,取消或降低服务贸易的限制,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投资自由化通过相互承诺保护投资,为双方企业在对方国家投资提供了法律保障,促进了投资的自由化。
经济技术合作则是通过技术转移、人力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加强了双方在经济技术领域的合作。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好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扩大了中国的对外贸易。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得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更加便利,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3.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通过经济技术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技术、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实现了互利共赢,为双方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与东盟贸易现状
• (二)以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为主,边 境小额贸易平稳增长。
• (三)进出口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 等东部沿海省市,云南、广西发展迅猛。
• (四)外商投资企业占中国与东盟贸易 近六成。
• (五)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比。2007年前 三季度,中国自东盟进口机电产品482.4亿美元, 增长18.9%,占同期中国自东盟进口总值的61 %;进口食用植物油、天然橡胶和各类矿砂分 别为26.3亿美元、22.9亿美元和26.1亿美元,分 别增长59.3%、3.3%和2.4倍;进口原油18.2亿 美元,下降7.6%。大量的资源性产品进口后有 力缓解了国内资源能源紧张局面。机电产品占 中国对东盟出口的主导地位,2007年前三季度 共出口368.5亿美元,增长26.9%,占同期中国 对东盟出口总值的54.6%。
油出口和天然气出口为主,财富和中东产油国一样只集中在少数富裕阶
层。
各国资源简介
• 气候类型
• 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多雨。全 年均为无霜期,无明显季节变化。比较适合植物生长, 动植物资源。
• 作物类型
•
主要:水稻、橡胶 、椰子、蕉麻、油棕
•
其它:黄麻、茶叶、咖啡、可可、甘蔗茶烟叶、
• 2004年3月,在越南举行的东盟外长非正 式会议就台湾问题发表主席声明,重申 东盟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同年9月, 东盟10国一致承认中国的全面市场经济 地位。
• 2005年7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 物贸易协议》开始实施,双方7000余种 商品开始全面降税,贸易额持续增长。 至此,中国与东盟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 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 缅甸:经济作物有棉花、黄麻、橡胶、甘蔗、烟草、咖啡等。
• 马来西亚: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主要有橡胶、油棕、胡椒、可 可和热带水果等。
中国与东盟关系
【中国与东盟】东盟是中国的友好近邻,长期以来,中国和东盟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在国际事务中一直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
当年7月,时任中国外长钱其琛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标志着中国开始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
随着政治交往的不断发展,中国1996年3月明确提出希望成为东盟全面对话国。
中国的倡议得到东盟各国的积极响应。
同年7月,东盟外长一致同意中国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
中国首次出席了当月举行的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
1997年12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首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
会议期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宣言》,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2003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成为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非东盟国家。
东盟国家是中国友好近邻,中国已同所有东盟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得到全面发展。
1991年7月,钱其琛外长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这是中国首次同东盟进行正式接触。
自此,中国外长每年都出席东盟外长会议。
1994年7月,中国作为东盟磋商伙伴国参加了在曼谷举行的首届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中国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在会上阐述了中国对亚太地区安全问题的观点和立场,提出中国对亚太安全合作问题的五项原则。
1995年4月,中国与东盟高级官员首次磋商会在杭州举行。
1996年7月,中国由过去的东盟磋商伙伴国升格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
1997年12月,江泽民主席出席东盟—中日韩首脑非正式会议,双方发表了《中国-东盟首脑会议联合声明》,确定了中国-东盟面向21世纪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方向和指导原则。
2003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也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成为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第一个域外大国。
自1996年中国成为东盟对话伙伴国以来,双方的合作,尤其是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得到全面发展,东盟已成为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中国——东盟合作:1991-2011
中国——东盟合作:1991-2011文章属性•【缔约国】东南亚国家联盟•【条约领域】政治,经济,战争军事,环境资源能源•【公布日期】•【条约类别】其他•【签订地点】正文中国--东盟合作:1991-2011(外交部发布)序言20年前,时任中国外长钱其琛应邀出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24届东盟外长会,开启了中国-东盟对话。
20年来,在双方领导人的精心培育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下,中国同东盟走过了一条睦邻友好和互利共赢的合作之路。
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从对话伙伴提升到战略伙伴。
双方经贸合作成果显著,建成了自由贸易区,贸易和相互投资快速增长。
双方建立了完善的对话合作机制,确定了11大重点合作领域,在20多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各领域友好交流与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双方携手应对亚洲和国际金融危机、重大自然灾害和跨境传染病,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巩固了友谊,深化了合作。
中国-东盟全方位合作不仅有力促进了各自经济社会发展,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也为促进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值此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之际,谨以此手册,追溯双方友好交往历史,展现务实合作成果,期待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一、政治、安全与地区事务政治1991年7月,时任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钱其琛出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第24届东盟外长会,标志着双方对话进程的开始。
1996年,中国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
1997年,双方合作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赢得东盟国家广泛赞誉。
同年12月,首次中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马来西亚举行。
会议确定双方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2003年10月,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确定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同年,中国政府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中国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发展深化同东盟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在东盟对话伙伴中,中国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明确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第一个确定同东盟建立自贸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情况简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情况简介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1997年12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第一届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确定了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方针;1999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马尼拉召开的第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愿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联系,这一提议得到东盟国家的积极回应;2000年11月,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建议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就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2001年3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正式成立。
专家组研究认为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东盟和中国是双赢的决定,建议中国和东盟用10年时间建立自由贸易区。
这一建议经过中国-东盟高官会和经济部长会的认可后,于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正式宣布;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法律基础,规定中国-东盟自贸区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内容。
其中货物贸易是自贸区的核心内容,除涉及国家安全、人类健康、公共道德、文化艺术保护等WTO允许例外的产品以及少数敏感产品外,其它全部产品的关税和贸易限制措施都应逐步取消。
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2004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早期收获计划(Early Harvest Program),下调农产品关税。
早期收获计划:自贸区建设之初,我国与东盟还没有就全部货物的降税安排达成协议,但为了使双方尽早享受到自贸区的好处,树立建立中国—东盟东盟自贸区的信心,双方决定选择一些共同感兴趣、互补性强的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如水果、蔬菜、鱼等,用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幅度提前进行降税,先行开放市场。
中国索引学会大事记:1991-2011(四)
彼 得 ’ 尼 美 国 索 引协 会 资 深 索 引 家。 鲁 闰 月 梅 中央 编 译 局 编 审
6 O
中国索引(ora o T eC iaS c t f nees Junl f h h oi yo Idxr) n e
21 0 2年第 3期( o.0 N . ) V 11 . o3
出席 。扩大 会议 由常 务副理 事长 兼秘 书长 吴兆 路 主 持 。与会 代 表讨 论 通过 了 2 0 年会 的 0 9年 安 排 ; 议还 讨论 了以下议题 : 1 增补 上海金 融学 院金 融 系办 公 室主任 龚 小青 为本 届理 事会 会 () 理 事 ;2 中国索 引学会 第 四届理 事会 专业 委 员会 名 单 ; 3 中 国索 引 学会 第 四届 理 事会 学 术 () () 顾 问名 单 ;4 如何 通过 现代 网络 媒体加 强理 事会成 员 问的沟 通和交 流等 。 () A8月 1 日晚 “ 09年 中国索引 学 会 年会 预 备 会议 ( 务 理事 扩 大会 议 ) 在 兰州 大 学 2 20 常 ” 图书馆 二楼 第一 会议 室举行 。出席会议 的有学会 理 事 长桂 永 浩 , 常务 副 理事 长兼 秘 书长 吴 兆 路 , 理事 长侯汉 清 、 副 刘苏南 、 均平 、 邱 曹树金 、 毅 , 何 常务 理事 兼副 秘书 长吴佩娟 、 王有 朋 , 务 常 理 事 沙勇 忠 、 克平 、 高 周柏康 、 梅 、 王 蒋颖 , 事兼 副秘 书长雷 恩海 、 理 刘绍荣 、 赵蓉 英 , 以及秘 书处 温 国强 、 丽芳 等 1 郭 9名代表 。会 议 由吴 兆路 秘 书 长 主持 。会议 作 出以下 决议 : 1 ( )审议 并 确
本文译 自美国索 引协会 网站 中对该协会的介绍 , 详见 :
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
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一、概述二、东盟国家的经济现状三、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必要性四、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可行性五、中国在东盟次区域合作中的应对策略六、案例一:中国与泰国的经贸关系分析七、案例二: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经贸关系分析八、案例三:中国与越南的经贸关系分析九、案例四:中国与菲律宾的经贸关系分析十、案例五: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关系分析一、概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而在东盟国家中,由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组成的东盟次区域更是吸引了中国的目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中国与东盟次区域的经济合作进行分析,并列举五个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二、东盟国家的经济现状东盟国家总人口超过6亿,经济总量已经达到3万亿美元,是全球主要市场和重要制造业和农业基地之一。
其中,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是东盟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五个国家,也是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重点对象。
三、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必要性中国是东盟次区域的最大投资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
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下,经济全球化遇到了一些阻力,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机会对于这种局面的改变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因此,中国与东盟次区域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有望进一步发展。
另外,东盟次区域地区内的市场规模、人口和资源,也是中国进行投资和扩大出口的重要市场和基础。
四、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可行性中国与东盟次区域的合作潜力很大。
首先,东盟次区域地区的政治和安全环境相对稳定,商业环境也相对较好。
其次,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地区具有互补性优势,双方的市场规模、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都互相补充。
最后,中国与东盟次区域的经济合作也有一定的基础,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紧密度不断提高,为进一步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五、中国在东盟次区域合作中的应对策略中国在东盟次区域的经济合作中需要在不同方面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
首先,中国需要更广泛和深入地参加东盟地区的合作机制,如东盟自由贸易区等。
中国东盟10+1是什么意思
中国东盟10+1是什么意思中国东盟10+1是中国与东盟10国加上中国的一种经济合作框架,也叫东盟11(ASEAN-10+1)。
这些东盟10国是新加坡、柬埔寨、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老挝、印度尼西亚和拉脱维亚。
早在2000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始建立正式经济文化交流互助关系,并于2003年5月印签《中国—东盟区域合作谅解备忘录》,进一步构建起中国与东盟10+1的合作框架。
2016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1的对话框架内容甚丰,包括贸易、投资、互联互通、能源、金融、环境保护、卫生、司法合作、移民、原材料、农业合作、渔业合作、海洋合作、文化旅游等各项内容。
中国与东盟10+1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社会文化交流和人文精神共融方面,实现了一直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远程规划”精神。
据官方统计,自2003年中国与东盟10+1对话合作正式开启以来,两边贸易额从3081亿元上升到220068亿元,投资总额从220亿美元上升到14788亿美元。
中国已成为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东盟10+1的合作框架,可以给十国人民带来经济发展的福祉,对此,中国正全力以赴地携手共同发展,朝着能源、中小企业、服务业、区域经济一体化、农业现代化支持等方面发挥积极力量,为中国与东盟10+1合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信在中国与东盟10+1合作努力推进下,中国与东盟10国的经济发展会越来越繁荣,实现更可贵的双赢,呈现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东盟10+1是中国与东盟10国加上中国的一种经济合作框架,也叫东盟11(ASEAN-10+1)。
这些东盟10国是新加坡、柬埔寨、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老挝、印度尼西亚和拉脱维亚。
早在2000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始建立正式经济文化交流互助关系,并于2003年5月印签《中国—东盟区域合作谅解备忘录》,进一步构建起中国与东盟10+1的合作框架。
2016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1的对话框架内容甚丰,包括贸易、投资、互联互通、能源、金融、环境保护、卫生、司法合作、移民、原材料、农业合作、渔业合作、海洋合作、文化旅游等各项内容。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目标及进展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目标及进展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目标及进展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目标及进展2022 年底,东盟将宣布东盟共同体( ASEAN Community)正式建成。
东盟共同体包括了政治安全共同体( APSC)、经济共同体( AEC)和社会文化共同体( ASCC) ,其中经济共同体是东盟共同体的基石。
自 2022 年东盟经济共同体进程正式启动后,该共同体的建设已历时 8 年,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历程和总体进展自然引人关注。
一、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的历程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经历了从特惠贸易安排( Preferential Trading Arrangements)到自由贸易区( Free Trade Area)、再向经济共同体迈进的发展历程。
自 1978 年起,东盟特惠贸易安排实施了 15 年的时间。
1993 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2022 年 1 月 1 日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正式建成。
2022 年 10 月,各国同意建立东盟共同体,2022 年 1 月东盟将实现共同体的时间表从2022 年提前至 2022 年。
早在1997 年12 月,东盟宣布的"2022 年东盟远景目标"( ASEAN Vision 2022) ,就计划在 20 世纪的前 20 年实现范围广泛的一体化。
在 1998 年 12 月的第六次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发表了《河内宣言》和《河内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强在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自由贸易区、产业政策、统一货币、农业与粮食安全、基础设施、对外经济关系等广泛领域的合作。
2022 年 11 月,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八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正式提出了在 2022 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 ASEAN Economic Community,简称 AEC)的构想。
他指出,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将使东盟成为一个拥有 5 亿多人口的单一市场。
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历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简称CAFTA)是世界上三大区域经济合作区之一(其他两个分别为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它是由十一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1991年中国与东盟创建对话同伴关系,此后双方之间的贸易合作关系逐渐地变得更加紧密,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1993年中国被东盟邀请参加了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第29届东盟部长会议。
1997年,中国对受金融危机打击的东盟各个国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携手度过了金融危机阶段。
因为双方在政治关系上比较良好,于是促进了双方经济发展上面的合作。
虽然经历了金融危机,但是1999年东盟各个国家的经济开始复苏并且慢慢地回升,与此同时中国始终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更是在2001年11月加入WTO后,经济情况更为可观。
双方都意识到建立自贸区的必要,以此来加快经济发展。
2002年1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同年成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
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7000种产品降低关税。
2009年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标志主要谈判结束。
2010年1月7日,中国与东盟各个国家正式签约了两年十八个合作项目。
中国与东盟各个国家的合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02年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采取大幅度降低关税的措施,直到它减小到最小值为止。
自2002年11月到2010年1月1日为止,中国对东盟各个国家大约93%的产品贸易关税都减小至零了。
第二个阶段,2011年到2015年,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化,双方实现更广泛更深入的投资市场以及开放服务贸易市场。
第三个阶段,2016年之后,必须要巩固自贸区从而完善它。
预测在未来几年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世界经济发挥更加重要与独特的作用,那时候我们都将离不开它的存在。
rcep的历史发展历程
rcep的历史发展历程RCEP的历史发展历程RCEP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的缩写,是一个由东亚峰会成员国和其他六个国家共同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以下是RCEP的发展历程。
一、前身1. 东亚自贸区(EAFTA)2000年,东盟与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开始了东亚自贸区(EAFTA)谈判。
然而,在谈判初期,由于政治原因和经济利益分配问题,谈判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2. 东盟+3自贸区(ASEAN+3 FTA)2002年11月,东盟与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正式签署了《东盟+3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ASEAN+3 FTA Framework Agreement)。
该协议规定了建立东盟+3自贸区的目标和原则,并确定了谈判时间表。
二、RCEP的诞生1. RCEP的提出2011年11月,第19届东亚峰会在印度尼西亚举行。
会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等16个国家宣布启动RCEP谈判,旨在建立东盟+6自由贸易区。
2. RCEP谈判的进展2012年5月,第1轮RCEP谈判在新加坡举行。
随后,经过多轮谈判,各方逐渐就有关条款达成共识。
2019年11月4日,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10国正式签署了RCEP协定。
该协定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涵盖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和GDP。
三、RCEP的影响1.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RCEP将促进区域内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并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深度融合,从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2. 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作为一个开放型自由贸易协定,RCEP将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并有望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3. 增强亚洲地位RCEP将增强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并有望成为亚洲地区发展的新引擎。
四、RCEP的未来展望1. 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RCEP将继续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为亚洲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012中国-东盟合作
2012中国-东盟合作文章属性•【缔约国】•【条约领域】政治,外交,科学技术,医疗卫生,贸易,金融,邮政通信,知识产权•【公布日期】2012.11.19•【条约类别】其他•【签订地点】正文2012中国-东盟合作2012年是《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10周年和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年。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双方领导人去年在20周年纪念峰会上宣布的一系列倡议已经或正在积极落实,自贸区建设不断深化,科技、环保、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务实合作稳步推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不断结出新的累累硕果。
一、政治、防务与安全政治2012年,中国同东盟国家保持密切高层交往。
年内双方副总理级以上高层互访达50余起,进一步加强了双方的战略互信和沟通协调。
杨洁篪外长出席了7月在金边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系列外长会,重申了我对推进中国与东盟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的政策。
为进一步加强中方同东盟的机制化联系,中国在印尼雅加达设立了驻东盟使团,并任命杨秀萍女士作为中国驻东盟大使。
9月27日,中国驻东盟使团举行开馆仪式。
双方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等国际和区域组织内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保持了密切沟通和协调,共同推动建立公正有序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南海务实合作2012年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十周年,落实《宣言》进程总体势头良好。
1月,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北京举行落实《宣言》第四次高官会和第七次工作组会议。
6月,在河内举行落实《宣言》第五次高官会,就推动落实《宣言》、推进南海务实合作达成广泛共识。
根据第四次高官会通过的“2012年工作计划”,中方主办了南海海洋防灾减灾研讨会和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与监测技术研讨会。
中国和东盟国家就探讨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保持沟通。
各国高官分别于7月8日和9月13日在金边举行“准则”非正式磋商,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增进了相互理解,表达了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积极意愿。
中国-东盟
中国-东盟中国与东盟国家(简称“东盟”),是指中国和东盟10国(或10国集团5个成员国、东盟共同体7个成员国)。
从历史上看,“中国—东盟关系”的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分为政治和经济两部分。
政治方面:一是“中国—东盟”组织,它是一个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新加坡。
它由新加坡、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在内的10个非东盟成员国组成,其中,文莱是观察员国,也是中国—东盟合作委员会的观察员国。
其宗旨是:(1)促进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睦邻友好,加强政治、经济上的合作;(2)建立各成员国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3)发展两国之间以及各国在这一地区间的友好关系,并加强两国在该地区内各领域的合作;(4)促进各国人民间的了解和友谊,加强各国人民之间在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二是政治对话和合作。
在1949年至1971年期间,“中国—东盟”建立了政府间的对话与合作关系。
在1972年10月至1974年9月的10国首脑会议上,东盟9国与中国建立了双边政治对话机制;1975年9月10日,东盟与中国之间举行首次高级别政治对话,双方同意加强区域合作;1977年8月,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访问东盟时举行第三次高级别会议,双方发表《中马关于建立和发展两国关系的联合声明》;1991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东盟—中国领导人定期会议机制正式启动。
1999年12月20日至2000年8月1日,首届中国-东盟领导人系列会议在北京举行。
2003年10月3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的主题就是“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推进区域合作发展”。
三是双边关系合作领域。
包括政治安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
经济方面:近年来,“中国—东盟合作”已成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在经贸领域的最大经贸合作,对双方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010年,中国已是东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国—东盟关于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的联合声明
中国—东盟关于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的联合声明文章属性•【缔约国】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条约领域】贸易•【公布日期】2024.10.10•【条约类别】声明/宣言•【签订地点】老挝万象正文中国—东盟关于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的联合声明(2024年10月10日,老挝万象)1. 2024年10月10日,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在老挝万象出席第2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宣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升级谈判实质性结束。
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对双方而言均至关重要。
协定最初签署于2002年,是东盟与外部对话伙伴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也是中国的第一个自贸协定。
中国和东盟均致力于确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时俱进、面向未来,有效应对全球挑战。
自贸协定于2014年启动首次升级并于2015年签署,自2019年起对所有缔约方生效,优化了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章节以及服务市场准入。
3. 在2022年11月举行的第25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领导人同意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升级谈判。
今天升级谈判实质性结束,体现了缔约方致力于维护基于规则的贸易环境,以及面对复杂的全球环境,通过深化并扩大经济一体化与合作,加快疫后经济复苏的坚定决心。
升级版自贸区旨在利用数字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持续支持,以打造更强有力和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保持贸易和投资市场开放,促进长期增长。
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有助于持续应对新挑战,反映了现代贸易实践,将为各方带来新机遇。
自贸区3.0版将在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经济技术合作等现有领域进一步深化承诺,并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竞争和消费者保护、中小微企业等新领域作出承诺,加强合作关系。
这些领域的提升有助于构建包容、可持续的区域经济,增强供应链联通性和韧性,支持中国和东盟数字化转型。
一带一路构建中国与东盟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一带一路构建中国与东盟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和拓展。
本文将从经济合作、政治合作、人文交流等多个方面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构建中国与东盟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一、经济合作国际贸易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经济合作的重要方面。
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是中国在海外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东盟加强了相互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
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投资兴建了一系列重要的交通、能源和通信项目,促进了区域的互联互通。
此外,“一带一路”的倡议还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产能合作,深化了双方在制造业、农业等领域的合作。
二、政治合作政治合作是构建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撑。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政治层面上加强了对话与交流。
中国与东盟定期举行高层会议,以加强政治互信和战略合作。
此外,中国与东盟还积极推动共同的安全合作,增进地区稳定与发展。
三、人文交流人文交流是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了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为促进民心相通,中国与东盟之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例如艺术表演、学术论坛、青年交流等。
同时,借助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了旅游合作,推动了人员往来与交流。
四、区域合作区域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体现。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东亚合作、金砖国家合作等多边框架下的合作有了进一步加强。
例如,中国与东盟共同推动了“东亚峰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东盟构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
经济合作、政治合作、人文交流和区域合作是实现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途径。
中国-东盟关系
山东大学----------------------------------中国概况:中国-东盟关系----------------------------------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姓名:***学号:************(2016-06-22)学年:2015-2016教授:何振科东盟简介: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 East Asia Nations), 简称东盟(ASEAN)。
1967年8月8日,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五个国家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除了这5个创始成员国家以外,20世纪80年代后,文莱(1984), 越南(1995), 老挝和缅甸(1997), 和柬埔寨(1999)五国先后加入了东盟。
东盟成为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文化,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并建立起一系列合作机制。
东盟的宗旨和目标是本着平等与合作精神,共同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建立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奠定基础,以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与东盟的发展历史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
当年7月,时任中国外长钱其琛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标志着中国开始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
1996年7月,中国成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
中国首次出席了当月举行的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
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宣言》,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双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2003年10月,中国温家宝总理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
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
2007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东盟合作:1991-2011(全文)20年前,时任中国外长钱其琛应邀出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24届东盟外长会,开启了中国-东盟对话。
20年来,在双方领导人的精心培育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下,中国同东盟走过了一条睦邻友好和互利共赢的合作之路。
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从对话伙伴提升到战略伙伴。
双方经贸合作成果显著,建成了自由贸易区,贸易和相互投资快速增长。
双方建立了完善的对话合作机制,确定了11大重点合作领域,在20多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各领域友好交流与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双方携手应对亚洲和国际金融危机、重大自然灾害和跨境传染病,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巩固了友谊,深化了合作。
中国-东盟全方位合作不仅有力促进了各自经济社会发展,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也为促进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值此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之际,谨以此手册,追溯双方友好交往历史,展现务实合作成果,期待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一、政治、安全与地区事务政治:1991年7月,时任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钱其琛出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第24届东盟外长会,标志着双方对话进程的开始。
1996年,中国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
1997年,双方合作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赢得东盟国家广泛赞誉。
同年12月,首次中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马来西亚举行。
会议确定双方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2003年10月,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确定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同年,中国政府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中国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发展深化同东盟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在东盟对话伙伴中,中国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明确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第一个确定同东盟建立自贸区。
中国同东盟保持频繁高层交往,中国领导人出席了历届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
2010年,双方副总理级以上高层互访达70余起。
这些高层交往增进了互信,为双方关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中国同东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对话合作体制,包括领导人、部长、高官等各个层次。
双方迄今已举行13次领导人会议以及三次特别领导人会议。
双方还建立了外交、经济、交通、海关署长、总检察长、青年事务、卫生、电信、新闻、质检和打击跨国犯罪等十几个部长级会议机制。
2010年,在圆满完成第一份《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05-1010)》基础上,双方制订了第二份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11-2015)。
2011年,中国-东盟中心正式成立,成为促进双方经贸、教育、旅游、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服务平台。
安全中国与东盟在防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向前发展,在中国-东盟、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10+3等框架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
中国在东盟地区论坛中倡导安全政策对话会,在东盟-中日韩框架内举办了武装部队救灾研讨会、非传统安全论坛等。
2011年,中国同东盟举行了首次防长交流。
中国军事科学院分别于2008年、2009年举办了两届“中国与东盟高级防务学者对话”,就“军队现代化与地区互信”、“东亚地区安全形势与中国-东盟防务合作”话题进行交流。
自2010年起,举办“中国与东盟防务与安全对话”,邀请双方防务政策官员与防务学者就地区防务与安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自1997年起,中国同东盟每两年举行一次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
2004年,双方签署《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2010年续签。
双方在打击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恐怖主义、武器走私、洗钱、国际经济、网络犯罪等跨国犯罪方面进行了密切合作。
2004年以来,中国公安部先后举办禁毒执法、刑事技术、海上执法、案例研讨、出入境管理、网络犯罪侦查等各类培训、研修项目60余个,共邀请1500余名东盟成员国执法官员访华。
其中,2006年至2011年,公安部举办五期东盟执法联络员项目,共有92名来自东盟成员国的执法官员在中国进行了为期1年的汉语和中国警务知识学习。
中国同东盟同舟共济,相互支持,合作应对了印度洋海啸、缅甸风灾、汶川地震、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等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和传染性疾病。
地区事务中国同东盟共同推动东亚合作进程,培育了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协商一致等区域合作理念。
双方在东盟地区论坛、10+3、东亚峰会等机制内进行了良好合作,推动发表了两份《东亚合作联合声明》,建立起区域外汇储备库,促进了东亚自贸区建设。
在东亚合作进程中,中国始终坚定支持东盟的主导地位。
中国长期支持并积极参与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一体化进程。
中国是最早任命驻东盟大使的国家之一,2011年在雅加达设立了东盟事务办公室,并将设立常驻东盟使团。
2002年11月,中国同东盟国家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显示了双方共同致力于加强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决心。
2011年7月,中国与东盟国家就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续行动指针达成一致。
二、经贸、自贸区与博览会经贸中国-东盟双方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1991年,双方贸易额仅为79.6亿美元。
2010年,双边贸易额已达2927.8亿美元,规模扩大了37倍,年均增长率20%以上。
2011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25%,达到1711.2亿美元。
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双向投资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6月底,累计相互投资额近800亿美元。
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东盟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在中方倡议下,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相继成立,成为双方投融资合作的重要平台。
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由最初的单一货物贸易形式,到服务贸易、相互投资,再扩展到信息通讯、湄公河开发、交通、能源、文化、旅游等各个领域。
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五大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
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最重要的举措和成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2000年11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设想,得到东盟各国领导人的积极响应。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并正式启动自贸区建设进程。
2004年1月1日,自贸区的先期成果--“早期收获计划”顺利实施。
2004年11月,双方签署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并于2005年7月开始相互实施全面降税。
2007年1月,双方签署了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
2009年签署《投资协议》。
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全面建成。
自贸区建立后,双方对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
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从9.8%降到0.1%,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到0.6%。
关税水平大幅降低有力推动了双边贸易快速增长。
中国-东盟博览会2003年10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倡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
这一倡议得到了各国领导人的普遍欢迎。
博览会由中国商务部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内容涵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和服务贸易。
博览会已成功举办八届,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
共有42位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150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了博览会。
8年来共举办了200多个高层次会议和论坛及相关活动,共有31.6万名客商参会,贸易成交额116.9亿美元,签约国际合作项目投资额491.72亿美元,签约国内合作项目投资额4759.02亿元人民币。
博览会已成为中国-东盟开展全方位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科技、环保与知识产权科技1994年,中国-东盟科技合作联委会正式成立,由中国科技部和东盟科技委共同组成,截至目前共举行了六次会议。
在科技联委会的指导下,双方在农业、生物、食品、能源、中医药、遥感、地震、海洋等领域实施了多个合作项目,包括: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国际科技合作论坛(2009)、太阳能系统技术与产品应用培训班(2009)、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2009)、太阳能开发利用国际科技合作论坛(2010)、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技术交流、示范及推广应用培训班(2010)、农业新品种与种植业国际科技合作论坛(2010)等。
2005年以来,在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举办了科技专题展。
展览从东盟国家实际需求出发,结合中国在农业和高新技术方面的科技成果,展示了农村先进实用技术、高新技术成果和产品近3000项,技术交易金额逾40亿元。
2006年,科技部支持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成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示范区,成为中国与东盟开展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前沿阵地。
2006年以来,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每年举办面向东盟国家的亚热带果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国际培训班、中国-东盟现代农业发展论坛等科技交流活动,为东盟国家培训了一批农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008年,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网建成并投入使用。
网站设有符合中国与东盟用户需求的东盟资讯、展会信息、科技成果等14个特色信息栏目以及政策法规、企业与产品、东盟标准等8个专业数据库。
目前,网站采集发布资讯2万余条,注册会员达4万人。
环境保护现阶段,中国与东盟环境合作机制主要包括中国-东盟环境合作、东盟与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东亚环境部长会议。
2007年第十一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环境保护被列为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机制下第十一个重点合作领域。
2009年,双方联合编制完成了《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2009-2015)》。
2011年5月,环境保护部正式成立了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
双方举行了中国-东盟环境政策对话研讨会、中国-东盟环境管理研讨会、中国-东盟环境标志和清洁生产研讨会、中国-东盟环境影响评价及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讨会、中国-东盟环保合作战略国际研讨会、大湄公河流域国家高级官员环境管理(生态保护管理)研修班、中国-东盟绿色产业发展和合作研讨会、中国-东盟执法能力研讨班等交流活动。
知识产权中国与东盟在知识产权领域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2005年以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多次举办中国-东盟知识产权研讨会。
2009年,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知识产权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该备忘录有力推进了中国-东盟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进程。
四、农业、减贫扶贫农业中国和东盟大多数国家有众多的农村人口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在双方经济中都占有基础地位,加强农业合作是双方共同的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