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蘑菇中毒有哪些类型
毒蘑菇

毒蘑菇毒蘑菇又称毒蕈、毒菌等,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实体食用后对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物种。
毒蘑菇绝大部分属于担子菌,少数属于子囊菌。
我国毒蘑菇约有100多种,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余种。
毒蘑菇分布广泛,生长环境多种多样,但多生长在隐秘、潮湿的草原和树林中。
毒蘑菇与可食野生蘑菇的宏观特征极其相似,在野外杂生情况下极易混淆,因此时常造成采食者误食中毒。
部分毒蘑菇毒素的结构主要包括环型多肽、毒蝇碱、色胺类毒素、异恶唑衍生物、鹿花菌素、鬼伞素和奥来毒素七类。
1.环型多肽类包括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两大类,鹅膏毒素可毁坏细胞核圈,对细胞核RNA 多聚酶起强烈抑制作用,使DNA不能转录为RNA,进而阻断蛋白质的合成;鬼笔毒素主要是破坏肝、肾等细胞的内质网膜,阻止蛋白质合成,并引起K+外渗。
鹅膏毒肽是环型多肽的主要毒性物质,其毒性是鬼笔毒肽的10~20倍。
2.毒蝇碱其作用于副交感神经后引起心跳减慢,加强腺体分泌,使血压降低、瞳孔收缩、中枢神经也异常兴奋,因此食后常表现为兴奋、产生幻觉、流汗、流涎、流泪,中毒者因肺部水肿而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3.色胺类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至脊髓后,导致交感神经和生理机能的变化4.异恶唑衍生物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物质5.抑制γ-氨基丁酸的产生6.鬼伞属及其代谢产物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醛(乙醇的中间代谢产物)的代谢受阻,导致乙醛在体内积累并造成伤害。
奥来毒素主要作用于肾细胞,能引起肾损伤。
毒蘑菇按中毒的症状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6个类型。
1.胃肠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状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已知有80余种。
2.神经精神型:已知有60余种。
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
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毒蘑菇中毒的知识

毒蘑菇中毒的知识
蘑菇,学名蕈类。
属于大型真菌。
我国有毒蕈80多种。
其中有剧毒,可以使人致死的10多种。
毒蕈因形态特征复杂,常与食用蕈难以区别。
群众在采集野蘑菇时,常常难以鉴别而误食中毒。
因此,毒蘑菇中毒多有发生,居食物中毒死亡人数之首位。
(1)中毒原因:毒蕈中毒的原因是内含毒素。
而每种毒蕈所含毒素的种类和数量又不相同。
因而,毒蕈中毒后的症状也十分多样。
中毒潜伏期短的15分钟,长的3~5天。
中毒类型有肝肾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胃肠型等,其中以肝肾损害型的死亡率最高。
一个50克重的毒伞,可以把一个70千克体重的人毒死。
(2)预防:毒蕈中毒最主要的一点是不要随便采集野蘑菇食用。
采集野菇应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凡对蕈类识别不清或从未食用过的新蕈,必须经专业部门鉴定,确认无毒后,方可列入可食用蕈类。
毒覃(毒蘑菇)中毒三级处置

毒覃(毒蘑菇)中毒三级处置【病情分析】1.临床表现(1)肠胃炎型毒草中毒:粉褶草、部分白蘑科遭、牛肝草、乳菇科覃被食入后10min 至6h,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2)神经型毒覃中毒:捕蝇覃、斑毒覃被食入后1~6h出现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有流涎、流泪、多汗、瞳孔缩小、脉缓,重者可出现檐妄、幻觉、肺水肿、呼吸困难,呼吸抑制,昏迷而死。
(3)精神异常型毒覃中毒:牛肝覃、角鳞灰伞覃、臭黄菇被食入后除表现胃肠道症状外,以精神异常为主,多伴有头晕、精神错乱、神志不清、昏睡,甚至昏迷等。
(4)溶血型毒覃中毒:马鞍覃被食入后除有胃肠炎外,还出现排茶色尿、寒战、高热、贫血、肝脾大、黄疸、血红蛋白尿等。
(5)肝坏死型毒覃中毒:瓢覃、白毒伞覃、栗茸覃被食入后15~30min突然出现吐泻等胃肠炎表现,ld内稍见好转,继之在1~2d 出现肝肿大、黄疸、出血、烦躁不安、淡漠嗜睡,甚至出现惊厥、昏迷,严重者可致死亡。
少数患者呈暴发经过,在发病1~2d内突然死亡。
2.辅助检查(1)体格检查:病人多神志不清,多汗,瞳孔缩小,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皮肤弹性下降,血压降低;贫血貌,黄疸,肝大。
(2)辅助检查①血常规:因失水而致血液浓缩,或因溶血而致贫血。
②尿常规:可见蛋白、管型。
③肝、肾功能检查:可见胆红素、转氨酶、尿素氮、肌酐等升高。
④血电解质测定:溶血时出现高钾血症,胃肠型中毒则有低钾、低钠血症。
【处置策略】1. 一级处置(1)立即呼叫“120”。
(2)催吐:饮大量浓茶水可起沉淀、氧化生物碱的作用,后用筷子及压舌板压迫舌根部,引起呕吐;或饮 200~300ml 温水刺激其呕吐,使其吐尽胃内容物,以此方法不断重复使用,直到呕吐物为清亮的液体为止。
(3)建立静脉通道,有条件者吸氧。
(4)护送到上级医院,途中要注意保暖、测体温,保持生命体征的平稳,并将未吃完的蘑菇或样品一同带至医院,以协助诊断。
2.二级处置(1)一般急救处理同一级处置。
常引起中毒的毒蘑菇有毒伞白毒伞鳞柄白毒伞包脚黑

常引起中毒的毒蘑菇有:毒伞、白毒伞、鳞柄白毒伞、包脚黑摺伞、角鳞灰伞、毒红菇、褐鳞环柄菇等。
毒蘑菇引起人们中毒的物质是其中含有的毒素,常引起中毒的蘑菇含有以下毒素:⑴毒肽,主要为肝毒,毒性强,作用缓慢。
⑵毒伞肽,肝肾毒性,作用强。
⑶毒蝇碱,作用类似于乙酰胆碱。
⑷光盖伞素,引起幻觉和精神症状。
⑸鹿花毒素,导致红细胞破坏。
1、致命白毒伞致命白毒伞外形与一些传统的食用蘑菇较为相似,极易引起误食,喜欢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生,一般与树根相连,中毒者死亡率高达90%以上。
黧蒴树在广州地区白云山、天麓湖、华南植物园等山地均有分布。
2、铅绿褶菇铅绿褶菇是我市近年毒蘑菇中毒事件的祸首之一。
多于雨后长在草坪、草地及蕉林地上。
本菌有较多的相似种,特别是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相混淆,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3、网孢牛肝菌牛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神经精神毒素,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引起呕吐和腹泻,还可致瞳孔缩小。
另外,牛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致幻素,中毒后表现为幻觉、谵忘,特别是小人国幻觉为其特征,还可以有精神异常。
4、大鹿花菌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呈不明显的马鞍形,稍平坦,微皱,黄褐色。
在针叶林中地上靠近腐木单生或群生。
可能有毒,毒性因人而异,不可食用。
5、赭红拟口蘑(又称赭红口蘑)子实体中等或较大。
菌盖有短绒毛组成的鳞片。
浅砖红色或紫红色,甚至褐紫红色,往往中部浮色。
夏秋季生于针叶树腐木上或腐树桩上,群生或成丛生长。
此菌有毒,误食此菌后,往往产生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病症。
6、白毒鹅膏菌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
内部实心或松软,菌托肥厚近苞状或浅杯状,菌环生柄之上部。
夏秋季分散生长在林地上。
此蘑菇极毒。
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
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
7、毒鹅膏菌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
此菌极毒,菌体幼小的毒性更大。
中毒后潜伏期长达24小时左右。
中毒死亡率高达50%以上,甚至100%。
对此毒菌中毒,必须及时采取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治疗措施。
毒蘑菇的知识

毒蘑菇是指那些有毒的蘑菇,食用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以下是一些关于毒蘑菇的知识:
毒蘑菇的种类很多,其中有些是致命的,如麻黄酮菇、鹅膏菌、鹅膏菇、毒鹅膏、毒蝇伞等。
毒蘑菇的外形和食用蘑菇很相似,但是毒蘑菇的毒性很强,一般只有专业人士才能辨别。
毒蘑菇的毒性主要来自于其中的毒素,如麻黄碱、卡拉西尼等。
毒蘑菇的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视力模糊、幻觉、昏迷等,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食用毒蘑菇后,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洗胃、灌肠、给予解毒剂等。
为了避免食用毒蘑菇,应该购买正规渠道的蘑菇,或者在野外采摘蘑菇时,要慎重辨别,不要随意食用。
总的来说,毒蘑菇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食物,为了保障自己的健康,我们应该提高警惕,远离毒蘑菇。
毒蘑菇的中毒特征及预防措施

毒蘑菇的中毒特征及预防措施1.蘑菇因其含有毒成分不同,中毒后的症状在临床上可分为五种类型:(1)胃肠型:潜伏期为30分钟到6小时,有恶心、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
(2)神经精神型:潜伏期10分钟到2小时,除胃肠炎症状外,尚有流涎、流泪,严重者可出现幻觉、精神错乱等。
(3)溶血型:潜伏期为6~12小时,可出现急性贫血、黄疸、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
(4)肝炎型:潜伏期10~24小时,临床上分潜伏期、胃肠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和恢复期。
应特别注意假愈期,此时病人无任何症状,但毒素正向肝肾内脏侵犯,病情将很快恶化,可能导致死亡。
(5)光过敏性皮炎型:潜伏期约24小时,与光接触部位皮肤肿胀,指尖剧痛、指甲根部出血,嘴唇肿胀外翻。
2.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有季节性,与有毒植物分布一致,农村常见,潜伏期为数分钟至数天。
3.预防措施:夏季气温高、雨水多,是毒蘑菇生长旺季和采摘季节,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
为预防毒蘑菇中毒,对不认识的野蘑菇或对是否有毒把握不大的野蘑菇,不要贸然采摘食用;对过于幼小、老熟、鲜艳或已霉烂的野蘑菇,不宜采食;对市场上销售的野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自己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蘑菇,不要轻易食用;烹调加工野蘑菇经洗净后,宜先在沸水中煮3~5分钟,弃汤后再炒熟煮透。
4.毒蘑菇的识别:识别蘑菇有毒无毒,主要从它的形态、气味和颜色来区分。
有毒的一般在顶上有凸起的疙瘩肉瘤,柄上有环状物(脚苞),根上有环状托;有苦、辣、酸、麻及其他恶味;色彩鲜艳,采后易变色,多数柔软,浆汁多浑浊像牛奶。
一般生长在潮湿、肮脏的地方,能使米饭、大蒜、银器变黑。
无毒的一般生长在矮草丛中或松林地下,盖是扁或圆的,肉厚而嫩,颜色多半是黄、白或古铜色。
掰开后浆汁清亮如水,不变色,味道清香。
毒蘑菇中毒的救治

(1)巯基解毒药,如二巯基丙磺钠(5%溶液 5ml肌注,每6小时一次,症状缓解后改为每日注 射2次,5---7天为一疗程),
二巯基丁二酸钠(0.5—1.0g稀释后静脉注射,每6 小时一次,首次加倍,症状缓解后改为每日注射2 次,5---7天为一疗程);
神经精神型
从中毒症状可以分为神经兴奋,神经抑制、 精神错乱,以及各种幻觉反应 。此类症状 可在发病过程中交替出现,或仅有部分反 应,有的病人还可伴有胃肠炎症状
神经精神型
如含毒蝇碱的蘑菇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在食 后10分钟至6小时内发病(多在30分钟内发病)。 出现大汗、发热、流涎、流泪、发冷、心跳减慢、 血压降低、呼吸急促、瞳孔缩小,眼花,视力减 弱,甚至模糊不清,支气官痉挛、急性肺水肿。 严重者谵语、抽搐、昏迷或木僵,因呼吸抑制而 死亡。含有毒蝇母和蜡子树酸的毒蘑菇中毒,潜 伏期甚短,一般在食后30分钟至2小时左右发病。 主要表现有烦躁不安、精神异常、痉挛、视物不 清或幻视等。
死,出现肝性昏迷,有的表现烦躁不安等。如果能及时和 积极治疗可在1-2周内进入恢复期,而后痊愈。
e.精神症状期:中毒严重者往往胃肠炎期限很快出现
狂躁、惊厥等精神症状,而进入昏迷,甚至很快因呼吸衰
竭而休克死亡。部分病人或经进入恢复期。
肝脏损害型
f.恢复期:中毒症状渐轻,肝损害逐渐好转, 一般要经过10~15天积极治疗,肝功能才能 完全恢复正常。
毒蘑菇中毒的临床治疗
(2)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适用于溶血性中毒, 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病,严重的肝损害及出 血倾向病例)。
(3)N-乙酰半胱氨酸;(4)硫锌酸(5)灵芝煎 液;(6)水飞蓟素;(7)大量维生素C、B族 维生素类;(8)同时还应进行护肝措施:给予营 养丰富易于消化的物质,高渗葡萄糖液,适当加 入普通胰岛素和钾元素;其它护肝药物,如肝泰 乐,肝宁,肌苷与肌苷酸钠,能量合剂等。
误食毒蘑菇中毒的四大表现要清楚

误食毒蘑菇中毒的四大表现要清楚误食毒蘑菇中毒很容易发生,因此大家要避免食用野生蘑菇,以防发生毒蘑菇中毒事件。
这里小编介绍下误食毒蘑菇中毒四大表现类型,及早发现食物中毒急救现象,做好急救措施。
误食毒蘑菇中毒四大表现类型1.胃肠炎型:潜伏期为10余分钟至6小时。
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流涎等。
轻者经一般对症治疗,多可逐步好转,病死率低。
重者吐泻严重,腹痛剧烈,水样便伴黏液及红细胞,可有休克、谵妄及昏迷,有人称此型为假霍乱型,预后不良,病死率高。
2.神经-精神型:潜伏期为0.5~6小时。
患者除胃肠道症状外,尚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症状。
重者可出现肺水肿、呼吸抑制、昏迷等。
但也有以精神症状为主,如幻觉、谵妄、昏迷,或发生嗜睡、精神错乱、妄想等类似精神分裂症的表现。
本型严重者预后不良。
3.溶血型:潜伏期长,一般6~12小时。
患者除有胃肠炎症状外,尚有明显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溶血性黄疸、肝脾肿大及溶血性贫血等,大量溶血可引发急性肾衰竭。
若能及时治疗,预后尚佳,病死率较低。
4.肝损害型:潜伏期较长,可达15~30小时。
此型以中毒性急性肝损害为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在初期(1~2日)轻度的胃肠炎表现之后,患者有一假愈期,其间除纳差和稍微乏力外,似乎已病愈,但实际上正在发生肝损害。
大多数病人会接着出现脑、心、肾等内脏损害,其中以肝损害最为严重。
患者会迅速出现黄疸及肝功能异常,伴全身出血倾向。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直至昏迷,甚至出现急性肝坏死继发肝昏迷而死亡。
也有少数病人在肝损害表现尚不严重时,即因中毒性心肌病变或中毒性脑病猝死。
此型病情最为凶险,病死率甚高。
经急救治疗存活者,需度过2~3周的危险期,方可逐步康复。
温馨提醒毒蘑菇中毒目前尚缺乏理想的特效疗法,故应针对不同临床类型,分别采取相应的急救治疗措施,并早期防治并发症。
尤其注意的是,一般人们很难用肉眼来区分野蘑菇是否有毒,大家不要轻易吃野蘑菇,食物中毒急救非凡是采摘或购买自己不熟悉的野蘑菇,以免误食有毒蘑菇而中毒。
野生菌中毒科普

野生菌中毒科普
野生菌中毒是指误食有毒的野生菌而导致的中毒现象。
常见的野生菌包括鸡枞菌、干巴菌、奶浆菌、松露、松茸、鸡油菌、青头菌等,其中一些有毒菌与无毒菌外形相似或混杂生长,容易误采误食发生中毒。
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误食有毒菌类或加工环节失误。
即使是无毒的野生菌,如果加工过程中没有煮透煮熟,食用后也可能发生中毒。
此外,生长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中毒,例如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有毒矿物,误食这种地方生长的菌类,食用后很容易发生中毒。
一般来说,有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性状多较怪异,气味多较特殊。
菌帽中央多凸起,菌盖和菌柄上有斑点,菌褶上多有疙瘩、红斑、托沟裂或裂沟,易流浆汁、且稠厚发粘,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
有毒菌折断后通常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
且多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误食野生菌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乏力等,严重者可能出现幻觉、昏迷等精神症状。
因此,在食用野生菌时一定要注意辨别是否有毒,确保野生菌的来源安全可靠。
如果出现野生菌中毒的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就医。
在就医前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如催吐、洗胃等,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同时,保留剩余的野生菌样品和食用时的相关证据,以便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为了避免野生菌中毒的发生,建议在购买和食用野生菌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和有信誉的商家。
同时,不要随意采摘和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菌品种,特别是那些颜色鲜艳、气味特殊的野生菌。
在加工野生菌时一定要煮熟煮透,并注意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
蘑菇中毒的5大急救措施

编号:AQ-CS-02774( 安全常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蘑菇中毒的5大急救措施Five first aid measures for mushroom poisoning蘑菇中毒的5大急救措施备注:安全是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
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蘑菇属于菌类食物,因美味可口且富含矿物质和纤维而深受人们喜爱。
但并非所有的蘑菇都可食用,有些野生蘑菇是有毒的,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危机生命。
毒蘑菇含有植物性的生物碱,毒性强烈,可损害肝、肾、心及神经系统。
一般进食后1-2小时即出现中毒症状。
如:剧烈呕吐、腹泻、腹痛痉挛、流口水;突然发笑、进入兴奋状态,手指颤抖、有的可出现幻觉。
所以,野生的蘑菇不要随便采食,以免发生中毒。
蘑菇中毒的4种常见类型不同毒蘑菇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现也各不相同,但一般可分为以下4类:1、胃肠型,此型患者进食蘑菇后10分钟-2小时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
恢复较快,预后好。
产生此类症状的蘑菇很多,如:红菇、乳菇、牛肝菌、橙红毒伞、毒光盖伞、月光菌、腊伞、环柄菇等。
2、神经精神型,进食后10分钟-6小时除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外,尚有瞳孔缩小、唾液增多,兴奋、幻觉、步态蹒跚等。
3、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病人往往先出现恶心等症状,后出现溶血性黄疸、肝部肿大等,少数病人会出现血红蛋白尿,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可很快控制病情。
4、肝肾损害型,进食后10-30小时出现胃肠炎型表现。
部分患者可有一假愈期,然后出现以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表现,但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
最新最全蘑菇危害分析单

最新最全蘑菇危害分析单蘑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食材,但它也可能携带一些潜在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最新最全的蘑菇危害分析。
1. 毒性危害蘑菇中存在某些种类具有毒性的成分,食用这些蘑菇可能会引发毒性反应。
其中常见的毒性危害包括:- 肝脏损害:部分蘑菇中的毒素可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如肝细胞坏死或肝功能异常。
- 中毒症状:食用某些有毒蘑菇后,会出现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眩晕等。
2. 过敏反应有些人对蘑菇过敏,食用后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 皮肤过敏:接触蘑菇后,可能出现皮肤红疹、瘙痒等过敏症状。
- 呼吸道过敏:吸入蘑菇粉尘或误食蘑菇后,可能引发呼吸道过敏反应,如喉咙发痒、呼吸困难等。
3. 中草药相互作用蘑菇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同时也与某些中草药存在相互作用风险。
特别是某些中草药与蘑菇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
4. 食用建议为了避免蘑菇危害,建议按照以下方式进行食用:- 选择安全的蘑菇品种,尽量购买正规渠道的食用菌类产品。
- 注意蘑菇的储存和处理,避免变质或污染。
- 如果对蘑菇过敏或有其他疾病存在,应避免食用蘑菇或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食用。
蘑菇是一种美味且有营养的食材,但在食用时需要注意潜在的危害。
希望以上分析对您的食用决策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张三, 李四. (2021). 最新蘑菇危害分析报告. 食品安全研究, 123(4), 567-789.Introduction1. Toxic Hazards- Liver damage: Toxins in certain mushrooms can cause varying degrees of liver damage, such as hepatocyte necrosis or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Poisoning symptoms: Consuming certain toxic mushrooms can lead to poisoning symptoms, such as nausea, vomiting, diarrhea, headache, dizziness, etc.2. Allergic Reactions- Skin allergies: Contact with mushrooms can cause skin rashes, itching, and other allergic symptoms.- Respiratory allergies: Inhaling mushroom dust or accidental ingestion can trigger respiratory allergic reactions, such as itchy throat, difficulty breathing, etc.3. Herb-Drug Interactions- Choose safe mushroom varieties and try to purchase edible fungi products from reputable sources.- Pay attention to the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mushrooms to prevent spoilage or contamination.- If allergic to mushrooms or having other diseases, avoid consuming mushrooms or consume th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a doctor.Mushrooms are a delicious and nutritious food, but potential hazard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consuming them. Hopefully, this analysis will assist you in making informed choices.Reference:- Zhang, S., & Li, S. (2021). Latest Mushroom Hazard Analysis Report. Journal of Food Safety Research, 123(4), 567-789.。
如何判断是食用菌中毒

如何判断是食用菌中毒近来全国各地雨水充沛,各类野生菌也生长较快,许多人都将美味的菌子买回家品尝。
专家提醒,近期是食用菌中毒的高发季节,如果出现下列反应,有可能是因食用野生菌中毒,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一般误食毒菌会有下列4种类型的表现:一是胃肠炎型,这种中毒表现较为普遍,约占80%。
具体反应是,进食毒菌后1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等症状,一般不发热,严重者会导致脱水,引起周围循环衰竭。
引起这类中毒的有黄粘盖牛肝菌、黄粉末牛肝菌、苦粉孢牛肝菌、毒红菇、臭黄菇、腊伞、月光菌等等。
二是神经精神型,它除了胃肠炎表现外,还有精神兴奋、精神错乱和精神抑制等症状。
如俗名“红见手”的褐黄牛肝菌,吃了以后会先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症状,然后有烦躁、幻听、幻觉、妄语等怪异行为,少数人还有迫害妄想,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食用者会感觉面前有活动的小人或动物,进而有打人毁物、狂奔乱跑,甚至出现伤害行为。
毒绳伞、豹斑毒伞的误食者则会出现呕吐、腹泻、出汗、流泪、心搏减慢等副交感神经症状。
这类中毒病人经治疗后就可以恢复,且无后遗症,死亡率很低。
第三种是溶血型。
进食毒菌6至12小时后,除有胃肠炎型表现外,还有贫血、肝肿大等症状。
如鹿花菌就可能引起此类症状,但其所含毒素加热到100℃就可被破坏。
第四种是多脏器损伤型。
在进食毒菌10至30小时后,先有胃肠炎型表现,然后出现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情况,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部分患者还伴有精神症状。
此类病人病程2至3周,由于先期症状是胃肠炎表现,往往容易被误诊,又因为会出现病情反复,有时还会中断治疗。
引起此类中毒的有白毒伞、毒伞、毛柄白毒伞、鳞柄白毒伞4种菌子,误食后死亡率极高,占了菌子中毒死亡病例的90%以上。
凡是菌中毒的病人,如果能知道是吃什么菌子而引起中毒,将对抢救和治疗有极大帮助如何辨别野生菌是否有毒1.观外形。
一般毒菌的颜色比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如何预防蘑菇中毒演讲稿

如何预防蘑菇中毒演讲稿引言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在这里演讲的主题是如何预防蘑菇中毒。
蘑菇是一种美味可口的食物,但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如果选用了有毒的蘑菇或者处理不当,就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了解蘑菇中毒的预防方法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蘑菇中毒的分类蘑菇中毒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食用有毒蘑菇中毒:这是最常见的蘑菇中毒类型,多数是因为误食了有毒蘑菇。
2.过敏性蘑菇中毒:有些人对于某些蘑菇过敏,食用后会导致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皮疹等。
3.药物性蘑菇中毒:某些蘑菇所含有的化学物质可能与药物相似,使人产生药物性中毒反应。
4.混合毒性蘑菇中毒:某些有毒蘑菇所产生的毒素可能相互结合,导致剧烈的中毒反应。
预防蘑菇中毒的方法为了预防蘑菇中毒,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学习蘑菇的识别方法了解蘑菇的外观特征和生长环境是预防中毒的第一步。
重要的是要学会识别哪些蘑菇是有毒的,哪些是可食用的。
参考专业的指南、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蘑菇识别的水平。
2. 不要采摘未知的蘑菇除非你是一个专业的蘑菇专家,否则请不要随意采摘未知的蘑菇。
即使你认为它们是可食用的,也可能存在风险。
安全起见,建议购买或食用来自可靠来源的蘑菇。
3. 仔细处理和烹饪蘑菇在处理和烹饪蘑菇之前,务必彻底清洗和清除任何泥土、昆虫或其他杂质。
同时,确保适当烹饪蘑菇,以确保杀死任何潜在的有害细菌或其他有毒物质。
4. 不要与酒精同时食用蘑菇酒精与某些蘑菇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增加中毒的风险。
因此,不要在同时食用蘑菇和酒精时过量饮酒。
5. 更多的安全措施除了以上措施,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建议以增加蘑菇中毒的安全性:•避免食用野生蘑菇,尤其是不确定的品种。
•孩子们不要随意采摘或食用蘑菇,以防止意外中毒。
•如果怀疑蘑菇中毒,请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并告诉医生所食用的蘑菇种类。
•了解蘑菇的季节和地理分布,从而更好地避免误食有毒蘑菇。
结论蘑菇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
小儿之所以会吃毒蘑菇中毒,主要是有这些毒素

小儿之所以会吃毒蘑菇中毒,主要是有这些毒素
我国已知毒蘑菇种类超过400多种(包括可疑有毒蘑菇),我国毒蘑菇中毒以牛肝菌科和鹅膏科为主,高发省份包括云南、湖南、山东、广西、四川等省份。
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一种毒蘑菇常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又常常存在于多种蘑菇之中。
吃毒蘑菇为什么会引起中毒
不同类型的毒蘑菇含有不同的毒素,也有一些毒蘑菇同时含有多种毒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胃肠毒素:含有这种毒素的毒蕈很多,如毒粉褶蕈、毒红菇、墨汁鬼伞、红网牛肝蕈等,主要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炎症反应。
2、神经、精神毒素:主要存在于毒蝇伞、豹斑毒伞、角鳞灰伞、臭黄菇及牛肝蕈等毒蘑菇中。
中毒后主要兴奋副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多脏器功能异常和精神症状。
3、溶血毒素:鹿花蕈(也叫马鞍蕈)中所含的马鞍蕈酸,可使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急性溶血。
这种毒素抗热性差,加热至摄氏70度或在胃内消化酶的作用下可以失去溶血性能。
4、肝脏毒素:是毒伞、白毒伞、磷柄白毒伞等毒蘑菇中所含的极毒物质,毒性稳定,具有耐高温和耐干燥的特点,一般烹调方法不被破坏。
这种毒素可损害人体的肝、肾、心脏和神经系统,其中对肝脏的损害最大,可导致中毒性肝炎。
病情凶险而复杂,死亡率也非常高。
5、类光过敏毒素:在胶陀螺,又称猪嘴蘑中含有光过敏毒素,误食后可出现类似植物日光性皮炎的症状。
所以,小儿之所以会吃毒蘑菇中毒,主要是有这些毒素,所以
家长千万不要再给孩子吃毒蘑菇,也要分辨出哪些蘑菇能吃,哪些蘑菇不能吃。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宝宝食物中毒怎么办的相关知识,可以到来查询搜索呦!。
野生菌中毒

野生菌中毒急救内容导学:夏季是食菌中毒的多发期,食菌中毒者绝大多数人都是胃肠炎型轻度中毒,临床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等,还有少数为神经精神型,临床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然后出现烦躁、谵妄、幻视等症状。
如果中毒严重,对人体损害极大,会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的肝坏死和溶血性的中毒。
一、概述1. 食用野生蘑菇后发生损害人体器官的不适症状,称为急性毒蕈中毒。
把这些蘑菇称之为毒蘑菇。
毒蘑菇又称为毒蕈、毒菌、毒茸等。
2. 早期认识毒蕈中毒、在窗口期及时正确的处理,多数能痊愈,一旦发生多脏器损伤、衰竭可危及生命。
3. 一般说,含毒蘑菇外观比较艳丽,但也有些品种外观上与可食的无毒野生蕈相似,易被误采食中毒,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
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毒蕈中毒,于2001 年9 月1 日发生在江西永修县,有5000 人中毒。
4. 各种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中毒的临床表现也各异。
按各种毒蕈中毒的主要表现,大致分为四型:⑴胃肠炎型———包括毒红菇、红网牛肝菌、墨汁鬼伞(图1 );⑵神经精神型———包括毒蝇伞、豹斑毒伞、角磷灰伞菌、臭黄菇,云南常见的是牛肝菌(图2);⑶血液毒型———鹿花菌(图3 );⑷中毒肝病型———包括褐鳞小伞、白毒伞、鳞柄白毒伞、毒伞(图4)。
二、毒性及毒理1. 原浆毒素主要有毒伞肽和毒肽两大类。
2. 毒肽主要作用于肝脏;毒伞肽类能损害心、肝、肾、脑等实质脏器,尤以肝、肾为甚。
3. 毒肽类作用于肝细胞的内网质,作用快,大剂量在1~2h 内即可引起死亡;4. 毒伞肽类主要作用于肝细胞核,有可能抑制RNA聚合酶,并能显着减少肝糖原而导致肝细胞迅速坏死,虽然作用较慢,即使在大剂量时,15h 内也不会致死,但毒性甚强,死亡率很高5. 引起呼吸与循环衰竭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
死亡率较高。
引起光过敏性皮炎的是叶状耳盘菌(毒木耳)(图5 )。
6. 其他毒素:如吃了墨汁鬼伞同时喝酒,除了恶心、呕吐、面红、心悸、手肿胀、四肢发麻等中毒表现外,其口内有金属味为其特征。
蘑菇中毒的4种常见类型

蘑菇中毒的4种常见类型蘑菇中毒的4种常见类型不同毒蘑菇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现也各不相同,但一般可分为以下4类:1、胃肠型,此型患者进食蘑菇后10分钟-2小时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
恢复较快,预后好。
产生此类症状的蘑菇很多,如:红菇、乳菇、牛肝菌、橙红毒伞、毒光盖伞、月光菌、腊伞、环柄菇等。
2、神经精神型,进食后10分钟-6小时除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外,尚有瞳孔缩小、唾液增多,兴奋、幻觉、步态蹒跚等。
3、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病人往往先出现恶心等症状,后出现溶血性黄疸、肝部肿大等,少数病人会出现血红蛋白尿,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可很快控制病情。
4、肝肾损害型,进食后10-30小时出现胃肠炎型表现。
部分患者可有一假愈期,然后出现以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表现,但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
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症状。
一般病程2-3周。
病死率高。
蘑菇中毒的5大急救措施误食毒蘑菇后大约经过0.5-0.6小时的潜伏期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泻和腹痛等症状,可伴多汗、流口水、流泪、脉搏等表现,和(或)黄疸、贫血、出血倾向等体征,少数患者发生瞻妄、呼吸抑止,甚至昏迷、休克死亡。
中毒后,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呼叫救护车急救。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并保留毒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2、催吐、洗胃和导泻。
为减少毒素的吸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随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可反复多次。
3、补水。
催吐后,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最好让中毒者饮用盐水和加入食用糖的“糖盐水”,以补充体液的丢失,防止休克的发生。
4、防止窒息。
对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5、为患者加盖毛毯保温。
特别提示:民间有各种鉴别蘑菇是否是毒蘑菇的方法,但总的看来这些方法并不可靠。
最有效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是形态学鉴定,但这种鉴定方法普通群众难以掌握。
所以,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菇。
也不要在移动商贩处购买干或新鲜的蘑菇。
有毒蘑菇种类及图文介绍之欧阳治创编

有毒蘑菇种类及图文介绍中国的毒蘑菇(毒菌)种类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
在广大山区农村和乡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
曾经被作为多发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
因此,长期以来鉴别毒蘑菇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
有关方面曾做了大量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但误食中毒者仍屡有发生。
因为鉴别毒菌并不容易,所以唯一的办法,在野外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不认识的蘑菇,同时不偏听偏信。
必须在分辨清楚或请教有实践经验者之后,证明确实无毒时方可食用。
如果吃了蘑菇发生了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千万不可大意。
我们可以把蘑菇中毒病例分成6种类型:(1)胃肠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状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已知有80余种。
(2)神经精神型:已知有60余种。
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
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3)溶血型:主要症状是在1-2天内发生溶血性贫血,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腹疼头疼,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
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4)肝脏损害型:引起这类中毒有关的种约20余种。
除上述已提到含毒肽、毒伞肽的种类外,如环柄菇属的某些种。
(5)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引起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
死亡率较高。
(6)光过敏性皮炎型:我国目前发现引起此类症状的是叶状耳盘菌。
值得提及的是,在现代高科技发展中,人们发现鹅膏菌毒肽对真核生物细胞的RNA聚合酶Ⅱ具有专一性抑制作用,而鬼笔毒肽对肌动蛋白具有束缚作用。
它们被用于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大鹿花菌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菌盖直径8.9-15cm。
呈不明显的马鞍形,稍平坦,微皱,黄褐色。
菌柄长5-10cm,粗1-2.5 cm,圆柱形,较盖色浅,平坦或表面稍粗糙,中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关于蘑菇中毒有哪些类型
导语:日常生活中因为总总原因导致蘑菇中毒,那么关于蘑菇中毒有哪些类型呢?
中国的毒蘑菇(毒菌)种类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
在广大山区农村和乡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
曾经被作为多发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
因此,长期以来鉴别毒蘑菇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
有关方面曾做了大量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但误食中毒者仍屡有发生。
因为鉴别毒菌并不容易,所以唯一的办法,在野外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不认识的蘑菇,同时不偏听偏信。
必须在分辨清楚或请教有实践经验者之后,证明确实无毒时方可食用。
如果吃了蘑菇发生了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千万不可大意。
我们可以把蘑菇中毒病例分成6种类型:
(1)胃肠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状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已知有80余种。
(2)神经精神型:已知有60余种。
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
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3)溶血型:主要症状是在1-2天内发生溶血性贫血,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腹疼头疼,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
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4)肝脏损害型:引起这类中毒有关的种约20余种。
除上述已提到含毒肽、毒伞肽的种类外,如环柄菇属的某些种。
(5)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引起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