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最新版)
公司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制度
公司风险评估与掌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司的安全和稳定经营,有效掌控各类风险,提升风险应对本领,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全部部门和员工,包含全职、兼职、临时员工和顾问等。
第三条风险评估是公司风险管理的紧要环节,风险评估的结果将作为订立风险掌控措施和应急预案的依据。
第二章风险评估原则第四条风险评估应坚持科学、客观、全面、独立的原则,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第五条风险评估应定期进行,有特殊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更新评估。
第六条风险评估应包含对公司内外部环境、经营活动、资产情形等方面的评估。
第七条风险评估应重点关注对公司经营活动、财务情形和声誉带来较大威逼的风险。
第三章风险评估流程第八条风险评估流程包含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报告等环节。
第九条风险识别阶段,各部门应依照公司要求,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集中、系统的识别。
风险识别的依据包含但不限于内部合规制度、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等。
第十条风险分析阶段,各部门应对风险进行认真分析,包含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对公司的影响程度、风险造成的损失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第十一条风险评估阶段,各部门应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对风险的评估。
第十二条风险报告阶段,各部门应将风险评估的结果及时报告给公司管理层,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掌控和应对预案。
第四章风险掌控措施第十三条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各部门应订立相应的风险掌控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第十四条风险掌控措施应采取防备性措施和事后挽救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掌控。
各部门应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转达风险信息和掌控措施。
第十六条公司管理层应对风险掌控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及时采取矫正措施。
第五章应急预案第十七条依据不同的风险情况,各部门应订立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应急响应流程。
第十八条应急预案应包含应急响应组织架构、应急响应流程、应急资源调配、应急培训和演练等内容。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三篇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三篇篇一: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和岗位风险控制,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制定本制度。
1、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是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与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报废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以及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管理。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条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确定公司内部风险评价标准,考核、验收并指导风险评价、控制效果。
第四条负责组织本部门风险评价工作,负责建立、更新本部门重大危险源档案,负责本部门风险的分析记录、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
第四条各级岗位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工作。
第三章管理内容第五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活动的实施步骤(一)安全第一责任人主持风险评价活动,成立评价组织。
(二)收集识别国家、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的有关规定,组织职工学习与之相关的内容。
(三)全员以岗位为单位对作业活动进行分解。
(四)以岗位为单位收集整理辨识危害因素、风险评价结果及控制措施,逐级进行讨论签字后,提交本部门评价组织。
(五)评价组织成员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评价目标的风险等级。
(六)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评价组织成员必须实施现场检查,明确危险有害因素。
(七)评价组织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风险评价等级。
(八)根据评价结果,分析风险控制管理等级,根据管理等级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实施与管理。
第六条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选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一)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二)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三)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
第七条控制措施的内容应包括:(一)工程技术的措施,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装备,实现本质安全;(二)管理措施。
学习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规范安全管理;(三)教育措施,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达到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的目的;(四)个人防护措施,根据岗位职业卫生需要配备的防护用品,保证防护用品质量,减少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2023最新版)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2023最新版)1.目的为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危险因素识别、更新与评价的全过程。
3.相关文件及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4.职责4.1总经理:负责批准重大危险源清单,组织落实重大风险的整改工作。
4.2主管副总:负责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4.3其他各副总:确保各主管部门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各主管部门编制危害识别评价记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4.4安全管理部:负责制、修订“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负责组织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4.5生产设备部:负责开展装置工艺过程及生产操作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开展设备及设备检维修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开展电气、仪表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
监督检查各车间危害因素的识别,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4.6各车间及其他部门:负责本部门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由安全管理部进行监督检查。
5.控制程序5.1风险的分级管理5.1.1风险级别的判定:据《风险评价准则》进行评价分级。
5.1.2作业风险:作业风险评价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进行评价。
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作业由安全环保部审批签字,总经理负责复检终审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安全环保部直接批准。
5.1.3岗位(装置、部位等)风险:岗位(装置、部位等)风险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与评估管理制度
风险掌控与评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的风险掌控与评估工作,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订立本《风险掌控与评估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全部部门和员工,包含但不限于高级管理层、部门经理、员工及实习生。
第三条企业风险的定义:企业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对的各种不确定事件,可能对企业的目标实现和经营情形产生负面影响的概率。
第二章风险掌控与评估流程第四条风险掌控与评估流程包含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监控五个阶段。
第五条风险识别阶段:各部门需对其所负责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识别,明确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
第六条风险分析阶段:各部门依据风险识别结果,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包含但不限于风险的来源、性质、影响程度和可能带来的损失。
第七条风险评估阶段:各部门依据风险分析结果,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并进行风险优先级排序。
第八条风险应对阶段:各部门依据风险评估结果,订立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并将其纳入企业年度目标和计划中。
第九条风险监控阶段:各部门需对已确定的风险进行监控和跟踪,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的更改和新显现的风险。
第三章风险掌控与评估组织第十条企业应建立风险掌控与评估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风险掌控与评估职责和权限。
第十一条高级管理层应对风险掌控与评估工作负责,并订立相关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风险掌控与评估部门应负责协调和组织风险掌控与评估工作,订立相关工作计划和流程。
第十三条各部门经理应负责本部门的风险掌控与评估工作,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风险掌控与评估要求第十四条风险掌控与评估工作应符合风险掌控和评估的基本原则,包含但不限于全过程管理、科学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五条风险掌控与评估工作应依据风险的特点和程度,采取相应的风险掌控措施,并订立风险管理计划。
第十六条风险掌控与评估工作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事件,并向高级管理层报告。
风险评估及控制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及控制管理制度一、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建立1.明确组织目标和风险管理策略:首先,组织应明确自身的目标,并确定适应该目标的风险管理策略。
例如,目标可能是提高组织的市场份额或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后,组织应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便为实现这些目标做好准备。
2.建立风险评估流程:组织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流程,包括收集风险信息、分析风险、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确定风险优先级、制定应对措施等环节。
这一流程需要明确相关的负责人和审批程序,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制定风险评估指标和模型:组织应根据自身的业务和特点,制定适用的风险评估指标和模型。
例如,可以使用定性和定量指标来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以及计算风险的预期损失。
这些指标和模型应能够提供相关的风险信息,帮助组织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4.培训和意识提升:组织应对员工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提高他们对风险评估和控制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也应通过内部宣传和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风险管理工作中。
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实施1.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在评估风险后,组织应根据风险的优先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风险转移、风险减少、风险避免等措施,以降低风险的概率和影响。
2.建立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组织需要建立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用于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风险。
这包括定期对风险进行监测和分析,设置适当的风险预警指标和阈值,以及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建立风险应急预案:组织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同时,也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应急预案。
这些预案应明确应对不同风险事件的策略和步骤,包括资源调配、危机管理、信息公开等方面,以便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4.定期评估和改进:组织应定期评估和改进风险评估及控制管理制度。
这包括对制度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保证制度的持续有效性和适用性。
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5篇)
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1.目的识别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活动过程中能够控制与可能施加影响的危害,评价和确定一级风险、二级风险和重大风险,以确定一般危害和重大危害,作为制定安全标准化目标的基础与依据,并进行有效控制。
2.范围公司全体员工。
3.内容3.1评价组织及职责(1)本公司成立风险评价小组组长为本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副组长为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和安全办主任,成员为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安全办成员。
(2)职责组长: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
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审批《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
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风险评价工作。
负责风险评价管理的具体工作;负责组织进行风险评价定期评审;成员:对各单位上报的《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安全检查(SCL)分析记录表》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确定公司的重大危害和重大风险并编制《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和重大隐患项目治理方案;负责相关方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2风险管理(1)危害识别1)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①火灾和爆炸;一切可能造成时间或事故的活动或行为②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③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同位素辐射);④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⑤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照明不足等);⑥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⑦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⑧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包括水、气、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2)同时还应考虑:①人员、原材料、机械设备与作业环境;②直接与间接危险;③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及紧急状态;④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及将来。
(2)人的不安全行为: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可能发生的行类别: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三篇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三篇篇一: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1.目的:对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出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就此制定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3.权责:3.1安检部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工作。
3.2各相关部门配合、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工作。
3.3管理者代表批准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
4.工作程序:4.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时机。
4.1.1以全体部门为对象,每年进行一次。
4.1.3在相关法规变更,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运行条件,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情况发生变化时,可适时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4.2危险源辨识。
4.2.1安检部将“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表”发放到相关部门。
4.2.2各相关部门组织人员从其活动、产品、服务、运行条件中找出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危险源,填写“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表”并反馈到安检部。
4.2.3对公司共用的设施设备、建筑物及其周边地带的危险源辨识,由安检部进行。
4.2.4安检部对收集回来的“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表”进行统计和分析,整理出全公司的“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表”。
4.3风险评价。
4.3.1安检部依据“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表”,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定性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4.3.2风险级别的确定。
以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等级(见表1)作为表的列项目,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级(见表2)作为表的行项目,制成二维表格,在行列的交点上得出风险的级别(见表3)表1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等级严重性等级等级说明事故后果说明Ⅰ严重伤害出现多人伤亡Ⅱ一般伤害人员严重受伤,严重职业病Ⅲ轻微伤害人员轻度受作,轻度职业病表2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级可能性等级等级说明事故发生的情况A 很可能可能性极大B 极少有可能发生C 不可能很不可能,以至于可以认为不会发生表3 OHS风险评估分级确定表严重性等级轻微伤害(Ⅲ)一般伤害(Ⅱ)严重伤害(Ⅰ)风险级别可能性等级不可能(C)5级4级3级极少(B)4级3级2级很可能(A)3级2级1级4.3.3风险级别的含义。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5篇)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1目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是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核心。
为加强公司风险管理,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报废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等。
3职责____公司行政总监直接负责风险评价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3.2安全部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的培训工作,负责公司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的评价分析,负责公司各单位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建立、更新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3.3各部门负责人负责低风险即等级判定为重大风险以下(不包括重大风险)各级风险的风险分析、记录、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
____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要求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5风险评价和控制主要为从事该工作的人员服务,要求该项工作的从业人员参与评价。
评价初期,可由各级管理人员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进行示范,逐渐转变由从业人员自行评价,从业人员风险评价可与技能考核相结合。
3.6非本公司施工单位到公司从事某项工作时,风险评价和控制由施工单位为主、公司为辅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分析人员签字也应包括两部分人员。
审核审定由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负责。
4管理程序4.1风险的分级管理4.1.1风险评价依据本制度附录《风险评价准则》进行分级。
4.1.2各部门负责对所辖范围内所有的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
4.1.3作业风险。
巨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经安全部复检签字后,报公司领导终审批准;重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后,报安全部终审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或该部门专(兼)职安全员终审批准。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三篇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三篇篇一: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明确风险辨识与评估的职责、方法、范围、流程、控制原则、回顾、持续2范围本制度适合用于我公司范围内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
3职责3.1总经理负责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的领导、组织、协调、分工等职责,由总经理批准发布《重大危险源清单》。
3.2安委会负责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的策划、实施、检查与监测工作,审查风险评价,制定《重大危险源清单》,必要时及时更新清单。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工作。
4工作程序4.1风险辨识的范围4.1.1公司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生产、起重、运输、登高、高温、维修作业、办公活动等)。
4.1.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外来人员)。
4.1.3工作场所的所有设施(包括租赁设备或设施)。
4.1.4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4.1.5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4.1.6危险因素分类a)程因素(心理、生理)。
b)可参考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六种类型分类。
c)可参照GB/T6441-19XX《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的二十种类别分类。
4.1.7装置等。
4.2风险辨识方法4.2.1公司办公室组织各部门有关人员按本制度。
4.1,4.2.2-4.2.3的方法进行风险的充分排查。
4.2.2首先正确区分第一类危险源或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指活动中可能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工作环境因素,前者是伤亡事故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后者是发生4.2.3公司采用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对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等方法较直观地辨识风险。
4.3风险评价4.3.1在风险辨识基础上,各部门可用以下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直接判定法:借助分析人员的经验、判断能力和有关标准、法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评价。
风险评估和安全控制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和安全控制管理制度
引言
风险评估和安全控制管理制度是确保企业安全可靠运行的核心制度之一。
本制度将针对企业内部的安全问题进行评估和控制,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和风险。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对企业内部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的过程。
企业需要对各个方面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环境安全风险
- 操作安全风险
- 技术安全风险
在对风险进行评估时,需要根据风险的等级和影响范围对其进行分类,以便于后续的安全控制。
安全控制
安全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最大程度的降低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的过程。
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安全控制:
- 员工安全培训
- 安全设备更新
- 安全演练
- 监管制度完善
同时,企业也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控制管理机制,对安全控制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管理。
结语
风险评估和安全控制管理制度是企业保障自身安全的基础和核心。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有效的评估和控制方案,不断完善和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和掌控管理制度一、前言风险评估和掌控管理制度是企业保持业务稳定、加强风险防范本领、避开重点风险事故的紧要管理制度。
它是企业全面把握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合理规避、有效管控的关键。
本文将从风险评估的概念、风险评估的步骤、风险掌控的管理及其要点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和探讨。
二、风险评估的概念风险评估是指企业依据其自身特点,识别可能显现的损失来源、判定损失可能性和规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损失程度估算的过程。
风险评估的重点是方法论,旨在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流程,量化企业可能面临的全部风险,为风险决策和掌控供给科学依据。
三、风险评估的步骤(一)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评估的第一步。
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内外部各种可能显现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收集与分析,确认全部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系统地分析其影响因素并进行记录。
(二)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各个潜在风险进行筛选和筛除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学问和阅历,使用各种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每个风险逐一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风险量化和优先级排序,并为选择风险掌控措施供给支持。
(三)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将风险分析的结果综合考虑,对企业可能受到的潜在损失进行量化估算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使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每个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以便通过比较不同风险的风险价值,确定风险优先级、确定风险掌控策略和实行相应的防控措施。
(四)风险决策风险决策是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从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进展战略,选择一个最优的风险掌控策略。
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将风险和收益进行综合考虑,衡量与权衡风险决策的成本,确定风险的最后目标和掌控策略。
四、风险掌控的管理及其要点(一)风险掌控目标的设定风险掌控是为了保护企业的核心资产和核心业务而实行的措施。
因此,企业应当依据其实际情况和风险的特点,明确风险掌控的目标。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和掌控管理制度1. 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企业的风险评估和掌控工作得到有效实施和监管,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企业的资产和利益。
该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的全部职能部门和员工。
2. 定义•风险评估:对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确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风险掌控: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或除去风险,以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连续发展。
3. 管理标准3.1 风险评估•全部职能部门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包含但不限于对潜在的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
•风险评估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政策标准进行。
•风险评估应掩盖企业运营、财务、市场、人力资源等关键领域,并重点关注与企业目标和战略相关的风险。
3.2 风险掌控•职能部门应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订立相应的风险掌控方案,并及时实施。
•风险掌控方案应包含明确的风险责任人、掌控措施、掌控目标和时间布置。
•风险掌控措施应可行、有效,并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政策标准。
•风险掌控措施需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其连续有效。
3.3 风险监控•职能部门负责设置和维护风险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掌握可能的风险情况。
•风险监控机制应包含但不限于风险预警系统、内部掌控检查和风险报告等。
•风险监控结果应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和管理层,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3.4 信息披露•职能部门应定期向管理层和监管机构披露风险评估和掌控的相关信息,包含但不限于风险评估报告、风险掌控方案和风险监控报告。
•信息披露应及时、准确,确保管理层和监管机构了解并了解风险情形。
4. 考核标准4.1 风险评估和掌控的有效性•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风险掌控的实施情况,评估措施是否有效。
•依据风险监控的结果,评估风险监控机制的有效性。
•依据披露的信息,评估风险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2 风险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职能部门是否依照规定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订立相应的风险掌控方案。
企业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制度
企业风险评估与掌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评估和掌控企业的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营、可连续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订立本《企业风险评估与掌控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各业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具体包含:行政部门、财务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核心目标是全面识别、评估和掌控企业面对的各类风险,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有序推动,为企业长期发展供应稳定的保障。
第二章风险评估第四条风险分类依据风险性质和发生环节的不同,将企业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六大类别。
第五条风险评估程序1.各部门首先要了解和熟识本部门相关业务的风险点和脆弱环节,并结合企业整体运营情况,形成初步的风险评估报告。
2.由风险管理部门对初步的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核和完善,形成细化的风险评估报告。
3.各部门依照风险管理部门的看法,进行再次调整和完善,形成最终的风险评估报告。
第六条风险评估内容风险评估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 各类风险的背景和特征介绍。
2. 潜在风险因素的分析和评估。
3. 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的评估。
4. 风险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的排序。
5. 风险应对策略和掌控措施的建议。
6. 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日期和审核人签字。
第三章风险掌控与应对第七条风险掌控原则1.风险掌控必需以防备为主,通过采取合理的管理和操作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风险掌控既要重视企业内部的管理措施,也要与外部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协调,共同降低风险。
3.风险掌控要遵从科学、合规、效益的原则,确保风险掌控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八条风险掌控流程1.风险掌控部门依据风险评估报告的结果,订立风险掌控计划。
2.风险掌控计划应明确风险掌控目标、责任部门、掌控措施和执行时间等关键要素。
3.相关部门依照风险掌控计划执行各项措施,并及时汇报执行情况。
4.风险掌控部门对风险掌控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修订和完善掌控措施。
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目的:为了保障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的安全,规范企业安全管理,按照《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行政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所有员工和访客,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办公场所、生产车间及其他劳动安全场所。
本制度所述的“安全风险”,是指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业务中断的潜在或实际危险因素。
制度制定程序:1.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和修订本制度。
2. 其他部门和员工可据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3. 经安全管理部门审核,呈报企业领导小组审批。
4. 经审批后,负责组织实施并监管执行情况。
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1.要遵照国家和地方有关的劳动安全、环境保护、职业健康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要遵照公司内部安全管理制度规定。
3.要遵守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制度名称: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制度内容:1.安全风险评估(1)组织对所有劳动安全场所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2)对评估结果进行整理,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落实。
(3)对已采取的整改措施进行跟踪监管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2.安全风险控制管理(1)建立安全风险控制预案,对已经评估出的安全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内部报告和事故通报机制。
(2)明确责任,落实责任主体的职责和任务,对于不履行责任和制定存在问题的责任主体,进行责任追究。
(3)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工作程序管理(1)规范劳动安全工作程序,制定制度和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安全检查、巡查和评估制度和程序,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及时处理。
责任主体:1.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本制度和制定中长期安全规划,并进行全面评估和监管。
2.其他部门和员工:遵守本制度,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报告和处理。
8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与控制制度第一条为实现安全生产,提高全体员工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与避免风险意识,做到事前预防,消除减少危害,加强风险管理,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本公司管理部门、生产车间以及全体员工对作业活动、设备设施、作业环境风险的辨识、评价、控制。
第三条职责1、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风险评价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制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
主持年度公司风险评审工作。
2、安全管理部门是风险评价的主管部门,负责风险评价的管理工作,开展全员风险培训,跟踪重大风险的控制措施落实,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3、管理部门按职责分工,组织对所管专业范围内的风险进行评价。
4、生产管理部门对本车间区域内的风险进行评价。
5、全体员工都应参加风险评价。
6、对于公司无力进行评价的项目选择具有资质的安全评价公司给予评价。
第四条风险评价的范围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1)常规活动:生产操作岗位、储存、装卸、搬运等作业活动;巡检、维修活动;取样化验活动等生产作业活动;危险化学品采购、销售、运输等经营活动;以及公司的其他常规活动。
(2)非常规活动:临时决定的各种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管理人员巡检、外来人员参观学习、承包商施工活动、厂内交通车辆等;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1)厂区平面布置(2)工房、办公、生活房屋(3)烟囱、水塔、工业炉窑、地沟、边坡护坡、围墙、道路(4)设备基础、联合平台、管廊(架);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1)废水:生产废水、生活废水(2)废气:氧化器尾气、生产尾气(3)废渣:氧化器炉渣(4)废弃危险化学品8、企业周围环境;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第五条风险评价方法选择,根据公司生产的实际情况和评价人员的水平,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对生产操作及经营活动进行风险评价;采用“安全检查表(SCL)对”主要生产设备设施进行风险评价;采用“预先危险分析法(PHA)”对危险进行辨识等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一、目的:对市场范围内的危险进行辨识、评价确定出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就此制定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市场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三、权责:1.安全办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工作。
2.各相关部门配合、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工作。
3.由市场总经理批准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
四、工作程序:1. 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时机。
1.1 以全体部门为对象,每年进行一次。
1.2 在相关法规变更,市场的活动、商品、服务、运行条件,以及相关的要求等情况发生变化时,可适时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2. 危险源辨识2.1 安全办将“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表”发放到相关部门。
2.2 各相关部门组织人员从其活动、商品、服务、运行条件中找出能够控制的危险源,填写“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表”并反馈到安全办。
2.3 对市场共用的设施设备、建筑物及周边地带的危险源辨识,由安全办进行。
2.4 安全办对收集回来的“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表”进行统计和分析,整理出全城的“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表”。
3. 风险评价。
3.1 安全办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定性的方法进行风险种类、风险承受能力和控制能力分析。
3.2 风险级别确定。
依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产生的危害程度、风险的承受能力和控制能力等情况,将市场安全运营风险由高到低划分为五个级别。
1级风险(即不可容许风险):指事故潜在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大,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很多人伤亡的危险。
2级风险(即重大风险):指事故潜在危险性较大,较难控制,发生频率较高或可能性较大,容易发生重伤或多人伤害,或者会造成很多人伤亡,但事故发生可能性一般的风险。
3级风险(即中度风险):指虽然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小,但经常发生事故或未遂过失,潜伏有伤亡事故发生的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最新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最新版)
1目的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是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核心。
为加强公司风险管理,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报废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等。
3职责
3.1公司行政总监直接负责风险评价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3.2安全部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的培训工
作,负责公司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的评价分析,负责公司各单位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建立、更新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3.3各部门负责人负责低风险即等级判定为重大风险以下(不包括重大风险)各级风险的风险分析、记录、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
3.4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要求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5风险评价和控制主要为从事该工作的人员服务,要求该项工作的从业人员参与评价。
评价初期,可由各级管理人员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进行示范,逐渐转变由从业人员自行评价,从业人员风险评价可与技能考核相结合。
3.6非本公司施工单位到公司从事某项工作时,风险评价和控制由施工单位为主、公司为辅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分析人员签字也应包括两部分人员。
审核审定由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负责。
4管理程序
4.1风险的分级管理
4.1.1风险评价依据本制度附录《风险评价准则》进行分级。
4.1.2各部门负责对所辖范围内所有的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
4.1.3作业风险。
巨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经安全部复检签字后,报公司领导终审批准;重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后,报安全部终审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或该部门专(兼)职安全员终审批准。
4.1.4岗位(装置、部位等)风险。
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所在的岗位(装置、部位等)由所在部门作为重点部位和关键装置按照《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所在的岗位(装置、部位等)应由所在部门采取隔离、防护、制定操作规程等措施降低风险。
4.1.5风险评价、分析职责:
4.1.
5.1项目规划,设计前应由有资质的机构做安全预评价;
4.1.
5.2项目的建设应由项目部进行风险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
记录;
4.1.
5.3项目投产运行后,常规和非常规活动风险应由各部门进行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4.1.
5.4生产系统的开停车风险由生产技术部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4.1.
5.5较重要的工艺改变应由安全部负责进行风险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4.1.
5.6设备新增或拆除的风险应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4.1.
5.7事故及潜在紧急情况的风险应由所在部门进行评价,并做好控制记录;
4.1.
5.8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均由所在部门进行作业风险分析;
4.1.
5.9原材料、产品的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的风险应由供、销部门进行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4.1.
5.10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的风险应由所在部门进行分析,
并做好控制记录;
4.1.
5.11安全防护用品应由相应的采购部门进行风险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4.1.
5.12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风险应由所在部门进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4.2风险评价方法选择
4.2.1直接作业的风险评价方法为工作危害分析(JHA);
4.2.2岗位、部位、装置等风险评价方法的首选工作是危害分析(JHA),其次为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
4.2.3重要设备、关键设备的风险评价为安全检查表法(SCL);
4.2.4新生产工艺线路的设计评价方法为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4.2.5经公司领导批准的其它方法。
4.3评价准则
公司定性风险评价按附录《风险评价准则》进行,需进行定量的风险评价由风险评价小组采用合适的评价准则。
外部评价由相关
资质机构自行选用评价准则。
4.4风险评价活动的实施步骤
4.4.1行政总监主持风险评价活动,成立评价组织。
组织成员由有安全评价工作经验和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
评价组织编制评价大纲。
4.4.2各相关部门收集、整理风险评价所需资料,提交评价组织。
4.4.3危害辨识,实施现场检查、识别危险有害因素。
4.4.4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评价目标的风险等级。
4.4.5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控制措施。
4.4.6得出评价结论。
4.4.7风险评价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3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4.4.7.1火灾和爆炸;
4.4.7.2冲击和撞击;
4.4.7.3中毒、窒息和触电;
4.4.7.4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4.4.7.5其他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
4.4.7.6人机工程因素(指人员、设备、工作环境合理匹配,使设备、环境适应人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从而使操作简便准确、失误少);
4.4.7.7设备的腐蚀、缺陷;
4.4.7.8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等。
4.5确定重大风险
4.5.1依据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4.5.2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4.5.3公司的声誉和社会关注程度等。
4.6风险控制的内容
4.6.1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4.6.1.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4.6.1.2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4.6.1.3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公司的经营运行情况;
4.6.1.4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4.6.2控制措施应包括:
4.6.2.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4.6.2.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
4.6.2.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6.2.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4.6.3风险控制管理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落实所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对于确定为重大风险的项目,需建立档案,内容包括:
4.6.3.1风险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
4.6.3.2评审意见;
4.6.3.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
4.6.3.4治理时间表和负责人;
4.6.3.5竣工验收报告。
4.7风险信息更新
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
和隐患,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风险评价的的频次一般每年一次,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公司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4.7.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4.7.2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
4.7.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4.7.4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4.7.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4.8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重大危险源的辩识。
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9)规定,识别公司生产区域范围内的不存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4.9风险管理的宣传、培训
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风险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方法、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通过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认识到所在岗位的风险,并掌握控制风险的技能。
5相关记录
实用文本 | DOCUMENT TEMPLATE
通用安全《作业活动清单》
《重大危险源辨识记录》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JHA)》
《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SCL)》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记录表(LEC)》
《预先危险性分析记录表(PHA)》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记录表(HAZOP)》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