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陈琳-敦煌市医院敦煌医院,敦煌
艾拉莫德应用于结缔组织病的作用机制与临床研究进展
艾拉莫德应用于结缔组织病的作用机制与临床研究进展Δ杨晓蓉1,2*,周淑红2 #,郭莉江1,2,陈英2,冀盈盈1,2,许丽洁1,2(1.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30;2.甘肃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免疫风湿科,兰州 730030)中图分类号 R979.5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4)05-0629-06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5.21摘要艾拉莫德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增殖和减少炎症细胞因子释放的方式介导抗炎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可通过影响免疫细胞增殖及免疫因子表达,减少机体免疫复合物的产生及沉积,发挥调节免疫作用;可通过介导Wnt/β-连环蛋白、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和护骨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等信号通路调节骨代谢,发挥骨保护作用;可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2/3信号通路及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炎症细胞因子在肺组织的表达并抑制胶原蛋白及纤连蛋白的表达,发挥抑制肺纤维化作用。
其疗效及安全性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中已得到肯定并纳入了疾病的诊疗规范中;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强直性脊柱炎等其他结缔组织病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同样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且尚未发现明显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艾拉莫德;结缔组织病;作用机制;临床应用Mechanism of action and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iguratimod in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YANG Xiaorong1,2,ZHOU Shuhong2,GUO Lijiang1,2,CHEN Ying2,JI Yingying1,2,XU Lijie1,2(1. The First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Lanzhou 730030,China;2. Dep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al Rheumatology & Immunology,Gansu Provincial Hospital,Lanzhou 730030,China)ABSTRACT As a new type of immunosuppressant,iguratimod can mediate the anti-inflammatory signaling pathway by inhibit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and reducing the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play the role of anti-inflammatory. It can affect the proliferation of immune cells and the expression of immune factors,reduce the production and deposition of immune complexes in the body,and play the role of immune regulation. It can regulate bone metabolism by mediating signaling pathways such as Wnt/β-catenin,Toll-like receptor 4/nuclear factor-κB and osteoprotegerin/nuclear factor-κB receptor activating factor ligand,and play a role in bone protection. It can inhibit pulmonary fibrosis by inhibiting the expression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Smad2/3signaling pathway,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terleukin-1,interleukin-6,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and other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lung tissue,and inhibiting 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and fibronectin. Its efficacy and safety have been confirmed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primary Sjogren syndrome and included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It has also shown good efficacy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other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such a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ankylosing spondylitis,and no obvious safety risks have been found.KEYWORDS iguratimo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mechanism of a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是一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ögren syndrome,PSS)、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和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IIM)等,可以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具有特异性低、症状多、病程长以及预后不良等特性。
手术治疗麻风复杂性溃疡1例
( . 南 常 德 市 皮 肤 病 性 病 防 治 所 , 南 常德 1湖 湖 究所 , 京 北 10 5 ) 0 0 0 45 0 ;. 都 医科 大 学 附 属 北 京 友谊 医 院北 京 热 带 病 研 100 2 首
系统检查无异常。麻风外科情况 : 躯干四肢皮 肤干燥 , 鱼鳞样改变 明显 , 双尺 、 总神经 肿大 , 腓 轻
触痛 , 左垂足 , 跟腱挛缩 , 足轻 内翻 , 足趾爪形 , 胫后 肌肌力 4 , 级 小腿肌群 明显萎缩 , 足保 护性感觉 左 障碍 , 5 左 跖骨头见直径 10e . m呈圆形溃疡 , 假性
本文通过对 近年来我科室 13 白癜风患者 5例
采用驱虫斑鸠菊和 白灵联合 窄谱 U B治疗 的情 V 况进行观察 , 结果显示效果优 于其他两组方法 , 其 治疗效果 好 , 良反应少 , 不 患者 的耐受性 好 , 值得
临床推广 。
[ 考文献 ] 参 [ ] 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会色素病学组. 1 白癜风治疗 共识 ( 草案 ) 修改稿 [] 中华皮肤科杂志, 0 ,:8 J. 2 71l. O [ ] 陈可. 白灵治疗 白癜风的疗效观察 [ ] 皮肤病与性 2 敏 J.
[ 要 ] 目的 : 摘 探讨手 术治疗 麻风 复杂性 溃疡 的临床疗 效 。方 法 : 入院完 善辅查 和对症 抗感染 治疗后 ,
行左 5跖 骨头溃疡 切除术 ( 5趾 骨 、 左 跖骨切 除 )+皮瓣 成形术 。结果 : 患者溃 疡恢 复好 , 该 术后 足 x线 示骨髓炎 控制 , 骨质 无异 常。结 论 : 术治疗麻 风 复杂性 溃疡是 一种可行 有效 的方法 。 手
[ 关键 词 ] 麻风 ; 复 杂性 溃疡 ; 手术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干扰素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在 治疗过程 中,患者 出现不 同程 度 的各种副作 用 , 3 O例 I F N抗病 毒治疗不 良反应 如下 : 流感样症 状 , 发热 2 7例 , 寒战 4例 , 头痛 6例 , 肌 肉关节痛 5例 , 乏力 8例 , 胃肠道反应 9例 , 体重减轻 l 0例 , 精 神系统症状 2 例, 白细胞减少 5 例。
休克治疗 , 可予血浆或 白蛋 白补充血 容量 , 如无改 善 , 可静滴 多
巴胺 , 严格 控制滴速。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1 - 1 0 )
2 . 2 . 7 严格执行各项 相关 操作规程
做血培养 时 , 应在使
抗 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干扰素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胡 玉 兰
2 结 果
携带者 1 . 2 亿~ 1 - 5 亿人 , 慢 陛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约有 3 0 0 0 万
人。 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 乙型肝炎 的关键 , 干扰 素( I F N) 是一 种具有抗病毒和调节免疫 活性 物质的生物活性物质 , 是 目前 临 床用于治疗慢性 乙型肝炎 的主要 药物之一 ,但在治疗过程 中 , 多数 患者出现发热及其他感 冒样症 状等多种副作用 , 给患者的 治疗 过程 带来 消极影响 , 护理人员如何早期发 现这些副作用并 及 时处理 , 在整个治疗过程 中起着重要作用 。
3 结 语
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及 出院指导 。
新生儿败血症症状不典型 , 病程发展快 , 病情 凶险 , 要求护 士观察患儿要耐心 、 仔细, 密切 观察新生 儿的轻微 改变 , 发现异 常, 立 即报告 , 及时处理 , 及 早应 用抗生素 , 及 时对症治疗 , 抢救
Wnt信号通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628临床肺科杂志2021年4月第26卷第4期Wnt信号通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张香红1王荟荟1黄小燕1赵岩1余勤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iv-na/disease COPD)是一种以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进行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可以治疗和预防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
据统计COPD在全球的患病率约为10.1%[2],我国2018年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COPD在40岁及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3.7%[3]O其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的特征给全球各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慢性病管理负担,目前COPD已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⑷$COP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主要认为与肺部炎症、氧化应激、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失衡有关。
现大量研究显示Wnt信号通路相关调控因子参与了COPD的发生过程,尽早了解其在COPD中的调控机制可能为临床COP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本文就Wnt信号通路在COPD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Wnt信号通路概述Wnt基因最早于1982年Nussa和Varmus在寻找小鼠乳腺肿瘤病毒优先整合位点时发现并命名为Int/,后来发现该基因与果蝇的无翅(Wingless)基因同源,因此重新命名为Wnh5+$由Wnt基因调控的信号传导途径称为Wnt信号通路,广泛参与各种生物的胚胎发育、组织分化及细胞繁殖、迁移、凋亡等,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肿瘤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Wnt蛋白有19,其中肺发过和成肺中有Wnt/、WnCA、Wnth、WnC、Wnth、Wnt10、Wnt11和Wnt13[6]$根据Wnt信号通路的激活是否依赖0-catenin分为经典Wnt信号通路(即WnCp-catenin 通路)和非经典Wnt信号通路(包括WnCC/2+通路、Wnt/PCP通路及调节纺锤体定向和不对称细胞dy:10.3969/j.ivn.1009-6663.2021.04.033作者单位:1-730000甘肃兰州,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730000甘肃兰州,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通信作者:余勤,E-mail:yuq701@ 分裂的细胞内通路)⑺。
兰州市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院外抗生素使用和认知状况调查研究
【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患者 ; 院外 ; 抗生素 ; 使用状况 ; 认知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2 7 2 5 ( 2 0 1 3 ) 0 1 - 0 0 0 9 — 0 4
A s u r v e y o f l a n z h o u u p p e r r e s p i r a t o r y t r a c t i n f e c t i o u s p a ie t n s k t n o wl e d g e o n a n ib t i o ic t s a n d i t s u s a g e o u t h o s p i t a l
t o ma k e a r a i t o n a l e v lu a a t i o n o n i s t u s a g e o u t h o s p i t a l a n d t o p r o v i d e t he s c i e n t i i f c b a s i s t o he t p o p u l a iz r a i t o n o f he t k n o w l e d g e o n
【 摘要】 目的 : 了解 兰州 市人群抗生素 院外使用状况 , 该人群对抗生素 的认知 以及院外使用现状的调查 分析 , 对 院外使用抗生素
做 出合 理性 评价 , 从 而为抗生 素知识 的普及 提供科学依据 。 方法 : 设计调查问卷 , 对兰州市城关区、 七里河 区各 医院 门诊上呼吸道患者 进 行问卷调查。 结果 : 共获得 9 5 6例有效问卷 , 其中 6 7 8例来院就诊前已服用过抗生素 , 院外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 ; 人群对抗生素的认
a n i t b i o i t c s .Me t h o d s :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d e s i g n e d a r e u s e d t o i n v e s i t g a t e u p p e r es r p i r a t o r y t r a c t d i s e a s e s u f e er r s o f c l i n i c s e a c h h o s p i t l a o f C h e n g g u a n a n d Q i l i h e R e s t r i c s t o f L a n z h o u . R e s u l t s : A m o n g t h e 9 5 6 q u e s i t o n n a i r e s v a l i d , 6 7 8 o f t h e m h a v e t a k e n a n i t b i o i t c s b e f o e r g o i n g t o
敦煌地区消化性溃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敦煌地区消化性溃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表时间:2012-11-12T13:47:44.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8期供稿作者:司长源1 司亚蓉1 司亚龙1 侯淑霞1 白金贵2 [导读] 探讨敦煌地区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和有关因素,PU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司长源1 司亚蓉1 司亚龙1 侯淑霞1 白金贵2(1甘肃省敦煌市医院消化科甘肃敦煌 736200; 2甘肃省敦煌市郭家堡乡卫生院甘肃敦煌 736200)【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8-0028-02 【摘要】目的探讨敦煌地区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和有关因素,PU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本地区1983~2011年确诊的PU采用逐年按月统计检出率,对性别、年龄、职业、季节、部位分布等进行综合性的调查分析研究结果 28年共检出PU3866例,占整个胃镜检查数(29705)的13%,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占PU的52%.,男女之比为4.0:1;胃溃疡(GU)占45%,男女之比为4.8:1;复合性溃疡(CU)占4%,男女之比为3.5:1;职业以工人、干部、农民发病率最高,分别为36.8%、28.5%、26.7%;发病季节以秋冬和冬春之交发病率最高;有烟酒嗜好者占80%。
结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与诸多因素有关。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胃镜检查流行病学敦煌地区为了解敦煌地区消化性溃疡(PU)的某些特点,笔者总结了我院近28年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的PU3866例,并将其发病与溃疡分布、性别、年龄、职业、发病季节、与嗜好进行分析讨论。
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全部病历资料来源于本院胃镜室,均由纤维胃镜检查确诊,并且在敦煌地区居住3年以上,排除溃疡恶变者。
1.2方法:采用逐年按月统计检出率,对性别、年龄、职业、部位分布、发病季节嗜好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2 结果2.1 PU部位分布:28年共检出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复合性溃疡(CU)3866例,占胃镜检查总数的13.0%;其中GU1732例,DU1980例,CU154例。
重症患者预防医院感染的保护性策略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2 8 5 ( 0 1)2 0 O — 1 1 7 — 3 1 2 1 1 — 1 O O
“ 三好一满 意” 服务 好 、 即“ 质量好 、 医德好 , 群众满 意”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8 .,1 .,35 均 P 0O ) Ⅲ x 6 1 1 9 ., < . 。 9 3 1 是卫生部为 了推进卫生系统 的持续 改革 ,为患者提供更优质 3结 论 的服务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日 , 前 卫生部结合 “ 三好一满意” 活 目 ,全国卫生系统正在广 泛深人开展 “ 前 三好一满意” 活 动 的分解量化指标 , 要求患者在 医院挂号 、 划价 、 收费 、 取药等 动 , 并把这项活动做成卫生 系统 的品牌 工程 , 推动卫生行风建 服务窗 口 等候 时间不超过 1 分 钟 ; 、 、 0 血 尿 便常规检 验 , 心电 设再上新台阶。 卫生部要求把“ 三好一满意” 活动与深化医改特 图、 影像常规检查项 目, 检查开始到 出具结果 时间不超 过 3 别是公立医院改革结合起来 , 自 0 与实施各项便民惠民措施结合起 分钟 ;大型设备检查项 目自开具检查 申请报告单到 出具检查 来。我院正在实行公立医院改革 , 了离“ 为 三好一满意” 活动更 结果时间不 超过 4 8小时 。规定 出台已一月 , 现我就我 院执行 近 , 正在努力简化繁琐 流程 , 争取把便民措施做到更多更好 。例 情况进 行了调查分析 , 结果如下 。 如: 在高峰期增开挂 号窗 口、 增加挂号人手 、 挂号窗口提前上班 1 资料与方法 半小时 、 医帮患者挂号 , 导 合理分配 , 分流人群 , 让患者在挂号 、 1 . 1资料 : 0 1年 9月 5日~ 自2 1 9月 1 0日, 在我院 门诊 就医 的 取药、 收费等环节等候时间大大缩短。在节假 日充实医务人员 , 患者 40名 , 0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患者必须符合 开展全天应诊。如上所示 : 开展 “ 三好一满 意” 活动前后患者在 在开展 “ 三好 一满意” 活动前 曾在 医院门诊就诊 , 调查 对活动 我院,1 “0分钟 ,0分钟 ,8小时” 3 4 基本上能够做到 , 认可率有显 前分解量化指标的认 可 ;实验组调查在活动期 间对分解量化 著性意义( . ) 尸 0 。我们作为医疗单位 , 1 要坚持 以 病人为中心 , 指标 的认可 。其 中男 2 8名 , 12名 , 1 女 8 年龄 2 ~ 2岁 , 67 性别 、 以质量 为核心 , 着力提升服务 水平 , 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 只有做 年龄 、 职业 、 学历没有显著性差异。 到服务好、 质量好 、 医德好 , 才能让群众满意。笔者认为 , 作为关 1 方法 . 2 系到千家万户 的医院 , 特别是基层 医院, 应重点做好 以下几方 1 .调查方法 : 自行设 计的调查表对 患者 进行试 卷调查 , 面 : .1 2 通过 ①改善服务态度 , 优化服务流程 , 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 努力做 发放 问卷 40 , 0 份 实际收 回 40 , 回收率 10 0 份 有效 0%。 到“ 服务好 ” 。②加强质量管理 , 规范诊疗行为 , 持续改进医疗质 1. .2统计学方法 : 2 采用 x 检验 。 量, 努力做到“ 质量好” 。 ̄a 强 医德 医风教育 , n 大力弘扬高尚医 2结 果 德, 严肃行业纪律 , 努力做到“ 医德好”④深入开展行风评议 , 。 积 “ 三好一满意” 活动分解量化指标效果调查分析 , 见表 1 。 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 努力做到 “ 群众满意” 。 表 1“ 好一满意” 三 活动分解量化指标效果调查分析 “ 群众满意” 是我们 医疗卫生行业最根本 的出发点 和落 脚 点, 是我们 的最终 目标 , 只有做 到“ 服务好 、 质量好 、 医德好 ” , 才能让 “ 群众满 意” 三好一满意” 。“ 活动任重道远 , 需要我们社 会 各界 的大力 支持 。总 之 ,医院是 否过 关 ,群 众说 了算 。
氨曲南联合环丙沙星或美罗培南对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药敏研究
.论著.氨曲南联合环丙沙星或美罗培南对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药敏研究龚美亮,刘云霞,邹琳[摘要]目的探讨氨曲南(aztreonam, ATM)与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美罗培南(meropenem,MEM)联合应用对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MDRPA)的体外抑菌效果。
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房2018〜2019年分离的MDRPA共62株,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应用棋盘法设计检测不同药物组合对MDRPA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通过计算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判断联合用药组合对MDRPA的体外抑菌活性。
结果ATM与CIP联合后,16.1%表现为协同作用,38.7%为相加作用,43.6%为无关作用,1.6%为拮抗作用;ATM与MEM联用后,3.2%为协同作用,41.9%为相加作用,53.3%为无关作用,1.6%为拮抗作用。
上述药物联合应用后,各药MIC50均较前降低,浓度-累积抑菌率曲线较单独应用表现为左移。
结论ATM与CIP联用可以提高各自对MDRPA 抗菌作用的敏感性,效果优于ATM与MEM联用。
[关键词]氨曲南;环丙沙星;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试验[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3245.2021.02.013In vitro drug sensitivity study of aztreonam combined with meropenem or ciprofloxacin to multi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Gong Meiliang, Liu Yunxia,Zou Lin(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the Second Medical Center of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Beijing100853,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Zou Lin,E-mail:*******************[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ombined inhibitory effect of aztreonam(ATM)and ciprofloxacin(CIP),aztreonam (ATM)and meropenem(MEM)respectively on clinically isolated multidrug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MDRPA)strains in vitro.Methods A total of62MDRPA strains isolated from the Second Medical Center of Chinese PLA Genneral Hospital between 2018and2019were bined inhibitory effect of ATM and MEM,ATM and CIP in vitro was assayed by detecting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and calculating the 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index for62MDRPA strains with the agar dilution method.Results Combined ATM and CIP displayed16.1%synergic effect,38.7%additive effect,43.6%unrelated effect and 1.6%antagonistic effect on MDRPA bined ATM and MEM showed 3.2%synergic effect,41.9%additive effect,53.3%unrelated effect, 1.6%antagonistic effect on MDRPA strains.The MIC50of these drug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when they wer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ir concentration-accumulative inhibition curves shifted to the left.Conclusion Combined ATM and CIP shows a combined synergic and additive inhibitory effect on MDRPA strains in vitro,that is better than the effect of combined ATM and MEM.[Key words]Aztreonam;Ciprofloxacin;Meropenem;Pseudomonas aeruginosa;Drug sensitivity test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医院内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尤其在老年病房内,-离率较高[1-2]o老年患者往往多病共存,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较多,罹患感染性疾病时,病情严重,病程长,致死率高,抗生素应用时间也较长。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及其筛查的研究进展
㊃综述㊃通信作者:周淑红,E m a i l :z s h l z 1973@126.c o m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及其筛查的研究进展杨晓蓉1,2,周淑红2,潘 亮2,郭莉江1,2(1.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2.甘肃省人民医院免疫风湿科,甘肃兰州730000) 摘 要:肺动脉高压作为结缔组织病多系统受累的表现之一,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㊂因其具有发病隐匿㊁临床表现不典型等特点,需通过多学科综合考量才能达到临床上早期㊁精准㊁有效的诊疗目标㊂本文归纳近年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可能的发病机制,为其科学规范达标诊治提供理论指导㊂关键词:结缔组织疾病;高血压,肺性;发病机制中图分类号:R 59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23)10-0944-05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23.10.016 结缔组织病(c o n n e c t i v e t i s s u e d i s e a s e ,C T D )是一类与自身抗体的循环密切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多病因㊁长病程和系统异质性特征,可累及多器官㊂肺动脉高压(p u l m o n a r y ar t e r i a l h y pe r t e n s i o n ,P A H )是指平均肺动脉压升高超过25mmH g (1mmH g =0.133k P a )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其特征是具有进展性和破坏性,最终导致右心衰竭和过早死亡,是肺高压的一种类型㊂研究显示[1-2],P A H 亚组中C T D -P A H 占25.3%㊂P A H 是C T D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约占C T D 人群的15%~30%;同时C T D -P A H 预后差,所致右心衰竭是C T D 死亡的重要因素㊂因此,明确P A H 与C T D 发病的相关性尤为重要㊂1 结缔组织病相关P A H 临床特点研究发现[1,3-5],C T D -P A H 好发人群为中年女性,具体原因不详;在国内外易患病存在差异,在国外最易出现的C T D 是系统性硬化症(s ys t e m i c s c l e r o s i s ,S S c ),而国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 ys t e m i c l u p u s e r yt h e m a t o s u s ,S L E )㊂我国的高S L E 发病率可能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不同类型的C T D -P A H 发病率不尽相同[6],S L E 患者47.5%,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 i x e d c o n n e c t i v e t i s s u e d i s e a s e,M C T D )患者26.8%,S S c 患者13.4%,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 r i m a r y S j o g r e n ᶄs s yn d r o m e ,p S S )患者12.3%;不同类型的C T D -P A H 预后各不相同[7],C TD -P A H 的1㊁3㊁5年生存率分别表现为S LE -P A H 较高(94.1%㊁81.3%㊁61.0%),pS S -P A H 次之(78.5%㊁72.9%㊁64.8%),S S c -P A H 偏低(72.5%㊁63.3%㊁43.9%)㊂预后差异性的形成一方面与患者群体相关,即S L E 患者群体较S S c 年轻,病程短,故其生存率较好;另一方面可能与其病理特点有关,即S L E -P A H 的血管病变表现为血管痉挛㊁微血栓形成等,有一定可逆性,而S S c -P A H 的血管病变为内皮受损㊁血管重构㊁血管狭窄等,故其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疗效应答不同[8]㊂2 结缔组织病相关P A H 的发病机制2.1 炎症和自身免疫 研究表明[9],C T D -P A H 可能与患者机体的免疫失调有关,主要是与白介素6(i n t e r l e u k i n -6,I L -6)和I L -17等免疫炎性因子相关㊂I L -6可与其相对应的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激活J A K /S T A T 3信号通路,使肺血管重构[10];I L -17高表达时,可能通过W n t 3a /β-c a t e n i n /C y c l i n D 1信号通路使肺血管重构[11],从而升高肺血管压力㊂当机体的免疫平衡紊乱时,调节性T 细胞(T r e g )下降,T h 1/T h 17激活,加剧血管重构,引发P A H [12]㊂而溶血磷脂酸(l y s o b i s p h o s ph a t i d i ca c i d s ,L P A )和R h o /R h o 激酶(R h o a s s o c i a t e d c o i l e d -c o i lf o r m i n g k i n a s e ,R O C K )抑制剂法舒地尔(F a s u d i l ,F S D )可通过介导R h o A -R O C K 信号通路对S T A T 3/S T A T 5磷酸化产生影响,进而调节T h 17/T r e g [13]㊂同时,在C T D -P A H 患者体内检测到I L -6和I L -17较未合并P AH 的C T D 对照组升高,且其表达水平与肺动脉的压力值呈正相关[14]㊂N i c o l l s 等[15]提出,细胞毒性T 细胞可能在肺动脉肌化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B 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内皮细胞抗体,从而加速肺血管损伤和重塑进程㊂此外,近年研究文献发现[16-17],代谢重编程与免疫炎症及P A H 的形成密切相关㊂巨噬细胞因其极强的可塑性在P A H 的不同阶段极化为不同的表型,能量代谢模式也随之改变;早期以有氧糖酵解增加㊁氧化磷酸化减少的㊃449㊃‘临床荟萃“ 2023年10月20日第38卷第10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O c t o b e r 20,2023,V o l 38,N o .10M1型巨噬细胞为主,高表达I L-6㊁肿瘤坏死因子-α(t u m o rn e c r o s i sf a c t o r,T N F-α)和I L-1β等促炎因子,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逐渐衰减,最终被氧化磷酸化㊁脂肪酸氧化增强的M2型巨噬细胞所替代,主要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t r a n s f o r m i n gg r o w t h f a c t o r-β,T G F-β)等抗炎因子[18-19]㊂T N F-α㊁T G F-β㊁I L-6和I L-17等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肺血管壁细胞的脂肪酸代谢㊁糖代谢和线粒体的代谢重编程过程并且对机体的能量代谢稳态造成影响[13-14],从而促使C T D-P A H的发生[20]㊂2.2微循环的改变研究提示[15,20-22],S S c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在遗传㊁免疫㊁环境等共同作用下,使机体免疫失调㊁血管病损及多脏器纤维化;P A H是S S c 累及血管的表现之一,因此,S S c-P A H组织病理学较其他类型的C T D-P A H更倾向于纤维化的改变,而非典型的炎症性改变㊂大量自身抗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通过介导前列环素(p r o s t a c y c l i n,P G I2)㊁内皮素-1(e n d o t h e l i n-1,E T-1)和一氧化氮(n i t r i c o x i d e,N O)等信号通路,引起内膜增生㊁中膜肥厚和外膜纤维化,从而导致肺血管储备量减少㊁肺小动脉血管闭塞,血流压力进行性升高㊂而S L E-P A H的发生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23]㊂S L E-P A H的发生可能与肺血管和内皮细胞的改变有关:(1)内皮素的释放及S L E相关抗体导致肺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及过度凋亡,内膜纤维化增厚,管腔进行性狭窄;最终血管间质改变,肺血管壁不可逆性重构,形成P A H㊂(2)各种原因致肺血管痉挛,肺组织缺氧损伤;(3)各种因素引起高凝状态,肺血管阻塞,如血栓素A2(t h r o m b o x a n e A2)/前列环素I2(p r o s t a c y c l i n,P G I2)比例失调和狼疮抗凝物质形成等㊂临床上采用甲襞微循环检测(n a i l f o l dv i d e o c a p i l l a r o s c o p y,N V C),在显微镜下直观的观察外周微循环的分布㊁流速和流态等㊂研究发现[24],S S c-P AH组较非S S c-P A H组N V C毛细血管密度增加,且这一现象可能提示S S c处于活动期或晚期;也有研究表明[25],N V C异常与S L E-P A H 呈正相关㊂2.3肠道菌群现代医学提出的 肠-肺轴 与中医表述的 肺与大肠相表里 无不说明了肺与肠的关系之密切[26]㊂肠道菌群可分为益生菌㊁中性菌和有害菌3类㊂研究发现[27],肠道菌群失调参与了S L E㊁S S c和p S S等C T D的发生发展过程㊂B r u n n e r 等[28]提出,志贺氏菌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到机体的免疫系统,降低其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应答水平㊂C T D-P A H患者体内志贺氏菌的丰度较正常人群升高,抑制宿主的免疫功能,促进C T D-P A H病程的进展,可能是通过其T3S S效应细胞介导的破坏宿主免疫防御及促进细菌存活和播散等过程而致病㊂研究发现[29],在C T D-P A H的病程中伴随着肠道菌群失调㊂一方面,肠道菌群的紊乱可破坏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通过调节构成黏膜机械屏障的肠道紧密连接蛋白使其通透性增加,进而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致C T D的发生;另一方面,I L-17除通过上述炎症和自身免疫作用机制使肺血管重构致P A H外,还是机体当细菌病原体侵袭时应答的重要免疫因子,而肠道菌群失衡可促进I L-17产生㊂通过测序C T D-P A H患者肠道微生物的16s r D N A,发现其多样性与丰富度均较正常人下降,表明肠道菌群失调的数量和分布与机体的免疫因子水平存在相关性㊂2.4铁代谢铁作为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在机体造血㊁运输氧气和维持免疫力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㊂Z o u等[30]发现,铁元素缺乏大鼠表现出明显的肺血管重塑,伴P A H和右心肥厚,这表明铁代谢失调对肺血管的稳态和P A H的发生有影响㊂C T D-P AH患者缺铁率较其他P A H亚型高[31]㊂一方面,可能与C T D多系统受累有关,特别是当其累及消化系统,导致机体对铁的摄入量降低的同时通过胃肠道的丢失量增多;累及血液系统或其慢性病程的消耗等原因所致贫血时,机体代偿性增生红细胞而使铁的消耗增加㊂另一方面,C T D-P A H患者机体长期处于一种慢性炎症状态,其高敏C反应蛋白(h i g h-s e n s i t i v i t y C-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h s-C R P)处于高水平状态,血浆中铁调素(H e p c i d i n,H e p c)与h s-C R P的表达呈正相关[32],而高水平的H e p c可通过下调铁储存细胞的释放量及肠道的铁吸收量来减少红细胞的生成,导致机体发生贫血;与此同时,P A H 可促进H e p c表达上调,进而导致机体出现缺铁表现[33]㊂此外,C T D-P A H好发于中年女性,血液的慢性丢失也可导致缺铁的发生㊂2.5遗传遗传也参与到C T D-P A H的发病过程[34]㊂有研究[35]证明,H I F1A基因是发生S S c-P A H的危险因素,且r s1*******位点的A A基因型与S S c-P A H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S L E-P A H发病与C B L N2(r s221756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 i n g l e n u c l e o t i d e p o l y m o r p h i s m,S N P)相关[36];E B F1 (r s3843489)和S T A T4(r s1*******)基因型对于提示p S S-P A H有意义[37]㊂3结缔组织病相关P A H的筛查由于C T D-P A H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且㊃549㊃‘临床荟萃“2023年10月20日第38卷第10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O c t o b e r20,2023,V o l38,N o.10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早期预测C T D-P A H病情程度和预后的敏感标记物,往往存在诊断延迟的现象㊂研究[7,38-39]发现,约55.1%的S L E-P A H患者㊁44.8%的p S S-P A H患者和52%的S S c-P A H患者确诊时WHO心功能分级已处于3~4级㊂对于疑似C T D-P A H的群体,从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获得的信息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回报的结果都需密切关注㊂当C T D患者发生P A H时,可有头晕㊁乏力㊁胸部不适㊁运动耐量降低及右心功能不全所致的相关伴随症状㊂视诊可见心前区异常的隆起和搏动,听诊可闻及第二心音亢进和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杂音等㊂但由于个体对感受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询问病史和查体所获得的信息有一定主观性㊂因此,在C T D-P A H诊断及评估疾病活动度的过程中还需借助影像学和血清学标志物的筛查㊂3.1 C T D-P A H的血清学标志物的筛查王媛媛等[40]发现,C T D-P A H组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g r o w t hS T i m u l a t i o n e x p r e s s e d g e n e2, sS T2)呈现高表达,且当sS T2ȡ1n g/m l时对危险分层有预测价值,sS T2在高危组高表达㊂C T D-P A H患者表现出血清维生素D水平下降[41],推测其可能与户外活动减少致维生素D合成减少,且维生素D缺乏通过减低钾离子通道的活性㊁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参与缺氧-P A H通路等致肺血管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而加重P A H有关㊂一项通过对51例明确诊断为C T D-P A H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42]发现,补体C3㊁C反应蛋白㊁红细胞沉降率与循环免疫复合物等血清免疫学指标对于C T D-P A H的早期诊断有提示意义㊂此外,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43]发现,若C T D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㊁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清尿酸高表达,白蛋白低表达时,应警惕其发生P A H的可能;且多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优于单一检测㊂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 t e r m i n a l p r o Bt y p en a t r i u r e t i c p e p t i d e,N T-p r o B N P)也是早期筛查C T D-P A H的不错选择[44]㊂血清学标志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筛查发生P A H的C T D病因㊂血清低镁㊁低甲状腺素T3㊁高磷㊁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 jög r e nᶄs s y n d r o m e a n t i g e nB,S S B)抗体或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 (s jög r e nᶄs s y n d r o m e a n t i g e nB,S S B)抗体或抗U1核糖核蛋白(r i b o n u c l e o p r o t e i n,R N P)抗体阳性提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P A H(p r i m a r y S j o g r e nᶄs s y n d r o m e-a s s o c i a t e d p u l m o n a r y a r t e r i a l h y p e r t e n s i o n,P s s-P A H)[45-46];血清糖类抗原125(c a r b o h y d r a t e a n t i g e n125,C A125)㊁抗心磷脂抗体(a n t i c a r d i o l i p i na n t i b o d y,A C A)阳性对于诊断S S c-P A H有参考价值[47-48];多项研究[49-51]发现,抗S m抗体(a n t i-S m a n t i b o d y)㊁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 (s jög r e nᶄs s y n d r o m e a n t i g e nA,S S A)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 jög r e nᶄs s y n d r o m e a n t i g e nB,S S B)抗体㊁抗着丝点蛋白B(c e n t r o m e r e p r o t e i n B, C E N P-B)抗体阳性表达㊁I g A和I g G高表达的S L E 患者应警惕P A H的可能性㊂3.2 C T D-P A H的影像学筛查胸部X线/心电图可简便㊁客观地评估P AH,但对于早期筛查仍存在局限性㊂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静息状态下超声心动图作为筛查P A H的主要方法㊂在此基础上,宋俊梅[52]提出了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在静息状态下尚无P A H的C T D患者的心功能实现早期监测㊂若高度提示P AH,则需行右心漂浮导管(r i g h t h e a r t c a t h e t e r i z a t i o n,R H C)以确诊㊂二㊁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敏锐地发现P A H患者右心室的结构及功能异常,有望成为筛检C T D-P A H的新指标[53-54]㊂此外,郑丽远等[55]提出,多层螺旋C T有高空间分辨率,可清晰的观察到肺动脉,可应用于对C T D-P AH的早期识别㊂不同C T D-P A H因其患病群体及C T D病种不同,病情进展及预后均不相同,故其筛查周期也存在差异㊂若S L E患者伴随上述P AH高危因素及评价S L E病情处于活动期者,推荐间隔6个月至1年进行1次常规超声心动图以规范筛查[56-57]㊂H u a n g 等[57]通过右心导管研究S L E-P A H患者群体及其基线特征,强烈建议对继发S S的S L E患者进行P A H 筛查㊂对于P A H临床症状尚未表现或早期症状表现不显著的S S c患者群体,建议在完善特异性血清学标志物及一氧化碳弥散量等检验检查的同时每年进行1次常规超声心动图[58-59]㊂若上述筛查结果尚不支持P A H的诊断,同时患者病情评估稳定(原发病未进展,且不伴有新症状出现)的情况下,每年重复筛查1次即可[46,60]㊂对于心脏超声提示有P A H 倾向的患者群体,应及时安排R H C以明确诊断㊂4小结C T D-P A H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结果,目前认为其可能与炎症和自身免疫㊁微循环的改变㊁肠道菌群的失调㊁铁代谢及遗传等因素相关;关于C T D-P AH的早期筛查方法也一直在精进中,不断探索不同种类C T D-P A H相关的遗传基因型㊁临床症状㊁检验检查表现及能量代谢特点,对临床上早期识别C T D-P A H有重要意义㊂㊃649㊃‘临床荟萃“2023年10月20日第38卷第10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O c t o b e r20,2023,V o l38,N o.10参考文献:[1] B a d e s c h D B,R a s k o b G E,E l l i o t t C G,e t a l.P u l m o n a r ya r t e r i a l h y p e r t e n s i o n:B a s e l i n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f r o m t h eR E V E A LR e g i s t r y[J].C h e s t,2010,137:376-387. [2]钱君岩,赵久良,王迁,等.‘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解读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12):1030-1034.[3] C h u n g L,L i u J,P a r s o n s L,e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c o n n e c t i v e t i s s u ed i se a s e-a s s o c i a t e d p u l m o n a r y a r t e r i a lh y p e r t e n s i o n f r o m R E V E A L:I d e n t i f y i n g s y s t e m i c s c l e r o s i s a sau n i q u e p h e n o t y p e[J].C h e s t,2010,138:1383-1394.[4] H a oY J,J i a n g X,Z h o u W,e ta l.C o n n e c t i v et i s s u ed i s e a s e-a s s o c i a t e d p u l m o n a r y a r t e r i a l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i nC h i n e s e p a t i e n t s[J].E u rR e s p i r J,2014,44:963-972.[5]张晓,赵久良,丁峰,等.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诊疗规范[J].中华内科杂志,2022,61(11):1206-1216. [6]樊丽娟,李闪闪,王衍,等.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57(5): 609-615.[7] Z h a o J,W a n g Q,L i u Y,e ta l.C l i n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s u r v i v a lo f p u l m o n a r y a r t e r i a lh y p e r t e n s i o n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t h r e em a j o r c o n n e c t i v e t i s s u e d i s e a s e s:Ac o h o r t s t u d y i nC h i n a[J].I n t JC a r d i o l,2017,236:432-437.[8]潘婕.三种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9.[9]v a nU d e nD,B o o m a r sK,K o o lM.D e n d r i t i cc e l l s u b s e t sa n de f f e c t o r f u n c t i o ni ni d i o p a t h i ca n dc o n n e c t i v et i s s u ed i s e a s e-a s s o c i a t e d p u l m o n a r y a r t e r i a l h y p e r t e n s i o n[J].F r o n tI mm u n o l,2019,10:11.[10] P u l l a m s e t t i S S,S e e g e rW,S a v a i R.C l a s s i c a l I L-6s i g n a l i n g:Ap r o m i s i n g t h e r a p e u t i c t a r g e t f o r p u l m o n a r y a r t e r i a lh y p e r t e n s i o n[J].JC l i n I n v e s t,2018,128:1720-1723.[11] W a n g L,L i uJ,W a n g W,e ta l.T a r g e t i n g I L-17a t t e n u a t e sh y p o x i a-i n d u c e d p u l m o n a r y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t h r o u g hd o w n re g u l a t i o no fβ-c a t e n i n[J].T h o r a x,2019,74:564-578.[12]张森,陈延军.肺动脉高压中炎性反应与免疫反应的发生机制[J].医学研究杂志,2017,46(4):14-16,51.[13] L i C,L i uP P,T a n g D D,e ta l.T a r g e t i n g t h eR h o A-R O C Kp a t h w a y t o r e g u l a t e T-c e l l h o m e o s t a s i si n h y p o x i a-i n d u c e dp u l m o n a r y a r t e r i a lh y p e r t e n s i o n[J].P u l m P h a r m a c o lT h e r, 2018,50:111-122.[14]朱珊英.免疫功能失调及细胞因子异常与结缔组织相关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20. [15] N i c o l l s M R,V o e l k e l N F.T h e R o l e s o fi mm u n i t y i n t h ep r e v e n t i o na n de v o l u t i o n o f p u l m o n a r y a r t e r i a lh y p e r t e n s i o n[J].A mJR e s p i rC r i tC a r eM e d,2017,195:1292-1299.[16]李青,李宏义.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在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1):25-28,32.[17]荆志成,国人肺动脉高压遗传特征及发病机制的探索与应用[D].北京:北京协和医院,2020.[18] F a nY,H a o Y J,G a o D,e ta l.P h e n o t y p ea n df u n c t i o no fm a c r o p h a g e p o l a r i z a t i o ni n m o n o c r o t a l i n e-i n d u c e d p u l m o n a r ya r t e r i a l h y p e r t e n s i o nr a t m o d e l[J].P h y s i o lR e s,2021,70:213-226.[19] T a n g C,L u oYM,L i S,e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i n f l a mm a t i o np r o c e s s i n m o n o c r o t a l i n e-i n d u c e d p u l m o n a r y a r t e r i a lh y p e r t e n s i o n i nr a t s[J].B i o m e d P h a r m a c o t h e r,2021,133:111081.[20]郭迪森,张榕.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免疫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2,26(3):205-209. [21]孙焕霞,苏厚恒,石颜军.系统性硬化病发病机制探讨及展望[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0,24(7):491-495.[22]李然.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21.[23]汪汉,何春容.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9,40(4):544-546. [24] M i n o p o u l o u I,T h e o d o r a k o p o u l o u M,B o u t o u A,e t a l.N a i l f o l dc a p i l l a r o s c o p y i ns y s t e m i cs c l e r o s i s p a t i e n t sw i t ha n dw i t h o u t p u l m o n a r y a r t e r i a l h y p e r t e n s i o n:A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a n dm e t a-a n a l y s i s[J].JC l i n M e d,2021,10(7):1528.[25] D o n n a r u mm aJ F S,F e r r e i r a E VM,O t a-A r a k a k iJ,e t a l.N a i l f o l d c a p i l l a r o s c o p y a sar i s kf a c t o r f o r p u l m o n a r y a r t e r i a lh y p e r t e n s i o n i n s y s t e m i c l u p u s e r y t h e m a t o s u s p a t i e n t s[J].A d vR h e u m a t o l,2019,59:1.[26]郝俊峰,陈建建.从肠道菌群论治肺系疾病[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28):177-181.[27]于尧,韩毓梅,周金哲,等.肠道菌群失调与皮肤科常见结缔组织病相关性概述[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53(4):308-311.[28] B r u n n e r K,S a m a s s a F,S a n s o n e t t i P J,e t a l.S h i g e l l a-m e d i a t e d i mm u n o s u p p r e s s i o ni nt h eh u m a n g u t:S u b v e r s i o ne x t e n d sf r o mi n n a t e t oa d a p t i v e i mm u n er e s p o n s e s[J].H u mV a c c i n I mm u n o t h e r,2019,15:1317-1325.[29]辛晓红,茹美华,张升校,等.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变化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1,21(3):4010-4016.[30] Z o u H X,Q i u B Q,L a i S Q,e t a l.I r o n m e t a b o l i s m a n di d i o p a t h i c p u l m o n a r y a r t e r i a l h y p e r t e n s i o n:N e w i n s i g h t s f r o mb i o i n f o r m a t ic a n a l y s i s[J].B i o m e dR e s I n t,2021,2021:1-27.[31]禹雪.肺动脉高压患者氧代谢相关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32] G o y a l K K,S a h a A,S a h i P K,e t a l.H e p c i d i n a n dp r o i n f l a mm a t o r y m a r k e r s i n c h i l d r e n w i t h c h r o n i c k i d n e yd i se a s e:A c a s e-c o n t r o ls t u d y[J].C l i n N e p h r o l,2018,89:363-370.[33] R a m a k r i s h n a nL,P e d e r s e nS L,T o e Q K,e ta l.P u l m o n a r ya r t e r i a l h y p e r t e n s i o n:I r o n m a t t e r s[J].F r o n tP h y s i o l,2018,9:641.[34]师悦,李慕聪,赵久良,等.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遗传学[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20,14(6):581-586.[35] T a k a g iK,K a w a m o t oM,H i g u c h iT,e t a l.S i n g l en u c l e o t i d e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 o f t h e H I F1A g e n e a r e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t o p u l m o n a r y a r t e r i a lh y p e r t e n s i o ni ns y s t e m i c s c l e r o s i s a n d c o n t r i b u t e t oS S c-P A H d i s e a s e s e v e r i t y[J].I n t J㊃749㊃‘临床荟萃“2023年10月20日第38卷第10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O c t o b e r20,2023,V o l38,N o.10R h e u m D i s,2020,23:674-680.[36] H u a n g C,Y a n g J,L i M T,e ta l.C B L N2r s2217560w a s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p u l m o n a r y a r t e r i a lh y p e r t e n s i o ni ns y s t e m i cl u p u s e r y t h e m a t o s u s[J].C h i n M e dJ:E n g l,2018,131:3020-3021.[37]王婕颖.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队列及生物标志物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38] L i uZ,Y a n g X,T i a nZ,e ta l.T h e p r o g n o s i so f p u l m o n a r ya r t e r i a l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p r i m a r y s jög r e n'ss y n d r o m e:a c o h o r t s t u d y[J].L u p u s,2018,27:1072-1080.[39] H uS,H o uY,W a n g Q,e t a l.P r o g n o s t i c p r o f i l e o f s y s t e m i cs c l e r o s i s:A n a l y s i so ft h ec l i n i c a lE U S T A R c o h o r t i n C h i n a[J].A r t h r i t i sR e sT h e r,2018,20:235.[40]王媛媛,孙晓萱,黄颖恒,等.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内科杂志,2020,37(5):365-367.[41]金艳盛,朱赟,李伟,等.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2,26(2):91-98.[42]周持恒,王钦清.探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S1): 101-102.[43]苗风楠,史晓飞,马新.结缔组织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33(6):676-680.[44]刘娟.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检测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价值[D].南昌:南昌大学,2019.[45]李智腾,范观止,段培青,等.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8,47(5): 420-425.[46] W a n g J,L i M,W a n g Q,e t a l.P u l m o n a r y a r t e r i a lh y p e r t e n s i o n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p r i m a r y s jög r e n'ss y n d r o m e:Am u l t i c e n t r e c o h o r t s t u d y f r o m C h i n a[J].E u rR e s p i r J.2020, 56(5):1902157.[47]崔祥祥,杨骥,屠文震,等.130例系统性硬化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的检测及其高危因素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22,51(4):204-207.[48]朱玲娴,赵荫环,张蕊,等.系统性硬化症发生肺动脉高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3,12(1):14-18.[49]金方圆.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回顾性分析[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9.[50] W a n g J,Q i a n J,W a n g Y,e t a l.S e r o l o g i c a l b i o m a r k e r s a s r i s kf a c t o r s o fS L E-a s s o c i a t e d p u l m o n a r y a r t e r i a lh y p e r t e n s i o n:A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L u p u s,2017,26: 1390-1400.[51] H a c h u l l a E,J a i s X,C i n q u e t t iG,e ta l.P u l m o n a r y a r t e r i a lh y p e r t e n s i o n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s y s t e m i cl u p u se r y t h e m a t o s u s:R e s u l t s f r o mt h e f r e n c h p u l m o n a r y h y p e r t e n s i o nr e g i s t r y[J].C h e s t,2018,153:143-151.[52]宋俊梅.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结缔组织病右心室收缩功能及其储备[D].泸州:西南医科大学,2021. [53]马红,周蕾,王嫱,等.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估结缔组织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20,35(9):910-915.[54]宁红霞.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心室功能[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18.[55]郑丽远,李扬,陈巘,等.双源C T在诊断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致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J].罕少疾病杂志,2017,24(4): 3-4,7.[56] Z h a n g N,L i M,Q i a n J,e t a l.P u l m o n a r y a r t e r i a lh y p e r t e n s i o ni n s y s t e m i cl u p u s e r y t h e m a t o s u s b a s e d o n aC S T A R-P A H s t u d y:B a s e l i n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r i s kf a c t o r s[J].I n t JR h e u m D i s,2019,22(5):921-928.[57] H u a n g C,L iM,L i uY,e t a l.B a s e l i n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r i s kf a c t o r so f p u l m o n a r y a r t e r i a lh y p e r t e n s i o ni ns y s t e m i cl u p u se r y t h e m a t o s u s p a t i e n t s[J].M e d i c i n e,2016,95(10):e2761.[58] G a l ièN,H u m b e r t M,V a c h i e r y J L,e ta l.2015E S C/E R Sg u i d e l i n e sf o r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u l m o n a r yh y p e r t e n s i o n[J].R e vE s p C a r d i o l(E n g lE d),2016,69(2):177.[59] Y o u n g A,N a g a r a j aV,B a s i l i o u sM,e t a l.U p d a t e o f s c r e e n i n ga n d d i a g n o s t i c m o d a l i t i e s f o r c o n n e c t i v e t i s s u e d i s e a s e-a s s o c i a t e d p u l m o n a r y a r t e r i a l h y p e r t e n s i o n[J].S e m i nA r t h r i t i sR h e u m,2019,48(6):1059-1067.[60] Y a nS,L iM,W a n g H,e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r i s k f a c t o r so f p u l m o n a r y a r t e r i a lh y p e r t e n s i o n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p r i m a r yS j o g r e n's s y n d r o m e[J].I n t JR h e u m D i s,2018,21(5):1068-1075.收稿日期:2023-03-22编辑:张婷婷㊃849㊃‘临床荟萃“2023年10月20日第38卷第10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O c t o b e r20,2023,V o l38,N o.10。
Chanarin-Dorfman综合征:1例病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Chanarin-Dorfman综合征:1例病例报道并文献综述唐建蓉;贾蓓【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年(卷),期】2024(34)4【摘要】1病例资料患者,男,25岁,因“全身多处鳞屑、皮肤发红20余年,瘙痒7月,加重2月”于2020年11月30日于我院就诊。
患者出生时为“火绵胶样儿”,表面薄膜剥脱后不久,皮肤开始出现红斑、鳞屑,随后诊断为先天性鱼鳞病,予以润肤治疗,皮肤情况有好转,但仍可见全身皮肤多处鳞屑,头面部、躯干皮肤发红。
入院7个月前,该患者出现双侧大腿瘙痒,逐渐蔓延至全身,于我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疥疮”,予以硫磺软膏治疗后瘙痒有所缓解。
入院前2个月因瘙痒加重,蔓延至全身,遂再次于我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过敏性皮炎”,予以氯雷他定片、金蝉止痒胶囊口服治疗后,皮肤瘙痒较前缓解。
本次就诊时瘙痒再次加重,影响睡眠,故住院治疗。
患者自发病以来无腹痛、腹胀、黄疸,无肌力异常,无听力、视力下降,无癫痫发作史。
其余既往史无特殊。
父母体健,否认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总页数】4页(P362-365)【作者】唐建蓉;贾蓓【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相关文献】1.克隆氏病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例报道一例及相关文献综述)2.胆道闭锁伴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1例病例报道及文献综述3.丛状血管病的自发性消退:报道1例2次复发后消退的病例并对文献报道的27例进行综述4.超雌综合征的病例报道及文献综述5.核型45,X及其相关嵌合体的Turner综合征病例报道及文献综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防护干预措施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防护干预措施
王莹;秦洁;李宁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年(卷),期】2015(000)006
【摘要】目的:通过总结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个人防护经验,减少医护人员的感染概率。
方法通过护理利比亚中国埃博拉治疗中心(ETU)的5名确诊患者及65名疑似患者,从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强化病房分区及工作流程、严格遵守感控制度、含氯消毒剂的防护、加强治疗时的防护等几个方面总结个人防护措施。
结果在护理工作中切实落实个人防护措施,做到了医护人员的“零”感染。
结论在护理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时,注重个人防护措施可以使医护人员避免感染,保护自己,救助患者,提高护理质量。
【总页数】2页(P66-67)
【作者】王莹;秦洁;李宁
【作者单位】110016 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外科;110016 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外科;110016 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援助利比里亚埃博拉出血热治疗中心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的组织管理
2.医务人员治疗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时的自我防护
3.维和官兵埃博拉出血热防护认知现状
4.
骨科术后患者采取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分析5.回顾性分析手术室患者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干预措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超级细菌感染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超级细菌感染1例
刘东汉;刘清泉;石斌;牛军强;郭鸿;刘倍吟;刘倍均
【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
【年(卷),期】2011(024)003
【摘要】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超级细菌感染1例,说明抗生素的滥用对微生物进行了定向选择,从而导致疗效不佳;祖国医学虽然无"超级细菌感染"一说,但其辨证论治遵伤寒、温病之法,处方简,疗程短,疗效捷,费用低,体现了祖国医学治疗该病的独特性.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刘东汉;刘清泉;石斌;牛军强;郭鸿;刘倍吟;刘倍均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兰州,7300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7.6
【相关文献】
1.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易导致超级细菌感染的医疗器械厂商发出违规警告[J], 李鑫(译);张菁(审校)
2.重视儿童超级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的研究 [J], 张国成
3.发现抗超级细菌感染的药物作用新靶点 [J], 李剑
4.蜱特殊蛋白或可帮助治疗超级细菌感染 [J],
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超级细菌”召开媒体通气会我国超级细菌感染者病因未定普通公众不用恐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硬化心肌病发病机制与临床相关性研究现况
肝硬化心肌病发病机制与临床相关性研究现况
陈欣;陈琳
【期刊名称】《肝脏》
【年(卷),期】2023(28)1
【摘要】肝硬化心肌病(cirrhotic cardiomyopathy,CCM)是排除基础心脏疾病之后,在肝硬化患者中出现的心脏舒张、收缩功能受损及电生理异常的慢性心脏功能障碍。
患者因症状隐匿且常规检查的局限性而不易被临床关注。
本文就近年来对CCM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临床相关性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CCM的认识水平。
【总页数】4页(P121-124)
【作者】陈欣;陈琳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肝硬化性心肌病的研究现况
2.NLRP3、IL-1βmRNA表达水平与酒精性肝硬化发病相关性及作用机制分析
3.血汗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现况
4.肝硬化心肌病的病理特征、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5.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与脓毒性心肌病发病机制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肝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
老年肝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
陈琳
【期刊名称】《当代护士(学术版)》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肝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进行了肝移植手术的患者12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术后对实验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结果术后有1例肺部感染的发生,后经处理后症状减轻,无其它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完善的护理管理,严密的围手术期监护,积极预防,及早发现肝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适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可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率.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陈琳
【作者单位】350005,福州,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肝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预防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进展 [J], 王丽娜;王会英
2.护理干预对老年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J], 马瑶瑶;凌宾芳;吴尧
3.老年成批大面积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J], 黄小平;叶胜捷;张文振;林彬彬
4.老年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护理 [J], 解梅洁;李翔;张军
5.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J], 夏卫芳; 左海萍; 朱粉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匡钱华;董林;沈明娟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卷),期】2009(16)8
【摘要】@@ 尖锐湿疣(CA)是临床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我国CA的发病率迅猛增加,据全国性病监测点报道,CA发病的年增长率为22.52%,病例数仅次于非淋菌性尿道炎,占第二位[1].2005年3月-2008年3月,笔者应用冷冻+祛疣煎剂口服及外洗+重组干扰素a-2b凝胶治疗CA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77-78)
【作者】匡钱华;董林;沈明娟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
州,730000;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925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2.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3.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女性尖锐湿疣60例疗效观察
4.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5.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不足型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真菌感染的护理
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真菌感染的护理
李玲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9(22)7
【摘要】通过对30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真菌的护理,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主要有以下的护理措施:进行深入的健康教育,有效的口腔护理,密切观察真菌感染的早期症状、严格消毒隔离、环境的清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这些护理措施对真菌感染的预防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页数】1页(P853)
【作者】李玲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第二医院,江苏省南京市,2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CT影像学特征分析 [J], 徐凌燕;杜诗霖;徐宏斌;董志辉
2.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CT影像学特征分析 [J], 徐凌燕;杜诗霖;徐宏斌;董志辉;
3.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CT影像学特征分析 [J], 杨浩
4.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CT影像学特征探析 [J], 张娜
5.CT影像检查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张俊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患儿化疗后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一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患儿化疗后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一例周晨燕;顾玲;宁刚;朱易萍;母得志【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年(卷),期】2013(38)5【摘要】Fungal infections are commonly seen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disorders,especially hematologicalmalignancies.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 are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fever,cough,and pulmonary imaging signs.However,these characteristics,including X-ray and CT image in most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are not specific.In this case,the patient with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developed agranulocytosis and fever after intensive chemotherapy,which could not be controlled by strong antibacterial therapy.The child was empirically diagnosed with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and regular antifungal therapy was applied.Vfend Tablets showed greater advantages in this treatment.The child received both antifungal therapy and low-dose chemotherapy maintenance therapy.We could see tha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complicated with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combination of low-dose chemotherapy and anti fungal therapy may facilitate control of the acute leukemia,avoid recurrence,and cure the fungal infection.%真菌感染在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十分常见.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伴肺部真菌感染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及肺部影像学改变.但是,肺部的X线及CT等影像学改变多无特异性.本例病例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强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经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无效.患儿给予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最后予威凡片剂治疗后好转.患儿在抗真菌治疗的同时行小剂量化疗,最终患儿白血病治愈,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控制.【总页数】5页(P370-374)【作者】周晨燕;顾玲;宁刚;朱易萍;母得志【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2【相关文献】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J], 蒋小梅;郑敏翠;吴攀;李婉丽;杨海霞;张本山;邓映;杨振2.一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合并胸、腹膜炎及严重脱肛的护理体会 [J], 袁文英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出现消除延迟异常合并急性肾损伤病例分析 [J], 赵海艳; 于芝颖; 胡蕾; 刘博宇; 封宇飞4.两性霉素B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 [J], 郑丽5.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J], 冯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敦煌市67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门诊病案分析
敦煌市67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门诊病案分析黄俊;范文婷;黄一飞;路宏昌【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年(卷),期】2010(007)024【摘要】目的初步了解甲型H1N1流感区域性的发病特点,为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制定针对性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敦煌市中医医院收集新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相关病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新型传染病的高危人群主要是1~5岁的儿童,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1月和12月,全市各地均有发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以高热为主,并以咳嗽、咽痛、乏力、咽部充血、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见;外周血液检测淋巴百分比异常率比较高;所有疑似病例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应继续加强对高危人群甲型H1N1流感预防健康教育,扩大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范围,同时重视心理辅导在疫情控制中的作用.【总页数】2页(P166-167)【作者】黄俊;范文婷;黄一飞;路宏昌【作者单位】736200,甘肃省敦煌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736200,甘肃省敦煌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736200,甘肃省敦煌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736200,甘肃省敦煌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146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J], 李际强;郑丹文;邓庆平;罗翌;李俊;丁邦晗2.甲型H1N1流感确诊和疑似病例194例临床诊断分析 [J], 于保东;魏仲航;王树越;魏艳君3.临床研究146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的回顾性分析[J], 李际强;郑丹文;邓庆平;罗翌;李俊;丁邦晗;卢传坚4.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治疗与护理 [J], 徐敏;孙香伟5.中西医结合治疗甲型H1N1流感及疑似病例临床观察 [J], 张泽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用必麦森凝胶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外用必麦森凝胶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杜华;刘杜姣;陈婷荣
【期刊名称】《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9(20)3
【摘要】目的:观察用必麦森凝胶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28例,按Pillsbury分类法分Ⅰ~Ⅳ度.用必麦森凝胶及5%红霉素酒精分别外用于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同时内服甲硝唑、硫酸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为71.43%,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必麦森凝胶对痤疮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对Ⅰ~Ⅲ度痤疮疗效更显著,配合内服甲硝唑、硫酸锌疗效更佳.
【总页数】2页(P209-210)
【作者】杜华;刘杜姣;陈婷荣
【作者单位】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皮肤科,兰州,73005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皮肤科,兰州,73005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皮肤科,兰州,73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4.9
【相关文献】
1.必麦森凝胶局部外用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J], 廖金英
2.必麦森凝胶外用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J], 陈盛
3.必麦森凝胶外用治疗痤疮70例疗效观察 [J], 杨灿
4.外用必麦森凝胶治疗寻常痤疮70例疗效观察 [J], 李秀岚;陈宇
5.复方甲硝唑霜、必麦森凝胶、百多邦霜外用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J], 谷沅珉;曹富英;邹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专家共识
成人胆 汁淤积 性肝病 的诊断 流程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方法
➢病史:既往史、家族史、药物治疗史和酒精摄入情况 ➢体格检查 ➢腹部超声、CT:鉴别肝内、肝外胆汁淤积,必要时EUS观察远端是否存在胆道梗阻 ➢若无治疗需求,MRCP或EUS优先于ERCP(并发症高)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病毒血清学检查及筛查肝病自身抗体 ➢对不能解释的肝内胆汁淤积或AMA阴性者考虑肝活检
血清ALP
血清ALP主要来自肝脏和骨骼,也可来源于胎盘、肠道或肾脏。妊娠 3个月后,胎盘型ALP进入血液循环,可达到正常的2~3倍,分娩后持 续数周
婴幼儿以及14岁以前的儿童血清ALP水平高于成年人,青春期男性血 清ALP水平甚至可达成人的3倍
高脂饮食后可使血清ALP水平短暂升高 排除上述生理因素及其骨骼疾病,血清ALP明显升高提示肝胆疾病
• AST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为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存于细胞质和线粒体,线粒 体AST占肝脏AST总活性80%左右
• 正常成人血清AST/ALT的比值约为0.8。心肌梗塞和慢性酒精性肝病等,血清中AST/ ALT比值升高;在病毒性肝炎或其他严重肝病(如肝硬化),若肝细胞损伤加重和(或)累 及线粒体,则AST/ALT值也可明显升高
推荐意见
肝脏生化检查发现ALP超过正常上限1.5倍,且GGT超过正常上限3倍可诊断胆汁淤积性肝病(B1)。但 在PFIC 1和2型及BRIC等,GGT可不高(B2)
MRCP或超声内镜不能明确诊断时可考虑进行ERCP(A1)
腹部超声是区分肝内和肝外胆汁淤积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胆总管扩张且内径超过8mm以上提示肝 外梗阻(C1)。当腹部超声不能明确胆管扩张时,推荐行MRCP和/或超声内镜检查,并检测病毒性肝 炎标志物和肝病相关自身抗体如AMA等(C1)
对于无法解释的肝内胆汁淤积且AMA阴性者应考虑肝活组织检查(C1)。对于AMA阴性及肝活组织检 查未能确诊患者,有条件者可考虑基因检测(C1)
• 注意,服用联苯双酯等药物,可以出现AST/ALT比值升高
氨基转移酶轻到中度升高的诊断程序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5):387-93
血清碱性磷酸酶 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或AKP
ALP主要来自肝细胞和毛细胆管的微绒毛,当胆汁排出不畅,毛细 胆管内压升高时,可诱发产生大量ALP 骨、肠、肾、胎盘也能产生ALP,因此这些组织的生理性和病理性 改变也能引起ALP↑
100μm)病变或阻塞所致胆汁淤积。
肝外胆汁淤积:
间隔胆管(>100μm)、区域胆管(300-400μm)、节段胆管(400-800μm)、 左右肝管、胆总管至肝胰壶腹的病变或阻塞所致胆汁淤积
诊断标准
胆汁淤积性肝病:
肝脏生化检查发现 ALP超过正常上限1.5 倍,且GGT超过正常 上限3倍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 汁淤积(PFIC )1和2型 及良性复发性肝内胆 汁淤积(BRIC)
临床表现
瘙痒、乏力、尿色加深和黄疸等 早期常无症状仅表现为ALP和GGT水平升高
肝内胆汁淤积:
肝及细小胞叶肝 及细 小功间胞叶能 胆功间障管能胆碍(1障管5或碍(-11毛5或0-细10毛0μ0胆细mμ胆管m)病)管、病变、变细或细或胆胆阻阻管管塞塞((<所所<11致致55μμ胆胆mm汁,汁,淤亦淤亦积称积称闰闰、管细管或胆H或e管Hrin(e1gr5管i-n)g管)
各种原因使肝脏病变导致胆汁淤积为主要表 现的肝胆疾病统称胆汁淤积性肝病
胆汁淤积本身
肝脏损害
类型: • 肝内胆汁淤积:肝细
胞和胆管细胞 • 肝外胆汁淤积
疾病定义
肝内外各种原因造成胆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胆汁 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肠而进入血液的病理状态
病情进展
可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严重者可导致肝衰竭甚至死亡
霍奇金淋巴瘤 – 药物,如苯妥英纳 – 骨骼系统疾病,佝偻病,骨折恢复期等
ALP升高的诊断程序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5):387-93
γ-谷氨酰转移酶 (γ –GT,GGT)
• GGT分布在多种组织包括肾、胰、肝、脾、心、脑及生精管等多种 组织的细胞膜上
• 血清GGT升高主要见于肝胆胰疾病
• GGT有助于判断ALP升高的组织来源,因为GGT活性在骨病时并不升 高
• 血清GGT水平升高也见于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或苯妥英钠的患者,以 及酗酒或酒精性肝病,亦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功能不全,急 性心肌梗塞后等疾病状态
肝炎,是指一类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炎症病变。 其病因复杂多样:
•病毒性肝炎 EBV,CMV •酒精性肝病 •脂肪肝;临床十分常见 •药物性肝炎:抗痨或抗菌药、免疫抑制剂、内分泌治疗 药物等 •其他病原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肝结核等 •胆汁淤积性肝病 •遗传代谢性疾病 •工业化学物中毒:四氯化碳、二甲苯等 •其他:肝脏缺血、胆道疾患、多脏衰等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
肝炎
??
黄疸/ 转氨酶升高=患肝炎=需要隔离
血清氨基转移酶
血清氨基转移酶主要包括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和AST
• ALT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其次为心肌、脑和肾组织。组织中 ALT位于细胞质,其肝内浓度较血清高3000倍,血清半寿期为(47±10)h,是肝细胞损害 的敏感指标
ALP升高
• 导致单项ALP升高或以ALP升高为主的生化异常的原因
– 结石或肿瘤所致的胆管部分梗阻 – PSC和PBC的早期 – 肝脏浸润性疾病,如淀粉样变性、结节病、肝脓肿及原发/转移性肝癌 – 肝外疾病,如骨髓纤维化、腹膜炎、糖尿病、亚急性甲状腺炎和胃溃疡 – 肝外肿瘤,包括骨肉瘤、肺、胃、头颈部和肾细胞癌、卵巢癌、子宫癌和
判断胆汁淤积性肝病
• 排除正常妊娠和生长期等生理因素以及骨骼疾病,血清ALP明显升高 提示肝胆疾病
• GGT和ALP同时显著升高,强烈提示ALP升高来源于肝胆疾病 • 血清ALP明显升高提示胆汁淤积相关疾病,血清ALP活性轻度升高则亦
可见于其他肝脏疾病
• 单项ALP升高或以ALP升高为主的肝生物化学指标异常可见于多种情况, 需要结合氨基转移酶、血清Bil、GGT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