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导学案(创新班,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配套: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配套: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配套: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课标解读本标准要求学生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及其意义,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明确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培养学生正确的中华民族文化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为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落实策略1.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主题为出发点,以理解基本观点、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落脚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自主获取新知的能力。

2.坚持启发式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手段,关注过程,实现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方式一:视频导入播放视频短片:《中华世纪坛序》和朗诵《华夏文明之歌》,配一组从古代至近代的文物、古董的图片。

(板书标题)【导语】一组从远古到近代文物古董组成的精美画轴,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华文化历史上曾经的辉煌;大气磅礴的朗诵,和着说唱历史的放歌,为我们描绘了中华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的画面。

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华文化呢?这就是我们第六课要学习的内容,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方式二:图片导入展示图片。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图片。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不仅仅是一次世界的体育盛会,而且也是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文化的盛会。

那么我们作为中国人对本民族的文化了解多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学习的内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方式三:话题导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经典文化,长期以来一直被我们传颂的四大发明……但是,近代的中国落后了,中华文化衰微了。

为了中华文化的振兴我们每一位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做呢?●教学地位分析本课时既是第三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的逻辑延伸和具体化,又是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逻辑起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中政治 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政治 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政治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政治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政治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前导学】——-学生自己整理笔记,课堂自我展示1、中华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2、汉字和史书典籍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具体了解4、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5、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判断】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意味其发展一帆风顺,始终辉煌。

( )2、汉字为世界各国人民认同、通用,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

()3、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 )4、汉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5、汉字只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6、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7、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给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8、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的简单相加.( )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 )10、包容性会使民族文化逐渐丧失其个性。

( )【知识理解】1、文字和汉字的区别⑴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⑵汉字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高中】高中政治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高中政治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关键字】高中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学习目标】1、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广博精深2、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预习案一、知识梳理(利用课前15分钟,通读教材,在教材上做好勾画,初步掌握课本重点)——穿越历史长河,世代相传,绵延不断。

①古代辉煌的历程(时间上的久远绵长)。

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②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代代相传,不因时间和世事的变迁而中断,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人类文明)。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民族自古以为就重视历史经验,保存历史资料)(2)广博精深的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族文化异彩纷呈——表现为“三性”①独特性---含义: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以其独特的内涵展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A、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B、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原因:A、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不同区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有保持着各自的特色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①所谓“求同有异”就是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

②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广博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3)包容性的意义: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广博精深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3)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分析
(1)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一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说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
(3)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
(2)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近代西方文化传入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
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雏形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儒家思想正式形成
进入气势恢宏的全胜时代
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封建社会影响较大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
◇点拨:“文化名人”介绍我国儒学宗师孔子的生平,主要评析他对中华文化的重要影响。
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见下表)
发展时期
殷周
时期
春秋战
国时期


隋唐时期
宋元明
明清
文化思想
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

-高中政治文化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人教版必修三

-高中政治文化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人教版必修三

文化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高考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3、中国文化的包容性自主复习成果展示:本课知识体系:知识复习过程当堂练习:1.(2008江苏卷2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2.(2008广东卷33)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

这表明①.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②.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③.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④.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07山东文综22.)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07广东20.)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阶级性 B.包容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学后反思:课后练习:1、“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就通过法国传入欧洲。

巴黎曾成为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

法国的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如笛卡尔、伏尔泰、魁奈、孟德斯鸠,都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研究。

伏尔泰在其名著《风俗论》中写道:“中国拥有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无法相匹的悠久历史,而且形成了光辉的理性主义文化。

当世界上其他民族尚处在神话传说的时代,中国人已经在编撰自己的历史了。

”温总理演说中对伏尔泰名著《风俗论》的引述,从一个侧面向世人说明中华文化的、A、博大精深B、源远流长C、兼容并蓄D、革故鼎新2、2005年4月27 日,4000多片和田美玉连缀而成的金缕玉衣,武则天时期秘藏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秦始皇陵的最新发现……全国15个省,50余家博物馆珍藏的213件国宝级文物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集体亮相,上述文物真品①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大的包容性③有利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④书写了新时期中华文化更加壮丽的篇章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④D.①③3、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用电脑打字方便、快捷,有人提出可以放弃汉字的书写。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优秀教案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优秀教案
(过渡)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真可谓内涵上极为丰富“独树一帜”,成就上“独领风骚”, 这种独特性可以从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两方面得到有力的证明。
1. 文学艺术 (学生阅读教材 P662 段以及 P67 相关链接一,填空《第二教材》P411(1))
归纳:四大名著被译成多国文字,获得外国学者的高度评价。除此之外,几乎每个朝代 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文学形式,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还有皮影、双簧等 多种艺术,祖先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文学艺术财富。
它的设计规划很好地体现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生命 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除此之外,从公元 1 世纪到 18 世纪由中国传到欧洲等 地的重要发明就有 26 项,比如,科学方面,天文、立法、医学、数学、农学; 技术方面,蚕丝织品、瓷器、铁器、火药等等。就像罗伯特所说,“‘现代世界’ 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中国的古代科技
⑴包容性的含义
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⑵意义
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难点突破: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⑴中华文化在自己发展历程中,从不抱残守缺,故步自封,而是以非凡的包容性来丰富
②意义: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 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点拨:“相关链接”描述了我回汉字的发展过程。方言、民族的多样化与汉字的统一性, 深刻表述了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和促进民族凝聚力中的巨大作用。 (2)史书典籍。 ①意义: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原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 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他们大都终身世袭,所以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 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③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点拨:“相关链接”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吏书其籍.我国的史书典籍种类多、规 模大、存留丰富、影响深远,记载传承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 证。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的衰微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衰落和西 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大冲,中华文化也经历衰微的过程。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高中政治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最新精品导学案

高中政治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最新精品导学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积厚流光的中华文化一、明确目标(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中国古代文化绚烂的历史及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理解积厚流光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之一,“汉字”与“史学文籍”是中华文化积厚流光的目睹,中华文化的地区特点;明确中华文化积厚流光的原由;剖析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b5E2RGbCAP2.能力目标:感觉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理解党的路线、目标、政策,加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自觉弘扬和培养伟大的民族精神。

p1EanqFDPw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对优异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可感;加强对社会主义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坚定实现祖国完整一致的信念和中华民族伟大中兴的实现。

(二)教课要点、难点:中华文化积厚流光的表现、原由;中华文化广博精湛的表现;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DXDiTa9E3d (三)学法指导:小组议论法研究法点拨法二、课前预习案(一)教材助读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一)积厚流光1、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点的绚烂历程殷周时春秋战汉隋唐期间宋元明明清发展期间秦代国期间文化思想对早期渐渐形推进中华文化发展,在中华文成了古中华文此中宋明中国传统化发展史代中华文化面对化产生理学对后上的影响文化思冲击深刻影封建社会和作用想雏形响影响较大2 、中华文化“积厚流光”的目睹: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 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录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就。

____________ ,令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记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____________。

RTCrpUDGiT(2)__________________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目睹(作用)。

中国史册文籍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学习目标】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常考点)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常考点)。

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自主学习】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古代辉煌的历程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①文字:作用: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地位: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汉字:作用:汉字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地位: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史书典籍:地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二、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衰微的原因:内因:中国的日渐没落。

外因:西方的巨大冲击。

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要求:①只有在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文学艺术:①作用: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②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古代科技:①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具有和的特点。

③意义: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我国各地文化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高中】高中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高中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关键字】高中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习目标】1.明确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2.了解文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见证【学程指导】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古代辉煌的历程①结合探究活动,阅读P63第一段,了解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阅读P64页第一段,说明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①阅读P64第3段,了解文字的价值和汉字对于中华文化的意义。

②阅读P64第4段,了解史书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价值。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结合探究,阅读P65第1段,了解近代中华文化经历衰微的过程。

(2)阅读P65最后两段,理解中华文化再创新辉煌的条件及要求。

【体系构建】【自主检测】1.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事件是A.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B.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文化的发展C.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隋唐时期吸纳外来文化2.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主体部分,它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几经变迁,充实和改变着自己的内容和形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朝的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大一统”思想B.宋朝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C.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3.中国历来有“易代修史”的传统。

一个朝代灭亡以后,后继的新朝代为了总结历史,借鉴往事,吸取经验教训,都要给上一个朝代编纂历史,这个优良传统绵延不断,经久未绝。

这有利于中华文化A.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D.独树一帜,独领风骚4.深港澳台少儿文化艺术夏令营正式开营后,140名来自深港澳台的中小学生在深圳进行为期六天的文化之旅。

孩子们分别到中华民俗文化村、深圳博物馆、南山书城等地参观交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之所以开展上述活动是因为A.文化艺术素质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前提B.中华文化广博精深,源远流长C.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D.丰富学生暑期生活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5.很久以来,中国就有通过符号传递祝福的传统。

高中政治第6课我们中华文化(第2课时)《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全面版

高中政治第6课我们中华文化(第2课时)《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全面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 2 课时广博精湛的中华文化【课前预习】一、自成一家,独领风骚(独到性)1.文学艺术。

(1)作用:对于反应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现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到的作用。

(2)特点:有绚烂而悠长的历史、丰富而绚烂的内涵、鲜亮而独到的风格。

(3)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据有重要地点。

2.科学技术。

(1)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记之一。

(2)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着重实质运用,拥有适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3)作用:是中国人民勤奋、智慧和奋发图强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建力的生动表现。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 地区性 )1.我国地区文化的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一样。

受历史、地理等要素的影响,各地域的文化带有显然的地区性。

2.不一样地区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一样地区的文化长远互相交流、借鉴、汲取,既渐趋交融又保持着各自的特点。

三、中华之珍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1.中华各民族文化。

(1)特点: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征。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互相交融、互相促使,共同熔铸了绚烂的中华文化。

(2)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珍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作用:各具特点的民族文化奇光异彩,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可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盛的民族凝集力。

2.中华文化的包含性。

(1)内涵:①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余民族文化和平共处。

②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汲取、借鉴其余民族文化的踊跃成分。

(2)意义:有益于与其余民族文化在友善的关系中交流,加强对自己文化的认可和对其余民族文化的理解。

3.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建力和凝集力之中,是激励中华子女创建美好明日的不断力量之源。

【讲堂合作研究】【研究一】龙船节是苗族的一种水面划船比赛的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的台江、施秉两县交界处的清水江两岸,和注入这段河的台江巴拉河两岸,黔东苗语称为“哈仰勇”。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第0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第0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第0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和近代衰微的过程,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书典籍;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能力目标: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

本课信息量比较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综合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

对文化的理解离不开历史和地理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化”为主线,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程和见证【教学难点】怎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三、教学设计【知识体系】【知识要点】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古代辉煌:殷周(早期)──春秋战国(初步形成)──秦朝(促进)──汉朝(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清(面临冲击)2、近代衰微: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衰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大冲,中华文化也经历衰微的过程。

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用洋枪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从此掀开了中华民族最为屈辱的一段历史。

3、当代复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见证之一:汉字(1)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意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见证之二:史书典籍(1)意义:是中华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2)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补充】P66对待中华文化的态度: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高中政治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第1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第1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1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前预习】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见证。

(1)汉字。

①地位: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2)史书典籍:①地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3)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课堂合作探究】【探究一】闽南文化,是指生活在福建地区的人共同创造的(主要是闽南人),并一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其分布范围为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各区、市、县。

闽南文化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福建设置闽中郡,开启了中原文化与闽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闽南文化是吸收采纳了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的特质和合理因素,有机地融入了其体系内,孕育、发展起来的,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闽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了什么?提示: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探究二】世界的古文字,如古埃及、苏美尔等文字,都在一两千年以前就消亡了,唯独中国汉字三千年生生不息,其原因是汉字不仅仅是符号,更多的是音、形、意的完美结合。

这种结合让汉字除了作为传播的媒介,更具有审美、情感、理性等生命的因素。

联系材料简要说明汉字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提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巨大作用。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导学案(创新班,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导学案(创新班,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学习目标:1、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4、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6、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7、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二、知识梳理: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古代辉煌的历程1、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的辉煌历程2、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1)文字的作用、地位:(2)汉字的作用、地位:(3)史书典籍的特点:(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在近代衰微的原因:2、怎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文学艺术的作用、中国文学艺术的作用:2、科学技术的地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区域文化的成因:2、区域文化间的关系:(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1、各民族文化的地位: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关系: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2)含义:(3)意义:4、中华文化的力量的作用、表现(1)作用:(2)表现:三.易错意混点1.秦的统一,使古代中华文化进入了全盛时代()2.汉字在今天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3.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是受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4、我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注重理论创新。

()5、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6、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四.巩固训练1、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来的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高二政事教案)_高二政事教案.doc

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高二政事教案)_高二政事教案.doc

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高二政治教案)_高二政治教案:2007-2-2521:01:39【课标再现】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三、文化与民族精神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讲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演示:一些古代文明的相继衰落、中断、湮灭;海外华人的民族情结的资料等。

¨考察或参观:以体现民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文化为题,如生产工艺、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建筑工程等。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演示:语言、文字、风俗等资料。

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高二政治教案)_高二政治教案:2007-2-2521:01:39【课标再现】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三、文化与民族精神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讲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演示:一些古代文明的相继衰落、中断、湮灭;海外华人的民族情结的资料等。

¨考察或参观:以体现民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文化为题,如生产工艺、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建筑工程等。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演示:语言、文字、风俗等资料。

必修3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高二政治教案)_高二政治教案:2007-2-2521:03:05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3)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5)人人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2.能力目标(1)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2)善于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感悟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3)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4)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2)增强对社会主义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3)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顾全大局的情感,坚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念(4)认同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优良品格,保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坚信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5)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二、教学重难点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内容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四、课时3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学生活动:投影展示一组反映民族精神的图片和鲁迅先生的名言,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脊梁”体现在哪些方面的精神?(载人航天、都灵冬奥会带伤比赛、)。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学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学案【课程标准】2.4考察中外历史和现实中的实例,说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引用古代文明衰落、中断、湮灭的史实,展现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与区别。

◆体现民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文化,如生产工艺、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建筑工程等。

2.5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和不同样式;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着眼于中华文化的总体特质,如语言、文字、风俗等;说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以港澳台或各民族地区为例,表现不同文化样式的历史、地缘因素;同时从文化心理、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的认同,强调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

【教材结构分析】本课时内容主要是通过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整个框题共分为三目,第一目是古代辉煌的历程,主要是以历史事实说明一些世界古老文明相继衰落或湮灭,而中华文化具有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第二目以汉字和史书典籍为见证,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第三目,以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史实,说明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紧迫性和根本要求。

整个教学内容与第二框有机联系,共同展示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识记: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要求。

理解: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内涵;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的意义。

运用:联系中华文化发展的实际,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充分展示中华文化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历史责任感。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共张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共张
探究(s:hu①āi近wē代i)(的jìn过dà程i)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谈谈 己见。 ②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与国家的衰落是
什么关系?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B、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是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 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有体现时代性。
① 国家衰落使文化失去发展的政治、经济条 件,加速(jiā sù)了文化的衰落,国家衰落 是文化衰落的决定性因素。
② 文化衰落是国家衰落的重要表现,反映了 国家衰落,不利于国家发展。
第十三页,共20页。
第十四页,共20页。
二十五史是 史学的宝贵 典籍(diǎnjí), 是有历代著 名历史学家 精心编写的 纪传体史书。 主要记载了 重要历史人 物的生平事 迹和有关历 史事件。
④ 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奠定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 ⑤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开展,西方国家展开殖民掠夺
与扩张,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rìyì)成 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第十一页,共20页。
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shuāiwēi)有 哪些表现?
① 清朝统治者极力提供程朱理学,残酷压抑进步思 想,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
② 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shíqī),现代科技水平 落后,日益落在世界潮流后面。
③ 人们封建落后意识浓厚,民族、民主意识淡薄 ④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渐渐消失。 ⑤ 西学大量传入中国,西学东渐现象不断发展,冲
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第十二页,共20页。
(3)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与国家的衰落 (shuāiluò)是什么关系?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知识点梳理】1、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上溯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思想的雏形。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都有巨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3、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学典籍是很有说服力的。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4、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5、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6、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7、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再创中华文化的新的辉煌。

【知识测评】一、单项选择题:D 1、随着的建立,中华文化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文化开放的氛围浓郁,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高三政治导学案3.6我们的中华文化2015年12月05日

高三政治导学案3.6我们的中华文化2015年12月05日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复习学案 3.6我们的中华文华【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考纲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考查重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高考定位①结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结合各地文化节的举办,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节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结合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汉语影响的不断扩大,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认识中华文化发展的原因。

④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中华文化这一主线,重点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包容性等。

材料题主要立足于分析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预习导学】(必背必会)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文字与汉字的意义及区别?★★★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独特性①文学艺术A作用:B特点:C地位:②中国的科学技术A地位:B特点:C意义:(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的区域性①成因:②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共性与个性)①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②民族文化的地位③各民族文化的关系④意义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5.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内涵、意义?★★★6.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学习过程】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探究活动一: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秦的统一,使古代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代。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文字与史书典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学习目标:
1、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
4、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6、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7、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二、知识梳理: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1、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的辉煌历程
2、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文字的作用、地位:
(2)汉字的作用、地位:
(3)史书典籍的特点: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在近代衰微的原因:
2、怎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文学艺术的作用、中国文学艺术的作用:
2、科学技术的地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区域文化的成因:
2、区域文化间的关系: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关系: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2)含义:
(3)意义:
4、中华文化的力量的作用、表现
(1)作用:
(2)表现:
三.易错意混点
1.秦的统一,使古代中华文化进入了全盛时代()
2.汉字在今天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是受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4、我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注重理论创新。

()
5、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6、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
四.巩固训练
1、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来的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一个发展的民族,必然要有一种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精神。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原因是()
①中华文化没像其他文明一样,被外族入侵而中断、湮灭②汉字的演变与使用③史书典籍的传承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3、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现④洋务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这句话所体现的中华文化()
A、从未衰微
B、盲目自大
C、源远流长
D、博大精深
5、各民族同文是指各民族统一使用汉字。

下列关于汉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字出现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C、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D、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的唯一纽带
6、一位英国学者在对著名科学史学者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提炼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

”这一结论说明()
①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②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④中华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8、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

侗族大歌、壮族山歌、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藏族舞蹈、朝鲜族舞蹈等都极具特色。

由此可以看出()
①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②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水火不容③各民族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④各民族文化独立于中华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9、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为中华文化所吸收和借鉴。

这突出体现了()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10.2014年4月12日,癸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各界嘉宾万余人喜聚盛典,拜谒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共同祈福华夏繁荣昌盛。

大典主题为“同根同祖同源,和平
和睦和谐”,展现了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

下列关于中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②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③秦的统一促进了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④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⑤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始终辉煌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⑥
11.现在90后人群,或者包括80后段人群以及其他人,在QQ上或其他文字交流区大量使用自己编造的不规范汉字,这种趋势越来越普遍,甚至成为90后的一种认知标签。

汉字的不规范使用引起了社会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

关于汉字正确的看法是( )
A.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C.汉字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D.汉字是人类文明首要的记载工具
12.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通过典籍的整理传承自己的文化。

下列对我国史书典籍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B.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C.我国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D.它是我国最优秀的文化
13.在央视马年春晚上,民族歌舞大联欢展现了一幅“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民族画卷。

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和稳定性②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4.长期以来,台湾地区在海外的华文学校中使用的是繁体字、注音符号,而大陆使用的是简体字、汉语拼音。

台湾与大陆达成一致——提倡使用简体字,但也不反对使用繁体字。

中国大陆与台湾就文字繁简体使用所达成的共识说明( )
A.中华文化随着时代变迁 B.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C.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D.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15.中国古典诗歌“无体不备,无体不善”,无论内容、风格、形式、技巧,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

这主要体现的中华文化的特点是( )
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 C.民族性 D.多样性
16.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一个发展的民族,必然要有一种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精神。

一个前进的时代,必须要有向上的精神。

我们实现全面的小康,就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是( )
①中华文化没有像其他文明一样,被外族入侵而中断、湮灭②汉字的演变与使用③史书典籍的传承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1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王昌龄的《出塞》。

整个诗篇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这说明传统文艺( )
①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②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③具有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作用④展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材料一“好客文化”是齐文化、鲁文化共有的文化基因,是山东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通过融汇各种思想,去芜存菁而形成的具有山东特色的地方文化,已经沉淀为鲜明的“山东性格”。

材料二山海兼备的齐鲁文化相异于“四塞之地”的秦文化、地居中原的三晋文化,不同于南方的楚文化,与在干燥西部发展起来的游牧文化更是大相径庭。

(1)材料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
(2)结合材料二,说明齐鲁文化与各地特色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导致它们之间巨大差异的因素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