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客家歌谣中看客家人的价值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客家歌谣中看客家人的价值观念

【摘要】客家歌谣是客家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客家歌谣的吟诵,却体现出客家人勤劳节俭、吃苦耐劳的生活观念,宗族社会中人情讲究的处世观念,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向学观念,念祖思亲、爱国爱乡的伦理观念、团结协作的群体观念。这些观念对于客家民性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今天还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

【关键词】客家歌谣价值观念民性塑造

客家歌谣是中国民间歌谣的重要分支,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人在南迁的过程中创作了许多生动活泼的歌谣,这些歌谣不仅对客地儿童有着娱情作用,还对客家人精神气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客家歌谣可以反映出客家人对事物的不同看法,是客家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写照。本文拟从客家歌谣入手,探讨客家人特有的价值观念。

一、客家歌谣体现出客家人勤劳节俭、吃苦耐劳的生活观念。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客家人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并练就了在困境中求生存的吃苦耐劳的客家精神。

在客家人的价值观里,勤劳就是根本。客家地区有很多教育子弟以勤为本,树立勤劳价值观念的客家歌谣。例如《火萤虫》:火萤虫,唧唧虫。桃子树下吊灯笼。灯笼光,照四方;灯笼暗,跌落坎……大人挑一担,细人扛一箩,扛去细妹背驼驼。

这首歌谣反映了客家孩子从小就热爱劳动的场景,他们帮助大人做农活儿,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其乐融融。

客家歌谣中教育节俭的也有不少,如《好姑娘》:勤俭姑娘,鸡鸣起床。梳头洗面,先煮茶汤。灶头锅尾,光光昌昌。煮好早饭,刚刚天亮。……能够咁样,真好姑娘。

客家妇女在长年累月的社会实践中,锤炼了她们特有的勤俭、刻苦、坚韧的性格,以及罕见的生活能力。旧时许多客家妇女,丈夫“过番”出南洋,往往十年八载没有一个钱寄回来。但只要家中有三两亩薄田,她们就能以超人的毅力,克勤克俭,维持整个家庭的生活。无论是老弱的扶养,幼儿的教导,家政的料理,亲朋的应酬,无不处心积虑,务求周到。这首歌谣《好姑娘》就是客家妇女勤俭品格的写照。

二、客家歌谣反映出客家宗族社会中讲究人情的处世观念。

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真情无价”。可见,情义对于人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客家人尤其注重人情,特别是宗族社会中的人情世故。客家社会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源自中原的宗族文化。每个姓氏都有宗族组织,且聚族而居。客家人崇尚人情味,离不开人情味。众多客家歌谣中都有此类的描写。例如《月光哇哇》:月光哇哇,细妹煲茶。阿哥兜凳,大伯喝茶。茶又香,酒又浓,食到大伯面绯红。可见客家人情味之醇厚。

在客家宗族组织中,讲究亲情、理顺亲情乃是宗族子弟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如歌谣《麻雀子》:麻雕子(麻雀),尾巴长,讨了老婆唔认娘。娘是

路边草,还系老婆好。娘是路边青(路边蘑菇),还系老婆亲……

这首歌谣暗讽男青年娶了妻便忘了娘的现象。客家人会以此来告诫客家孩子将来成家立室之时,不可贪恋夫妻之情而抛弃父母的养育之恩,务必平衡各种情份。这让客家孩子从小就树立起重人情、讲亲情的正确的处世观念。

三、客家歌谣传递出客家人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向学观念。

客家人历来就有“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一方面是由于客家先民大多来源于中原门户清高者,他们受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思想的熏陶;另一方面由于客家地区山多地少,耕作困难,随着人口的繁衍发展,光靠耕作已不能满足生计,可以说是地瘦家贫。因此,富于进取精神的客家人越是贫困,就越要供子弟读书仕进,以此来改变自身与家族的命运。这种观念成为了客家人坚定的信念、普遍的价值观念。

客家崇文重教社会风气的形成,很大的原因在于客家人给孩子从小就灌输读书光荣、读书改变命运的观念。比如通过客家歌谣的传唱,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教育。如《月光光》: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鲤麻背上一盏灯,鲤麻肚里做学堂。做个学堂四四方,兜张凳子写文章……

歌谣中的“秀才郎”、“做学堂”、“写文章”都是向儿童灌输读书的意识,读书写文章是无限荣光的事情,暗示读书的美好前程。通过歌谣的渲染,使得小孩人人羡慕读书,热爱读书,刻苦读书,读书也就形成风气。客家地区还广泛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蟾蜍罗(癞蛤蟆),咯咯咯,唔读书,么老婆。山鹧鸪,咕咕咕,唔读书,太番薯。这首拟人式的歌谣,生动地教育了小孩为什么要读书的道理。这么直白朴实、形象生动的语言,使得读书的意识深深地扎根于客家人的心底。

四、客家歌谣流露出念祖思亲、爱国爱乡的伦理观念。

客家人虽然在不断地迁徙,但是在他们的意识深处依然是故土难离。在经历了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时时为客、处处为客的窘境后,客家人对故土的留恋,念祖思亲的情怀比其它同为迁徙民系的人们更加强烈。在客家歌谣中有很多是充满了念祖思亲、爱国爱乡情绪的。如不同版本的《月光光》:八月啊十五呐,月光光,阿妈共拜呀拜月光;阿妈问一声,故乡就在哪方……阿妈讲嘀呀,故乡就在莲塘啊。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割韭菜;韭菜花,结亲家……。

《月光光》在海内外客家地区广为传唱,几乎每个客家地区都有不同的版本,音律比较一致、内容有所不同,但是感情都基本趋向于思乡的主题。关于歌谣中提到的地名“莲塘”。贺州有莲塘镇,深圳、南昌也有。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名,而是一种文化认同。

客家人同样传承和发扬了“忧国忧民、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从小就培养客家子弟的爱国爱乡情操,以期望客家子弟长大成人能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客家歌谣很多都具有爱国爱乡的教育功能,唱出了客家人反抗外敌的英勇举动。如《火萤虫》:火萤虫,唧唧虫。……伙呀伙,割禾,割呀割,番割,番呀番,台湾。大家赶走番鬼佬,等台湾转唐山。“唐山”是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对祖国或故乡的一种习惯称呼,他们也以“唐人”自称。这首歌谣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寄希望于赶走侵略军,使台湾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爱国爱台之情溢于言表。

五、结语

客家歌谣吸收了大量与客家生活有关的知识、经验,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一种口耳相授的教化工具。通过在孩童时期的口耳相传,客家人的优良传统美德、特有的精神品质得到了很好的传承。透过客家歌谣可以看到客家人具有勤劳节俭、吃苦耐劳的生活观念,宗族社会中人情讲究的处世观念,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向学观念,念祖思亲、爱国爱乡的伦理观念。这些观念教化了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也塑造出了客家民系与它民系相区别的民性。

[参考文献]《客家文博》2013,0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