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五)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2~53 页例 1、例 2,第 54 页的“想想做做” 。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测量、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积累一些测量和估计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3.使学生体会认识成都单位是实际生活中计量长度的需要,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以及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份米长和一毫米厚的物品若干件。
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直尺,一枚5 角硬币;每个小组准备一把米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提问:谁能知道,教室的门大约有多高?要知道教室的门有多高,可以用什么作单位来测量呢?1 米有多长?1 厘米呢?用手比划比划。
2.说明:米和厘米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板书课题)二、实践操作认识新知(一)认识分米1.量一量。
出示一个长大约 20 厘米、宽大约 10 厘米的文具盒。
用直尺量出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的长。
明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20 厘米,宽大约是 10 厘米。
指出:像 10 厘米、20 厘米这样的长度还可以用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示,10 厘米是 1 分米,20 厘米是2 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dm”表示。
(板书:分米 dm)追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宽呢?2.认一认。
让学生拿出直尺,按照 10 厘米是 1 分米,在直尺上找出 1 分米的长度,看看有多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1.直观教学法。
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
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
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二、教学新知1、认识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
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
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2)分米的认识①分米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毫米、分米的认识5|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毫米、分米的认识5|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了解它们在长度单位中的位置。
2. 培养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3.1毫米和分米的认识2.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3. 长度的测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2. 教学难点: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长度测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毫米的认识通过展示毫米尺,让学生观察并了解毫米尺的特点。
讲解毫米的概念,让学生明确1毫米等于多少厘米,以及毫米在长度单位中的位置。
(2)分米的认识通过展示分米尺,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分米尺的特点。
讲解分米的概念,让学生明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以及分米在长度单位中的位置。
(3)长度单位间的换算讲解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换算。
3. 实践操作(1)测量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测量,巩固所学知识。
(2)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测量经验,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操作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了解了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2. 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3. 长度的测量方法4. 课后作业布置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操作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了解了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让学生学会用毫米和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长度观念。
难点:用毫米和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进行单位换算。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直尺、卷尺、线段、细木棒等3.教学评价表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铅笔、书本、课桌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长度。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长度吗?你们是如何测量的?(二)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1)展示1毫米的长度,让学生直观感受毫米的长度。
(2)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1毫米的长度,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1毫米的长度。
(3)让学生在纸上画出1毫米长的线段,体验1毫米的长度。
2.认识分米(1)展示1分米的长度,让学生直观感受分米的长度。
(2)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1分米的长度,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1分米的长度。
(3)让学生在纸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体验1分米的长度。
3.单位换算(1)引导学生观察1分米和10毫米之间的关系,发现1分米等于10毫米。
(2)让学生用直尺测量长度为2分米的线段,计算其长度(20毫米)。
(三)实践操作1.分组实验:让学生用直尺和卷尺测量课桌、书本、铅笔等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并换算成毫米和分米。
2.小组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四)课堂小结2.强调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注意单位的选择和换算。
(五)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直尺测量家中的物体长度,记录数据,并换算成毫米和分米。
2.课后实践: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物体的长度,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长度观念。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课设计及反省教课目的:1、经过丈量物体长度的活动,感觉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点和着手操作能力。
2、经过实质丈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经过估一估计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着手能力。
教课要点:感觉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
教课难点: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课准备:IC 卡、回形针、一分米长的纸卡、米尺教课过程:一、课题引入。
1.能谈谈你的身高吗?用到了哪两个长度单位?(米和厘米)2.复习米和厘米的有关知识。
3.你还知道其余的长度单位吗?(报告)今日先来研究毫米和分米。
(板书课题)二、认识毫米。
谁知道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给大家介绍一下。
1. 在格尺上找到 1 毫米。
2.IC 卡的厚度大是 1 毫米,感知 1 毫米的度。
3.一哪些西的度能够用毫米做位。
4.通数格尺上的格子领会 1 厘米 =10 毫米,介国位符号,用字母表示个关系式。
5.先估,再量 IC 卡的度和回形的度。
同桌合作,量出食指的度。
6.画段: 2cm5mm 30mm 10cm三、分米。
1.段 10 厘米能够成 1 分米,介国位符号,用字母表示个关系式。
2.在格尺上找到 1 分米:数字 0-10 、1-11 、2-12 ⋯⋯3.用手卡住 1 分米的彩条,比划一下 1 分米有多。
4.四人小合作,用手中的工具量桌子的高度。
5.四人小合作,利用手中的米尺和已知道的关系式研究米和分米之的关系。
四、合。
1.把四个度位按从小到大的序排一排,一它之的关系。
2.依据度位之的率填空。
3.改正调皮的信顶用的度位。
4.比大小和填位(机)五、全。
1.你有什么收。
2.课外延长:其余长度单位。
板书设计:毫米、分米的认识1 厘米 =10 毫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米=100 厘米1cm=10mm 1dm=10cm 1m=100cm1米=10 分米1m=10dm反省:《毫米与分米的认识》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课内容,本课教材编排有许多的同学操作活动, 又是一节中低年级数学观点课, 因此把这一课上扎实需要多思索。
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年级:三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知道它们与厘米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 掌握毫米和分米与厘米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毫米和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2. 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测量和计算。
教学准备:1. 米尺2. 课件3.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米尺,引导学生观察米尺上的刻度。
2. 提问:米尺上的刻度表示什么?3. 学生回答:米尺上的刻度表示长度。
二、探究毫米和分米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米尺上的刻度,找出1厘米的位置。
2. 提问: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厘米等于多少分米?4. 教师总结:毫米和分米是长度的单位,它们与厘米有着固定的换算关系。
三、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测量和计算。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问:你们学到了什么?3. 学生回答:我们学到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与厘米的换算关系。
五、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米尺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米尺上的刻度,让学生理解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与厘米的换算关系。
在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和计算,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毫米和分米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在探究毫米和分米的概念环节,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1厘米等于10毫米,1厘米等于0.1分米。
补充和说明:毫米和分米的概念是长度单位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它们与厘米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米尺上的刻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毫米和分米的存在,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1厘米等于10毫米,1厘米等于0.1分米的结论。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能够正确地进行换算。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直观感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毫米和分米,掌握它们与米、厘米的关系。
2. 学习毫米和分米的换算。
3. 学习使用尺子测量长度,并进行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毫米和分米的认识,以及它们与米、厘米的关系和换算。
2. 教学难点:毫米和分米的实际应用,如使用尺子进行精确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长度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自备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然后引出毫米和分米。
2. 新课内容: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与米、厘米的关系和换算。
通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毫米和分米的长度。
3. 实践活动:让学生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数据记录。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毫米和分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毫米和分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关于毫米和分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毫米、分米的认识2. 板书内容:(1)毫米和分米的概念(2)毫米和分米与米、厘米的关系和换算(3)实践活动:使用尺子测量长度(4)实例说明毫米和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毫米和分米的知识。
2. 提高题:设计一些实际测量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拓展题: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进行课堂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毫米和分米概念的理解,及时纠正错误认识。
2.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要注重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1《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3.1《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7页的例题以及第38页的练习题。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毫米和分米概念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毫米和分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量角器、橡皮泥等;2. 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注意它们的长度、宽度等;2. 概念讲解:通过实物和图片,向学生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3.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第37页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课本的长度、宽度等;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测量结果和方法,互相学习;7. 课后作业:布置教材第38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毫米——(10)——分米七、作业设计1. 请用尺子量一量,你的课本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是多少?并将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2. 请用尺子量一量,你家的桌子的高度、长度和宽度分别是多少?并将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3. 完成教材第38页的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对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反思,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我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例如,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机会运用所学的毫米和分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毫米、分米的概念。
2.学生能够准确读写毫米、分米的数值。
3.学生能够运用毫米、分米单位在生活中对长度进行测量。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毫米、分米的概念。
2.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毫米、分米的数值。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了解毫米、分米之间的转换关系。
2.帮助学生练习运用毫米、分米进行长度测量。
四、教学准备1.手段材料:黑板、彩色粉笔、尺子、绳子、毫米尺和分米尺。
2.教师准备:教案、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生活中,我们常常要测量长度,近距离的物体一般用毫米,稍微远一点的物体就要用分米了。
那么,毫米和分米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呢?第二步:讲授1.引导学生观察毫米尺和分米尺,然后解释这两种尺的概念和区别。
2.让学生手握一个尺子,看看上面有没有刻度,然后让学生注意每一条长线代表着多少个单位,然后告诉学生,毫米尺是用“毫米”作为计量单位进行长度测量,每一个短线代表1毫米;而分米尺是用“分米”作为计量单位进行长度测量,每一个长线代表1分米。
3.请学生看看教师的笔记,学习如何画图表示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互相测量身高,然后记录下自己的身高和其他同学的身高。
2.让学生用毫米尺和分米尺测量教室的一些物体,例如桌子、椅子等等,并记录下每个物品的长度。
3.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应的练习,并将尺子的刻度和长度写出来。
第四步:巩固1.请学生观察一组图形,其中一些图片是用“毫米”做单位,而另一些图片是用“分米”做单位,然后求出这些图形的长度。
2.让学生解决一些长度单位转换的例题,例如:如果一根绳子的长度为3分米4毫米,那么用“毫米”表示这个长度应该是多少?第五步:总结1.给学生总结当天所学的知识点,并强调毫米、分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让学生填写自己的学习笔记,帮助他们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
六、作业1.请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力目标: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毫米、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根金箍棒(1米、20厘米、1分米、7毫米),生活中常见的接近1毫米和1分米的物品。
学生准备:纸条尺、塑料尺、一分钱硬币、小金箍棒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引发冲突1、情景引入,激活旧知课前播放《西游记》主题曲《猴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爱看《西游记》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今天,孙悟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课件)他还带来了那件非常厉害的兵器——金箍棒(课件出示)。
接下来孙悟空要表演几招,仔细观察,看金箍棒的长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件:金箍棒逐渐变短,最后变到耳朵里)师:想看看真的金箍棒吗?你们说“变”,老师把它变出来。
师:看这根一号金箍棒,估计一下,它有多长?(学生回答),课前老师作了精确的测量,它的长度是1米,1米还可以说成是—100厘米。
【1米=100厘米】师:金箍棒又变短了,估一估这根金箍棒有多长?我们来测量一下。
选一生上前测量,同时说说测量方法。
2、借助旧知,引发冲突师:最后变到耳朵里的金箍棒有多长?(举小金箍棒)想不想动手测量一下它的长度?师:下面拿出纸条尺和这根小金箍棒,两人一组进行测量,看谁量得又快又准确。
一生利用展台测量。
(生动手量,汇报:不到1厘米)师:不到1厘米,到底是多少?只用厘米这个单位能不能精确的表示出它的长度?那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单位?(需要找一个比厘米小的单位毫米)比厘米小的单位是什么呢?毫米藏在哪儿?这把尺子上见到了吗?如果想把毫米从这每个厘米间表示出来,你想用什么办法?你能不能按你的想法在尺子上0——1之间把毫米表示出来?同桌两人商量一下,然后在纸条尺上画一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揭题示标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百宝箱)大家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吗?(想)但是老师暂时还不能告诉你们,不过看大家这么可爱,老师可以向你们透露一点儿内幕,这里面的所有宝贝都和今天学的新知识《毫米的认识》有关,(板书课题)那还等什么,我们赶快一探究竟吧!请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知道毫米是长度单位,并知道1毫米有多长。
2、能正确使用毫米这个长度单位。
3、会说出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齐读)(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有)要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那就需要大家认真的自学,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自学指导。
一、自主探究。
自学指导(1)自学课本21面,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2、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3、在什么情况下,要用毫米作单位?(时间3分钟,比一比,看谁自学的又快又好!)现在开始!好,停!谁来回答第1个问题,那么谁能说一说用尺子量出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用毫米表示)用字母表示。
大家真会自学!学的这么好,那让我们乘胜追击,请看自学指导(2)。
自学指导(2)自学课本22面,再次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观察尺子,找到1厘米,数一数1厘米被平均分成了几小格?其中的1小格就是()。
2、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发现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3、1毫米有多长?同桌互相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第三单元测量: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毫米,分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毫米和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掌握它们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生能够使用毫米刻度尺和分米刻度尺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认识毫米和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理解它们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掌握使用毫米刻度尺和分米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准确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以及在实际测量中正确运用这两个长度单位。
•区分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避免混淆。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毫米、分米单位的介绍,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测量方法的演示)•毫米刻度尺、分米刻度尺、实物教具(如硬币、书本、文具盒等)•学生作业纸(包含长度单位换算题、测量练习题等)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演示法:利用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直观展示测量方法和换算过程。
•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教师展示一张包含不同长度物体的图片(如铅笔、书本、尺子等),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长度吗?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它们的长度呢?”•学生尝试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1.认识毫米和分米:•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毫米和分米的概念,指出它们分别是比厘米更小和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3.1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1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知道1毫米等于0.1厘米,1分米等于10厘米。
2. 培养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 毫米和分米与厘米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1. 毫米和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毫米和分米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1. 米尺、直尺等测量工具。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
2. 提问:我们在测量较短的物体时,使用米和厘米是否方便?有没有更小的长度单位?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二、探究毫米和分米的概念(10分钟)1. 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让学生知道1毫米等于0.1厘米,1分米等于10厘米。
2. 通过实例讲解毫米和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纸张厚度、线段长度等。
3. 引导学生观察米尺和直尺上的刻度,找出毫米和分米的标记。
4. 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毫米和分米的应用场景。
三、学习毫米和分米的测量方法(10分钟)1. 讲解使用米尺和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强调要准确读取毫米和分米的数值。
2. 示范测量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操作,练习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
3.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互相交流测量心得。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一些长度题目,让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计算。
2.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教师巡回指导。
3. 针对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纠正错误。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顾毫米和分米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应用。
2. 提问: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会用到毫米和分米?如何进行测量?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应用。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获奖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获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毫米、分米及其换算关系;
2.能够准确判断各种物体的大小,合理估算长度;
3.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毫米和分米的基本概念;
2.进行实际测量和比较物体长度。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毫米、分米的实物长度体验;
2.学生准备尺子、绳子等测量工具。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绳子或纸条,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
1.介绍毫米和分米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2.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测量,体会毫米和分米的实际意义。
第三步:实践
让学生动手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比较结果,训练他们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第四步:讨论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体会,讨论如何更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教学延伸
1.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设计测量长度的游戏,培养团队合作和
创造力。
2.实地实践:组织学生到校园或社区进行实地测量活动,让他们将理论
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毫米、分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培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实物展示和生动的示范,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毫米、分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5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课时:1课时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认识毫米和分米。
2. 毫米和分米的换算。
教学重点:1. 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 毫米和分米的换算。
教学难点:1. 毫米和分米的实际应用。
2. 毫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千米,让学生回顾这些长度单位的概念。
2. 老师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更小的长度单位吗?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老师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
2. 老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毫米和分米的大小。
3. 老师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换算,让学生掌握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三、动手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套测量工具,包括直尺、卷尺等。
2. 学生用直尺和卷尺测量身边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记录下测量结果,并尝试用毫米和分米表示。
3. 学生互相交流测量结果,讨论毫米和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毫米和分米的概念、换算及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老师解答。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让学生用毫米和分米测量家里的物品,记录下来,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2. 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讨论毫米和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物展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换算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需要掌握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5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5 人教新课标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我们会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了解毫米和分米的长度单位,学会如何使用它们来测量和比较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
2. 学生能够使用尺子和直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正确的记录和比较。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学生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 重点:学生能够使用尺子和直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正确的记录和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直尺、物体模型。
2.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物体,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长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和比较它们的长度。
2. 讲解:我会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我会用实际的物体和尺子来展示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大小。
3. 练习: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尺子和直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记录和比较。
我会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毫米、分米的认识2. 板书内容:毫米:1毫米 = 1/100米,很小分米:1分米 = 1/10米,较小进率:1分米 = 10毫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尺子和直尺测量你桌子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请用尺子和直尺测量你的一步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桌子的高度:约毫米/分米一步的长度:约毫米/分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有了基本的了解,但还需要更多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来加深理解。
在下一节课中,我会继续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来帮助学生巩固对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们思考毫米和分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五)
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
识》教案(五)
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五)学习内容
教材第21-2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2、5题。
学习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并会用他们做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米尺;
学生: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卡、小棒等。
学习过程
一、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有关长度毫米(板书课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如上,(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过渡语:要达到本节课的目标,还靠同学们的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同学们认真自学,下面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1.认真看21-22页内容,先看第21页情景图,拿出自己的书像他们一样估一估,你的数学书长、宽各是多少,请标出来。
思考:当测量物体长度时,不够整厘米的部分怎样表示?认真观察第22页图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里有几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1厘米=()毫米。
用字母怎样表示?
2.观察1毫米的长度,思考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1 2 3。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会用毫米作为测量物体长度,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厘米 = 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在二年级我们学习过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要精确地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2.请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学生汇报: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一条边,看这边的另一端指向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读数时要平视。
)3.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并用手比一比有多长?(学生回答)4.填上合适的单位(课件演示,指生回答)5、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提出问题。
(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
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6.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
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7.提问: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该怎么办呢?8.能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来精确地表示书本的厚度?(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毫米的认识)【设计意图:借助游戏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在活动中产生知识上的冲突,为新知的出现做好铺垫】二、新授知识1、建立1毫米的概念,认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
2. 培养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其进率。
2. 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测量。
3. 运用毫米和分米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毫米和分米的进率。
2. 运用毫米和分米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本、练习本、尺子等学习用品。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米和厘米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毫米和分米。
2. 新课讲解(1)毫米的认识1)让学生观察尺子,找出1厘米,再找出比1厘米小的单位,引出毫米的概念。
2)让学生观察10毫米和1厘米的关系,得出1厘米等于10毫米。
(2)分米的认识1)让学生观察尺子,找出1米,再找出比1米小的单位,引出分米的认识。
2)让学生观察10分米和1米的关系,得出1米等于10分米。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用毫米和分米测量不同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4.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进率以及测量方法。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加深对毫米和分米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进率以及测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辅导和答疑。
注意:本教案为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
2. 培养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其进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五)学习内容
教材第21-2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2、5题。
学习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并会用他们做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米尺;
学生: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卡、小棒等。
学习过程
一、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有关长度毫米(板书课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如上,(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过渡语:要达到本节课的目标,还靠同学们的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同学们认真自学,下面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1.认真看21-22页内容,先看第21页情景图,拿出自己的书像他们一样估一估,你的数学书长、宽各是多少,请标出来。
思考:当测量物体长度时,不够整厘米的部分怎样表示?认真观察第22页图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里有几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1厘米=()毫米。
用字母怎样表示?
2.观察1毫米的长度,思考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6分钟后比谁能准确的运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师:自学时,比一比,看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三、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自学。
过渡:学完的请举手,指一名后进生,说一说1毫米有多长。
1厘米=( )毫米,(错了其他同学纠错)板书1厘米=10毫米
(二)检测(做一做):课本第22页“做一做”
1.后进生上黑板做,其余学生写在书上。
要求:字迹工整,坐姿端正。
2、师巡视,发现错例,准备二次备课。
四、后教
(一)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可用不同色粉笔更正。
(二)讨论做一做
看填空,认为对的请举手。
错的说出错在哪里?
(1)通过刚才的练习,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方法。
(2)教师小结: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先写整厘米数不够厘米的部分用毫米表示,有几个小格就是几毫米。
1厘米很短,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一般在测量比较短的或小的物体要毫米做单位。
五、巩固发展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测量的准确性,读数是不是正确)
2、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作业:同步练习第9页1,2,3,4,题
六、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课后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深究兴趣,创设情境,足进了迁移,是学生很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学中我收集了电话卡,一份硬币,身份证,一次性杯子。
这物体的长度。
厚度,都与分米和毫米有关。
指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在比划,“1分米”和“1毫米”时制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