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张三影云破花解语

张三影云破花解语

张三影云破花解语张先生性开朗,喜好戏虐,一辈子都过着有诗酒和声妓相伴的闲雅生活。

他年纪稍长晏殊,而略少于柳永,活了将近九十岁的高寿。

张先不仅活得长,而且活得相当有质量。

他在垂暮之年八十五岁高龄时尚纳一妾,当时苏东坡等挚友去拜访张先,言及此事时,张先满面春风地随口赋诗一首云:“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此诗颇似眀末的老郎配钱谦益与柳如的一番戏谑之言,河东君问牧斋先生“公爱吾何?”答曰:“爱汝之黑者发,而白者面。

”牧斋先生亦问之。

河东君答言:“既爱公之白者发,而黑者面也。

”东坡后为张先晚年纳妾事作诗一首:“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当然这里对张先的行为还是带有一点嘲讽之意。

他后半生与下一辈的王安石、苏轼等著名文人也都有交往,特殊的经历使他成了北宋词由逐渐兴盛走向全面繁荣的见证人。

同时他本人的词,也以其独特的兼容与创新并存的特质,成为宋词的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宋太宗淳化元年,张先出生在乌程,即浙江湖州。

他的故乡濒临太湖,风光秀美。

张先的父亲张维是一位安贫乐道,善于教子的诗人。

北宋孙觉的《十咏图序》中说,张维“少年学书,贫不能卒业,去而躬耕以为养。

善教其子,至于有成。

平居好诗,以吟咏自娱。

浮游里闾上下,于溪湖山谷之间。

遇物发兴,率然成章,不事雕琢之巧,采绘之华,而雅意自得。

倘佯其闲肆,往往与异时处士能诗者为辈。

盖非无忧于中无求于世,其言不能若是也。

”仁宗庆历六年(1046)张维去世,活了九十一岁,看来张先的家族中有长寿的基因。

张先家世不显,中进士的时候已经四十岁,之前的事迹多不可考。

大凡文人都有红袖添香、歌妓佐酒情结,张先也是诗酒风流,喜欢吟诗弄月。

据《绿窗新话》卷上引《古今词话》:“子野尝与一尼私约,其老尼性严,每卧于池岛中一小阁上。

俟夜深人静,其尼潜放下梯,使子野登阁相遇。

临别,子野不胜惓惓,作《一丛花》词以道其怀。

”同书并载:“张子野往玉仙观,中路逢谢媚卿,初未相识,但两相闻名。

谢池春

谢池春

谢池春》是词牌名,又称为《玉莲花》、《怕春归》、《风中柳》、《风可柳令》、《卖花声》等。

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亦有六十四字﹐五仄韵﹐以及六十四字﹐四仄韵的变体。

《词律》、《词谱》均以路由词为正体。

乾道八年(1172),陆游四十八岁,那年二月,由夔州(治今四川奉节)通判转任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的干办公事兼检法官。

同年十月,因王炎被召还,幕府遭解散,游于十一月赴成都上新任。

宣抚司治所在南郑(今陕西汉中),是当时西北前线的军事要地。

陆游在这里任职,有机会到前线参加一些军事活动,符合他的想效力于恢复旧山河事业的心愿。

所以短短不到一年的南郑生活,成为他一生最适意、最爱回忆的经历。

这首词是陆游老年居家,回忆南郑幕府生活而作。

陆游在南郑,虽然主管的是文书、参议一类工作,但他也曾戎装骑马,随军外出宿营,并曾亲自在野外雪地上射虎,所以他认为过的是从军生活。

那时候,他意气风发,抱着“莫作世间儿女态,明年万里驻安西”(《和高子长参议道中二绝》)的一举收复西北失地的雄心。

词的上片开头几句:“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都可以从他的诗中得到印证:“如《书事》的“云埋废苑呼鹰处,雪暗荒郊射虎天”,《蒸暑思梁州述怀》的“柳阴夜卧千驷马,沙上露宿连营兵。

胡笳吹堕漾水月,烽燧传到山南城”,《秋怀》的“朝看十万阅武罢,暮驰三百巡边行。

马蹄度陇雹声急,士甲照日波光明”,等等。

上面几句词写得极为豪壮,使人颇感振奋。

但全词感概,也仅止于此。

接下去一句:“笑儒冠自来多误”,突然转为对这种生活消失的感慨。

其一反前文的情况,有如辛弃疾《破阵子》词结尾的“可怜白发生”一句。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为本句词语的出处;作者《观大散关图有感》的“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

..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蚁殊。

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则可为本句内容的注脚。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出自宋代的《虢国夫人夜游图》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蹋飞龙。

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

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

坐中八姨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

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

【译文及注释】译文这位佳人驾驭玉花骢马,淡妆多态。

她骑在骏马上,身段轻盈,恍如惊飞的春燕。

飞龙骏马骄驰在进宫的大道上,宛若游龙。

为了抢先进入明光宫,杨家豪奴,挥动金鞭与公主争道,致使公主惊下马来,宝钗堕地。

此时宫中正在演奏曾被附会为能催发杏柳开花的乐曲,贵妃亲自弹拨琵琶,汝阳王李琏在敲击羯鼓。

在羯鼓争催的情况下,弦歌并起,舞姿柔曼,柳宠花娇。

秦国夫人已经先期艳妆就座,打扮得非常娇贵。

虢国夫人素妆淡雅,乘车缓缓而行,入宫以后马的步子放慢,惊尘不动。

这绝代的佳人,如今又在何处呢?她那明眸皓齿,除了画图之外,谁又曾见到过呢?当年的欢笑,似乎今天在丹青上只留下点点惨痛的泪痕了。

人在世上,繁花如梦,俯仰之间,重滔覆辙者比比皆是。

隋炀帝与陈叔宝一样国破家亡,身死人手,埋葬于吴公台下、雷塘路边。

可是当年他却曾嘲笑过陈叔宝、张丽华一味享乐,不恤国事,不知道韩擒虎已经带领隋兵迫近宫门。

注释⑴虢(guó)国夫人夜游图:唐代画作。

此画在北宋末期已成为稀世珍品,曾藏于宋徽宗画院,据说上面有徽宗的题字。

此画原图已佚,今辽宁博物馆有宋仿者一帧。

绢本,横卷,题《临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唐朝杨贵妃三姐的封号。

据《旧唐书·杨贵妃传》,杨贵妃“有姊三人,皆有才貌。

长曰大姨,封韩国夫人;三姨封虢国夫人;八姨封秦国夫人。

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下”。

⑵鞚(kòng):勒马的绳。

玉花骢(cōng):唐玄宗的名马。

⑶蹋(tà):踏。

飞龙:特指唐代御厩中右膊印飞字、左项印龙形的马。

⑷金鞭争道:指杨家与广平公主争道西市门,杨家豪奴竟然挥鞭惊吓公主落马。

多情似我以卿狂

多情似我以卿狂

限的欣悦尽于此句中展 现出来 。沈 际飞 《 草堂余 正 集》 有评他 的一 字之妙 : 心与景会 , “ 落笔 即是 ; 着意 即非 , 当脍炙。” 故 杨慎《 品》 词 亦有语 :景物如画, “ 画 亦不能至此 , 绝倒绝倒 !” 而我在此时 , 面对着他也拊
掌一赞 :画龙点睛 , “ 莫非如此 , 绝妙绝妙 ! 虽不 自量 ” 力有抬高 自我与贤齐的嫌疑 , 慨叹之余 , 也无论他 人
的空 灵 、 美 , 谓极 致 。 工 可
酒先醒 , 未却半分一如愁 。这份意境 。 我把他 与冯延 已的 < 鹊踏枝)有效地联系了起来 : 昨夜笙歌 容易 “ 散, 酒醒添得愁无限” 。笙歌散尽 , 欢宴已昨 , 年华难
觅 , 帐 如今 谁 共 我 ? “ 晚 镜 , 流 景 。 ” 这 里 的 惆 临 伤 在
慢 慢 迷 离 起 来 。这 个 历 史 上 最 花心 最 风 流 的词 人 , 个 迷 倒 万 千 美 女 的 风 月 场 里 的 花 魁 , 向 这 他
我伸 出手来。我没有犹豫 , 也许是因了这月光 太 旖旎 , 也许 是他 当我 面吟唱的这首< 水仙子> 拨动 了
我 的心 弦 , 时 的我 也 有些 许的 迷离 。 此 我 把 手 轻轻 地 递 与 他 , 他 暖 暖 地 轻 轻地 握住 。 被
同庚 , 隔 中 间一 花 甲。 ” 只
笑我 ; 马屁如斯 , 更无论他人笑否 ! 思绪偕他到朱楼画阁。 风熄 了红烛 , 怕 将帘幕密
密地遮拢 , 却还是挡不住风 中那 丝丝 的寒意。烛光摇 曳, 歌罄宴罢 。 已深 , 夜 人初静 , 我的内心却还不能平
●林纾英
多情似我以卿
在 内心 里 , 总 觉 得 要 读 宋 词 , 需 要 一 个 我 是

浅谈张先词作特点与赏析

浅谈张先词作特点与赏析

浅谈张先词作特点与赏析张先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字子野。

词与柳永齐名,但在现代却没有像柳永那般受人欢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张先中过进士,也当过官,故而其词大多反映的是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也有所反映。

张先的生平与苏轼、梅尧臣等人相交,喜爱吟咏诗词。

也是老当益壮,一生安享富贵,据传他八十岁时迎娶了一名十八岁的少女。

抛开他的个人生活,我们来解读一下张先词作。

张先擅长于小令,亦作慢词。

所以他在词由小令向慢词的过渡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比较喜欢的是他所作的词,清新深婉,颇有情韵。

而张先所作之词,第一大特点便是擅长于表现歌舞音乐艺术的精妙。

这一特点在他的词中多处可循,以他这首《减字木兰花》为例。

全词“垂螺近额,走上红裀初趁拍。

只恐轻飞。

拟倩游丝惹住伊。

文鸳绣履。

去似杨花尘不起。

舞彻伊州。

头上宫花颤未休。

”这首词读完,一个少年舞女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张先看来,舞女从起舞到急舞、缓舞再到舞罢,都不容他在词中有所删减,他用了三句话便将这一段完整的舞蹈记录了下来。

而作为观众,他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就好像如今的我们看杂技一般,他也为舞女捏着一把汗,于是想用空中的游丝将她拉住。

直到一曲终了,舞女停下来舞蹈,她头上的宫花仍在颤抖。

在古典诗词中专门描写舞蹈的作品并不多见,而张先在这一方面是个行家,只用了四十四个字,将舞女的整段舞蹈和观众的内心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他第二大特点则是更为显而易见。

张先有一外号,称为“张三影”。

原因便是他善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尤其是对物影的描写,以此突出景物的美感。

据考证,张先词中写影的地方多达29处,其中三句最为有名的,也是他外号中的三影。

一是“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二是“娇柔懒起,帘押残花影”《归朝欢》、三是“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翦牡丹》。

此三句可谓是张先写影的巅峰,也是张先第二大特点的具体表现。

第三点则是此前说到的,张先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第一点是张先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

“长调中纯用小令作法”--张先《谢池春慢》赏析

“长调中纯用小令作法”--张先《谢池春慢》赏析
— —
具 体而 言,这 首 《 谢池 春 慢 》“ 纯 用小 令作 法 ” 的艺 术 特点 主要体 现在 以下三 个方 面: 其 一是在 布局 谋篇和 抒情 方法上 ,借 鉴 了小 令先 景后 情 的模 式和意 象烘托 传情 法 。唐 五代 小令 最常见 的抒情 方 法 ,是 意象烘 托传情 法 。即运用 比兴 手段 ,通过 一系列 外 在 的物象 来烘托 、 映衬 、渲染抒 情主 人公刹 那间 的情思 心 绪 。张先 的这 首慢词 即采用 了小 令 中惯 用 的先景后 情 的结 构 模式 和 意 象烘 托 传 情 法 。此 词 上片 写 贵 家池 馆 春 晓 之 景 ,下 片抒 道 中遇 艳相 慕之 情 。词 的上 片从 “ 重 院 啼莺 ” 入手 ,继 而写到 了余 寒春 晓、朱 槛飞 絮、径 莎池水 、 日长 风静 、花影 闲照 ,描 画出一 幅暮春 池馆 图 ,表 现 出浓 厚 的 惜春情 绪 。与 同类 题材 的小令 相 比,这 首词上 片所 写的一 系列春 晓 意象虽不 够精 炼 ,略显冗 长 ,但 其 目的也是 为接 下来 的抒遇艳 相慕 之情 营造氛 围 。 其 二是对 于城 南道 中邂逅 谢 女、相慕 相思这 一主 要情 节 ,只 写 了作 者 瞬 间 的感 受 ,而 缺 乏对 整 个 情 事 过程 的 详 细 铺 叙 。对 于 两 人 的 相遇 ,词 人 只用 了 “ 逢 谢 女 ,城 南 道 ”短短六 个字 ,而将 笔墨 集 中在 对谢 女美丽 形象 的描 摹 上 :其秀 艳 出于天 然 ,胜似 浓妆 ( “ 秀 艳过 施粉 ” ) ,轻 轻 一笑 ,便生 出无 限妩 媚 ( “ 多媚 生轻 笑 ” ) ;其衣 色鲜 艳 夺 目,随 身 所 佩之 玉 饰 如 双 蝉般 小 巧 可爱 , 更加 衬 托 出 其 人身 段之 窈 窕, 品位之 高贵 ( “ 斗 色鲜 衣薄 ,碾 玉双 蝉 小” ) 。这 些对 谢女容 貌和 媚态 的描写 ,乍看 显得 浅显 ,实 则句 句用 情 ,以此见 出词 人的惊 艳之情 和倾 慕之深 。这 种 略 去次要 情节 而突 出 “ 第 一印 象 ”的手 法 ,在小令 中非 常 多见 ,被 誉为 “ 小令 圣手 ”的著 名词人 晏几 道就经 常使 用 这种 手法 。 其三 是结尾 委婉 含蓄 ,留给 读者无 限想 象的空 间 。这 首词 写艳遇 ,但 对于读 者最 想看 到的这 场艳遇 的结 局 ,词 人却 以 “ 琵琶流 怨 ,都入相 思调 ”一语 轻轻 带过 。短短九 个 字 ,却 需要读 者细细 品味 和领会 ,令 人 回味无穷 。这种 手 法 ,本也 是令 词所特 有 的。南宋 著名 词学理论 家 张炎 曾 专 门谈 到过 令词应 当如 何结 尾 ,他 说 “ 词之难 于令 曲,如 诗 之难 于绝句 。不过十 数句 ,一字 一句 闲不得 。末句 最 当 留意 ,有有余 不尽 之意始 佳 。 谈 到这里 ,我 们不禁 越 发感到夏 敬观 先生对 张先 慢词 的评 价 :“ 慢 词亦 多用 小令 作 法 ……在 北宋 诸 家 中 ,可 云 独 树一 帜 ” ,“ 长调 中纯用 小令 作法 ,别具 一种风 味 ” ( 《 映 庵词评》 ) ,可 谓 一语 中 的,抓 住 了张 先慢 词 的艺 术特 点 , 表 现 出一种敏 锐而 又深远 的文 学史 眼光 ,堪称 的评 。而相 信 读者对 于张 先慢 词 的艺 术探 索和成 败得 失也 已经有 了 比 较 全面和 切实 的 了解 . 参考文献 : [ 1 ] 龙榆 生 , 《 唐 宋名 家词选 》 ,上 海古籍 出版社 ,1 9 8 0

《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宋代:张先原文缭墙重院,时闻有、啼莺到。

绣被掩余寒,画幕明新晓。

朱槛连空阔,飞絮无多少。

径莎平,池水渺。

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

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

秀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

斗色鲜衣薄,碾玉双蝉小。

欢难偶,春过了。

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

译文高墙环绕重重深院,耳畔不时传来燕啼莺嗽。

绣被抵御拂晓的残寒,画阁辉映朝霞的璀灿。

朱红的栏杆拥抱水天的空阔,飞舞的柳絮呵,何处才是你的边沿?路上的青草,平整如剪;池中的春水,宽阔渺远。

春日迟迟,风也似在偷懒—花枝,把身影投向悠闲的水面。

尘雾的余香轻拂着马的鞍,谢媚卿呵,与你幸会在城南路边。

面容比敷过胭脂还更觉秀艳,微笑似妩媚的歌声在耳边震颤。

色彩入时,着一身薄薄的春衫,面容如玉,鬓发似透明的双蝉。

相见恨晚,相爱恨晚,春天呵,离我们越去越远?听,琵琶的旋律似流水潺潺,流不尽的是相思的幽怨。

注释谢池春慢:词牌名,慢词,与六十六字令词《谢池春》不同。

双调九十字,仄韵格。

玉仙观:在汴京城南,是当时游人游春的名胜场所。

谢媚卿:北宋名伎。

缭墙重院:高墙缭绕的深宅大院。

朱槛:红淳窗提。

画阁朱槛均指精美的建筑。

径莎平:路上长满了莎草。

尘香拂马:指往玉仙观途中,尘土和着花香扑面而来。

赏析起首一句,点出主人公的居处所。

“时闻有”,承上句,乃由于高墙缭绕、院宇深邃的缘故,而接下句则为人春眼之中的缘故。

这时而一闻的莺啼把人唤醒了。

“绣被掩余寒”,可见被未折叠,而“画阁明新晓”,天已大亮了。

“朱槛连空阔”句承“画阁”而写居处环境,与“缭墙重院”相应,虽富丽然而寂寥,其境过清。

“飞絮知多少”暗点时令为暮春。

这样,春晓、恬睡、闻鸟,与“飞絮知多少”之景相连,就构成一个现成思路,间接表现出浓厚的惜春情绪。

“径莎平”句以下续写暮春景象,路上长满野草,池面渐广,风平浪静时,时有花影倒映。

“日长风静”与“闲”字表现出落寞萧索的气氛。

这几句暗示出词中人小园芳径之上徘徊不定,百无聊赖的独特情绪。

张先《醉垂鞭-双蝶绣罗裙》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张先《醉垂鞭-双蝶绣罗裙》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张先《醉垂鞭-双蝶绣罗裙》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译文】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

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①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②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注释】
①朱粉:脂粉。

朱,正红色。

深匀:指浓妆。

匀,抹;搽。

②诸处:各处、处处。

柳腰身:指腰肢纤细柔软如柳条。

③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似为此二句所本。

【译文】
她身穿绣着双飞蝴蝶的罗裙,在东池的宴会上我们第一次相见。

她略施脂粉,就象淡淡的春色中一朵幽闲的小花。

仔细端详,处处妩媚可爱,人们却只称道她婀娜的腰身。

昨天看到缭绕群山的云彩,原来是她罗衣上的满幅烟云。

【集评】
清·周济:“横绝。

”(《宋四家词选》)
现代·沈祖棻:“筵前赠妓,题材纯属无聊。

但词人笔下这幅素描还是动人的。

‘闲花’一句所给与读者的有关一与多的启示,‘昨日’两句所给与读者的有关真与幻的启示,也可供今天写诗的参考。

”(《宋词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赠妓之作,在题材和观念方面并没有什么新的东西。

它的成就在于把这位歌妓的神情和风度写得比较脱俗。

“朱粉”两句写她的闲情和淡雅;“昨日”两句写她给人的亦俗亦仙、似真似幻的美感,造语新奇而设色简淡。

作品的风格与作品中人的风格和谐统一。

浅析张先慢词中之叙事方式

浅析张先慢词中之叙事方式

大 众 文 艺167摘要:词体以抒情为主,但随着词作承载内容的丰富,慢词这种体制在一定意义上突破了抒情的束缚,从而有了许多叙事存在。

本文试图就张先慢词中的叙事现象做某些探讨,结合叙事文本分析其叙事线索、场景、视角等,并尝试论证“影”字中暗含的叙事成分。

旨在为张先慢词研究探寻另一视角。

关键词:张先慢词;叙事方式;题序;“影”词体以抒情为主,但随着词作承载内容的丰富,慢词这种体制在一定意义上突破了抒情的束缚,从而有了许多叙事存在。

在北宋初期的词人中,张先是除柳永之外较早使用慢词长调的。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市)人。

他于仁宗天圣八年间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官至都官郎中,直到六十四岁才退休。

晚年退居吴兴、杭州一带,过着悠闲的生活。

在处于发展变化趋向成熟的宋初词坛,张先是一个转折型的人物。

学术界对张先词的研究与评价多从地位作用、审美境界、意象等方面着手。

本文试图就张先慢词中的叙事现象做某些探讨,试图为张先慢词研究探寻另一视角。

一、题序叙事随着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为适应歌台舞榭的需要,慢词得到了长足发展。

根据《全宋词》统计,张先存词165首,其中慢词就有19首,占其词作的11.5℅,在北宋中前期,已算是创作慢词最多的。

张先创作的19首慢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咏怀记游词:《卜算子慢》、《汎清苕(感皇恩) ・正月十四日与公择吴兴泛舟》《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少年游慢》《归朝欢》。

(2)宴饮词:《倾杯・碧澜堂席上有感》《山亭宴・ 湖亭宴别》《宴春台慢・东都春日李阁使席上》。

(3)赠答唱和词:《山亭宴慢・有美堂赠彦猷主人》《喜朝天・清暑堂赠蔡君谟》《熙州慢・ 赠述古》《劝金船・流杯堂唱和翰林主人元素自撰腔》《塞垣春・寄子山》《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

(4)描写自然景色和都市风貌之词:《破阵乐・钱塘》《倾杯・吴兴》。

(5)歌舞伶工词:《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6)节令词:《满江红・ 初春》。

张先的诗词全集

张先的诗词全集

张先的诗词全集张先,是我国古代着名的词人。

他的很多诗词都入选了中小学课本。

下面小编带你了解一下张先的生平及诗词全集。

1作者简介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

北宋时期着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

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

晚年退居湖杭之间。

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

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着有《安陆集》,长调颇多。

1张先的诗词全集《题西溪无相院》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相思令·苹满溪》苹满溪。

柳绕堤。

相送行人溪水西。

回时陇月低。

烟霏霏。

风凄凄。

重倚朱门听马嘶。

寒鸥相对飞。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

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醉垂鞭·赠琵琶娘,年十二》朱粉不须施,花枝小。

春偏好。

娇妙近胜衣。

轻罗红雾垂。

琵琶金画凤。

双条重。

倦眉低。

啄木细声迟。

黄蜂花上飞。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几时期信似江潮?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日长才过又今宵。

《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花前月下暂相逢。

苦恨阻从容。

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

两心同。

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减字木兰花·垂螺近额》垂螺近额,走上红裀初趁拍。

只恐轻飞,拟倩游丝惹琢。

文鸳绣履,去似杨花尘不起。

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

《更漏子·锦筵红》锦筵红,罗幕。

张先: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张先: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张先: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张先: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周忠应人们常常把“才子”和“风流”、“佳人”这些词语联系在一起,其实是有历史原因的。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都有风流好色的倾向,似乎脱离了女人,他们便失去创作的灵感,才华得不到施展。

到了宋代,文人好色之风更甚。

周邦彦与宋代名妓李师师相交甚欢。

专挑男女情愁写词的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终生好色,整日沉溺于声色妓女。

大才子苏东坡也是一生风流,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女人与歌妓。

这些风流韵事被传流许多佳话。

风流入骨是张先我觉得风流得最自在,且最有境界的当数张先无疑。

张先天性疏放,为人“善戏谑,有风味”,诗酒终年,是个崇尚及时行乐、追逐“一夜情”的“花心文人”,与后世那些动辄愁眉、凄苦困顿的“牢骚文人”完全不一样。

据《历代词话》记载:张先有一次去玉仙观,邂逅美女谢媚卿。

一个是名闻天下的风流词人,一个是风月场里的花魁,“一见慕悦”,眉来眼去,就勾搭上了。

事后,张先特地写了《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记叙他的这次艳遇:缭墙重院,时闻有、啼莺到。

绣被掩余寒,画阁明新晓。

朱槛连空阔,飞絮知多少?径莎平,池水渺。

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

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

秀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

斗色鲜衣薄,碾玉双蝉小。

欢难偶,春过了。

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

另一首著名的《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也来自他的“猎艳”故事。

张先年轻时,曾疯狂地喜欢一个小尼,定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可是,庵里的老尼非常严厉,把小尼关在池塘中一小岛的阁楼上,不准他们相见。

这可难不到张先,他让小尼在墙头放张梯子,自己在夜深人静之际,偷偷划船过去,登上梯子,翻过墙头,溜进屋子,天亮之前再悄然离开。

这样约会了多日,老尼竟未发觉。

后来,张先或许是想科考,或许是怕日久暴露,或许是有了新欢,不再来赴约,并杳无音讯。

小尼望断秋水,“日日思君君不至”,郁郁成疾。

张先对这一段偷情经历,也十分怀念、引以为豪,填了一首《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的意思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的意思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

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的意思“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

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出自宋朝诗人张先的作品《醉垂鞭·双蝶绣罗裙》,其古诗全文如下: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

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注释】⑴醉垂鞭:词牌名。

张先创调。

双调四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两仄韵⑵“双蝶”句:罗裙上绣着双飞的蝴蝶⑶“朱粉”句:不在脸上涂抹脂粉【翻译】池东的酒宴上初次见到你,穿的是绣有双蝶的罗裙。

娇美的脸上只涂着淡淡的白粉,恰如一朵野花,恬淡而幽雅地沐浴着芳春。

细细端详,你真是尽善尽美,人人都夸赞你细柳般的腰身。

你的到来,莫不是昨晚从巫山深处飘然而至?因为你来的时候,衣服上还像带着浮动的白云。

【赏析】此为酒筵中赠妓之作,首句写她所穿的裙子,罗裙上绣着双飞的蝴蝶。

“东池”两句,记相见之地(东池)、相见之因(宴),并且点明她“侑酒”的身分。

“朱粉”两句,接着写其人之面貌,而着重写其淡妆。

“闲花淡淡春”以一个确切的、具体的比喻,将她的神情、风度,勾画了出来。

上层社会的行乐场所,多数女子都作浓妆,一个淡妆的,就反而引人注目了,故此“闲花”虽只“淡淡春”,却大有一枝独秀的风致。

张先显然受了唐代张祜的启发,但“闲花淡淡春”一句,仍然很有创造性。

唐人称美女为春色,如元稹称越州妓刘采春为“鉴湖春色”。

此处“春”字,也是双关。

过片三句,用倒装句法。

人人都说她身材好,但据词人看来,则不但身材,实许多地方都好,而这“诸处好”,又是“细看”后所下的评语,与上“初相见”相应。

柳与美女之腰,同其婀娜多姿,连类相比,词中多有。

结两句写其人的衣。

古人较为贵重的衣料如绫罗之类上面的花纹,或出于织,或出于绣,或出于画。

出于织者,如白居易《缭绫》:“织为云外秋雁行。

”出于绣者,如温庭筠《南歌子》:“胸前绣凤凰。

”出于画者,如温庭筠《菩萨蛮》:“画罗金翡翠。

张先与柳永齐名

张先与柳永齐名

张先与柳永齐名,柳永擅长慢词,张先擅长小令。

“柳词”和“张词”一样,延续“花间词派”的题材传统,写的都是男欢女爱、相思离别的情感。

但柳永浪迹市井妓院,柳词活泼生动、热烈浓情,偏于描写市民之情,而张先一生富贵,生活闲适优裕,词风因而也含蓄雅致,言辞工巧,情韵浓郁,清新深婉,带着雍容华贵的气派,是典型的文人贵族词。

先举一首简洁流畅的《相思令》:“蘋满溪,柳绕堤。

相送行人溪水西。

回时陇月低。

烟霏霏,风凄凄。

重倚朱门听马嘶。

寒鸥相对飞。

”略略数语,通过对青蘋、柳堤、溪水、陇月、烟霭、寒风、朱门、马嘶、寒鸥的景色描写,景语结情,融情入景,呈现凄迷朦胧的送别情怀。

再如这首《千秋岁》,写男女情爱悲欢,韵高而情深,含蓄而激越,极尽幽怨曲折之能事:“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

惜春更把残红折。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

天下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天不老,情难绝”,化自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诗意却完全相反;“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丝”与“思”谐音双关,表示相思不怕阻扰、仍将继续之意。

琼瑶的小说《心有千千结》书名,即从这两句词化解而来。

由于张先所写之词,离不开“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的题材;而他的一首《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因此,时人给他取了个绰号,名“张三中”。

张先得知后,不仅不恼,反而大乐,道:“为何不干脆叫我‘张三影’?”看众人不解,张先自鸣得意起来,道:“‘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坠飞絮无影’,这‘三影’,才是我平生最得意的诗句呢。

”于是,众人顿悟,都追着称呼“张三影”。

后来,苏轼但凡提到他这个高龄长辈,也戏称:“能为乐府,号张三影者。

”其实,张先爱“影”之深,擅长写“影”,岂止以上的“三影”?还有“隔墙送过秋千影”,“无数杨花过无影”等,均属名句。

但是,后人评价最高的还是“云破月来花弄影”,其他“诸影”都远不及。

张先词首用词调失传原因初探

张先词首用词调失传原因初探

百媚 娘 : 双调 7 5字, 前段 6句 5 仄韵, 后段 6句 5仄韵 。
此 词 无 别 首 宋 词 可校 。 无 宫调 :
仄韵 。此词只有李之仪词 可校 。
师师令 : 双调 7 3字, 前段 6句 4仄韵 , 后段 6句 5 仄韵 。
中 吕调 :
泛青苕 : 双调 1 0 9字 , 前段 1 1句 5平韵 , 后段 1 0句 5平
韵 。 此 张 先 自度 曲 无别 词 可校 。
菊花 新 : 双调 5 2字 , 前段 4句 3仄韵 , 后段 4句 3 仄韵。
有柳 永词 可校 。
醉红 妆 : 双调 5 2字 , 前 段 4句 4平 韵 , 后 段 4句 3平 韵 。
般 涉调 :
青门引: 双调 5 2字 , 前段 5句 3仄韵 1 平韵 , 后段 4句 3
少年 游慢 : 双调 8 3字 , 前 段 8句 5仄韵 , 后 段 9句 4 仄韵。 熙 州慢 : 双调 9 6字 , 前段 1 1句 5平韵 , 后 段 9句 3平韵 。 双韵子 : 双调 4 9字 , 前 段 4句 3仄韵 , 后 段 5句 3仄韵 。 系裙 腰 : 双调 6 1字 , 前 段 5句 4平 韵 , 后 段 5句 3平 韵 。 此 调 宋词 甚 少 。
张 先 词 所 用 新调 基本 上 后 继 无 人 , 全 部 失传 。 这 其 中原 因是 多 方 面 的。 分 析 研 究 有 助 于 我 们 厘 清 词 史 发 展 脉
络, 全 面 观 照宋 词 发 展 。
【 关 键 词 】张先 ; 新调 ; 失传 中图分类号 : I 2 0 6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8 6 1 0 ( 2 0 1 3 ) 2 - 0 0 6 7 — 0 2

张先《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张先《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张先《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宋张先缭墙重院 [1] ,时闻有、啼莺到 [2] 。

绣被掩余寒,画幕明新晓 [3] 。

朱槛连空阔 [4] ,飞絮无多少 [5] 。

径莎平 [6] ,池水渺 [7] 。

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

尘香拂马 [8] ,逢谢女 [9] 、城南道。

秀艳过施粉 [10] ,多媚生轻笑[11] 。

斗色鲜衣薄 [12] ,碾玉双蝉小 [13] 。

欢难偶 [14] ,春过了。

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

注释:[1]缭墙:围墙。

重院:几个院落组成的大院。

[2]莺:即黄鹂,又名仓庚、黄鸟。

[3]“画幕”句:美丽的帐幕,透入新的一天的晨曦。

明,透入。

[4]“朱槛(jiàn)”句:朱红色的阑槛连接着广大空间。

[5]飞絮:飞舞的柳絮。

[6]径莎(suō)平:小路上的莎草已被踏平。

莎,草名。

[7]渺:水波辽阔貌。

[8]尘香:粉末状的香屑。

[9]谢女:本指东晋时的谢道韫,后作为才女的通称,此指谢媚卿。

[10]过施粉:胜过涂脂抹粉。

[11]“多媚”句:轻轻一笑,产生了多种娇美姿态。

[12]斗色鲜衣薄:衣彩逞妍斗美,穿着很单薄。

斗色,各种色彩竞相逞美。

鲜衣,美服。

[13]碾玉双蝉小:用玉碾成的双蝉佩很小巧。

碾,磨琢。

双蝉,双蝉形的玉佩。

[14]欢难偶:难谐成欢之愿。

偶,作对成双。

译文:高墙环绕重重深院,耳畔不时传来燕啼莺嗽。

绣被抵御拂晓的残寒,画阁辉映朝霞的璀灿。

朱红的栏杆拥抱水天的空阔,飞舞的柳絮呵,何处才是你的边沿?路上的青草,平整如剪;池中的春水,宽阔渺远。

春日迟迟,风也似在偷懒—花枝,把身影投向悠闲的水面。

尘雾的余香轻拂着马的鞍,谢媚卿呵,与你幸会在城南路边。

面容比敷过胭脂还更觉秀艳,微笑似妩媚的歌声在耳边震颤。

色彩入时,着一身薄薄的春衫,面容如玉,鬓发似透明的双蝉。

相见恨晚,相爱恨晚,春天呵,离我们越去越远?听,琵琶的旋律似流水潺潺,流不尽的是相思的幽怨。

张先诗词赏析

张先诗词赏析

张先诗词赏析张先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词人,造语工巧,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

天圣八年(1030)进士,任安陆知县,人称“张安陆”。

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书丞知吴江县,次年为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

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

四年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

嘉祐四年(1059年),知虢州。

明道元年(1032年)为宿州掾,后留恋山水,作诗自娱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

他“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其词大多抒写诗酒生活、男女之情,词风冶艳、语言工巧、情韵兼备。

曾因三处用“影”绝妙,世称张三影,著有《张子野词》(一名安陆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醉垂鞭(正宫)双蝶绣罗裙。

东池宴。

初相见。

朱粉不深匀。

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

人人道。

柳腰身。

昨日乱山昏。

来时衣上云。

赏析:“东池宴”初见,淡妆轻扫,犹如初春闲花,美丽不似凡尘女子。

这首词神采飞扬、亦真亦幻,极富艺术感染力。

醉垂鞭(赠琵琶娘,年十二)朱粉不须施,花枝小。

春偏好。

娇妙近胜衣。

轻罗红雾垂。

琵琶金画凤。

双条重。

倦眉低。

啄木细声迟。

黄蜂花上飞。

赏析:词风妖冶、格调欢快,多角度花样赞美少女美好的模样。

南乡子(中吕宫)何处可魂消。

京口终朝两信潮。

不管离心千叠恨,滔滔。

催促行人动去桡。

记得旧江皋。

绿杨轻絮几条条。

春水一篙残照阔,遥遥。

有个多情立画桥。

南乡子(中秋不见月·中吕宫)潮上水清浑。

棹影轻于水底云。

去意徘徊无奈泪,衣巾。

犹有当时粉黛痕。

海近古城昏。

暮角寒沙雁队分。

今夜相思应看月,无人。

露冷依前独掩门。

赏析:这组情词,犹如温婉女子在耳畔倾诉相思。

前首先抒情,后写景,一腔深情欲说还休,后以秋景衬离愁,一片景,一缕愁,黯然销人魂。

菩萨蛮(中吕宫)忆郎还上层楼曲。

楼前芳草年年绿。

绿似去时袍。

回头风袖飘。

郎袍应已旧。

颜色非长久。

惜恐镜中春。

不如花草新。

相逢的意义素材

相逢的意义素材

一、有一种相逢,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悲凉《江南逢李龟年》唐代: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几十年前,杜甫与李龟年相逢在岐王府,那时充满了青春浪漫的气息。

几十年后,他们在风景美丽的江南相逢,却是无尽的沧桑。

有一种相逢,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悲凉。

开元盛世的落幕,曾经的美好,都埋葬在记忆的回廊。

世道的沧桑变化,在无限风光的江南,久别重逢的故友,俱是凄凉寥落的阴影,此时相逢何不是世道的悲凉。

二、有一种相逢,是”风雪夜归人“的感激《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此诗是诗人被贬时所写,诗人因被诬陷获罪,原以为死路一条,最后却从轻发落,被贬为睦州司马。

有一种相逢,是”风雪夜归人“的感激。

也许风雪阻路,也许酷寒袭人,但那都是一时的困难。

因为身正从不怕影斜,正义从来不会缺席。

走投无路的刘长卿,遇到明镜高悬的苗丕,于冷酷的现实,寻得一席净土,寻得立身之所。

此时的相逢,是风雪对柴门的相逢,是酷寒与温暖的对决,是诗人对庇护的感激。

三、有一种相逢,是”马首向何处“的怅然离别《岭上逢久别者又别》唐代: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或许知音好友,或许泛泛之交,但都是岁月之友。

十年之前,君向潇湘我向秦;今日又是,久别重逢再离别。

此时此刻的离别,充满了惆怅惘然,充满了黯然神伤,毕竟离别忆离别,苦中难思甜。

四、有一种相逢,是”会向瑶台月下逢“的想象《清平调》唐代: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此诗是赞誉杨贵妃的花容月貌,让人遐思万千。

看见云,就想起她华贵的衣服;看见花,就想起她的花容月貌;春风吹过,花容更甚。

如此美人,如此的不可方物,绝不是在群玉山头可见,也不是乱花丛中可见,只有在那瑶台里见过。

有一种相逢,是”会向瑶台月下逢“的想象。

心中的美好,是不可俗物相提比较的,只愿在最美好的年华,看见最美的你。

为何称他“风流天下第一,情诗千古无双”?

为何称他“风流天下第一,情诗千古无双”?

为何称他“风流天下第一,情诗千古无双”?唐宋时期,文人辈出,论风流潇洒可能会想到斗酒百篇的李白,论诗词创作,你可能会想到大文豪苏东坡。

但谁能称得起“风流天下第一,情诗千古无双”这样的美誉呢?纵观唐宋,唯有一人,实至名归,那便是张先,能诗及乐府,一世多情,将男女之情刻画到极致。

为何称他“风流”天下第一?古代人三妻四妾是常事,更何况是官宦人家,但是张先却是与众不同,据说在他八十岁的时候娶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女子仅十八岁,更惊奇的是,后来这女子在八年里,为张先生了两男两女,可想而知,张先“祸害”了多少青春少女,一生共留下10子2女,最大的大儿子和最小的小女儿,相差足足有六十岁。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这首小诗正是张先所作,八十岁,白发苍苍,却娶了一位十八岁的小娇娘,典型的“老牛吃嫩草”,还自嘲写下这首诗,说只是岁月蹉跎,人世沧桑,两人相见恨晚,隔了一花甲。

张先挚友苏轼知道这件事后,作为朋友,也不好意思提意见,便随笔写了一首小诗调侃张先。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诗人出手,自然不凡,即使是随笔涂鸦,亦显出才华横溢。

张先也正是因为苏轼的这首调侃小诗让世人熟知,十八岁的新娘,八十岁的新郎,白发对红妆,洞房花烛夜里,宛若春天里梨花与海棠,苏轼将反讽写的淋漓尽致。

“一树梨花压海棠”更是名传千古,苏轼以两种花的颜色为引,暗讽喻人,张先八十岁白发苍苍,正如梨花一般雪白,而十八岁的小娇娘含苞待放正如嫣红的海棠花一般美艳迷人。

其中一个“压”字更是传神,将反讽诠释到了极致,作为好基友“老司机”的苏轼也是幽默风趣之人。

自诩风流不算风流,旁观者清,连苏轼都觉得张先为人太风流放纵了,也阐述了什么叫只要相爱,两个人年龄根本不是问题。

古代“渣男”那么多,为何张先未曾上榜呢?个中缘由,很难说清楚。

因为张先擅长写男女之情,感情细腻,词作深得广大女性朋友喜爱,魅力无限。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

古诗文系列: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
赏析:
这里以工笔重彩,画出一个天生丽人,从 中流露出一见倾心的愉悦。然而紧接六字 “欢难偶,春过了”,是说有无穷后时之 悔。从“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二句看, 二人可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了。用笔 变化,有相得益彰之妙。作者并没有花太 多笔墨来写二人相遇如何的交谈或品乐, 却通过相顾无言的描写将彼此的倾倒爱悦 和相见恨晚的惆怅情绪表露得淋漓尽致。
古诗文系列: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
赏析:
起首一句,点出主人公的居处所。 “时闻有”,承上句,乃由于高墙缭绕、 院宇深邃的缘故,而接下句则为人春眼之 中的缘故。这时而一闻的莺啼把人唤醒了。 “绣被掩余寒”,可见被未折叠,而“画 阁明新晓”,天已大亮了。“朱槛连空阔” 句承“画阁”而写居处环境,与“缭墙重 院”相应,虽富丽然而寂寥,其境过清。
谢谢!
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 逢谢媚卿
宋代·张先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
作者简介:
古诗文系列: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
作者简介:
张先(zhānɡ xiān)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
(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 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 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 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 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 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 张三影。
古诗文系列: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
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
缭墙重院,时闻有、啼莺到。绣被掩余寒, 画幕明新晓。朱槛连空阔,飞絮无多少。 径莎平,池水渺。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 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秀艳过施粉, 多媚生轻笑。斗色鲜衣薄,碾玉双蝉小。 欢难偶,春过了。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

“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的意思_全诗赏析

“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的意思_全诗赏析

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出自五代韦庄的《归国遥·春欲晚》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

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

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译文及注释】⑴谢家池馆——即谢娘家之意,这里是指妓女家。

据《唐音癸签》载,李太尉德裕有美妾谢秋娘,太尉以华屋贮之,眷之甚隆;德裕后镇浙江,为悼亡妓谢秋娘,用炀帝所作《望江南》词,撰《谢秋娘曲》。

以后,多用“谢娘”,“谢家”,“秋娘”,泛指妓女,妓馆和美妾。

又:六朝已有“谢娘”之称。

如《玉台新咏》中有徐悱妇《摘同心支子寄谢娘因附此诗》,故以“谢娘”为谢秋娘之说,恐非。

⑵金缕断——指柳丝被行人折断用以赠别。

金缕:形容柳条细柔。

⑶风乱——纷乱。

如风吹散的意思。

⑷云雨——本意是山中的云雾之气。

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

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

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

’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游于高唐,怠而昼寝。

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

王因而幸之。

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所以,后人常用“云雨”来表示男女欢合,有时也用“高唐”、“巫山”、“阳台”等,表示这一意思。

“画屏云雨散”,是指在画屏掩蔽下,男女欢情已经消散。

⑸博山——香炉。

宋吕大防《考古图》:“博山香炉者,炉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涧气蒸香,像海之四环,故名之。

”《花间集》中,“博山”一词共出现五次,皆指香炉。

【赏析】此词上片写离别。

“春欲晚”是离别的时间,“戏蝶”句是对“春欲晚”的具体描绘,反衬在此时离别的难堪。

“日落谢家池馆”,是离别的地点和时刻,“柳丝”句点明送别。

下片写别后伤心。

首二句写女主人公早起的神态,已将良辰已逝的苦痛心情寓于其中。

末二句写其遥思远人,泪流沾腕,是对其伤心的刻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先《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诗词赏析
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
宋代:张先
缭墙重院,时闻有、啼莺到。

绣被掩余寒,画幕明新晓。

朱槛连
空阔,飞絮无多少。

径莎平,池水渺。

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

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

秀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

斗色鲜
衣薄,碾玉双蝉小。

欢难偶,春过了。

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

赏析
起首一句,点出主人公的居处所。

“时闻有”,承上句,乃因为
高墙缭绕、院宇深邃的缘故,而接下句则为人春眼之中的缘故。

这时
而一闻的莺啼把人唤醒了。

“绣被掩余寒”,可见被未折叠,而“画
阁明新晓”,天已大亮了。

“朱槛连空阔”句承“画阁”而写居处环境,与“缭墙重院”相对应,虽富丽不过寂寥,其境过清。

“飞絮知
多少”暗点时令为暮春。

这样,春晓、恬睡、闻鸟,与“飞絮知多少”之景相连,就构成一个现成思路,间接表现出浓厚的惜春情绪。

“径
莎平”句以下续写暮春景象,路上长满野草,池面渐广,风平浪静时,时有花影倒映。

“日长风静”与“闲”字表现出落寞萧索的气氛。


几句暗示出词中人小园芳径之上徘徊不定,百无聊赖的独特情绪。

过片承上启下。

“尘香拂马”,要去城南的玉仙现,一路上愁红
惨绿,偏又不期不过然地,“逢谢女,城南道”。

两人早已互相慕名的,而百闻不如一见,于是“一见慕悦”。

她明艳绝伦,秀丽出于天然,“秀艳过施粉”,虽只微微一笑,便有无限妩媚而其衣色鲜艳夺目,日暖衣薄,更显示出其身段之窈窕,就连她随身佩带之玉饰,雕
琢成双蝉样,也格外玲珑可爱。

这里以工笔重彩,画出一个天生丽人,从中流露出一见倾心的愉悦。

不过紧接六字“欢难偶,春过了”,是
说有无穷后时之悔。

从“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二句看,二人可说
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用笔变化,有相得益彰之妙。

作者并没有
花太多笔墨来写二人相遇如何的交谈或品乐,却通过相顾无言的描写
将彼此的倾倒爱悦和相见恨晚的惆怅情绪表露得淋漓尽致。

“春过了”三字兼挽上片,惜春之情与相见恨晚之悔打成一片,情景莫辩。

这首词结构紧凑,上下呼应。

写两人一见钟情,有主有宾,有实
有虚,有浓有淡,用笔灵活,疏密相间,轻重得当。

他们之间以目传情,未曾讲一句话。

创作背景
张先前往玉仙观随喜,半路上遇上一个漂亮的姑娘。

他让仆人前
去打听,原来是オ女谢媚卿。

谢媚卿也从侍女那里得知,这位风流倜
傥的官人叫张先。

两人都久闻对方大名,互相以眼色示意。

分手以后,张先失魂落魄,回去便写下了这首《谢池春慢》,记叙邂适谢媚卿之事,写出自己的愁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