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色的世界
光与色的世界教案
![光与色的世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f05a0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5.png)
光与色的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与色的基本概念,掌握光的三原色和色的三原色的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光与色的兴趣,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三原色、色的三原色、光的色散现象。
2. 教学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与色的奥秘。
2. 运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色散现象。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光与色的相关资料、实验器材(如三棱镜、白色屏幕、光源等)。
2. 学生准备:好奇心、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光与色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彩虹、变色饮料等。
2. 探究光的三原色: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的三原色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光的三原色的概念。
3. 探究色的三原色: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色的三原色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色的三原色的概念。
4. 光的色散现象: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色散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光与色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彩色滤光片、设计彩色图案等。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光与色的知识点,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与光与色相关的实践作业,如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光与色现象,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方式,掌握光的折射、反射和衍射现象。
2. 培养学生对光的传播和现象的兴趣,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方式、光的折射、反射和衍射现象。
2.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反射和衍射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八、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传播和现象的奥秘。
2. 运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折射、反射和衍射现象。
光与色的世界教案
![光与色的世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29d57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e.png)
光与色的世界教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光和色彩是无处不在的。
我们可以看到彩虹、日出、日落、蓝天白云等美景,也可以欣赏到电影、绘画、摄影等艺术作品中的色彩世界。
因此,学习光和色彩对于发展孩子的视觉能力和艺术欣赏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教案主要针对小学生,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和活动,让他们认识光的基本特性,了解颜色的形成以及学会如何运用光与色彩。
一、光的特性1. 光的传播让孩子们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点亮一盏手电筒,用一张纸挡住光并向其他方向移动,孩子们会发现光随着纸而移动,而且光可以穿过一些透明的物体,如玻璃、水、空气等。
这说明光具有直线传播和穿透性。
2. 光速1. 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来了解飞快的光速。
如在一个明亮的房间里打开一根荧光棒,并迅速在手上甩动,孩子们会看到光被迅速地抛掷,形成一条条弧线。
这就是光速非常快的一个很直观的实例。
2. 分享有关光速和光的其他特性的科学故事,例如牛顿如何发现白光可以分解成七种颜色的故事,以及爱因斯坦如何提出光速不变原理的故事。
3. 光的反射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比如让孩子站在墙壁前面,并投影一个光源在他们的背后,孩子们会看到自己的影子投影在墙上。
其次,通过让孩子学习镜子反射法,让他们在实验中使用各种平面和凸透镜,观察到反射和折射现象。
二、颜色的形成1. 光分解实验使用一束光照射一个三棱镜,孩子们会看到光分解成七种不同的颜色在墙上反射。
这个实验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白光由彩虹色组成的原理。
2. 颜料混合实验通过实验让孩子体验了解颜料的混合原理。
首先引导孩子混合黄色和蓝色的颜料,发现结果是绿色,这是因为黄色和蓝色颜料可以吸收紫外光,只反射绿色部分的光线。
相似地,让孩子尝试混合红色和黄色颜料,就可以得到橙色。
三、运用光和色彩1. 制作拍摄室首先需要为孩子制作一个黑暗的房间,并在房间的上部和两侧挂上白底灯布,开启适当数量的白光。
然后让孩子们制作用于打造几种不同的光效的物品——如传统的过滤器、颜料、泡沫纸等,让他们在摄影棚里拍照,体验颜色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用镜头记录自己的视觉创意。
【教案】光与色的世界+教学设计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选择性必修1+绘画
![【教案】光与色的世界+教学设计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选择性必修1+绘画](https://img.taocdn.com/s3/m/bcdd04a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6.png)
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时光与色的世界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湘美版选择性必修《绘画》第二单元第一课《光与色的世界》,是以探究色彩的本质为主要内容。
人是依靠眼睛辨别色彩的,而眼睛是一个光学接受器,所以人眼看到的色彩都和光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本节课需要解决的:1.光与色的关系;2.固有色、光源色的概念; 3.光源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4.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2.课时学情分析:本课教授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但是对色彩理论知识了解的不够透彻。
因此本课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观察的、实践的过程中了解色彩的相关知识。
3.课时学习重点:能通过研究性学习,深入分析绘画作品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某种情景的特征、突出作品主题,感受色彩的情绪和魅力。
4.课时学习难点:掌握一定的光与色变化规律和色彩绘画的表现规律与技能。
2.课时学习目标:认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尽可能获得更多的与绘画的色彩有关的信息,养成良好的观察色彩的习惯,并能够表达出来。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通过座谈的形式让学生展开对绘画名作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绘画中的一些表现方式和风格与绘画主题之间的关系。
通过课上所学,尝试用色彩知识完成一组习作。
让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研究分析的学习习惯,学会关注生活中丰富的色彩变化现象,产生对绘画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打下基础。
3. 课时教学过程:环节1:情境:播放视频《威尼斯的色彩岛》问题:这段视频里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教师小结:这些漂亮的色彩如果在漆黑的夜里,你还能看见吗?说明色彩的形成和什么有关?教师小结: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要素,如果没有光,我们就无法看到任何物体,是光赋予了我们丰富的色彩世界。
活动:学生欣赏视频评价:带入色彩鲜明,情感舒畅的教学情境。
设计意图:采用视频导入的模式,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出课题《光与色的世界》。
环节2:情境:丰富多变的色彩(一)17 世纪,科学家牛顿发现白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而色彩就是一种可见光的光波在视觉上的一种反应。
高中美术第一课 光与色的世界 教学设计 (2)教案
![高中美术第一课 光与色的世界 教学设计 (2)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cf3b535022aaea988f0f0b.png)
第一课光与色的世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切了解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色彩表现规律,学会分析和判断画面的色彩倾向,能表达物体的大体色彩关系。
养成认真观察、细心分析的良好习惯。
2学情分析高中生思维活跃、观察敏锐,但对绘画的色彩了解不是很深,对视觉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也不一定深入把握,这就需要教师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作品,尽可能获得更多信息,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色彩的习惯,并通过语言文字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使学生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
3重点难点学会分析和判断画面的色彩倾向,能表达物体的大体色彩关系。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请大家欣赏一段小视频,看看它向我们呈现的是怎样的视觉效果? 视频欣赏,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视觉感受。
教师小结:我们刚欣赏到了光下丰富多彩的世界,这个色彩来源于光,没有光就没有色,光是产生色的原因,色是被光感觉的结果。
那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光与色的世界! 导出课题:《光与色的世界》活动2【讲授】二、新课新授(一)、作品欣赏:固有色——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色彩实物呈现,不同种类的四种苹果,其固有色分别都是不相同。
活动3【活动】(二)、实验(1)、小组分工合作,通过桌上的物品,探究物体固有色与光源色、环境色的关系,完成实验表格。
时间:5分钟光源色即光源的本色。
不同光源对物体色彩的影响:(表格1)小结:观察思考:光源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主要的受光面还是背光面? (表格2) 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观察思考: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主要是受光面还是背光面? 活动4【练习】知识点巩固(三)、进一步深化练习,看看所得出的实验结论到底如何在画面中体现出来。
作品欣赏:《色彩静物组合》说说哪个物体受光源色与环境色影响较大?活动5【活动】作品欣赏与解读三、印象派画家,以莫奈为代表的作品欣赏与解读,看看画家在画面中如何固有色与光源色、环境色的关系。
(一)、介绍莫奈印象派画家,作品欣赏《野罂粟》,请学生欣赏画面,并描述其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学生:蓝天白云下,田野中罂粟花美丽的绽放。
光与色的世界-教学设计
![光与色的世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6aca5e33687e21af45a93b.png)
多媒体课件、教材、教案
【学习环境及学习资源】
教室、多媒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件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教材、实物准备(手电筒、粗糙的罐子、梨子、衬布等)
学生:教材书、绘画色彩工具材料(白纸、油画棒等)
【教学结构简要流程】
1、导入
2、新授
⑴光源
⑵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重点)
⑶练习
3、小结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本课是绘画技法理论课,也是色彩理论第一课,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理论知识,了解物象的色彩有三种:即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掌握物象的三种色彩:物象的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
通过讲授法,让学生了解三种色彩的概念。用展示图片的方法,让学生区别、对比,更好地认识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技术应用
设计意图
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春天的色彩》视频(一分钟左右)
提问:刚才大自然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色彩在漆黑的夜晚能否看见?请同学紧闭双眼,假设是在漆黑的夜晚,能否看得见物体的色彩呢?
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
多媒体视频展示
引出课题
新授
讲授:固有色——即物象的本来颜色,并展示图片;光源色——即光源的本色,并展示图片。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物象在不同的光源下所呈现的不同色彩效果。
物象在不同的环境下所呈现的不同色彩效果。
通过实物演示和课堂练习法让学生掌握物象在不同光源、不同环境下所呈现的不同色彩效果。
【教学方法】
本课基本色彩概念知识采用讲授法;不同光源、不同环境对物象色彩的影响采用实物演示法和对比分析法;引入课题采用提问式教法;还有课堂练习教法。
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二美术《绘画》教案光与色的世界
![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二美术《绘画》教案光与色的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12c0c0d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6.png)
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二美术《绘画》教案:光与色的世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是针对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课程《绘画》所设计的一节课,主要内容为光与色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光和色的本质和相关概念•掌握颜色的基本理论知识•准确理解颜色搭配原理2. 技能目标•掌握各种颜色在调配和搭配中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实践,提高色彩感知和表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色彩表达和创作3.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对自然景色和人造物品的色彩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和分析,增强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和各种艺术形式的兴趣和爱好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应提前了解学生的基本美术水平和兴趣爱好,为后续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师应准备好使用的教具和材料,如颜料、画板、画刷等。
2. 导入活动教师将介绍“光与色”的概念和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常见艺术形式,如油画、水彩画等。
3. 中心活动活动1:颜色的色彩分类教师首先介绍基本颜色的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RGB色彩和CMYK色彩。
教师将给出三个题目,让学生通过组合基本颜色的方式来完成。
活动2:颜色的调配教师给出颜色搭配表,让学生通过调配来达到颜色搭配表给出要求的结果,并将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活动3:自主创作在颜色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由的创作和表达,鼓励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
4. 课堂总结教师将对本节课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总结和回顾,并对学生进行反馈和评价。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阐释光与色的关系和基本理论•讲述颜色调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教学难点•颜色调配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实践和创作达到对颜色的敏感度和表现力的提升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三个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形势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营造了活泼有趣、开放尊重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得到了积极的锻炼和提高。
同时,本节课重视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个性化创作能力,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的多元化、个性化和创新性。
绘画美育作业
![绘画美育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a05f89300b4c2e3f57276343.png)
第三章光与色的世界意与蕴的旨趣——绘画艺术美育一、填空题1、绘画是以_线条_、_色彩_、__形体__为主要造型语言,在二度平面上创造具有三度空间幻觉的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40)2、_维纳斯__的诞生实际上是在中世纪被长期禁锢的“爱”和“美”的诞生,是人性的诞生。
(44)3、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被称为“_文艺复兴三杰__”。
(45)4、对佛罗伦萨画派起重要作用的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_人文主义_思想。
(46)5、浪漫主义绘画深受卢梭启蒙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主张_个性解放__,_崇尚自然_,_歌颂自然_。
(48)6、国画现分为三大画科:_人物画、_山水画_、_花鸟画__。
(56)7、__山水画__,是一种表现山川之妙并能为人类寻求某种精神寄托的画种。
8、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_写生__为基础,以_寓意__、写意为归依的传统。
(72)二、名词解释1、绘画艺术美育解释:绘画艺术属于造型艺术,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绘画是以线条,色彩,形体为主要造型语言,在二度平面上创造具有三度空间幻觉的静态的视觉形象艺术。
(40)2、薄雾法解释:不用明显的线条来勾勒形象,而是用明暗来塑造形象,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柔和的光线和自然地色彩过渡。
(45)3、立体主义解释:立体主义主张把一切物体形象进行破坏和分解,即分解成为几何形体的切面,然后作家主观想象为基础将他们加以组合,使他们互相重合,继而又发展到在同一幅画中表现事物的不同的几个方面,以达到一种“全立体”的视觉感受。
(54)4、密体:解释: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具有笔迹周密的特点成为密体。
(58)5、造境:解释:即对现实景物进行更大胆的艺术概括,艺术提炼及艺术幻化,从而更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情感,理想与愿望。
(65)6、青绿山水解释:指采用石青,石绿及花青,藤黄等天然矿物和植物染料,在绢帛或宣纸上如实描绘和直反映自然景物的山水画。
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二美术《绘画》教案光与色的世界[001]
![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二美术《绘画》教案光与色的世界[001]](https://img.taocdn.com/s3/m/2e94562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7.png)
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二美术《绘画》教案光与色的世界[001]前言光与色是美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为画面注入了生命和活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高二美术学生进行讲解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光与色的运用,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教学目标1.理解光的三种表现形式:透明、反射、折射2.学会利用光线表现立体感和体积感3.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色彩运用方法4.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教学步骤第一步:讲解1.光的三种表现形式:透明、反射、折射–透明:是指光线穿透透明物体后出现在另一边,如玻璃、水等–反射:是指光线从物体表面反射回来,如镜子、光滑表面等–折射:是指光线经过介质后方向的改变,如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时的弯曲现象2.光的作用–使物体表现出明亮和色彩–表现空间立体感和体积感3.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色彩运用方法–基本颜色:红、黄、蓝–三原色:红、黄、蓝–三次元色:橙、绿、紫–色彩搭配•同色系搭配:指将颜色的明暗程度混合•互补色搭配:指两个对立色混合后产生对比效果第二步:实践1.在黑色纸张上画出一个立体的几何体,分别利用透明、反射和折射的光线表现在不同角度下的明暗变化和形状变化2.利用不同色彩和色彩搭配,完成一幅色彩饱满的静物画或风景画3.将画作与同学互相欣赏,进行评析和交流效果评估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光的三种表现形式和作用,并在绘画实践中正确运用2.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色彩运用方法,并在绘画实践中选出合适的色彩进行表现3.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有明显提升总结本教案通过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光与色的世界,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希望学生们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并创造更加出色的绘画作品。
光与色的世界 教案
![光与色的世界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73ea7777232f60ddcca145.png)
光与色的世界◆【设计思想】形和色是构成绘画的基础。
本堂课是在讲完造型后,帮助学生开始认识色彩。
整堂课要以探索研究的形式作为主体基调。
最好能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开展课堂讨论或者辩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积极研究绘画中光与色的奇妙。
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抛出新颖的课题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学生讨论发表之后,提出一些科学的论据,然后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每一个结论得出后,都通过简单的小实验或者事实论证。
学生再通过观赏不同的绘画作品对比、分析光与色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分析】这节课是色彩单元中的第一节课,课的本身理论性较强,要让学生理解内容,要上得生动有趣,深入浅出,需要辅以例子,实验等手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理论现象,产生直接的视觉经验,教学效果才能轻松有效。
本课是以探究色彩的本质为主要内容的。
简单来讲:人是依靠眼睛辨别色彩的,而眼睛是一个光学接受器,所以人眼看到的色彩都和光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有以下几个要点是需要本堂课解决的:1、光与色的关系;2、固有色到底是什么概念;3、光源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4、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教学目标通过对光的分析,了解日光在不同气候、季节以及不同时段使物体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形成对色彩的敏感意思;尝试概括与归纳风景作品中的大体色彩关系,感受光源色对物象及画面色调的影响;养成细致观察、研究分析的学习习惯,学会关注生活中丰富的色彩变化现象,为进一步学习色彩表现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教材学生:教材、绘画色彩工具与材料观察我们身边的树荫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看看颜色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池州市中学一级教师职务评审细则(试行)[日期:2006-09-06]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根据《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制定本评审细则。
本评审细则适用于中学、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市、县级教研机构教研员,市、县级以及学校电教机构电化教育教学人员。
《光与色的世界》教案
![《光与色的世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540ce72af90242a995e520.png)
《光与色的世界》教案绘画二单元第一课一、基本说明1、模块:高中美术《绘画》(选修)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美术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二单元第一课5、授课人:略6、学时数:45 分钟(教室授课)二、教学分析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掌握光源色在写实色彩绘画中的主导作用。
难点是理解固有色与光源色、环境色之间的关系。
通过活动练习使学生获得概括、归纳色彩的表现技能与方法,获得对画面色彩的初步把握能力。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探究精神与观察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通过尝试性的练习,在直观体验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内化知识、掌握技能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对光的分析,了解日光在不同气候、季节以及不同时段使物体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尝试概括与归纳风景作品中的大体色彩关系,感受光源色对物象及画面色调的影响;养成细致观察、研究分析的学习习惯,形成对色彩的敏感意识;学会关注生活中丰富的色彩变化现象,为进一步学习色彩表现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光源色在写实色彩绘画中的主导作用。
2、难点:色彩产生的基本条件,理解固有色与光源色、环境色之间的关系。
(三)、内容分析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掌握光源色在写实色彩绘画中的主导作用。
难点是理解固有色与光源色之间的关系。
要通过活动练习使学生获得概括、归纳色彩的表现技能与方法,获得对画面色彩的初步把握能力。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探究精神与观察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通过尝试性的练习,在直观体验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内化知识、掌握技能的教学目的。
(四)、学情分析本课所教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一定的自我评价意识,对美术学科有较浓兴趣,但对美术及美术学科本身的一些知识并不很明确。
(五)、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创设丰富的色彩感受活动,激发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掌握色彩产生的条件及基本知识,理解物体色彩变化的条件及其变化规律,从艺术家运用色彩表现生活的作品分析中明确学习的目标。
Unit 3 The world of colours and light 话题语言应用——颜色与光的世界知识梳理
![Unit 3 The world of colours and light 话题语言应用——颜色与光的世界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2a3a788033d4b14e84246800.png)
Unit 3 The world of colours and light话题语言应用——颜色与光的世界语言积累交际用语询问专业方面的问题(Asking technical questions)✧Where did you get the idea from? 你从哪里得到这个创意的?✧What did you do first? 你先做了什么?✧What did you do next? 接下去你做了什么?✧How did you get this effect? 你怎样得到这种效果的?✧How long did it take you to finish your work? 你用了多少时间完成工作的?✧How did you decide what to call it? 你如何决定它的名称的?✧What do you think of it? 你认为它怎么样?话题语句(1)1.描述绘画的词汇:religious宗教的realistic 现实(主义)的abstract 抽象的nature/ natural 自然/自然的detailed 详细的/精细的traditional 传统的rich 丰富的unfinished 未完成的modern 现代的delicate 精致的superb 卓越的ridiculous 荒谬的line 线条colour 颜色shape 形状figure 画像clay 粘土marble 大理石Western-style painting 西方风格绘画paint pictures 绘画make sculptures 雕塑design buildings 设计建筑2. 有关绘画的分类:canvas 油画woodcut 木板画line drawing, pencil sketch 素描print 版画sketch 草图watercolour 水彩画portrait 肖像画mural(大型的)壁画still life picture 静物画charcoal drawing 木炭画landscape(乡村)风景画abstract art 抽象艺术impressionist印象派abstract expressionist 抽象派watercolour 水彩画颜料oil paint 油画颜料canvas 油画布,帆布easel 画架palette 调色板paintbrush 画刷,画笔话题语句(2)谈论画家及绘画(注意划线部分,在阅读和写作中会非常有用的。
自然界的奇妙色彩光与色的交织
![自然界的奇妙色彩光与色的交织](https://img.taocdn.com/s3/m/cd5815d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e.png)
自然界的奇妙色彩光与色的交织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广袤世界里,色彩是一种无处不在且令人着迷的元素。
从日出时那一抹温柔的橙红,到夜空中璀璨的繁星闪烁,从春天里娇艳欲滴的花朵,到秋天里金黄的稻田,光与色的交织构成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卷,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生机。
光,是色彩产生的源头。
没有光,我们的世界将陷入一片黑暗,色彩也无从谈起。
阳光,作为我们最常见的光源,它的光谱包含了各种颜色的波长。
当阳光穿过大气层,其中的蓝色光波长较短,更容易被散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
而在日出和日落时分,阳光要穿过更厚的大气层,更多的蓝色光被散射掉,剩下的红色和橙色光则照亮了天空,形成了那壮观的橙红色晚霞。
不仅仅是天空,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和折射也创造出了丰富的色彩。
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实际上是它们对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结果。
比如,一个红色的苹果之所以看起来是红色的,是因为它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而只反射了红色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白色的物体则几乎反射了所有的光,黑色的物体则几乎吸收了所有的光。
这种光与物体的相互作用,让我们能够分辨出周围的各种事物和它们的颜色。
在自然界中,色彩的作用远不止于美观。
对于许多生物来说,色彩是一种重要的生存工具。
动物们常常利用自身的颜色来进行伪装、求偶或者警示。
例如,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环境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从而躲避天敌或者捕捉猎物。
而一些鸟类在求偶季节会展示出鲜艳的羽毛,以吸引异性的注意。
有毒的动物往往具有鲜艳醒目的颜色,这是一种警告信号,告诉其他动物不要轻易靠近。
植物也巧妙地运用了色彩。
花朵的颜色通常是为了吸引昆虫和鸟类来传播花粉。
比如,黄色的花朵在绿色的背景中格外显眼,容易被蜜蜂等昆虫发现。
果实的颜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成熟的果实通常会变成鲜艳的颜色,如红色的苹果、紫色的葡萄,这是在向动物们发出“可以食用”的信号,以便种子能够被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海洋中的色彩同样奇妙。
浅海区域的海水呈现出蓝色或绿色,这是因为海水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程度不同。
光与色的世界教学反思
![光与色的世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e56f21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d.png)
《光与色的世界》教学反思1、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的同时让学生接受知识,这样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准备了一些绘画调色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加强学生对颜色变化的来源与直观表现起到引领作用,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教师讲学生猜的不良情况,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对学生的实践操作也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
2、注意语速,同时注意语调的起伏。
在做颜色的演示的时候,对于一些明显的现象可以让学生直接说出来,同时注意引导他们观察的重点,语速适当放慢,让他们有思考的时间。
有时候语调可以稍小或稍大,因为整节课如果都同一语调的话学生很容易感到听课疲劳而注意力分散了。
3、注意不用夹杂太多的语气词。
同时提问的时候注意要启发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自学得出结论,老师可以适当总结板书。
4、注意板书的时候要留够时间让学生做笔记。
讲练习题的时候要进行巡视,观察学生的完成情况,从而调整进度,确保学生对知识点都能掌握。
5、老师讲得好并不代表学生对所有知识点都懂了,所以可以用堂上小测验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从我让学生做小测验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三原色和三间色的颜色了解还不错,只是在对明度和纯度的把握上还不够,造成色相上有的颜色存在问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练习,把握对颜色调色的掌握,注意洗干净比以及调色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6、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自主研究,指导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和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意识,在平等、互助、和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增长经验。
在学生获得了一般的色彩知识后,可让学生独立完成静物写生,要求探究光源色、固有色与环境色所形成的较为丰富的色彩变化,把握画面大体的色彩关系。
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感受物象丰富的色彩变化,为学生欣赏色彩绘画作品和进行色彩写生打下基础。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自己的感觉是过于仓促,时间较紧,练习题在课堂上没有得给学生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与色的世界湘美版高中美术绘画选修第二单元第一课教学设计【设计思想】形和色是构成绘画的基础。
本堂课是在讲完造型后,帮助学生开始认识色彩。
整堂课要以探索研究的形式作为主体基调。
最好能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开展课堂讨论或者辩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积极研究绘画中光与色的奇妙。
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抛出新颖的课题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学生讨论发表之后,提出一些科学的论据,然后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每一个结论得出后,都通过简单的小实验或者事实论证。
学生再通过观赏不同的绘画作品对比、分析光与色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分析】这节课是色彩单元中的第一节课,课的本身理论性较强,要让学生理解内容,要上得生动有趣,深入浅出,需要辅以例子,实验等手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理论现象,产生直接的视觉经验,教学效果才能轻松有效。
本课是以探究色彩的本质为主要内容的。
简单来讲:人是依靠眼睛辨别色彩的,而眼睛是一个光学接受器,所以人眼看到的色彩都和光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有以下几个要点是需要本堂课解决的:1、光与色的关系;2、固有色到底是什么概念;3、光源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4、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1、使学生对色彩的产生和本质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2、对于色彩的观察方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色彩写生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3、学会以科学为理论依据,以思辩为推理方法,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探究式学习模式。
【教学准备】实物类:三棱镜教学工具类: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部分:光与色的关系:导入课程(实验导入):师:经过前部分的学习,同学们对于绘画中的造型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今天我们开始研究绘画中的色彩。
下面请两位同学来做一个小实验。
就是三棱镜折射日光的实验。
生:一人站窗口手执小圆镜将一束日光反射至讲台方向,一人手执三棱镜将此束日光折射至贴于黑板的白纸上。
众生观察:一束日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会分解出一道彩色带,大致呈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渐变的颜色。
师:这就是17世纪时科学家牛顿发现的光谱。
光经过折射变成了色。
光和色两者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重点。
(板书,写出课题:“光与色的世界” 。
)抛砖引玉师:我们观察色彩的重要器官是什么?生:眼睛!师:眼睛是接收什么的器官?生:光!师:那么,光与色是什么关系呢?生:讨论,发表各自对光与色的关系的看法。
教师倾听,从发言中找有价值的线索。
师:我写一句话,大家看看对不对。
黑板上写下:“有光才有色,无光就无色”。
大家来谈谈这句话是对的,还是错的,或者半对半错?学生讨论生一:不对,没有光也有色啊,我拿着一枝红色的花走进一间黑漆漆的屋子里,花还是红色的,并不会改变。
并不能因为我看不见,就说花不是红色的了。
那盲人生活在无光的世界里,认为没有色彩,可是我们知道世界还是彩色的呀!生二:我不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他以盲人为例是错的,盲人只是看不见光,而光还是存在的,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没有光的情况色彩是否存在?生三:我认为这句话是对的,因为颜色是光照在物体上后反射到人眼睛里的。
如果没有光照到物体,就不会有反射光,那么我们也就看不见这个物体,更谈不上看见色彩了。
所以我认为“有光才有色,无光就无色”这句话是对的。
例证检验师:一个物体如果有光线照到但没有反射光,我们的确无法看它的存在。
比如说“宇宙黑洞”。
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所有经过的光和物质都被其吞噬,没有一丝反射光逃逸,所以迄今我们看不见黑洞的存在,只能通过种种现象推测它的存在。
所以说没有光就没有色彩,因为色彩是光的反射。
第二部分:固有色。
(一)提出疑问:师:为什么地球上的万物受同样的阳光照射,却出现不同的色彩呢?(二)思考回答:生:因为万物是由不同的物质构成,不同的物质对光谱中七色光的吸收和反射是不同的,反射出来的光色,就是我们眼睛所见到的色彩。
(三)实例验证:师:请举例说明。
生:比如我们的校服是由黄白两色组成,在同样的光照下,黄色部分吸收了其他六中色光,只反射了黄色的光线,所以我们看到的是黄色,白色部分反射了绝大部分光色,故我们看见的是白色。
师:很好,举的例子很直观恰当。
请大家看书。
(四)作品欣赏:书上23页右上角,在自然光的照射下,茶杯为白色,苹果为红色。
茶杯的白色和苹果的红色就是物体的固有色。
第三部分:光源色。
(一)提出疑问:师:我们对于固有色的概念是在光源假设为在自然光的情况下,我们对物体的颜色的固有概念,比如,我们脑子里固定的认为树叶是绿的,天是蓝的,这都是在太阳这个最大的光源正常的情况下产生的认识。
可是,如果光源变了呢?(二)学生思考,回答。
生:那就象茶杯和苹果的下两张图一样,在蓝色光源下,物体都笼罩了一层蓝色,杯子变成了蓝色,而苹果也不那么红了。
在红色光源下,物体都笼罩了一层红色,杯子变成了红色,苹果变得更加红了。
(三)得出论断:师:那我们可不可以说“光变色就变”?生:可以!(四)实例验证:师:能否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一下?生:比如说,双湖公园的树,白天在阳光下,为绿色。
可是到了晚上,各种彩色的灯光一照,有的变成了红色的树,有的变成了紫色的树。
作品欣赏:1、《卢昂大教堂》油画法国莫奈师:卢昂大教堂在不同时间的阳光照耀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变化,有清晨,有正午,有黄昏。
天的颜色也忽而黄色,忽而紫色,教堂的颜色更是变幻莫测,谁能说出教堂的固有色是什么颜色呢?2、《干草垛》师:这就是光源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这样看来,固有色是非常善变的,靠不住的东西。
而光源色对物体的颜色起了重要的决定性的影响。
第四部分:环境色。
提出问题师:除了光源色对物体的颜色有重大影响,物体附近的颜色会不会对其色彩产生影响。
作品欣赏:看书上25页《餐趣》及《水中的蛋》,这两幅作品中就有环境色对物体颜色的影响。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系统的学习了光与色的有关理论知识,知道了“有光才有色,无光就无色”的原理,还知道了“光变色就变”的道理,理解了“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等概念,对大家后续的色彩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五部分:课后观察。
师:请大家在课后随时注意观察身边树的影子的颜色,仔细分辨,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下节课来谈谈你的观察结果,告诉大家你看到的树的影子在什么环境里呈现什么颜色。
《绘画中的色彩——光与色的世界》汇报课教案绘画中的色彩——光与色的世界开课教师:许明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色彩表现规律。
2.学会分析和判断画面的色彩倾向。
过程与方法了解光源色与固有色以及画面整体色彩的关系,能画出简单物体的大体色彩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对不同光源色、固有色的探究分析中养成认真观察、细心分析的良好习惯。
2.能通过研究性学习,深入分析绘画作品是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某种情景的特征、突出作品主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通过研究性学习,深入分析绘画作品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某种情景的特征、突出作品主题。
教学难点:掌握一定的光与色变化规律和色彩绘画的表现规律与技能。
三、教学活动(一)引入新课展示文艺复兴后古典绘画的色彩表现方式与印象派前后的对色彩研究与表现方式的绘画作品,思考在漫长的艺术长河中,从“一清二白”到“五彩斑斓”,这其中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光和色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引入本单元的任务和本课课题。
板书:光与色的世界(二)进行新课1.色彩的呈现来源于光,科学的进步也使人类重新改变对光的认识,也改变了绘画中的光的表达——光的色散光线来自于光源,认识的进步使得对——光源色这一概念发生了质的态度转变,请同学看教材P22页。
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光赐予的丰富色彩世界。
引入本课教学目标: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2.PPT展示摄影图片“在物理中,光是无数电磁波的集合体,光在传递途中,受到空气中的颗粒、水汽等杂质的阻碍,电磁波的不同波长是有损失的。
”引入光源色的概念。
但是我们的眼睛却无法即时的扑捉到这些光线色彩中的变化,这是由于我们的眼睛视网膜上有两组不同的视觉细胞,敏感的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迟钝的感色细胞(视锥细胞),——举例:如台灯下、漆黑的房间突然打开灯,能同时感到光与色存在,但只能维持一会。
感色的迟钝使得我们在光线强弱的改变同时,无法敏锐持久的观察到色彩的改变(但是相机能够做到),只能观察到固有色的存在。
3.引入固有色的概念,重点强调固有色的变化情况——固有色也随之光源色变化而变化,不同天气条件、不同时间段、不同季节。
在欣赏PPT图片的同时归纳光源色、固有色变化的特征和如何利用。
①、色调——光是色之母,光源色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整个画面的色调。
②、基调——画面中的颜色带有同一色彩趋向;固有色则顺应这种统一的色彩变化。
③、情调——通过对画面的大体色彩关系的分析,可以了解作者当时的光色心情从这三个方面思考与学习画面的大体色彩关系的分析方法,首先换一个角度从书上的写实绘画挖掘色调、基调、情调的特性,其次由教师演示如何分析顾忠祥的油画《路》,并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作者的绘画情绪与态度。
然后由学生尝试判断课本上的《水乡之夏》画面的色彩倾向和分析画面的大体色彩关系。
并提问在这个画家眼中是怎样一个夏天。
以达芬奇的话为前面知识进行总结:“没有一件物体能够完全展示其本来颜色”。
4.同时引入环境色的概念思考——前面看到了光色的自身变化,光对物色的影响,物和物之间有没有影响呢?环境色——环境中物体和物体之间由于对光的反射作用,从而造成相互影响下的色彩变化。
并结合课本P25页的三副图,以表格的形式对环境色的变化规律进行归纳。
5.结合前一课知识,以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大师德拉克洛瓦:“整个世界都是反射的”,光线照射下的诸多因素不同,都会使物体色彩大不一样,需具体分析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总结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在单个物体上发生变化区域规律。
了解写生时的色彩变化。
同时欣赏一些巡回画派、印象派、后印象派部分画作。
细心观察,耐心体会!感受大自然的色调!领略画面中的色调!勾勒生活学习中的色调!并布置作业:模仿课本的用色方法,尝试对某个小景进行分析解构,注意不同时间段的光色变化。
或者对自然光下的单个物体的表面,进行区域划分,尝试分析不同受光角度的色彩变化。
系列评价记录源自省教科院组织的第二届全省课堂教学设计网络大赛,我选取部分案例及我的评价以供同仁探讨。
第一部分为案例,略去执教者的单位及姓名,第二部分为我的分析与评价。
第一部分执教者案例绘画二单元第一课光与色的世界一、基本说明1、模块:高中美术《绘画》(选修)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美术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二单元第一课5、授课人:略5、学时数: 45分钟(教室授课)二、教学分析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掌握光源色在写实色彩绘画中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