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关系辩证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元”(“多元”)关系辩证思考

寻求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与创新点

一看材料作文题,考生总是犹豫不已:我到底该怎样从“材料”中打开审题立意的突破口呢?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降低身段,更加贴近考生实际,使考生审题零距离,这种做法尽管使考生几乎没有了审题之忧,但随即又产生了新问题:我审题立意的创新点又在哪里呢?动笔之前审题立意难的问题困扰着不少考生。如何才能走出这个困局呢?

指点技巧,找到提升门径

几乎一切新材料作文,其本质都是“关系”型,材料中都或明或暗地存在着“A与B”或“A与B与C”这种“二元”或“多元”关系——高考作文命题重点考查考生思辨能力的目的立足于此,审题立意的突破也正落脚于此。

一、从“材料”中抽取“二元”(或“多元”)关系——审题立意精准的突破口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千法万法,而从“材料”中抽取出“二元”关系,是审题立意最容易、最可靠、最精确之法。如何抽取呢?

有些新材料作文,“二元”关系相当明显,直接提取即可。例如:

2015全国卷Ⅰ——情与法

2015上海卷——坚硬与柔软

2015山东卷——丝瓜藤与肉豆须

2015湖北卷——喷泉与泉水

2015四川卷——老实与聪明

2015安徽卷——蝴蝶翅膀的有色与无色

2015浙江卷——文品与人品

2015福建卷——人与路

2015广东卷——感知自然的远与近

有些“二元”关系不明显的材料,稍加思考,也可以间接抽取出“二元”关系。

请看2015年高考江苏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从材料提示语“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可以看出“经验”“能力”“境界”等是一种并列关系,其实,稍加转换,立刻能抽出“二元”(或“多元”)关系来。①取舍关系:在三种理解中,我不认同“智慧”是“经验”(或“能力”),它实际上是一种“境界”。②递进关系:我认为智慧不仅是“经验”“能力”,更是一种“境界”。

又如2015年高考湖南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

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这则寓言材料故事情节完整,粗读起来没有“二元”关系可抓。细看起来就会发现:大树实现自己旅行的两种办法——靠别物(飞禽、走兽)与靠自己(自己的种子)。于是就有了取舍关系:与其靠别人帮助,不如靠自己的独特优势(种子)实现愿望。

对于这种或明或暗地存在“二元”或“多元”关系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必须坚持:两者可以兼顾,不可舍此取彼;可以厚此薄彼,不可舍此取彼;可以有是有非,不可舍此取彼。

二、立足“二元”(或“多元”)关系辩证思考——审题立意的创新点

抽取出了“二元”关系,保证了审题的准确性;下面就可以解放我们的大脑,思考“二元”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辩证关系,这就等于找到了多角度审题立意或者创新思考审题立意的无限可能性。

通常情况下,“二元”关系存在着以下辩证关系:

(1)先后(转化)关系:如2015上海卷,“先坚硬后柔软”“先柔软后坚硬”。

(2)并列关系:如2015广东卷,人与自然的关系既远又近。

(3)主次关系:如2015全国卷Ⅰ,“情”与“理”,当然重“情”,但更要重“理”。

(4)条件关系:如2015湖北卷,只有泉水不断聚集,才有喷泉不停喷涌。

(5)因果关系:如2015湖北卷,因为有了泉水的不断聚集,所以才有了喷泉的不停喷涌。

(6)表里关系:如2015安徽卷,蝴蝶翅膀表面上看色彩缤纷,其实本是无色的。

新材料作文中的“二元”(或“多元”)关系存在着无限的

可能性,只要善于思考,一定会发现更新、更高的立意来。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但是写进作文中的只能是一种关系,否则,就有可能立意不清,思路不明。

实战演练,练出训练实效

一、阅读下面几则材料,从材料中抽取出“二元”关系,并思考“二元”间内在的辩证关系。

1.朴,有“朴实、朴质”意;华,有“光彩、光辉”意。“朴”和“华”是艺术特色,也是人生底色。有人喜欢“朴”,有人追求“华”。“朴”与“华”可集于一身,“朴”与“华”也能相互转化……

(1)抽取出的“二元”关系:朴与华。

(2)这两者有着怎样的内在关系?

答:(示例)①并列共存关系:人生既要生活朴素,又要华彩绽放。

②相互转化关系:“朴”可以变为“华”,“华”也可以变为“朴”。

③表里关系:表面上“华”,其实很“朴”;表面上很“朴”,内里很“华”。

2.岛屿矗立在海上,当茫茫海水退去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与大陆紧紧相连。

(1)抽取出的“二元”关系:岛屿与大陆。

(2)这两者有着怎样的内在关系?

答:(示例)①条件关系:每个个体(岛屿),只有扎根于息息相通的“生命大

地”(大陆),才能获得抵御风暴的力量。

②依存关系: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社会血脉相连、休戚相关的。

3.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信奉实用主义,一片山林可以变为山间别墅;一处古迹可以成为新的旅游景点;一只珍禽可以成为一盘山珍;甚至一条隐私也可以成为娱乐头条……似乎一切都意味着财富、价值和利益。

而有人则不同,他们觉得一片山林就是一片山林,常常让人在那里休憩;古迹就是古迹,它的存在只是让自己浮想联翩;珍禽就是珍禽,隐私就是隐私,不能侵犯……一切以自然规律、文明的法则去面对,同时让自己的内心充盈必要的浪漫情怀。

(1)抽取出的“二元”关系:实用主义与浪漫情怀。

(2)这两者有着怎样的内在关系?

答:(示例)①对立关系:舍弃实用主义,拥抱浪漫情怀。

②并列关系:既需要实用主义,又需要浪漫情怀。

③主次关系:实用主义固然有合理之处,但人生更需要抛弃物欲,追求自然、文明的浪漫情怀。

4.一只公鸡满地觅食,捡到一颗珍珠,把它交给了宝石工人,说:“这的确很精巧,但我需要的不是这玩意,而是一些小米粒。”

(1)抽取出的“二元”关系:珍珠与米粒(或“公鸡的取与舍”)。

(2)这两者有着怎样的内在关系?

答:(示例)①对立取舍关系:舍弃外表好看但空而无用的东西,追求外表虽朴实但很实用的东西。

②并列并存关系:“珍珠”与“米粒”各有所用——人生既需要“米粒”,也需要“珍珠”。

5.公交车上的对话

“孩子新房刚买下来?咋装修啊?”

“简简单单吧,手里凑了几万块钱……”

“什么?几万块钱就打发傻小子啊?装修二三十万都是打底儿……”

“不行啊,一套房把我们老两口的骨髓油都榨出来了,死要面子活受罪……”

“嘿!你看老李,欧式的,还有老张,家具都是港产的。人活得不就是一张脸么?你不蒸(争)馒头也得蒸(争)口气呀……”

(2014年,《小康》开展的国人年度感受调查中,2 000位参与者众口一词:累,累,累!)

(1)抽取出的“二元”关系:累与脸。

(2)这两者有着怎样的内在关系?

答:(示例)①因果关系:因为要脸(面子),所以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