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课文翻译

合集下载

高二文言文苏武传课文原文及翻译

高二文言文苏武传课文原文及翻译

高二文言文苏武传课文原文及翻译1.原文篇一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並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欲XX,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高二文言文逍遥游课文翻译

高二文言文逍遥游课文翻译

高二文言文逍遥游课文翻译1.原文篇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抢榆枋一作:枪榆枋)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高中论语原文翻译

高中论语原文翻译

高中论语十则原文翻译《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小编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论语十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论语十则》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时常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 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指温习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通过温习历史经验,认识到的新情况。

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大全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大全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目录必修一 (3)劝学 (3)师说 (4)赤壁赋 (5)始得西山晏游记 (8)必修二 (9)六国论 (9)阿房宫赋 (11)必修三 (13)指南录后序 (13)五人墓碑记 (17)烛之武退秦师 (19)谏太宗十思书 (20)廉颇蔺相如列传 (22)鸿门宴 (28)秋水 (33)非攻 (33)必修四 (34)季氏将伐颛臾 (34)寡人之于国也 (35)滕王阁序 (37)秋声赋 (40)必修五 (41)陈情表 (41)项脊轩志 (43)报任安书 (45)渔父 (49)逍遥游 (51)兰亭集序 (53)必修一(一)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课文全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文言文劝学高中课文翻译

文言文劝学高中课文翻译

吾观于古之人,其学也,志在道,行在德,言在信。

是以能成大业,立大功。

今之人,或学而无志,或行而无德,或言而无信。

吾甚悲之,故作《劝学》以警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吾闻之,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然后可以言教。

是以教者必先正己,而后正人。

若不修身,何以教人?不治其身,何以治天下?吾闻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吾辈当自强不息,勿以一蹴而就为志。

日积月累,必有厚积薄发之时。

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是故学者,必先立志,然后致力于学。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不坚,学问无以立基。

夫学之道,非一日之功,非一蹴之成。

盖吾辈之学,宜如春之萌芽,夏之茂盛,秋之收获,冬之蕴藏。

春者,立志之始;夏者,学问之积;秋者,德行之修;冬者,知识之藏。

吾辈青年,正当壮年,宜早立志,勤学问,修德行。

勿以富贵荣华诱,勿以贫贱困顿阻。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今不学,何时学?今不立,何时立?古人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吾辈宜以学为乐,以学为荣。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学无止境,道无止境。

吾辈宜勉力前行,勿忘初心,勿失本分。

《劝学》之作,非为劝人,实为自勉。

吾辈当以此为鉴,砥砺前行,不负韶华,不负自己。

文言文翻译:我看古代的人,他们学习,志向在于追求真理,行为在于修养德行,言语在于诚信。

因此能够成就大事业,建立大功勋。

现在的人,有的学习却没有志向,有的行为没有德行,有的言语没有诚信。

我对此感到非常悲痛,因此写《劝学》来警示他们。

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茫,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我听说,喜好学习并深入思考,心中明白其意义,然后才能传授教诲。

因此,教育者必须首先端正自己,然后才能端正他人。

如果不修身养性,凭什么去教育他人?不治理好自己,凭什么治理天下?我听说,天道刚健,君子应当自强不息。

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前进就会后退。

我们这些人应当自强不息,不要把一举成功当作目标。

日积月累,必有厚积薄发的时候。

高二语文文言文过秦论课文原文及翻译

高二语文文言文过秦论课文原文及翻译

高二语文文言文过秦论课文原文及翻译【导语】《过秦论》是贾谊的作品,高中学生在课上需要掌控哪些相干文言知识点呢?作者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语文文言文过秦论课文原文及翻译》,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原文篇一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式,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腴膏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惧怕,会盟而谋弱秦,不爱保重视宝肥沃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XX河山。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经典文言文大全带翻译篇一爱莲说周敦颐〔宋代〕花的水和土地,可爱的人很甜。

金元明独爱菊花。

自从唐力来了以后,牡丹受到了全世界的喜爱。

唯一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清而不邪。

中间直,外面直,不散开,不分叉。

其香远而清,婉约而植。

从远处看也不可笑。

(很爱一部作品: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觉得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之人;荷花是花中贵人。

唉!陶渊明很少听说菊花的爱情。

还有谁和我一样爱荷花?当然也有很多人爱牡丹!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2《赤壁赋》宋代: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高中课文讽刺文言文翻译

高中课文讽刺文言文翻译

孔子谓弟子曰:“女等试为我言志。

”子路率尔而对曰:“吾闻君子之学也,三年不窥园,十年不登门。

吾尝闻先生之教,三月不知肉味,曰:‘志也。

’”子路言未毕,曾皙曰:“夫志者,非一日之功也。

昔仲尼之师颜渊,亦尝闻志矣。

颜渊曰:‘吾闻志于孔子,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颜渊以此终身不悔,何也?”曾皙言未毕,冉有曰:“夫志者,亦非一时之事也。

昔仲尼之徒子贡,亦尝闻志矣。

子贡曰:‘吾闻志于孔子,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贡以此终身不渝,何也?”冉有言未毕,公西华曰:“吾闻志于孔子,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吾欲学孔子之道,以成吾志。

”孔子曰:“善哉!吾道一以贯之。

”翻译: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尝试着为我谈谈你们的志向。

”子路迫不及待地回答说:“我听说君子学习,三年不窥园,十年不登门。

我曾听先生教导,三个月不知肉味,说‘这就是志向’。

”子路话还没说完,曾皙接着说:“志向,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就的。

以前孔子的老师颜渊,也曾经听说过志向。

颜渊说:‘我听孔子说过志向,孔子说:“志向在于道,依据于德,依靠于仁,游于艺。

”’颜渊因此而终身不悔,为什么呢?”曾皙话还没说完,冉有接着说:“志向,也不是一时的事情。

以前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曾经听说过志向。

子贡说:‘我听孔子说过志向,孔子说:“志向在于道,依据于德,依靠于仁,游于艺。

”’子贡因此而终身不改变,为什么呢?”冉有话还没说完,公西华说:“我听孔子说过志向,孔子说:“志向在于道,依据于德,依靠于仁,游于艺。

”’我想学习孔子的道,来实现我的志向。

”孔子说:“好呀!我的道就是一以贯之。

”这篇文章通过讽刺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志向”的误解和追求。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分别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但都偏离了孔子所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真谛。

孔子最终指出,真正的志向是“一以贯之”的,而不是一时的冲动或短暂的追求。

文言文翻译摘抄高中课文

文言文翻译摘抄高中课文

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孔子。

孔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孔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门人之言,门人之言也。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子贡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

子曰:‘其言不让,是故讳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尔言尔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文言文的翻译及课文

文言文的翻译及课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照时序进行复习,这不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这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一位君子吗?”【课文】《论语·学而》【译文】《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的一段话,这段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君子的品德。

首先,孔子提到“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指的是学习知识、修养品德,而“习”则是指不断地复习、巩固所学。

孔子认为,学习之后要及时复习,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使所学得以巩固,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这种学习态度,无疑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接着,孔子提到“有朋自远方来”,这里的“朋”指的是朋友。

孔子认为,有朋友从远方来,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这不仅是因为朋友之间的相聚可以带来欢乐,更是因为这种相聚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相互关怀。

在古代,人们交往的圈子相对较小,有远方的朋友来访,更是难能可贵。

最后,孔子提到“人不知而不愠”,这里的“愠”是指生气、恼怒。

孔子认为,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应该因此而生气。

这种心态体现了君子的宽厚和修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别人误解自己、不理解自己的情况,但如果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不仅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还能够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质。

综上所述,《论语·学而》这段话主要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友谊的可贵以及君子的品德。

它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要时刻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友谊是一种宝贵的情感,要珍惜和维护;同时,还要具备君子的品德,做到宽容大度,不因他人的误解而生气。

在现代社会,这段话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要时刻铭记这些教诲,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修养、有品德的人。

高考文言文翻译课文

高考文言文翻译课文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①太元:晋代孝武帝年号。

②武陵:今湖南常德一带。

③异:惊异。

④具答:详细回答。

⑤要(yāo):同“邀”,邀请。

⑥邑人:同乡人。

⑦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⑧阡陌:田间小路。

⑨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

垂髫(tiáo):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此用“垂髫”代指儿童。

⑩诣(yì):拜访。

津:渡口。

【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

他沿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小溪两岸几百步内,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扬扬,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便看见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透着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最初非常狭窄,只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

高一学生文言文翻译课文

高一学生文言文翻译课文

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氏临界,伶仃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翻译:臣子李密上奏说:我因为遭遇险恶的灾祸,从小就遭受不幸。

刚出生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我而去;到了四岁,舅舅又逼母亲改嫁。

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孤苦伶仃,亲自抚养我。

我小时候多病,九岁时还不能行走,孤独凄苦,直到成年。

既没有叔叔伯伯,又少有兄弟,家门衰败,福分浅薄,晚年才有儿子。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能应门的五尺童仆。

孤独地站立,只有自己的身影相互慰藉。

我的辛酸苦楚,不仅仅是蜀地的人民和两位州牧所亲眼目睹、明白知晓的,皇天和后土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的忠诚,听从我微小的愿望,或许刘家能够侥幸,保全余生。

我活着应当杀身成仁,死后应当结草为报。

我怀着犬马般的恐惧之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告知陛下。

解读:《陈情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请求刘备宽恕其弟诸葛瑾而写的一篇辞表。

在这篇辞表中,诸葛亮以自己幼年孤苦、家道中落的遭遇,表达了对刘备的忠诚和对诸葛瑾的关心。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充分展现了诸葛亮忠诚、孝顺的品质。

文章开头,诸葛亮先叙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从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到祖母抚养、病弱成长,展现了其孤苦无依的境遇。

接着,他又提到自己晚年才有儿子,外面没有亲近的亲戚,家里又没有仆人,形影相吊,表现出自己的孤独无助。

在表达对刘备的忠诚时,诸葛亮巧妙地运用了“皇天后土,实所共鉴”这一句,既表达了自己对天地的敬畏,又强调了刘备的公正无私。

高一语文文言文劝学课文翻译

高一语文文言文劝学课文翻译

高一语文文言文劝学课文翻译【导语】高一语文文言文劝学课文翻译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文言文的知识点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及时整理,避免遗漏。

1.原文篇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翻译篇二有道德品行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出来的,但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笔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如果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符合圆规的标准了,假如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它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所以使它成为这样的。

因此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过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也就能变得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并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变得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以前整天地思考,却没有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更为广阔。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加长,但是人们在远处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更清楚。

文言文翻译高中课文

文言文翻译高中课文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知者必有忠,忠者不必有知。

”“信近于道,哉斯言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为人父母者,不知其子,何以为父?为人子者,不知其父,何以为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之道,费而能备矣。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有道德的人必然有言论,有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

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有智慧的人必然忠诚,忠诚的人不一定有智慧。

”“诚信接近于道德,这句话说得对吗?”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三次:为人谋划时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过?”孔子说:“做父母的,如果不了解自己的子女,怎么能够做父母?做子女的,如果不了解自己的父母,怎么能够做子女?”孔子说:“弟子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言而有信,广泛地爱众人,亲近仁德之人。

如果还有余力,就学习文化知识。

”孔子说:“君子不是那种只有一种用途的人。

”孔子说:“君子的道德,虽然繁复却能完备。

”孔子说:“有仁德的人,说话总是温和的。

”孔子说:“君子通过文化来结交朋友,通过朋友来辅助自己的仁德。

”。

中学的文言文课文翻译

中学的文言文课文翻译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论语·为政》中,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志于学习,三十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立场,四十岁的时候不再困惑,五十岁的时候懂得了天命,六十岁的时候能够顺应自己的耳朵,七十岁的时候能够随心所欲地行事,而不会越过规矩。

”详细翻译如下: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谈到了人生的几个重要阶段和相应的智慧。

首先,孔子提到自己十五岁的时候就“志于学”。

这里的“志”指的是决心和志向,“学”则是指学习和追求知识。

孔子在这里表达的是他从小就对学习有着坚定的决心和追求。

接着,孔子说到“三十而立”。

这里的“立”指的是成家立业,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地位。

孔子认为人在三十岁时应该已经稳定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

然后,孔子提到“四十而不惑”。

这里的“不惑”指的是不再迷惑,有了明确的判断力和坚定的信念。

在四十岁这个年龄段,人应该已经经历了许多事情,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不再轻易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

孔子接着说“五十而知天命”。

这里的“天命”指的是上天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五十岁的人应该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天命所在,知道自己在人生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六十而耳顺”意味着到了六十岁,人的耳朵已经能够顺应各种声音,不再轻易被外界的声音所干扰。

这里的“耳顺”也可以理解为人的心态已经成熟,能够平和地接受各种意见和建议。

最后,孔子谈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七十岁的时候,人应该已经能够做到随心所欲,但同时又不越过社会和道德的底线。

这里的“不逾矩”是指人的行为不会超出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总的来说,这段话反映了孔子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认识和期望,强调了学习、成长、责任和自律的重要性。

通过对这些阶段的描述,孔子传达了他对于人生哲学的理解和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

高二年级文言文陈情表课文翻译

高二年级文言文陈情表课文翻译

高二年级文言文陈情表课文翻译1.原文篇一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_。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翻译篇二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

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

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

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

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离开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课文翻译六国论作者:苏洵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

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原因是不贿赂秦国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

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

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

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比战败所丧失的土地,实际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不在于战争。

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把他送给别人,好象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

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

(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

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

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

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

”这话说对了。

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可是)终于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

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避免了。

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

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

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

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

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

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

(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

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

(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

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威所胁迫啊!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

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势。

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欧阳修《伶官传序》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

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于是作《伶官传》。

项脊轩志归有光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

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

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灰尘和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

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安置的地方。

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

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

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

(在庭前)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

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

在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月光下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煞是可爱。

可是我在这里居住,喜悦的感受多,悲怆的感受也多。

在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

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院内外小门多了,隔墙到处都是。

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

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开,变动过好几次了。

家里有一个老妈妈,曾经在这里住过。

这位老妈妈,是伺候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在我家做过两代人的乳母,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

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

老妈妈时常对我说:“这地方,是你母亲曾经站过的。

”老妈妈还说:“你姐姐小时候,我抱在怀中,(她)呱呱地哭着;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吗?’我从门外一一向你母亲回答。

”(老妈妈)话未说完,我(感动地)哭了,老妈妈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我从童年起就在轩中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她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见你的影子,怎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真象个女孩子呀?”临走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读书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有指望,就可以等待(他)了。

”不一会儿,拿了一个象牙做的手板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时用的,日后你应当用它!”回忆往日的这些事,好象昨天刚发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场。

轩的东边以前曾做过厨房,人们到厨房去,必然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门住在里边,时间长了,能根据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

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竟然没有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吧。

……我已经作了上面这篇志,又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到轩中,向我问到一些古往的事,有时靠着桌子学写字。

妻子回娘家去省亲,(回来后)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从那以后又过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逐渐破败,也不修理。

此后又过了两年,我卧病在床,在闲暇无聊的时候,才派人又修理了南阁子,那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

然而此后我长期羁留在外,不常回家到轩中居住。

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栽种的,今天已经是干直叶茂,象把打开的巨伞一样了。

登泰山记作者:姚鼐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

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

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

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

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

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

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象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

一路上大雾迷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

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象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象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等着看日出。

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

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迷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象“五木”骰子一样立在那里,都是远山。

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

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象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

有人说,那就是东海。

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象弯腰曲背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

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

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

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圆形的。

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

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溪水,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

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人姚鼐记述。

病梅馆记作者:龚自珍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产梅。

有人说:“梅以枝干弯曲为美,笔直了就没有风姿;以枝干横斜为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以枝干疏朗为美,稠密了就没有姿态。

”本来嘛,这些文人画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号召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天下的梅;又不可以使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删掉繁密的,锄掉端正的,把梅弄成奇形怪状,弄成病态,拿这作为职业来赚钱。

梅的枝干的横斜、疏朗、弯曲,又不是愚蠢的、只知赚钱的人能凭他们的智慧能力做得到的。

有人把文人画士这独特偏嗜的隐衷明白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培养横斜的侧枝,删掉繁密的,杀害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阻抑它的生机,这样谋求高价:于是江苏、浙江的梅者病残了。

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的酷烈,竟到了这个地步啊!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残的,没有一盆完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