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项3题型1技巧2抓准“题眼”快速推断谨慎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新坐标】(通用版)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项3 题型1 技巧2 抓准“题眼”快速推断谨慎选

[解题技巧]

新课程下的高考,多数考题设置了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诸多的有效信息中,“题眼”是最为关键的。所谓的“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关键的部分,比如说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字、一句话。

第一步,审题干,抓准“题眼”。首先应弄清题干的主旨,明确关键语句,再分析这个关键语句的特殊性,界定解答方向。

第二步,根据题干中的“题眼”,分析选项,判断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眼”要求,是否与“题眼”有必然的联系。

第三步,验证结论。根据“题眼”与正确选项相互印证,再结合试题和所学知识验证答案。

[高考示例]

(2016·全国丙卷)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导学号:02792175】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技巧运用]

第一步——抓准“题眼”

题眼“诗界革命”。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的“诗界革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诗歌改良运动,应结合时代背景认识“诗界革命”的作用。

第二步——分析选项

A项:甲午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机,梁启超倡导维新变法,即政治改良,而不是民主革命,A项与题眼不符,可排除。

B项:白话文运动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甲午战后”时间不符,与题眼不符,可排除。

D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早期维新思想。“诗界革命”出现在甲午战争后,“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与“题眼”不符,可排除。

第三步——验证结论

C项:甲午战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可以看出梁启超的“诗界革命”意在振兴中华、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

【答案】 C

[运用演练]

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话主要表明顾炎武认为 ( )

A.清谈误国,倡导精研心性

B.反对空谈,主张经世致用

C.鞭挞理学,否认孔孟学说

D.实行仁政,反对君主专制

B[本题题眼是“清谈”。顾炎武尖锐地批评了理学家们“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弊端,总结了清谈误国的教训,主张经世致用。]

5.(2016·天津和平区质检)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这反映出当时在我国农村( )

A.农民对劳动产品有了支配权

B.集体经济得到发展

C.农民开始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

D.农业开始走向现代化

A[本题“题眼”是“生产责任制”。材料强调多种形式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在这种责任制下农民有了对劳动产品的支配权,故A项正确;从题干表面信息看上去是集体经济得到发展,但是这并不是本题的主旨所在,本题重点在强调农村出现的变化,故B项错误;农民并没有土地的所有权,故C项错误;材料与农业现代化无关,故D项错误。] 6.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认为,冷战期间人们对世界政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政治和经济意识形态来界定的,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对这一新的模式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了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

B.造成了国际力量对比的失衡

C.强调了“知识经济”的作用

D.直接导致了多极化趋势加强

A[本题“题眼”是“新的框架”。由冷战期间据“政治和经济意识形态”来界定到冷战后“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可知这一“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应该是文化层面的对抗和协调,意在强调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故A项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